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瑛没骨重彩山水浅议_鲁君辉

蓝瑛没骨重彩山水浅议_鲁君辉
蓝瑛没骨重彩山水浅议_鲁君辉

068 艺苑[欣赏?评鉴]

一、蓝瑛“没骨重彩山水”的由来

蓝瑛(1585-1664或1666),字田叔,号蝶叟,晚年号万篆阿主者、石头陀、西湖研民、山公等,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为明末浙派代表画家之一。他开“武林一派”,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尤以“没骨重彩山水”最为著名。

“没骨重彩山水”是用青、绿、朱、赭、白粉等色,堆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相传“没骨画法”为南朝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唐朝画家杨昇也擅长这种画法,但是历史上没有流传下他们两人的作品。明末画家董其昌曾在多幅作品上落款仿张、杨“没骨山水”,如《仿张僧繇燕吴八景图》册(之七)、《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仿杨昇没骨山水图》等。说是“仿”,却属“托古自高”意造性的自创,因为董其昌也并没有见过两人的画作,这样说是想使自己的画法有据可寻罢了。据记载,蓝瑛曾拜董其昌为师,并系统地学习过董其昌的绘画技巧,且董其昌又有“没骨重彩山水”传世。蓝瑛的代表作有《白云红树图》、《仿张僧繇山水图》和《红树青山图》轴等,画面题款皆为“法南朝张僧繇没骨法”。显而易见,蓝瑛所谓仿张僧繇没骨山水,和董其昌之间是有很大渊源的。如其自言:“绘学必须从古人笔墨

留意一番,始可言画家也。”

(1)

由此可见,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并非自创,只

【摘要】 蓝瑛没骨重彩山水画,不用墨线作为山体之骨,而以石绿、石青、赭石、朱膘、白粉

等颜色染出树石丘壑,增添了中国画新的表现方式,强化了用重彩颜色造型的表现形式。其借古开今的创新实属可贵。

【关键词】 蓝瑛;

没骨重彩山水;继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蓝瑛没骨重彩山水浅议

文‖鲁君辉

能说是继承了董其昌的画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二、蓝瑛与董其昌“没骨重彩

山水”的异同

首先,从构图取势上看,蓝瑛的作品通常大幅立轴,以高远为主;而董其昌的作品偶有大幅,小幅的也鲜见,并且平远较多。

其次,从树木画法上看,蓝瑛的作品中,树干粗大,轮廓略加勾勒,结痂明显,在敷色渲染后略加擦染(立体感较强,似西画中的明暗)。如《白云红树图》,整个画面的树叶用朱红色、白色、花青色、绿等直接写出;《仿张僧繇山水图》和《红树青山图》则有稍加双勾的树叶,工整细致,有宋画的风致。董其昌的作品中,树干俊秀,树纹以线条为主,且还有朱膘色画树,如《仿杨昇没骨山水图》、《仿张僧繇燕吴八景图》册(之七)。树叶则用双勾填色和颜色写出。

再次,从山石皴法上看,蓝瑛的作品,山石不加勾勒,直接以石青、石绿多种颜料渲染绘出山势,山脚用赭石相接,用汁青和花青染出石面的向背关系,再用大笔皴擦山石阴阳面,方直折线稍加勾勒轮廓,在沟壑中稍加墨色积染和点皴钩斫,于没骨中有骨,画风清新,风格别具,块面感较强(取法似李唐)。董其昌的作品,在用青绿、赭石等的基础上用中锋带有小侧锋的披麻皴画出山

石(有些远山取法米氏山水)。

最后,从设色上看,虽然蓝瑛的青绿设色是从师学董其昌的没骨青绿山水入手,上追张僧繇的没骨法,但他更是别出心裁,以色造型。他在青山、绿石、红树、绿叶的没骨法设色之外,还用醒目厚重的白粉及朱膘点叶冠,以花青和白粉晕染白云,提高了画面色彩的明度对比,使画面景色分外妖娆,色彩绚丽夺目,风雅别致,带有装饰美感又有比较好的立体感,其“凹凸”画法更为明显,这是他对没骨画法的新突破。董其昌的作品则设色较薄、白粉用的面积较少。

