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都市地理中考试题

2019成都市地理中考试题
2019成都市地理中考试题

成都市2019年初中地理毕业会考(解密时间2019年6月24日)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亚欧大陆西岸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太平洋的东岸

D.地跨南、北半球

2.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D。从北方向南方递减

3.我国将2018年秋分日定为首个“农民丰收节”,该节日太阳直射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

4.我国的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A.盆地、山地

B.盆地、高原

C.平原、丘陵

D.平原、高原

5.秦岭—淮河一线

A.与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B.与我国一月5°C等温线基本一致

B.与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D.与热带、亚热带分界线大致吻合

6.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表植被

D.海拔高度

7.我国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分布的牧区是

A.新疆牧区

B.青海牧区

C.西藏牧区

D.内蒙古牧区

8.位于长江上游的直辖市,其简称为

A.沪

B.津

C.渝

D.京

9.下列著名的景点与所在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颐和园—河北

B.日月潭—海南

C.西湖—浙江

D.九寨沟—甘肃

图一是“我国十大特色粽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特色粽子与所在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黄米粽—陕西

B.豆沙粽—河南

C.灰水粽—云南

D.白粽粑—贵州

11.烧肉粽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为

A.福建

B.江西

C.浙江

D.安徽

图2 为我国某地区特有传统民居—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征。读图完成12-13题12.传统民居—窑洞分布在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

蒙古高原.D.准格尔盆地

13.窑洞所在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

题是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C.水

体污染 D.草场退化

2019年2月18日,我国正式印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到2030年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据此回答14—15题。

14.简称为“粤”的省区是

A.广西

B.海南

C.广东

D.福建

15.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

A.对外贸易

B.博彩旅游

C.信息服务

D.高新技术

图3为某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城市气候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终年温和多雨 D.夏季炎热

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7.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

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罗

斯海新站于2018年正式奠

基,建成后将为多领域科学

考察提供保障条件。据此完成18—20题

18.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温暖湿润

B.严寒大风

C.植被茂盛

D.资源贫乏

19.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最佳时间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1—次年2月

20.罗斯海新站建设过程中,下列行为合理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C.捕杀极地野生动物

D.随意堆放建筑材料

二.填空题(20分)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22.我国有个民族,其分布特点是“大散居、、交错杂居”。

23.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

24.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

25.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以黑龙江的到云南的一线为界。

26.连接成都到昆明的铁路干线名称是线;陇海线与兰新线交汇处的铁路交通枢纽名称是

27.我国四大盆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我国三大平原中位于亚热带的是

2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具有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特征的是地区;具有“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显著特征的是地区

29.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我国最大的城市是。

30.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名称是岛;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名称是盆地三.综合题(40分)

地形区名称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主要分布区域(我国四大地

理区域)

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的农业部门

(1)甲村的海拔

为米,与

山顶的相对高度

为米、

(2)甲村位于山

顶的方向,

两地直线距离约

为米。

(3)A所在山体

部位的名称是

33.图5是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①名称

是,

其东侧的地形区名称

(2)山脉②名称

是、

山脉③名称

(3)河流④的名称是,注入我国的(海洋名称)

(4)我国的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和谷子等。

(5)区域内的高原、平原常被称为“黄土地”

(6)⑤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行政中心是。

34.(7分)北极东北航道被称为“冰上丝绸之路”。随着气候变暖,近年来北极冰雪融化加速,东北航道逐步开通。图6为“东北航道和传统航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艘货船从我国大连出发,沿东北航道前往鹿特丹。穿越白令海峡,在①(大洋)航行期间,船员们发现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自然现象称为,由此推测该时段属于北半球的(季节)

(2)目的地鹿特丹位于(大洲)西部,该地区多数国家的农业部门以为主。

(3)传统航道所经过的大洋②名称是,运河③名称是

35.(10分)图7为我国政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国家①名称是国家②名称是国家③名称是

(2)连接拉萨到西宁的铁路线名称是铁路

(3)从图中河流流向判断,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4)图中两条大河均发源于(地形区),其源头位于自然保护区,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

