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检查技术知识点.

硫酸盐检查技术知识点.
硫酸盐检查技术知识点.

硫酸盐检查技术

硫酸盐在自然界存在广泛,在许多药物的生产中都可能引入。硫酸盐的检查意义与氯化物相似,也起到信号杂质的作用。

(一)检查原理

利用硫酸盐在盐酸的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在反应条件和过程相同的的情况下生成的浑浊进行比较,来判断供试品中硫酸盐是否超过限量。反应式为:

K 2SO

4

+ BaCl

2

→ BaSO

4

(二)操作方法

1.标准硫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溶解稀释至刻度,即得标准的硫酸钾溶液(相当于100μg/ml的SO

4

2-)。

2.检查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操作方法为: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成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使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10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别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25%氯化钡溶液5ml,摇匀,放置10min,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min,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25%氯化钡溶液5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10min,按上述方法与对照溶液比较,即得。

(三)注意事项

1.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应在尽可能一致的条件下操作。

2.氯化钡试液存放过久,有沉淀析出,即不能使用。存放时间越久,所显的浑浊度越浅,但因供试品与标准品在同一条件下操作,影响不大,可取上清液使用。

3.反应温度对测定有影响,温度控制在30~35℃时,测定结果比较稳定。

4.试验操作中使用的滤纸如含有SO

4

2-,离子可预先用含有盐酸的酸性水洗净,再滤过。

5.本法适宜的比浊浓度范围为每50ml溶液中含有0.1~0.5mg的SO

4

2-离子,相当于标准硫酸钾溶液1~5ml,在此范围产生的浑浊梯度明显。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限量和此范围,确定供试品取用量。

6.在50ml溶液中按药典方法加入2ml稀盐酸,溶液的pH约为1,可得到最佳的反应灵敏度,pH过大或过小,灵敏度均下降。此方法,在盐酸酸性条件下

反应,可防止产生BaCO

3、Ba

3

(PO

4

)

2

白色沉淀。

7.在检查SO

4

2-离子时,加入氯化钡后,应该立即充分摇匀,防止局部过浓,使产生的浑浊不均匀。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汇总情况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单元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特征包括 1、载体依附性 2、可加工处理性 3、存储性 4、共享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古代、近代、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 技术、通信技术 3.信息获取(1)来源与获取方法(2)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浏览网页用 4.网上资源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搜索引擎、主题目录、元搜索引擎。搜索引擎一般包括两大核心技 术:自动网页搜索技术、全文检索技术。 5.信息评价方法:个人推荐、统计评价、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 6.信息安全:病毒、黑客与知识产权 第二单元信息的加工 计算机基本功能:计算。信息加工处理本质上都是通过计算完成的。 计算机基本特征:a、运算速度快 b、准确性高 c、存储容量大 1.字处理 (1)文本的输入与基本编辑 查找和替换功能不仅可以替换文字内容,而且还可以替换字体格式。 利用自动更正功能可以自动纠错,还可以利用自动更正功能进行快速词组输入。 Word拼写和语法检查:在输入单词或词组的同时自动进行拼写检查,用红色波形下划线表示可能出现的拼写问题,用绿色波形下划线表示可能出现的语法问题。 (2)文档的批注与修订 批注功能可以对选中的字、词或段落发表看法和建议。修订功能可以明确显示出文档修改前后的差异。 (3)文字环绕图片的版式有: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浮于文字上方、浮于文字下方。 (4)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判断或识别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和机器翻译、地图导航、智能机器人等。 汉字识别技术分为印刷体汉字识别和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 手写体又分联机(可识别笔画)和脱机(扫描识别,成功率低)。 OCR软件使用 步骤:扫描——倾斜校正——版面分析——识别校对——保存(文本) 删除区域:把已划分区域选框去除 清除区域:把已划分区域选框去除,并且清除图像文件中的图像

