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游戏1》教学设计

《识字游戏1》教学设计
《识字游戏1》教学设计

《识字游戏1》教学设计

导读:一.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情境下,复习“民挺禁灯明很朋真”八个字的读音,把这些字的前后鼻音区分清楚,读准确。

2.复习五个学过的部首,让它们与一些独体字合成左右结构的字,让学生尝试着多元组合。

3.以“词语接龙”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初识“顶真格”,并练习用“潮舒赶泥”接龙组词。

4.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读好带有叹号的句子。

5.描写带有“三点水”和“单人旁”的字,掌握它们左窄右宽的书写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复习五个学过的部首,让它们与一些独体字合成左右结构的字,让学生尝试着多元组合。

2.以“词语接龙”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初识“顶真格”,并练习用“潮舒赶泥”接龙组词,注意同音字混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四张声母卡:iningeneng;

2.做八辆小汽车,车身写上“民挺禁灯明很朋真”八个生字;

3.做一些部首和字的卡片;

4.板书抄写第四题的三句句子;

5.设计闯关证(每人一张)。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了4篇课文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些学到的本领在“识字游戏1”中做一次闯关游戏,(出示闯关证)这是一张闯关证,根据游戏内容,每闯一关得一颗星,连闯五关就可以到达顶点,在红星上涂上颜色,表示闯关成功!

出示:识字游戏1

2、明确要求

让我们看看有哪几个关要闯呢?闯的是些什么难关呢?

(1)出示每一关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读读。

(2)对闯关的要求有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质疑。

说明:

将学生在近几课课文内的拼音、识字、读句、写字这五个没有关联的练习设计成环环相扣的闯关情境,并以涂上小红星作为最终的奖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得到知识的巩固,语言的训练。

在明确闯关的要求时,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自己读题,尝试理解,学生理解有问题的地方才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逐题闯关

(一)先闯第一关

1.明确闯关要求。

(1)出示闯关要求:你能指挥下面的车辆停在合适的位置上吗?

(2)指名读要求。

2.指导练习。

要闯第一关,就得找到闯关的小窍门,它们是什么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画着停车场的韵母卡片以及汽车的生字卡片):iningeneng

民挺禁灯明很朋真

(2)师述:能够正确地读准它们的读音,就找到了闯过第一关的金钥匙啦!

(3)指名领读韵母以及生字(提醒注意前后鼻音);

(4)开火车读,注意读音;

3.完成练习。

(1)谁能做一个称职的汽车调度员,把这些车辆(指字)指挥停到合适的停车场?

(2)指名一生上来摆放学具,其余学生在书上自己答题;

(3)交流答案,做对的同学在各自的闯关证第一关后打星

(4)这四个停车场还能停哪些车辆呢?(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学生读字)

说明:

前后鼻音的区分是本识字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忆生字的读音,在操练中加深生字前后鼻音的记忆,通过核对

再次巩固。

在闯关的打分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学生自己做题如果有错,没关系,鼓励学生核对时自己修改,只要修改正确,多读几遍,还能打个星。

游戏只是一种形式,实质还是借助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因此,教师在调控游戏的过程中还需把握一个“度”字。

(二)再闯第二关

1.明确闯关要求。

有多少同学闯过第一关啦!第一关只是热身运动,第二关可有点难度啦!你们看!

出示闯关要求:找到好朋友,和它拉拉手。

(1)指名读题;

(2)这里来了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你们认识它们吗?

随机出示:五个部首米西自直立

指名读---齐读

2.指导完成练习。

(手指部首)这五个小朋友都想到书本大世界里去玩,可是书本大世界一定要小朋友们找到合适的朋友(指右边五个字)两个两个手拉手,最起码组成五对朋友才能拿到通行证,有些难度吧!让我们试一试来闯这一关?

(1)指名一个学生上黑板拼卡片;

(2)其余学生在书本的习题下划几条直线,把合成的字写在直线上;

(3)核对:把卡片发给十个学生,找到朋友手拉手,一起回答:

(举例)提手旁和站立的立,合成拉手的拉;

(4)写到五个或者五个以上的给自己的第二关打星。

说明:

这个练习本身没有很大的难度,先拼成五个生字写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而教师只需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

重要的是,在这道题目中,教师可以打破思维的定势,培养学生多向选择的思维方法,比如说,“三点水”既可以和“西”合成“洒”,又能和“立”合成“泣”;“口字旁”即可以和“自”合成“咱”,又可以和“米”合成“咪”.其实,这样多元的搭配,原本就是这道练习题的出题主旨。

这道习题还有一种操作方法,可以课前让每位学生自己制作十张卡片,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一番,只是课前花时会比较多,与上面的操作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三)来闯第三关

1.明确闯关要求。

“词语接龙”是这次闯关的高潮部分

(1)出示闯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词语接龙”,比一比哪组接得对,接得快。

(2)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关和前两关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师小结:说得对,这一关还要考考我们一小组同学能不能合作闯关,它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接龙比赛.比一比哪组接得对,接得快。

(3)让我们来看看接龙的窍门吧!