(5)成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在暑假期间区西藏开展研学旅行,请你根据西藏的自

然环境特征,列举需要准备的物品(至少列举3种物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A C C A 6—10 D D C C D 11—15 A A B C B 16—20 C D B D A

三.填空题

21.自西向东、一年

22.56、小聚居

23.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顺序可置换)

24.960 曾母暗沙

25.黑河、腾冲

26.成昆、兰州

27.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8.西北、青藏

29.文化、上海

30.台湾、塔里木

31.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亚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种植业、畜牧业

32.(1)200、235 (2)西南、1750—2250之间(3)陡崖(断崖、悬崖)

33.(1)大兴安岭、东北平原(2)太行山、秦岭(3)黄河、渤海

(4)温带季风气候、小麦(5)黄土、华北(6)陕或秦(任选一个)西岸

34(1)北冰洋、极昼、夏季(2)欧洲、畜牧业(3)印度洋、苏伊士运河

35.(1)俄罗斯、印度、韩国(2)青藏(3)西高东低

(4)青藏高原、三江源(5)防晒霜、墨镜、防寒服、太阳帽(任举合理的3种物品均可)

2019年中考地理人教版初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一、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 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人教版2019年中考地理试题B卷

人教版2019年中考地理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日本工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日本传统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是为了() A.防震减灾B.防风御寒C.通风防潮D.便于隔热 2 .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是因为该地区() A.地广人稀B.环境优美C.资源丰富D.海运便利 3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大洋洲和大西洋B.南极洲和北冰洋C.北美洲和印度洋D.亚洲和太平洋2017年12月6日,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北京到成都实现了高铁贯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 北京到成都的高铁线路,说法正确的是 A.跨越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B.经过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C.穿过长江和黄河D.途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有京、冀、陇、蜀 5 . 铁路沿线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A.大漠孤烟直B.风吹草低见牛羊 C.麦浪滚滚,稻花飘香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 5.28.111.918.822.126.429.828.925.818.711.48.2降水(㎜)47618712516722119010987924228 6 . 根据表格信息判断该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式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7 . 该地的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分别是 A.22.1℃、221mm B.17.9℃、1050mm C.24.6℃、1256mm D.3℃、193mm 如图,读欧洲西部地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图导学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地图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经纬线、指向标等工具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了解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法,能够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能够认识地图中常见图例和注记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6.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7.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8.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9.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 10.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二、预习要点 地图基本要素 , 地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判读 , 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三、预习内容 考点1: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含义 比例尺表示__________距离比__________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 4.比例尺的应用与选择 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 考点2:地图上的方向 一般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指向标定向法——要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方;有经纬网的地图采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考点3: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考点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的定义 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______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在闭合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则中心为________;如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越________,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4.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体部位 (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______。 (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________凸出。 (4)陡崖:等高线________。

重庆市2019年中考数学实现试题研究 新定义阅读理解题题库

新定义阅读理解题 1.阅读下列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三位以上的自然数,如果该自然数的末三位表示的数与末三位之前的数字表示的数之差是11的倍数,我们称满足此特征的数叫“网红数”.如:65362,362-65=297=11×27,称65362是“网红数”. 材料二:对任意的自然数p 均可分解为p =100x +10y +z (x ≥0,0≤y ≤9,0≤z ≤9且想,x ,y , z 均为整数),如:5278=52×100+10×7+8,规定:G (p )= z x x z x x -++-+112)( . (1)求证:任意两个“网红数”之和一定能被11整除; (2)已知:s =300+10b +a ,t =1000b +100a +1142(1≤a ≤7,0≤b ≤5,且a 、b 均为整数),当s +t 为“网红数”时,求G (t )的最大值. (1)证明:设两个“网红数”为mn ,ab (n ,b 分别为mn ,ab 末三位表示的数,m ,a 分别为mn ,ab 末三位之前的数字表示的数), 则n -m =11k 1,b -a =11k 2, ∴mn +ab =1001m +1001a +11(k 1+k 2)=11(91m +91a +k 1+k 2). 又∵k 1,k 2,m ,n 均为整数, ∴91m +91a +k 1+k 2为整数, ∴任意两个“网红数”之和一定能被11整除. (2)解:s =3×100+10b +a ,t =1000(b +1)+100(a +1)+4×10+2, S +t =1000(b +1)+100(a +4)+10(b +4)+a +2, ①当1≤a ≤5时,s +t =))()()((2a 4b 4a 1b ++++, 则))()((2a 4b 4a +++-(b +1)能被11整除, ∴101a +9b +441=11×9a +2a +11b -2b +40×11+1能被11整除, ∴2a -2b +1能被11整除. ∵1≤a ≤5,0≤b ≤5, ∴-7≤2a -2b +1≤11, ∴2a -2b +1=0或11,

