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杨税务中学教学案

(7 )年级课题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班级1----6 姓名李颖

课标及中考要求一、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二、理解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重点大体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

难点大体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

学法指导启发谈话、比较法

预习提示大体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

导学达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小活动)对照对比一下P36面的三张图片。仔细观察,三位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穿藏袍的方式有何不同。

让学生能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

(引入)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注意到了,人们的着装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我国,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使到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自然

环境的差异又使到我国许多的地方都各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下面,我们这节课就来大

致了解一下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讲授新课)

课件板书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提问: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关于文化的定义,什么是文化?

学生阅读回答

地方文化所包括的方面很多,为简易起见,课本就民居、服饰和饮食三个方面讲述。

课件板书一、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课件情境

想一想与说一说:

你知道我国其他地方的住房、穿着还有饮食习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下面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学生自由回答让学生看图讲述,课件里的三张图片各是什么。找几个认得图片中的事物的学生发言讲述。

课件板书(一)传统民居

课件情境: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四幅来自我国内蒙古、新疆、陕西和江南水乡的民居的图片,注意对比不同地方的民居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情境:小活动:与同桌一起仔细观察说说、想想、找找,下列的民居都用了什么材料来建造?住在里面是冷是热?通风好不好?

学生细细观察图片,通过讨论的形式去自己解答问题。

学生回答:让学生相互补充,逐幅图讨论讲述解答。

小结

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衣着往往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课件板书:(二)传统服饰

课件情境:下列各张图片人们都穿戴了什么?他(她)们的衣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让学生与同桌一起逐幅图观察议论回答,并相互补充。 [来源:学*科*网] 课件板书:(三)传统饮食

课件情境: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我们本地没有生产的特色食品吗?

学生回答:学生观看图片讲述。

课件情境:

1、内蒙古的草原饮食文化

2、甘肃兰州的农牧饮食文化

3、有广东特色饮食文化--凉茶

4、广东潮汕地区的功夫茶

小结:由以上可见,不同的地域,往往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无论是在居住、服饰还是饮食方面,都各有特色。

那么,这些不同的地方文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呢?想一想,什么地方人们穿的衣服是比较厚的?

课件板书:二、自然环境的文化的影响

课件情境:想一想与说一说:下列的种民居在我们闸坡这里能不能大量建造并应用?

学生讨论回答:以学生小组讨论形式,细细对比三张图片里的蒙古包、竹楼和窑洞与闸坡本地民居的不同。教师下到课堂去巡回指导。学生在回答时注意以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来源:学*科*网]

小活动:阅读课文,说一说多雨和少雨的地方建筑的屋顶大致是怎么样的。并从地图册的图片里找出来,并加以思考。

学生回答:

小结(考虑学生学习情况,也可以让一位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来作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地方民居各有不同。为了适应草原放牧而需要经常搬迁,蒙古族居住在蒙古包里。为了能通风、凉爽、透气以适应终年皆夏的天气,傣族人以木竹建构楼房。因为少雨干燥,新疆人可以用泥土砖构造荫房,用于晾制葡萄干。

课件情景议一议与说一说:

对照课本图K,我国北方人民冬季穿着有什么特点?我们本地冬季衣着比他们薄还是厚?造成冬季时南北方衣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稍留时间让学生读图思考。

课件情景:议一议与说一说:

本地以大米还是面食为主?为何本地人吃饭时基本都会吃鱼?这与本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

你平常有没有吃羊肉、喝牛羊奶的习惯?这又与本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小活动:与同桌一起,在课本和地图册里找一找关于西北的蒙古人和西南的傣族人的居住、饮食和服饰的图片,并通过图片简略地说一说内蒙古和我国西南部的气候大致是怎么样的。这两地有何差异?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居住、服饰和饮食文化。

从蒙古包、黄土窑洞到傣族竹楼,从羊肉马奶到面包大米,从皮衣棉袄到单衣短衫,各

地的居住、服饰与饮食文化都非常有特色。而这些地方文化的差异的形成,其中有个非常

重要的因素就是自然环境。

1.设计旅游方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地形与地势】地形是地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势总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导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1、平原和丘陵主要要在东部第三阶梯上。 2、三大平原自北向南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辽宁省东部,辽东半岛上; 山东丘陵:山东省东部,山东半岛上; 江南丘陵东南丘陵: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闽浙丘陵两广丘陵。 三、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 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2、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究题】1、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 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等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 能资源丰富。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 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 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 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环节教师活动知识点学生活动 图

