高考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一地球和地图

一、知识总结

【地球】

1.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

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3.时区划分及计算

4.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及相互的换算

【地图】

(一)地图概念及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图像的类型、内容和判读方法

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判读方法: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

(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1.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③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示意图如下)

(2)实际运用:

①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②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③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2.地形剖面图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

我国西部沿87030′E的地形剖面图

美国地形剖面图

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

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3、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4、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目标:

①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②判断风向

③分析天气变化

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5、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6、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7、等震线的判读:

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

8、示意图

(1)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示意图:主要有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月份分配图;河流流量过程图;经济发展概况图;人口增长趋势图等。

判读方法:

①明确识别纵横坐标的单位数值,判断其大小变化和重要数据落点位置;

②根据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断并获取答案。

(2)地理要素相关联系示意图:利用图形考核概念、原理、特征或其相互关系等内容。主要有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等。

判读方法:

①认真读图弄清题意,从图中提取信息;

②根据图中信息所对应知识,进行联想、推断;

③利用所掌握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知识验证图形的表示方式。

(3)地理要素因果关系示意图:天体系统图、食物链图、货流图、流程图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系统之间联系与因果关系图。

判读方法: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4)地理要素模式或结构示意图:主要有世界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承压地下水的自流水盆地示意图等。

判读方法:

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9、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要素空间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图(如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近几年的考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以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

判读方法:

①判断地图所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或哪些要素;

②读出图中地理事物或要素的位置(经纬、海陆或区域相对位置);

③根据图中的分布信息,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知

识,分析判断作答。

10、统计图表

主要有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折线图及:比重图,或以数据、比值等形式编制的表格。

判读方法:

①正确判读各类统计图形的坐标系统,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

②根据数值反映出来的变化、构成特征等,与相应知识联系对照,并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11、景观图

主要有自然带的景观图、名山古迹的素描图或图片、断层和火山喷发、典型地质现象的景观图、环境问题图片等。

判读方法:

①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因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②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③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有关知识作答。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较大,判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识读的难度。因此,在熟悉常见图像类型的基础上,专题复习过程中还应加强变式图像的训练,重视判读方法的提取和归纳,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三)图像绘制的类型和方法

图像绘制的类型主要是地形剖面团、柱状(或直线式)图、曲线或折线图、圆形百分比图等,还有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洋流分布示意图等。

绘图方法:

①恰当、准确地设立符合题意要求的坐标系统;

②按照各类不同图形的形状要求,准确定出绘图点的位置;

③细心按图形轮廓要求绘画图形,并加以必要的文字数据注释。

绘图应注意:

①在绘制柱状图时,必须注意柱状体的宽度相等;

②绘制曲线图时必须注意用平滑的曲线;

③绘制折线图时两点之间必须是直线,每两条线的接合处要有点角度;

④绘制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时注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黄赤交角度数,黄道面、赤道面、地轴和晨昏线必须交汇于地心。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二区域地理

一、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中国地理复习

(一)区域认定,落实分布——充分利用地图,活化地图是突破区域地理的关键和基础

1.依据经纬线认定

(1)四至点

最北端:53°N

最南端:4°N

最东端:135°E

最西端:73°E

(2)北回归线、30°N、40°N穿过的地区;90°E、100°E、110°E、120°E穿过的地区

2.按地形分三大块

3.按气候区分三大块

4.省区轮廓

5.地形有明显变化的地区(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变化)盆地、河谷、山脉等

6.剖面图的认定

7.熟练掌握以下基本地图

(1)中国地形图(三大阶梯、16条主要山脉、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地形剖面图(30°N、36°N、89°E)

(2)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各类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3)中国水文图(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黄河、长江、珠江水系图)

(4)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5)中国的人口

(6)中国的交通(铁路、主要河港、主要海港)

(7)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8)中国的工业(四大工业区)

(9)商业中心的分布

(10)中国分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

(11)中国政区图

(二)比较差异,把握特征

分区地理是在中国地理总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的区域地理,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块进行阐述的同时,又将台湾、香港与澳门单—列阐述、从总体上看,四大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很大。这些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又是各种

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人文综合体。每个区域,都涉及到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物、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名胜古迹等该地区较为独特的地理特征,每个区域特征的形成,尽管是各种地理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其中必定有一主导因素。如青藏高原主要因海拔高,气候寒冷;而西北地区主要是因为离海洋远、地形闭塞造成的干旱环境。所以抓住主导因素和主要线索去学习区域地理往往会取得较好效果。另外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优势及限制因素,进而分析其经济发展方向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也就是通常讲的区域国土整治开发研究。这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从不回避的重点。国情是制定国策的基础,有关规定是实施国策的保证。进行国土整治开发与政治,要以科学的观点和对国情的理解去认定、判断、评价和反思,这样回答有关问题才能把握方向。