碳酸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碳酸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购进的辅料碳酸钙质量检验。 3 职责:质量部QA、QC人员对本标准实施负责。 4 内容:(质量标准) 4.1 法定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4.1.1 产品名称 4.1.1.1 中文名:碳酸钙 4.1.1.2 汉语拼音名: Tansuangai 4.1.1.3 英文名:Calcium Carbonate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aCO 不得少于98.5%。 3 4.1.2 性状:本品为白色极细微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不溶;在含铵盐或二氧化碳的水中微溶;遇稀醋酸、稀盐酸或稀硝酸即发生泡沸并溶解。 4.1.3 鉴别 4.1.3.1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4.1.3.2 取本品约0.6g,加稀盐酸15ml,振摇,滤过,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调至中性,再滴加稀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中不溶,但在盐酸中溶解。 4.1.3.3 取本品适量,加稀盐酸即泡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4.1.4 检查 4.1.4.1 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稀硝酸10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4.1.4.2 硫酸盐取本品0.10g,加稀盐酸2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2%)。 4.1.4.3酸中不溶物取本品2.0g,加水10ml,混合后,滴加稀盐酸,随滴随振摇,待泡沸停止,加水90ml,滤过,滤渣用水洗涤,至洗液不再显氯化物的反应,干燥后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0.2%。 4.1.4.4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1)。 4.1.4.5钡盐取本品2.0g,加水10ml,混合后,滴加稀盐酸使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 ,用铂丝蘸取溶液,置无色火焰中燃烧,不得显绿色。 4.1.4.6镁盐与碱金属盐取本品1.0g,加水20ml与稀盐酸10ml溶解后,加甲基红指示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2017年信息技术学考必背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重要知识点认真背完,考到高分很容易! 信息基础重要考点 1、信息与载体区分:文字、图像、声音都为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例如:文字里面所表达得意思才是信息,而文字本身并不是信息。) 2、收藏夹用于收藏网址(保存网址),但不能保存网页内容。 3、理解Word中查找替换(文章中某个词语替换成另一个)、自动更正(输入时,更正打字错误)、批注(对词句的注释)、修订(插入和删除两种修订形式)等功能。 4、Excel表处理:①公式必须“=”开头,乘号要用“*”代替。②知道绝对引用“$”。 5、Excel常用函数:求和(Sum),求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例如:=sum(A1:A5),不连续区域逗号分隔,=sum(A1:A5,C1:C5)。 6、排序注意区分有标题和无标题排序,排序数据区域必须连续,一般选择所有列。掌握图表数据区域判断,通过X轴、图例及图形三者确定数据区域。 7、OCR(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的功能是识别图片中的文字。详见相关专题。 8、ACCESS数据库文件格式为:accdb。一张数据表中各个记录(每行)的字段个数是相等的,在同一字段(同列)内的数据属性(类型)是相同的。 9、①数据表自动编号字段的数据为不一定是连续的,因为删除记录后该字段编号就不连续了!用过的编号不会再出现,即使已经删除。②数字类型字段只能输入数字。文本类型字段可以输入数字,也可以输入中英文字符。 10、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实现把邮件从发件人那里送到收件人的邮箱服务器中。 11、电子邮局接受协议(POP3),将电子信箱(邮件服务器)中的电子邮件读到本地计算机上。 12、网页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进行相互链接访问。一个超链接只能指向一个目标,一张网页可以有多个超链接,超链接的可以链接到一张网页、一张图片等。 13、网页文件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进行描述的。软件FrontPage、Dreamweaver,记事本也可以对网页代码进行编辑。 14、网页文件本质是文本文件,网页文件里面只存储图片视频的链接地址,并不存储图片视频。在网页服务器上,网页文件和图片视频素材分别独立存储。 算法程序部分重要考点 1、一个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必须要有输出。 2、Chr()、Str()、Mid()三个函数的计算结果为字符串型,结果要加双引号。 3、Int()和Fix()函数区别:正数两者一样,负数有区别。Int(-2.1)=-3,Fix(-2.1)=-2 4、事件名和事件处理过程名区分:常见事件有Click、DblClick、Load、Change。事件处理过程名格式为:对象名_事件名,例如Command1_Click 5、区分赋值语句和相等判断关系语句。IF和Do While 后面的等号表示判断,而不是赋值,例如: IF a

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修订历史 分发给: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 下一次审核时间:

目录 页码 1. 目的 (03) 2. 适用范围 (03) 3. 责任 (03) 4. 内容 (03) 5. 参考文献 (04) 6. 涉及的文件 (05) 7. 附件 (05)

1. 目的 建立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硫酸盐检查法的正确操作。 硫酸盐检查法。 化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4.1简述 4.1.1微量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浑浊液比较,以检査供试品中硫酸盐的限量。 4.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B)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硫酸盐的限度检查。4.2仪器与用具 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玻璃质量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4.3试药与试液 标准硫酸钾溶液的配制 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 相当于l00μg的SO4)。 4.4操作方法 4.4.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稀盐酸2ml,摇

