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古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凉州词古诗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篇二:《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篇三:《凉州词》】

薛逢(唐)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篇四:《凉州词·其一》】

张籍(唐)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篇五:《凉州词·其二》】

张籍(唐)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篇六:《凉州词·其三》】

张籍(唐)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凉州词》,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欢迎阅读。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王之涣《凉州词》赏析1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

古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翻译赏析

古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翻译赏析《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翰。其古诗全文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前言】 《凉州词》创作于开元年间,是描绘边塞生活的名曲之一,诗人性情的豪爽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写出了广袤边塞来之不易的一次盛宴,勾画出了戍边将士尽情畅饮、欢快愉悦的场面,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又作凉州曲,即凉州地区流行歌曲的歌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夜光杯:据《海内十洲记》记载,夜光杯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相传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这里用作酒杯的美称。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欲:将要。 琵琶:弹拨乐器,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饮。即杨炯《送临津房少府》诗"弦奏促飞觞"之意。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翻译】 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的时候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 【赏析】 《凉州词》创作于开元年间,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这首诗的前两句言事,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催人出征。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都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诗人借以渲染出塞外军营的特有的情调,一开始就把读者引人了塞外古战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古诗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古诗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高适等经常一起唱和。他的诗,很多都被教坊乐人入乐歌唱,那来看看他的凉州词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凉州词唐王之涣的古诗,欢迎参考借鉴。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是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王之涣的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还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

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解读翻译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小学古诗25首 凉 州 词

凉 州 词 唐 王翰 p ú t áo m ěi ji ǔ y a gu āng b ěi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〇〇/〇〇/〇〇/〇 y ú y ǐn p í p ā m ǎ sh àng cu ī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〇〇/〇〇/〇〇/〇 zu ì w ? sh ā ch ǎng j ūn m ? xi ào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〇〇../〇〇../〇./〇〇.. g ǔ l ái zh ēng zh àn j ǐ r ?n hu í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〇〇../〇〇../〇./〇〇.. 诗人名片: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他的诗豪放壮丽,可惜很多已散失,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 疑难注解:①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精美的酒杯。②欲:将要。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催:催人出征。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君:你。 ④征战:打仗。 古诗今读: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在激越的琵琶声的催促下

开怀畅饮,如果我醉倒在沙场(战场)上,请君莫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优美的边塞七绝诗。 首句华贵艳丽,用夸张写饮宴之美:在晶莹透明的酒杯中倒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准备痛饮,突然用“欲饮”把文意一转,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场面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 第三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定决心要“醉卧”。 最后用“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书写: 迁移阅读:《征人怨》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醉 莫 君 场 沙 卧 笑 几 征 来古 回 人 战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著名的爱国诗人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全文是怎样的呢?《凉州词》既抒发了戍边战士思乡的情感,也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欢迎阅读! 《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词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

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凉州词·其二》

王之涣的《凉州词》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 王之涣的《凉州词》_古诗大全 今天分享王之涣的《凉州词》,短短四句诗,究竟有怎样的情怀,让我们同周啸天先生一起去探寻。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 兴》) 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

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 不是诗题, 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下面, 即是凉州词王之涣 古诗 诗意,请看: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 凉州词 ① 黄河远上②白云间, 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⑥怨杨柳⑦, 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唐·王之涣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 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 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 北 的 一 个 少 数 民 族 , 主 要 分 布 在 今 天 的 甘 肃 、 青 海 、 四 川 一 带 , ?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 廖郎 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 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
1/7

往西域的要道。 解读翻译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 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 生活状态入手, 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 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 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 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 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 传来了如泣 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 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 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 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 (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凉州词(其二) (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 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拂云堆: 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 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 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 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 云堆又为中 受降城的别称。 唐 ,李益 《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 堆 。” 金 ,元好 问 《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 头地寒无草芽, 拂云堆边 春更晚。”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 》 词: “ 碎叶 城荒, 拂云堆远, 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
2/7

王之涣的凉州词带拼音

王之涣的凉州词带拼音 导语: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 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 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 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 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 《凉州词》 。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王之涣 的凉州词带拼音,欢迎借鉴!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ng wàn ra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王之涣《凉州词》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 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 《集异记》 记载: 开元间, 王之涣与高适、 王昌龄到酒店饮酒, 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 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 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 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

