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航天制造发展现状

中国航空航天制造发展现状
中国航空航天制造发展现状

中国航空航天制造发展现状

一、国内现状:

(一)、中国的航天工业业起步晚于前苏联和美国,属于第二梯队,但在后来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很大发展,正迈向第一梯队,载人航天的实现,探月计划的有序推行,以及规划中的空间站,都表明了我国航空工业具有较强的实力,总体而言,中国航空航天处于世界前列,且发展速度快,但与现在的俄罗斯和美

国还有很大差距,比日本欧洲略强。

(二)、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近年来成功研制了以歼15、歼20、运20、武直10等为代表的军用飞机;在民机方面“新舟”系列已交付百架,ARJ21等支线客机即将投入航线,大型干线客机C919的研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并已得到四百多架订单,小型无人机和通航飞机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总的来说,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较快,且市场尤其是通航制造市场潜力巨大,但总体制造水平不高,民航大型客机全靠进口,通航制造业发动机制造水平落后,整个航空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很小。

二、国外现状:

世界航空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市场上已形成了高度垄断,美国是当今世界上航空工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拥有完备的工业和科研体系,在技术上全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实力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在世界航空航天100强企业中,美国占44家,在前10强中,美国占7家,其2012年的销售收入为2179亿美元,出口额为955亿美元,绝对领先其他国家。

欧洲的大型客机、军机、直升机、发动机均占有国际市场的相当大份额;2012年销售收入1600亿美元,其中出口占60%;在世界航空航天100强企业中,欧洲占据了35家。

俄罗斯军机产品较强,民品比较逊色;加拿大是喷气公务机和支线客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之一,巴西的支线客机也占有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日本是世界主要民用客机和发动机生产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乌克兰具有大型运输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

注:资料来源于工信部官网“《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航空装备发展”、《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从1956年至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如今,航空航天行业是支持整个中国的重要行业。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比如,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在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原因。拥有航天火箭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

慑力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如今,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以大型飞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为引领,加强航空航天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衔接,促进军民用技术相互转移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振兴航空航天事业,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同行共享发展成果。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不断推出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扶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的智能化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航空航天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而纵观历史,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很迅速的。从最早的活塞式发动机到现在的喷气式发动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早期的飞机飞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主要是受制于发动机的技术,但是今天的飞机不仅飞行速度惊人,而且飞行的安全系数也更高了。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还没有到达最高点,也就是说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的发动机会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包括智能节油技术,智能修复技术等等。 关键词:发动机安全系数智能技术历史前景 一.引言: 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长征系列火箭。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长征火箭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航天科技工业实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航天科技工业战线全力以赴,在远程运载火箭技术、固体火箭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包含多种型号、能把各种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地球

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与发展

我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与发展 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同志任院长。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与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3、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升空,此后在空间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4、1981年,我国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5、70年代末,研制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姿态控制、通信转发器、统一载波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又于1986年6月2日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80年代初,开始了开展气象卫星的研究。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利用其所发送回至地面的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7、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与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与与此相配套的由我院研制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投入运行,成功地保证了第八届全运会的举行,同时还为长江截流提供了可靠、优质的气象服务。 8、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对地观测卫星与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的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将有效地提高卫星可靠性与寿命,同 时还将大大加快研制速度,努力达到年均研制4到6颗卫星的能力。 9、1984年4月8日,我国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迎来了中国卫星通信的新时代,其社会效益就是无法估量的。 10、多项搭载试验,使空间微重力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新材料的研制生产、合成新的药物、改善传统的农作物栽培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就是用返回式卫星进行的空间育种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空间育种选育的水稻卫-36株系,单株质量在50克以上,比对照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航空航天产业

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 投资指南 二○○八年八月

目录 一、产业现状 (2) (一)、产业基础 (2) 1、基本情况 (2) 2、发展动态 (3) (二)、产业链情况 (4) 1、产业链 (4) 2、在蓉重点企业及国内外优势企业 (7) (三)、市场概况 (11) 二、投资环境 (11) (一)、人力资源 (11) 1、人力资源供给 (11) 2、劳动力成本 (13) 3、人力资源服务 (15) (二)、基础设施 (17) 1、自来水 (17) 2、电力 (18) 3、天然气 (18) (三)、物流条件 (18) 1. 航空 (18) 2. 铁路运输 (20) 3. 公路 (21) 4. 水路 (21) (四)、环保要求 (22) 三、产业发展规划 (22) (一)、产业政策 (22) (二)、产业规划 (23) 1、总目标 (23) 2、产业发展目标 (23) (三)、一区一主业 (25) 四、“5.12”汶川地震对成都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28) (一)、汶川地震对成都市的影响 (28) (二)、汶川地震对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影响 (30)

