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命之歌

第一节生命之歌
第一节生命之歌

第一节生命之歌

【教学目标】

1.愿意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音乐,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作用与意义。

2.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特点,分辨出每首音乐的表演形式;

3.能唱出并记录《猎人的送葬行列》的音乐主题。

4.开始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懂得大自然也有生命。作为地球公民应“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预习内容】

1.《槟榔树下摇网床》黄淑子词苏文进曲

广东渔民生活的一个场景.海风、槟榔树、网床……将一派鲜活的南国风情展现于眼前。“槟榔树下摇网床”像淡淡的一抹斜月,穿过了高高的槟榔树影,映照在窗棂上;像微微的一阵清风,越过了绿绿的稻草原,吹拂在脸颊上;柔柔的一首摇篮曲,传送出暖暖的爱意,安抚了所有疲惫的心。前奏纯净的录音,柔美的和声,使人一听便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宁静中,享受着云般的轻柔使烦扰尽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创作出。

2.《婚礼场面》(舞剧《鱼美人》片段)吴祖强、杜鸣心作曲

剧情介绍:海底的鱼美人每天早晨都上岸来欣赏人间的生活,眺望她爱慕的青年猎人。但是,山妖盯着鱼美人,并且把她抢走。青年猎人在森林里打猎,从凶恶的老虎爪下搭救了人参。人参与他结成友谊,表示他需要时给他帮助。深夜,猎人看见山妖带着鱼美人飞过。他拉弓向妖射箭,鱼美人落到勇敢的青年手上。他惊叹她的美貌,而她则感谢猎人的搭救。他们产生了爱情。但是山妖没有放弃占有鱼美人的恶念。他突然出现,迫使鱼美人隐入海中。猎人到处寻找鱼美人。但是山妖施展魔法,让他坠落海里淹死。山妖高兴地狂笑……群鱼找到落海的猎人。她们把鱼美人领到他身旁,齐心协力救活了猎人,并且推举他做海王。猎人表示人间的劳动生活是如此美好,他不愿在海中为王。于是猎人同鱼美人回到人间,在亲友的欢庆中举行了婚礼。山妖穿着隐身衣来破坏婚礼。最后,他化身为道人来陷害这一对恋人,并又把新娘抢走。阴森的妖洞里,山妖向鱼美人强求爱情,遭到鱼美人的坚决拒绝。猎人靠了人参的帮助找到山妖住的地方,忠实于爱情的猎人,战胜了山妖所变幻的一切魔法,救回了鱼美人。

作者介绍:

吴祖强作曲家。原籍江苏武进。1927年7月24日生于北京。195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赴苏联留学,入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8年毕业归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8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82年任院长。1985年起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86年5月至1989年12月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吴祖强作有管弦乐、协奏曲、舞剧、大合唱、室内乐、独奏曲等各种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较重要的有: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以及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和与刘德海合作的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此外,他曾将著名的传统乐曲《二泉映月》、《听松》改编为弦乐合奏曲,《江河水》改编为二胡与管弦乐队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编为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很受观众欢迎。

杜鸣心(1928~)作曲家,湖北潜江人。1939年被陶行知从保育院选拔到

重庆育才学校学习音乐,在贺绿汀、任光、范继森等指导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其他音乐基础知识,并创作了讽刺歌曲《薪水是个大活宝》,在当时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发挥过作用。建国后,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创作上偏重于器乐体裁,主要作品有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均与吴祖强全作)的音乐,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和《青年交响乐》等。另外,他还写过一些电影音乐和铜管音乐。其创作注重配器的色彩,和声手法较丰富。

3.《猎人的送葬行列》(《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这是一本童话故事中的插图,奥地利的孩子们全都知道它。一群森林动物抬着去世猎人的灵枢送往墓地,兔子拿着小旗,走在它前面的是一队波希米亚音乐家,猫、蟾蛛、乌鸦等为他们伴唱,牡鹿、鹿、狐狸及森林中其它飞禽走兽尾随送葬行列,作出各种令人发笑的姿态。作曲者的意图是使音乐交替表现讽刺性的欢乐和不可思议的阴郁。作者介绍: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童年即显露音乐的天才,六岁参加钢琴比赛,八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十五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改学作曲及指挥。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1907年脱离歌剧院,旅居美国,先后任大都会歌剧院的乐队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工作之余从事创作,共写了十部交响曲、四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一部清唱剧及五首歌曲。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现象鲜明,题材渊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而且,除《第一交响曲》外,他的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合唱,大大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解。代表作有交响乐《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等。

4.《第六交响曲》(悲怆)

本曲大概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作者介绍: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被送到法律学校去读书,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然而,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后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安·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

乐学院任教。以后在梅克夫人资助下,摆脱繁重的教学工作,专心从事创作。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音乐知识】

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舞剧音乐:作曲家为各种类型的舞剧所写的音乐。它把舞剧的戏剧构思体现为鲜明的音乐形象,并为舞蹈提供内在感情形象和动态性节奏,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交响曲:一种用奏鸣套曲形式写成的大型管弦乐体裁,形成于欧洲18世纪的古典乐派时期。17~18世纪,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基础上,演变为快、慢、快三个独立的乐章,而后加入一首小步舞曲,形成了由四个乐章构成的典型的古典交响乐样式。

【基础训练】

1.《槟榔树下摇网床》是省的民歌,这首歌曲的体裁是。

2.《婚礼场面》是一首,出自于舞剧 ,作者是、。

3.《猎人的送葬行列》是国作曲家的作品,他一生共写有部交响乐。

4.《第六交响曲(悲怆)》是国作曲家的作品,列举出他其他的作品两部、。

【导学过程】

1. 基础训练音乐知识的反馈。

2. 聆听《槟榔树下摇网床》体会摇篮曲的风格特征。

3. 聆听《婚礼场面》结合舞剧音乐的相关知识,体会出中国风格的作品在表现婚礼场面时所表达出的欢快节奏。

4. 仔细聆听《猎人的送葬行列》,说出它改编自哪首熟悉的儿歌?

5. 《猎人的送葬行列》改编的这首儿歌跟原来的儿歌有什么区别?进一步体会作曲家改编这首作品的巧妙。

6. 聆听《第六交响曲(悲怆)》,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仔细体会作品音乐的表达。

7. 巩固练习

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许多大作曲家如都写有这种歌曲。

《猎人的送葬行列》改编自儿歌,不同的是作者将原曲的大调式改为。

【拓展与探究】

在你的人生中,也许会有许多音乐感动大家。请大家分别找出在已经历过的岁月里感动过你的歌,并饱含深情的演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