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记叙文15篇 答案)

记叙文阅读 一、1.(4分)(1)“忙不迭”是十分匆忙的意思,这里指“我”看到有酸枣卖时急忙买下与朋友分享的心情,表现了“我”对酸枣的喜爱之情。 (2)“馈赠”指赠送(礼品)。句中指酸枣是大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饥馑的岁月里赠送给人们的礼品,表现了酸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饥馑的岁月里对人们的重要性。 2.(2分)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酸枣的清新珍贵,抒发了对酸枣的喜爱之情。 3.(3分)内容上写出了家乡酸枣树的数量之多,从侧面表现了酸枣树的生命力顽强。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楚。 4.(2分)它不需要人们施肥、浇水,栽植和管护;生命力强:耐生长,耐贫瘠、耐干旱、能适应多种土质;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绿化荒山。 5.(3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酸枣树和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怀抱里的父老乡亲的赞颂和热爱。 二、1.(2分)“银杏留香”指的是记忆中的银杏留给“我”白果肉的香、白果壳带给孩子们快乐、枝叶的优美迷人教会“我”洒脱自如、内敛淡定、充满期望、无怨无悔、从容不迫的精神品质。 2.(3分)运用拟人修辞,“瘦高”一词突出银杏树的孱弱单薄,“躲”“极不自信”“怯怯”三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树的自惭形秽、自卑羞赧的情态,“默默”“奔”两个词语突出了银杏的内敛、执着、坚定不移。 3.(3分)欲扬先抑。文章第②段通过描写银杏的很不起眼——极不自信,怯怯默默,突出了银杏的卑微渺小,不受人重视。但后文却极赞银杏历经磨难,终成大业——果美景美品性美,备受仰慕之至。 4.(3分)文章围绕“银杏留香”写了初识银杏不起眼——怯怯默默;继写银杏果实——白果带给我们的快乐生活,然后描写银杏枝叶由夏而秋、由秋而冬每一阶段的美丽景色,最后借景抒情,突出银杏洒脱自如、内敛淡定、充满期望、无怨无悔、从容不迫的精神。表达了对银杏的忆念与赞美之情。 5.(3分)示例:我们做人当如银杏一般,哪怕历经了无数风雨,也要永远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岁月里,不媚态跟风、不无助盲从,淡看世事、勤奋作为,活得洒脱和从容。 三、1.(2分)既指隔壁单位家属院小路的两侧扎起的两道花篱笆墙,又指守住生命中的美好和悠闲。 2.(2分)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作者对洋槐树这个有着不屈生命的事物的热爱;内容上引出下文作者对漂亮的花篱笆墙的描写,为下文做铺垫。 3.(4分)(1)“肆意”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句中是指野草不顾一切地生长的情态,表现了野草生命力的旺盛。 (2)“不期而降”是“没有约定就降临了”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突然间发现姹紫嫣红的花儿缀满了小院的意外与惊喜,表达了“我”对花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道花篱笆墙给小院带来无限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花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5.(3分)示例: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很长很长的旅程,旅途中我们自己要学会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和闲适,如此,我们的生活就有了寄托,旅途将会更加幸福和悠然。 四、1.(4分)(1)“不知疲倦”指不知道疲乏、困倦。用在这里赋予蜜蜂以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蜜蜂们采集花蜜的情形。 (2)“剥夺”指用强制的方法夺去。句中指放蜂男子对自己采集蜂蜜的行为的评价,体现了放蜂男子的善良品质。

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完整版)2019年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一)