导入新课 新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播放《亚洲 雄风》歌曲 提问 复习地形 图的阅读 方法 过渡:要了 解一个大 洲的自然 环境,除地 理位置外, 还需认识 它的地形、 湖泊、河流 及气候等 方面。 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 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 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 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 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 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 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 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 主峰 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 高原 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 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 原、伊朗高原 4组:阿拉伯半 岛、马来半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 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 讨论回答 出各地的 地理位 置,海拔 高度 不同组的 学生展开 竞赛,抢 答,活跃 气氛 通过观 察、比 较,培 养学生 的动手 操作、 动眼观 察能 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提示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知识框架 考点解析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地形 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 水源 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气候 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 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 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

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 <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 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 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 利) 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 巴 低地湿热,高原凉爽 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 条件制约 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①气候影响城市区位 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②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日照与街道方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当地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由于大气环流条件不同,风向不同,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污染大气的企业的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其原则是:第一,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第二,、在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将其布局在与对吹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第三,在无主导风向的地区,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对城市的影响 ①影响城市分布 原因: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分布: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和大河河口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和湖岸地区。 ②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①依托矿产资源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 世界: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德国埃森和杜伊斯堡等。 中国:依托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内蒙古的包头、四川的攀枝花、安徽的马鞍山等;煤炭工业城市如山西的大同、黑龙江的鹤岗等;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新疆的克拉玛依、黑龙江的大庆、山东的东营等。 ②城市的规模: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 ③城市发展:“资源型城市”随资源的枯竭需考虑城市的转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4、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走向是: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 5、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三、季风气候显著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被称作季风。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作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作非季风区。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除高原外,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知识点: 一.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如下表所示: 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方,农业发展的规模将会受到制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3.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二.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 2.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 (1)原因:自然原因是太阳的异常活动;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矿物 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同时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致使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3)对策: 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水资源的利用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 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水源性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A.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问题;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B.节流:发展节水农业;防止和治理的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节水意识。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 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 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3.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②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 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妥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要点整理 (新版)新人教版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要点 一、地形和地势 1.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1)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 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三级地势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平均海拔高度(米)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5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准可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第三阶梯小于500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 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②地势对河流和航运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 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③地势对河流水能资源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 落差大,水流急,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地形复杂多样 (1)各类地形所占比例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33%26%19%12%10% (2)我国主要山脉 山脉走向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最北天山----阴山中间昆仑山--秦岭最南南邻 东北至西南走向最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长白山--武夷山 最东台湾山脉 西北至西南走向阿尔泰山

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南北走向最北贺兰山中间六盘山最南横断山脉 (3)四大高原 名称位置和范围主要特征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介于昆 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 喜马拉雅山之间;包括青 海、西藏全部和四川局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冰川广布,被称为“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在大兴安 岭和祁连山之间,地跨内 蒙古大部分,冀甘宁一部 分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平坦,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在内蒙古 高原以南,秦岭以北,太 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 东;山西省全部、陕甘宁 局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高原表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 西四川盆地以南,地跨云 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多小型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4)三大平原 名称范围主要特征 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之间,由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三部分组成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多沼泽低地 华北平原北起燕山,南到淮 河,西起太行山,东 到渤海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到海 滨,沿长江分布,呈 狭长型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渔乡” (5)四大盆地 名称位置和范围主要特征

【高考地理】微专题4.4+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二轮地理复习精品(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地形对气候影响 1.地形宏观影响气候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局部影响气候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地形与地势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 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 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 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 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陆推进,为我国广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 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 梯 4000米以上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 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 梯 1000~2000米高原、盆地 高原、云贵高原、黄 土高原、盆地、塔里 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 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 原、 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流河——塔里木河。

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 结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着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1、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着,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1

【课题】七下第六单元亚洲第2课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特点。 2.运用亚洲分成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特 征。 3.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的探究,掌握分析大洲地形、地势的 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地形、地势特征。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 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模式】“三学一练”模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读图指导、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亚洲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助学

观察探 究亚洲 地形 设问:读亚洲地形图,完成课本P8 读图题 友情提示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步骤: (1)看图例,知道不同颜色代 表的海拔范围。 (2)看地形图,根据颜色的不 同分析地势变化的趋势。 (3)找出主要的地形区,总结 地形类型。 (4)最后总结表述地形特点。 探究新知(二)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 亚洲地形剖面图 高原和高原。 (3)平均海拔200米以下: 平原、平原、平 原。 2、读图分析亚洲的主要地形 类型? 亚洲地形,、 山地、丘陵、和盆地五 种地形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其中,和是主体, 约占。 师生总结:亚洲地形多种 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生主动 探究各 地形的 颜色与 海拔, 进一步 掌握分 层设色 地形图 的判读 步骤。

