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总结

1、惩罚和负强化的区别。

(1)、二者的定义:惩罚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降低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而负强化移去某事物或者撤销某个行为,而使将来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增加。(2’)

(2)、对目标行为的影响方向不同:惩罚降低行为发生频率,负强化提高行为发生频率

(2’)

(3)、“正”“负”并不代表行为后果,而是指在实施强化或者惩罚过程中,呈现事物的方向,呈现某事物,则为“正”,撤消某事物,则为“负”。(1’)

2、阐述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1)研究对象上,主张研究外显行为,而非内在意识(1’)

(2)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如观察法、测验法、口头报告法等。(1’)

(3)研究目标是揭示刺激-反应(S-R)之间的确定关系,刺激和反应构成行为的共同基本要素(1’)

(4)行为是环境作用的结果(1’)

(5)可以根据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和控制行为。(1’)

3、简述创造力的基本特征

(1)敏感性(1’)(2)流畅性(1’)

(3)灵活性(1’)(4)独创性(1’)

(5)再定义性(6)洞察性(1’)

4、简述韦纳归因理论中的三维度和六因素。

(1)三个维度:外在/内在、可控性、稳定性(3’)

(2)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他人影响(2’)

5、简述大五人格理论。

人格由五个因素组成,分别是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每个因素分别得1’)

6、简述压力应对的心理学方法。

(1)压力思想灌输训练(1’)

(2)控制非理性信念(2’)

(3)降低唤醒水平(1’)

(4)坚持身体锻炼(1’)

1、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个人特质(2)邻近性(3)相似性(4)互补性(5)相互性2、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1)研究对象主张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2)研究目的主张促进人的潜能实现

(3)研究方法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强调现象学的方法

(4)反对决定论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

(5)对人性乐观,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或罗杰斯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并举例说明。

(1)外在与内在(2)能自控与不能自控(3)稳定与不稳定举例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表征(2)定势(3)功能固着(4)认知结构

5、正强化、负强化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1)正强化是在行为发生后,呈现或增加某种(愉悦)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

(2)负强化是在行为发生后,撤销或减弱某种(厌恶)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

举例

6、简述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既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

(3)低创造力的人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要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高智力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列举至少三种学习的心理学观点,并简要阐述。

顿悟学习(1分)、潜在学习(1分)、观察学习(1分)或行为主义学习(1分)中任三;

阐述(2分)

2、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1分);材料性质(1分);系列材料位置(1分);学习程度、加工深度(1分);动机(1分)

3、列举至少4种弗洛伊德理论中的防御机制,并举例。

压抑(1分)、退行(1分)、合理化/文饰作用(1分)、投射(1分)、反向作用(1分)、转移(1分)、升华(1分)中的任意四种,举例(1分)

4、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如何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

定义(2分):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

如何避免(3分):如乐观的解释方式、外部归因等等

5、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1分);理解性(1分);整体性(1分);恒常性(1分);阐述(1分)

6、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有何特征?

定义(2分):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

能够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流畅性(1分),变通性(1分),独特性(1分)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类的主要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

⑴生理的需要指对阳光、水、空气、食物、排泄、求偶、栖息和避免被伤害等需要。

1分

⑵安全的需要指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1分

⑶归属与爱的需要指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它表明人

渴望亲密的感情关系,不甘被孤立或疏离。1分

⑷尊重的需要包括“人尊”和“自尊”两方面,前者指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赞许等,

后者指自信、自强、好胜、求成等。1分

⑸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的需要。1分

2.简述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分

(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2分

(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1分

3.人格的定义中应包含哪些基本的含义?