2019年中考地理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共4小题,8分)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E 、160°W B .20°W 、160°E C .0°、180°W D .90° E 、90°W 2.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A .1∶10000000 B .1∶100 C .1∶1000000 D .1∶100000 3.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 .正午 B .正午后的任一时刻 C .正午前后12时 D .正午过后的2时左右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 .6357千米 B .6371千米 C .6378千米 D .6336千米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共7小题,14分)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图1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以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上,读 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 .10℃ B .15℃ C .20℃ D .25℃ 6.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全年高温干旱 读图2“世界古老文明区分布图”,完成7-9题。 7.图中古老文明区的共同特征是 A .全部位于亚洲 B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C .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D .终年高温炎热 8.黄河流域与其它三个文明区来往最短的海上 航线经过下列哪个交通要道 A .直布罗陀海峡 B .白令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麦哲伦海峡 9.图中甲半岛的居民主要是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 .混血人种 目前,中国已成为登陆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游客们在南极地区可能看到的代表性动物是 图2 25 20 15 10 5 0 40 80 120 160 200 240 mm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图1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专题5亚洲7.1日本讲义含解析

7.1日本 考点1:日本 一、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2.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的海洋中 纬度位置:中低纬度的温带地区 相应位置:与中、俄、韩隔海相望 3.人口和面积:人口 1.27亿、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4.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族为主,东西方文化兼容。即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 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5.地形特点: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分布在沿海地区。关东平原为日本最 大的平原。 6.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 二、日本的经济 1.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 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2.工业分布: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便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3.日本民族:大和民族,文化: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考向:1.日本工业及分布 读2014年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及工业产品出口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信息能够充分说明() ①日本资源贫乏,工业原料主要靠进口 ②日本人口稀少,国内市场十分狭小 ③日本的加工制造业发达 ④日本经济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从图中可看出,日本的工业原料与来源地组合正确的是() A.石油—澳大利亚 B.铜矿—南美洲、非洲 C.棉花—俄罗斯 D铁矿—中国、美国 3.目前,日本从巴西进口铁矿石的最佳的海运路线为 A.大西洋一苏伊土运河一太平洋 B大西洋一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太平洋

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 结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着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1、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着,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八上课时训练14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新人教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十四)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一、选择题 [2017·沈阳]读“我国沿北纬36°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图14-12 1.位于太行山脉以东的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关于图中地势特点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C.众多大河滚滚西流,便利东西交通 D.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不利于建设水电站 3.[2017·德州改编]关于大兴安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B.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我国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D.我国主要农耕区和牧区畜牧业区分界线 [2018·娄底]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进入西藏,经藏南至终点拉萨。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4~5题。

图14-13 4.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 C.蒙古族 D.藏族 5.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②横断山脉 ③云贵高原④青藏高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8·安徽]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读“驴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第6题。 图14-14 6.“驴友”在沿线旅行过程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路线1:风光美丽的阿尔泰山、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 B.路线2:巍峨高大的昆仑山脉、麦浪滚滚的华北平原 C.路线3:沃野千里的东北平原、好客敬酒的藏族人民 D.路线4:森林茂密的大兴安岭,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

2020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图导学案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

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精品)2019生物地理中考知识点整理

2019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 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 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 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 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自转) 绕什么转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地球运动(公转) 绕什么转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2019—2020年中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模拟试卷(二)(有答案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模拟试卷(二) (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2018年10月23日,全球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 市举行。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示意图(地球运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读图,完成1-2题。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举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A. 甲段 B. 乙段 C. 丙段 D. 丁段 2.2018年10月23日,全球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 市举行。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示意图(地球运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读图,完成1-2题。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 位于北半球,向北运动 B. 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 C. 位于南半球,向北运动 D. 位于南半球,向南运动 3.2018年圣诞假期,新西兰奥克兰市的中学生乔治乘飞机经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飞往 美国夏威夷度假。如图为乔治旅行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下列地点中,与夏威夷距离最近的是() A. 20°N,155°E B. 20°N,155°W C. 20°S,155°E D. 20°S,155°W 4.2018年圣诞假期,新西兰奥克兰市的中学生乔治乘飞机经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飞往 美国夏威夷度假。如图为乔治旅行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乔治出发时,正值当地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2018年圣诞假期,新西兰奥克兰市的中学生乔治乘飞机经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飞往 美国夏威夷度假。如图为乔治旅行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乔治旅行途中,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 先向正东,再向西北 B. 先向正西,再向东北 C. 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 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6.读某区域等高(深)线地图,完成6-7题。 图中①、②两地相对高度可能是() A. 350米 B. 400米 C. 450米 D. 500米 7.读某区域等高(深)线地图,完成6-7题。 图中①地所属地形类型是() A. 丘陵 B. 山地 C. 平原 D. 高原 8.宜宾某学校学生在地理特长课活动中收集了欧洲西部甲乙丙三地(图1)的气象资 料,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2)。读图,完成8~10题。

