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痛风的妊娠和哺乳期管理

关痛风的妊娠和哺乳期管理关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和炎症。妊娠和哺乳期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需要更加关注和管理。本文将详细介绍关痛风在妊娠和哺乳期的管理方法。

一、妊娠期管理

1. 饮食调整:妊娠期间,合理的饮食对于控制尿酸水平至关重要。建议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肉类、鱼虾、内脏等。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2. 控制体重:妊娠期间,适当控制体重对于减少尿酸的产生和积累至关重要。建议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3. 注意药物选择:在妊娠期间,特别是早孕期,应避免使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如果出现关节疼痛,可选用醋酸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预防痛风发作: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痛风的发作。注意保持体温适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受伤。

二、哺乳期管理

1. 合理饮食:哺乳期间,同样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尽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此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尿酸的排泄。

2. 控制体重:哺乳期间,适当控制体重对于预防关痛风的发作十分重要。建议进行适度的运动,如产后恢复体操或散步等,有助于调节体重。

3. 注意药物选择:在哺乳期间,药物的选择需要谨慎。选择对乳汁分泌影响较小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同样,在使用药物前需咨询医生的建议。

4. 规律生活:哺乳期通常需要照顾婴儿,但不要因此忽略自身的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适当的休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总结:关痛风的妊娠和哺乳期管理需要综合考虑饮食、体重控制、药物选择等方面因素。在此期间,更要注重保护自身健康,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果发现关节疼痛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关痛风的发作,维护自身和宝宝的健康。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引言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足趾关节、踝、膝及腕等关节红、肿、热、痛伴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主要发病原因为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等组织中沉积[1-2]。我国AGA发病率为1~3%,多发于青中年男性[3],其常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伴发[4],随着病程不断进展,后期关节呈现出持续压痛、肿痛、畸形及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多系统损害及肾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一般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早期发作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等一线推荐用药止痛、消炎[5-6]。西药虽能快速抗炎镇痛,但胃肠道风险、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不容忽视[7]。AGA属中医“痹证”范畴,因内外合邪致湿热痰瘀留滞经络、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当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8]。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GA的方法和疗效成为研究痛风性关节炎的热点。针灸治疗AGA可有效避免口服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肾损伤,研究发现其可通过控制血尿酸、炎性因子缓解症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等特点,且安全性较高[9-10],其中刺血疗法使用最多,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在于祛除包括气、血、痰、湿等各种病理障碍积聚凝结而成的尿酸结晶及其他废物,实现迅速疏通气血,散凝化滞的作用[11]。相关研究[12-13]表明刺血疗法治疗AGA可发挥较好的镇痛作用,明显改善患者关节肿痛等症状,且有降低血尿酸(SUA),改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的趋势,效果优于西医常规疗法。由此可见,临床运用刺血疗法治疗AGA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目前已有研究中,刺血疗法治疗AGA放血部位的选择多为疼痛关节周围的阿是穴,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痛苦。“郄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其中所载郄穴有7个的主治病症涉及急性痛证,奠定了郄穴治疗急、痛证的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痛证[14]。郄穴是指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主要用于治疗本经脉、本脏腑的急性、发作性、疼痛性病症[15]。现代研究发现郄穴对40多种痛证治疗均有疗效,且多为阳经郄穴,

痛风病人的护理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发病有关因素 ○1尿酸排泄障碍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包括肾小球尿酸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多,肾小管尿酸分泌减少以及尿酸盐结晶在泌尿系统沉积。痛风患者中80%--90%的个体具有尿酸排泄障碍。大多数原发性痛风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属多基因遗传缺陷,但确切的发病机制未明。 ○2尿酸生成增多酶的缺陷是导致尿酸生成增多的原因。 实验室检查 1血尿酸测定正常男性为150—380umol/L,女性为100—300 umol/L 。男 性>420 umol/L,女性>350 umol/L 可确定为高尿酸血症。由于存在波动性,应反复监测。 2 尿尿酸测定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量仍超过3.57mmol/L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 3 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X线检查;CT与MRI 检查。

