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浮力》单元备课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浮力》单元备课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浮力》单元备课和教案

单元备课第十章浮力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分三节,第一节通过观察现象和探究实验得出凡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第二节探究浮力的大小,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给出浮沉条件,并利用它解释潜艇、气球等的原理。“浮力的利用”是讨论如何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贯串调节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控制物体的浮沉,使学生理解为实现物体的上浮、下沉、悬浮所采取的措施。除课堂内、外安排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查阅有关浮力的资料如:古代利用浮力的故事、深水打捞等,学生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使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研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三、重点: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四、难点:通过实验推理得到阿基米德原理

五、课时安排

第一节:浮力 2课时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2课时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2课时

复习3课时

10.1浮力

授课时间:新授课总第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知道浮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烧杯、木块、铁块、铜块、橡皮泥、细线、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黄色乒乓球在液体中缓慢上浮(乒乓球内注入适量的水,容器可用大量筒)

设问并讨论乒乓球上升的原因,并说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浮力概念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合作探究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怎样测量

3、浮力的影响因素

(四)成果展示

1、F浮=F向上-F向下

2、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

3、浮力的影响因素:液体的,物体排开液体的

(五)巩固练习

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称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称的读数为80牛顿。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100牛顿;

B、80牛顿;

C、20牛顿;

D、120牛顿

2.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

A、浮力变大,重力变小;

B、浮力不变,重力不变

C、浮力变小,重力变小;

D、浮力变小,重力不变。

(六)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浮力的大小、方向、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七)布置作业:练习册本节习题

(八)板书设计:

10.1浮力

1、F浮=F

向上-F

向下

2、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

是竖直向上的。

3、浮力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九)教学反思:

10.2阿基米德原理

授课时间:新授课总第节

教学目标: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经历观察和实验的过程,运用合理猜想。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木块、铜块、小桶、细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浮力的大小、方向、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二)导入新课

做实验(1)问题:

①实验中,除了感受到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浮力,还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②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能直接测量出来吗?

(2)视频:物体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的变化。(较慢,且反复播放)

(三)自主学习

①将物体部分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和液面变化情况。

②待物体完全浸没后,若继续往下,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和液面变化情况。

(4)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5)猜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物体排开水的质量m排、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等。

(四)合作探究

学生设计方案

(五)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及结果

(六)巩固练习:课后习题

(七)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练习册本节习题

(九)板书设计:

10.2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十)教学反思: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授课时间:新授课总第节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浮力计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化?为什么

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再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

学生看本节内容

(四)合作探究

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 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悬浮:F浮= G物(根据上图你能说出什么是悬浮吗?)

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漂浮和悬浮。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上浮和下沉。

问题2: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 ρ物<ρ液

物体下沉: ρ物>ρ液物体悬浮: ρ物= ρ液

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不变(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

F浮变小(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问题3:如图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大家动手做做看。这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增大浮力,从而调节浮力和重力关系来实现悬浮的呢?增大浮力还有什么方法?

(五)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

(六)巩固练习

1. 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情况如图7.5-3中甲、乙所示,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较大

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较大

C.甲种液体的密度较大

D.密度计在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在A处的刻度值

2.某农户生绿豆芽时,将绿豆倒人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沉入水底,干瘪、虫蛀的绿豆漂浮在水面上,产生这二现象的原因是( )

A.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C.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D.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七)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练习册本节习题

(九)板书设计: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浮沉条件:

物体上浮:F浮>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

物体下沉:F浮<G物

物体悬浮:F浮= G物

2.应用

1、竹排

2、航空母舰

3、潜水艇

4、气球和飞艇

5、密度计

6、利用浮力巧测人体血液的密度

7、盐水选种。

(十)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