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精典版本)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精典版本)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精典版本)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一(名词解释版)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个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

1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指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里活动。从内到外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

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性格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差异。

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最基本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置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系统的地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心理测量法: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通常用来确定被试者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个案法:

第二章生理部分

1、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其基本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使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3、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p37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5、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6、非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7、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8、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9、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则不反英,她并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10、动力定型:指本来有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映系列就依次出现的现象。

11、扩散:一定条件下兴奋与抑制在大脑皮层某一部分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原发点,而向周围皮层蔓延传播,使得周围部分也产生同样的神经过程。

12、集中: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从扩散开的皮层区域向原发部位靠拢的现象。

13、互相诱惑: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

14、条件性抑制:内抑制,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5、非条件抑制:是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6、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7、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三章意识

1、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意识: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省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与认识。

3、几个意识水平在p78

4、自我意识:指个人对于自身的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愿望和动机以及客观事物于自身利害关系的反映,借助于思维活动来实现。

5、意识的觉知性: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6、意识的能动性: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四章注意

1.注意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9802考题)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考题)有意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以目的与努力为两个维度)

4(00考题)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狭义)上或活动(广义)上的时间。5(96考题)注意广度:同一时间中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目。

6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7注意的转移:更具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广义上的。

8、定向反射:

第五章感觉

1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2感受性(02考题):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感觉阈限:测量人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4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5差别感觉阈限:能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与之对应的是差别感受性。

6.心理物理定律:(1)韦伯定律:⊿I/I=K(2)费希纳定律S=klgI+C(3)史蒂文定律Φ=ks(b次方)b由被试给出

7感觉阈限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t=Σ(T↑+T↓)/2n(2)正误法(3)平均误差法(4)信号质差法(p137)

8、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

9、视敏度:指人的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

10、视觉后像: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

11、感觉对比:

12、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互相作用的另一种现象。

第六章知觉(重点章节)

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感觉基础上产生,对感觉整合后的反映)

2知觉特征:1)知觉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过程。

格式塔定律a:接近律 b.相似律 c.连续律

2)知觉选择性:人更具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经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3)知觉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经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a.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b.言语指导

4)知觉恒常性(02考题):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分类:大小、明度颜色、形状、方向p180

3空间知觉(98考题):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距离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又分为三种)

一、单眼视觉线索:(考点)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运动级差5结构级差6明度7上下

二、双眼线索:1,水晶体调节2双眼视轴辅合

三、两眼视差p127

2)方位知觉:人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可用视觉及听觉)

4双耳线索:由双耳获得引起空间知觉的听力线索(1时间差2强度差3声波位相差)时间知觉:指人对客观事物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5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p197

6、真动知觉: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

7、似动知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把静止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知觉为又连续位移的运动,包括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8、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歪曲了的知觉。

9、时间知觉: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第七章记忆(重点章节)

一记忆的涵义

1.定义.是人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一个过程。

2.记忆过程(三环节)

(1)识记(学习)-辨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总知识经验的过程

(2)保持-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强化(复习)

(3)再认或回忆a.再认:过去感知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感到熟悉,确知从前实记过的过程.

b.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打它们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过程二.其他名词解释

1语义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以事物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97考题)

2情景记忆:以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时间为回忆内容的记忆(97考题)

3情绪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4运动记忆:以过去经历过的动作或身体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5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陈述性记忆:p246(长时记忆中)是一种事实记忆,人对事实性材料的记忆。程序性记忆:人对技能的记忆,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7前摄抑制:业已存在的旧信息影响到新信息的提取。倒摄抑制:新信息干扰旧信息的提取。8短时记忆的特点:主动;容易提取;储存顺序与呈现顺序相同;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感觉记忆: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

9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找到信息。回忆,是即刻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材料;再认,指清楚地了解某些事物原先是否遇到或学习过。

10遗忘,不能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原因包括:记忆痕迹衰退,干扰,压抑(动机情绪)。遗忘曲线:

11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觉登记,指知觉的刺激消失之后保留非常短暂(不到1秒)的心理表征(表象,声音等)。心理表征,是刺激或一类刺激的内在模型。

运动记忆:

内隐记忆: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

外显记忆:指个体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无意识记: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无须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意义识记: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要求识记者能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

机械识记: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

1表象:人脑中出现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经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97考题)

2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96考题)

3再造想象:人根据别人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98考题)4随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经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99考题)包括了:再造与随意想象及幻想

5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想象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00考题)

6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接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01考题)有三种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7理想: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

8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之一)

