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种子的成分

探究种子的成分
探究种子的成分

探究种子的成分

种子都含有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类),这些都是供胚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这些成分在种子内的存在,从而给同学以真实形象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归纳出种子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思维能力。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

小麦子粒(风干的和浸软的),小麦面粉。

(二)用品:

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细铁丝(或废弃的解剖针),纱布,清水,烧杯,碘液和白纸。

二、方法步骤

(一)探究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种子中自然也含有水分,即使是风干的种子也含有水分。本实验是取一些风干的小麦子粒,装人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上端,然后手持试管夹,使试管口稍朝上倾斜(几乎呈水平状态),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均匀加热,直至试管壁上出现明显的细小水珠(由蒸发出的水蒸气冷凝而成),由此可见水分是种子中的重要成分。做此实验时应特别注意:

1.试管的倾斜度不能太大,即使在试管刚离开火焰时也要防止水珠流向试管底部,以免引起试管爆裂;

2.要时常移动试管,使之在火焰上均匀受热,切忌较长时间只在一个位上加热,以免试管炸裂。加热时间以明显看出有细小水珠出现为止。如时间过长,种子可能烧焦,呈褐色,甚至于炭化。

(二)种子内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定

种子内除含有水分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为探究这两类物质的存在,可以利用有机物可燃并可以呈焦炭状(焦化)和无机盐是燃烧后的灰(灰化)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用较细的铁丝(或废旧的解剖针)扎住一粒麦粒,直接放在火焰的外焰上燃烧,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经过一段时间,可见麦粒燃烧起来,待麦粒变成黑色焦炭时暂停燃烧,并熄灭酒精灯。此时,让学生根据麦粒燃烧并成黑色焦炭的现象回答这种现象可以证明种子内有什么成分的问题。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有机物含有碳无素,所以可以燃烧并变成焦炭。然后提出问题:此时在火焰上继续燃烧,最后可能是什么结果呢?之后,点燃酒精灯继续燃烧,让大家带着问题继续观察,待麦粒燃烧出现灰白色的灰分时便可停止燃烧。最后,教师向学生解释灰分就是无机物,从而得出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的结论。

(三)探究小麦种子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

小麦种子的胚乳内含有大量的淀粉,并含有蛋白质和脂类等有机物质。本实验主要证明淀粉是小麦种子的主要有机成分。取一些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在清水中用手揉挤出大量白色物质,用吸管吸取白色的乳状液,滴在载玻片上,加一点稀释的碘液,可见乳状液变成蓝紫色,这就是淀粉遇碘的颜色反应。然后,将载玻片上的乳状液加盖玻片并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视野内布满蓝紫色的颗粒,这就是小麦的淀粉粒。如有条件,可换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出淀粉粒表面具有很多同心圆的轮纹。

将上述包在纱布内的面团,放在清水内继续揉挤,把其中的淀粉洗净,此时纱布内只剩下乳白色的胶黏物质。在乳白色的胶黏物质上滴加碘液,可见此胶黏物质呈黄褐色,并且不变成蓝紫色。胶黏物质加碘液呈黄褐色是蛋白质遇碘后的颜色反应。小麦种子内的蛋白质主要是以糊粉粒的形式贮藏在胚乳最外面的糊粉层中的。

(四)探究种子内含有脂肪的实验

种子内含有脂肪,这早已为众人所知。探究种子内含有脂肪成分的实验方法有二:其一是取种子中含脂肪较多的部分(一般种子如小麦、玉米等子粒中的胚含有脂肪;一些油料植物的种子如蓖麻的胚乳内含脂肪量较多,而花生则在子叶中富含脂肪)。验证方法是将小麦的胚(或其他种子中含脂肪较多的部位)切下来,放在白纸上揉搓(或多切几个胚放在两张自纸之间,用刀背加力压挤),可以看见白纸上出现油迹,用此方法可以证明脂肪是种子中重要的成分;方法之二是在自纸上挤压出较大量脂肪的油迹上,加一滴苏丹III试剂,使脂肪呈现出橘红色的反应,进一步确认种子内含有脂肪这一成分。如果具备条件,可以将蓖麻种子中的胚乳制成徒手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加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镜检观察,可见胚乳切片上或其周围出现小的油珠,这就是脂肪。如果滴加苏丹III试剂,可见油珠着橘红色。