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2分

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

(1)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1分

(2)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1分

(3)是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问题的表征 1分

(2)迁移的作用 1分

(3)原型启发 1分

(4)定势的作用 1分

(5)情绪与动机状态 1分

5.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⑴及时复习1分

⑵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1分

⑶尝试重现和反复识记相结合1分

⑷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1分

⑸活动有助于记忆1分

6.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情绪的动机性功能。2分

(2)情绪的信号性功能。2分

(3)情绪的感染性功能。1分

简述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⑴连续性与阶段性

⑵方向性和不可塑性

⑶不平衡性

⑷个别差异性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

⑴本我

⑵自我

⑶超我

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⑵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

⑶尝试重现和反复识记相结合

⑷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

⑸活动有助于记忆

4、简述创造力的特征。

(1)敏感性。

(2)流畅性。

(3)灵活性。

(4)独创性。

(5)再定义性和洞察性。

5、EQ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

(1)自我认识

(2)自我激励

(3)情绪控制

(4)人际沟通

(5)挫折承受能力

6、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个体成败的经验,

(2)个体的归因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重点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5步)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3步) 1、组织结构诊断 2、实施结构变革 3、企业组织结构评价 企业组织结构部的不协调会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各部门问经常出现冲突。 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 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 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 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简答5步)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为供求预测做好准备。 3.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提出调整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措施,综合平衡人力资源供需。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4步) 1、准备阶段 2、预测阶段 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企业进行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6步)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 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3.将上述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 出统计结果 4.(-)对预测期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 的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得到)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 果(为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 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 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 得出统计结果(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 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 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 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6步) 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 工队伍的现状。 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 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 调整状况。 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部人 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 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 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 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6.将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管理人员接替模型[综合分析] 企业通过分析可作出决策,对提升受阻人员应做 好以下工作: 1、进行一次“一对一”的面谈,鼓励他们 继续努力工作和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2、 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提 供更多的培训或深造的机会 3、给他们压“重担”,适当扩大他们的工 作围,让其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 4、提高他们的薪资等级等 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综合题] 当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在未来可能发生短缺时,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以避免短缺现象的发生。 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 空缺职位(部调整)。 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 计划,在企业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培训或外部招聘) 3.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延 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规,制定 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是一种短期应急措 施。 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 生产率,形成机器替代人力资源的格局。 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 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 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及培 训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改进工艺设计等方式,来调 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人力资源的需 求。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有:(企业人力 资源供大于求简答7条) 1.永久性辞退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合并精简] 3.鼓励提前退休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 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为企业 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 5.加强培训工作,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同时, 可拨出部分资金,开办第三产业。 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7.任务分解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测评结果调整 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 准备阶段步骤 1.收集资料2.组织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 制定、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实施阶段步骤{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 1.测评前的动员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3.测评操作程序 企业员工测评实施主要参考流程{案例分析}

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doc 12页)

简答题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2、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3、说明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答: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都是指固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结合方式或作用力。离子键是由电离能很小、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大的非金属原于相互作用时,产生电子得失而形成的离子固体的结合方式。 共价键是由相邻原子共有其价电子来获得稳态电子结构的结合方式。 分子键是由分子(或原子)中电荷的极化现象所产生的弱引力结合的结合方式。 当大量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脱离所属原子而形成自由电子时,由金属的正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引力使金属原子结合起来的方式为金属键。 第二章材料的晶体结构 1、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解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E、F为立方晶胞中6个表面的面心,由它们构成的正八面体其表面和棱边两两互相平行。 ABF面平行CDE面,其晶面指数为; ABE面平行CDF面,其晶面指数为; ADF面平行BCE面,其晶面指数为; ADE面平行BCF面,其晶面指数为(111)。 棱边,,,,, ,其晶向指数分别为[110],,[011],,[101]。 对角线分别为,其晶向指数分别为[100],[010],[001] 图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 2、标出图中ABCD面的晶面指数,并标出AB、BC、AC、BD线的晶向指数。 解:晶面指数: ABCD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2a,3a,a, 截距倒数比为 ABCD面的晶面指数为(213) 晶向指数: AB的晶向指数:A、B两点的坐标为 A(0,0,1),B(0,1,2/3) (以a为单位) 则,化简即得AB的晶向指数 同理:BC、AC、BD线的晶向指数分别为,,。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总结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1.近代社会教育特点:公义世法 1.简述赞可夫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 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原则;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过控复习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 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内只用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定值调节系统是一个调节系统【】 A.开环 B.闭环 C.随动 D.比值 2.在热电阻的测量电路里,有热电阻和测量仪表,在对于接线的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接法的说法里,不正确的是【】 A.在二线制里,导线不宜过长 B.二线制电路连接仪表与三线制无误差区别 C.在三线制里测量精度比二线制高 D.在高精度测量的场合,采用四线制方式 3.若设计Smith补偿控制,则Smith补偿器的模型取决于 【】 A.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 1