2019中考风向标:新智达中考试题研究中心最新发布

新智达中考试题研究中心最新发布 从2018年中考数学卷面看,难题、中等难度题目、简单题目所占比例为5:3:2。以120分计算,顺利完成前19题,就能获得至少84分。2019年中考这一比例不会发生变化。另据统计,前19题占据86分左右的关键分,获取这86分将对实现考取100分以上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前19题的必考内容有:实数与函数的运算、幂的运算(an×an=?)、实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图形对称性、三视图(圆锥曲线的立体思维)、统计学基础知识(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样本分布等)、概率题目(一个袋子中有5个球,已知3个黄球、2个红球,问取到红球的概率)、找规律题(类似高中数列,但考查内容较为宽泛)。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知识点在2014~2018年的中考真题中,占据了很大部分分值,能够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点,对所有考生都显得较为重要。 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考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去发现、研究和展示不同类别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对于面积、相似、是否存在Rt△(直角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几何最值这几个组合型问题的解决要有所训练。上述内容不但是考试的热点,也是考试的难点。 其次学生在复习时应该注重知识的良性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应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网络与方法体系。 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为例,考生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求字母系数问题,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坐标等问题。 据考题分布来看,中考数学试卷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三角形及证明”、“圆”等内容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标红的内容请做笔记)而中考试卷的“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也经常贯穿在其中,所以考生们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解析(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解析(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全突破) 专题8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少 C. 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南美洲分布的面积最大 D. 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 (2)C处降水量比D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为因素 2. 下图为亚欧非三大洲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请阅读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③两地相比,年降水量大的是________地,有可能出现野生骆驼的是________地。 (2)相比之下更有利于水稻种植的是①还是④地?请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某人从④地出发,经过②地,到达⑤地,其经过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过程是________,由此证明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双选)A.沿海多,内陆少B.由东南向西

北逐渐降低 C.沿海和内陆一样D.由东西沿海向中部减少 形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选择)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季风 (4)图中乞拉朋齐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因此被称为世界雨极。从上图中可知乞拉朋齐的年降水量约是________mm;这里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从图18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降水分布特点是________;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因此可以断定下图中箭头所示的季风会出现在________月(1月或7月)。 3. 下面是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D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它们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有何不同?________。 (3)A地和D地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分别是:A地________,

2019人教版初中地理所有必背的知识点

2019人教版初中地理所有必背的知识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是4400万km2,该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万km2,人口有亿,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

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亿,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

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15.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

(完整版)2019中考真题——数据分析

2019年中考真题——数据的分析 一、选择题 1.(毕节)在一次爱心义卖活动中,某中学九年级6个班捐献的义卖金额(单位:元)分别 为800、820、930、860、820、850,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20,850B.820,930C.930,835D.820,835 2.(铜仁)某班17名女同学的跳远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m) 1.50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人数23234111这些女同学跳远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70,1.75B.1.75,1.70C.1.70,1.70D.1.75,1.725 3.(成都)某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梦想”的艺术作品征集互动,从九年级五个班收集到的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42,50,45,46,50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42件 B.45件 C.46件 D.50件 4.(广元)如果一组数据6,7,x,9,5的平均数是2x,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5B.6C.7D.9 5.(四川凉山)某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如表所示: 人数(人)317137 时间(小时)78910 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17,8.5B.17,9C.8,9D.8,8.5 6.(四川眉山)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如下:5,6,6,x,7,8,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 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6B.6.5C.7D.8 7.(四川绵阳)帅帅收集了南街米粉店今年6月1日至6月5日每天的用水量(单位:吨),整理并绘制成如下折线统计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2019中考地理拔高复习知识点

