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孤雁鹧鸪导学案

蝉孤雁鹧鸪导学案
蝉孤雁鹧鸪导学案

七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蝉》导学案主备:刘立平复备:朱英哲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蝉,我们一点也不陌生,那么大家知道我国最早的咏蝉诗是哪一首

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虞世南的《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文

章。(板书课题)

2. 走进作者:虞世南(结合课下注释与复备)

本首诗是什么体裁的诗歌?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该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老师点评)

2、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疏通诗意,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完成。(教师

适当点拨)

3、预习检测:完成同步训练一二小题

三、合作探究:

1、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什么意思?首句仅仅是写了蝉的形

状和食性么?(结合导学与检测过关检测第1题与同步训练感知探究题)

2、次句“流向出疏桐”是什么意思?(结合导学与检测过关检测第2题)

3、分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中“居高”的含义?这两

句诗借蝉抒怀,显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结合导学与检测过关检测第3题)

四、达标训练:背诵并会默写。

五、课堂总结:结合诗句下面的小字部分。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写蝉饮露水,在树上高叫,所以声音传

得远。诗人通过清高、尊贵的蝉的形象表明:品格高尚者,不需要借助外力,复备: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

自能声名远播,突出强调了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全诗比兴寄托,前两句

写蝉,后两句借蝉抒怀。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使:“居高”而能致

远的主题形象突出。

补充: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

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

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

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补充:“流向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疏”字,体现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

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体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

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赏析: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

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

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

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六、堂清检测:

1、同步训练感知探究第一题第四小题。

2、同步训练背诵积累第1、2小题。

七、板书设计:

前两句:写蝉----人格化

后两句:借蝉抒怀况的意味吧!

方法点拨:朗读咏物言志的诗有时需要弄清楚诗人的身份、地位及诗人创作时的处境与心情。

表现手法:“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

教学反思:

七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孤雁》导学案主备:刘立平复备:朱英哲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成群南飞的雁阵,有时排成“人”字,有时

排成“一”字,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却把目光定格在一只离群的孤雁身上,

这一举动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孤雁》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教学目标。

3、预习检测:(结合同步训练)

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

工部”,盛唐伟大的大诗人。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

因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等,他与李白并称为“”,被人们誉为“”,著有《杜工部集》。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该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老师点评)

2、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疏通诗意,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完成。(教师

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

1、首句“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诗句,说说诗句的含义和读后所

悟。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的“一片影”和“万重云”各代

指什么?“一片影”和“万重云”相对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导学与检

测过关检测一)

3、怎样理解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两句?孤雁真的看到了复备:

写作背景: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诗人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通过学习《登岳阳楼》我们知道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雁群、听到了它们的叫声吗?

4、既然是在写孤雁,为什么尾联即最后两句会出现野鸦呢?用意何在?

5、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达标训练:背诵并会默写。

五、课堂总结:结合诗句下面的小字部分。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孤雁的孤单、困苦、呼号、念群的形象,表

达了诗人在离乱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怀念、

迫切追求的心情,全诗借物言情,将诗人的感情融入其中,其失意之感,哀

伤之情,令人动容。

六、堂清检测:

1、本诗描写了一只的孤雁;它不啄、不饮,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这失群的孤雁,

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了。

2、对于“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一句,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A.该句集中体现诗人对孤雁的同情。

B.该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该句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七、板书设计:

首联:唤出孤雁,孤雁念群

颔联:境界开阔,物人交融

孤雁颈联:紧承上联,刻画孤雁

尾联:侧面烘托,表达爱憎

教学反思:

七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鹧鸪》导学案主备:刘立平复备:朱英哲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前两首古诗《蝉》和《孤雁》,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

首《鹧鸪》。(板书课题)

走进作者: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诗人。字守愚,宜春(今

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

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和往还等唱,号“芳林十哲”。原有集,

已散佚,存《云台编》。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该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老师点评)

2、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疏通诗意,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完成。(教师

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

1、这首诗除题目外,在诗中并无“鹧鸪”二字,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是

在咏鹧鸪的,它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分别用相关的词语概括出来。(可结

合导学与检测上的过关检测第一小题)

2、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中的景物有、

、、;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

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运用屈子怀沙和湘妃泣竹的典故,有何用意?