9想象表象:是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

10空想: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

11不随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第九章思维(重点章节)

一有关思维的名词

1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及时事物本质特征及内

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认知角度定义:指对事物进行心理表征,并且对这些表征进行心理操作。

2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形象思维:以事物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经行的思维(按依据物分)

3聚合思维:把问题各种星系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给出一个真确答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不同途径,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按探索目标分)

4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常规思维:用已有经验固定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三种分类)

5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6分析思维:也称逻辑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二概念的有关内容&其他名词

1概念:人脑对现实对象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基本单元。

认知定义: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客体、观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征。

2形成过程:(1)抽象化abstract(2)归类classify(3)辨别distinguish(简记CAD)

3问题:蕴涵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不能用过去的知识或模式去解决。4问题解决:是将一种情境转换为另一种符合某种目的的情境的认知过程。

特点:(1)明确目的性(2)具有一系列操作程序(3)有思维认知程序参与

5问题空间,三种状态总和。问题解决过程就是从初始态经中介状态最后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6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有时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妨碍。

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7变式: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8叶克斯多德逊定律:作业绩效和唤醒水平之间呈曲线关系,唤醒水平太高或太低时作业绩效都不好,只有中等唤醒水平才会出现最佳的作业绩效。

9人工概念:指对某些自然概念的模拟,由实验者认为得将事物的几个属性结合起来而创造的一种概念。

10合取概念:指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

11析取概念:根据不同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概念。

第十章言语(可能非重点,只考名词)

1言语:人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96考题)

2言语的功能:1)交流功能2)符号功能3)概括功能

言语的特点:1)目的性2)开放性3)规则性4)离散性5)社会性和个体性(简记:社(射)开目(五)个(公)离)

3言语与语言的区别:详见笔记(97考题)

4言语理解:在感知语言的物质外科基础上通过个人经验对语义加以理解的过程。(词义、句义、对表达意义的理解三级)99考题

5言语感知:(可能的考点)人通过视觉系统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字词作出真确判断与分辨。

6独白言语:一个人独自经行的言语活动。要求(1连贯,严谨完整有逻辑2无人支持3事先有一定计划准备)02考题

7内部言语:(可能考点)一种自问自答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隐蔽简略)

8外部语言:包括口头言语(对话及独白)和书面言语。

9对话语言:聊天座谈辩论等,由两个或多个人直接进行交际的言语活动。

10书面语言:一个人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

第十一章情绪&情感

一综述

1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2.(1)情绪的狭义与广义解释

a狭义情绪:指有机体/个体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强烈的态度体验

b广义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情感)

(2)情感的狭义与广义解释

a.狭义情感:人(动物物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复杂的,稳定的态度体验

b.广义(包括情绪)的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定义同上广义情绪)

二情绪典例

1心境:人的心境是一种持续的,微弱的会影响人的整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状态。(特点:long;微弱;非定向的,具有弥散性)

2激情:(00考题)是人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特点: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发作短促,冲动,但会迅速弱化;指向性较明显)

3应激:(96考题)指人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情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往往是当遇到危险情境而且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发生应激.

三情感典例

1道德感:02考题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2理智感:98考题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即在人的智利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是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和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紧密相连。

3美感:对美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主观体验,是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务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愉悦,肯定,爱慕,满意的情感

1沙赫辛格的三因素论: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的产生机制。各种情绪状态的特征是交感神经系统以一定形式的普遍唤醒。人们通过环境的暗示和认知加工对这些状态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分类。认知对刺激引起的一定的生理唤醒的引导与解释导致情绪的产生。

2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

第十二章意志(非重点)不过到时要看一下

1意志: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动:(00考题)由意志支配的行动。(大体时谈及到主观能动性,多吹一点p369) 3动机斗争:动机之间互相矛盾时对各种动机权衡轻重,评定其社会价值的过程及解除意志内部障碍的过程。

4几种动机斗争的形式:a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所吸引,两个具有大致相同吸引力,冲突介乎两个目标之间.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b.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所排斥,但必须在这两个回避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

c.趋避冲突:被同一事物所吸引且排斥,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内心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一个人同时被两个事物吸引和排斥,即面临两种选择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两面。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每种目的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并须进行多重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5叶克斯-多德逊定律(p381考点):中度动机水平效率高。

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随意运动:指受到意志调节和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方向性或习惯性的运动。

第十三章技能(应该非重点)

1技能:人运用已有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2认知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心智(智力)活动方式系统。98考题

3动作技能:p396是有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待看书加深认识)02考题

4开放性动作技能:动作随外界环境变化而相应变化的技能。封闭...自然指可不参照环境因素执行的技能。

5练习:以掌握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的所进行的反复操作的心理活动过程。

6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种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和思维活动效率变化的图解。

7心理运动能力:感官与手脚协调能力。

8、高原期现象:在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的现象。

9、习惯:

10、迁移: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学习会起积极影响称为技能的迁移或正迁移。其消极影响成为技能的干扰或负迁移。

第十四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最重点)后面几章常考大题!!

