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康复

手太阴肺经
尺泽:微屈肘,肘横纹上,肱二头肌桡侧缘
孔最:腕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列缺:两虎口自然交叉,食指置于桡骨茎突上,食指指尖处
经渠:腕横纹上1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鱼际:第一掌骨中点桡侧缘,赤白肉际处
少商:拇指桡侧甲角约0.1寸处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食指桡侧甲角约0.1寸处
合谷:第二掌骨中点桡侧缘
阳溪:拇指外展,拇指长短伸肌腱上
偏历:阳溪穴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曲池:尺泽与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
迎香:鼻翼外侧缘中点,鼻唇沟上


足阳明胃经
颊车:牙关紧咬,咬肌隆起最高处
下关:下颌关节髁状突前缘,颧弓下缘凹陷中
缺盆:锁骨上凹中
乳中:平第四肋间隙,旁开前正中线4寸
天枢:平脐,旁开前正中线2寸
梁丘:髌骨外上缘上2寸
犊鼻:髌骨外下缘,髌韧带外侧缘凹陷中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嵴外一横指
丰隆:犊鼻穴与外踝尖连线中点
解溪:足背横纹上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
冲阳:足背动脉搏动处


足太阴脾经
隐白:大拇指内侧甲角约0.1寸处
公孙:第一折骨基底部前缘凹陷中
商丘:内踝尖与舟骨结节连线中点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阳陵泉:胫骨内侧髁前下缘凹陷中


手少阴心经
少海: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
通里:腕横纹上1寸,尺侧屈腕肌腱桡侧缘
神门:腕横纹上,尺侧屈腕肌腱桡侧缘
少冲:小指桡侧甲角约0.1寸处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小指尺侧甲角约0.1寸左右
后溪:第五掌指关节后缘凹陷中,手掌尺侧缘赤白肉际处
阳谷:手掌尺侧缘,三角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凹陷中
支正:侧掌,阳谷穴上5寸,阳谷与小海连线上
小海:肱骨内侧髁与尺骨鹰嘴之间凹陷中


足太阳膀胱经
晴明:目内眦上方凹陷中
委中:腘横纹中央
承山:腓肠肌两肌腹顶部凹陷中
飞扬:昆仑穴直上3寸
昆仑: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外踝尖
申脉:外踝正下缘凹陷中
京骨:第五折骨粗隆前下缘凹陷中
至阴:小指末端外侧甲角约0.1寸处


足少阴肾经
涌泉:足底正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处
太溪:平内踝尖,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大钟:太溪穴下0.5寸
照海:内踝正下缘凹陷中
阴谷:平腘横纹,半膜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凹陷中


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微屈肘,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尺侧缘
郗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劳宫:握拳,中指末端处
中冲:中指末端中央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无名指尺侧甲角约0.1寸处

阳池:腕背横纹上,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端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尺骨缝间
天井:尺骨鹰嘴正上方1寸凹陷中
丝竹空:眉梢外侧凹陷中


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目外眦外侧凹陷中
凤池: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凹陷中
肩井:第七颈椎棘突下与肩缝高点连线中点
环跳:髂前上棘连线与骶骨裂空外1|3与内2|3连线处
风市:直立,上肢伸直内收,中指末端处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
光明: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丘虚:趾总伸肌腱外侧缘凹陷中
足临泣:第四五柘骨基底结合部前缘凹陷中
足窍阴:第4趾外侧甲角约0.1寸处


足厥阴肝经
大墩:拇指外侧甲角约0.1寸处
太冲:第一二柘骨基底结合部前缘凹陷中
蠡沟: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线
膝关:阳陵泉后1寸
期门:旁开前正中线4寸,平第六肋间隙
章门:第十一肋肋端下缘


任脉
中极:耻骨联合上缘1寸,前正中线上
关元:耻骨联合上缘2寸,前正中线上
神阙:脐中央
中脘: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
巨阙:脐上6寸,前正中线上
膻中: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督脉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百会:入前发际5寸,正中线上
素髎:鼻尖中央
人中: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


经外奇穴
牵正:耳垂中点向前0.5寸
定喘:大椎穴旁开0.5寸
四缝穴: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近指横纹中央
落枕:第二三掌指关节后方0.5
阑尾穴:足三里下1~2寸




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手指同身等寸法、解剖标志法、简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将人体的解剖部位,按照自然标志之间的距离规定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折合成若干等分,每一等分定为一寸的一种量取腧穴的方法。

一夫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宽度为三寸的一种量取腧穴的方法。

五腧穴:十二正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成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成‘五腧穴’。

毫针刺法:运用毫针刺激人体的经络,腧穴,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和康复目的的一种方法。
体位准备:舒适、持久、便于操作
进针:单手、双手、提捏、舒展
角度:90:直刺、45:斜刺、15:平刺
深度: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
得气:进针后,患者感到局部酸、胀、重、麻,或此感觉传导,医者感觉针下沉紧
方法:提插法、捻转法

艾灸法:运用艾及其艾制品点燃后熏灼局部腧穴或经络,从而调整脏腑的阴阳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和康复目的的一种疗法。

艾灸法:艾柱灸:直接灸:(瘢痕灸、非瘢痕灸)、间接灸:(隔盐|蒜|姜|附子|黄土灸

艾条灸;悬起灸、实安灸
温针灸
灸器灸
操作:中|小 炷点燃后,燃至2|3处移除(压灭),5~7壮
局部xian红为度,局部出现坏死,继而出现化脓(无菌法),消 毒防止出现感染,逐步形成瘢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