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阅读训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阅读训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阅读训练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1篇略读课文组成。《白鹭》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来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借助桂花,来展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珍珠鸟》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抓住珍珠鸟的可爱,表达了“我”与珍珠鸟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情意。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学习借用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心中感情的方法。如:《白鹭》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通过对全文的读、悟加深了学生对白鹭的了解,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落花生》一文则抓住花生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则重点抓住抓住桂花的香、乐,来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叙述珍珠鸟前后对人的变化,抓住珍珠鸟的可爱,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2)学习书面表达,从阅读课文做起。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意味着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前面四篇课文所学表达方法的运用。先回顾前面所学的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引导学生找到一样自己喜欢之物,或因美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故事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含义而喜欢等,而后要会按照习作中的提示:是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得到,为什么成为心爱之物等来安排自己的习作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样事物的感受。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开始时期。这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变化,

是培养各种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语文学习上,理解课本的关键字词难度会更大;阅读方面则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分析能力,对于准确理解字词的难度会比以往大。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件具体事物不难,难在如何用文字将这事物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

这是五年级开始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注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放缓教学节奏,不能给学生“下马威”,要保护好学生学习兴趣。【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事物的词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感悟整篇文章,把握文中描写具体事物的字词,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去感悟事物背后包含的感情,夯实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走路”中记住“路线”。并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加深对课文理解。

2.为习作做好阅读。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法。通过关注文章结构与表达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为单元习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3.引导学生拓展相关课外阅读,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与运用,更好的形成单元整体感知,并增加语言文字积累。

【课时安排】

3桂花雨(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

关键能力

家乡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杨万里的《咏桂》

咏桂 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教师提问:这首诗描写是什么花?(板书课题:1.桂花。 读课题。)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展示图片:说说你眼中的桂花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琦君笔下的桂花。 二、介绍作者

琦君: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主要作品:《红纱灯》《桂花雨》等。

( ( (

((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不懂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箩筐缠着杭州捡起浸润婆婆

(重点指导生字“箩、兰、缠、浸”易错的读音,读准前鼻音“浸、捡”,后鼻音“懂”翘舌音“缠、茶”等。)

②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记错或难理解的,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重点指导区别形近字:箩锣萝(区别,并口头组词)

练①选字填空

箩锣萝

()鼓()卜()筐几大()

(2)学习多音字:盛(shèng ché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桂花盛(shèng )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读一读:.他盛( chéng )了一碗饭,坐到盛(shèng )开的桂花树下吃。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糕饼格外、特别。

尤其泛指饼状的糕制食品。

缠着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香飘十里缠绕、纠缠。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关于桂花,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读完后,桂花里包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无比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指名回答,朗读,完成初步感受。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我”儿时在家乡()、()、()、()的情(17-29)

(9-12)

(13)(14)

(15)(16)

(17-29)

景,字里行间表达了()之情。

四、学习“会写字”

箩婆糕浸懂饼缠兰茶捡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糕、浸、饼、缠、懂、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箩、婆、兰”为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箩、婆、糕、浸”,学生练写。

箩:上边两部分都要扁宽,四字扁框内是两短竖,夕字下边撇要长、点在里面。

婆:皮字横要带钩、一竖稍长,女字要扁、首笔撇短点要长、一横最长。

糕:左窄右宽,右边中间的王字要扁、中竖上下都不出头,下边四点要宽些。

浸:右上边山口朝左、三横长短相当,下边是冖、横稍长,又字捺收笔要重。

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摘抄积累: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2.练习运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写出这种事物的一个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全文理解的的需要。】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30)

(31-3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重点)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难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三、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

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出示: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笑了,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在这画面里,你感受到了怎么样的情感?