3、颈联中“乍”、“才”两个字有何作用?“征袖湿”、“翠眉低”

写人的感受,又有什么作用?(导学与检测)

4、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复备:鹧鸪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野鸟,似鸡而小,羽色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常栖息于生有灌木丛和疏树的山野,鸣叫时常立于山崩树上。《本草纲目》卷四八:“鹧鸪性畏霜露,早晚稀出。夜栖以本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古人感叹世路艰难,抒写离愁别恨,往往借鹧鸪啼声比兴。唐人郑谷这首咏《鹧鸪》的名作,也是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

咏物诗特点:一般情况下,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

想感情?(导学与检测)

四、达标训练:背诵并会默写。

五、课堂总结:结合诗句下面的小字部分。

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全诗借屈子怀沙和湘妃泣竹两个历史故事烘托哀伤气氛,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愁,使诗所表达的主题更为突出传神。

六、堂清检测:理解性默写

1、《鹧鸪》中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的句子是:

,。

2、《鹧鸪》以自然景物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渲染伤感气氛的诗句是,。

3、诗中以人的感受写鹧鸪啼声感动人心的诗句是:

,。

七、板书设计:

首联:鹧鸪的习性和外形特征。

颔联:点燃环境,诉尽悲苦。

鹧鸪颈联:以人写物,以物趁人。

尾联:鹧鸪对啼,乡愁旅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蝉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蝉导学案 国学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自主突破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支撑.(chēng) 金蜣.(qiāng) 隧.道(suì) 汁.液(zhī) B.暴.晒(pù) 估量.(liàng) 臃.肿(yōng) 罅.隙(xià) C.刹.那(chà) 翘.起(qiào) 纤.维(xiān) 狭窄.(zhǎi) D.牲畜.(chù) 轧.碎(yà) 鳍.状(qí) 黏.土(nián) 答案:1.B 解析:“量”应读:liá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蝉喜欢顶干躁、阳光充足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B.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僻大门口。 C.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恢泥。 D.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答案:2.D 解析:A.干躁——干燥,B.开僻——开辟,C.恢泥——灰泥。 3.文学常识填空。 《蝉》节选自《昆虫的故事》,原文有四个部分:“蝉和蚁”、“”、“蝉的音乐”、“”。作者,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代表作《》,又名《》,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雨果称为“”。 答案:3.蝉的地穴、蝉的卵法布尔《昆虫记》《昆虫的故事》昆虫的史诗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幼虫再用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缝隙) B.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什么也不知道) C.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 ....,让自己牺牲。(指对不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关心,处处关心。)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 ..的歌声。(声音嘈杂) 答案:4.C 解析:“无动于衷”的意思是: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5.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处正确的一项() (1)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了我门前的树。(2)我要()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八年级语文《蝉》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19、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要的音词义,了解法布尔及《昆虫记》相关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段内容。 过程与方法 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葆有纯真爱心,潜心观察、科学记录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段内容。 2.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3.学习作者葆有纯真爱心潜心观察、科学记录的精神。 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义,作家作品。 1.读准字音,准确写字形,牢记词义。 ①字音 暴晒(bàoshài)金蜣(qiāng)窠(kē)隧道(suìd ào) 地穴(dìxué)黏土(niántǔ)涂墁(tú)刹那(chànà) 纤弱(xiānruò)臃肿(yōngzhǒng)罅隙(xiàxì)