三、蓝瑛“没骨重彩山水”的

特点

蓝瑛很多画作题款有“师”、“仿”、“法”某某等自识,细心品读,便能体会他不拘成法、借古开今的超轶精神,别开生面的画风,极具其个性与意义。古人之法,一一咸记,融会劲健简练的笔法来表现山势的险峻、嵯峨及其质感。

大幅中堂立轴,取势高远,为蓝瑛山水画较为突出特点,如《白云红树图》画轴,近景为高大粗壮的奇古杂树,中远景是拔地而起的险峻高峰,尤如高楼一般,一层高过一层,气势宏大,似如李太白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又如《仿张僧繇山水图》,近景苍松高擎,危石矗立,茅屋结于其下,接着山势巍峨耸立,叠岭扶摇直上,山骨嵯峨、峥嵘,飞泉跌宕于幽谷之间。其高远取势,气

[欣赏?评鉴]艺苑 069

《白云红树》 (国画) 蓝瑛

作者简介:鲁君辉,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

注释:

(1)参见《真迹》,引自李来源、林木编《中

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年4月版。(2)参见《十百斋书画录》,来自《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第586页。

参考文献:

[1]冯仙.图绘宝鉴续纂[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2]黄公望.写山水诀(第九则)[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吞万象,且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趣。作品画境明净高迈,独具风格,具有极为强烈的形式感和节奏美感。

蓝瑛没骨重彩山水画,以画史中张僧繇的没骨画法为宗,画法湿润厚重,色调沉着鲜丽。所画山脚以赭石色相接,山体用大面积的石绿、石青敷染。树干用墨色勾画后,再以赭石色晕染。树叶都以朱砂、白粉、草绿等色点攒,而且笔墨清晰,紧舒相宜,相得益彰。山间的白云突破了传统的“空”或“勾”的方法,而是用白粉或花青晕染而成,不仅有白云缭绕之感又极富装饰趣味。值得一提的是,蓝瑛对色彩对比关系的把握极其到位,比如《白云红树图》是以青绿为主调的,但他巧妙地运用几株朱膘色的树以之对比,花青、草绿加以协调,并且用白色的云雾和树叶的白色堆积笔触,给画面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可见画家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

《白云红树图》近景画一潭湖水,碧波荡漾;中景画粗大古木交相错落,俯水临溪,山脚一白衣隐士拄杖站立桥上,似在欣赏这里的景色,从隐士如醉如痴的神情之中可见乐山乐水的闲情逸致;中远景为白云青山,给人以“云过山腰开锦绣”的诗情和画意。全图以浓重的石绿、石青、朱膘色渲染山体、岩石和红树,以水、墨积染瀑布沟壑,略加粗笔钩勒皴擦,深浓的墨加以点苔,粗犷、苍劲而有力的笔法写出虬枝古木与红、白树叶,其别致的构图,色彩艳

丽,令人心旷神怡。蓝瑛有诗云:“春林红浅绿情柔,汩汩泉声折玉流。高逸

画楼千古话,风流一代足千秋。”

(2)

显然,他虽然描绘的是文人士大夫浪迹遁世、陶醉于大自然的幽情雅趣,但他同时也提升了文人墨客风流千古、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从《白云红树图》、《红树青山图》到《仿张僧繇山水图》等,我们都能看到他酷爱描绘红妆绿裹,以此展现没骨重彩山水画文人化的高迈与创意。

蓝瑛晚年的代表作《白云红树图》,融合了山水画各家所长,其笔法粗犷简劲,画技多变。画中山石高耸,树枝奇特苍劲,瀑布飞流直下。满山红白树木

尤如春花绽放,栈桥从山脚穿溪跨瀑,扶摇而上,山峰巍峨苍逸。山体以干笔少许勾皴点擦,用墨极少,青绿设色,加之取势高远,画面宏伟壮丽,苍润明快。

综上所述,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画有四大特点:其一,大幅立轴,取势高远;其二,以艳丽的色彩造型,风雅别趣,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其三,富有文人士大夫遁世隐逸的闲情雅趣;其四,画中树枝奇古,山石险峻,灵泉飞瀑,落笔纵横。