三、教学建议

(一)此实验的内容较多,为便于指导并有利于学生讨论问题,可以采取分段同步教学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形象地获得知识,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在进行探究水是种子成分的实验中,一定要按照实验中要求的操作方法进行,以防试管爆裂。由于完全炭化需要的时间很长,因此,做探究无机盐

成分的实验时,只要在种子外表面能看出灰化物即可。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向学生解释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再做一次炭化实验,看一看长时间地燃烧,把麦粒烧成白色灰烬的情况。

(三)如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将学习过的理化知识和显微镜鉴定结果结合起来。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如不能在全班做,也可列为课外活动的内容。

初一生物《种子的成分》教案设计

初一生物《种子的成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 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 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 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 三、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八"探究种子的成分,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 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 (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 (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 (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种子的成分的比例特点。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 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洁厕灵主要成分探究”的教学实践与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

“洁厕灵主要成分探究”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设计思路 2013年3月15日接到邗江区教研室通知,要求我在邗江杨庙中学面向全区开设一节有关第七章酸碱盐的复习课。如何使中考化学复习既有新意又能达到巩固知识拓展能力的目的?2013年扬州中考化学研讨会上张海洋老师的一节“胃病诊治中的化学问题”的课,对我很有启发,让我感受到也就是中学化学的复习课呈现的模式多种多样。所以我也尝试着将生活中常见的“洁厕灵”作为载体进行酸的复习。由于扬州中考化学探究题都不乏从定性到定量来考察学生的题例,因此,从“洁厕灵”主要成分的定性探究到“洁厕灵”中盐酸含量的定量探究,成为了这节课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以及学会对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推论”的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评价实验等综合实验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洁厕灵”成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关注社会,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播放一则新闻报道视频 温州有位小伙在家清洁洗手间时,先倒了些“威猛洁厕灵”,觉得不干净,又倒了“84”消毒液,结果,两种试剂混合到一起,立即产生了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到5分钟这位小伙就瘫倒在地。 [引导过渡]洁厕灵和“84”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种清洁消毒用品(出示实物),但这位小伙为什么会瘫倒在地?“洁厕灵”里究竟有些什么啊?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洁厕灵”的主要成分。 [板书]“洁厕灵”主要成分的探究 探究一:“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教师]倒出部分洁厕灵于烧杯中,展示给学生。提问:大家猜一猜,这里面可能会有什么呢? [学生]Cu2+ [教师]这里面真的有Cu2+吗?你有方法来检验吗? [学生演示实验]①取样插入打磨后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②取样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得出结论:没有Cu2+ [教师]其实“洁厕灵”的蓝色是因为添加了色素。所以,平时我们不能光靠直觉来判断某一物质,还需要借助实验来验证。 [板书]一、“洁厕灵”主要成分 1.色素 [引导过渡]那“洁厕灵”中除了色素,还有些什么成分呢?我们能否从它的标签中找到一些线索?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五版-课后习题[前六章]