轧(yà) 蚋(ruì)鳍(qí)车辙(chēzhé)钹(bó)跳蚤(ti àozǎo) ②重要词语。 刹那:极短的时间;一念之间。 纤弱:纤细柔弱。 臃肿:肌肉肿胀或者物体粗大笨重。 抵御:全力抵抗入侵之敌。掠夺:抢劫,夺取。 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一点也不动心。 开合自如:自如:不受阻碍和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欢愉:欢乐愉快。 寻觅:寻求;寻找,探索。 2.作者作品。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三、合作学习,圈点勾画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分小组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1.理清行文思路。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始丰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范进中举》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

第19课《范进中举》 1、品味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重点目标1,2 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学习过程: 教与学随笔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 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文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范进)和 事件(中举)。“中举”是封建社会的秀才参加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作品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 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 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 “儒林”的丑恶形象。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 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仅四卷,吴敬梓一生中大半时间在南京、 扬州两地,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 人、清客等,对他们的卑污的灵魂,腐朽的生活,一切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 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 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素材。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科举制: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主要制度, 分初步考试和正式考试两种。初步考试在县里进行,考上后叫童生(秀才)。 正式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在省城考试,每三年考一次,考上叫举 人,是候补官员,可做县官。第二年二月会试,在京城,由举人参加,礼部主 持,考上叫进士。接下来是三次的殿试,在太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 中后,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后来成为封建统治的帮 凶,成为镇压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封建科举的弊端:(1)读书人迷醉功名, 没有其他的生活技能,不能维持生计;(2)科举并无客观标准,难以选拔真正 的人才;(3)科举制度下会形成炎凉世态; 4、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禹两县的童 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 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 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 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 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秀才第一名,紧接着 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二、字词落实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避讳 ()绾()头发 星宿()攥()紧带挈() 桑梓() 作揖()行()事醺 1

蝉导学案

课题: ______《蝉》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__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语言。 过程与方法:1、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2、学习通过细致观察,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兴趣。 二、学习重点:1、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语言。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兴趣。 三、学时安排:2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法布尔,世界着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代表作,又名《》,全书 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雨果称他为 “”。他的渊博知识,得益于他的刻苦自学。由法布尔故事,我们应有所 启迪:自学也能成才。 《蝉》节选自《昆虫的故事》,原文有四个部分:“蝉和蚁”、“”、“蝉 的音乐”、“”。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本文的。可见他的治学 态度是非常严谨。 2、体裁: 科学小品,又名,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说明文体。它 既有,又有。(文艺性说明文如《》) 3、生字词学习 金蜣()窠()墁()

罅隙()蚋()鳍() 4、课文剖析 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说明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 明确:成虫产卵——孵化后幼虫出壳——即刻蜕皮——半小时至两天幼虫落地——立刻寻觅地下藏身处——几分钟后钻进地里——在地下生活四年——夏至前后从地面圆孔爬出——寻找蜕皮地点——爬上树枝等处——约半个小时蜕掉身上的皮——约三个小时后成虫离枝飞去——不到五个星期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2、蝉为什么要产大量卵? 3、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从文章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延伸 深海呼吸 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 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物的区别是。潜不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510米深时,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47%储存在肌肉中,其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15%的氧气。 在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处高。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内提供以后可使用的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产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 美丽的西双版纳 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本文的作者李舵是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重担》《光明在前》《带五线谱的花环》等,他所写的《愿你听到这支歌》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祈.求(qí) 傣.家(dǎi) 橘.园(jú) 蕨.菜(jué) 竹篾.(miè) 一缕.(lǚ ) 贿.赂(huì) 勐.(měng) 斑斓.(lán) 戏嬉.(xī) 妩媚.(mèi) 一簇.(cù) 拓展:与下列生字字形相近的字有哪些?请找出,并注音、组词。 缅湎(miǎn)沉湎腼(miǎn)腼腆 焚婪(lán)贪婪禁(jìn)禁止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心驰神往:整个心神都奔到向往的地方,指一心向往。悠悠:长久,遥远。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多形容花木、女子等。斑斓:灿烂多彩。 一斑: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常比喻相类似的许多事物中很小的一部分。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拓展:辨析词义。 [遍及-普及] 都有“普遍到达”之义。“遍及”指普遍到各处,后面常带地点宾语;“普及”多指普遍推广,或使大众化,与“提高”相对。 [摈弃-抛弃]