痛风病人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护理 (1)急性关节炎首发症状。表现为突发的单个偶尔双侧或多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常在夜间发作,最易受累部位是足拇趾关节,依次为踝、膝、腕,指、肘 等关节。 (2)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3)痛风肾病 (4)尿酸性尿路结石 (5)痛风与代谢综合症 治疗: 1 一般防治,限制蛋白质,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1克左右,忌进高嘌呤食物,如心 肝肾沙等,戒酒,多引水, 碱化尿液。 2 急性关节炎期的治疗。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吲哚美辛。糖皮激素,只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或者禁忌时采用。 3 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期处理: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别嘌醇)。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护理问题 (1)疼痛关节疼痛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炎症反应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与痛风有关的饮食知识 护理措施

戴芬(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戴芬(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戴芬 通用名称: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英文名称:DiclofenacSodiumDualReleaseEneric-coatdeCapsules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双氯芬酸钠。 【适应症】 急性关节炎及痛风发作,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Bechterew氏病(类风湿性脊椎炎)及其他脊柱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有关疼痛,软组织风湿、损伤或手术后的肿痛或炎症等。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一粒,每日一次,必要时可增加至每日两次。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服用剂量及药物的敏感度有关,常见的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有时可见头痛、头晕等,一般不需停药,可自行恢复。 【禁忌】 【禁忌】对双氯芬酸钠、乙酰水杨酸、布洛芬或对本药其他成分过敏者。 【注意事项】 1.避免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合并用药。 2.根据控制症状的需要,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可以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3.在使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的

不良反应,冀风险可能是致命的。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警示症状,也无论患者是否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史或严重的胃肠事件病史。既往有胃肠道病史(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使病情恶化。当患者服用该药发生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时,应停药。老年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频率增加,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和穿孔.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 4.针对多种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NSAIDs药物持续时间达3年的临床试验显示,本品可能引起严重心血管血栓性不良事件、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增加,其风险可能是致命的。所有的NSAIDs,包括COX-2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药物,可能有相似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其风险更大。即使既往没有心血管症状,医生和患者也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保持警惕。应告知患者,严重心血管安全性的症状和/或体征以及如果发生应采取的步骤。 患者应该警惕诸如胸痛、气短、无力、言语含糊等症状和体征,而且当有任何上述症状或体征发生后应该马上寻求医生帮助。 5.和所有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一样,本品可导致新发高血压或使已有的高血压症状加重,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服用噻嗪类或髓袢利尿剂的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可能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本品。在开始本品治疗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 6.有高血压和/或心力衰竭(如液体潴留和水肿)病史的患者应慎用。 7.NSAIDs,包括本品可能引起致命的、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例如剥脱性皮炎、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TEN)。这些严重事件可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应告知患者严重皮肤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在第一次出现皮肤皮疹或过敏反应的其他征象时,应停用本品。

痛风

Piroxicam 吡罗昔康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或微黄绿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本品在氯仿中易溶,在丙酮中略溶,在乙醇或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酸中溶解,在碱中略溶。熔点本品的熔点为198~202℃,熔融时同时分解。 【功能与主治】 ①镇痛:用于各种非炎症性疼痛,尤其是偏头痛、痛经、胆绞痛和肾绞痛等。②抗炎:各种关节炎、肌炎等炎症反应。也有人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治疗。 (翻译,主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痛风所致肌肉紧绷和痉挛引起的腰酸背痛;急性通风。 【剂量/用法用量】 口服抗风湿一日20mg 抗痛风(痛风发作时)一日40mg 连续4~6日 【别名】 匹洛昔康,炎痛喜康。 【制剂/规格】 片剂:20mg。 【类别】 消炎镇痛药。 【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较常见,约见于20%的病例,与COX-1有关。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胃痛等,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甚至上消