出示:微风------风雨------雨声------声音------音乐

a.读读词语;

b.说说词语接龙的方法;

2.指导完成练习。

出示:潮舒赶泥

(1)以小组为单位接龙比赛,遇到困难,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难题;

(2)教师当场板书;

(3)读读这些词语;

(4)以小组为单位给自己的第三关打星

说明:

词语接龙的难点是学生会把相同读音的字混在一起使用,这也是本课的难点,处置不当反而会造成同音字混淆,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教师可以把学生口头组的另外一个词语写在旁边,让学生比较比较,区别一下,在教师的当场板书中,学生也在不断地用眼睛读词语。练习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掌握用法。

词语接龙不仅是巩固和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融合了游戏的趣味

性,而且也是对词语的一种多元解读。比如说:“微风”不仅可以接“风雨”,也可以接“风声”。

(四)闯闯第四关

1.明确闯关要求。

加油啊!我们已经闯到第四关啦!胜利在向我们招手呢!

(1)出示闯关要求:

下面三句话,最后都是叹号,但是读起来有点不一样,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2)指名读题

2.指导朗读句子。

这一题好象是读的练习,而且都是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拿星一定不太难,爱读书的小朋友可来劲啦!

(1)出示: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高喊:“龙活啦!”

啊,多么迷人的图画!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招呼咱们到外边去呢!”

(2)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3)同桌之间互相读----同桌在第四关后互相打分

说明:

这个游戏是一个读的练习,三句句子都是来自学过的课文,整理出来帮助学生归类,使学生明白,同样是叹号,读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不同,但是,这不同不需要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而是用他们的读,读起来有点儿不同,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让学生试着互相来评价则是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得到的另外一个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还要借助自己的朗读来说明观点,这就更好了!

(五)最后闯一关

1.明确闯关要求。

最后一关啦!累不累呀?有没有信心一鼓作气闯下去?

(1)出示闯关要求:先描一描,再写一写.注意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学生读题

2.指导描摹汉字。

看样子,这一关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找找规律,认真写一写!

出示:洒清信你

(1)仔细观察田字格,这四个字写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吗?(左窄右宽)

规律掌握:“三点水”和“单人旁”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2)学生说关键笔画位置,教师当场书写四个字.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4)当场批阅,得到五角星的同学在第五关后面打上星.

说明:

写字部分,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书写姿势以及书写习惯,从养成习惯入手.一开始,对字的美观漂亮不提过高的要求,注意点集中在汉字的书写规则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位置.

其次,要教会学生掌握书写的规律,比如“三点水”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让学生把书写的规律迁移到今后的写字中.

三.课堂小结

1.师述:哪些小朋友闯过五关啦?真有本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2.用水笔涂红五星,体会成功的喜悦.

说明:

35分钟的一堂课,以闯关的形式环环相扣,紧凑教学.教师的语言始终要创设出一种游戏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但是,教师心中始终应该明白,游戏只是一种形式,注意力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到知识点上,落实教学目标上,同时引导着学生既饶有兴趣地学又学得扎扎实实.(例如闯关二的教学环节设计)

课后反思

一.综合复习中的游戏运用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已经注入了许多游戏的理念,“识字游戏”、“语文快乐宫”等练习形式的游戏化、情境化、活动化,更能引起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并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教师在识字游戏中的作用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利用游戏中的各种契机,引起动机,唤起意愿,让学生产生一种参与、介入的愿望。在游戏中,教师指导作用就是尊重学生的游戏意愿,并在游戏活动中善于捕捉学生从言语、动作、表情中发出的信息,作为指导游戏

的依据,以便因材施教,不断调整教学方案。

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识字游戏的备课很难,因为它和平常所教的课文不同,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五个单项的练习相互之间也没有联系,教师需要自己创设情境,而教学语言更应该始终围绕游戏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其实,在备课中我就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有问题了,导入语常常游离情境之外,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锤炼,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的语言符合情境.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