都有“丢掉不要”之义。“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抛弃”语义相对较轻。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西双版纳给作家李舵留下的总体印象,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美丽、神奇秀丽。“美丽的地方”这一短语言简意赅,开门见山,印象直接,点出了西双版纳的特点;“神奇秀丽”用在文章开头的一段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在全文中起到了照应题目、总领全文的作用。 2.本文标题为“美丽的西双版纳”,通读全文,请用“西双版纳美啊,美在”的句式说说西双版纳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示例:(1)西双版纳美啊,美在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 (2)西双版纳美啊,美在热带雨林风光中; (3)西双版纳美啊,美在浓郁的民俗风情里。 问题二:品味语句,体会美点。 具体品味语句,参考下面的形式,说说你喜欢(关键字词句)的理由。 形式:我很喜欢文中(词语,句子皆可),因为。(可从语言、修辞、句式、感情等方面加以品析) 示例一:我很喜欢第一段其中的“神奇秀丽”, 因为我觉得作者用此词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文中的“心驰神往”写出了人们对西双版纳的神往。 示例二:我很喜欢文中“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一句。因为我觉得十分新颖有趣,谁说只有人才有思想和情感的?文中的大象分明聪明得紧! 问题三:理解写法,揣摩效果。 1.你觉得课文中的五个小标题用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是为什么? 示例:“高高望天树”这个标题好在“高高”二字,不仅指出了望天树的特征,更隐含了作者的喜爱、仰慕等感情;不足之处是这部分内容似乎只有第一段写了望天树,第二、三、四段都与望天树无关,不足以概括这部分内容。 2.课文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有何表达效果? 示例:(1)“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2)“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3)“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蝉导学案新人教版

19*蝉 国学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自主突破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支撑.(chēng) 金蜣.(qiāng) 隧.道(suì) 汁.液(zhī) B.暴.晒(pù) 估量.(liàng) 臃.肿(yōng) 罅.隙(xià) C.刹.那(chà) 翘.起(qiào) 纤.维(xiān) 狭窄.(zhǎi) D.牲畜.(chù) 轧.碎(yà) 鳍.状(qí) 黏.土(nián) 答案:1.B 解析:“量”应读:liá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蝉喜欢顶干躁、阳光充足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B.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僻大门口。 C.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恢泥。 D.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答案:2.D 解析:A.干躁——干燥,B.开僻——开辟,C.恢泥——灰泥。 3.文学常识填空。 《蝉》节选自《昆虫的故事》,原文有四个部分:“蝉和蚁”、“”、“蝉的音乐”、“”。作者,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代表作《》,又名《》,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雨果称为“”。 答案:3.蝉的地穴、蝉的卵法布尔《昆虫记》《昆虫的故事》昆虫的史诗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幼虫再用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缝隙) B.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什么也不知道) C.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 ....,让自己牺牲。(指对不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关心,处处关心。)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 ..的歌声。(声音嘈杂) 答案:4.C 解析:“无动于衷”的意思是: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5.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处正确的一项() (1)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了我门前的树。(2)我要()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蝉、孤雁、鹧鸪导学案

七年级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蝉》导学案主备:刘立平复备:朱英哲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蝉,我们一点也不陌生,那么大家知道我国最早的咏蝉诗是哪一首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虞世南的《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2. 走进作者:虞世南(结合课下注释与复备) 本首诗是什么体裁的诗歌?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该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老师点评) 2、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疏通诗意,不能解决的小组合作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3、预习检测:完成同步训练一二小题 三、合作探究: 1、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什么意思?首句仅仅是写了蝉的形状和食性么?(结合导学与检测过关检测第1题与同步训练感知探究题) 2、次句“流向出疏桐”是什么意思?(结合导学与检测过关检测第2题) 3、分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中“居高”的含义?这两句诗借蝉抒怀,显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结合导学与检测过关检测第3题) 四、达标训练:背诵并会默写。 五、课堂总结:结合诗句下面的小字部分。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写蝉饮露水,在树上高叫,所以声音传得远。诗人通过清高、尊贵的蝉的形象表明:品格高尚者,不需要借助外力,复备: 虞世南(558~638)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