生物统计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动物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参数、统计数?二者有何关系? 4.什么是试验或调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如何提高试验或调查的准确性与精确性? 5.什么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 6.统计学发展的概貌可分为哪三种形态?拉普拉斯、高斯、高尔顿、皮尔森、哥塞特、费 舍尔对统计学有何重要贡献?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 1.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成次数分布表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表、统计图有哪些?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有 何基本要求? 4.某品种100头猪的血红蛋白含量资料单位:g/100ml列于下表,将其整理成次数分布表, 并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 表格1 4某品种100头猪的血红蛋白含量(g/100ml) 13. 4 13. 8 14. 4 14. 7 14. 8 14. 4 13. 9 13. 13. 12. 8 12. 5 12. 3 12. 1 11. 8 11. 10. 1 11. 1 10. 1 11. 6 12. 12. 12. 7 12. 6 13. 4 13. 5 13. 5 14. 15. 15. 1 14. 1 13. 5 13. 5 13. 2 12. 7 12. 8 16. 3 12. 1 11. 7 11. 2 10. 5 10. 5 11. 3 11. 8 12. 2 12. 4 12. 8 12. 8 13. 3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1.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CO;猜想Ⅲ:。 2 3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则证明猜想成立。 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生。 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实验过程中产 生。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 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为。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 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 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 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3)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又提出了一个定量实验方案,通过测定产生沉淀的质量来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实验如下:准确称取m克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氯化 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n克,若猜想Ⅱ成立,则m与n的关系式 为(用含m和n的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下同);若猜想Ⅲ成立, 则m与n的关 系式又为。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KOH;假设2:含KOH和K2CO3;假设3:只含K2CO3 (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 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假设2或假设3 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①“操作 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检验.②“固体 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植物》习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植物》习题(附答案) 1、下列各项中,属于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 A、开花 B、结果 C、产生种子 D、没有真正的根 2、“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个白胖子。”这句谜语依次描述的是花生的( ) A、果皮、种皮、胚 B、果皮、种皮、子叶 C、果皮、种皮、种子 D、种皮、果皮、胚乳 3、种子的生命力比苔藓、蕨类植物产生的孢子强得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孢子只是一个细胞 B、种子的寿命长,孢子的寿命短 C、种子耐贮藏,孢子如果不能萌发,则很快死去 D、以上都是 4、可以用碘液检测小麦种子中的营养成分及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 ) A、淀粉蓝色 B、脂肪蓝色 C、蛋白质红褐色 D、淀粉红褐色 5、花生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花生种子的( ) A、胚根 B、子叶 C、胚乳 D、胚芽 6、下列结构中,既能贮存营养物质、又是胚的一部分的是( ) A、胚根 B、胚轴 C、胚芽 D、子叶 7、果实的组成是( ) A、果皮与种皮 B、种子与种皮 C、果皮与种子 D、果皮与子叶 8、铁树属于( ) A、蕨类植物 B、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裸子植物 9、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 A、海带 B、侧柏 C、卷柏 D、葫芦藓 10、下列关于孢子和种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B、苔藓植物能产生孢子 C、种子是一种生殖器官 D、产生孢子的植物也可以产生种子 11、下列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①刺槐②杨树③侧柏④云杉⑤水稻⑥玉米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⑥ 12、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等,表现在(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体内有输导组织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部分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计划开垦一部分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 绪论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 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 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 第一章 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 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贮藏养分的作用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空气成分的探究(提高)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空气成分的探究(提高) 【考纲要求】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主要用途;能根据一些实验事实和现象,证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氮气的存在。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3.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知识网络】 ①氮气占78%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用途:制氮肥,作保护气等 ②氧气占2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成分(体积分数)③稀有气体占0.94%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等 ④二氧化碳占0.03% 用途:灭火,制冷剂 ⑤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空气 二氧化氮 气态二氧化硫 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 可吸入颗粒物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改进燃料结构 污染防治措施使用清洁能源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考点梳理】 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1.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飞行、登山、潜水、炼钢、焊接切割金属等。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较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以防腐。 3.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过去又叫惰性气体,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考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并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且氧气约占空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习题】 (一)选择题 [1-210] A 型题 [1-90] 1.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2.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丙酮 B. 醋酸乙酯 C. 正丁醇 D. 氯仿 E. 石油醚 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 乙醚 B. 丙酮 C. 甲醇 D. 乙醇 E. 丙酮/甲醇(1:1) 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A. 甲醇 B. 正丁醇 C. 丙醇 D. 丙酮 E. 乙醇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 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 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 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A. 石油醚 B. 氯仿 C. 苯 D. 乙醚 E. 乙酸乙酯 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 A. Et 2 O B. CHCl 3 C. C 6 H 6 D. EtOAc E. EtOH 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 Et 2 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

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 A. MeOH、Me 2 CO、EtOH B. n-BuOH、Et 2 O、EtOH C. n-BuOH、MeOH、Me 2 CO、EtOH D. EtOAc、EtOH、Et 2 O E. CHCl 3 、Et 2 O、EtOAc 1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 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 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 13.不能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的提取方法是 A. 回流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冷浸法 E. 连续回流法 14.以乙醇作提取溶剂时,不能用 A. 回流法 B. 渗漉法 C. 浸渍法 D. 煎煮法 E. 连续回流法 15.提取含淀粉较多的天然药物宜用 A. 回流法 B. 浸渍法 C. 煎煮法 D. 蒸馏法 E. 连续回流法 16.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 蒸馏法 1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A. 煎煮法 B. 分馏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盐析法 E. 冷冻法 18.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植物练习题人教版