B.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C.控制器的模型 D.A和B 4.根据对象特性来选择控制规律时,对 于控制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不大,工艺 参数不允许有余差的系统,应当选用_ 控制 【】 A.比例 B.比例积分 C.比例微分 D.微分 5.常见的被控参数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A.液位 B.转速 C.偏差 D.锅炉 6.在控制流程图里,T作为被检测量时,一般表示【】 A.液位 B.温度 C.偏差 1

D.锅炉 7.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仪表测量过程中出现变差的原因【】 A. 弹性元件 B. 磁化元件 C. 机械机构中的间隙、摩擦 D. 测量误差 8. 下列对于温度检测中说法错误的是【】 A.测温方法分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 B.热电阻适合测中低温 C.热电偶适合测中高温 D.热电偶测温不需要冷端温度补偿 9.有关变送器的说法中的说法中,错误是【】A.变送器的作用是将各种参数变换成统一标准信号输出 B.输出信号一般是DC4~20mA或1~5V C.变送器只需要进行量程调整不需要进行零点迁移 D.量程调整的目的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最大值和被测范围的最大值相对应 1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I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答: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 交滑移: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称为交滑移。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叫做一个滑移系。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离异共晶:由于非平衡共晶体数量较少,通常共晶体中的a相依附于初生a相生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B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共晶体两组成相相间的组织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体称为离异共晶。 奥氏体:碳原子溶于丫-Fe形成的固溶体。 成分过冷: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将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A )分解为a/2[111]+a/2[l11]. (A)不能(B)能(C)可能 2.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B ) (A)组元的浓度梯度(B)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D )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A) (A)氧离子空位(B)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 A )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 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B ) (A)1vk e

计算机简答题总结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简答题 1.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Key:<一>信息技术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二>①扩展感觉器官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讯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三>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2.什么是信息化?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有什么特点? Key:〈一〉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使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的过程。 〈二〉特点:①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技术落后。大量高科技尖端技术并没有完全为我国所掌握,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②充分发挥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基础和推动作用。 ③促使信息化成为带动工业化升级的强大动力。 3.从通常意义上说,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包含那些行为和活动? 答:从客观的立场来看,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认识主体立场来看,信息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下列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施用。 4.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如何相互转换? Key: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将二进制数的每一位乘上对应的权值,然后累加 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整数):除以2逆序取余 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小数):乘以2顺序取整 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整数部分从低位向高位方向每3位用一个等值的八进制数替换,最后不足3位时在高位补0凑满3位;小数部分从高位向低位方向每3位用一个等值的八进制数来替换,最后不足3位时,在低位补0凑满3位。 八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把每个八进制数字改写成等值的二进制数,保持高、低位的次序不变。(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相互转化同八进制。相关二进制数与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字的对应,详见课本) 5 .什么是ASCII字符集?ASCII字符是怎样表示和存储的? Key:〈一〉①ASCII字符集(西文字符集)和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已被ISO批准为国际标准,在全世界通用。