1.个性: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97、01考题2个性倾向:是人经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但需要是源泉。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需要:指个体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的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动力p445

1)社会性需要:人在社会中形成为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2)生理性需要:个体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

4动机: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98考题)

动机产生的条件:(1)内在条件是需要;(2)外在条件是环境(诱因)

生理性动机:起源于生理需要,以有机体生理需要为基础。

5社会性动机:起源于社会需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满足自尊的需要)

交往动机:又称亲和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自觉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

低层次:好奇探索、操弄(这几个定义在p462)

6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需要的延伸。00考题

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感兴趣,需要意志努力。直接兴趣:

7理想:是个人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8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

9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是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10价值观:个体倾向性范畴,包括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

11人生观:人生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不可分割的部分。

12自我实现:

第十五章气质(这几章中相对考得较少的,但也是重点)

1人格:指表现于不同情形中的,持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包含气质、个性、性格)2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p490考题

a.指心理特征的强度(情绪,意志努力),速度和稳定性,指向性(内向,外向)

b.同一个人的气质特征在不同活动中表现相同

3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组合见505重要!!!)

活泼急躁稳重忧郁,敏感(p506的表)

4气质类型的特征:1)感受性2)耐受性3)反应敏捷性4)兴奋性5)向性6)可塑性02考题

5感受性: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耐受性: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

6可塑性:人根据外界情况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可塑程度。

7向性: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与外海是表现于内的特性。

8耐受性:反映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上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

9兴奋性:指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

10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判据,是否容易从视野中分离出知觉单元。

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反之独立性较强

第十六章性格(很重要)都是考题

1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核心的内容)

2性格特征:指性格不同方面的特征。(四方面: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p530性格就是一个人许多性格特征的统一体。

3性格特质:个体反映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仅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

人格特征主要由遗传与环境决定,具有指挥人行为的功能(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p545要看!!

(卡特尔人格特质涵义):个人相对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

(吉尔福特人格特质涵义):所谓人格特质是一个结构层次,其中最基层的特质叫基倾。

性格类型:

生产的倾向性:健康的性格,创造性地爱,创造性的思维,幸福和道德心。

非生产的倾向性:不健康的和病态的性格。包括接受倾向性,剥削倾向性,贮藏倾向性和市场倾向性。

第十七章能力(很重要)都是考题

1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两类:一般与特殊能力)2智力:即一般能力(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的综合体(97考题能力&智力)p589 3特殊能力: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4认知能力:接收、加工、贮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有n多名词p590!)

5晶体智力:p603是过去对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大多从学校中得到。(后天)

6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活动有关,如知觉记忆等,大部分依赖于先天而非学习(先天生物性)

7离差智商:(标准分)就是一个人成绩和同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出来的相对分数。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的完成某种创造性地活动所必需的条件。

智商:

智力: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 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 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3.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4.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5.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 状态的过程。 6.抑制: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 的活动。 7.动型:即动力定型,是指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 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一次出现。 8.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 的过程) 9.意识: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 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0.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感受性: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14.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 阈限。 16.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 式的统一。 17.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8.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9.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20.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1.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22.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 觉。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23.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 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4.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与回忆,(用信息加工的 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绪论(27个) 1)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医学模式: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3)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家,即刘完素(寒凉派),李东恒(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滋阴派)。 4)寒凉派:以医家刘完素为代表。倡导“火热论”,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化”,因此治病多用寒凉方药。 5)攻邪派:以张从正为代表。主张治病当首先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6)补土派:以李东恒为代表。他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 7)滋阴派:以朱震亨为代表。他创立了“相火论”,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治病时善用养阴方剂。 8)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瑭等为代表,创立了温病学说,认为外感热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 9)汇通学派:以唐容川、朱佩文、张锡纯、恽(yùn)铁樵等为代表,倡导中西医汇通。 10)形与神俱:形即形体、神即精神。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产生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1)以表知里:又叫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12)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殊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 13)推演络绎:又称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形式。 14)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做一番考察,尝试性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和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认知方法。 15)反证:是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16)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就是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和基本特点之一。 17)天人相应:天指自然界,天人相应指人对天地自然的依循和适应关系。 18)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19)病:即疾病。病是指特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 20)症:包括病症与体征。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即病人的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 21)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22)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