种子植物 一.单选 1.如图为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最重要并能发育成一个完整新个体的结构是( ) A、【1】种皮和果皮 B、【2】胚乳 C、【3】子叶、【4】胚芽、【5】胚轴、【6】胚根 D、【3】胚芽、【4】子叶、【5】胚轴、【6】胚根 2.右面蚕豆结构简图中,胚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D、④⑤ 3.油条被营养学家称为“使人变笨的食物”,如天天吃油条,会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害,甚至引起老年性痴呆。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它们分别来自植物种子的: 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 4.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纵剖面上滴碘酒,会变蓝的部分是() A、种皮、 B、胚芽 C、胚根 D、胚乳 5.在观察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中,遇碘变蓝的部分是() A、种皮 B、胚 C、子叶 D、胚乳 6.将浸泡后的玉米籽粒从中央纵向剖开,并在剖面上滴碘液,被染蓝的部位及物质是() ①胚根②种皮和果皮③胚乳④ 胚轴⑤淀粉⑥蛋白质 A、①⑤ B、②⑥ C、③⑤ D、④⑥ 7.花生种子中能燃烧的物质是()。 A、有机物 B、无机盐 C、无机物 D、水 8.下列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是: A、胚

C、胚芽 D、胚根 9.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分别来自 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 10.种子的幼小生命体是指下列哪一项结构 A、种皮 B、胚 C、子叶 D、胚乳 二.填空 1.小麦种子中,遇碘变蓝色的物质是_________,能给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主要能量来源的是_________,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__________。(填入下列物质的序号)A.水分 B.淀粉 C.蛋白质 D.无机盐 E.脂肪 2.种子主要由和组成。 3.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4.任何植物种子都含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物质。 5.供小麦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储存在中。 6.胚中含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胚中含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 7.玉米种子由_____、胚和_____三部分组成,其中胚由______、____、____和四部分组成。 8.下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请回答: ⑴能贮藏营养的结构是⑤_________。

饲草生产学资料 (整理版)

饲草生产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牧草、饲料作物 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和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及 可供家畜采食的小半灌木和灌木。 饲料作物:一般是指人们有意识栽培作为各种家畜饲料用的各种作 物。 2、环境:指大气因素(光照、温度、降雨、湿度、风)、土地因素(土壤 质地、土壤有机质等土壤方面和地形、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方面)、 生物因素(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微生物活动等)和生产劳动因素等 条件的综合。 3、分蘖期、分枝期 分蘖期:禾本科牧草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为分蘖,有50%的幼苗在幼苗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时为分蘖期。 分枝期:豆科牧草从主茎长出侧枝叫分枝,当50%植株主茎长出侧枝时为分枝期。 4、基肥、种肥、追肥 播种或种植作物之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播种时与种 子同时施用的肥料称为种;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的需要,在其生长发育期 内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 5、撒播、条播、点播(穴播)、混播 撒播:把种子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平地撒播时应先将整好的地用镇压器压实,撒上种子,然后用轻耙或再用镇压器镇压。 条播:每隔一定距离将种子播种成行并随播随覆土的播种方法。 点播(穴播):方法是在行上或垄上开穴播种,或在行中开沟隔一定距离点播种子。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的种植方称为混播。 6、发芽率和发芽势 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0C,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 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牧草视种类不同而分别予以规定计算发芽 势的日期约为3—7天。 7、草地、草业 草地: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 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活产品等 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草业:以草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生产牧草及草产品和家畜及畜产品为 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8、放牧强度、载畜量。 放牧强度:草地被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在理论上的表现:利用率=采食率…… 适当放牧,利用率<采食率……重牧,利用率>采食率……轻牧。 载畜量:指一定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在放牧适度的 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天数及放牧头数。 8、青贮饲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9、以磷增氮: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轮作、混作中,优先把磷肥分配给豆科 植物,在改善豆科作物磷素的同时,可促进其生物固氮作用,提供氮素营养。 10、土壤、土壤肥力: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 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满足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 热量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被称为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 11、根瘤菌接种 根瘤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播种前一定要注意选择同一种族的根瘤菌与种子 混拌均匀即进行接种。 12、秸秆氨化 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或异尿素溶液等,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13、草地农业 草地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把畜牧业和草地充分纳入农业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苏教版 姓名班级______ 成绩______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根首先发育成,同时,胚芽逐渐长成 和,胚轴发育成根与茎的连接部分,种子里的或,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逐渐消失。就这样一植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诞生了。所以有人常说,是新植物的幼体。 2.种子萌发的条件:①内部:; ②外部:、、。 二.练兵场(每题2分) 1.新植物体的茎和叶是由种子胚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豌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豌豆幼苗的是( ) A.胚乳 B.胚 C.胚芽 D.子叶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子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4.播种时应选饱满种子的原因是( ) A.胚大,易萌发 B.储藏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健壮 C.子叶大,出土力强,易出土 D.便于吸收更多的水分供萌发用 5.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发芽 B.乙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6.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如甲图)所形成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 上所结的种子是() 7.下列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损伤而失去生命力)能正常萌发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8.要选择饱满种子播种的主要原因是 () A.饱满的种子贮藏的水分多 B. 饱满的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多 C.饱满的种子吸收土壤中养料的能力 强 D.饱满的种子抗病力强