四、蓝瑛“没骨画法”的艺术

成就

蓝瑛没骨山水得益于他“外师造化”,擅长于师古人之意进行变革创新,且热爱生活,感受自然,行万里之路,饱游山川。真山真水的观察积累,开阔的眼界,使他落笔纵横奇丽,风格秀润,独创一格、一派。他的没骨重彩山水画画法对后世画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儿孙孟、深、涛,弟子刘度、王奂等都有所成就。明末稍后的很多画家,如陈洪绶、恽寿平、陆恢,以及近代的张大千等,都吸取了他的技法。总之,在中国山水画艺术史上,蓝瑛没骨重彩无论是在画风还是在色彩、笔墨、意境上,

皆为上乘的独特性创造。

猪蓝耳病论文

猪蓝耳病的研究及防治 摘要: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 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 关键词:无名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预防饲养管理 2006年春秋之季,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 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通过相关部门及专家近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已证实该疫病是由高致 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Abstract: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one after another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s raised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set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with great havoc. Keywords: unknown high fever of highly pathogenic PRRS vaccination management 2006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in succession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d set off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bring great disaster.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to nearly a year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highly pathogenic swine blue ear virus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comprehensive syndrome virus variation) caused by an acute and highly lethal disease.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 1.1 疫病的流行性 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发于江西省的高安、抚州地区后,迅速在我国养猪相对密集的中东 部地区传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区、华中地区受害最为严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接着于10 月中旬死灰复燃,而且至当年的11月底疫情已扩大到华南、华中、华北甚至东北地区的一些省 份。近期又在广东云浮市出现疫情,呈现明显的跨区域流行和传播特征。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 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天内感染,随后波及邻近地区。各年龄段猪群都可以感染,仔猪发病 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致死。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生于春末、夏初之高温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 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被感染的猪呈现出的临床症状包括: 高热(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皮肤发红,眼结膜炎、眼睑水肿;气喘、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治疗 某猪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大量猪群死亡的现象,这 种现象初期表现为成年猪上吐下泻,之后出现妊娠期猪 流产的现象,最后成年猪和猪仔大量死亡。通过对症状 进行分析,首先在一段时间内种猪高烧不退,身体表面 呈现出蓝紫色的斑点,斑点主要集中在腹部以下、耳朵 以及背部和臀部。种猪相对于平常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不仅情绪不稳定,还会出现走路摇摆现象,个别的种猪 在发病过程中出现流产现象,最终影响猪的生 1案例概述 o 2猪蓝耳病诊断 2.1 病理变化为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对死猪进行科学解剖。通过解剖发现,猪喉咙内出现出血现象,膀胱呈现粘合,同时分布情况出现不规律现象。同时心冠增大,脂肪堆积数量增加,腹部淋巴出现结块现象,对于流产的种猪在胎盘处出现大量的沉淀透明液体,这种液体主要集中在边缘,还伴随一定数量红肿现象。 2.2 病原体检查

为进一步确定疾病类型,需要对病原体进行检查。具体方式如下:在无菌环境下,取出病猪的扁桃体和血液,并对病猪的肝胆、脾肾肺进行检查。首先,需要采用细菌抽样方式对镜片下的染色体与样板进行分离,此时发现,在显微镜的观测下,并没有发现细菌。其次,取出猪的一部分血液放置于试菌盒内,发现病猪的抗体呈现出阳性状态,最后,将病猪的扁桃体放入除菌器中,发现液体的颜色呈现出蓝色,最终确定该病为猪蓝耳病。 3猪蓝耳病治疗与预防 3.1 治疗措施 (1)需要按照科学方式完成猪群营养的供给。由于猪蓝耳病的病句通过肠胃发出,导致猪内部肠胃出现粘连现象,影响对影响物质的吸收,在肾脏功能方面快速下降,养过程中 重时发生衰竭。因此养殖者应该在喂 通过一定数量的 健胃产品进行辅助治疗。具体如多维肌酸、欣康药剂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猪肠胃消化,避免病菌进入体内;(2)对于发生发烧情况的猪,养殖者可以通过调节酸碱度促进猪的生长,同时利用小苏打水抑制体内病菌的繁殖;(3)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种猪进行分阶段治疗,同时对种猪的生长环境进行严格清洁,严格控制细菌滋生。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猪蓝耳病,需要及时进行