过程控制系统简答题

1.闭环控制系统分为几种类型?每种代表什么含义? 答:(1)定值控制系统,就就是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在规定值不变或在小范围附近不变。 (2)程序控制系统,就是被控量的给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工作。 (3)随动控制系统,就是一种被控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的控制系统。 2.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主要由哪几个环节组成?作出简单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答: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主要由测量元件、变送器、调节器、调节阀、与被控过程等环节组成。 3、什么就是气开式调节阀?什么就是气关式调节阀?其选择的原则就是什么? 答:气开式:执行器输入压力p>0、02mpa时,阀开始打开,也就就是说有信号压力时阀打开,无信号压力时阀关。气关式则反之,有信号压力时阀关,无信号压力时阀开。 原则:主要就是考虑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安全生产的需要。a、考虑事故状态时人身、工艺设备安全。b、考虑事故状态下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产品质量。c、考虑介质的性质。 4.根据流量特性曲线,分别写出其对应的流量特性。 答:流量特性主要有直线、等百分比(对数)、抛物线及快开四种 直线特性就是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相对开度成直线关系,即单位开度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时常数。 对数特性就是指单位开度变化引起相对流量变化与该点的相对流量成正比,即调节阀的放大系数就是变化的,它随相对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抛物线特性就是指单位相对开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流量变化与此点的相对流量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快开流量特性就是指在开度较小时就有较大的流量,随开度的增大,流量很快就达到最大,此后再增加开度,流量变化很小,故称快开特性。 隔膜阀的流量特性接近快开特性,蝶阀的流量特性接近等百分比特性,闸阀的流量特性为直线特性,球阀的流量特性在中启闭阶段为直线,在中间开度的时候为等百分比特性。 5、什么就是积分饱与现象?防止积分饱与的措施都有哪些? 所谓积分饱与现象就是指若系统存在一个方向的偏差,PID控制器的输出由于积分作用的不断累加而加大, 从而导致u(k)达到极限位置。此后若控制器输出继续增大,u(k)也不会再增大,即系统输出超出正常运行范围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4)集权与分权原则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09.5 15分) 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对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3.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 1)组织诊断确定问题: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改革的目标。采集数据资料对组织机构进行诊断分析。 2)实施变革提出若干可行的改革方案可供选择。确定实施计划:明确方法和步骤具体实施和工作重点 3)组织评价评价效果:检查分析评价组织变革效果和存在问题。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修正改革方案。 4、组织变革的征兆及变革的方式 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增多、缺乏新产品和新战略。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显露,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幅度过大,人事纠纷增加。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加。 变革方式:1)改良式2)爆破式3)计划式 5.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需要 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6.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08.11 10分)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详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7.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 对组织方面的贡献: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提高组织的竞争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第一章原子排列 本章需掌握的内容: 材料的结合方式: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瓦尔键,氢键;各种结合键的比较及工程材料结合键的特性; 晶体学基础:晶体的概念,晶体特性(晶体的棱角,均匀性,各向异性,对称性),晶体的应用 空间点阵:等同点,空间点阵,点阵平移矢量,初基胞,复杂晶胞,点阵参数。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种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的特点; 晶面、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确定及晶面族,晶向指数的确定及晶向族,晶带及晶带定律六方晶系的四轴座标系的晶面、晶向指数确定。 典型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fcc、bcc、hcp; 晶胞中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与致密度,晶面间距、晶向夹角 晶体中原子堆垛方式,晶体结构中间隙。 了解其它金属的晶体结构:亚金属的晶体结构,镧系金属的晶体结构,同素异构性 了解其它类型的晶体结构:离子键晶体结构:MgO陶瓷及NaCl,共价键晶体结构:SiC陶瓷,As、Sb 非晶态结构:非晶体与晶体的区别,非晶态结构 分子相结构 1. 填空 1. fcc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晶胞中原子数为___________,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bcc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晶胞中原子数为___________,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hcp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晶胞中原子数为 ___________,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 2. bcc点阵晶面指数h+k+l=奇数时,其晶面间距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3. Al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其结构原子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 4. 在体心立方晶胞中,体心原子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5. 在fcc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中心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6. 空间点阵只可能有___________种,铝晶体属于_____________点阵。Al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Fe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Cu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7点阵常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图1是fcc结构的(-1,1,0 )面,其中AB和AC的晶向指数是__________,CD的晶向指数分别 是___________,AC所在晶面指数是--------------------。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有哪些? (1)TCP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UDP属于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2)TCP可以保证数据可靠、有序的传输,可以进行流量控制,UDP无法实现;(3)TCP协议有效载荷小于UDP协议(基于MSS计算),UDP性能高于TCP ;(4)TCP一般用于可靠的,对延时要求不高的应用,UDP一般应用于小数据量或对延时敏感的应用; 2、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 (1)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目的端口; (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的IP、协议号; (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目的MAC、帧类型。 3、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区别 (1)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协议栈,OSI定义的是一个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各层功能的划分; (2)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的协议族; (3)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的应用层相对于OSI的应、表、会三层 5、TCP/IP的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的数链层和物理层 4、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是什么 (1)IP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2)IP地址用于表示网络中某设备或节点的身份(网络位、主机位)(本网段唯一); (3)MAC地址用于表示某设备或节点在本以太网链路中的物理地址(全局唯一); (4)IP地址由32位,MAC由48位组成; (5)IP地址可区别不同网段,MAC地址无法进行区分。

