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全口义齿的制作-2017

实验九 全口义齿的制作-2017
实验九 全口义齿的制作-2017

实验九全口义齿的制作

通过临床示教和对全口义齿的制作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全口义齿制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全口义齿的基本理论。

一、取印模(两次印模法)

(一)目的要求:

1.充分认识和了解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各标志名称、部位、组织特性,以及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2.掌握全口印模的范围、要求。

3.基本掌握两次印模的操作步骤。

(二)使用器材:

无牙颌成品托盘、印模膏、瓷碗、橡皮碗、调刀、平头钳、藻酸盐印模材、石膏、凡士林或石蜡油等。

(三)方法:

1.托盘选择:采用圆底无孔托盘,其形状、大小与牙槽弓相一致,托盘长度,上颌超过腭小凹2~4mm,两侧盖过翼上颌切迹,下颌盖过磨牙后垫,托盘宽度应比牙槽嵴宽2~3mm,边周高度离唇、颊、舌沟2mm左右,腭穹隆区形状要协调、合适。

个别托盘可用印模胶或自凝塑料制成。也可利用旧义齿作个别托盘。

2.印模膏准备:将印模膏放入70℃热水中浸泡软化,要求内外均匀软化,取上颌时,将适量印模膏搓成团状,放置在上颌托盘,牙槽嵴区微下凹,表面光滑,印模膏略包过托盘边缘,以免脱落。取下颌时,印模膏搓成条状,放置在托盘上,其它要求同前。

3.初印模制取:取上颌初印模时医生在病人的右后方,取下颌初印模时医生应位于病人的右前方。右手持托盘。左手持口镜或用手指牵引口角,将托盘引入口内,托盘就位时要注意不能偏斜,前牙区牙槽嵴先就位,托盘柄对准患者鼻尖,同时用两手中指在两侧65│ 56区按压,使托盘全部就位,然后作唇、颊、舌部的肌能运动,冷却后取出,即获得初印模,印模范围,应包括整个牙槽嵴,上颌后缘超过腭小凹至少2~4mm,两侧包括上颌结节,下颌包括整个磨牙后垫及其舌侧翼缘区,印模边缘应反应唇、颊、舌沟区的高度与形状,检查初印模范围及边缘情况,印模是否完整,有无气泡、缺损等,印模与组织面应贴合,组织面解剖形态应清晰,有一定吸力且无翘动,边缘应圆滑且有一定厚度,约3mm左右(系带区较薄)。

4.初印模边缘修整(肌能整塑)

(1)初印模过长、过多、边缘过厚的印模膏应削除,使之符合要求。

(2)不足的边缘应加添并烤软在口内修整使之合适。

(3)初印模边缘分区烘软作肌能整塑(通过病人主动运动或医生牵动口腔周围肌肉运动来修整印模边缘)。

上颌分三个区:上唇——向下内运动

左、右侧——向前、下、内运动。

下颌分六个区:

下唇——向上内运动

左、右侧向前、上、内运动

舌侧——向前上及左、右侧方运动

左、右舌侧翼缘区嘱患者作吞咽运动

(4)上颌后堤区印模加压处理,用印模膏条烘软后放置在上颌印模后堤区,放入口内,嘱病人发“啊”音时,作后堤区加压处理。

5.终印模制取(即第二次印模)

在第二次印模前将上下颌缓冲区(如上颌腭乳头,腭隆突区,下颌隆突内斜嵴突出区)作相应的缓冲,即刮去部分初印模材料。终印模常采用流动性较大的印模材料,藻酸盐印模材料,石膏或硅橡胶印模材料。将印模材料调拌以后置于印模膏个别托盘上,以同样方法取上下颌第二次印模,并作好印模边缘的功能修整,凝固后取出,即获得终印模,又可称功能性印模。

二、灌注模型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无牙颌模型的要求

2.基本掌握灌注模型的操作方法及灌注时注意事项

(二)使用器材:

橡皮碗、调刀、石膏、玻璃板

(三)方法:

1.灌注前应检查印模表面,若有唾液的话,用清水冲洗表面干净,无积水。若用石膏作终印模材料,则须在印模石膏表面涂肥皂水片刻后清水冲洗再灌注。

2.调拌石膏要注意稀稠度。灌注时石膏由高处流入,轻轻震动,避免气泡。印模边缘部分必须完整,石膏包住印模边缘一定范围,形成约3~5mm宽的保护边。

3.模型底座厚度不少于0.5cm,下颌舌侧两边要连成整体以免折断。

4.脱模:若用印模胶作初模者,脱模时用热水泡,软化后脱出模型,不要强行脱模而损坏模型。

5.脱模后,如检查发现模型过厚,或边缘石膏过多,不合适者可作模型修整,使之符合要求。

三、 托制作

(一)目的要求:

1.了解 托制作的要求

2.掌握 托制作的方法

(二)使用器材:

自凝塑料粉、液、小杯、调刀、蜡匙、蜡、玻璃板、小刀、烫板、电机、磨光砂石。(三)方法:

1.模型准备:

(1)对修整后的无牙颌模型划出基托伸展的范围。

(2)划出后堤区并作模型处理。

(3)划牙槽嵴顶线及其延长线至模型边缘。

(4)标记磨牙后垫前缘标志及其中点高度至模型上。

(5)牙槽嵴倒凹区用蜡填去。

2.基托制作:

(1)蜡基托制作:取基托蜡一片,在煤气灯或酒精灯上烤软后,叠成二层,置于模型上,上颌从腭侧向唇颊侧,下颌从舌侧向唇颊侧将软蜡片压贴于模型,要求与模型完全贴合,用蜡刀修除多余的蜡片,基托边缘圆滑,与唇、颊、舌沟密合。

(2)自凝塑料基托制作:将无牙颌工作模型涂上分离剂,调拌适量自凝塑料,放置在模型上,厚度约1.5~2mm,牙槽嵴顶略薄,边缘与唇、颊、舌沟密合一致,材料凝固以后,取出磨光处理。注意:基托材料与模型要密合,厚薄均匀,无气泡。

3.堤制作:

堤一般用蜡制作,又称蜡堤,蜡堤形状与牙槽嵴形态一致,前牙部蜡堤略偏向唇侧,后牙部应与牙槽嵴顶线一致。

(1)要求:

1)宽度约8mm,前部可略窄;高度为前部7~8mm,后部5~6mm。

2)位置应在牙槽嵴顶,与牙槽嵴形状一致,牢固粘着在蜡基托上,表面应平整光滑。

3)长度上颌至上颌结节区,下颌应在磨牙后垫之前。

4)上、下颌 堤形状应相互协调,在咬合时应均匀广泛接触,上下 堤高度大致相等。

(2)制作方法

从烤蜡箱中取出烘软的蜡条,或将蜡片在火焰上烘软折叠成一定宽度与厚度的软蜡条,根据牙槽嵴形态弯成马蹄形,并置于牙槽嵴顶部的基托上,用蜡匙将蜡 堤与基托粘牢,并用玻璃板轻轻压,形成一平面。

四、颌位记录上 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颌位记录的内容,并基本掌握颌位记录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颌位记录的基本理论。

(二)使用器材:

可调节式 架(Hanau 氏H型或Handy Ⅲ型)、 叉、面弓、测量角尺、 平面板、蜡匙、小刀、玻璃板、碗、平头钳、回形固定针数枚、蜡片、石膏等。

(三)方法:

1.托试戴:检查基托与牙槽嵴是否密合,有无翘动,边缘有无过长、过厚,特别唇侧和唇、颊系带区有无压迫现象,蜡堤有无过于突出或不够丰满,如有不适处,则用石膏刀或蜡匙修整。

2.垂直距离确定:常用息止颌位测定法,反复测量而获得正确的垂直距离。首先在病人的頦部最突出处和鼻尖部各作一标记线,嘱病人充分安静,或发“爱姆”“妈姆”等音,使下颌骨处于相对的安静状态位置上,用直尺或蜡条测得二标记线之间的距离,即息止颌位的垂直高度,反复多次测量此高度数据,减去2~3mm即获得病人的垂直距离。

3.平面确定:在上颌蜡堤上确定,要求 平面要平,前牙区 平面应在静止上唇以下1~2mm,如不足者用蜡加,过长者削除、烫平。然后用 平面板检查整个蜡堤 平面,在左右方向应与瞳孔联线平行,前后方向应于耳屏鼻翼连线平行,调整检查直至合适为止。总之 平面应尽可能平分颌间距离,如下颌牙槽嵴条件较差时,可酌情降低 平面,以利于下颌义齿固位。上颌 平面确定以后,应校对垂直距离,并使下颌蜡堤平面与之相吻合,即戴入下颌 托,使咬合时上下蜡堤平面前后、左右均匀接触,此时两标记线之间的距离低于所需垂直距离2mm左右,然后用软蜡放置在下颌堤上,嘱病人作正中咬合,并测量两标记线之间距离,直到所需垂直距离为止。注意下 堤后牙高度与磨牙后垫中点高度一致。

4.水平颌位的确定:

(1)下颌后退接触颌位建 方法:哥特氏弓顶点。

(2)肌力闭合道终点建 方法:可利用各种方法诱导下颌后退。临床常用吞咽法,辅助法或磨牙区咀嚼诱导法等,如嘱病人舌尖向后上卷起,然后请病人逐渐闭口作自然吞咽动作;闭口时医生亦可用右手推病人頦部,以便帮助下颌后退但切不可用暴力;也可嘱病人自己作二侧磨牙区咬合运动,以便主动将下颌后退获得正中 位。测定时亦须反复多次检查,并在上下蜡堤唇侧划出正中线和口角线,以便检查每次正中 位是否重叠一致。正中 位确定后,在上下蜡堤上再划出唇高线,唇低线。

5.转移颌位关系,上 架:

(1) 架准备:本实验采用Handy Ⅲ型 架,使用前先将 架前伸髁导斜度调节至25°,切导斜度采用15°。

(2)转移颌位关系,上 架:

①确定髁突位置作出标记;

②插 叉,把烧热的 叉插入上颌蜡堤内, 叉中线对准上颌 托中线,两翼离蜡堤 平面3mm左右,且要平行 平面,

③调节面弓将已插入 叉的 托戴入患者口内,嘱病人作正中咬合,将 叉柄套入面弓体内,调节面弓二侧髁梁使其刻度左右对称,弓体前部与 平面平行,中线一致;

④固定连接上颌 托在面弓上;

⑤转移上颌位置:借助面弓,转移上颌位置,髁梁套于 架两侧髁轴的末端, 堤的中线对准咬 架上的切导针,蜡堤平面与切导针上标志线“切沟“平行;然后将上颌模型放入蜡 托内,使其密合,用石膏固定上颌模型于 架的上颌体架环上,待石膏凝固后取上面弓 叉;

⑥将上下 托戴入病人口内,用回形固定针固定上下 托于正中 位;

⑦按正中 位记录将下颌模型用石膏固定于 架的下颌体架环上。

6.前伸 关系记录,确定前伸髁导斜度:用一厚约3~4mm的软蜡条放下颌蜡堤平面上,嘱病人下颌向前伸4~6mm闭 ,获得前伸 记录,将 托放回 架上,前伸 记录准确地放置在下颌 托的 堤平面上,放松固定正中 位的螺钉,使 架上体后退到前伸 位,然后调节髁导斜度使之相适合。左右两侧应分别进行。

7.侧向 位记录,调整侧方髁导斜度。

(1)用软蜡录:嘱患者分别作左右侧向移动4~6mm咬合,即可获得左右侧方髁导斜度,凭此记录分别调整好 架两侧侧方髁导斜度。

(2)侧方髁导斜度也可用公式计算而获得:

8.切导斜度的调节一般为0~15°

颌位关系转移至 架后,即将 架回复至正中 位,并固定正中锁,以待排牙。

五、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人工牙选择的要求。

2.掌握人工牙排列的原则与正常颌弓的排牙方法。

(二)使用器材:

架(已作颌位转移)、蜡匙、雕刻刀、玻璃板、咬合纸、人工牙等。

(三)方法:

1.人工牙的选择:

人工前牙的选择:大小即长度根据颌间距离、唇高线、唇低线,宽度根据颌弓宽度大小,口角线等。人工前牙形态应参照面形,与面形倒置,颜色应根据患者年龄、皮肤颜色,此外应考虑性别等。

人工后牙的选择:人工后牙近远中总宽度应等于下尖牙远中面至磨牙后垫前缘的距离,人工后牙牙尖斜度应根据牙槽嵴宽窄条件决定,一般牙尖斜度为20°。牙冠唇面高度根据颌间距离大小,尽可能选择唇面长一些,有利于美观。

2.人工前牙的排列:

每个前牙排列的位置关系见下表。

(1)上颌前牙的排列:在上下颌模型上均匀涂布海藻酸钠分离剂,以正中线为依据,在上颌蜡堤唇侧,相当于二侧中切牙的位置上,用热蜡匙去除适当的蜡,然后将二侧中切牙正确位置排列,此时应注意:二中切牙的近中面与正中线相一致,颈部靠近上颌牙槽嵴顶,切缘在 平面上并位于下颌牙槽嵴顶的唇侧,如颌间距离较小,牙颈部已与模型接触而妨碍排牙时,可用小磨石将牙颈部稍稍磨短,按同样方法排列上颌侧切牙和尖牙,排好后应仔细检查前牙弓的弧度是否整齐一致,中线是否正确。

(2)下颌前牙的排列:先将下颌中切牙,要求牙颈部位于下颌牙槽嵴顶上或微向唇侧,切缘超过蜡堤 平面并与上颌前牙有适当地覆盖、覆 关系,唇面微向唇侧倾斜。1│1 间的中线与上颌正中线相一致。按同样方法排列侧切牙和尖牙。上下前牙的覆 一般约1mm,覆盖3mm左右。

下颌后牙的排列:一般先排第一磨牙,而后第二磨牙、第二双尖牙,最后排第一双尖牙,如空隙不够时,可将第一双尖牙的远中面稍加磨去。排列下颌后牙时,要求与上颌后牙有紧密的正中 接触关系。

(2)方法:①先在下颌模型上相当于第一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槽嵴顶处,用铅笔作标记,并将此二点相连,再向后延伸到模型的边缘上。②将下颌基托放回模型上,根据模型上的延伸线在