北美洲地形特点: 。 梳理 构建 【当堂达标】 1.亚洲地形多种多样,中部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和山地 B.平原和山地 C.山地和丘陵 D.平原和盆地 2. 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重点知识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重点知识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这种分布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对河流流向有什么影响?河流自西向东流。 对资源的影响?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和内陆之间的联系。 2.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地形的影响:有利:1)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2)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和生态旅游。不利:1)平原面积小,不利于发展种植业。2)山区面积广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2)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 4中国的气温特征: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 越低 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1)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比南方白昼 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小)(2.)北方接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 的严寒。 6.中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比南方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但是白昼时间长。 7.中国的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特征强 8.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是: (1)纬度: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区 (2)海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距海远近不同。西部深入亚洲内部,大陆性特征强,东部 海陆热力差异大,形成显著地季风气候。 (3)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10.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产生的影响是: 1)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2)开展多种经营。 3)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大。 13.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搭配得当,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有利影响的表现: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不利:1)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时间不一,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2)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其他季节降水少易发生干旱。 3)冬季风反常,易导致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对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4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偏高,原因是我国的气候大陆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考点】 一、地形部分 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山脉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二、气候部分 本节的考点分布如下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特殊天气及旱涝灾害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①我国的温度带②我国的干湿地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知识④我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⑤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 本节的考点分布较广,特别是长江的知识、黄河的知识尤其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照地图,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题精讲】 典型例题设计意图:选择这两道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预测近几年中考出题的角度和趋势,为搞好复习指导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例1]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下标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填充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沿东经89°的地势剖面图所示我国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错分析】不会判读地形剖面图是此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对沿东经89°的我国地形地物的分布不熟悉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并不难,沿东经89°的剖面线必经我国的新疆和西藏,在这个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题目给出的图例作图,其次位置要相对准确,并清楚写明阶梯名称(2)、(3)、(4)题,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状、海拔高度、纬度度数等)来进行判读。如图中B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肯定是吐鲁番盆地。B处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

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练习

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 、B 、C 三大部分,其中A 属于 高原, B 属于 平原,C 属于 山地。 (2)简述B 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2.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读下表数据,回答(1)~(2)题。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下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A.a B.b C.c D.d (2)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 →a 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 A.煤炭资源分布 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表高低起伏 5.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6.阅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上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7.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 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 是。 (2)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区。 下面地形区中,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有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E.四川盆地 F.东北平原 G.南岭 (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如图乙所示,我国 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在 发展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9.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广网乌鲁木齐2012年5月9日电 5月8日,伊犁河谷普降大雨,位于河谷南部的昭苏县当天下午大雪飞扬。这场由乌拉尔山入侵的冷空气所形 成的大风降水天气目前已经在伊犁河谷造成泥石流、 山洪等自然灾害。 材料二:西北某局部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位于伊犁河谷的是地, 判断理由是。材料中描述 的冷空气有可能来自洋。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气候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教学重、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我国温度带。 教学准备视频、地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气候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那么反映气候的要素又有哪些?(换名话说,我们要说明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往往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气温与降水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纬度、海陆、地形 ——纬度因素最重要 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造成我国南北存在温差,但还存在着冬夏差异 通过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来体会。 二、新授:气温 (一)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1、阅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1)在图中找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2 )在图中读出漠河与海口的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计算两地温差。 (3)在图中找到并用笔描出0度等温线(对照地图册P10~11页的地形图与一月平均气温图),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4)总结: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有何规律? 2、阅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1)在图中找出漠河与海口的气温,计算漠河与海口的气温差,并与1月温差比较。(2)全国大多数地方(青藏高原除外)夏季气温普遍达到多少度? (3)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在哪里?为什么? 3、阅读课本32页的“阅读材料”结合地图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热的地方和冬季气温最冷

的地方,并分析原因 总结: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4、举例读“上海、广州、北京三城市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回答: (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根据活动温的多少,我国可以划分为自北向南的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阅读32页图2.17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找出5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的名称,记住他们的位置 。 (2) 找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说说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讨论分析课本33页活动。 三、小结: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四、反馈巩固 1、由于我国南北跨越广,我国南北存在温度差异。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为: 温冷,南北温差。 3、一月气温分布图中的0℃等温线大致经过 至线。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全国普遍。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5、根据气温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共划分为自南向北的五个温度带 与。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2.夏季: 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1.冬季:

中国的自然环境重点知识复习归纳1

第十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重点知识复习归纳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东西部地形的不同: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地势总的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3.三级阶梯特点: 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4.大陆架:第三级阶梯向海洋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陆架。我国的大陆架比较宽广,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5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6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7.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8.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河流的影响: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9.河流在阶梯交界处的落差变化及利用:落差大,水能丰富,可用来发电。 10.我国地势对东西交通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障碍。 11.四大高原及其地表特点: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O也面崎岖不平)。 1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四川盆地。 1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14.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15.主要山脉: (1)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南岭 (2)东北一西南走向: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4)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5)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16.山区地形: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 17山地及山区面积:我国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l/3,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18.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丘陵10%,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汇编

学习-----好资料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之二 1、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更多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