19 蝉-教案导学案

19* 蝉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也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蝉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qiāng)隧.道(suì)涂墁.(màn)抵御.(yù) 纤.弱(xiān)臃.肿(yōng)罅.隙(xià)沐.浴(mù) 轧.扁(zhá)黏.土(nián)喧嚣.(xiāo)孵.化(fū) 2.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交流点拨】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古诗文必备篇目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 七年级上册 1、《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18 2、《古代诗词三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21 3、《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9 4、《对联六副》115 5、《三峡》130 6、《山亭夏日》139 页 7、《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140 8、《论语》八则175 9、《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8 七年级下 1、《赵普》26页 2、《古诗两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 3、《两小儿辩日》77 4、《黔之驴》135 5、《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137 6、《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莲)212 7、《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228 8、《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234 9、《古诗三首》(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260 八年级上 1、《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58 2、《晏子使楚》66 3、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已亥杂诗)114 4、《小石潭记》124 5、《记承天寺夜游》127 6、《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145 7、《治水必躬亲》195 8、《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229 八年级下 1、《马说》14页 2、《咏鸟诗三首》30 页 3、《陋室铭》59页 4、《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62 5、《口技》136页 6、《送东阳马生序》192 7、《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无题(李商隐)206 8、叶专题古诗四首218 9、《古诗二首》夜雨寄北(李商隐)论诗(赵翼)249 九年级上 1、和物候相关的三首古诗39 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99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6 4、陈涉世家176 5、桃花源记182 6、与朱元思书185 7、岳阳楼记194 8、词两首(相见欢浣溪纱)207 9、古诗两首(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41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行路难(李白)游山西村(陆游)59页 2、曹刿论战158页 3、邹忌讽齐王纳谏163页 4、《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7 5、愚公移山第三段173页 6、出师表177页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3页 8、诗词曲三首:观沧海(曹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91 页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 《蝉》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以说明文的题材为主,但是本篇课文又是科学小品,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吗,是说明文中的一种。《蝉》选自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是一部科普著作,是八年级学生要求读的一本名著。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在本单元已经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接触,本篇课文又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而且是与大自然有关的昆虫方面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这对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习法布尔全面、细致的观察方法,学习蝉的科学知识。2.学习文章采用的拟人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蝉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自己观察能力。难点:学会拟人的修辞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借用电脑网络收集蝉的图片,制作PPT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一篇与大自然的昆虫有关的一篇课文,现在请同学猜猜是什么。ppt 出示猜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一、基础. 展示 1.走近作者 法布尔,法国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农村,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他靠的是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研究,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写成了《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2.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中的一种。 3.掌握课后读读写写 二、表达. 展示 1.读课文,你收获了蝉的什么知识? 2.文章结构(看结构多质疑,大组用问答的方式对文章再次进行理解)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1)_76

诵读欣赏古诗《蝉》《孤雁》《鹧鸪》(1) 一、教学目标: 1.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2.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赏析《蝉》这首诗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第一句:垂緌饮清露 (1)垂緌,帽带结在下巴下边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 (2)清露,纯洁的露水。饮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质。 (3)该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2、第二句:流响出疏桐 (1)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2)"疏"字写梧桐枝干高挺清拔,让人感到流响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呼应。 (3)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名声也就不同凡响。 3、三、四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三、四句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诗人笔下的"蝉"带有自况的意味。 4、小结: 在众多的咏蝉诗中,李商隐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很有名。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观察蝉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二)赏析《孤雁》这首诗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一般咏物诗并不道破所咏之物,但杜甫此诗开篇就唤出"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这是多么执著的精神啊!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1)理解:以"谁怜"二字设问:夕日的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 (2)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明确: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 因为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尽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象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喊声。