化道出血或穿孔。②血液系统毒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偶见再生障碍性贫血。③肾毒性。④过敏反应:皮疹、哮喘等,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 炎痛喜康(吡罗昔康)对痛风病的应用 药效时间长,每日20mg,一次口服,偶有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1、特点: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消炎、镇痛、解热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 口服吸收良好,食物延迟吸收,但不影响总吸收量。蛋白结合率>90%。经肝代谢,半衰期平均为50 h,肾功能不良者半衰期延长。服药20mg后,3~5h血药达峰值,约2/3由肾排泄,1/3自粪便排泄(内有低于5%的原形药)。 2、应用:适用于急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及急性痛风发作时的镇痛、消炎。 限用于成人。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或每次10mg,每日2次,饭后或与抗酸药同服以减轻消化道刺激反应。 3、注意事项 ⑴消化道刺激较多见,严重者可致溃疡穿孔、出血;尚可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尿素氮增高、头晕、耳鸣、头痛、全身无力、水肿、肝功能减退、血小板减少、视力模糊、高血压、血尿、低血糖、精神抑郁、失眠、精神紧张等反应;过敏反应也可见,如皮疹、瘙痒、多形性红斑、中毒性上皮坏死、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光敏性皮炎等。 ⑵妊娠后期3个月用药可抑制分娩,造成难产,并可造成胎儿动脉导管早期闭锁或狭窄,以致新生儿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本品可引起乳汁分泌减少,哺乳期妇女慎用。 ⑶下列情况慎用:消化道溃疡、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哮喘、凝血机制障碍者。

2021痛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2021痛风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1, 2]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和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广泛被认可的痛风分类标准是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1977年痛风分类标准和2015年ACR 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同制订的痛风分类标准[3],均将关节穿刺液镜检发现单钠尿酸盐晶体作为诊断金标准。2018年EULAR的推荐[4]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同时推荐在没有关节镜检穿刺的情况下,基层医院和非风湿科医生可以依赖分类标准进行痛风的临床诊断,临床表现评分累计≥8分或出现以下表现之一可以临床诊断痛风:足或踝关节的单关节炎(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既往曾有类似急性关节炎发作;关节肿痛症状出现急剧(24 h内达峰);关节局部红斑;男性并存在心血管疾病和高尿酸血症。 2.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原因所致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如

化脓性关节炎、莱姆关节炎、淋病性关节炎等)、焦磷酸钙或碱性磷酸钙结晶沉积所致的假性痛风、创伤性及反应性关节炎、结节病、骨关节病、不典型慢性感染(如结核、布氏杆菌病)等鉴别[5]。 二、药物治疗原则[1, 2,5, 6] (一)启动降尿酸药物治疗的原则 对于符合以下临床情况的痛风患者可以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特别提示:需要注意降尿酸药物的不良反应):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年。②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以下任何一项:有痛风石、泌尿系结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以上。 以下患者建议结合专科医生意见决定降尿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合并以下任何一项:①年龄<40岁;②血尿酸>480 μmol/L(8.0 mg/dl);③合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患者。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无关节炎发作、无引起高尿酸血症明确病因),建议进行非药物治疗观察随诊,6~12个月效果不佳,可考虑转诊。不建议基层医生加用降尿酸药物治疗。 启动时间建议在痛风发作期间开始降尿酸治疗,效果优于发作控制后。推荐持续药物治疗直至血尿酸值<360 μmol/L(6.0 mg/dl)。推荐药物治疗同时,由医务人员进行患者教育、目标设定等辅助治疗措施。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分层、达标、长程管理,逐步调整剂量,避免短期内血尿酸水平波动过大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临床秋水仙碱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过量表现及处理、特殊人群用药及注意事项

临床秋水仙碱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过量表现及处理、特殊人群用药 及注意事项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代谢性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传统治疗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秋水仙碱是从百合科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提取的酚酮类生物碱,为高效抗痛风药。 药理作用/机制 秋水仙碱抗炎作用主要途径包括: 与中性白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包括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 抑制磷脂酶 A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 等,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秋水仙碱主要用于防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对其他原因引起关节疼痛无效。它不影响尿酸盐生成、溶解及排泄,无降血尿酸作用。 临床应用 秋水仙碱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痛风急性发作期: 秋水仙碱可作为一线推荐用药之一。 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24h内尽早使用,避免超过72h。急性痛风在口服秋水仙碱后12-24h起效,90%患者在服药24-48h疼痛