暖宝宝主要成分的组成分析研究 读书报告

暖宝宝主要成分的组成分析研究读书报告 一.暖宝宝的由来 暖宝宝最早由日本人发明,并兴起于日本国内,为最新一代日本高科技产品。该产品薄如纸,轻如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取暖用品也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当中,由于叫法不同可分为:保暖贴、发热贴、取暖片、暖手袋、暖手包、一贴热、暖足贴、舒经贴、暖宫宝、妇经暖贴、随身暖贴等。 二.基本原理 暖宝宝发热材料主要由铁粉、活性碳、蛭石、水、盐等材料构成。加入相关成分材料可以增加远红外功能、负离子功能、药性的功能。 暖贴所用内袋是在无纺布上敷的一种可透气薄膜,它是以PE为载体,通过特殊工艺使透气膜形成独特的微孔结构。这些高密度分布在薄膜表面的特殊结构能像皮肤一样进行呼吸。从而使取暖袋内袋中的发热材料与内袋的两个面可以平整均匀的吸附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暖贴片。该透气膜透气量均匀性又决定了产品发热温度、保持时间等的稳定性。 暖宝宝的反应原理为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为了使温度能够持续更长,产品使用了矿物材料蛭石来保温。 因为产品在使用前不能发生反应所以袋子材质要很特别,由原料层,明胶层和无纺布袋组成。无纺布袋是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它还得有一个常规不透气的外袋——明胶层。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内袋(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放热的时间和温度就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氧太快,热量一下子就放掉了,而且还有可能烫伤皮肤。如果透氧太慢,就没有什么温度了。使用后为黑褐色固体,其中含碳粉、NaCl固体、Fe2O3固体以及含镁铝的盐类。 发热的反应: 负极:Fe-2e-=Fe2+ 正极:O2 + 2H2O + 4e-=4OH- 总反应:2Fe + O2 + 2H2O=2Fe(OH)2 4Fe(OH)2 + 2H2O + O2=4Fe(OH)3↓ 2Fe(OH)3 ==== Fe2O3+3H2O 三.实验用品 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暖宝宝用后的剩余混合物(黑褐色固体)、NaOH溶液、稀HCl、AgNO3溶液、H2O、KSCN溶液、5%NaCl溶液 仪器:烧杯、试管、漏斗、滤纸、铁架台、胶头滴管、玻璃棒、pH试纸、药匙、酒精灯四.暖宝宝成分分析 1.铁粉和活性炭: 检验方法:先将少许“黑色粉末”溶于稀硫酸,冒出大量地气泡,再观察溶液颜色呈现绿色(可能是铁粉和氧化铜)。将所得绿色溶液稀释,仍旧是浅绿色(排除硫酸铜的可能性,只有铁粉)。接着,将较多“黑色粉末”放在致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试图点燃,并在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干燥烧杯不多久,烧杯内壁出现一层白膜(C+O2=CO2,Ca(OH)2+CO2=CaCO3+2H2O) 取暖的原理在于铁粉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而活性炭起着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加快缓慢氧化的速度。 2.蛭石: 蛭石一种铁镁质铝硅酸盐矿物,成分为Mg0.5(H2O)4Mg3[AlSi3O10](OH)2,因加热时能迅速膨胀,弯曲呈水蛭(蚂蟥)状而得名。蛭石一般呈褐色、褐黄色或暗绿色,带油脂的玻璃光泽。

探究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蛋白质、脂肪、水分、淀粉 种子队:滕卓茜 钱佳梦 梁樱子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