航空航天产业是成都市的优势产业与战略性先导产业。成都有着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科研基础、制造优势、技术创新和市场辐射能力。 一、产业现状 (一)、产业基础 1、基本情况 成都现有航空航天工业及运输、维修业规模以上企业和研究院所33户,主要企业资产310余亿元,职工5万余人,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 航空方面形成了以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为龙头,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成都航空仪表公司、成都锦江机械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第二十九研究所、海特集团、华太公司、Snecma、国航西南公司维修基地等单位配合协作的完整的飞机设计、制造工业体系。成都已发展成为我国设计研制和批量生产歼击机及重要民用航空运输、维修的重要基地,也是重要的航空产业科研生产基地。 2008年2月,国家正式批准在成都市、哈尔滨市、安顺市、沈阳市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目前,成都航空工业总体规模居全国第二,拥有成飞公司、成发公司等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20210304010336)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 世纪传到欧洲 公元前5 0 0- 40 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1 9 0 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 1 903年12月1 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得飞行者”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得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得纪元 1 9 47年1 0月1 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 —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 1969年7月20日2 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得一大步 19 57 年1 0月 4 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得人造卫星上天 19 59 年9 月12 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得航天器 1961 年4 月1 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得人 19 6 9年7月2 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得第一人 1970年1 2 月15 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 4 月9 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得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 入太空 19 7 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得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 8 1年4月12日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一一-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 9 86年1月 2 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 3秒后爆炸 1 9 8 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与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就是目前最成功得人类空间站 1993 年11月 1 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与平”号空间站得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 1 9 56年1 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 970年4月 2 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与发射卫星得国家。 197 5年1 1月2 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 84年4 月8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浅谈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学号:021210229 姓名:梁欢欢

回顾中国航空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有不少叹息,又不禁赞叹,真的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一曲跌宕起伏的歌谣。 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较晚,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在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我们的清政府仍然固步自封,妄自尊大,这直接导致中国当时的经济、科技水平远远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改革是翻天覆地的。工业与科技的落后,文化教育的愚昧无知注定先进的航空技术无法在旧的条件下得到发展。虽然有一些努力,但是毕竟是改变不了这种现状。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由于飞机数量太少,就连带弹巡逻的4架战斗机也参加了阅兵式。所以在旧中国,没有发展航空工业的能力。 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创建历程。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的迫切需要,大大加快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当时,周总理明确指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后制造,再发展到自行设计。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很快,便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两国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这对于正在筹建的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同年的4月18日,中央决定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维修工作,新中国的航空工业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诞生了。我们学校南航,还有北航等一批航空院校正是在这种目的下成立的。 我国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等一系列的研究所和工厂,并且生产出了飞机。可是,在随后的几十年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不尽人意。改革开放前,我国主要是仿制前苏联的飞机,并摸索走自行设计之路,但是由于国外技术的封锁以及自身工业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航空技术的复杂性,我国在航空领域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1960年7月,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回了专家。再加上“大跃进”所造成的恶果和三年自然灾害的降临,新兴的航空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最为困难的是航空材料和器材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空工业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路。 然而60年代末至70年代,正当世界各国竞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航空工业,研制新的高性能军用和民用飞机时,刚刚走上自力更生道路的中国航空工业再一次遭受到严重破坏,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严重地妨碍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文革中各种新型号的飞机长期延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时间上的损失更是无法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航空工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航空工业恢复了正常的研制生产秩序,中国的航空工业才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航空教育濒临解体的地步,人才培养中断,造成航空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然而,就是在这样曲折的道路中,我们的航空事业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空工业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9年,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我国跨入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批量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行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航空工业进入独立建设和发展时期,在克服重重困难和严重干扰中继续发展,1965年,我国自行设

航天技术论文

我的航天技术论文 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于是,载人航天成为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 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