消失,疗效持续48-72h。 预防痛风发作: (1)≥6个月;(2)体检没有痛风石的患者,在达到尿酸目标值后的3个月;(3)以前有痛风石的患者,体检痛风石消失,并达到尿酸目标值后的6个月。 表1 秋水仙碱用于痛风时给药方案 其他 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不良反应多,存在用药剂量的累加效应。常见的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可致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可引起粒细胞缺乏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使用时应谨慎。 过量表现及处理 秋水仙碱有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一项综述性研究中指出,秋水仙碱摄入低于0.5mg/kg不足以致命且更易出现较轻微的毒性反应;摄入0.5-0.8mg/kg更易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如骨髓抑制);摄入超过0.8mg/kg则致命。 胃肠道反应是秋水仙碱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 秋水仙碱过量无特殊解毒药,中毒治疗仅限于保守治疗,如洗胃,

苯溴马隆片

苯溴马隆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苯溴马隆片 英文名称:Benzbromarone T ablets 【成份】 苯溴酮 【适应症】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 【用法用量】 对于各种类型的高尿酸血症和砂砾性痛风开始治治时,每日上餐后服用1片Narcaricinmite。在服食Narcaricin?mite1-3周内经检查,病情。控制后由血清中的尿酸浓度而决定是用Narcaricin或用Narcaricin?mite继续治疗。 【不良反应】 通常病人服食Narcaricin?mite都能适应。但在极其个别的病例中,如果出现顽固性或经常性腹泻应立即停药。 【禁忌】 该药不宜用于中等或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20ml/分钟)。虽然Bengbromarone在动物实验中没有显示导致畸胎的作用,但Narcaricin?mite应避免用于妇女妊娠期。 【注意事项】 通常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服食Narcaricin?mite,在治疗初期痛风是不会发作的,但如果发作,建议将所用药物减至半片。还可以根据需要用秋水仙碱或消炎药去缓解疼痛。在开始

治疗时,每日饮用液体量不得少于1.5-2升。为达上述目的,可使用SOLUBITRAT这类利尿茶。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石症的病人尿液的pH应调节在6.2-6.8之间。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本品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研究,故不推荐儿童使用。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1.由于尚未有人类的临床经验及动物实验结果存在偏差,妊娠期的患者禁用。 2.目前尚不清楚苯溴马隆是否会进入母乳之中,哺乳期患者禁用。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人一般生理机能下降,所以要减量用药或遵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 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可因水杨酸盐和苯磺唑酮而减弱, 【药理作用】 立加利仙可促进尿酸排泄,立加利仙的通用名为苯溴马隆,属苯溴呋喃衍生物,通过抑制近曲肾小管细胞顶侧刷状缘尿酸转运蛋白(URAT1),减少尿酸分泌后重吸收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因此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对于相对肾脏尿酸排泄不足的高尿酸血症是病因治疗。以往的临床观察证实立加利仙作用时间长,降低血尿酸药效显著。 【贮藏】 密封。 【有效期】 60个月 【批准文号】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抗痛风药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抗痛风药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抗痛风药 导语:痛风是因血尿酸增高及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组织沉积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常见的抗通风药有哪些?大家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 (1)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 (2)抑制尿酸生成药。 (3)促进尿酸排泄药。 (4)促进尿酸分解药。 1.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 秋水仙碱的作用通过: (1)抑制粒细胞侵润和白细胞趋化。 (2)抑制磷脂酶A2,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3)抑制局部细胞产生 1L-6 等。 2.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XOR)抑制剂,是目前常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主要作用在于: (1)别嘌醇及其代谢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和尿尿酸含量。 (2)防止尿酸形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内,有助于痛风患者组织内尿酸结晶重新溶解。 3.促进尿酸排泄药 代表药丙磺舒、苯溴马隆。 4.促进尿酸分解药