欧美文学史名词解释重点

欧美文学史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鬼怪霍夫曼”:霍夫曼是19世纪德国著名小说家,霍夫曼小说情节往往荒诞离奇, 笔下的人物往往受到幽灵般的神秘力量支配,往往被戏弄,被毁灭,因而在文学史上有“鬼怪霍夫曼”之称,但透过这些荒诞离奇的情节我们可以感受到霍夫曼对现实的嘲讽和批判。因此海涅说“尽管霍夫曼描写了千奇百怪的鬼脸,但却始终牢牢地依附着人生的现实”。霍夫曼的作品充满奇异的幻想,怪诞的故事和神秘的色彩,而在这一切背后,却隐含着对于黑暗的德国社会,对腐败的官僚贵族和庸俗丑恶的小市民生活的无情讽刺和鞭笞,同时也抒写了作家对艺术使命的浪漫主义信念,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2.异国情调:指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的风土的人情,同样,异国情调重要的不在于时空 的距离而在于文化上的距离。诸如阿拉伯,土耳其,西班牙,西班牙,北美,甚至科西嘉岛。 3.《克伦威尔》序言(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主要观点:①批判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 戒律,反对盲目模仿古人,为创作自由和艺术的多样化辩护。②雨果在里面指出了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艺术理论。他认为古典艺术仅仅从一个角度去考察自然,因而往往将滑稽丑怪拒之门外,近代艺术则以高瞻远瞩的目光观察自然,于是他们发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常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因此他要求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同时加以表现。通过对照使我们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因为真正的诗,完整的诗都是处于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中。4.百科全书派:在法国,从18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编纂《百科全书》为中心,形 成了启蒙运动的高潮。当时几乎所有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如狄德罗、达朗贝、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拉美特利等人都参加了编写工作。因而他们又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所宣传的学说,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和舆论的准备。(P84) 5.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中较著名的有《如此世界》《查第格》 《老实人》和《天真汉》等。这些小说篇幅短小,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伏尔泰丰富的学识和非凡的智慧。(P97)6.城市文学:从11、12世纪起,由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业的兴起,城市在西欧各 国陆续出现和发展,市民阶级也随之形成并不断壮大。这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与此同时,城市出现了非教会的学校的学校和反教会的“异端运动”,打破了教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垄断,形成以市民阶级为主体的世俗文化。在此背景下,城市文学适应了市民阶级文艺娱乐的需求应运而生。城市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有强烈的的现实性和乐观精神。它取材于日常的现实生活,惯于运用讽刺、嘲笑的方法,把矛头指向教会和封建势力,同时歌颂市民群众的机智勇敢,但有时也带有市民阶级的粗俗趣味。城市文学在法国最为繁荣,在12至14世纪曾出现大量作品,主要包括讽刺小故事、列那狐故事、《玫瑰传奇》、市民戏剧和市民抒情诗等。(P29) 7.骑士文学:骑士文学可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盛行于12至13世纪。①骑士抒情 诗的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在诗法、曲调和表现技巧方面深受民间诗歌的影响。 ②骑士传奇的中心在法国北方。这是一种长篇叙事体诗歌,一般长达数千行,有的甚至 逾万行。内容大都都是描写骑士的冒险和爱情,虚构成分很大。(具体P28) 骑士文学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主要包括“忠君、护教、行侠”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宗教、爱情、冒险三种主题以及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体裁。(课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200个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中医名词解释大全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厥:即厥症。泛指突然晕倒。 9.荣、已: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真火:指肾阳。 14.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15.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心肾之火。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后天;指脾胃。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27.骨蒸:“骨”表示深层的意思,“蒸”是熏蒸的意思,形容阴虚潮热的热气自里透发而出,故称为骨蒸。 28. 心肾不交: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肾不交是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态。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主要症状:心烦,失眠,多梦,怔忡,心悸,遗精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29.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沿着脊椎骨内部上行。同时又出于会阴部,上至前阴,沿着腹部正中线,通地脐部,上至胸部,颈部,是阴部经脉的总纲。