匀,即得。 4.4.2对照溶液的配制 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 4.4.3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使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l0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4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别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摇匀,放置l0min,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l0min,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l0min,按上述方法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5注意事项 4.5.1供试品溶液如需过滤,应预先用盐酸酸化的水洗净滤纸中可能带来的硫酸盐,再滤过供试品溶液,使其澄清。 4.5.2加入25%氯化钡溶液后,应充分摇匀,以免影响浊度。 4.5.3 25%氯化钡溶液存放时间过久,如有沉淀析出,即不能使用,应予重配。 4.5.4应将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同置黑色台面上,自上向下观察浊度,较易判断。必要时,可变换供试品管和对照管的位置后观察。 4.5.5纳氏比色管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应用毛刷刷洗,以免划出条痕损伤比色管。 4.6记录 记录实验时室温、取样量、标准硫酸钾溶液的浓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浑浊的观察结果。 4.7结果与判定 供试品管的浑浊浅于对照管的浑浊,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管的浑浊浓于对照管,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信息技术选考学考重要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必背重要知识点 信息基础重要考点 1、 信息与载体区分:文字、图像、声音都为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例如:文字里面 所表达得意思才是信息,而文字本身并不是信息。) 2、 收藏夹用于收藏网址(保存网址),但不能保存网页内容。 3、 理解Word 中查找替换(文章中某个词语替换成另一个)、自动更正(输入时,更正打 字错误)、批注(对词句的注释)、修订(插入和删除两种修订形式)等功能。 4、 Excel 表处理:①公式必须“=”开头,乘号要用“*”代替。②知道绝对引用“$”。 5、 Excel 常用函数:求和(Sum ),求平均值(Average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 。例如: =sum(A1:A5),不连续区域逗号分隔,=sum(A1:A5,C1:C5)。 6、 排序注意区分有标题和无标题排序,排序数据区域必须连续,一般选择所有列。掌握 图表数据区域判断,通过X 轴、图例及图形三者确定数据区域。 7、 OCR (光学字符识别)软件的功能是识别图片中的文字。详见相关专题。 8、 ACCESS 数据库文件格式为:accdb 。一张数据表中各个记录(每行)的字段个数是相 等的,在同一字段(同列)内的数据属性(类型)是相同的。 9、 ①数据表自动编号字段的数据为不一定是连续的,因为删除记录后该字段编号就不连 续了!用过的编号不会再出现,即使已经删除。②数字类型字段只能输入数字。文本类型字段可以输入数字,也可以输入中英文字符。 10、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实现把邮件从发件人那里送到收件人的邮箱服务器中。 11、 电子邮局接受协议(POP3),将电子信箱(邮件服务器)中的电子邮件读到本地计算机上。 12、 网页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进行相互链接访问。一个超链接只能指向一个目标, 一张网页可以有多个超链接,超链接的可以链接到一张网页、一张图片等。 13、 网页文件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进行描述的。软件FrontPage 、Dreamweaver ,记 事本也可以对网页代码进行编辑。 14、 网页文件本质是文本文件,网页文件里面只存储图片视频的链接地址,并不存储图片 视频。在网页服务器上,网页文件和图片视频素材分别独立存储。 算法程序部分重要考点 1、 一个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必须要有输出。 2、 Chr ()、Str ()、Mid ()三个函数的计算结果为字符串型,结果 要加双引号。 3、 Int ()和Fix ()函数区别:正数两者一样,负数有区别。 Int(-2.1)=-3,Fix(-2.1)=-2 4、 事件名和事件处理过程名区分:常见事件有Click 、DblClick 、Load 、Change 。事件处 理过程名格式为:对象名_事件名,例如Command1_Click 5、 区分赋值语句和相等判断关系语句。IF 和Do While 后面的等号表示判断,而不是赋 值,例如: IF a = 3 Then …… 4、VB 语句详见相关专题。 多媒体概念重要考点 1、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交互性、集成性、实时性。①多媒体作品上有按钮、超链接等体 现交互性。②多媒体作品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至少两种)体现集成性③实时性主要体现在“快”,能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 2、 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1)需求分析包括应 用需求分析和创作需求分析。应用需求分析包括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等;创作需求分析包括主题思想、结构类型、作品内容、设施要求、发布方式等。(2)规划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3、 脚本编写的一般过程是:先制定脚本大纲,然后编写文字脚本,再编写制作脚本,最