人体内没有分解尿酸的酶,外源性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可促进尿酸分解,将尿酸转化为一种溶解性更好的尿囊素,是对抗痛风的.另一治疗途径。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抗白细胞趋化药(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常见尿道刺激症状,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2.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典型的不良反应有剥脱性皮炎、血小板计数减少、少尿、尿频、间质性肾炎。 3.促尿酸排泄药 少见尿频、肾结石、肾绞痛、皮疹、斑疹、皮肤潮红、瘙痒、脓疱、痛风急性发作;偶见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类磺胺药过敏反应;罕见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禁忌证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者禁用。 2.骨髓增生低下及肝肾功能中重度不全者禁用秋水仙碱。 3.2岁以下儿童禁用丙磺舒。 4.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肾结石者禁用苯溴马隆。 (四)药物相互作用 1.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 (1)秋水仙碱可致可逆性的维生素 B12 吸收不良。 (2)秋水仙碱可降低口服抗凝血药、抗高血压药的作用,合用时需调整剂量。 2.抑制尿酸生成药 (1)氯噻酮、依他尼酸、呋塞米、美托拉宗、吡嗪酰胺或噻嗪类利尿剂均可增加血尿酸含量。 (2)别嘌醇与氨苄西林同用时,皮疹的发生率增多,尤其在高尿酸

2024痛风降尿酸治疗特殊人群的用药

2024痛风降尿酸治疗特殊人群的用药 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其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引起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还可伴肾脏病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可临床前期与痛风期/临床期。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控制血尿酸水平可控制痛风发作,长期降尿酸治疗是根治痛风的关键。 一、降尿酸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可降低血尿酸,缓解痛风。 ①别嘌醇 别嘌醇为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减少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推荐为痛风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包括CKD≥3期者,最大剂量600mg/d。 特殊人群: 可致皮肤过敏反应,严重者引起超敏反应综合征如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致死性剥脱性皮炎、迟发性血管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其危险因