5.学生反馈。(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6.作者已深深地沉浸在桂花雨欢乐的笑声之中了,已深深地浸润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了!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四、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1.我念中学的时候……可是,母亲却说……出示母亲的话: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说什么?(8)(9)

(10)(11)(12-14)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

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是呀!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6.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琦君在她的文字就这样写到。

补充课后阅读链接:

每回……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烟愁〉后记》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那一天能再尝呢?”——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这桂花里包含的是什么?(交流反馈。再次讲话学生对母亲说的那句话的理解)

7.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怎么不让作者又想起

生朗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你们读出了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这桂花让我……(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

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如今的她已有88岁的高龄,可是她仍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出示: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

(师读幻灯出示)喜欢这段话吗?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的人生呀!(15)(16)(17-18)

(19)(22-23)

板书设计: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恍如重返故里游。

类文阅读-3 桂花雨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

2.“小心翼翼”是形容。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答案】

1.(1)朴实无华(2)魂牵梦萦

2.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孩子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

3.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4.摘芦叶做哨子吹;用芦叶折小船玩;在芦苇丛中抓纺织娘。

5.示例:我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芦苇的喜爱,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故乡的烤红薯(节选)

谢冰莹

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qiào)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很大,()不会损伤红薯的皮。

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

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选自《掌心里的故乡味是故乡浓》北方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炫耀——()调和——()

2.文中的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只要……就……

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1.快乐夸耀调解

2.B

3.二哥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

4.示例:因为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时,“我”还是个小孩子,不仅享受了美食,还享受着母亲的宠爱与哥哥们的呵护。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怀念家乡 桂花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桂花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桂花雨》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桂花雨》,欢迎阅读与借鉴。【篇一】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以“桂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故乡的桂花和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赏析文本的能力,再加上本组课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在这篇独立阅读课文中,学生对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能感受,也能领悟 三、设计思想 文章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作者与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课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文本中的桂花香、摇花乐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中我采用“读——赏——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辅助,使教学更直观。 (1)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赏:赏读文中优美的句子,积累内化。尤其是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句子中的“浸”字,以及摇桂花时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来品析。 (3)悟:抓住母亲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七、课前准备 自制幻灯片 八、教学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女作家,也欣赏了她们优美的篇章,比如林海音的《窃读记》、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名女作家——琦君。(课件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 3.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4.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5.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桂花。 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桂子飘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琦君的故乡,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2.助读资料: (1)走进作者:琦君: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主要作品:《红纱灯》《桂花雨》等。 (2)桂花: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了解字音识记。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懂:忄的竖要长、艹靠上,重字首撇要平、下边横要长、中间一竖贯穿上下。 箩:上边两部分都要扁宽,四字扁框内是两短竖,夕字下边撇要长、点在里面。 糕:左窄右宽,右边中间的王字要扁、中竖上下都不出头,下边四点要宽些。 浸:右上边山口朝左、三横长短相当,下边是冖、横稍长,又字捺收笔要重。 捡:右边人字撇和捺靠上位置相连,中间有一短横,下边两点要小,下横要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都是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认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 3、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认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白本文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 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1、爱桂花──香 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 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作者用了一个“浸”字,不禁让人感觉花香弥漫,扑鼻而来。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这个“浸”字的妙处,从而体会浸在花香中的感觉。】2、摇桂花──乐 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 E、仿写句子:,纷纷落下来,都是。我高兴地 喊着:“!” 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乐”——桂花给作者带来的“乐”不仅在摇花时,更是陪伴了她的整个童年,给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幸福和美好;桂花不只是给作者带来了“乐”,同时也让母亲和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动呢?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怀念呢?由此,引出下文的思乡之愁。】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桂花雨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能够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准备桂花实物(也可由学生自带),通过实物感受的方式带入课文情境。3.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描写“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的句段,体会故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回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留恋,感受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2.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常言道,桂子花开十里香,但“桂花雨”却少有人知。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金桂飘香的 时节,常与妈妈一起摇桂花。那细碎芳香的桂花纷飞如下雨,用这花儿来泡茶、做糕点送给 亲朋好友??都是美好而令人难忘的童年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缠、茶”,边音“兰、箩”、前鼻音“浸” 和后鼻音“杭、饼”。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兰、箩、婆、糕、饼、茶”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兰、箩、饼、浸”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缠、捡”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糕、饼、缠”等字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字谜示例:东边有米厂,西边有羔羊,组成一个字,生日宴上尝。(谜底:糕) 有圆有方,又甜又香,饿了吃它,能帮大忙。(谜底:饼)广旁挂丝线,里字广下站,琐事难应付,总是绕身边。(谜底:缠) 对比识字示例: 浸(沉浸)—侵(侵略)—寝(寝室) 饼(煎饼)—并(并列)—拼(比拼) 兰(兰花)—烂(破烂)—栏(栏杆)—拦(阻拦) 箩(箩筐)—罗(罗网)—萝(藤萝)—锣(敲锣打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箩”竹字头和中间的“四”位于横中线上,均要写扁一点,竹字头略宽于“四” ;“夕”位于横中线下,首笔撇短些,横撇的横短、撇长,点写在竖中线上。 “婆”两部分分列横中线上下,上窄下宽,“女”横拉长,托住上部,撇点要写得撇短、点长,末撇向左下长伸,稳住重心。 浸”左窄右宽,三点水靠近左边框,略呈弧形;右边横画稍稍向右上倾斜,中间秃宝 盖在左边横中线上起笔,写得扁而宽,下面撇捺伸展。 易错提示: “ 箩”中间是扁宽的“四”,不要写成“曰”;下面只有一点,不要多写。 “糕”部首是“米”,不是“禾”;右部中间是“王”,不要写成“玉” ,下面是四点底。 “饼”左边是食字旁“饣”,不要写成金字旁“钅” ;右边是“并” ,下面不要写成了两竖。 “ 浸”部首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两点水;右上的结构开口在左边,不要写反了;中间不要多写一点成了宝盖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那么,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推销员,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师: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熟悉新型玻璃。你们都想学习了解