堤平面上画出标记线、此线即代表牙槽嵴顶的位置,作为排列上后牙的参考。③用蜡刀削去一侧上颌 堤,亦可将原 堤切去,换以烘软的蜡条。用蜡匙烫软蜡 堤,在相当于第一前磨牙的位置,排列上颌第一前磨牙,牙体长轴位于上颌的牙槽嵴顶上,舌尖对准下颌牙槽嵴上所画的标记线,然后根据后牙排牙顺序,依此排列各上后牙,见表。④上后牙排列完成后,去除下 堤、按确定的正中 关系,依 6、 7、5、4 的顺序排列下颌各后牙。⑤全面检查各牙位置是否合适,咬合关系是否恰当,特别要注意舌侧是否已紧密接触,尖窝相对。

六、调整 平衡及选磨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平衡的理论及调节方法。

2.掌握选磨的目的要求,原则及方法。

(二)使用器材:

蜡匙、雕刻刀、砂石、红蓝咬合纸、蜡片

(三)方法:

1.前伸 平衡的调整。

放松两侧正中锁固定螺丝,让 架上颌体向后,即下颌作前伸运动,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1)前牙切缘接触,后牙相对亦接触,至少左右各有一点相接触,以便有三点接触,推上颌体向后时,切导针的尖端与切盘面始终保持接触,这种情况表明已达到前伸 平衡。

(2)前牙切缘接触,而后牙相对頰牙尖不接触,这表明牙尖工作斜面斜度过小,不能适应髁导斜度。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考虑通过增加补偿曲线曲度或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增加,其次可考虑减少切道斜度。

(3)前牙不接触,而后牙相对颊牙尖接触,这种情况表明牙尖工作斜面斜度过大,补偿曲线曲度大,或者切导斜度小。这种情况,首先考虑升高下前牙,加大切道,以求得前伸 平衡。(4)上下前后牙在前伸 位时,只有少数牙齿不接触现象,这表明只是各别牙齿位置不适当,

可以用个别调整的方式来处理。

2.侧向 平衡调整:

在 架上推上颌体向两侧运动时,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工作侧的上下颌牙的相对颊尖有接触,而平衡侧的上颌舌牙尖与下颌颊牙尖接触,切导杆与切盘亦接触,这种情况表示已达到侧向 平衡。

(2)工作侧颊尖早接触而舌尖不接触,即表示横 曲线曲度小,应将上颌牙的颊牙尖抬高一些,以增加横 曲线曲度。

(3)工作侧舌尖早接触而颊尖不接触,即表示横 曲线曲度大,应将横 曲线曲度减少。(4)工作侧舌尖和颊尖都接触而平衡侧的异名牙尖不接触,即表示平衡侧横 曲线曲度小,应将横 曲线曲度加大。

(5)平衡侧的牙尖有接触而工作侧颊舌尖均不接触,即表示平衡侧横 曲线曲度大,应将横 曲线曲度减少。

(6)经反复调整仍有少数牙尖有早接触,可用磨改牙尖方式来调整。而上述(4)、(5)两种情况调节上下尖牙的覆 覆盖关系也可达到 平衡。

3.人工牙列的选磨:

(1)原则:先调正中 ,再调侧 及前伸 平衡,保护功能尖及斜面。

(2)方法:

1)正中 早接触的选磨:用蓝色咬合纸置于上下牙列间,咬合数次,若发现某功能尖有早接触印迹,则换用红色咬合纸于上下牙列间作侧向 检查,在平衡侧发现该牙尖仍有早接触,则应选磨该功能牙尖,否则磨改对 牙窝或非功能尖及其有关斜面。

2)侧向运动早接触的选磨:

工作侧早接触——选磨非功能尖,及其斜面

平衡侧早接触——选磨功能牙尖的有关斜面

3)前伸运动早接触的选磨

前伸运动前牙不接触,后牙早接触的选磨——应选磨上颌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或下颌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

前伸运动前牙早接触,后牙无接触——若蜡型阶段,可重排前牙,减少覆 ;若义齿已制作定,则选磨下前牙切缘唇侧斜面,或上前牙切缘舌侧斜面,或上下前牙切缘,要视具体情况处理。七、义齿蜡龈雕塑、蜡型试戴、装盒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全口义齿蜡龈雕塑的方法和要求。

2.掌握全口义齿蜡型装盒的步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二)使用器材:

蜡匙、雕刻刀、型盒、橡皮碗、调刀、石膏、蜡片

(三)方法:

1.龈雕塑:

(1)将排列完成已作过 平衡调整及选磨的人工牙列固定在正中 位。用蜡匙将液化蜡加在牙龈区,待冷却。

(2)用雕刻刀修正假牙龈缘,牙颈线的高低部位,根据年龄及牙冠生理特点来决定。

(3)用雕刻刀与牙冠表面形成45°,雕刻牙龈形态、根部略突,牙龈乳头区略凹、唇颊面的牙龈区应形成自然高低起伏的形态

(4)基托有一定厚度,但颊侧基托在牙龈缘与基托边缘之间应作成凹面以利义齿固位。

(5)用蜡刀去净牙冠表面及 面的余蜡,并用小火将蜡型表面烘光,或用软布擦光洁蜡型表面,准备试戴。

2.蜡型试戴(试排牙)

试戴不仅是最后确定假牙的颜色、形状、大小合适,同时检查牙的排列是否合乎功能、美观与发音上的要求,如上下颌正中线是否对齐,与面部中线是否一致,上唇丰满度是否合适,正中 关系是否正确等情况。并征求病人意见,以求达到病员满意。如发现正中 关系有错误可及时纠正,重取 记录,重上 架。

3.装盒:

(1)蜡型试戴合适后,将义齿蜡型放回模型上,蜡基托边缘与模型之间用蜡封闭。注意唇颊沟要用蜡充满,修整牙龈和蜡基托,然后进行装盒。先将石膏模型从 架上轻轻取下(切勿敲断)。入型盒后假牙最高点至少低于上层型盒边缘5mm,唇颊沟蜡基托边缘与下层型盒边缘平齐。(2)调拌石膏,注入下层型盒2/3。将模型轻轻压下,使蜡基托边缘与型盒边缘平齐或稍低。蜡型表面及蜡边缘尽量暴露,所有石膏面成斜坡,不能有任何倒凹产生,否则开盒去蜡时石膏容易断裂。去除周围多余石膏,表面用毛笔涂擦光滑。

(3)石膏凝固以后,在石膏表面涂肥皂水,然后放好型盒上部,再调拌石膏,从型盒边缘逐渐倒入,并轻轻震动之,排出空气,使石膏均匀地流向各处。石膏注满后,盖上型盒盖,在压榨器上轻轻加压,要求上下二层型盒紧密接触,然后去除压出的多余石膏。

八、去蜡、充填塑料、热处理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去蜡、充填塑料、热处理的操作方法和要求

2.了解基托塑料的性能和充填、热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二)使用器材:

水壶、基托塑料粉、液、杯、调刀、压榨器、铁夹、锅、玻璃纸、分离剂、石膏切刀、雕刻刀。(三)方法:

1.去蜡

型盒内石膏完全凝固后,将型盒浸入沸水中3~5分钟,使蜡软化,取出型盒,用石膏切刀将上

下型盒四周分开后,轻轻分开型盒,去除软化的蜡基托,余蜡用沸水冲干净,如有部分假牙脱落,注意切勿冲失。修整尖锐的石膏边缘,如打开型盒时有部分石膏折断,应对正确后用粘固粉粘牢,仔细检查假牙有无移位。清洁型盒外围。

根据临床所确定的后堤区,在模型上加以刮除(若临床印模对已作后堤区加压,可不需作模型刮除)。

2.充填塑料

采用普通基托塑料,充填方法如下:

(1)根据基托厚薄大小,调拌适量塑料,其用粉量一般上颌为25~30克,下颌在20~25克之间,单体与聚合体所采用的调 比例约1:3(容量比)一般可按所需量先放粉于调杯内,再加单体至刚湿润为宜,用不锈钢调刀调和均匀,然后再加盖以免单体挥发。

(2)调和后变化:粉被单体溶胀,由湿砂期逐渐按稀糊期——粘丝期——粉团期——橡胶期——坚硬期等阶段变化。

粉团期又称可塑期,粉基本被单体溶胀,无过剩单体存在,粘着感消失,呈可塑的粉团状,此时为填塞于型盒的最适宜时期。临床操作必须掌握此期,从开始调和到粉团期,在常规的粉液调和比例时,室温20℃左右,历时10~15分钟之间。室温高历时短,室温低历时长,整个粉团旗(即粘丝期末至橡胶期初)在室温20℃时历时5分钟左右,室温高则同样历时短,室温低时历时较稍长。因此必须掌握室温高低,尤其要注意在夏季操作时塑料反应较快,以免来不及填入型盒。(3)充填:整个操作应该在粉团期内完成,在进行填胶前,如假牙系塑料牙,为使塑料牙与所填塑料充分结合,要求在充填前先以牙托水处理假牙3分钟左右,使假牙与塑料的接触面被牙托水充分溶胀,但也不宜涂之过多。

假牙处理完毕,以湿玻璃纸将粉团状调和物均匀搓揉,挤去气泡,上颌搓成圆团状,下颌搓成条状,加压纳入型盒(有假牙部分),使塑料填满整个空隙,然后盖好上盒,在压榨器上均匀而缓慢加压,力量要逐渐增加,不可骤然猛压,以免模型压坏造成基托变形。

3.热处理:型盒加压固定以后,热处理通常采用水浴加温法,先置于室温水中缓缓加温,在70℃以下90分钟,再升温至沸点维持30分钟,待自然冷却后,开盒磨光。

九、开盒,磨光

(一)目的要求:

掌握开盒和磨光的步骤和方法

(二)使用器材:

小刀、木锤或铁锤、石膏剪、裂钻、砂石、炮弹形磨石、砂皮纸、毛刷、布轮、绒轮、细石英粉、技工打磨机。

(三)方法:

1.用小刀轻轻将型盒上下层分开,以木锤敲打型盒边缘使石膏脱出型盒。

2.以石膏剪刀剪去假牙周围石膏,取出修复体时,应注意下颌托牙不能从舌侧修剪,以免基托

折断。

3.用工作刀刮去多余石膏,托牙组织面的石膏可用纯圆钻轻轻磨去,但不可影响基托组织的正确性。

4.用大炮弹形粗磨石磨去基托边缘过多过厚的塑料,基托厚薄要均匀,边缘要圆纯,表面要磨平。

5.牙间歇处残留的石膏可以用细裂钻轻轻地磨去,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基托表面,最后用毛刷、绒布或布轮及细石英粉,在技工打磨机上磨光,磨光后洗干净,浸入清水中准备初戴。

6.先磨平、再磨光,整个磨平磨光过程所用磨具应由粗到细。打磨时握牢修复体以免掉落损坏。

十、全口义齿初戴和修改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全口义齿初戴时应检查的项目和处理方法

2.了解全口义齿初戴后可能发生问题及处理方法

(二)使用器材:

各式砂石、裂钻、咬合纸、小毛巾、砂皮纸、橡皮轮、及打磨抛光用具。

(三)方法:

1.全口义齿初戴:

初戴时详细检查下列几点:

(1)平衡情况:在两侧后牙区,用手指先后加压,检查义齿有无翘动现象。

(2)固位情况:轻轻拉动前牙,检查托牙固位作用如何,再在前牙区轻轻加压,检查后堤区或磨牙后垫区有无封闭作用。

(3)边缘情况:轻轻拉动唇颊部肌肉,或请病员作一般的唇颊部和舌的运动,注意基托有无松动脱落现象。

(4)垂直距离和下颌正中位置,检查方法与测定方法相同。

(5)咬合情况:首先应检查正中 咬合关系是否紧密,用咬合纸检查有无早接触点,然后检查前伸 和侧向 时有无平衡接触关系。

(6)其它情况:正中线,前牙位置,面部外形,疼痛感以及发音情况。

经检查后发现问题可先作初步修改。由于病员对全口义齿尚未习惯,口腔组织对修复体,也未能适应,因此在初戴一周左右,平稳、固位情况、咬合关系等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在初戴时不宜磨改过多,仅将确实过长过厚和显著的咬合早接触点或明显得压痛点等作初步修改即可,嘱病人试戴数日,约期复查修改,并说明试戴义齿的注意事项。

2.复查修改

首先询问病人试用义齿情况,有无松动,疼痛或其它不适情况,然后仔细检查口腔情况、粘膜系带、唇颊沟、口底等组织有无充血,擦破或溃疡等现象。再检查修复体的固位、平稳、咬合、边缘等有无不当之处。根据病员主诉以及检查结果,分析原因,进行修改调整。

复查时常见情况、原因及其修改方法有:

(1)基托前后翘动

①后堤区封闭不够:可用自凝塑料加强封闭

②唇侧基托不密合:可用自凝塑料局部加衬

③腭区缓冲不够:再加以缓冲

④前牙过于偏向牙槽嵴唇侧:拆除前牙重排

(2)基托左右摆动

①硬区缓冲不够:再加以缓冲

②基托变形:加衬处理

③后牙过于偏向颊侧:拆除后牙重排

(3)固位不良

①基托边缘过长:磨改边缘

②系带区缓冲不够:继续缓冲

③后堤区封闭不够:加强封闭

④局部边缘不密合:局部加衬

⑤基托唇颊侧普遍不密合:全部加衬处理

⑥咬合不平衡:调整咬合

(4)粘膜压痛:

①边缘过长:磨改边缘

②基托组织面粗糙突起:磨改基托组织面

③个别牙早接触:调

④骨尖隆突;缓冲基托

(5)咬腮

①后牙覆盖过小:磨改下颌颊牙尖或拆除后牙重新排牙

②颊部组织肥厚:增加颊侧基托厚度

(6)咬舌:后牙覆盖过小,磨改上颌舌牙尖斜面或拆除后牙重新排牙。(7)咬唇:前牙覆盖过小,磨改下前牙切缘唇面。

(8)恶心感:磨短磨薄上颌腭侧基托远中边缘

(9)咬合不平衡,有早接触点:用调 方法来改正

全口义齿的制作流程图

全口义齿的制作流程图 一、制取印模 [操作要点] 1.用修改的旧义齿制取初印模。 2.通过初印模制作研究模型和个别托盘,制取终印模。 [注意事项] 1.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制取相应的个别托盘。 2.取功能印模时要求所运用的印模材料流动性好、精细、有弹性。 二、制作工作模型 利用印模灌注石膏工作模型。 [操作要点] 1.围模。 2.灌注石膏。 3.模型的修整与完成。 4.上颌模型后堤区的形成。 [注意事项] 1.围模时应保护无牙颌印模的边缘和保持模型的厚度。 2.灌注硬石膏时,采用真空调拌和振荡器振荡来防止气泡产生。 3.注意上颌后堤区的解剖标志和刻画的深度。 三、颌位记录 对于无牙颌患者,必须借助于上下合托的均匀接触来记录上下颌的颌间关系,这一操作过程称为颌位关系记录。 [操作要点] 1.描记基托边缘线和记录标志线。标志线有利于合托高度的确认。合托标志线包括中线、口角线和唇高线、唇低线。 2.合托的制作合托由基托与合堤所组成.基托将成为终义齿的基托,合堤是相当于义齿人工牙的部分。 [注意事项] 1.制作蜡基托时应有足够的强度。可在足够厚度的蜡基托内放置不绣钢丝。最好是采用自凝树脂基托,以保证在口腔的温度下不变形,并能承受咬合压力。 2.合堤要保证足够的高度和宽度,用热蜡刀固定合堤与基托使之密合。 四、上合架 通过合托记录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将工作模型转移到合架上的操作过程。合架可在口外模拟患者的口内情况,以便排牙及作排牙后的调合。 [操作步骤] 以Hanau H2合架为例: 1.调整好合架。 2.标记出髁突外侧面中央部的位置。 3.将合叉插入合堤内。· 4.将下合托和附有合叉的上合托分别就位于口内;按正中颌位记录使上下合托咬合在一起。5.固定面弓于合架上。 6.固定上颌模型。 7.固定下颌模型。 8.确定前伸髁导斜度。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精编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

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全口义齿 重点整理

全口义齿整理1 上下无牙he的解剖标志有哪些? 上颌:上唇系带(避让)是位于口腔前庭上牙槽嵴唇侧中线上的呈一扇形或线形粘膜皱襞。 上颌颊系带(避让)位于前磨牙牙根部 上颌牙槽嵴:牙槽嵴顶是承受上半口义齿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 切牙乳突(缓冲)位于腭中缝之前分,上颌中切牙的腭侧,为一梨形或卵圆形的软组织突起。其下为切牙孔,有鼻腭神经和血管通过,因此覆盖该区的义齿基托组织面应做适当缓冲,以免压迫切牙乳突产生疼痛。 腭皱 上颌硬区(缓冲)位于上腭中部的前份,表面粘膜较薄,没有弹性,易受压而产生疼痛 腭中缝 上颌结节(缓冲)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表面有粘膜覆盖。颊侧多有明显的倒凹,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上颌隆突:上颌前磨牙根尖舌侧隆起(缓冲) 翼上颌切迹(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位于上颌结节之后,是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之间的骨间隙,表面覆盖粘膜,形成软组织凹陷。 腭小凹(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在腭小凹后2mm左右处) 颤动线 后堤区:前后颤动线之间的区域称为后堤区(此处基托稍加厚,对粘膜产生轻微压迫,起到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下颌:下牙槽嵴:呈弓形,牙槽嵴顶是承受全口义齿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 下唇系带(避让) 下颌颊系带(避让)位于下颌前磨牙根部 舌系带(避让) 颊侧翼缘区(伸展)此区有过大伸展,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承受颌力 舌侧翼缘区(伸展) 下颌隆突:下颌前磨牙根尖舌侧隆起(缓冲) 下颌舌骨嵴(缓冲)以免产生压痛 磨牙后垫(下颌全口义齿后界封闭区,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 上颌避让区:上颌唇系带,上颌颊系带

上颌缓冲区:切牙乳突,上颌硬区,上颌隆突,上颌结节 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翼上颌切迹 上和全口义齿的后缘:腭小凹后2mm左右处 下颌避让区:下颌唇系带,下颌颊系带,舌系带 下颌缓冲区: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 下颌全口义齿后界后缘: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 基托边缘范围 上颌:唇颊侧上颌牙槽嵴唇颊侧粘膜与唇颊侧粘膜的反折线舌(腭)侧无 后缘盖过腭小凹后2mm 两侧后缘包绕上颌结节至翼上颌切迹 下颌:唇颊侧下颌牙槽嵴唇颊侧粘膜与唇颊侧粘膜的反折线舌侧下颌牙槽嵴舌侧粘膜与口底粘膜的反折线 后缘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 张口说话义齿会脱落,过短也会因为吸附力的不够而脱落,磨光面应做成凹面(挟持作用) 如何确定后堤区位置及类型? 切牙乳突,磨牙后垫对全口义齿排牙有何指导意义? 切牙乳突是无牙颌中稳定的解剖标志,它与中切牙之间的距离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作为排列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以切牙乳突尖端作为确定人工牙列中线的依据;作为上中切牙唇舌向位置的参考标志;上中切牙唇面距切牙乳突中点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内。 磨牙后垫可作为排列人工牙的标志:从垂直向看,磨牙后垫可决定下颌颌平面的位置。下颌6的颌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从前后向看,下颌7应排在磨牙后垫前缘之前;从颊舌向看,磨牙后垫的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内。 无牙he的分区(名称及范围)? 1主承托区:上下颌牙槽嵴顶的区域,是承受颌力的主要部位(牙槽嵴顶宽而高者利于义齿固位。)(义齿基托与主承区粘膜应紧密贴合。) 2 副承托区:也就是辅助主承托区的。只上下牙槽嵴的唇嵴和舌腭侧,不包括上颌硬区。副承托区与唇颊的界限在口腔前庭粘膜反折线,与舌的界限在口底粘膜反折线。副承托区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 3 边缘封闭区:指牙槽嵴粘膜与唇颊舌粘膜的反折线区,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区,此区不能承受压力(除了后堤区外),但可紧密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 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吞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全口义齿整理

1、颌位关系记录:是指用禾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禾关系。 2、全口义齿的平衡禾:全口义齿的平衡禾是指下颌在正中禾及前伸、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齿都是能同时接触的一种咬合关系。 3、无牙颌印模:是用可塑性印模材料取得的无牙上、下颌牙槽嵴和周围软硬组织的阴模。 一、填空: 1.全口义齿是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修复体)。 2. 全口义齿的修复对象是牙列缺失的患者,是为无牙颌患者解决全部天然牙的缺失和部分软、硬组织吸收与改变而制作的修复体。 3.全口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两部分组成。 4. 牙列缺失是指患者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的天然牙全部缺失,是临床上常见的修复病例,多见于老年人。牙列缺失的最常见病因是龋病和牙周病。 5. 牙列缺失患者的上下颌称为无牙颌。 6.在口腔前庭,唇、颊系带之间区域为前弓区,颊系带以后为后弓区。 7. 前颤动线为硬腭与软腭腱膜结合的部位;后颤动线又称为“啊”线,约从一侧翼上颌切迹延伸至对侧的翼上颌切迹。前后颤动线之间的区域,称为后堤区。作为上颌全口义齿后缘的封闭区,义齿基托组织面在此区域应向黏膜方向突起。 8.后堤区前后向宽度因腭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即硬腭平坦形、硬腭高拱形、中间形。 9.牙列缺失后,会出现牙槽嵴的吸收。吸收在缺失后前3个月最快,3~5个月吸收速度减慢,大约6个月后吸收速度显着下降,拔牙后 2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每年以0 .5 mm的水平吸收,将终生持续。因此,全口义齿修复的时机应在拔牙后3~5个月;确实急需的,最早也应在拔牙后 1 个月进行。一般情况下,一副普通的全口义齿,使用3~4 年后应进行必要的调禾和衬层处理,使用7~8年后应予以重新修复。 10.牙列缺失后,牙槽嵴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度直接关系,由于上下颌骨内外侧骨板的密度不一,结果上颌牙槽嵴吸收方向向上向内,上颌牙弓逐渐变小;下颌牙槽嵴吸收方向向下向外,下颌牙弓逐渐变大。 11.根据无牙颌的组织和全口义齿的关系,将无牙颌分成四个区,即主承托区、副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一个成功的修复体,是医生和技工按照患者的要求和其自身的口腔状况,共同合作的结晶。如何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如何把临床要求在制作中完美的体现出来,是许多义齿加工厂现在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义齿加工厂的技术水平完全有能力,满足临床医生的合理的制作要求。但是有许多医生备牙、取模、设计不符合要求,从而导致义齿经常返工。 全口义齿制作失败原因简要分析(6点): ⒈正中咬合:关系记录错误是最主要的返工原因。义齿制作时很多因素可导致关系改变。我指的是义齿完成后戴入口,发现下颌处于比建时更后退的领位。如后退程度在1 mm之,因调量少,基本上还能在保持原有解剖形态下重建良好的关系而不致返工。如超过1 mm,调经常会破坏人工牙应有的解剖外形,尤其瓷牙,调更为困难。颌位记录的不正确,不可否认和医生经验及患者配合有关,但是,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和无牙颌患者颌位的不稳定性有关。为无牙颌患者确定颌位关系时,常见的错误是下颌前伸或出现偏侧咬。如误将下颌前伸位当做正中关系位,那么戴义齿时患者的下颌退回正中咬位时,就会呈现前牙水平开,后牙呈尖对尖咬,因而垂直距离也相应增高。造成前伸的原因,应从患者和医师两方面分析。从患者角度分析,无牙颌患者常习惯于下颌前伸位进食,不易退回正中咬位。有些患者则由于就诊时心