蓝耳病症状

蓝耳病症状,怎样治疗蓝耳病? 1、高致病性蓝耳病一般最早3-4月在部分猪群中缓慢流行,6月至9月为爆发期,10月底至12月初结束,在这个时候需要密切注意猪群的动向。 2、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一般以下面这样分期更有利于蓝耳病的早期临床确诊,抓住时机治疗,更准确的认识蓝耳病。 I期. 无症状期,此期以单纯性的蓝耳病毒感染为主,当猪群出现食欲减退的病猪,体温在40-41度以上时,立即对食欲和行动无明显改变的所有假定健康猪群进行体温监测,当发现达40度或40度以上的体温的部分猪时,可以确定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早期诊断特有特 征。其二,平时留心观察当一头或极少部分猪在没有喝水,吃食时,猪鼻腔流流一滴一滴的清水样鼻涕,表示高致病性蓝耳病已传到了你的猪场。这时就要每天对猪群进行体温监 测,当体温达40度,当天就开始用第一次药。今天发热的明天就不检查,今天不发热明天就接着体温监测,直到体温升高为止。 II期. 临床期,此期以蓝耳病毒、其它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为特征,一般体温升高3-5天后 从无症状发展到此期,表现食欲减退,废绝,咳嗽症状逐渐加重,鼻涕增多,鼻筒周围粘结较多的污物,进一步发展流脓性鼻液,部分猪表现腹式呼吸,皮肤潮红,眼脸水肿等特征。以便秘为主征,排算盘子大小硬深色粪球。以腹泻型为主征,以顽固性拉稀,口渴症状突出。严重部分出现耳、颈等身体其他部位发紫。后期部分猪出现不可逆转的呕吐,抽搐转圈等神经症状。母猪产死胎及弱仔猪出生以死亡告终。此期特点病情发展迅猛,各器官细胞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破坏严重,生理机能出现严重障碍。 3、高致病性蓝耳病特异治疗 用药最佳时机:1.以通过每天体温监测达40度发热的猪当天用药。 2.对母猪以减食或体温升高任意一项为用药指征,因为有部分发病母猪早期体温无变化仅 表现减食,在病情恶化时体温才升高。 3对流一滴一滴清水样鼻涕或食欲明显减退的猪,体温没有升高,应先用三天药,如果在 三天用药期体温升高了的就将五天一个疗程用完。如果体温没有升起来,用完三天就停下来,等体温监测回升再用三天药就可以了。 药物使用:一般神奇蓝尔康40克以适量温水调匀灌服为主,每日一次。母猪每日80克。或者以拌料为辅。因为灌服药量准确到位,避免猪对药物拒食或猪本身的绝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灌药同时注射青霉素每公斤6至9万单位,用庆大霉素每10公斤5万单位溶解。每天一次,连续用药5-7天,原则不少于5天。