1.综合分析、比较差异、概括特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有效方法

(1)抓住山脉,掌握地形,深入了解地形对各地理要素的影响

地形是重要的地理要素,它以地表的高低与形态特征影响着其它要素。

①抓住山脉的分布,学习我国地形的特点与分布

A山脉构成我国阶梯界线

B由山脉构成边界的各地形单元

②结合地形的特征与分布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A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的湿润空气进入;

?阶梯分布又使降水较集中于迎风(夏季风)的阶梯地段。如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第二阶梯的边缘山脉等;

?第一阶梯因地势高而形成独特的、高寒的高原气候;

?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阶梯分布又有利于丰富水力资源的形成与集中;

B我国山脉的分布对气候及河流的影响。

?东—西走向山脉对季风的运行(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都起到了较大的阻挡作用。尤其是对冬季风的影响更为明显,致使各季风向南运行速度减缓,势力减弱,且使南北的影响差异加大。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致与我国海岸线平行;对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有抬升作用,故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长白山地,武夷山地等。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河流在总的地势影响下,自西向东流去。同时这些山脉成为我国主要河流之间的分水岭。如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2)抓成因、识气候,以气候为主线贯穿中国地理复习

气候是受多种要素影响的地理要素,同时它又是地理环境中最积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

而深刻地影响着其它要素,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①从成因入手,学习我国气候的特点(高中地理第二章)

A季风的形成及运行规律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B季风的形成、性质及活动规律

C季风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东部季风区雨季出现的日期及其长短;

?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我国主要天气现象(长江中下游梅雨与伏旱、黄河中下游的春旱等)出现的地区与时期;

?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我国冬季气温低的特点;

?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寒潮出现的时期及影响范围;

?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决定了我国季风气候的总特征。

②结合我国气候的特点学习其它地理要素的特点

A从季风区的分布、季风的运行规律及干湿区的分布,学习河流水文特征

B季风区分布影响着内外流区域的分布

C由冬、夏季风的运行规律推导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D由干湿区、温度带、地形分析外流区域河流的差异

③结合气侯状况,学习我国植被、土壤的特点

土壤是植被、气候、岩石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植被又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的特点。如中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植物为森林草原类型,草树茂密,气温又低,分解较缓,保持大量腐殖质,因而形成黑土。气候较干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则因钙质易于保持,而形成钙质土。而在亚热带与热带湿润地区,大量可溶盐分被淋走,积留下不溶于水的铝、铁氧化物,因而形成红壤。在干旱区则因植物无法生长,土壤中基本上没有有机物质,因而形成荒漠土。南方水稻产区为水稻土。

④从气候的特点分析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流水切割微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因而以风成地形为主;季风区内的黄土高原因多暴雨,土质松软,切割作用强,多成沟壑纵横之态;而西南地区,高温降水多,切割作用强,形成山地性高原,在石灰岩地区则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多冰川地形。而东部地区湿润多雨,在地壳下陷处,因流水泥沙的沉积,冲积而成广阔平原;在地壳隆起的地区,裸露的岩石则在流水切割下多形成低山、丘陵。

⑤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分布,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

A温度带决定耕作制及作物的分布。

B干湿地区决定农牧业的分布

(3)熟练掌握以下中国区域差异分界线

①秦岭—淮河

②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年降水量:800mm 400mm 200mm等降水量线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

⑤地形三大阶梯界线

⑥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⑦中国人口界线

⑧黄河、长江沿线

⑨京哈—京广铁路线,陇海—兰新铁路线

3.树立四个观点

(1)区域差异观点

(2)因地制宜观点

(3)人地协调观点

(4)可持续发展观点

4.区域差异

(1)三大自然区(图4)

①自然地理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

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2)三大自然区域的内部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区

(3)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①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

A.主要优势: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是我国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

?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科技文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高

B主要问题:

?东北森林保护与抚育更新;辽中南工业区面临设备陈旧、资金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华北平原综合治理盐低洼地、碱地、沙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农业;

?黄河、海河的根治;长江、淮河的治理;

?北方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

?红壤的改良

C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沿海地理优势:科技、人才、信息等。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生产,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料不足,北方缺水和环境问题。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建设农林渔副产品基地

?加强东西向交通建设,扩大对外经济贸易

②西部地区的发展

A发展优势

?发展边境贸易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B主要问题

?经济落后,科技文化教育落后

?生态环境恶劣

C发展方向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

?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有步骤开发黄河中上游、长江上游的能源、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发展节水农业

?保护草场,治理沙漠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面积排位

2.观察主要分布的半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3,观察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纬30°、北纬40°等重要纬线穿过的大陆和大洲以及0°经线、180°经线、西经20°、东经160°、经80°、东经120°、西经120°、西经80°、西经120°穿过的大陆和大洲,以及它们穿过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4.包围在每一个大洋周围的大洲的名称。