情紧而不由自主地前伸下颌。从医师的角度分析:一是未能向患者交待清楚做咬动作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医师与患者的语言不完全相同时致使患者未能理解医师的意图。患者为配合医师而尽量将下颌向前伸。医师方面的第二个原因是未做认真检查或虽然检查了而未发现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出现偏侧咬。个人认为咬好蜡堤后再嘱患者作正中咬,医师双手尾指按压在双侧外耳孔颞下颌关节区,嘱患者作正中咬动作,检查尾指有否弹力,如果有弹力即为正中咬,否则应重新咬蜡堤(上咬合时一定要将咬蜡削到最薄以达到咬合正确)。 ⒉垂直距离过高:正常人在咀嚼、吞咽时上下颌牙齿的咬面相互接触。其余时间上下牙之间都有一边2~3mm的间空隙,即息止颌间隙。间空隙的存在保证了升颌与降颌肌群的休息与平衡。制作全口义齿时,如咬垂直距离等于或大于休息位垂直距离,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就会始终处于紧状态,患者就会出现颞颌关节区和颞部疼痛,面部变形,说话时上下牙发出碰撞声,进食时口度要比平时的口度更大,因而影响义齿的固位,牙槽嵴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疼痛等症状.有时定垂直距离时宁低勿高,对下颌牙槽脊条件差的患者要适当将垂直距离减小约 1~2mm. ⒊反复压痛:一般有明显原因的疼痛,如系带、骨尖等部位的基托缓冲不足、基托边缘过长或过锐等等,(需要提醒的是切牙乳头受到压迫时,会引起头昏,头痛等症状,)一旦原因去除疼痛即消失。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l-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岀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槽垮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

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 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Λ的适宜高度和两侧探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儿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须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仍增大;恢复过小,面下M减小 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祥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与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就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与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就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与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与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与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印模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开口式印模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黏膜静止式印模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 就可以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 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三、颌位关系记录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 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 的距离。 1.方法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面部外形观察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 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 减小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吞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 基托的制作两层蜡片烤软粘在一起,使之与模型密合牙合堤的制作将蜡片烤软卷成8-10MM 的蜡条,按牙槽嵴外形粘于基托上,引入口内趁蜡堤还软以牙合 平面规按压其表面,形成牙合平面,注重前部在下唇下缘以下漏出约2mm,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2.下颌牙合托的制作及正中关系的记录确定下牙合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用上述方法先修改预制的下牙合托高度,在取记录 3.哥特式弓描记法取正中关系 4.核对颌位记录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5.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口角,唇高线,唇低线。

实验九 全口义齿的制作-2017

实验九全口义齿的制作 通过临床示教和对全口义齿的制作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全口义齿制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全口义齿的基本理论。 一、取印模(两次印模法) (一)目的要求: 1.充分认识和了解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各标志名称、部位、组织特性,以及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2.掌握全口印模的范围、要求。 3.基本掌握两次印模的操作步骤。 (二)使用器材: 无牙颌成品托盘、印模膏、瓷碗、橡皮碗、调刀、平头钳、藻酸盐印模材、石膏、凡士林或石蜡油等。 (三)方法: 1.托盘选择:采用圆底无孔托盘,其形状、大小与牙槽弓相一致,托盘长度,上颌超过腭小凹2~4mm,两侧盖过翼上颌切迹,下颌盖过磨牙后垫,托盘宽度应比牙槽嵴宽2~3mm,边周高度离唇、颊、舌沟2mm左右,腭穹隆区形状要协调、合适。 个别托盘可用印模胶或自凝塑料制成。也可利用旧义齿作个别托盘。 2.印模膏准备:将印模膏放入70℃热水中浸泡软化,要求内外均匀软化,取上颌时,将适量印模膏搓成团状,放置在上颌托盘,牙槽嵴区微下凹,表面光滑,印模膏略包过托盘边缘,以免脱落。取下颌时,印模膏搓成条状,放置在托盘上,其它要求同前。 3.初印模制取:取上颌初印模时医生在病人的右后方,取下颌初印模时医生应位于病人的右前方。右手持托盘。左手持口镜或用手指牵引口角,将托盘引入口内,托盘就位时要注意不能偏斜,前牙区牙槽嵴先就位,托盘柄对准患者鼻尖,同时用两手中指在两侧65│ 56区按压,使托盘全部就位,然后作唇、颊、舌部的肌能运动,冷却后取出,即获得初印模,印模范围,应包括整个牙槽嵴,上颌后缘超过腭小凹至少2~4mm,两侧包括上颌结节,下颌包括整个磨牙后垫及其舌侧翼缘区,印模边缘应反应唇、颊、舌沟区的高度与形状,检查初印模范围及边缘情况,印模是否完整,有无气泡、缺损等,印模与组织面应贴合,组织面解剖形态应清晰,有一定吸力且无翘动,边缘应圆滑且有一定厚度,约3mm左右(系带区较薄)。 4.初印模边缘修整(肌能整塑) (1)初印模过长、过多、边缘过厚的印模膏应削除,使之符合要求。 (2)不足的边缘应加添并烤软在口内修整使之合适。 (3)初印模边缘分区烘软作肌能整塑(通过病人主动运动或医生牵动口腔周围肌肉运动来修整印模边缘)。