素有老年、大剂量起始用别嘌醇、HLA-B*5801基因阳性、肾功能不全、使用噻嗪类利尿剂。HLA-B*5801基因阳性者禁用。 可引起肾损伤,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起始剂量每日≤1.5mg/eGFR,缓慢增量,eGFR为15-45ml/min剂量为50-100 mg/d,eGFR<15 ml/min 者禁用。 可引起肝损伤、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明显血细胞低下、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因可减少铁剂吸收,正使用铁剂者禁用。 因可增加骨髓抑制风险,正使用硫唑嘌呤、巯嘌呤者尽量禁用。 ②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为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减少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推荐为痛风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尤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HLA-B*5801基因阳性者。最大剂量为80mg/d,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剂量≤40mg/d。 特殊人群: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知识科普(全文)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知识科普(全文)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肾内尿酸沉积 【概述】血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为高尿酸血症。原因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嘌呤代谢障碍导致人体内血尿酸生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当尿酸盐析出形成结晶,并在关节的软骨、滑膜、肌腱、肾脏等处沉积时即引起痛风。故高尿酸血症并非一定引起痛风,血尿酸长期在体内堆积,在如酗酒、过度疲劳、走路过多引起的关节疲劳、关节受伤、寒冷、摄人大量高嘌呤食物等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出现痛风发作。 【诊断要点】如仅有血尿酸持续升高而无临床症状,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中年以上,特别是男性,突然出现第一跖趾、踝、等单个关节剧烈红、肿、痛、热等急性关节炎的表现,结合血尿酸水平升高,秋水仙碱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者,应考虑痛风。关节滑囊液检查发现尿酸盐结晶,则可确诊痛风。在明确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后,还应进一步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 【药物治疗】应迅速终止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使尿酸保持在正常范围,防止复发,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及其对关节、肾功能的损害。为配合药物治疗,应防止超重、肥胖,严格戒酒,在饮食方面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1g,若有肾功能不全,应在0.6~0.8g;少食果糖(防止腺嘌呤核苷酸分解),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卡的50%~60%;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脑、凤尾鱼、沙丁鱼、鱼卵、牡蛎、贝壳类等);多饮水,使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秋水仙碱用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短期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口服,初始剂量1mg,之后0.5mg,一日3次,最多每4小时一次,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呕吐或腹泻,24小时内最大剂量6mg;3日内不得重复此疗程。另一方案为1mg,一日3次,一周后剂量减半,疗程约2~3周。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药物过量也可以引起严重腹泻、胃肠道出血、皮疹和肝肾损害。少见周围神经炎、肌病、脱发、精子生成受抑制、休克、血尿、抽搐及意识障碍。长期应用有导致骨髓抑制的可能。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对症处理。用药注意:①老年人、胃肠道疾病、心功能不全及肝肾功能有潜在损害者应减少剂量或慎用。②用本品治疗急性痛风,每一疗程间应停药3日,以免发生蓄积中毒,尽量避免静脉注射或口服长期给药,即使痛风发作期也不要静脉注射与口服并用。③痛风关节炎症状控制后可继续减量,短程与降血尿酸联用以防痛风复发。④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禁用。 别嘌醇用于具有痛风史的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关节炎复发。口服,初始剂量一日100mg顿服,之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常用最大剂量为一日300mg,分2次或分3次,宜餐后服用,维持剂量通常一日100~200mg。其主要副作用有胃肠不适,皮疹,发热,急性表皮坏死,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不能耐受或严重者应立即停药,并行对症处理。用药注意:①可同时应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直到高尿酸血症被纠正1个月后。②确保摄入充足的水分(一日2~3升),并维持尿液碱性或微碱性,以减少尿酸结石及肾内尿酸沉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与鉴别诊断 尿酸结石的诊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KUB(一);尿路造影可见尿路腔内充盈缺损;B超或CT证实充盈缺损系结石所致。其他辅助的诊断标准是痛风、高尿酸血、高尿酸尿、血尿、腰痛、肾积水等,但非必备条件。 1诊断原则 尿酸结石的最后诊断依靠自排石或手术取出结石的成分分析,分2种情况:纯尿酸结石;以尿酸为主或以尿酸为核心的混合结石。高尿酸尿性草酸钙结石不属此列。当无结石进行分析时,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旁证诊断。诊断包括结石类型及其潜在的代谢异常。透x线结石、持续无法解释的酸性尿及新鲜尿中存在尿酸结晶提示尿酸结石;尿酸盐结石的诊断比较困难,透x线结石加上正常尿pH或碱性尿应该高度怀疑尿酸盐结石;如果透x线膀胱结石加上高尿铵浓度提示有尿酸铵结石的可能性。尿酸或尿酸盐结石患者都可能有高尿酸尿和少尿。应该注意排除其他透X线结石如小胱氨酸结石、黄嘌呤结石和2,8-二羟腺嘌呤结石。 2检查方法 包括结石分析、X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pH测定等。 2.1结石分析 结石分析方法有化学定性、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分析等。常用的是化学定性法:取少量结石粉末于试管中,加入几滴10%碳酸钠,混匀后再加入1ml磷钨酸试剂。立即出现蓝色为阳性。注意:比色法不能区分尿酸和2,8-二羟腺嘌呤。 2.2 x线检查 x线检查包括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纯尿酸结石在平片上不显影;较大结石在尿路造影片上显示充影缺损。 2.3 B超检查 若B超检查发现结石,但平片上结石不显影,一般可诊断为尿酸