航空航天发展史

航空航天发展史课程论文——论战争与航空发展的关系 15191001 李想

摘要 每当我们提起战争,总会联想到残酷,杀戮等不好的名词。由于战争,人民流离失所,血流漂橹,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战争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最大阻碍,但战争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剂。从航空航天技术来看,战争无疑是该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剂。从1903年莱特兄弟自制飞机的试飞成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空天战争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第一架飞机的产生到二战结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飞机,可以看出,不到50年的时间里,航空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航空技术也是由于世界局势的紧张,美俄之间的冷战促进发展的。同时,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战争中,空战将成为战争中最主要的战争形态。 关键词 战争,航空技术,发展

引言 时代背景 我们羡慕鸟儿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对飞行的渴望深深的植入人类的心中,我们将对飞行的美好愿望寄托于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之中。嫦娥奔月,阿波罗,赫尔墨斯等都是有关飞行的神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发明了很多有关飞行的技艺。例如竹蜻蜓,木鸟,风筝。同时还有一些人为飞行的尝试付出了生命。这些都不断的激励着后人对航空技术的研制。 发展过程

正文 战争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影响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始,航空技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但航空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李林塔尔因滑翔事故牺牲后,欧洲航空技术一度陷入困境,许多科学家和航空探索者对飞机失去了信心。直到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后,欧洲航空技术才一改之前低迷的状态。人们对飞机不断的进行改造,飞机速度不断提高,飞行时长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高。单翼机,双翼机多种种类的飞机不断出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飞机只是被人们看做一种有趣的玩物,其应用价值和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首先发现飞机具有空中侦察和同炮兵配合校准炮弹落点。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对于飞机飞行平稳以及观察精度提高的研究。于此同时,在侦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空中战斗。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飞机的战斗力的重要性。人们尝试着在飞机上安装机枪,大炮等,形成了战斗机的雏形。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出现了战斗机,轰炸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之久,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具体数据。

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我国航空发展的看法

总结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看法(一)我国航空航天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8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随着“神舟”四号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问鼎苍穹,浩瀚太空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两年后,中国将两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中国载人航天又迈出了一大步。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

中国近代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发明和创造的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型,对航空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从18世纪后半叶,气球、飞艇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学幻想小说,其次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中国政府也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购买气球和飞机。但直到1949年,中国的航空事业还十分落后,发展极为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真正获得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发展史的浅述,意图使大家对中国的航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同时引发人们对于中国与西方航空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找到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近代史;航空;发展 1855年,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天上行舟》画的是航空设想。在中国最早介绍飞机的文章是1901年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的《飞机考》。1903年以后开始出现翻译和编著的航空科学幻想小说。 博物新编

气球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成直径5尺(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成功飞起。这是中国人自制的第一个氢气球。 飞艇澳洲华侨谢缵泰于1899年完成“中国”号飞艇的设计。“中国”号飞艇用铝制艇身,靠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谢缵泰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他不得已把“中国”号构造说明书寄给英国飞艇研究家,获得很高评价。 飞机冯如于1909年9月造出一架飞机,9月21日试飞成功。在国外制造飞机著名的中国人谭根于1910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后在菲律宾创造了当时世界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纪录。 中国航空先驱——冯如 中国航空事业的建立是从筹建空军开始的。1913年9月正式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先后训练出4期飞行学员,共159人。之后成立的还有广东军事航空和东北军事航空,为我国的早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13年,北洋政府在筹办南苑航空学校的同时,也购买了修理工厂的设备和器材,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飞机修理厂。从1919年起,各省相继办起了修理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先后建立了杭州笕桥航校修理厂、南京首都航空工厂、上海高昌庙海军制造飞机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武昌南湖修理厂。 1934~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与美国、意大利合办了几个工厂,其中有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主要也是装配、仿造和修理飞机。近代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以后有广州飞机修理厂,以及30年代建设的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广州韶关飞机修理厂和杭州保险伞厂,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成都飞机制造厂和大定发动机制造厂等。 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以制造水上飞机著名。 广州飞机修理厂:是中国早期制造飞机的第二个工厂。 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2月中美合办杭州中央飞机制造厂。 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1935年1月,中国与意大利4家航空公司合办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制造意式飞机。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概况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一飞冲天 从无到有,以年均180%的速度成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总产值突破200亿元,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以空客大飞机、中航直升机、彩虹无人机、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直播通信卫星等龙头产品为标志,形成“三机一箭一星”的发展格局——这是“十一五”走出的非凡历程; 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进入全国前三名,打造形成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运载火箭、直播通信卫星、空间站为代表的“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结构——这是“十二五”可预期的美好前景。 站在2010年岁末抚今追昔,本市航空航天产业硕果累累。 短短几年间,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彩虹无人机、长征火箭、通信卫星等一批航空航天产业龙头项目纷纷“空降”津城,成为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2005年,本市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仅为2.2亿元,到2009年,实现112亿元,增长了近50倍,预计今年末,总产值将达到210亿元,天津成为全国唯一兼有航空与航天两大产业的城市。 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形成,天津被确立为中国航天在21世纪重点发展的四大基地之首。 目前,本市已形成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航空制造业,开发区西区、滨海高新区航天制造业为核心的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已入驻空客(天津)总装有限公司、西飞国际(天津)航空制造有限公司、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等近50家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吸引了包括美国古德里奇、法国佐地亚哥、泰雷兹、瑞士华格、索科墨和汉斯公司、西班牙英德拉、加拿大FTG、吉富中国投资、PPG、德国汉莎航空货栈、空客物流中心、天津航天神舟科技、神州通用等上百家航空配套企业,形成了由飞机总装和零部件配套制造业带动,高端航空金融租赁、航空物流、航空培训、商务会展以及航天技术服务、航天投资融资等配套企业聚集的雏形,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完善。 过去五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直升机研究所等航空航天领域国家级院所陆续来津建设研发试验基地,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天津大学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相继成立,航空航天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共有十几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二代导航、大型飞机等国家航空航天领域重大工程研制,在空间电源、惯性制导、卫星通信导航、复合材料等领域形成了创新优势。 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对大飞机,五年后,本市将达到年产空客319、320、321系列飞机48架,并将积极跟进承接空客350项目,形成空客系列机体、部件、发动机的系列维修能力和货机改装能力,

