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本人因才疏学浅,还远不够资格;谈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在前辈、能手面前是班门弄斧;与同行交流、汇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心得,旨在抛砖引玉,恳请诸位不吝赐教,助我成长和继续发展。

本人历经过多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如80年代初“上海青莆”的变式教学模式;90年代的“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到前期的“渡郎口”15分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模式改革速度快花样新,正说明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它给我们数学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课堂教学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如实践性,探究性,阅读性,研究性,学科渗透性等特点,它强调数学活动过程与结论并重的要求,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探究、思考、归纳的生成和应用过程,给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确实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校本培训会上,王校长要求我们老师做研究型、思考型、学者型的老师。我想针对数学教学设计这一教师的基本能力,谈一点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层次,其中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和调整教材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

“研、磨、实、活、精”是本人实施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研”即研究。一是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和泰州中考考试纲要,并结合近几年来江苏十三大市的中考试题,把准教学活动内容的深浅度:知道哪些内容是了解的,哪些内容是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基础的,哪些内容是提高的;哪些内容是探究性的,哪些内容是实践操作性的等等。二要仔细研究教学设计内容的地位及作用,不仅要阅读本节课教学内容,还要阅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册课本的教学内容,甚至是初中数学的所有教学内容,把握所要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前面已学过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与即将要学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做好知识层次的分析,瞻

前顾后,让独立的知识通过设计和实施进行整合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设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时,既要考虑前面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的再现,又要考虑到将来要学到的二次函数配方,因此本人设计教学时,设计了比较解一元二方程的配方与二次三项式的配方区别讨论、交流的活动,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解一元二方程的配方是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保持等式平衡,二次三项式的配方是在多项式后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同时又要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保持代数式的值不变。这样做既为后学内容打下了基础,又强化巩固了本堂课的知识重点及难点,可谓一举多得。三要研读教材编写的意图。如情境设计,概念的生成、知识建模过程及方法,难点的突破方略,尤其是例题,练习、习题编写意图,要相信作者的编辑水平,坚信教材选题的针对性、典型性和目的性。教者在仔细研读过教材后,首先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力与应用、思想与方法、知识与经验),其次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程序(情境设计、发现新知、探究生成、形成体系、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拓展提高、设计作业),接着具体细化每个活动环节的内容和活动的方略,比如难点如何突破?用什么方法突破?突破障碍是什么?学生如何参与活动?活动中学生担当什么角色(运动员还是拉拉队员)?重点如何体现,重点内容出现在堂课中哪个时段比较好,迟了会不会影响重点内容的巩固时间,挤压课堂小结的时间等等。特别提醒例题教学和习题练习,有的老师怕麻烦,放弃或忽略课本例题,尤其是一些探究性、实践性引例,而另选其它习题、或增补例题教学,这样做其实不一定可取,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是紧扣课本例题,大做特做文章,比如变式例题教学,或以它为原型题再编教学,把例题变得有梯度,变得更实用,更具实效,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同一道题,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反复演练,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趣味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要充分发挥课本习题资源,要明白“最小的、最简单的却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变式、重编、整合等等。四要研读学生,你所教的学生基础怎么样?学习习惯怎么样?数学活动经验和能力怎么样?心中一定要有底,它直接决定着你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活动的层次和效果。设计内容的跨度尽量要减小,多考虑基础过渡,多预设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半径为R、r的圆环的面积如何表示?实施教

学时发现不少学生对圆的面积、周长公式都不能再现了;再如用扑克牌计算“24”,有不少学生列式有困难,究其原因是方法指导不到位;再比如用火柴棒“搭正三角形”一类题的规律探究时,学生有的无法着手,有的写出不同列式,原因种种,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的盲区或缺陷。

总之,研读数学大纲和考试纲要,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四个研读”,教师才能驾驭好教学,才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

“磨”即磨砺,细化、重温教案过程。预先精心设计的教案、准备好的课件(内容多多,好题多多), 一节课教学是否能完成?效果怎样?再比如设计的问题是否过难或过易;容量过大或过小,师生活动时间是否比例失调,哪些过程由教师引导,哪些过程是学生活动,活动什么?怎样活动等等。这些问题不能等上完课以后再反思,这种反思是滞后的,效果不大。例如,在“代数式”一节教学设计,细化教案实施时,发现所需教学的机械化概念多,如果教师直接传授,可能后面应用教学时,错误率比较高,那么我试着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用字母表示的数,按照我设计的分类要求进行分类,归纳后生成概念,再让学生阅读其它概念,并列举特例让学生自己解答(会一个解一个,不会的让其他同学来解或讨论),出现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回到概念上,重新理解概念,发现效果较好。因此,我们在设计好教案后要及时自我磨课,就像学生做完作业后要自查一遍后才能上交,确保每个设计环节完成的时间和效果,内容多了要减少,时间不多要补足,方法欠妥要改进,要考虑课堂的达成效果。磨合课堂气氛,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教学,方法要巧妙,组织要灵活,语言既要风趣又要准确精练,要让学生“过目不忘”。

特别要提一提的是每一节课教学设计、教案,都要提前备提前磨,上课之前还需重新温案(就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

“实”即踏在、实用。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过程从实际出发,要有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和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保证潜能生的活动参与度,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活动,比如情境内容要干净快速,难点突破要细腻到位,重点内容要理解透彻,应用内容要形式多样、时间充足;同时也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切不可凤冠、熊腰、蛇尾,课堂小结匆匆忙忙,甚至来不及,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教师本

人都觉得不满意的,好比是机器的部件全了,还没有来得及组装,一盘散沙,终不能使用。最好是确保小结环节时间后,再设计典型性的提高题、中考链接题,帮助中等以上学生提高学习。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类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教学设计前要灵活使用教材,甚至改编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比如,有理数乘法一节教学设计,教材中以水位升降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再反复提问后,生成法则,学生对这一问题缺少生活经验,反复追问,枯燥无味,于是我把情境问题改成储蓄罐问题,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具有德育意义,学生活动的参与度提高了,问题的答案也变得简单了,再结合正负数,轻松建立出有理数乘法模型;在生成法则时,我改变了教材中反复提问的做法,变为四类模仿学习过程,降低法则生成的难度。二是教学方法手段要灵活机智,要考虑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意外”情况。比如学生提问,难点突破有障碍,重点应用有误,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出现等现象。要知道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它一方面是教师备课的盲点,另一方面是学生积极的思维,尤其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结果.老师要有灵活机智的调控教学设计的准备。要把这种“意外”当作课堂的及时资源。要顺从学生活动的进程,不要怕影响预计的教学任务,说不定这正是学生作业易出错的地方。比如我在讲有理数分类时,认为整数和分数区别特明显,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说明,直接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时有一学生提出问题:整数与分数的区别是什么?0.2(20%)是整数还是分数。弄清问题是主要的,完成任务是次要的,我只能重组设计,让学生交流、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结论。

“精”即精选、精练、精讲、精评。“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内容、问题一定要精选,要好中选优,优中选尖,选题要关注题目的典型性、形成性、探索性、实践性、巩固性和发展性,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应用薄弱环节,结合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精选补充例题、习题。量不在而在于精,精在以一代十,以十代百,如学生答对一道题,则说明某类问题已掌握,如出现错误,则说明某类问题学生还掌握得不好,评讲时则可以借题发挥,或变式或改编,直至弄个透彻明白为止。

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上;应放在如何更好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数学活动上;应放在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上;应放在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上;应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上。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的酝酿、思考、驾驭教材、驾驭学生,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同时,我们更要关注教学设计的反思问题,以便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