结石。 2.4 CT检查 CT片可明确诊断,CT值为500Hu左右。CT扫描可鉴别是其他结石或上皮肿瘤。 2.5 pH测定 用pH计或pH试纸测尿pH。一般pH 正常尿尿酸排泄量为2.38~3.56mmol/L(400~700mg/24h)。若超过4.16mmol/L(700 mg/24h)即为高尿酸尿。若要进一步检查,应进入代谢病房。严格限制嘌呤饮食前后测定尿酸水平。在特殊实验室中测定酶活性,以确定嘌呤代谢的先天异常。 3误诊原因 将临床诊疗错误病例归纳为5种类型:因结石不显影,尿路造影发现充盈缺损而误诊为输尿管肿瘤;有排棕色砂石史,但未引起注意。因尿素氮高而误诊为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只满足尿路感染的诊断而不深究病因;痛风患者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明确为尿酸结石但未能坚持系统的抗尿酸治疗。因此,对于那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肾盂、输尿管充盈缺损或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其他原因不明的血尿应排除尿酸结石。 对于有尿排结石史或典型肾绞痛病史但x线平片上未见阳性结石者,应做尿路造影、B超或CT检查。造影片上显示充盈缺损;B超显示尿路内强光团和其后声影;CT则可肯定地显示结石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脂肪组织而得以确诊,CT值为500Hu左右。同时还应进行血和24小时尿及结石化学成分分析以明确诊断。 4鉴别诊断 尿酸结石应与肾盂癌或输尿管癌进行鉴别。尿酸结石致密无缝隙,造影剂不能渗透到结石内部,故充盈缺损明确,位于尿路腔的中间.与有蒂的肿瘤充盈缺损不同。尿酸结石在B超及CT上均可显示,但是必须肯定结石的大小、部位与片上充盈缺损完全符合,否则可能有其他原因。蔡松良报道4例患者,x线片上有充盈缺损、B超及CT 均报道肾结石而考虑尿酸结石,但结石的部位、数目及大小均不符,

2022风湿性疾病患者围妊娠期用药(全文)

2022风湿性疾病患者围妊娠期用药(全文)近年来,随着二 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不少育龄期的风湿性疾病患者也纷纷计 划备孕二胎,然而风湿性疾病与妊娠存在相互影响,且大多数 情况下风湿病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妊娠期用药难以防止。 风湿性疾病的患者在备孕期、孕期、哺乳期需要如何用药,才能到达既兼顾维持母亲病情稳定又能保证胎儿平安的目标。这是风湿性疾病患者以及风湿科医生、产科医生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提炼出风湿性疾病患者围妊娠期药物使用规范的要点。 女性风湿病患者围妊娠期药物使用 (-)女性风湿病患者围妊娠期防止使用的药物表1女性风湿病患者围妊娠期 防止使用的药物及停药时间 药物妊娠前计划停药时间 沙利度胺4-12周 甲氨蝶吟4-12周 吗替麦考酚酯6-12周 雷公藤6个月 环磷酰胺3-6个月 来氟米特2年以上,或者使用螯合剂将血药浓度降至<0,02mg/L (二)女性风湿病患者围妊娠期可选择的药物糖皮质激素 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建议在疾病稳定、无重要脏器累及的前提下, 泼尼松410mg/d时考虑妊娠。当胎儿因母体存在抗Ro/SSA抗体和/或抗La/SSB 抗体而出现I度或II度心脏传导阻滞时,可考虑使用地塞米松4 mg/d。在妊

娠后期,为促进胎儿肺成熟,亦可选用地塞米松。产后在使用激素时,可以进行哺乳,但如果泼尼松220 mg/d ,应丢弃服药后4 h 内所产的乳汁。 羟氯喽研究显示可能降低SLE孕妇的早产率、减少狼疮复发、降低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等,有妊娠计划的患者可使用羟氯喽治疗红斑狼疮(SLE )、类风湿关节炎(RA )、干燥综合征(SS )等风湿病,建议妊娠期持续用药。抗Ro/SSA抗体和/或抗La/SSB抗体阳性的患者在妊娠期间使用羟氯喋, 可能降低胎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羟氯瞳随乳汁分泌量少,哺乳期可以使用羟氯嗟。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环抱素和他克莫司,用于治疗SLE、炎性肌病、SS、难治性RA等疾病。妊娠期使用环抱素3〜5 mg-kg-ldl或他克莫司2〜3 mg/d 可能不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长期稳定服用环抱素或他克莫司的患者在围妊娠期不需要转换成其他药物,并酌情进行母乳喂养。 硫嗖瞟畛是风湿病患者围妊娠期相对平安的免疫抑制剂,常用剂量为1.5〜2.0 mg-kg-l-d-l o哺乳期尽量防止服用硫嗖瞟畛,但其代谢产物6-筑基瞟吟在母乳中的含量低于母亲用药剂量的1%,因此,如病情需要不能停药,可以酌情继续使用,建议丢弃服药后4h内所产的乳汁。 柳氮磺毗咤主要用于治疗RA和伴有外周关节炎的脊柱关节炎。柳氮磺毗咤可通过胎盘屏障,但可能不增加流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先天性畸形的风险,最大剂量可用至2g/d0柳氮磺毗咤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用该药的妊娠患