航天发展史论文

世界航天器发展历史 摘要:航空作为前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初步实现。当然所有科技的研发最初都运用于军事航空也不例外。据说飞机最早的雏形是中国的风筝,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这也为人类上空埋下伏笔,但是真正想让人飞上空中的却不是中国。 关键词:飞行研究气球飞艇动力 正文: 人类对飞行的最初探索自古以来人类就怀有飞行理想,这种理想来自生产、生活和对自由飞行的向往。但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理想始终不能实现,只能在神话和传说(见飞行神话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 航空作为前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初步实现。当然所有科技的研发最初都运用于军事航空也不例外。据说飞机最早的雏形是中国的风筝,风筝最初是用来传递信息,这也为人类上空埋下伏笔,但是真正想让人飞上空中的却不是中国。中国早在五代时期就使用过原始的热气球──孔明灯。历史上还记录过各种轻于空气的飞行器的其他设想和尝试,在西方,13世纪的R.培根曾提出用稀薄空气或液体燃料充入薄壁金属球使它在空气中上升的想法。但首次制造成功载人气球的是法国蒙哥尔费兄弟。他们于1783年6月4日进行了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表演。他们用一只更大的热气球,载上羊、公鸡和鸭各一只,飞行8分钟后安全降落。中世纪欧洲不断有人对飞行作过勇敢的尝试,他们用羽毛作成翅膀,从塔上或高处跳下,试图模仿鸟的飞行,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类对飞行的探索进展缓慢,文艺复兴时期的L.达·芬奇科学地研究了飞行问题,但他的研究成果直到19世纪后期才为后人发现,对航空的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17世纪后期意大利的G.A.博雷利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后,证明:“人类靠自己的体力作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航空发展的第一次重大突破。而随着对航空器的研究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但对到底是谁第一个制造了飞机人们在当时产生了争论,但大部分人认为是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其未来展望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其未来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目前我国位于世界前列的洲际导弹水平,很高的卫星发射成功率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在航空航天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但是成功并不能掩盖存在的问题,有专家评价过,中国的航天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10-15年,我国在民用飞机的发展上仍然是一片空白,在军用航空技术方面,我过的军用运输机还停留在改进运8的水平,轰炸机还停留在改进轰6的水平,战斗机还只是第三代水平(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已经服役),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20年-30年。那么,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落后与差距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1.历史遗留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发达 国家的目光已经聚集到了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新通讯手段 的发明上。而中国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内正处于国破家亡的 时代,政局的动乱和列强的侵略使得当时的中国无暇顾及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当时的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始起步了,而中国仍然是一片空白。 2.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航空工业依然是零基础,到文革时 期已经可以防治超音速战斗机,自行研制喷气式教练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 国的航空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状态,尤其是八九十年代,我国的航空航天几 乎没有任何发展,虽然此时中国的经济受益于改革开放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但 是中国的科学事业却止步不前。这与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是有直接关系的。 3.经费不足:在航空航天的研究方面需要大量的经费,航空航天的研究是一个不断 摸索的过程,飞机的研制需要做许多实验,像风洞试验就需要特有的环境条件, 而我国许多风洞实验都要拿去俄罗斯做,这就需要巨额的费用。飞机的的制造需 要很多原材料,而在探索阶段,难免不会有原材料的浪费。这都需要巨大的经费 支撑。没有足够的经费,在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是无法取得进展的。 4.人才缺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端的专业人才,而我国目前的人才状况不 容乐观。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研制团队人员紧张,无法高质量的完成大量的设 计任务。还有就是人才额待遇问题,工资过低使得留不住人才。