氯化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氯化钠 职责:检验员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2.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2.1执行SOP-QM-417-00《一般鉴别标准操作规程》中的钠盐、氯化物的鉴别操作。 3.检查 3.1酸碱度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 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3.2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3.2.1执行SOP-QM-411《澄清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3碘化物 ——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 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3.4溴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3滴与氯仿1ml,边振摇边滴加2%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3滴,氯仿层如显色,与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0.148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3.5硫酸盐 取本品5.0g,依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3.5.1执行SOP-QM-406-00《硫酸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6钡盐 ——取本品4.0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为两等份,一份中加稀硫酸2ml,另一份中加水2ml,静置15分,两液应同样澄清。 3.7钙盐 第1页共2页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浙江信息技术学考、选考知识点总结

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概念 1。信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得意义、信息得特征:(1)载体依附性(2)可加工可处理性(3)可存储性(4)可传递性与共享性(5)时效性(6)真伪性(7)价值性 2.算法得特征: (1)有穷性(2)确定性(3)能行性(4)有0个或多个输入(5)有一个或多个输出3。算法得表示方法:(1)流程图(2)自然语言(3)伪代码、算法得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模式(2)选择模式(3)循环模式 4、人工智能软件有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与机器翻译 5.典型得网上得数据库应用系统有:①搜索引擎程序(百度、谷歌);②列车时刻查询网站;③论坛(BBS);④在线图书馆;⑤邮箱与博客系统等 6、信息表达方式: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与形体动作;信息表达技术: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与网络 7、收发电子邮件:如右图所示,假如小王同时 给小李与小张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那么:小王 使用了SMTP协议(过程1)将邮件从电脑发送 到自己得邮件服务器;小王得邮件服务器使用 了SMTP协议(过程4)将邮件发送到小张得邮 件服务器;小李与小张打开电脑登录邮箱后,她们得邮件服务器使用了POP3协议(过程2与过程3)将邮件从邮件服务器接收到自己得电脑上、 8.媒体指承载信息得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与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得特征:(1)集成性(2)交互性(3)实时性 9.多媒体作品得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主要内容 第一步需求分析①应用需求分析: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 ②创作需求分析:主题思想、结构类型、设施需求、作品内容、发布方式 第二步规划设计 ①结构设计 第三步脚本编 写 ①编写文字脚本→②编写制作脚本→③媒体元素分解。 文件类型扩展名说明打开该类型文件得常用软件 文本文件 、txt纯文本文件记事本 。docWord文档Microsoft Word 、wps Wps文档金山WPS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档 记事本、Frontpage、Dreamwea ver、 InternetExplorer 。pdf 电子图片文档 Adobe Acrobat Reader,FoxitRe ader 图形文件。bmp 位图,图像以像素得颜色值进行存取画图程序,Acdsee,Photoshop 。jpg 按JPEG标准进行静态图像压缩得格式Acdsee,Photoshop 、gif 最多只能支持256种颜色,占用计算机存 储空间小,常用于网页制作 画图程序,Photoshop,Acdsee , Internet Explorer 。psd Photoshop专用格式,保留图层信息Photoshop .wmf 矢量图文件格式,放大缩小不会产生失真CorelDraw,Acdsee ②模块设计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

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知识点

一、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2014 年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 试时间为90 分钟,卷面总分为100 分。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1 )选择题,占总分70 % ,共70 分。( 2 )非选择题,包括简述题和程序设计题,占总分30 % ,共30 分。 2.模块内容分布 3.试题与试卷难度:试题按其难度(P )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P ≥0 . 70 的试题为容易题,P ≤0 . 40 的试题为难题,0 . 70 >P > 0 . 40 的试题为中等难度题。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的分值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第2页(共14页)

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第3页(共14页)

2014年高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 第4页(共14页)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友好的人机界面意味着技术工具的简单易学和易于操作,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轻松驾驭。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的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信息技术正向低消耗、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五)计算机基本知识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文本输入)。 (1)鼠标操作:移动、单击左键(单击)、单击右键(右击)、双击、拖动。 (2)键盘操作:八个基准键是: 左手小指到食指依次放在A S D F 键上; 右手食指到小指依次放在J K L ; 键上; (3)中英文输入法切换:CTRL+空格;不同输入法的切换:CTRL+Shift 中文输入拼音字母ü用键盘的v 键代替;中文输入要在小写字母状态下。 二、信息获取 (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信息获取方法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二)信息来源多样性 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来源。 1.信息来源分类: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2.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 1)直接获取信息。直接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与事物接触,使事物的面貌和特征在人的大脑中留下印象,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与各种科学实验等;参观活动,包括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 2)间接获取信息。间接获取信息就是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鉴别和挖掘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信息。例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方式获取信息。 (三)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 1.网络基本类型 ( 1 )计算机网络按其规模大小,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 2 )计算机网络按连接类型,可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 从外观上看,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等组成。 从功能上分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等 存储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CPU 的型外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U 盘等。 内存储器 应用软件:Word 、Excel 、Frontpage 、画图、游戏等应用在某一方面的软 系统软件:WINDOWS 、DOS 、UNIX 等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要在系统软件的平台上才能正常运行。 系统

