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键入文字]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 卷,历时19 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 朝1362 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MirrortoAidin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

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

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

书294 卷,约300 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

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前后共1362 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

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

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1

《史记》:史记简介 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史记》:史记简介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导语:《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项羽本纪》是例外); “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生活常识分享

_资治通鉴_中国第一部_管理经典_

中外管理 2008?10 Life 生活通鉴开坛 《资治通鉴》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最特别。虽然它不在二十四史之列,却比它们更值得中国企业家捧读。 因为,它是中国史籍中唯一一部“管理案例库”,中国第一部“管理经典”。 不难发现,无论编修《春秋》的孔子,还是奋笔《史记》、《汉书》的司马迁、班固,骨子里都是“学者”,是看猪跑的。只有司马光,一生宦海,官至宰相,是名副其实吃猪肉的“政治家”、管理者。管理是实践,而司马光恰恰比职业史家更能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审视历史,取弃精略,思考得失。 事实上,司马光编书的目的也不是写史,而是在茫茫史料中抓出扼要,让百忙中的皇帝迅速洞悉管理国家时的前人损益,深刻把握历史上君臣间“切摩治道”的精髓,通过前朝价值理念、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的演绎变化,领悟管理秩序是如何建立、运转及失灵的。其实践针对性无出右耳。 因而,我们同样百忙中的企业管理者跟着司马光追踪历史,跟着历史感悟管理,诚不失为轻松而 有效的中国式学习之道。 (杨 光) 漫画/孙元

119 2008?10 中外管理 九龄童的管理智慧 我们认识北宋人司马光,大都是因为早年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的是司马光9岁那年,一天,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其中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靠墙的大水缸里,大家一下都慌了神。司马光情急之中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使劲把水缸砸开了一个大窟窿。水立刻泄了出来,那个落水的孩子也就得救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宋史·司马光传》里,后来它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一起被收入幼童的启蒙读本。人们希望代代相传从孩提时就能理解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知礼,这是中国人最崇尚的“君子魅力”。 即便今天历经沧桑再细细回味,幼年司马光也是很有管理天赋的。第一,危急时刻遇事不慌,沉着应对;第二,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第三,动脑子,想主意,能实际解决问题。显然,在他身上蕴藏着一个优秀管理者的潜质:一是懂得按规律办事;二是正直,有人情味,富于责任感;三是具有一种力挽狂澜的魄力。 后来的司马光,与管理就更有缘了。 他从小最大的爱好就是饱读史书。捧起一部《左氏春秋》便会忘了吃饭睡觉、寒暑秋冬。19岁时就以很好的传统修养高中进士甲科,从此一 中国第一部“管理经典” 文/本刊记者 王 缨 他曾多次数落王安石“新法”后患无穷,对国家秩序的梳理会带来极大混乱。神宗曾想缓和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正面交锋,将这位翰林学士调任军队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这个位置很不错呀,可司马光说:皇上用人,是因为大臣能尽到辅佐之责。如果我徒获“禄位之荣”,那不是“窃名器以私身”吗?要是能撤销那些瞎折腾的事情,我宁愿不要高位!但司马光没能说服宋神宗放弃变法,于是他辞职出走,带上一班专家人马退居洛阳,正所谓“由居庙堂之高,转处江湖之远”。从此,司马光全心全意地编写《通鉴》,他们不舍昼夜,历经15年而大功告成。可见司马光是想用另一种方式“救世”。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个基本依据,的确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但就此断定司马光代表不思进取的守旧势力,则不免武断肤浅。 司马光崇尚的是上古禹、汤、文、武之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传统文化中早期最优秀、最质朴的那部分。同时,他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也做出了实际分析。如变法中的“青苗法”,本意是让农民每年春耕而青黄不接时可以自行向政府借贷,利息只取2/10,以免农民遭受高利贷盘剥。司马光几乎是朝廷重臣中第一个提醒王安石的人,告诫他:这种做法恰恰会给地方贪婪官吏一个“督 位才华横溢的文官步入官场。在近50年的仕途中,他相伴了北宋四位皇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于内廷行走而具有了对国家管理事务丰富的阅历。可以说他一辈子都在研究历史、现状和中国式的管理系统,最终成就了一部通论中国管理之道的鸿篇巨著——《资治通鉴》。 重估反对王安石 司马光生活的时代,已经进入北宋中期。这时最大的变化,就是前期太祖、太宗创下的繁荣局面正在步入下滑的轨道。边疆民族纠纷不断,战争频仍,到了中原还得向契丹、西夏花钱换和平;而境内大地主田庄经济膨胀,官僚集团庞大臃肿和利益难以平衡。内政冗员日增,政府负担日重,社会矛盾突出而尖锐。到底该怎样治理国家,已经成为当时君臣朝野迫切关注而又很是头痛的问题。 此时在朝的司马光赶上了一件大事,就是王安石变法——北宋王朝最重大的一次政治改革。它发生在宋神宗18岁即位之时,这位年轻气盛的天子力图任用王安石铲除时弊,让政局“洗面革新”,以达到富国强兵。但结果很糟。变法搞了18年,而统治集团内部固有的矛盾和争斗却愈演愈烈,最后完全成了党争棍棒。 引人注目的是,变法一开始,司马光就坚决反对。