实验九-全口义齿的制作-2017

实验九-全口义齿的制作-2017

实验九全口义齿的制作 通过临床示教和对全口义齿的制作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全口义齿制作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全口义齿的基本理论。 一、取印模(两次印模法) (一)目的要求: 1.充分认识和了解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各标志名称、部位、组织特性,以及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2.掌握全口印模的范围、要求。 3.基本掌握两次印模的操作步骤。 (二)使用器材: 无牙颌成品托盘、印模膏、瓷碗、橡皮碗、调刀、平头钳、藻酸盐印模材、石膏、凡士林或石蜡油等。 (三)方法: 1.托盘选择:采用圆底无孔托盘,其形状、大小与牙槽弓相一致,托盘长度,上颌超过腭小凹2~4mm,两侧盖过翼上颌切迹,下颌盖过磨牙后垫,托盘宽度应比牙槽嵴宽2~3mm,边周高度离唇、颊、舌沟2mm左右,腭穹隆区形状要协调、合适。 个别托盘可用印模胶或自凝塑料制成。也可利用旧义齿作个别托盘。 2.印模膏准备:将印模膏放入70℃热水中浸泡软化,要求内外均匀软化,取上颌时,将适量印模膏搓成团状,放置在上颌托盘,牙槽嵴区微下凹,表面光滑,印模膏略包过托盘边缘,以免脱落。取下颌时,印模膏搓成条状,放置在托盘上,其它要求同前。 3.初印模制取:取上颌初印模时医生在病人的右后方,取下颌初印模时医生应位于病人的右前方。右手持托盘。左手持口镜或用手指牵引口角,将托盘引入口内,托盘就位时要注意不能偏斜,前牙区牙槽嵴先就位,托盘柄对准患者鼻尖,同时用两手中指在两侧65│ 56区按压,使托盘全部就位,然后作唇、颊、舌部的肌能运动,冷却后取出,即获得初印模,印模范围,应包括整个牙槽嵴,上颌后缘超过腭小凹至少2~4mm,两侧包括上颌结节,下颌包括整个磨牙后垫及其舌侧翼缘区,印模边缘应反应唇、颊、舌沟区的高度与形状,检查初印模范围及边缘情况,印模是否完整,有无气泡、缺损等,印模与组织面应贴合,组织面解剖形态应清晰,有一定吸力且无翘动,边缘应圆滑且有一定厚度,约3mm左右(系带区较薄)。 4.初印模边缘修整(肌能整塑) (1)初印模过长、过多、边缘过厚的印模膏应削除,使之符合要求。 (2)不足的边缘应加添并烤软在口内修整使之合适。 (3)初印模边缘分区烘软作肌能整塑(通过病人主动运动或医生牵动口腔周围肌肉运动来修整印模边缘)。

图解全口义齿垂直距离的确定

[转] 图解全口义齿垂直距离的确定2012-5-21 22:23阅读(5)转载自华姐(山西) ?赞 ?转载(785) ?分享(22)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如何拔净牙髓 作者:常国礼编辑:口腔医生QQ联盟 1、这样的腊堤只适合上简单合架,由于基托与下颌模型的接触较少, 在上 架时容易产生翘动和不密合,而导致颌位关系的误差。而这样的误差对于全口义齿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 2、不易确定 平面和唇丰满度,由于技师在上 架之后,需要重新铺 蜡托、排牙。由于技师没有直接接触患者,对于患者的 平面,嘴唇的丰满度,露牙的长短,患者的面型情况,肤色颜色等情况一无所知。导致技师在给患者排牙时,只能凭技师的感觉,靠模糊的、大概的,差不多的方法方式来操作,剩下的问题要靠患者复诊试牙时集中收集。 3、要求技师的经验非常丰富。对于初学者来讲,要想把中线、 平面、

牙弓弧度、咬合关系等方方面面都照顾到,谈何容易。往往顾此失彼,排了一天,牙拆了安,安上又拆,怎么看都难看!最终还是找不到感觉。排全口牙考验的不仅仅是对你学到的知识的检验,更多的还是考验你的的耐性和毅力。 使用这样的堤,无法满足患者希望精品修复的要求,无法达到牙医和技师成为精品牙医和技师的要求。 要想制作一副精品的全口义齿。 第一步取模型非常的重要。有条件的话,尽量使用个别托盘的制取。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垂直颌位关系的确定问题。 一、 托的制取,可分为暂基托和恒基托。 临床上常见的暂基托由蜡基托和自凝塑料基托组成。 (2)自凝塑料基托的制作 用烤软的蜡填入终模型的唇、颊、舌侧的倒凹区,以便基托取下和戴上时不刮损模型。将调拌至粘丝期的自凝塑料按于模型上形成基托,厚度2mm。固化后自模型上取下暂基托,打磨备用。

制作全口义齿的过程

医生制作全口义齿的过程1,取模前进行面部,口型观察及口内检查。2,试托盘后软化打样膏。3,预备出打样膏托盘的基本外形。4,取出初印模(上)5,取出初印模(下)6,在初模上制备小凹(防止与二次印模脱离)7,****吹干8,预备好的托盘9,准备二次印模(先取下颌) 10,口内取模11,印模完成12,准备上颌印模13,口内取模14,印模完成(不是很理想,后部有小气泡------因患者易恶心,后部加压不够所致!)15,我使用的印模材料(意大利"金玛克") 16,上颌石膏模型17,下颌石膏模型18,制作上颌蜡基托19,制作下颌蜡基托 20,试戴上下蜡基托(吸附力很好!)21,咬蜡前帮助患者进行颞下颌关节及肌功能训练(开口图)22,(闭口图)23,测量眼角到口角的距离(参考值)24,面下三分之一的长度测量一定要准确25,准备上颌蜡堤(先制作好上颌蜡堤)26,口内试戴上颌蜡堤27,试戴下颌蜡堤28,准备咬蜡,将上下蜡堤都放进口内(本人习惯先放下颌,感觉更位方便)这一步相当关键,一般上颌是提前

制作好的硬蜡堤,下颌是刚刚烫软的软蜡堤,先放进下颌蜡堤后,再放进上颌蜡堤,这样下颌软蜡堤就不容易变形。被咬下去的主要是下颌蜡堤,同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让上下蜡堤连在一起,因为确定一个准确的咬合关系最好反复咬合几次后再确定,如果在患者放松状态下反复咬合在同一个位置,那就证明咬合关系是准确的!29,检查咬蜡后的情况 30,标记蜡堤上的中线及口角线位置31,利用热蜡刀烫软上下蜡堤,使之连接而不易变动位置32,将上下连于一体的蜡堤一并取出(让患者张口放松!)33,将取出的蜡关系放入石膏模型上34,将模型固定于牙合架上35,完成排牙36,侧面观37,网友聚会时获赠的“沪鸽”成品树脂牙(将它派上用场了)38,试戴前面型39,试戴后面型40,义齿咬合图 41,开口图(上下吸附力都很好!)42,微笑图这副全口义齿做的很成功,患者在这半个月内已经基本适应了,咀嚼功能很好,形态也很逼真,而且没有经过调试,算是一步到位!如果您在取二次印模时,用的藻酸盐少一点会不会让上颌取模后前牙区域就不会暴露红膏了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精)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 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全口义齿制作流程 一、印模 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一次印模法:用牙合适的成品托盘以及海藻酸盐印模材一次完成 二次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闭口 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 3.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黏膜静止式印模 黏膜运动式印模 4.制作个别托盘 室温固化塑料制作的个别托盘画边缘线,适当添倒凹,涂分离剂,调拌自凝塑料材料,均匀涂布,个别托盘2——3mm就可以 然后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在初印模组织面均匀刮去一层,四周边缘刮去1-2mm. 5.边缘整塑 6.取终印模 印模取出时候要注重让患者含漱或鼓气,从唇侧边缘滴水,使印模取下。 取印模的步骤 1.取印模前的预备 2.取初印模