【过控期末复习题】过程控制工程经典简答题集锦

1、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1)在单回路控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串级控制;(2)具有能够检测的副回路,且主要干扰应该包括在副回路中; (3)副对象的滞后不能太大,以保持副回路的快速响应性能; (4)将对象中具有显著非线性或时变特性的部分归于副对象中。 2、什么是选择性控制系统?选择性控制的基本用途是什么? 答:凡是在控制回路中引入选择器的系统都可称为选择性控制系统。 选择性控制的基本用途是: 1)用于控制系统的软保护; 2)用于被控变量测量值的选择; 用于“变结构控制”。 3、积分饱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常用的防积分饱和方法有哪些? 答:积分饱和是指对于有积分功能的控制器,若偏差长时间存在,控制器的输出将不断增大。如果这时阀门已经达到饱和(已全开或全关),而无法继续进行调节,那么偏差将无法消除,而控制器仍试图校正该偏差,若时间足够长,控制器的输出将达到某个限值并停留在该限值,形成积分饱和。 防积分饱和的主要方法: 1)限幅法 2)外反馈法 3)积分切除法 4、前馈控制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答: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有: (1)前馈控制对于干扰的克服要比反馈控制及时; (2)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系统; (3)前馈控制采用的是由对象特性确定的“专用”控制器。 5、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些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 答: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如下: 1)被控对象:指被控制的生产设备或装置; 2)测量变送器:用于测量被控变量,并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3)执行器:接受来自控制器的命令信号,自动改变控制阀的开度; 4)控制器(也称调节器):将被控变量的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信号,并按一定的规律给出控制信号。 6、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简答题》

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简答题》 简答题一: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吴明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行政助理,主要负责开展公司的各项活动,并起草各种文件。为丰富公司的文化生活,公司将定于2020年1月1日下午18:00时在会所会议室进行以爱岗敬业“激情飞扬在十月,创先争优展风采”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比赛需邀请评委,评委人员保存在名为“评委.doc”的word文档中,公司联系电话010-888888888888888。 根据以上内容制作请柬,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制作一份请柬,以“董事长:李科勒”名义发出邀请,请柬中需要包含标题 收件人名称、演讲比赛时间、演讲比赛地点和邀请人。 2.对请柬进行适当的排版,具体要求为:改变字体、调整自豪;标题部分(“请柬”)与正文部分(以“尊敬的xxxxxxx”开头)采用不相同的字体或字号,以美观且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为准。 3. 在请柬的左下角位置插入一副图片(图片自选),调整其大小及位置,不影响文字排列、不遮挡文字内容。 4.进行页面设置,加大文档的上边距;为文档添加页脚,要求页脚内容包含本公司的联系电话。 5.运用邮件合并功能制作内容相同、收件人不同(收件人为“评委.x1sx”中的每个人,采用导入方式)的多份请柬,要求先将合并文档以“请柬1.docx”为文件名进行保存,再进行效果预览后生成可以单独编辑的单个文档“请柬2”.

