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导线测量施测方法

一级导线测量施测方法
一级导线测量施测方法

5、规范

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技术要求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

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

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 (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检定的使用有效

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

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条执行。按“城市规范”第条进行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

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1mm。

7 、作业方法

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

前-后,

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

三丝法

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3.1~执行。

测角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

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测边

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

外业数据表格

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

工程名称:观测日期:仪器:

观测者:记录者:天气:

第页共页

9、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计算各导线

点的坐标。

、外业观测值复核

、对斜距进行三项改正在化为平距

、将施工面上的平距规划到高斯投影面

上,比例因子

、整理外业资料

计算之前,全面检查外业测量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遗漏、记错或算错,成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检查无误后,就可以绘制导线略图,将已知数据和观测成果标注于图,以便计算。

简易平差2、计算导线坐标的步骤

①算角度闭合差。

②算其他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③算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

④算各导线点坐标。

、附和导线内业计算

⑴、坐标反算

根据两已知点的坐标(XA,YA)和(XB,YB),计算AB边的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称坐标反算。AB边的边长DAB

注意:用上式计算坐标方位角会出现负值,所以一般先按照下式计算其象限角,再将象限角转化为坐标方位角。

⑵、附和导线的坐标计算步骤:

附和导线和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基本一致,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上。

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附和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即是坐标方位角闭合差。由已知的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

观测角推算,由于观测角度有误差,与已知的导线终边的坐标方位角有差异,两者之差即为坐标方位角闭合差。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上和闭合导线相同。但需要注意:当用右角计算时,闭合差以相同的符号平均分配在各角上;当用左角计算时,闭合差则反号平均分配。

②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附和导线的起始点和终点坐标已知。附和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的代数和理论上等于终点和始点的坐标差。

③fx.,fy的调整原则:

fx=∑Δx计算-∑Δx理论

fy=∑Δy计算-∑Δy理论

导线网的严密平差计算

一级导线的平差计算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平差结果文件要求包括起算数据、方向观测值和改正后的边长值、方向和边长的平差值、点位坐标、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得来的。(如下例)

用平差软件平差:

科傻软件平差:

形成数据文件:

5,2,2 2

A,x,y A, L,0

B,x,y 3,L,

C,x,y 3,S,

D,x,y

A

B,L,0

2,L,

2,S,

设置好参数,导入数据。将已知点信息

输入

点击平差——调出平差原始数据——出

平差报告

南方平差易软件平差:

上面一栏要输入已知点代码及坐标,和

架设站的代码

下面一栏输入相对测站点的后视点,前视点的代码及角度(左角或右角)和导线

边长

进行平差

步骤:点击平差按纽,选计算方按,然后在点击闭合差计算——坐标推算——成

果输出到WORD。

一级导线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5cm,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20000

成果分析:以上平差均满足限差要求

10、注意事项

对所使用的测距仪和全站仪应在检定的

使用有效期内。

要有仪器设备的鉴定证书,要做基座的偏心检校,注意查棱镜常数(一般仪器都

是-30)

水平角观测的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秒。

视差导线测量和视距导线测量完全采用光学方法,用视差法和视距法测量导线边长,不必用因瓦尺或钢卷尺丈量,因而比传统的经纬仪导线测量方便,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精度较低。

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相比较,其优点是布设灵活,要求通视的方向少,边长直接测定,粗度均匀。缺点是控制面积小,缺乏有效可靠的检核方法。

成果的检查和评定

各项资料及成果的检查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有关章节执行。为保证测绘产品质量,设专职检查员,严格实行三检制,层层把关,上道工序未验收合

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检查工作执行以下

规定:

(1)、各等级点应进行100%检查,并作

好记录;

(2)、平差计算成果应认真、详细检查;

(3)、控制点计算内业100%检查,外业

自检30%。项目部抽检15%;(4)、严格检查各项技术要求是否达到规

范和技术要求的规定;(5)、经检查员检查后并评为的质量合格成果及资料,如经主管部门验收出现质量事故,检查员应负相应责任;

11、提交成果

、技术要求;

、仪器检验校正资料;

、控制测量外业资料;

、控制网网图;