制订者:滕卓茜学号:04060967 2005年6月9日 结题论文 探究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 ——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蛋白质、脂肪、水分、淀粉 一、引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物种子。比如大米、小麦、玉米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天必需的热量与营养。它们到底提供了什么营养,它们的成分是什么?淀粉遇碘酒变蓝的实验表明,同样遇碘酒会变蓝的玉米种子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除了淀粉以外还有什么,我们对此一无所知。那么,我们能否利用液体遇热蒸发的原理,来进行科学探究作物种子中是否有水分?利用已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作物种子的成分是我们小组这次课题及目标。此课题在国内外有不少科研人员都已经研究过,且实验结果明确,清晰。但是,在科技愈来愈发达的现在,科研人员大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而我们小组则想利用已学的知识,和在校所能借到的实验工具,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究作物种子的成分。并且通过探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积极思考,发现新观点——多吃作物种子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并促进我们组内人员友谊,与指导老师增强感情。 二、关键词 作物种子、水分、蛋白质、脂肪、无机盐、淀粉、生活环境、分布状况 三、实验内容、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实验过程 实验器具:试管、试管夹、解剖针、酒精灯、碘酒、白纸、纱布、面团、作物种子、放大镜、数码照相机、笔、清水、较大的玻璃杯。 实验操作具 体过程:①取一干 净的试管,用试管 夹夹住,先放在酒 精灯上烘烤一下, 萝卜种子

三年级科学下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练习 苏教版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姓名班级______ 成绩______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根首先发育成,同时,胚芽逐渐长成 和,胚轴发育成根与茎的连接部分,种子里的或,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逐渐消失。就这样一植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诞生了。所以有人常说,是新植物的幼体。 2.种子萌发的条件:①内部:; ②外部:、、。 二.练兵场(每题2分) 1.新植物体的茎和叶是由种子胚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豌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豌豆幼苗的是( ) A.胚乳 B.胚 C.胚芽 D.子叶 3.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被虫子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4.播种时应选饱满种子的原因是( ) A.胚大,易萌发 B.储藏营养物质多,幼苗生长健壮 C.子叶大,出土力强,易出土 D.便于吸收更多的水分供萌发用 5.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先发芽 B.乙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6.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如甲图)所形成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是() 7.下列玉米种子(阴影部分表示损 伤而失去生命力)能正常萌发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8.要选择饱满种子播种的主要原因 是() A.饱满的种子贮藏的水分多 B. 饱满的种子贮藏的营养物质多 C.饱满的种子吸收土壤中养料的能力强 D.饱满的种子抗病力强 9.种子萌发成幼苗,再由幼苗长成成熟的植物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来自() A.前者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后者来自子叶或胚乳 B.前者来自子叶或胚乳,后者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C.均来自子叶或胚乳 D.均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10.小清同学为了研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期末试题】

《铁砂主要成分的探究》教学案例(探究式学习)(人教选修6)

铁砂主要成分的探究 学校门前有条河,附近不少村民在河里淘铁砂。铁砂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它为何可以卖高价?这些问题引起师生的注意。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对铁砂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第一步:铁砂的收集 鉴于村民都是用一组大型磁铁淘铁砂,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了一个小的磁铁。利用课间十分钟,教师带领同学一起去河边收集铁砂。有的同学用裸露的磁铁吸引铁砂,有的用废纸或手帕把磁铁包起来吸引铁砂。后者无需处理磁铁上粘着的铁砂,磁铁光亮如新,前者必须处理磁铁上的铁砂残留,显然很麻烦。教师对后一种操作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夸他们肯动脑筋。所有的同学都情绪高涨,很快都收集到需要的铁砂。 第二步:铁砂的干燥 由于同学们收集铁砂的地点不同,收集到的铁砂有干燥的(在干燥的沙滩收集),也有潮湿的(河水边收集)。同学们将潮湿的铁砂放到干燥器里进行干燥处理。 第三步:观察铁砂 教师请各组同学观察铁砂,并描述它的物理性质。 学生1:铁砂是黑色的固体。难溶于水。 学生2:铁砂是黑色的晶体,能被磁铁吸引。难溶于水。 学生3:铁砂是黑色的粉末,能被磁铁吸引。难溶于水。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固体、晶体、粉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学生4:晶体和粉末都是固体,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粉末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学生5:粉末是描述物质形态,与物理性质没太大关系;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固体一般可以分成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区别与联系就是:粉末是固体的一种形态;晶体是固体的一种种类;而固体是对物质的一种状态的统称。 哪个同学说的正确并全面呢?教师请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完成一篇科普小论文。 第四步:猜想铁砂的成分 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6:铁砂是黑色的固体并且具有磁性: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铁。 学生7:铁砂不溶于水,黑色并有磁性:猜想它的主要成分是硅。 学生8:我们猜想它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种子的成分教案