2019中考地理拔高复习知识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基本知识点】 1.太阳系的组成 2.地球和地球仪 3.地轴、赤道和南北极 4.经纬线和经纬度 5.时区与区时 6.地球的运动 7.五带和纬度的划分 8.季节和节气 9.地图 10.地形概念 11.等高线和地形图 【中考试题分类】 1.太阳系常识 2.地球的划分 3.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时区和时差 5.日界线分析 6.昼夜长短分析 7.地图知识 8.地形分析 【中考综合知识】 1.太阳直射点与极昼极夜 2.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3.地形和工业布局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基本知识点】 1.海陆分布 2.陆地地形 3.板块学说 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5.生物与环境 6.海洋的构成 7.海洋的特征 8.天气与天气预报 9.风和风级 10.气温的变化 11.世界气温的分布

1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13.降水的季节变化 14.气压带 15.世界气候特征 1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7.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18.土地资源及其分布 19.水资源及其分布 20.世界的森林资源 21.世界的主要矿产分布 22.人口与人口密度 23.世界人口的增长 24.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5.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26.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 27.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28.产业 29.发展与合作 30.环境问题 【中考试题分类】 1.天气和气候 2.地形分析

3.板块学说的应用 4.世界气候分析 5.人口与人口密度 6.世界宗教 7.聚落的分析 8.环境问题分析 9.城市化的分析 10.产业分析 11.人口老龄化 【中考综合知识】 1.地震综合分析 2.世界气候综合分析第六章世界区域地理【基本知识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 2.世界重要的地理位置 3.世界上的国家 4.世界的人种 5.亚洲地理 6.亚洲的人文地理 7.东亚地理 8.日本地理

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说明文10篇 答案)

说明文阅读 一、1.(2分)时间顺序;使文章脉络清晰,也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到了“纺织工艺”的发展变化过程。 【解析】根据“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时期”“西汉时期”“元末明初”“而今”可知,文章运用了时间顺序,再结合文章的说明对象“纺织工艺”,以及时间顺序的一般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也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可知其作用是使文章脉络清晰,也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到了“纺织工艺”的发展变化过程。 2.(2分)不能删去,(1分)因为“据说”是一种不确切的说法,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说法,删掉后,就说明这个最早“缫丝”过程是真实存在的,过于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1分) 【解析】首先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然后解释加点词语的本义,“据说”的本义是“根据别人说”,并没有什么确切依据。接着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比较删去前后的差别,第①段所讲的事件也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资料来证明,删掉后,就说明这个最早“缫丝”过程是真实存在的,过于绝对。最后点明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即可。 3.(3分)作比较,(1分)通过世界各国和中国在纺织原料选择上的对比,突出强调了中国人在纺织原料选择上的独到眼光。(2分) 【解析】细读画线句子,根据“而”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的一般作用是突出强调了……的特征。根据第④段先提到世界各国的纺织原料,接着说到了中国的纺织原料,然后加以对比可知,通过世界各国和中国在纺织原料选择上的对比,突出强调了中国人在原料选择上的独到眼光。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4.(3分)示例:(1)在现代纺织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传统的纺织工艺,比如“手工编织、手工刺绣等”。(2)将“纺织非遗”编入教科书中,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了解到纺织非遗。(3)开设专门的“传统纺织工艺”工厂,使更多热爱传统纺织工艺的人们加入学习、制作,以便传统手艺得到更好的推广。 二、1.(2分)指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着先人的无穷智慧。 【解析】“其中”一般表近指,指代上文内容,根据前句“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着先人的无穷智慧”进行回答即可。 2.(2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对印章艺术在实用角度的作用的介绍,开启下文对于印章在走向审美的过程中的作用的介绍,使得文章内容浑然一体。【解析】通读文章可知,文章第②段主要是对印章艺术在实用角度的作用的介绍;第③~⑧段是对于印章在走向审美的过程中的作用的介绍,因此第②段画线句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自然资源归纳

2019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自然资源归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地理知识点中国的自然资源归纳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资源。2、分类: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 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 3、特点: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利用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

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全国土地日:6月22日 水资源 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 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

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