、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

、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

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天气:晴气温: 测 度盘 测站回目标位置 数 F24 左 D1 1 D1 右 F24 F25 F24 左 D1 2 D1 右 F24 F25 左 F26 1 F26 右 F25 D1 F25 左 F26 2 F26 右 F25 D1 左 D2 1 D2 右 D1 F26 D1 左 D2 2 D2 右 D1 F26 左 F27 1 F27 右 F26 D2 F26 左 F27 2 F27 右 F26 D2 左 F28 1 F28 右 D2 F27 D2 左 F28 2 导线测量记录表 日期: 2005-12-7第 1页共4 页水平度半测一测各测回 盘读数回角值回角值平均角值距离( m)备注(°′″ )(°′″ )(°′″ )(°′″ ) 0° 00′00″ 98° 35′00″ 264.622 98°35′00″240.390 98° 35′00″ 278°34′ 45″ 98° 35′00″ 179°59′ 45″ 98°35′01″ 0° 00′00″ 98° 35′00″ 98°35′00″ 98° 35′02″ 278°34′ 49″ 98° 35′04″ 179°59′ 45″ 0° 00′00″ 216° 57′21″ 240.387 216°57′ 21″288.424 216°57′22″ 36°57′03″ 216° 57′22″ 179°59′ 41″ 216° 57′22″ 0° 00′00″ 216° 57′20″ 216°57′ 20″ 216°57′21″ 36°57′04″ 216° 57′22″ 179°59′ 42″ 0° 00′00″ 267° 44′43″ 288.421 267°44′ 43″269.947 267°44′43″ 87°44′25″ 267° 44′42″ 179°59′ 43″ 267° 44′44″ 0° 00′00″ 267° 44′44″ 267°44′ 44″ 267°44′45″ 87°44′27″ 267° 44′45″ 179°59′ 42″ 0° 00′00″ 170° 45′05″ 269.947 170°45′ 05″206.987 170°45′05″ 350°44′ 45″ 170° 45′04″ 179°59′ 41″ 170° 45′04″ 0° 00′00″ 170° 45′04″ 179°45′ 04″ 170°45′03″ 350°44′ 46″ 170° 45′01″ 179°59′ 45″ 0° 00′00″ 118°04′44″ 206.986 118°04′44″357.041 118°04′46″ 298°04′ 29″ 118°04′48″ 179°59′ 41″ 118°04′46″ 0° 00′00″ 118°04′46″ 118°04′46″ 118°04′46″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_实习报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控制测量实习是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集中性的的实践教学,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和深化,所以我们的老师安排了折尺实习。控制测量是在一定能够区域,按照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控制网。测定控制点水平位置叫平面控制测量,同理控制点高程测定叫高程控制测量。我们这次的任务分为: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测量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先控制,后碎部。”所以控制测量是各种测量的基础。所以实习时教学安排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了解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仪器的操作与检校,待定点的计算,而且可以为以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的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是自己在组织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初步的初步锻炼。在实习中培养了我们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干劲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虽然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意见上的分歧,可是经过协商,讨论,查阅有关资料并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不但解决了遇到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所以这次实习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连成折线,在点上设置测站,然后采用测边、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导线测量是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一种方法,也是工程测量中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所以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选点、

测角、测边、定向。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一)首先应根据测量的目的、测区的大小以及测图比例尺来确定导线的导线,然后再到测区内踏勘,根据测区的地形条件确定导线的布设形式。最好是结合已有的可利用的测量成果综合考虑布点方案。 导线点位选定后,要用标志将点位在地面上标定下来。一般的图根点常用木桩、铁钉等标志标定点位。点位标定后,应进行点的统一编号,并且应绘制点之记略图,以便于寻找点位。 (二)边长的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测距仪、全站仪直接测量,也可用钢尺丈量。若用测距仪、全站仪测定,应往返各测一次,达到精度要求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测定时,可以测定斜距,观测竖直角,然后改正为水平距离。也可以直接测定水平距离。 若用钢卷尺直接丈量,应同向丈量两次或往返各丈量一次,对于图根导线,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1/XX说,取其平均值最后结果。 (三)观测水平角 导线的转折角用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的等级不同,使用仪器类型不同,那么,测回数也不同。图根导线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即可。导线的转折角有左角、右角之分,可以观测左角,也可以观测右角。但同一导线要观测左角就确定