种子的成分教案 种子的成分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理解种子含有哪些成分。2、初步学会测定种子成分的实验方法。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鉴定种子成分的基本方法,并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鉴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理解种子的成分,初步树立生命是物质的基本观点。2、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教学建议一、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重点是要通过种子成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种子内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它们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做好有机物成分的鉴定实验,使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结果是本节课的关键,虽然这些鉴定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分析,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2、本节中出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初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知道甚少,所以在讲解时只能做浅显的解释,但又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所以这是一个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和区别,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3、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尽量不要只做演示实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参与的机会,实验效果不理想。三、教法建议1、通过”实验八”探究种子的成分,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应采用归纳法总结出两类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并讲清概念。教师还可举出几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来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让学生明确认识某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必须有两个条件:主要的是加热后是否能成碳,其次是是否燃烧。因为有的物质(如镁),虽然能燃烧,但加热以后不能成碳,所以不属于有机物。2、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3、在”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中,检验小麦种子是否含有无机盐的操作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4、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种子的成分的比例特点。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种子中各以哪种成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难点: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思想: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探究

探究性实验设计——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探究 姓名:*** 学号:067 【前言】 鸡蛋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大量鸡蛋壳被当做废品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近年来鸡蛋壳的综合利用逐渐受到重视。对蛋壳的有效利用既增加了一些行业的经济效益,又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鸡蛋壳巾含有大量钙,主要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其余还有少量镁、钾和微量铁。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在90%以上,是钙的良好来源,而钙对人体有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鸡蛋壳有脱硫效果,含有的溶菌酶可用于抑菌剂、抗菌剂及食品防腐剂等作用。 蛋壳在生中来源广泛易得,在实验教学中开设“蛋壳中成分的测定”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 1、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2、通过了解鸡蛋壳的结构和形成,探究鸡蛋壳成分差别原因。 3、拓展鸡蛋壳的综合利用。 4、提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水平,增加课堂趣味性。 【探究过程】 1、鸡蛋壳的形成

蛋壳是多微孔隙结构,由一有机支架或基质及含有矿物质的无机部分所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影响蛋壳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环境、年龄、营养、育种、季节和疾病等。食物中钙或维生素D的不足,会使蛋壳越来越薄,最后引起产蛋完全停止。 钙的来源:形成蛋壳的多数钙,由进食所得。一般说来,雏鸡在食物中的钙,需要量为1%,而产蛋和繁殖母鸡的需要量为%~%。形成蛋壳的钙,除食物中摄取的外,便是取自鸡体内贮藏的钙,直接来源是血液和骨骼。 2-)既来源碳酸钙的形成:形成蛋壳的钙离子由血液供给,而碳酸根离子(CO 3 -离子。任何减少血液中这两种物质供应的因于血液、亦来自于蛋壳腺中的HCO 3 素,都能使碳酸钙不能沉积于蛋壳而造成蛋壳质量低劣。环境温度高就会造成血液中的供应减少,因而天气炎热时蛋壳质量总是很差。 2、鸡蛋壳的结构 废弃鸡蛋壳的物理组成主要是三部分:蛋壳、蛋壳膜、残留蛋清。其中总的废弃蛋壳约占全蛋重量的12%;蛋壳膜约占蛋壳重量的5%,其厚度约为;蛋白质纤维构成蛋壳的基质,在蛋白质基质上堆积钙质构成蛋壳,蛋壳是鸡蛋的保护屏障,同时也提供给鸡蛋巨大的支撑强力。蛋壳膜位于蛋壳与蛋清之间,为双层结构的纤维状薄膜,由外层蛋壳膜和内层蛋壳膜构成。在蛋未产出以前是没有气室的,当产出后遇冷,内容物收缩,外层蛋壳膜和内层蛋壳膜之间分离,于是在蛋的钝端就形成了气室。 3、鸡蛋壳的化学成分 蛋壳主要由无机物构成,无机物约占蛋壳的94%~97%,有机物约占蛋壳的3%~6%。无机物中主要是碳酸钙(约占93%),另有少量的碳酸镁(约占1%)及磷酸钙、磷酸镁。有机物中主要为蛋白质,属于胶原蛋白,其中约有16%的氮,%的硫。 下表列出了前苏联诸氏对鸡蛋壳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