简答题二: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注意:以下的文件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件。 按照参考样式“word参考样式.jpg”完成设置和制作。具体要求如下: 1.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 2.7厘米,装订在左侧;设置文字水印页面背景,文 字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水印版式为斜式。 2.设置第一段落文字“中国网民规模5.64亿”为标题;设置第二段落文字“互 联网普及率为42.1%”为副标题;改饰页面,在页面顶端插入“边线型提要栏” 文本框,将第三段文字“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日发布《第31展状况统计报告》移入文本框内,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在该文本的最前面插入类别为“文档信息”、名称为”新闻提要“域。3.设置第四至第六段文字,要求首行缩进2个字符。将第四至第六段文字,要 求首行缩进2个字符。将第四至第六段的段首“《报告》显示和《报告》表示“设置为斜体、加粗、红色、双下划线”。 4.将文档“附:统计数据”后面的内容转换成2列9行的表格,为表格设置样 式;将表格的数据转换成簇状柱形图,插入到文档中“附:统计数据”的前面,保存文档。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Test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郑举功编

东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一、填空题 0001.烧结过程的主要传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 、_____,当烧结分别进行四种传质时,颈部增长x/r 与时 间t 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0002.晶体的对称要素中点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含有平移操作的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 、 _____ 。 0003.晶族、晶系、对称型、结晶学单形、几何单形、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_____ 。 0004.晶体有两种理想形态,分别是_____和_____。 0005.晶体是指内部质点排列的固体。 0006.以NaCl 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 离子)为例,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 0007.与非晶体比较晶体具有自限性、、、、和稳定性。 0008. 一个立方晶系晶胞中,一晶面在晶轴X 、Y 、Z 上的截距分别为2a、1/2a 、2/3a,其晶面的晶面指数是。 0009.固体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液固湿润性,当真实接触角θ时,粗糙度越大,表面接触角,就越容易湿润;当θ,则粗糙度,越不利于湿润。 0010.硼酸盐玻璃中,随着Na2O(R2O)含量的增加,桥氧数,热膨胀系数逐渐下降。当Na2O 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又开始,热膨胀系数重新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就是硼反常现象。 2+进入到KCl 间隙中而形成0011.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和三种,CaCl2中Ca 点缺陷的反应式为。 0012.固体质点扩散的推动力是________。 0013.本征扩散是指__________,其扩散系数D=_________,其扩散活化能由________和_________ 组成。 0014.析晶过程分两个阶段,先______后______。 0015.晶体产生Frankel 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而有Schtty 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 晶体密度_________。一般说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相差不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两种离子半径相差大 时,_________是主要的。 0016.少量CaCl2 在KCl 中形成固溶体后,实测密度值随Ca2+离子数/K+离子数比值增加而减少,由此可判断其 缺陷反应式为_________。 0017.Tg 是_________,它与玻璃形成过程的冷却速率有关,同组分熔体快冷时Tg 比慢冷时_________ ,淬冷玻璃比 慢冷玻璃的密度_________,热膨胀系数_________。 0018.同温度下,组成分别为:(1) 0.2Na2O-0.8SiO2 ;(2) 0.1Na2O-0.1CaO-0.8SiO2 ;(3) 0.2CaO-0.8SiO2 的 三种熔体,其粘度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0019.三T 图中三个T 代表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0020.粘滞活化能越_________ ,粘度越_________ 。硅酸盐熔体或玻璃的电导主要决定于_________ 。 0021.0.2Na2O-0.8SiO2 组成的熔体,若保持Na2O 含量不变,用CaO 置换部分SiO2 后,电导_________。 0022.在Na2O-SiO2 熔体中加入Al2O3(Na2O/Al2O3<1), 熔体粘度_________。 0023.组成Na2O . 1/2Al2O3 . 2SiO2 的玻璃中氧多面体平均非桥氧数为_________。 0024.在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中,六方最紧密堆积与六方格子相对应,立方最紧密堆积与_______ 相对应。0025.在硅酸盐晶体中,硅氧四面体之间如果相连,只能是_________方式相连。 2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 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 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1)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 (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5.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 不同点:①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 ②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 6.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 答:(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