苏科版初一语文期中复习题字词

怀文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复习题 初一语文(字词句专项练习) 命题:王婷蒋玉华校对: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惩( )罚发绺()脸颊()书ji( ) ao( )悔赫( )然 憎( )恶yin( )勤zu( )咒jiong( )态摩suo( ) tui( )唐 恣( )情占bu( ) 剔( )透lin( )选确zao( ) 菜畦( ) 收敛( ) mi( )食bi( )谷宿( )儒倏( )忽ni( )味殷( )红上溯( ) liu( )金挑xin( ) yu( )越天qin( )草莽( ) jun( )工深sui( ) 繁yan( ) 门mei( ) bing( )弃镶qian( ) 静mi( ) tian( )静轶( )事酝酿( ) 黄晕( ) suo( )衣芊细( ) 主宰( ) 卷帙( ) 灼热( ) gou( )火狡黠( ) 和xu( ) 咫尺( ) 称职( ) 附和( ) 头xian( )滑ji( ) 颤栗( ) 干涸( ) 清che( ) 渊bo( ) 妥xie( ) 粗糙( ) 倔强( ) 祈祷( )摇ye( ) 寂liao( ) 苦se( ) beng( )发胸pu( ) 焚香( ) ban( )发jue( ) 择新ying( ) kan( )察mei( ) 力天fu( ) 国ji( ) 跻身( ) jiao( )洁fu( )水行辈( ) 归省( ) hui( )萃chou( )怅xu( )语呜咽( ) she( )足积zan( ) 雕lou( ) juan( )刻徜yang( ) 折戟( ) chou( )躇zeng( )亮木屐( ) xi( )动反刍( ) 瑕ci( ) 粗li( ) 憧jing( ) bi( )益quan( )释嫉妒()腼tian( ) ban( )驳lian( )漪ni( )笑xuan( )丽沟he( ) qiong( )窿沉dian( ) xie( )取yi( )日huo( )达自xu( ) 分mian( ) 驰cheng( ) xia( )想门kan( ) 绮丽( ) 二、列词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勾,错误的在括号里订正。 潜移墨化()危言耸听()走头无路()星罗旗布()大有裨益()眼花瞭乱()记忆尤新()心旷神怡()莫名其妙()谈笑风声()微不足道()春华秋实()孜孜不倦()矛塞顿开()默默无闻()无动于衷()风云变幻()出谋画策()罪魁祸首()不言而喻()指手划脚()美不甚收()咬文嚼字()瞑思苦想()轻飞慢舞()情不自尽()反老还童()搜索枯肠()持之以恒()明察秋豪()陈词烂调()悲欢离和()威言耸听()一视同人()不能自已()初露头脚()相得益章()黄金搭挡()初生之椟()工新阶层()变换莫测()别具匠心()轩然大波()轻装淡抹()当之无愧()相辅相承()熔为一体()融于一炉()人迹罕致()人声鼎沸()相依相偎()蹑手蹑脚()鲜为人知()灰心丧气()不约而同()得意扬扬()念念不舍()丰功伟迹()永垂不朽()永往直前()叱诧风云()万簌俱寂()著作等生()不勘设想()犹豫不绝()怒行于色()断垣颓璧()绕有风味()憨态可鞠()曲指可数()中西合壁()枝繁叶茂()栩栩如生()金碧辉煌()挥洒淋漓()芳草如菌()风起云咏()加木葱茏()富丽堂黄()异屈同工()络绎不决()广意而论()接锺摩肩()仪表堂堂()一抹余辉()一唱一合()悠然自得()悬涯绝壁()弃荤食素()心矿神怡()三、填空: 闲情__致__不经心举一__三精美绝__兴高__烈卷帙浩__根深__固油然而____而不舍茫无__际无可__何不可思__感人肺__近在__尺全__精力__人听闻五__缤纷再接再__咬文__字__貌不扬邪魔鬼__ 四、默写。 1.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_____________!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_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 4.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5.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骚人搁笔费平章。 8.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9.绿树阴浓夏日长,_________。水晶帘动微风起,___________。 10.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转朱阁,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海纳百川,________________;壁立千仞,_________________。物华天宝,_________。 1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7.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又自失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红的像火,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9.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_____,______,_____,密密 地斜织着,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刚起头儿,_________,有的是希望。 21.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