2023年江西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卷(3)

2023年江西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卷(3)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痛风急性发作期控制关节炎症状首选药物是 A.乙酰氨基酚 B.布洛芬 C.秋水仙碱 D.糖皮质激素 E.双氯芬酸 2.下列关于白三烯受体阻滞剂描述错误的是 A.不宜突然代替糖皮质激素 B.起效快,使用后立即显效 C.治疗哮喘不宜单独应用 D.12岁以下儿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宜在权衡利弊后应用 E.扎鲁司特与茶碱合用时,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3.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激素替代治疗方案为 A.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 B.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C.钙剂+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 D.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 E.钙剂+维生素D+氟制剂 4.下列对PI描述错误的是 A.PI相互间具有交叉耐药性 B.为肝酶CYP3A4及其

他同工酶的抑制剂 C.PI适合单独应用,也可以和NRTI,NNRTI或另一种PI联合应用 D.对泌尿道或肾结石者及轻、中度肝病者慎用 E.对妊娠、哺乳期妇女慎用 5.易引起灰婴综合征的药物是 A.新生霉素 B.磺胺药 C.卡那霉素 D.红霉素 E.氯霉素 6.可引起儿童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的药物是 A.可的松 B.雄激素 C.四环素 D.氟喹诺酮类 E.庆大霉素 7.长期使用可使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苯二氮类 C.氯氮 D.水合氯醛 E.卡马西平 8.用于阿托品中毒的解毒剂为 A.姜糖水 B.毒扁豆碱 C.毛果芸香碱 D.氯化钾注射液 E.利血平 9.需要在冷处贮存药品的贮存温度是 A.0~10℃ B.0~20℃ C.2~10℃ D.2~20℃ E.2~25℃ 10.对于药品研发工作者来说,一种新药按GCP管理要求使必须经过的临床试验有几期 A.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 E.不需要

痛风舒片说明书及作用

痛风舒片说明书及作用 通用名:痛风舒片 生产厂家: 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210318 药品规格:0.33g*36s 药品价格:¥11.8元 【通用名称】痛风舒片 【商品名称】痛风舒片特格尔 【拼音全码】TongFengShuPianTeGeEr 【主要成份】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 【性状】痛风舒片特格尔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棕黄色;气微,味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 【规格型号】0.33g*36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忌白酒和啤酒。 【注意事项】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食品。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贮藏】密封。 【包装】0.33g*36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210318 【生产企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痛风舒片特格尔的功效与作用痛风舒片特格尔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病。 痛风舒片的有效期为24个月,建议选用痛风舒片的患者应该要在其有效期内用药, 而对于痛风舒片需用药多久的问题,存在一些患者比较关注,那么,痛风舒片吃多久见效? 痛风舒片吃多久见效,是因人而异的。药品的疗效是要看患者的吸收情况而定的,不同的患者个体不一样,对药物的吸收情况也就不一样。所以痛风舒片吃多久可以见效也是要看患者具体情况的。痛风舒片治疗的是骨科慢性疾病,一般需要疗程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一般服用一个疗程就能明显的看到疗效。当然,病情不同,用药时间也有不同,一般建议坚持用药三四个疗程,之后再视病情来定。在服用痛风舒片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用药。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性。痛风舒片吃多久见效痛风舒片可以治疗痛风是一种生物药剂。治疗痛风可以用痛风舒片。痛风舒片有效解决高尿酸血症,有效改善痛风石纠正嘌呤代谢紊乱,分解血尿酸,恢复肝、肾的尿酸代谢机能,血尿酸浓度下降到正常值,痛风石被逐渐软化、溶解、排出,可感觉关节开始灵活自如,全身有舒适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