过程控制系统简答题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衰减比 答:衰减比n 定义为: 衰减比是衡量系统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为保证系统足够的稳定程度,一般取衰减比为4:1~10:1。 B1,B2为前两个峰顶与稳定值的差值。其中4 :1 常作为评价过程动态性能指标的一个理想指标。 2、自衡过程 答:当扰动发生后,无须外加任何控制作用,过程能够自发地趋于新的平衡状态的性质称为自衡性。称该类被控过程为自衡过程。 3、分布式控制系统 答: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一种操作显示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采用分级分层体系结构、局部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 DCS 的设计思想是“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4、串级控制系统 将两个控制器串联在一起工作、各自完成不同任务的系统结构,就称为串级控制结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再用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某截面的流体数量称为瞬时流量,而把某一段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某截面的流体总量称为累计流量。 简答题: 1.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答:(1)副回路的选择必须包括主要扰动,而且应包括尽可能多的扰动;(2)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应匹配;(3)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4)要注意生产上的经济性。 2.电气阀门定位器有哪些作用 答:①改善阀的静态特性 ②改善阀的动态特性 ③改变阀的流量特性 ④用于分程控制 ⑤用于阀门的反向动作 3. 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简单控制系统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和变送器,一个调节阀和一个调节器组成。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用于检测被控变量,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到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将检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并把偏差信号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运算,运算结果输出到执行器。执行器是控制系统回路中的最终元件,直接用于改变操纵量,以克服干扰,达到控制的目的。 4.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干扰工作;及时;精度不高,实施困难;只对某个干扰 有克服作用.反馈的特点作用依据是偏差;不及时:精度高,实施方便,对所有干扰都有克服作用.由于两种控制方式优缺点互补, 所以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5、PID 调节器的参数对控制性能各有什么影响? 答:(1)比例增益 反映比例作用的强弱, 越大,比例作用越强,反之亦然。比例控制克服干扰能力较强、控制及时、过渡时间短,但在过渡过程终了时存在余差; 21B B n

华师细胞生物学简答题(个人复习总结)

1、何谓成熟促进因子(MPF)?包括哪些主要成分?如何证明某一细胞提取液含有MPF? 成熟促进因子是指M期细胞中存在的促进细胞分裂的因子,是由两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异质二聚体,其一为调节亚基,有周期蛋白组成;其二为催化亚基,是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其活性有懒于周期蛋白,故称为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可以通过蛙卵细胞质移植实验证实MPF。成熟蛙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以诱导未成熟的蛙卵细胞提前进入成熟期。 2、简述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主要异同点?(顺序为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直径:22nm、7nm、10nm;基本构件:α、β—微管蛋白,肌动蛋白,中间纤维丝蛋白;相对分子量(乘10的3次):50,43,40~200;结构:13根原丝围成的α—螺旋中空管状,双股α—螺旋,多级螺旋;极性:有,有,无;单体蛋白库:有,有,无;踏车现象:有,有,无;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长春花碱,细胞松弛素B、鬼笔环肽,无;运动相关蛋白:驱动蛋白、动力蛋白,肌球蛋白,无;主要功能:细胞运动、胞内运输、支持作用,变形运动、形状维持、胞质环流、胞质分裂环的桶状结构,骨架作用、细胞连接、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纺锤体,无,包围纺锤体。 3、为什么将内质网比喻“开放的监狱”? KDEL信号序列为内质网驻守信号,如果内质网驻守蛋白被错误的包装进了COPII,并运输到顺面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上存在KDEL识别受体,能识别错误运输来的内质网驻守蛋白,并形成COP I小泡,将内质网驻守蛋白运输返回内质网。 4、在研究工作中分离得到一个与动物减数分裂直接相关的基因A,如果想由此获得该基因的单克隆抗体,请简要叙述实验方案及其实验原理。 英国科学家Milstein和Kohler因提出单克隆抗体而获得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它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线增值的杂种细胞,并一次生产抗体的技术。其原理是: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在体外不能进行无限分裂;而肿瘤细胞虽然可以在体外进行无限传代,但不能产生抗体。将这两种细胞融合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 实验方案:a、表达基因A的蛋白,免疫小老鼠,获得免疫的淋巴细胞;b、将经过免疫的小老鼠的淋巴细胞与Hela细胞融合;c、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融合细胞进行培养筛选,只有真正融合的细胞才能继续生长;d、融合细胞的培养,抗体的纯化。 5、微管是体内膜泡运输的导轨,请分析体内膜泡定向运输的机制? 微管是有极性的,微管的马达蛋白(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运输小泡也是单向的。动力蛋白向微管的负极运输小泡,驱动蛋白向微管的正极运输小泡。,另外,起始膜泡上有V-SNARE,靶膜上有T-SNARE。V-SNARE与T-SNARE选择性识别并定向融合。这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膜泡的定向运输。 6、简述细胞周期蛋白B的结构特点和动态调控机制?