(完整word版)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 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 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表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导线边长测量 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 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 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 3.导线转折角测量 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 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 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 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 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x B,y B。 坐标增量: 待求点的坐标: (一)闭合导线计算 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 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 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 标:x1=500.00,y1=500.00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 观测数据.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例:fβ=Σβ测-(n-2)×180o=359o59'10"-360o= -50";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6-5)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测量规范(一级导线)

1、概况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经于2006年2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建设总工期4年,预计2012年全线通车。设有六个站,北京西—涿州—徐水—保定—定州—石家庄东。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全长281 公里。本单位承包工 程量8公里。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GPS点4个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Ⅲ等水准点15个,系珠基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2、控制点交接桩概述 2.1地形踏勘 2.2控制桩情况:1完好控制桩占90%,2丟损控制桩占4%,松动控制桩占6% 3、作业队伍情况 为确保本次复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我院派出精兵强将,由项目长亲自挂帅,由较强作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5名,辅助技术员4名组成复测小组,从事复测工作;由10名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工作,工程处长带队,工程师1名,技术员3名,技术熟练的辅助工12名从事外业测量和内业整理工作。 此次作业于2006年8月进驻测区,共投入人员68人,全站仪6台,汽车3部,计算机8台,绘图仪1台。2004 开思软件8套。 4、仪器设备 全站仪:Leica (徕卡),角度测量精确度± 2″,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已检核),基座(经检核所有基座都满足要求),气象表,温度计,脚架,棱镜,手持GPS 5、规范 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 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技术要求 6.1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

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 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 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2.4.11条执行。按“城市规范”第2.4.12条进行 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 至1mm。 7 、作业方法 7.1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 7.2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 7.3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2.3.1~2.3.10 执行。 7.4测角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7.5测边 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 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 8.1外业数据表格 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精编版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实训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

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或50m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全站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B8、1为已知点,2~6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导线测量规范

1.条件摘要 导线测量类 型 规范 精确度或 地籍图框架 工作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次要控制 最大闭合误差1/50,0001/30,0001/20,0001/15,0001/5,000 2、主要用途 在主要三角点 低洼地势或茂密 的森林,主要三 角点或不可测或 成本太大 第一级联测是从 C.F导线或更高 的三角点。 大城镇区域的框 架 从第一级测点或 第二级三角点联 测。 小城镇区域的框 架 从更高导线或第 三级三角点联 测,来控制地形 和实物测量 从更高导线和三 角点联测,控制 实物和具体测量 3、方位角观测 (a)方位角测 点数不应超过: (b)方位角闭 合差测点数不 应超过 ) 观测数量和类型 (d) 理想的标 准误差为不超 过 (e) 限差范围 4-6个测点 或 不超过沿导线4 0km 2’’√N 至少16对可接受 的星体 +0’’.60 2’’.0 10个测点 或 相隔不超过 100km 3’’√N 至少8对东西两 侧星体 +0’’.60 3’’.0 25个测点 5’’√N 至少4对东西 两侧星体 +2’’.0 5’’.0 25个测点 10’’√N 至少3对东西两 侧星体,或3个早 晨和3个下午 +3’’.0 10’’.0 25个测点 10’’√N 至少3对东西两 侧星体, 或3个 早晨和3个下午 5’’.0 20.00 纬度和经度 观测适用于第一级三 角点(应用拉普 拉斯纠正法) 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距离测量精确 度范围 1/75,000 1/50,000 1/30,000 1/15,000 1/7,500 使用仪器的 类型 (f) 距离 )天文和角位观测 E.D.M设备 T4 或 DK11,3A,T3, DKM-3 钢尺 或 E.D.M设备 C.F导线 钢尺 或 E.D.M设备 T2或等价物 钢尺或 E.D.M设备 T2或等价物 钢尺 T1或等价物 2.1 一级导线测量 简介 一级导线测量是指从C.F导线或更高等级三角点开始,这将组成大城镇地图的主要框架。 导线通常是指沿公路或铁路或海岸线,且闭合误差小于1/30,000。 2.2 规范 (i)导线边长度 大于等于1.5公里 (ii)方位角测点 不应超过10个或相隔不应大于8公里 (ii)仪器 见上表 2.3 标识 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 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 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 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 (b)软土地 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 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