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航空航天行业分析 一、航空航天行业基本概念 航空航天是人类开发大气层和宇宙空间时发生的活动的总称。其中,航空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而航天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航天器在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中进行的航空活动。 (一)飞行器 飞行器是指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器分为3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称为航空器,如气球、飞艇、飞机等。它们靠空气的静浮力或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在太空飞行的称为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它们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依靠惯性做与天体类似的轨道运动。 (二)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除了国防、警察和海关等国家航空活动以外的航空活动。民用航空活动是航空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以“使用”航空器界定了它和航空制造业的界限,用“非军事等性质”表明了它和军事航空等国家航空活动不同。 (三)军用航空

军用航空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方面。军用航空可以使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如气球和飞艇,也可以使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和滑翔机等。现代军用航空活动主要依靠飞机和直升机。 (四)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二、中国民航发展现状及民航运输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我国民航发展现状 我国民航在近25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90年代初期民航实现旅客周转230.48亿人公里,开辟437条航线,其中国内航线385条。而到2015年,全民航旅客周转量翻了30倍,实现旅客周转7270.7亿人公里,年复合增速达到15%。总航线达到3142条,其中国内航线2652条。全民航无论在绝对量还是航线版图都实现了全面提升。

“航空航天”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航空航天 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航空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指飞行器在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人类逐渐取得了在大气层内活动的自由,也增强了飞出大气层的信心。到了50年代中期,在火箭、电子、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展的基础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XX域。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社会生产突飞猛进的结果。航空航天的成果集中了科学技术的众多新成就。迄今为止的航空航天活动,虽然还只是人类离开地球这个摇篮的最初几步,但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政治、经济、军事以至人类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人类活动X围的飞跃 人类为了扩大社会生产活动,必然要不断开拓新的天地。人类活动X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宇宙空间的逐渐扩展的过程。人类活动X围的每一次飞跃,都大大增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类为了实现腾空飞行的理想,曾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中国西汉时期的飞人试验、中世纪欧洲人的跳塔扑翼飞行和其他先驱者的勇敢尝试屡遭失败,使人们认识到简单模仿动物,特别是鸟类飞行的做法并不能使人升空。飞行探索遂转向研究轻于空气的航空器。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实现了人类自古以来的“凌云之志”,标志着人类在征服天空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性能优于气球、飞行方向可以操纵的飞艇随之获得发展。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存在升力小、阻力大、飞行速度慢等缺点,不能实现便捷的飞行,人们转而探索重于空气的航空器。18世纪产业革命后对汽车用内燃机和船用螺旋桨的研究,为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提供了动力基础。在G.凯利、O.李林达尔等航空先驱对滑翔机和空气动力作用的初步研究之后,美国莱特兄弟制造成功世界公认的第一架飞机,并在1903年12月17日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20世纪上半叶相继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航空的发展首先对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909年起,一些国家政府就注意到飞机的军事用途,相继成立了航空科学研究机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开始得到大规模使用,出现了执行不同军事任务的机种。在20~30年代,飞机完成了从双翼机到X臂式单翼机、从木布结构到全金属结构,从敞开式座舱到密闭式座舱,从固定式起落架到收放式起落架的过渡,飞机的升限、速度提高了2~4倍。而发动机功率则提高了5倍,航空工业逐渐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航空工业的第二次大发展,参战飞机数量剧增,性能迅速提高,空军发展成为对战争全局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军种。飞机气动外形的改进、燃气涡轮发动机和机载雷达的应用,改变了飞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