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331107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8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最有效管理的工程技术科学,为学生毕业后在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设计汽车、正确使用汽车及科学有效地试验汽车等打下理论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目标所提及的范围内,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汽车运用条件的特性;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及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教师要注重对基本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应针对各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加深学生对他们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更加注重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分析,在教学中可以酌情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修完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车辆预检和转向角测定的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汽车运用工程基本理论理解程度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期中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主要参考书目:

《汽车运用工程》,许洪国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汽车理论》,余志生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课程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最有效管理。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运用条件的特性;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及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了解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气候条件、道路条件及运输条件。

2)了解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3) 掌握汽车运行工况的定义,会进行运行工况分析。

4)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重点:

1) 汽车运行工况的定义,运行工况分析。

2)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难点:

1)运行工况分析

习题:

1) 汽车常用工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 如何进行运行工况分析?

第2部分汽车使用经济性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掌握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2)了解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结构措施。

3)会合理选用发动机润滑油。

4)掌握轮胎合理使用要点。

重点:

1)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定义及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2)轮胎合理使用要点

难点:

1)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习题:

1)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

2)轮胎的合理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3部分汽车行驶安全性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6 实验:2 上机:0

具体内容:

1)掌握汽车的制动性。

2)掌握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3)掌握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4)了解内部被动安全性及外部被动的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及采用相应的措施。重点:

1)汽车的制动性

2)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3)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难点:

1)汽车的制动性

2)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习题:

1)汽车的制动距离估算

2)汽车的侧滑、侧翻和特征速度计算

第4部分汽车的公害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了解汽车公害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2)了解汽车公害的防治措施。

3)了解汽车噪声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重点:

1)汽车公害的防治措施

难点:

1)汽车公害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习题:

1)汽车公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第5部分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了解汽车走合期使用的定义、实质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2)掌握汽车在低温条件下起动困难的原因、低温对汽车总成磨损的影响及改善低温条件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

3)掌握汽车在高原条件下使用时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4)了解在高原地区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措施。

5)掌握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及提高在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

6)了解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重点:

1)汽车在低温条件下起动困难的原因、低温对汽车总成磨损的影响及改善低温条件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

2)汽车在高原条件下使用时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3)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及提高在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

难点:

1)汽车在低温条件下起动困难的原因、低温对汽车总成磨损的影响及改善低温条件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

2)汽车在高原条件下使用时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3)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及提高在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

习题:

1)低温对汽车总成磨损的影响有哪些?改善低温条件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汽车在高原条件下使用时,对发动机排放的有哪些影响?

3)提高在高温条件下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6部分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2 实验:2 上机:0 具体内容:

1)了解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

重点:

1)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

难点:

1)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

习题:

1)汽车的运用条件包括哪几项?

2)写出汽车技术状况渐法性的变化规律。

第7部分汽车的使用寿命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掌握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指标。

2)了解汽车的更新理论,掌握更新时刻的确定

3)总成互换修理的汽车寿命

重点:

1)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指标

2)更新时刻的确定

难点:

1)更新时刻的确定

2)总成互换修理的汽车寿命

习题:

1)判定大修与更新界限计算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