导线点复测记录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 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 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从理论上说,αCD =αAB +∑β-(n-1)×180° 也就是说, αCD =αAB +(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A 、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和β4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 +(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范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 二级:f 容=±16n (″) 三级:f 容=±24 n (″) 施工控制:f 容=±40 n (″) f 测≤f 容 2、坐标增量闭合差 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A 的坐标与点C 的坐标相减应和A 到J1、J1到J2、J2到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 3、导线相对闭合差 f= 2 2 )f f y x ()( K= f/∑D D ——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A-J1、J1-J2、J2-C 因此 ∑D=D (A-J1)+ D (J1-J2)+ D (J2-C) K 值要小于规范要求。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最新导线测量记录表范例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 导线测量记录表

测量:记录:计算:初中复习资料 【初中英语词组总结】 1 (see 、hear 、notice 、find 、feel 、listen to 、look at (感官动词)+do eg:I like watching monkeys jump 2 (比较级and 比较级)表示越来越怎么样 3 a piece of cake =easy 小菜一碟(容易) 4 agree with sb 赞成某人 5 all kinds of 各种各样 a kind of 一样 6 all over the world = the whole world 整个世界 7 along with同……一道,伴随…… eg : I will go along with you我将和你一起去 the students planted trees along with their teachers 学生同老师们一起种树 8 As soon as 一怎么样就怎么样 9 as you can see 你是知道的 10 ask for ……求助向…要…(直接接想要的东西) 11 ask sb for sth 向某人什么 12 ask sb to do sth 询问某人某事ask sb not to do 叫某人不要做某事 13 at the age of 在……岁时 14 at the beginning of …… ……的起初;……的开始 15 at the end of +地点/+时间最后;尽头;末尾 16 at this time of year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 17 be /feel confident of sth /that clause +从句感觉/对什么有信心,自信 18 be + doing 表:1 现在进行时2 将来时 19 be able to (+ v 原) = can (+ v 原)能够…… 21 be afraid to do (of sth 恐惧,害怕…… 22 be allowed to do 被允许做什么 23 be angry with sb 生某人的气 24 be angry with(at) sb for doing sth 为什么而生某人的气 25 be as…原级…as 和什么一样eg : She is as tall as me 她和我一样高 26 be ashamed to 27 be away from 远离 28 be away from 从……离开 29 be bad for 对什么有害 30 be born 出生于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与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一级导线测量注意事项及范例

第一部分 一级导线测量 如图2所示导线,其中A 、B 为已知点,P1、P2为待定点,测算待定点坐标,测算要求按技术规范。A:(X=2760145.248 Y=507830.377) B:(X=2760137.495 Y=507866.685) 图2 一级导线测量竞赛路线示意图 上交成果:导线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包括观测手簿、导线平差计算表和导线点成果表。 第二部分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等级为一级,设计为附合路线,导线路线经过2个指定未知点,赛会为每队提供两个互相通视的平面控制点,作为附合导线的起、闭点,并互相作为定向点。导线边长约100m-150m 。 表6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水平角测量(2"级仪器) 距离测量 测回数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一测回内2C 较差 测回数 读数 读数差 2 9" 13" 1 4 5mm 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10n ''≤± 导线相对闭合差 ≤1/14000 注:表中n 为测站数。 P1 P2 B A

(8)角度及距离测量成果(记录格式如表7)使用铅笔记录计算,应记录完整,记录的数字与文字清晰,整洁,不得潦草;按测量顺序记录,不空栏;不空页、不撕页;不得转抄;不得涂改、就字改字;不得连环涂改;不得用橡皮擦,刀片刮。 (9)错误成果与文字应单横线正规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正确的数字与文字,并在备考栏注明原因:“测错”或“记错”,计算错误不必注明原因。 (10)角度记录手簿中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即不得连环涂改。 (11)距离测量的厘米和毫米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分米以上(含)数值的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 (12)测站超限可以重测,重测必须变换起始度盘位置,新的起始度盘位置与原起始度盘位置至少相差30″以上,但不得相差整分。错误成果应当正规划去,并应在备考栏注明“超限”。 (13)坐标计算:角度及角度改正数取位至整秒,边长、坐标增量及其改正数、坐标计算结果均取位至0.001m。