槽嵴外形的凹形,医生要站在患者的右后方,用右手持托盘,左手示指拉开患者的左口角,将托盘旋转进入患者口内,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拉开上唇,托盘对向无牙颌,向上后方加压,以右手中指和示指稳定托盘,左手拇指置于颊的外侧,示指在颊的内侧,向下前内运动数次,另一侧同理,换手。唇侧,两手中指稳定托盘,拇指在唇的外侧,示指在唇的内侧,牵动上唇向下内运动多次。 二、模型 1.围模灌注法 2.一般灌注法:a.注重后堤区的制作b.硬石膏硬固时间大约一个小时c.普通石膏硬固时间大约半个小时 三、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 确定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1.方法 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 瞳孔到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 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卷舌后舔法吞咽咬牙合法后牙咬牙合法 3.肌监测仪法 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

全口义齿制作的难点及对策

全口义齿制作的难点及对策 在临床上,很多的牙科医生对于全口义齿相当不感兴趣,因为全口义齿整个操作的过程相当复杂,程序相当繁琐,患者就诊的时间相当长,复诊的次数相当多,而且相当不挣钱。 (举例)就像理发师为老大爷刮光头,必须刮的干干净净,不能刮破,不能留下瑕疵,不能摸着扎手,否则有什么问题全写在脑袋上了。理发师可以为其他顾客介绍理发、护发、染发、烫发、焗油、样样的收费都可以高的没谱。像郑州“保罗国际”河马大张口,一口就想吃掉前来的顾客。而老大爷刮个光头,你敢收两万,老大爷两眼一翻直接晕倒在你怀里,最终把你吓个八成死。 【现实】一位老大爷想刮个光头,跑遍大半个城市拿着钱都花不出去…… 【对策】现实如此,有什么好办法没有,这个真没有(小沈阳语录)!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难点)医技配合之难。 医生和技师在工作上各有分工,医生负责医患沟通、制取印模、定颌位关系、试牙调合,技师负责制作义齿。(像我这样全部工作和过程下来的,属于被窝里xx的牙医,估计不多。) 现在的问题是医生直观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但不做牙,属于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做牙的技师不了解患者的情况凭经验和想象制作,属于哑巴尅驴——闷逮。 很多医生交给技师的设计单上只写排多少钱的牙,试牙或戴牙的日期。牙齿的大小、型号、颜色、都没有写,剩下的就考验技师的本事了。 义齿的牙列以及基托的空间应当在中性区的位置,就是义齿和周围软组织处于平衡的区域。 技师应当通过调整义齿基托的厚度和范围使全口义齿充满这个间隙内,以恢复患者由于缺牙造成的面容改变,同时又不妨碍唇颊舌肌的正常活动。 可是,一副光秃秃的模型摆在技师的面前,哪有什么唇颊舌肌,哪有什么患者的面容,模型的主人是男是女,都得靠想象。 【对策】医技配合的连贯性及有效的沟通。 医生在为患者制取印模之前,必须先对患者口腔的内外环境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查,包括患者现有的义齿、牙槽嵴的情况、粘膜的情况、唇颊舌肌和舌体情况、颞下颌关节的情况等等。通过观察,医生要明确印模的轮廓,未来基托以及牙列的轮廓。并且要在义齿设计单上标注有关的信息,让技师的操作更明朗化。 尤其是口内的检查,应当仔细的检查和触诊,对技师确定基托的范围和厚度、需要缓冲和伸展的区域做明确的描述。 特别是有些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患者,此时患者的前庭显得相当的宽,医生应当记录下见到的情景,让技师在操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技师参与患者的初诊,让技师更直观的了解患者的面容、肤色、口唇的形态、口腔内软硬组织的情况,原来义齿的佩戴情况等有关的信息,了解患者对义齿的期望。 还可以通过照片的形式,让技师直观地了解患者有关的信息。

图解全口义齿的后期制作

图解全口义齿的后期制作 全口义齿是为了无牙颌患者制作的口腔修复体。由于以往中国人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再加上原来的治疗水平有限,很多牙髓炎的患牙也一拔了之,更不用说牙周炎导致的拔牙了。 现在有些偏远的农村还存在着:拔光剩下的几个牙,做全口戴着舒服的错误观念,所以导致中国的无牙颌患者众多。 由于全口义齿的收费相对低廉、操作程序繁琐、复诊次数多,很多的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或者听力、智力障碍,医生与患者沟通起来很费力,导致很多的临床医生对全口义齿不感兴趣。 我在临床上接触过很多的无牙颌患者,他(她)们佩戴的全口义齿大多在超期服役或者制作的新义齿就不合格。 很多的老年患者,由于下颌牙槽嵴低平,下颌戴不住,干脆只戴上颌,凑合着吃饭。这其中也有我的作品,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很难过。也决心在全口义齿上多下些功夫,让更多的老年患者能够拥有一副看着美观,用着得劲的全口义齿。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篇博客主要写的是关于全口义齿基托方面的事情。 我学习制作全口的时间也不是很长,经验和阅历都不足。 在我们的教课书以及教学的光碟上,关于基托制作方面的知识非常少。 有很多网友问我全口义齿基托如何才能均匀一致,(注:全口义齿基托的厚度是根据患者的客观实际来对待,特别是义齿的颊侧基托。)如何才能抛的很光亮。 我愿意站在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把全口义齿基托制作的一些过程和心得与大家分享,更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这是我在临床上的病例。 排牙完成。

检查上颌he平面 检查上颌补偿曲线 检查下颌spee曲线

检查颊侧咬合 检查舌侧咬合情况

这是临床上常用的蜡片。 蜡板的厚度一般为2毫米左右。

全口义齿制作全过程

全口义齿制作全过程 全口义齿是为了无牙颌患者制作的口腔修复体。由于以往中国人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再加上原来的治疗水平有限,很多牙髓炎的患牙也一拔了之,更不用说牙周炎导致的拔牙了。 现在有些偏远的农村还存在着:拔光剩下的几个牙,做全口戴着舒服的错误观念,所以导致中国的无牙颌患者众多。 由于全口义齿的收费相对低廉、操作程序繁琐、复诊次数多,很多的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或者听力、智力障碍,医生与患者沟通起来很费力,导致很多的临床医生对全口义齿不感兴趣。 我在临床上接触过很多的无牙颌患者,他(她)们佩戴的全口义齿大多在超期服役或者制作的新义齿就不合格。 很多的老年患者,由于下颌牙槽嵴低平,下颌戴不住,干脆只戴上颌,凑合着吃饭。这其中也有我的作品,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很难过。也决心在全口义齿上多下些功夫,让更多的老年患者能够拥有一副看着美观,用着得劲的全口义齿。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学习制作全口的时间也不是很长,经验和阅历都不足。 在我们的教课书以及教学的光碟上,关于基托制作方面的知识非常少。 这是我在临床上的病例。

排牙完成。 检查上颌he平面 检查上颌补偿曲线

检查下颌spee曲线

检查颊侧咬合 检查舌侧咬合情况 这是临床上常用的蜡片。

蜡板的厚度一般为2毫米左右。 常用蜡片的厚度一般为1.2毫米左右,铺托时可以把考软的蜡片对折一下,铺制后再均匀刮除0.2毫米左右。

我常用的方法是:先在石膏模型上提前铺制一层薄蜡, 厚度大约是0.3mm左右。直观的感觉是铺上一层薄蜡后,石膏模型若隐若现。先用腊勺将厚的蜡烫平铺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