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 2.师:怎样才能了解新型玻璃的这些知识呢?我们一块来读读课文。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 5.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玻璃有兴趣呢?那就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上台写出所学玻璃的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实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 四、拓展延伸 1.最近,一个商场要装修,请你帮帮忙,他们该用哪种玻璃?为什么? 2.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商场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练习句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3.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说一句话。 师: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玻璃?你们设计了哪些玻璃? 二、展示、推销 1.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新型玻璃或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 2.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要求: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自行准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文原文 3.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puXuewaNG.com』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琦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窃读记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5、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

教案背景: 《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课题: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桂花雨》 教材分析: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了“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五至第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篇末再次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桂花雨”,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分享“摇花乐”。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来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4个生字,其中10个会读会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2、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 3、情感目标:借助信息技术,体会“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和“桂花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

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整体备课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

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 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2 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 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 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 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 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 桂花雨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能够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准备桂花实物(也可由学生自带),通过实物感受的方式带入课文情境。 3.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描写“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的句段,体会故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回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留恋,感受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2.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常言道,桂子花开十里香,但“桂花雨”却少有人知。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金桂飘香的时节,常与妈妈一起摇桂花。那细碎芳香的桂花纷飞如下雨,用这花儿来泡茶、做糕点送给亲朋好友……都是美好而令人难忘的童年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缠、茶”,边音“兰、箩”、前鼻音“浸”和后鼻音“杭、饼”。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兰、箩、婆、糕、饼、茶”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兰、箩、饼、浸”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缠、捡”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糕、饼、缠”等字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字谜示例: 东边有米厂,西边有羔羊,组成一个字,生日宴上尝。(谜底:糕) 有圆有方,又甜又香,饿了吃它,能帮大忙。(谜底:饼) 广旁挂丝线,里字广下站,琐事难应付,总是绕身边。(谜底:缠) 对比识字示例: 浸(沉浸)—侵(侵略)—寝(寝室) 饼(煎饼)—并(并列)—拼(比拼) 兰(兰花)—烂(破烂)—栏(栏杆)—拦(阻拦) 箩(箩筐)—罗(罗网)—萝(藤萝)—锣(敲锣打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箩”竹字头和中间的“四”位于横中线上,均要写扁一点,竹字头略宽于“四”;“夕”位于横中线下,首笔撇短些,横撇的横短、撇长,点写在竖中线上。 “婆”两部分分列横中线上下,上窄下宽,“女”横拉长,托住上部,撇点要写得撇短、点长,末撇向左下长伸,稳住重心。 “浸”左窄右宽,三点水靠近左边框,略呈弧形;右边横画稍稍向右上倾斜,中间秃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1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28彩色的非洲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 (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设计意图:交流阅读感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为进一步感悟文本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 (课件呈现)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言语实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暴露学生思维状态中纠正概念混淆,层次不清等思维混乱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 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设计意图:这个语段作者用色饱满,想象奇丽,植物形象鲜明,因而采用朗读、想象、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在充分地读中强化形象,积累语言。图片的呈现,一是为了印证想象,丰满形象;二是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3 桂花雨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

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