蓝耳病

蓝耳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 本文取自Mike Muirhead和Tom Alexander合著的《猪群健康管理与猪病治疗》一书。 蓝耳病(PRRS)由一种病毒引起,该病毒最早于1991年分离鉴定,属动脉病毒。这种综合征是1980年代中期在美国首先发现的,当时被称为神秘猪病,或蓝耳病。 PRRS病毒对巨噬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尤其是肺部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防线的一部分,负责吞噬侵入体内的细菌和病毒。肺部的巨噬细胞称为肺泡巨噬细胞。与其它细菌和病毒相比,巨噬细胞无法消灭PRRS病毒。相反,PRRS病毒会在巨噬细胞体内增殖,并导致巨噬细胞死亡。该病毒可破坏掉40%的巨噬细胞。这样就对机体的防御体系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细菌和其它病毒可以借机繁殖,并造成更大的破坏。 耳部水肿,- 成年猪患蓝耳病的一个症状。 常见的例子是,生长/肥育猪群感染蓝耳病之后,地方性肺炎的病情会明显加重。另一个例子是,在存在猪2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地方性感染的猪群当中,如果再感染蓝耳病,脑膜炎的临床发病率会明显上升。这一现象已被科研人员用来在试验条件下制造链球菌脑炎。这种病毒侵入猪群后会永远存在,并保持激活状态。 这种病毒之所以能够顽强存在,与下列因素有关: ?如果定期有阴性血清型的易感后备母猪转入猪场,那么病毒就可以在这些易感母猪体内得到延续。 ?断奶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消失之后,会遭到病毒感染,使病毒得以延续。所感染的病毒来自先前遭感染的高日龄组群。许多猪场的地方性呼吸道疾病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延续的。 ?病毒第一次侵入后,感染全部种猪的过程最长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猪群。 需4~5个月之后才会有90%的母猪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有的母猪仍然呈阴性。而且,有的猪群感染1~2年后仍有20%的母猪呈阴性,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不过血清学试验呈阴性并不说明母猪没有免疫力、不能向后代传递母源抗体。 传播方式

蓝耳病研究进展

蓝耳病研究进展 摘要: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由于部分病猪耳部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故称“蓝耳病”。该病以怀孕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和育肥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继发或并发感染猪链球菌、鼻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菌病、猪细胞巨化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猪副粘病毒等,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猪蓝耳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学诊断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猪;蓝耳病;病毒;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orcinereproductive andp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病。该病于1987年最早发现于美国。1991年荷兰人首次从发病仔猪和母猪体内分离到了该病毒,当时称为Lelystad病毒,随后德国、美国、英国及我国等国家和地区分离到了该病毒。1996年国际兽医局(OIE)将猪蓝耳病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情,我国农业部于2007年1月,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疾病正式命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疾病。高致病性PRRS是由毒力更强的PRRSV 变异毒株引起的,说明PRRSV在不断的发生变异。经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基因分析、动物试验等,最终确定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NVDC-J XA1株)造成的,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 1.病原学 1991年荷兰前首先分离到PRRS,并命名为Lelystad病毒(LV),1992年美国也分离到VR2332毒株。我国于1996年从发病猪群中分离到PRRSV(为单股正链PNA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Tc1t、r)将其归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2]。猪蓝耳病病的病毒粒子存在于细胞浆中,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45~60nm,呈20面体对称。该病毒对温度敏感。-20℃以下可长期保存,4℃保存一周后,病毒感染性丧失90%,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脂溶剂、热,低于5或高于7的pH环境敏感。巨噬细胞是PRRSV的专嗜细胞,病毒对6-8周龄仔猪的肺泡巨噬细胞(PAM)最为敏感[3]。PRRSV抗原性的差异很大,具有快速变异的特征,而且同型分离株之间的重组概率也较高。根据抗原性差异可将PRRSV分为欧洲型(代表株为Lelystad病毒)和美国型(代表株为VR2332病毒),前者主要流行于欧洲,后者主要流行于美洲和亚太地区。我国目前的流行毒株属于美洲型,分离的毒株可分为2个亚群,存在着一定的变异性。不同的PRRSV毒株对猪的致病力差异很大,而且PRRSV还可引起免疫抑制性和持续性感染[4]。 2.PRRSV变异毒株的流行病学 PRRSV主要通过呼吸道或通过公猪的精液经生殖道在同猪群间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通过母子进行垂直传播。此外,风媒传播在本病流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病毒感染后破坏猪的免疫系统。注射普通猪瘟疫苗后不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造成猪瘟