百部经典书目

文学院本科学生百部经典阅读书目(2013年修订版) 一、汉语言文学: 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 2.《汉语音韵学》王力著中华书局1981年 3.《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2004年 4.《汉语词汇》孙常叙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 5.《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6.《训诂学概论》齐佩瑢著中华书局2004年 7.《说文解字》【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79年 8.《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09年第3版 9.《孟子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10年第3版 10.《庄子浅注(修订重排本)》曹础基著中华书局2007年第3版 11.《史记》【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 12.《诗经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14. 《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 《汉字学》,王凤阳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 17. 《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符淮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1.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2. 《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4.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5.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6. 《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瑞士]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7.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8.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译本),[德]洪堡特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9. 《语言论》(中译本),[美]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0. 《语言论》(中译本),[美]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1. 《句法结构》(中译本),[美]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32. 《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编著,岑运强评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33. 《中国理论语言学史》,邵敬敏、方经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4.《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5.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6.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7.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中医内科重点 简答 名词解释

咳嗽病机和治则基本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外感咳嗽为六淫邪气侵袭肺系,壅遏肺气,发生于肺.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病理因素为痰和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治疗分清邪正虚实.外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机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多为邪实正虚.标实者祛邪止咳,本虚者扶正补虚.同时除直接治肺外,应该从整体出发治脾肝肾. 咳嗽之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痰多,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证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哮病之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黄色,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证机: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治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肺痈病机病位在肺,病机总属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病理表现为邪盛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气耗之象.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血败肉腐酿脓. 胸痹病因病机诊断依据病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病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肝脾肺肾,本虚标实:标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诊断依据:①胸痹以胸部闷痛为主症,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可缓解.②常 伴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候,可发生猝死.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不寐之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暖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证机: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厥证的病理转归①阴阳气血相失,进而阴阳离绝,发展为一厥不复之死证;②阴阳气血失常,或为气血上逆,或为中气下陷,或气血痰浊内闭,气机逆乱而阴阳尚未离绝,气复返则生,气不复返则死;③表现为各种证候之间的转化,如气厥和血厥之实证常转化为气滞血瘀之证,失血致厥的血厥虚证,严重者转化为气随血脱之脱证. 痢疾症状: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治法热痢清之,寒痢温

中国百部经典名著书目

中国百部经典名着 哲学宗教 《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 《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 《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 《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着《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 《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 《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着作《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着《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着 《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历史地理 《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着 《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着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着《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着作 《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着 《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着《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史地文献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着《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着作 诗词散文 《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

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第六章记忆 1.记忆的分类: (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 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 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 (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独立(Independent)的缩写。这种理论认为,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信息以串行的加工方式进入记忆系统,在一个记忆模块中的编码依赖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块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一个记忆模块的输出提供给另外模块的输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储在各个特定的记忆模块中,提取一个子系统的信息不会牵连其他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中医常用名词解释46453

中医重要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称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根据病史、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辨清病因、性质、病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的这种认识与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3、辩证施护:就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之为辩证施护,就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4、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护理,称之为同病异护。 5、异病同护:对不同的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称之为异病同护。 6、证:又称证候,它既不就是症状,也不就是病名,而就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就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就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 病:就是指有特定病因、发展形式、病机、发展规律与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7.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 8、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或就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基本性质标志形象物为一切事物提供识别标准。

9、五行学说:就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与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 10.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与资生的作用。 11.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与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制化: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就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的。 13.乘侮:五行中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侮: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4.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的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的聚散。 15.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的客观规律的学说。 16.气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 17.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显于外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脏藏于内,象显于外,故称藏象。 18.藏象学说:指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9、腑脏:就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20、神:(广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附:中国百部经典名著

附:中国百部经典名著 哲学宗教 《周易》殷商佚名——中华文化之本源 《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 《论语》春秋孔子——儒家文化之起源 《墨子》战国墨子——古代劳动者的哲学“圣经” 《孟子》战国孟子——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庄子》战国庄子——彰显道家浪漫主义思想的巨著《荀子》战国荀子——以儒家为本,兼采百家之长 《韩非子》战国韩非——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兼容并蓄的杂家经典 《淮南子》西汉刘安——以道学为基,兼合百家之长《论衡》东汉王充——中国历史上不朽的无神论著作《抱朴子》东晋葛洪——构建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巨著《传习录》明王阳明——宋明心学集大成之作 《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黄宗羲——呼唤民主政体的思想启蒙专著 《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石历史地理 《左传》春秋左丘明——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奠基之作《国语》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国别体专著 《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三国并叙的断代史专著 《华阳国志》东晋常璩——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专著《后汉书》南朝范晔西晋司马彪——专注于东汉史的纪传体著作 《洛阳伽蓝记》北朝杨炫之——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述城市寺院的专著 《水经注》北朝郦道元——集六朝地志之大成 《史通》唐刘知几——中国现存最早的史学理论专著《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辩机——中世纪中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史地文献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中国最早的日记体游记专著《海国图志》清魏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著作 诗词散文 《诗经》春秋佚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尚书》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楚辞》西汉刘向——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开田园风先河的诗文合集