硫酸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样品中硫酸盐的限量检查。 三、职责: 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 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 1.检查规则 1.1一般杂质检查所用的比色管必须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管上刻度高低一致,如有差别不应超过2mm。使用前洗净,装入水或其他适当溶液,置白色背景上从上向下垂直观察色调应一致。 1.2供试品与标准管应同时操作,按顺序加入试药,试药量、操作条件应一致。 1.3称样前将供试品混匀。 1.4供试品称量1g或1g以下时,误差应不超过规定量的±2%;1g以上时,应不超过规定量的±1%。 1.5杂质检查记录应有供试品量和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1.6进行浑浊或溶液色泽比较时,必要时应反复调换供试管和标准管的位置,然后进行观察比较。 1.7一般情况下可取一份供试品进行检查,如结果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对供试品和标准管各复检二份,方可判定。 1.8杂质检查所用标准溶液的贮备液,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标准溶液可每周稀释一次备用,但供试品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重新稀释标准液再进行复检。 1.9一般杂质检查结果以“>”、“<”、“:”、“0.XX%”表示。 2.操作内容与方法 2.1原理 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样操作条件下生成的硫酸钡浑浊液比较,检查供试品中硫酸盐的限量。 反应式:S042-+Ba2+→BaS04↓ 2.2试剂和溶液 2.2.1稀盐酸(含HCl为9.5%~10.5%):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 2.2.2 25%氯化钡试液:取氯化钡25g,加水溶解使成100mL,如不澄清,应滤过。 2.2.3标准硫酸钾溶液 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0ug的S042-)。 2.2.4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50mL纳氏比色管。 2.3 操作方法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1.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等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以下属于信息加工内容的行为和活动的是______。 A.信息的检索 B.信息的测量 C.信息的控制 D.信息的识别 2. 将计算机用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翻译,这属于计算机在____方面的应用. A. 人工智能 B. 管理和决策 C. 自动控制 D. 办公自动化 3. 当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电子元器件是由____构成. A.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 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4. 在表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时,1MB的准确含义是____. A. 1024字节 B. 10242字节 C. 10243字节 D. 10244字节 5. 根据ISO的定义,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____. A. 信息包含数据 B. 信息仅指加工后的数值数据 C.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 D.数据是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6. 在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象 B. 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C.数据就是数值 D.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 数据是对____、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A. 物质 B. 信息 C.事实 D. 意识 8. 根据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可认为____。 A. 数值、图片、声音、活动图像都是数据 B. 仅数值和文字是数据 C. 仅声音和图像是数据 D. 仅数值、图片和文字是数据 9.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的主要理由是____. A. 信息处理方便 B. 运算速度快 C. 降低能耗 D.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10.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对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总线通常由三部分 组成,它们是____. A.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B. 数据总线、信息总线和传输总线 C. 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D. 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11.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是按____进行编址. A.二进制位 B. 字节 C. 字长 D. CPU型号 12.微机的硬件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 A. 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B.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 C.主机和外设 D. 主机、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13.微型计算机中的内存储器的功能是____. A.存储数据 B. 输入数据 C. 进行运算和控制 D. 输出数据 14.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主要由____组成. A. 运算器和主存 B. 控制器和主存 C.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D. 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信息技术类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寿光市2014年春季高考模拟考试 信息技术类专业基础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到答题卡上) 1.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降低成本B.打印文件C.资源共享D.文件调用 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Internet B.ARPANET C.Chinanet D.CERNET 3.以报文为单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需要在通信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专用的物理线路的数据交换技术是() A.电路交换B.信元交换C.分组交换D.报文交换 4.一旦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则整个网络瘫痪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环型网络B.星型网络C.总线型网络D.树型网络 5.TCP/IP协议中的最低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 A.物理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传输层D.传输层 6.OSI/RM参考模型中灵气加密与解密所在层次是() A.应用层B.表示层C.会话层D.传输层 7.某C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则每个子网中的有效主机数是() A.14 B.30 C.62 D.224 8.因特网中某主机的二级域名是“EDU”,表示该主机属于() A.赢利性商业机构B.军事机构C.教育机构D.非军事机构 9.下列关于电路交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在两个工作站之间建立实际的物理连接 B.线路利用率高 C.由于信道专用,通信速率较高 D.通信的双方必须同时工作 10.B类IP的地址范围是() A.128.0.0.0-191.255.255.255 B.192.0.0.0-223.255.255.255 C.1.0.0.0-126.255.255.255 D.224.0.0.0-239.255.255.255 11.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 A.用户调用、访问网络的应用程序 B.管理网络节点间的连接 C.将数据放入IP包 D.在网络介质上传输包 12.路由器的功能不包括() A.路径选择B.数据转发C.数据过滤D.数据转换 13.下列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是() A.DOS操作系统B.Windows98操作系统 C.Windows NT操作系统D.数据库操作系统 14.使用Partition Magic“创建分区”向导时,在“分区属性”对话框中,不能进行设置的是() A.容量大小B.主或逻辑分区类型 C.文件系统类型D.分区在未分配空间的位置 15.不属于ghost子菜单local中的是() A.disk B.partition C.check D.quit