上大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

A1(fcc)密排面:(100)密排方向:【110】h+k+l全基或全偶衍射 A2(bcc)密排面:(110)密排方向:【111】h+k+l为偶数衍射 A3(hcp)密牌面:(001)密排方向:【100】 2dsinθ=λ 性质、结构成分(研究对象)、合成/制备=效用 1.如何理解点缺陷是一种热力学平衡缺陷? 随着点缺陷数量增加,熵增加导致自由能下降,但是同时内能增加导致自由能增加,所以有一个平衡浓度,此时有最低的自由能值。 2.何谓位错的应变能。何谓位错的线张力,其估算值为多少。 位错在晶体中引起畸变,使晶体产生畸变能,称之为位错的应变能或位错的能量。

线张力的定义为:位错线增加一个单位长度时,引起晶体能量的增加。 通常用Gb2/2作为位错线张力的估算值。 请问影响合金相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几个。 原子尺寸、晶体结构、电负性、电子浓度。 3.请简要说明:(1)刃型位错周围的原子处于怎样的应力状态(为切应力还是正应力,为拉应力还是压应力);(2)若有间隙原子存在,则间隙原子更容易存在于位错周围的哪些位置(可以以图示的方式说明)。 (1)刃型位错不仅有正应力同时还有切应力。所有的应力与沿位错线的方向无关,应力场与半原子面左右对称,包含半原子面的晶体受压应力,不包含半原子面的晶体受拉应力。 (2)对正刃型位错,滑移面上方的晶胞体积小于正常晶胞,吸引比基体原子小的置换式溶质原子或空位;滑移面下方的晶胞体积大于正常晶胞,吸引间隙原子和比基体原子大的置换式溶质原子。 4.铁素体钢在拉伸过程中很易出现屈服现象,请问:(1)产生屈服的原因?(2)如何可以消除屈服平台? 由于碳氮间隙原子钉扎位错,在塑性变形开始阶段需使位错脱离钉扎,从而产生屈服延伸现象;当有足够多的可动位错存在时,或者使间隙原子极少,或者经过预变形后在一段时间内再拉伸。 5.如何提高(或降低)材料的弹性?举例说明,并解释。 选择弹性模量小的材料、或者减小材料的截面积、或者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都可以提高弹性。 6.何谓加工硬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细晶强化,说明它们与位错的关系 加工硬化:晶体经过变形后,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的进行,晶体内位错数目增加,位错产生交互作用,使位错可动性下降,强度上升。 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的存在,导致晶体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固溶强化。由于溶质原子的存在阻碍或定扎了位错的运动,导致强度的升高。 第二相强化:由于第二相的存在,导致晶体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第二相强化。由于第二相的存在,导致位错移动困难,从而使强度上升。 细晶强化:由于晶粒细化导致晶体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不下降的现象叫细晶强化。 由于晶粒细化,使晶界数目增加,导致位错开动或运动容易受阻,使强度上升;又由于晶粒细化,使变形更均匀,使应力集中更小,所以,细晶强化在提高强度的同时,并不降低塑性和韧性。 7.说明金属在塑性变形后,其组织和性能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变化包括晶粒和亚结构的变化,其中,晶粒被拉长,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