5.大洲界线,跨大洲的国家

6.以南极半岛为起点,按地球自转方向依次分布的大洋

7.重要的岛屿、半岛、群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极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西印度群岛、马来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不列颠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夏威夷群岛)冰岛、爱尔兰岛、马达加斯加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塔斯马尼亚岛、斯里兰卡岛、新西兰北岛、南岛。

8.重要的河流、湖泊、海峡:印度河、恒河、尼罗河、刚果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湄公河、叶尼塞河、鄂毕河、锡尔河、阿姆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黑海、红海、波罗的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中海、日本海、几内亚湾、北海。

9.主要的国家:日本、新加坡、印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阿根廷

总论:

1、七大洲分界线(注意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地势最高的洲。

2、四大洋的位置(被哪些大洲包围);及大洋中著名的岛屿。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世界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其地位(包括运河、海峡)。

亚洲:

1、季风气候显著

2、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工业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

3、东南亚的国家;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分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4、印度的位置;主要物产;亚洲耕地最多。

5、中亚的位置;主要物产。

6、分析西亚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资源)

非洲:

1、东非裂谷带;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2、埃及苏伊士运河;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欧洲:

1、海岸线最曲折(挪威峡湾——冰川侵蚀形成);地势最低。

2、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著名的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塞纳河、泰唔士河,及其流经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主要工业区。

4、熟悉欧洲各分区主要国家;欧洲联盟。

5、英国、法国的相对地理位置;各自主要的经济特色;英国的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6、德国的位置;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7、了解俄罗斯的邻国;莫斯科、摩尔曼斯克的位置。

8、了解巴尔干半岛上各国的相对位置。

北美洲:

1、北美洲三大地形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各地形区的矿产。

2、五大湖;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

3、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分析美国电子工业中心“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5、美国农业带分布;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

6、熟悉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安第斯山脉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2、巴西的位置;著名物产。

大洋洲:

1、大洋洲的范围(注意所属的南北半球,180度经线的位置)。

2、澳大利亚自流井成因;半环状气候类型分布。

3、澳大利亚著名物产;堪培拉和悉尼的位置。

南极洲:

1、南极洲轮廓特点;外围大洋位置的判断。

2、我国中山站、长城站的位置。

3、南极科考的重要意义。(对比分析我国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三自然地理

一、高考趋势

(一)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上册内容为系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人地关系的基础。

地理环境是由各种环境要素组成的,上册中主要讲述:一、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上的大气,三、陆地和海洋,四、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四部分内容。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有着内在的联系。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活动的对象,人地关系正是在人类作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研究环境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对于人类科学地认识和改造利用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本册内容是中学地理全部内容的重点。

(二)重点

1. 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

2. 各环境要素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3. 各环境要素和人类的基本关系

4.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三)难点

1.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2. 大气活动的基本规律

3. 锋面天气及其判别

4. 气候的形成因素

5. 洋流

6. 地质作用及地壳物质循环

(四)结构关系和主要知识点

1.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宇宙探索——天体,天体系统

宇宙开发——宇宙资源

宇宙环境保护

?太阳和太阳系——太阳和太阳系概况

太阳活动——太阳辐射、黑子、耀斑

地球上有生命

?地球和地球运动——自转、公转—晨昏线

自转、公转的关系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成分——干洁空气

水气

固体杂质

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生命的保护伞)

高层大气

?大气的活动——

大气的热活动——热源和热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热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热量平衡

大气运动——能源动力(太阳辐射,热力和动力)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主要的大气运动: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

大气活动的综合表现——天气系统(锋面、低压和高压)

气候(形成因素、气候变化)

?大气环境保护

3. 陆地和海洋

(1)陆地的组成

①地壳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元素—矿物—岩石

地质作用和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地表趋于平坦

?板块学说

地壳物质循环:从岩浆—各类岩石—岩浆

②生物——

生物和环境

生物循环

③土壤——

土壤的成分:矿物质、水、空气,有机质

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生物着生—土壤

土壤的地理意义: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结合

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2)陆地水和水循环

陆地水的类型: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水和静态水

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转化和补给

水循环:水体间相互转化、连续运动的过程。

?基本环节(转化过程)——蒸发(蒸腾)、凝结(凝华)、大气输送、降水、径流、下渗、吸收等。

?水循环类型——海陆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3)海洋和海洋水

?海洋——地表的重要组成(71%)

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调节气候)

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人类集中居住的地带)

?海水的特征——

温度:海水的冷热程度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分布规律——(水平方向)从赤道低纬向高纬递减;(垂直方向)1000M以内递减,1000M以下稳定

盐度:单位体积海水中可溶性盐类物质溶解的数量,平均盐度3。5%

影响因素——(淡水、盐类物质的多少)。降水和蒸发关系,河水注入,洋流。

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低纬、高纬方向递减

?海水运动——

洋流——

成因类型——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气旋型环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影响意义——影响气候、影响交通、影响海洋鱼类、影响海洋环境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系性,构成地理环境整体。各环境要素是作为整体的组成存在,一种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环境整体的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