硫酸盐检测方法详解

硫酸盐检测方法详解 硫酸盐在地壳中是一种丰富的组份,由于石膏、硫酸钠及某些页岩的溶出,使水中含量甚高。硫化矿经氧化使矿山排水含硫酸盐很高,含硫有机物及排放工业废水均为硫酸盐的来源,天然水中的浓度可由数mg/L至数千mg/L。水中的亚硫酸盐可氧化为硫酸盐,而硫酸 盐在缺氧的条件下可还原为硫化物。 饮用水中硫酸盐浓度过高,易使锅炉和热水器结垢,产生不良的水味。当硫酸盐浓度为300-400mg/L时,多数饮用者开始察觉有味。在有镁离子或钠离子存在时,硫酸盐超过 250mg/L时有轻泻作用。根据饮用者味觉的敏感度,味觉阈为300~1000mg/L。WHO基于 味觉的考虑,饮水中硫酸盐控制浓度为400mg/L。 测定硫酸盐的方法有称量法、EDTA容量法、硫酸钡比浊法、硫酸苯肼法、亚甲蓝比色法、 络合比色法、甲基麝香草酚蓝自动比色法、难溶性钡盐比色法、原子吸收间接法及离子色谱法等。称量法为经典方法,手续繁琐且不能测定浓度低于lOmg/L的硫酸盐,目前在常规分 析中已较少应用。硫酸钡比浊法可测40mg/L以下的硫酸盐,但反应条件苛刻,近年来对加 入试剂的方式加以改进,获得较好精密度。离子色谱法是目前测定硫酸盐较好的方法,但设备较昂贵,尚不能在基层水质分析室推广使用。难溶性钡盐比色法,属于这类方法的有铬酸钡比色法、钼酸钡法、二羟甲苯醌(DHTQ)钡比色法及四氯化醌酸钡比色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天然水中所含硫酸盐浓度差别很大,可由数mg/L至数百mg/L,因此所选用的分析方法 应能满足多种情况的需要。 水样保存:ISO规定,硫酸盐水样在冷藏条件下可稳定7~28天。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把自来水及清洁地面水在4℃及30℃下保存37天,硫酸盐浓度并无明显变化,在冷藏条件所得结果与ISO基本一致,见表17.1。 1.5.2过滤:在水质分析中,常用滤纸、玻璃砂芯滤器、古氏坩埚等过滤水样。 (1)滤纸分为定性滤纸与定量滤纸,用棉花等纤维制成。常用的有直径为5.5,7,9,12.5 及15cm等规格。 ①定性滤纸:定性滤纸含硅、铁、铅等杂质,灼烧后灰分多,供一般过滤用,不能用于常规定量分析及微量金属分析。常用的定性滤纸分快速、中速及慢速三种。 ②定量滤纸:分为单洗及双洗两种。单洗定量滤纸已经过盐酸处理,除去铁及无机盐等 杂质,但灼烧后灰分仍较高,不适合精密分析用。双洗定量滤纸是用盐酸和氢氟酸处理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