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 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 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 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 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 (b)软土地 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 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 顶标表层不应低于地面75厘米深。顶标是由30平方厘米的预制混凝土柱制成,中心为软钢,钢筋垂直于底标。底标在顶标安置前,覆盖10厘米厚的沙子。见图表所示。 (c)坚硬的岩石 在岩石上垂直钻一个深度为30厘米的洞,然后将一根长度为46厘米直径为5厘米的管子插入洞内,露出岩石面16厘米处。 将水泥泥浆灌注到洞内,捣实,以固定中间的管子。然后,用水泥泥浆填充至管子边缘,再插入0.22铜螺钉作为中央标志。 洞口周围的岩石表面出现裂痕,宜为水泥图章提供相应承载力。

管应与图章表面保持齐平,识别的标志印在水泥图章的上面。 2.3.1 (c)参考标点 对于每一根混凝土柱,附近除了有明显的指向标志外,还应仔细描述至少3个参考标识。 参考标点可用15平方厘米,长60厘米的支柱及与上述标志相同的材料制作。 参考标点应选择良好的角度,其距离应控制在30米范围内,并可供经纬仪聚焦。 2.3.2标识的数量 见“测量标识列举和分类” 标识以字母P作为后缀连续排列,前缀为各地籍测量的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拼成。 例如:LCS 4P也就是:拉各斯地籍测量第4标志。 3. 地形观测 3.1 角位观测 水平角度的测量需用大地经纬仪,角度至少是0.5’’。所有的角度都需观测到与圆圈盘左盘右均等距离的6个测回6个零角度。 3.2 方位角观测 方位应由角位观测控制,每10个点选一个,在2个不同的夜晚观测一套8星。1套包括一颗西星和一颗东星。步骤与C.F导线相同。闭合操作应严格按照第2 段所规定。 3.3 高程 每一个导线测点应按第二级水平仪测高。 3.4 Linca测量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精度要求

导线及导线网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测量主 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测回数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 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上述表中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述表中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述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倍。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3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4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 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 1 〃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 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 〃级仪器不应大于1 〃 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 〃,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⑷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 一 般 规 定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测量 (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式计算。σ=22)(d B A ?+ 式中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式计算; m= []n WW N 31 ()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导线测量讲义演示教学

工程控制测量培训资料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测量队 刘鹏忠 2011年12月20日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工程控制测量 0.平面控制测量的建网方式: 0. 1 三角锁(基本不用) 0. 2导线测量(优点:可以和三角高程一起施测,共同完成平面和三、四等级别的高程控制测量) 0. 3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英文缩写GPS)(只能做平面控制测量) 1.常用坐标系 1. 1 大地坐标系统: 包括大地空间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大地空间坐标系通常按不同参考椭球建立,某个点的空间坐标用X,Y, Z表示。 大地空间极坐标系中,某点的位置用B 、L 、H表示,L为该点的经度,B为该点纬度,H 为该点的大地高(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具体解释为:其地面上一点的大地经度L为大地起始子午面与该点所在的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称为东经(0~180),向西为负,称为西经(0~180);大地纬度B是经过该点作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由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称为北纬(0~90),向南为负,称为南纬(0~90);大地高H是地面点沿椭球的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1.2高斯平面坐标系统: 适用于高克吕格投影的一种坐标系统。高斯- 克吕格投影是按分带(3度或6度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以中央经线投影为纵轴(x), 赤道投影为横轴(y),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 纵坐标以赤道为零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均为正值。横坐标如以中央经线为零起算,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横坐标出现负值,使用不便,故规定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当作起始轴,凡是带内的横坐标值均加 500公里。 举例:某点坐标X=3173760.226 Y=25537173.080 其中Y坐标25为带号,坐标减去500公里,实际坐标Y=37173.080。 高速铁路、公路、地铁、水电工程,市政工程常用高斯坐标系统。 1.3 施工独立坐标系统: 为了施工需要建立的一种坐标系统,铁路长大隧道常用的一种独立控制网。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1前言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我公司全站仪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常用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2准备工作 2.1收集资料 2.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 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 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3) 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2.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2.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2.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 2.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设计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2.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