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笔记终极版

社会心理学笔记终极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种种社会性心理活动的学科。

学科性质: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先驱人物米德、发展人物林顿、海曼、戈夫曼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过程、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作用的理论。

主要观点:符号特别是言语是心智、自我、社会三者形成、变化及相互作用的工具,社会与个人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互相影响和制约,社会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塑造个人影响个人的心智和自我的发展,而个人又是通过符号相互作用来维持和改造社会。

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把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1)海德将归因分为两种类型:

内部原因:与个体自身有关,如人格、态度与个性

外部原因:与所处的环境有关,并假设大多数人在同样的情境下也会

做出同样的反应

(2)凯利的三维理论:他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的关系或情境,三维理论遵循的原

则是:协变性原则。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的归因都取决

于下列三个变量: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

(3)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取决于三个维度: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

稳定不稳定

内在能力努力

外在任务的难度运气、

态度:①态度的定义:是个人对特定的对象以一定的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②态度的形成因素:环境(社会、家庭、同辈)、个体学习(观察-社会学习、强化、联想学习)

③态度的心理成分:瑟斯顿单成分说:感情

罗森伯格双成分说:感情、认知

瓦格纳三成分说:感情、认知、行为

脑激励法:奥斯本提出:群体一起来解决问题,具有个人所没有的“脑激励作用”,促使人们找到更多更新颖、更独创的问题解决方案。

社会惰化:指群体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时,个体所付出的努力会比单独完成时减少的现象。

从众:①从众的定义: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②从众的类型:真从众:外显行为与内心看法都与群体保持一致

权宜从众:暂时在外显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

不从众:内心与群体是一致的,但迫于某种需要而不能保持一致。或者是外显与内心都不一致。

标签效应:当某个人被下了结论,说他具有某种特征,说他是什么样的人,就如被贴了标签,其他人对他的印象就受了影响。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指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

群体内活动的方式:

合作:不同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

竞争:不同个体为同一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和在规范与价值观形成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社会化:

①社会化的定义: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②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逐步接受与获取被现有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行为取向与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是一切社会化的核心。

道德社会化: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

为规范的总和,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

性别角色社会化: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

着不同的角色期待,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

③社会化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家庭文化(关键期、对家庭的依赖、反射、家庭教养方式)、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计算机网络、

社会角色:

①社会角色的定义:社会角色是指一种社会行为模式,由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的而非自定的符合社会期望的角色。

②社会角色的分类:存在形态的不同: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

获得角色的方式:先赋角色、自致角色(努力、体现自我选择)

制约程度:规定性角色(正式)、开放性角色(非正式)

最终意图: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不计成本)、

③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角色间冲突:是角色紧张造成的,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一个角色丛中的几个角色,如果同时期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时,就会发生角色间冲突;l 另一方面当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个极反角色的行为要求时,也会引起角色间冲突,这就需要扮演者在这两种相反的的角色行为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

角色内冲突:指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的不同期待所引起的冲突。

解决的方法:角色规范化:是指角色扮演者在享受权利和义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即遵循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

角色合并法:是指寻找一个新观念角色能兼并相反的两个角色。

角色层次法:即对角色的价值进行分类,分轻重,学会舍弃一些较轻的角色。

侵犯:

①侵犯的定义:即攻击性行为,指有意伤害他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②侵犯的影响因素:情绪唤醒水平

意识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

社会角色和群体影响

大众媒介

沟通定义: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沟通过程的要素1.信息源2.信息3.通道4.信息接收者5.反馈6.障碍7.背景

非语词沟通是借助于非语词符号、姿势、动作、表情及非语词声音,空间距离实现的沟通。

三种形式:1.是通过动态、无声性的目光、表情、动作、手势、语言和身体运动实现

2.是通过静态、无声性的身体姿势,空间距离以及衣着打扮等实现沟通。

3.身体是通过非语词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停顿来实现的。

身体语言: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通过身体语言实现的的沟通称作身体语言沟通。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社会认知的特征:1.具有选择性

2.防御性

3.认知反应的显著性:指在一定的社会刺激下,个人的心理状态,如情感状态,动机

状态等,它与个人所理解的刺激物的意义密切相关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的概念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变化。

社会促进:一个人在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就会感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促使他活动的完成。

观众效应:如果有人在场观看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这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刺激作用,从而提高活动效应。

社会抑制:他人在场,社会效果反而更差。

冒险性转移:原来倾向于谨慎从事的个体结合成群体后倾向于冒险的现象。

冒险转移产生原因:1.责任扩散论2.文化价值论 3.领导者的影响论

相符:相符也称遵从或从众,是指通过社会压力让步,以使自己的认知及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或规范。

作业: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出现心理压力过重等障碍越来越多,其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角色紧张、角色冲突造成的。

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角色间冲突:是角色紧张造成的,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一个角色丛中的几个角色,如果同时期提出履行角色行为的要求时,就会发生角色间冲突;l另一方面当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个极反角色的行为要求时,也会引起角色间冲突,这就需要扮演者在这两种相反的的角色行为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举例角色内冲突:指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的不同期待所引起的冲突。举例

角色紧张:指众多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构成一个角色丛,而每一个角色都有其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要求个体去履行,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举例

解决的方法:角色规范化:是指角色扮演者在享受权利和义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即遵循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

角色合并法:是指寻找一个新观念角色能兼并相反的两个角色。

角色层次法:即对角色的价值进行分类,分轻重,学会舍弃一些较轻的角色。

2、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影响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例举。在如今的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媒介,网络以其特有的方式与新颖的内容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网络对个体社会化影响的重要表现:

a.个体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

b.网络所创设的虚拟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扮演多种不同角色的实

践空间,有助于其对不同角色的领悟与理解

c.网络的匿名性提高了个体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培养

以及独立自主意识的提高

d.网络充斥着暴力与色情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极大的威胁

e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现实社会的认同危机,网络传播

信息的异质性容易导致他们的认知偏差,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

大众传播媒介—网络,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体,它既对个体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个体社会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4、竞争与合作是两种主要的人际互动方式,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竞争是个体力图压倒或胜过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是每个参与者不慎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的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合作是指群体成员一起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校园竞争是学生和学生团体之间为争夺同一个目标而产生对抗性行为,而校园合作是学生机学生团体之间为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互助性行为。

学校教育应从多角度充分把我把握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各有利弊,应辩证的看待它,合理的运用它。在竞争中承认自己的不足,又乐于帮助不如自己的人,是竞争变得和谐。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竞争固然重要,然而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竞争的能力。科技迅速发展、信息的高度发达,许多有价值的社会目标必须依靠多人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况且,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人沟通,懂得正确认识他人与自己,培养自我约束管理能力,从而为他们将

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校教育同时注重培养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对个人成长很重要。

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