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 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下面 是王之涣 的《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 》 年代: 唐 作者: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作品赏析 关于这首诗,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曾记载着这么一桩趣事:开元中,王 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天,天寒微雪,三人一起到旗亭小饮。适逢梨园伶 官十多人会宴;席间,有四名美貌歌妓演唱,唱词都是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三 人私下相约说:我们三人的诗名常常分不出高低,现在且看这些歌妓讴歌,“若 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结果,第一人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人唱的是高 适的诗,第三人唱的还是王昌龄的诗。王之涣不服气,“自以得名已久”,就指 着“诸妓之中最佳者 ”说:“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 矣。”四人中之“最佳者”结果果然唱了一首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 间??。”大家于是大笑。四歌妓问明情况后竞拜。并请“俯就筵席”,“三人 从之,饮醉竟日”。后明清戏剧家将此事编成剧本 ,其中以《旗亭记》为名的就有多本。 诗句 中, “一片”为唐人习惯用语, 常与“孤”连文, 即今之“一座”。 “孤城” 指玉门关。将玉门关作“孤城”,显然与征人的离情别绪联结在一起 。仞,古 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黄河远上”,也有作“黄河直上”的。叶景葵认为: “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为《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 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
1/7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文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文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 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 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意赏析: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凉州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凉州词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他描写西北边地风光的诗大气磅礴,音韵优美,多被乐工歌女谱曲、传唱,在当时影响很大。绝句成就很高,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全唐诗?仅录存其诗6首,但篇篇堪称精品。 凉州词[来源:ZXXK]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诵读: 前两句要读出雄浑的气势,后两句要读出劝慰语气,劝慰之中又流露出几分幽怨,重音落在〝何须〞、〝怨〞、〝不度〞等词上。 注释: ①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②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③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④何须:有什么必要。⑤怨:曲调哀怨。⑥杨柳:?折杨柳?曲。因〝柳〞与〝留〞谐音,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这里语意双关,兼指杨柳还没有发青。⑦度:越过。⑧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奔腾的黄河水来自遥远的白云间,一座孤零零的小城傍着万仞高山。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呢?因为春风本来就永远吹不到这荒凉的玉门关。 赏析:[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这首诗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前两句写景,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

的,但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因此能用〝何须怨〞的豁达语调自我宽解。全诗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王之涣的凉州词古诗

王之涣的凉州词古诗 王之涣 这首凉州词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本文是小编 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王之涣的凉州词古诗 ,欢迎参考借鉴。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 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解读翻译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 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 生活状态入手, 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 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 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 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 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 传来了如泣

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 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 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 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 (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古诗凉州词 唐 王之涣

古诗凉州词唐王之涣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是家喻户晓的“唐音”的典型代表,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古诗凉州词,欢迎阅读!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诗凉州词赏析一: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

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古诗凉州词赏析二: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

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

《古诗三首:凉州词》说课稿

《凉州词》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我所执教的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第二课时。《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苦,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2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和视死如归的豪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品读悟诗情。 三、说教法 根据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教学立足于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味词句,在朗读中感悟战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教师做好引导者,共同参与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用音画导入根据乐曲想象情境,联想相应的诗句,从而揭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自读互读诗歌。说出诗的意思并质疑,让学生感知文本。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悟情,引导学生抓住与酒杯有关的几个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征人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

别无他物,进而引导学生想想:①战士们喝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②挖掘文本,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位出征的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③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以此来领悟战争的残酷、悲苦来达到悟诗情,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背诵其他的边塞诗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的边塞诗的诗句让学生课外去收集来进一步的巩固和体会边塞的特点。 三、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所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答疑问难,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想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悟情,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教师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是似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的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一个由于时间紧,学生的带着感情的诵读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更完善。

【阅读重点】 古诗《 凉州词 》赏析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创作背景】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赏析】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 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 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 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 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 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 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 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 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 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 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 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 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 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 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 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下面 小编整理了凉州词王之涣 古诗 意思,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意思 凉州词 ① 黄河远上②白云间, 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⑥怨杨柳⑦, 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唐·王之涣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 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 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 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杂文 廖郎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 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 往西域的要道。
1/7

解读翻译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 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 生活状态入手, 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 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 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 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 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 传来了如泣 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 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 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 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 (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凉州词(其二) (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 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拂云堆: 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 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 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 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 云堆又为中 受降城的别称。 唐 ,李益 《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 堆 。” 金 ,元好 问 《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 头地寒无草芽, 拂云堆边 春更晚。”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 》 词: “ 碎叶 城荒, 拂云堆远, 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 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2/7

凉州词王之涣全文翻译

凉州词王之涣全文翻译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凉州词王之涣全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凉州词(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②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1尺≈ 33.3333······厘米)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⑥何须:何必。 ⑦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⑧度:吹到过。 ⑨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凉州词(其二)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古诗二首——《凉州词》重点词语赏析

第三单元:古诗二首 ——《凉州词》重点词语赏析 一、微课目标:通过诵读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找出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赏析,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微课内容 (一)微课导入: 第一页ppt内容:古诗二首——《凉州词》重点词语赏析 解说词:“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其中“一片”“孤”“何须怨”“春风”的意思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二)微课过程 1.第二页ppt 解说词:一般,城池都用“座”来形容,作者用“片”来形容城池是因为这座城在众山的环抱中,山高显得城小,山众显得城少,所以是“孤城”。用“一片”更加突出了孤城之单薄。 2.第三页ppt 解说词:“孤”字既写出了边城的孤零零和荒凉,也反衬了戍边将士寂寞、孤独的心情,表现了他们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3.第四页ppt 解说词:“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士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有用。“何须怨”三个字,使诗意更加浓郁,富有意境。 4.第五页ppt 解说词:诗人运用“春风”,暗示了边地的荒寒和凄清的生活环境。其次,正如杨慎在《升庵诗话》卷二中所说的“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也就是说,“春风”喻指皇上的“恩泽”,皇恩浩荡。这里,诗人借“春风不度”来表现塞外的荒寒景象和将士们的凄凉的生活处境,暗示了身处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对玉门关戍守边境士兵的生活情感不闻不问,只顾

自己的享乐。由此而表现出诗人对统治者的批判讽刺,也表现出诗人对边塞将士们的同情。 (三)微课小结 通过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仔细品味重点词语,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要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歌真正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