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 代表作业中出现过的题 数字为红色的代表多次出现的题 简答题(请每题5 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其特征是: 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2.简述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能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 二、注意稳定性是指人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即通 常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四、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一种活动转移另一种活动上去的 过程。 3.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二、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人对某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个体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即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外一些需要,也就是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 5.简述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一)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意志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其次,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首先,情绪和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6.简述思维过程。 答:思维过程是人脑中心智的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操作,包括:(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归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7. 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智力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的。其影响因素有:(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 ①家庭与智力发展; ②文化与智力发展; ③教育与智力发展; ④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 8. 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关系。答:性格与气质相互影响。 (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性格主要后天形成的。其次,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具有社会道德含义。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某些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性格对气质具有明显影响,性格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中医名词解释集锦

四、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5、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 6、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7、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8、阴血: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 9、阳气: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功能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2、阴胜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 13、阴胜则阳病:是指阴邪致病,阴偏胜必然导致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14、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15、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称“阴虚则热”。 16、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重阴必阳,是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17、重阳必阴,重阳,是指阳热盛极。重阳必阴,是阳极生阴,与热极生寒同义。 18、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9、阳损及阴:是指阳虚至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称“阳损及阴”。 20、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21、寒者热之:寒者,是指阴胜则寒的寒实证患者;热之,就是用温热药治疗。 22、阳病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适用于虚热的治疗。 23、阳病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适用于虚寒症的治疗。 24、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25、五气:即是风、暑、湿、燥、寒五种自然气候变化。 26、五色:即是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27、五志:是指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 28、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 29、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

百部商业经典图书导读(必读72本,参读28本)

百部商业经典图书导读之必读与参读 一、必读 1.《赢的答案》——韦尔奇又一本意犹未尽制作. 2.《货币战争》——“真相的确只有一个,但恰恰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作者,宋鸿 兵; 3.《海星模式》——一次生物仿生学的失灵.作者,奥瑞?布莱福曼等; 4. 《龙行天下:中国制造未来十年新格局》——中国制造业的出路与出招.作者,曾鸣等; 5.《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速读德鲁克,其思,其想… 6.《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离开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作者,萨拉帮焦尓尼. 7.《野蛮生长》——冯仑的语词笔记赫然思想报告. 8.《付出》——比尔?克林顿的慈善宣言. 9.《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成为价值型企业》——中国企业向何处去? 10.《终结次贷危机》——罗伯特希勒的寓言. 11《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是一项专业技能. 12.《管理工作的本质》——管理者是做什么的? 13.《无国界的世界》——全球化发轫之作 14.《个性与组织》——阿吉里斯的成名主题 15.《发现利润区》——赢利模式言之有“物”吗? 16.《论领导力》——加德纳大写的领导力 17.《领导力实践》——破解领导力的神话 18《营销想象力》——营销需要想象力 19《现代销售之父帕特森的销售策略》——约翰?帕特森的知识贡献 20.《桑迪?韦尔自传》——桑迪?韦尔:能用空气赚钱的人 21《艾柯卡自传》——一个男人的战斗 22.《创新:变革时代的成长之道》——重要的在于流程创新 23.《彼得原理》——如何就成了经典? 24.《企业的人性面》——你读懂了吗? 25.《决策是如何产生的》——非著名冠利达的思想瑰宝 26.《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黑天鹅:经验主义之死 27.《福列特论管理》——被误会的“管理学先知” 28.《超越竞争:微利时代的经营模式》——竞争的目的就是发展 29.《达尔文密码:人性与财富的进化》——“没有什么是革命性的,全是进化” 30.《鱼向反方向游:从草根到明星的6条路径》——当人们向左,我们向右 31.《卓有成效的组织》——明茨伯格的组织观 32.《管理三国志》——德育老师的“爱的管理” 33.《公司进化论: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要创新,更要持续创新 34.《经理人员的职能》——为哲学成就的切斯特?巴纳德 35.《抱怨是金》——把坏事变好事的艺术 36.《管理新思维》——你不是管理者,而是企业家 37.《克服组织防卫》——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 38.《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企业家战略的同义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