猪蓝耳病论文

猪蓝耳病论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猪蓝耳病的研究及防治摘要: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 关键词:无名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预防饲养管理 2006年春秋之季,我国一些地区陆续暴发一种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此疫病传播速度之快,流行面积之广、死亡率之高都是养猪史上罕见,曾掀起了一场谈“高热”色变的风暴,给集约化养猪生产带来巨大浩劫。通过相关部门及专家近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已证实该疫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Abstract: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one after another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s raised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set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with great havoc. Keywords: unknown high fever of highly pathogenic PRRS vaccination management 2006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 in som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in succession outbreak of a high fever for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syndrome, the disease propagation speed fast, an area popular with wide, high mortality are rare in the history of pig, had set off a field on "high fev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storm, to intensive pig production bring great disaster. By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to nearly a year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disease is caused by highly pathogenic swine blue ear virus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comprehensive syndrome virus variation) caused by an acute and highly lethal disease.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 疫病的流行性 本病自2006年5月份首发于江西省的高安、抚州地区后,迅速在我国养猪相对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传播蔓延,主要以南方地区、华中地区受害最为严重,至9月中下旬告一段落。接着于10月中旬死灰复燃,而且至当年的11月底疫情已扩大到华南、华中、华北甚至东北地区的一些省份。近期又在广东云浮市出现疫情,呈现明显的跨区域流行和传播特征。一般来说,一旦猪场感染此病,整个猪群在3~5天内

猪蓝耳病最理性的分析与认识

猪蓝耳病最理性的分析与认识 近年来,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已转变为以隐性感染为主,免疫抑制作用的危害越来越明显。绝大多数的猪群中都有PRRSV隐性状态持续感染,不考虑这一点,PRRS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自2006年夏季,随着变异株PRRS的发生,该病迅速波及全国各地,目前HP-PRRSV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流行基因亚型。早期以母猪的高流产率(个别猪群有超过50%的母猪流产)、仔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可达到100%)为特点,近年来已转变为以隐性感染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蓝耳病的免疫抑制作用的危害性越来越明显,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猪圆环病毒及病毒性腹泻的感染率增多,伪狂犬和猪瘟的免疫效果受到抑制,给猪场管理带来更大范围的问题。 猪场不发病不代表没有蓝耳病毒感染 自然感染猪不能形成对PRRSV有效而持久的免疫力,同时由于PRRSV的传染速度很快,绝大多数的猪群中有PRRSV隐性状态持续感染,如不考虑到这一点,PRRS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他防疫也会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如何识别猪群中的PRRS,可在三个不同的层面来看。第一阶段,感染早期,此时感染猪会带毒,但普通抽查不易发现。主要危害是抑制猪的免疫机能,表现为猪瘟的免疫应答水平下降、伪狂犬的免疫保护力下降等,这些现象可通过实验室检验来发现。 第二阶段,是免疫抑制的加剧,各种感染性疾病增多,虽然表现为其他传染病,检测到的是其他病原,但核心在于猪的免疫系统机能受到PRRSV的广泛损害。 第三阶段,PRRSV感染导致猪的临床疾病,即母猪流产、仔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需要强调的是,多数猪群所见的临床疾病通常是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后果叠加,如果粗略分析,诊断为任何一种传染病都不足为奇,但必须认识到PRRSV是才是系列疾病的始作蛹者。 免疫抑制是防控该病的瓶颈 吉林大学高英杰小组的研究已经发现PRRSV一个重要的免疫抑制基因位点,国外的研究也已确认PRRSV对特异性抗体抵抗。所以克服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快速调动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是免疫控制PRRSV的两个关键环节。 由于PRRSV灭活疫苗不能有效调动猪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通过接种弱毒疫苗预防PRRS或可解决此问题。在未感染猪群中,接种弱毒疫苗的猪只由于疫苗毒的占位而对野毒有耐受性。在疫病状态下,弱毒苗可明显缩短并减轻野毒对肺组织的损伤,减轻临床症状。 但传统的PRRSV弱毒疫苗调动主动免疫力缓慢,防疫效果有限。同时由于自身可在猪群扩散而形成循环感染以及本身的免疫抑制性,给使用猪场带来更大范围的问题。如果允许疫苗扩散则会出现疫苗毒力返强,有些本来临床稳定的猪场,在使用传统弱毒苗一段时间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