第19课《登勃朗峰》导学案 (含答案)

19 《登勃朗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写作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意及表达作用。 3.体会并感受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法指导 《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浏览勃朗峰的经历,学习前要了解游记的特点,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本文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本文的写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文体知识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登勃朗峰》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 yì)隧.道(suì)俯瞰.(kàn )穹.顶(qiónɡ)巍.峨(wēi )皑皑 ..(ái)巉.峻( chán)缭.绕(liáo)拾.阶(shè)颠簸.(bǒ)沟壑.( hè)旷.野( kuànɡ) (2)解释重点词语。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 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 赏析文章

1、感知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登勃朗峰》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浏览勃朗峰的经历,旅途之中写了勃朗峰奇异美丽的风景,还写了奇人奇事。 2、主旨探究 1.《登勃朗峰》描绘了登勃朗峰山中奇景,叙述了旅途中的奇人奇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语言。 赏析下面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勃朗峰周围山峰比作“美女的纤指”“塔糖”“教头上的帽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众多山峰的奇形怪状。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峰巅在白云缭绕、满天彩霞映衬下,妖媚迷人的景象,“轻歌曼舞”“宛如游丝蛛网一般”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白云柔细的样子,传神的再现了白云在峰巅飘飞的情态。 课后练习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颠簸.(bǒ) 穹.顶(qiónɡ) 沟壑.旷野(hè) B.翌.日(yì) 巉.峻(chán) 霓裳.羽衣(chánɡ) C.妩.媚(wǔ) 隧.道(suì) 绚.丽色彩(xuàn) D.打嗝.(ɡé) 拾.级(shí) 白云缭.绕(liáo)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A.陡峭蔓延浮躁一如即往 B.打嗝巍峨颠簸和颜悦色 C.俯瞰敏捷敞篷名幅其实 D.干脆棕色焦炙纷至踏来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部编】辽宁灯塔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_19蝉(第1课时)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蝉(第 1 课时) 主备人:李晓慧审核人:初二集备组授课人:备课时间:2017.8.30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目标达成: 1、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qiāng)隧.道(suì)涂墁.(màn)抵御.(yù) 纤.弱(xiān)臃.肿(yōng)罅.隙(xià)沐.浴(mù) 轧.扁(zhá)黏.土(nián)喧嚣.(xiāo)孵.化(fū) 2.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创境激趣】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蝉吧。 【自学导航】 整体感知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四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三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1、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本单元中我们一起了解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以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其实,在古代诗歌中,也有歌咏动物的古诗,一样给人享受,使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诵读三首诗(应用多种方式诵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小组内自由朗读,要正确读音、断句。 3)、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简介三位作者及写作背景(可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小组之间进行抢答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4.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如作者写出了这些动物的哪些特点?你知道这样写的原因吗? 5.品析鉴赏(可以从诗句的理解、所表达的情感、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谈。) 6.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2、当堂训练 当堂背诵并试着默写这三首古诗 蝉孤雁 鹧鸪

拓展:1、你还能说出哪些咏物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这些动物们这么有灵性,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3、归纳小结 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本节课我们用诵读欣赏的方法欣赏了三首古代咏物诗,这让我们又一次领悟到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动物们,以他们独特的特点寄托着人类的情感,以他们的灵性给人以启迪,以他们的内在品质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关爱生命”,让我们用我们的行动给这不变的主题做最形象的注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