从历史看管理

从历史看管理 ——与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教授对话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口兴替”,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大多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企业成长的经验并不多,但是五千年来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依然给我们留下7丰富的管理经验。无论是组织设计、资源调度、变革管理,还是授权、选拔、考核人才.企业经营都和治国、用兵有很多相通之处。因而,在政界、商界、军界.熟读《史记》、《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的管理者并不在少数。 那么.企业家究竟能从历史中学到什幺?本刊编辑柯恩为此特地采访了国际著名历史学家许俾云教授。 出生于1930年的许侔云教授,幼年时由于身体严重残障,直到十五岁才上学。然而,身体上的不便并没有阻止他在学术的海洋里畅游,最终成为手誉国际的史学大师。他于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台湾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及系主任,并于1970年起赴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任历史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东方研究评议会主席,现为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许倬云著作等身,重要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文化》、《求古篇》等,在国际史学界德高望重。近年来,他在海峡两岸为企业界人士开设讲座,臧否历史人物,讲解历史典故,从历代王朝的兴衰史中总结出对企业管理有益的启示,深受企业领导者的欢迎。以下是他与本刊编辑的对话。 从历史中学习智慧 企业界从何时开始重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我不知道企业界是否真的开始重视学习历史了,如果说已经开始了的话,那么这个风气可能源于日本人,有些日本企业从《孙子兵法》、《易经》、《三国演义》中研究出一些经营策略,并将它们逐渐推广开来。但我个人并不赞成这种做法,我认为他们注重的只是计谋和策略而已,没有挖掘到中国历史中更深邃、更值得学习的东西。 那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什么呢?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学习人生的智慧。我给台湾和大陆的企业家做讲演,从文官制度的演变、领袖的来源、不同层级之间的沟通讲起,谈到历史上各种领袖作为和作风,希 望企业界的朋友能从这里学到做人和做事的经验。 能否向企业管理者推荐一些历史书籍? 有一部书不是历史书,但确实很有用处,就是《韩非子》。这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今天政治学、管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证方法。《韩非子》非常深邃,在我看来,它的地位比尼科洛马基雅弗利(NiccoloMachiavelli)的“君主沦》重要得多。对于现代人来说,古文不太好懂。但韩非子的古文是最好懂的古文,因为他的文章逻辑很清楚,而且文句通顺。 如果古文程度比较好,栽还推荐大家看司马光为《资治通鉴>写的按语“臣光曰”。《资治通鉴》中难免有一些偏颇之处,但是“臣光日”这部分颇有见解,有些地方非常尖锐,值得一读。 此外,我写的《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组织》也值得一看。 在企业家打开历史书之前,你有什么忠告? 任何历史书,都是某一个史学家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一些事件做出分析判断。每一个研究史学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难免有一些偏差;每篇文章也是这样。所

史模板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令狐采学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三国志》《史记》等都是纪传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

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小结: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岁寒三友:松竹梅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书四库:经史子集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篇一:《资治通鉴》名句 《资治通鉴》100个名句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b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遇檠根错节,无以别利器 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百闻不如一见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c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 乘长风破万里浪 此间乐,不思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大丈夫安能久事笔墨间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f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g古人贵朝闻夕改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h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何不食肉糜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汉朝与夜郎谁大 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j 鸡鸣狗盗之徒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军令有所不从 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亏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疾风扫落叶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k口有蜜,腹有剑 l洛阳强项令 m莫敢饰诈,务尽其情 q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秦始皇焚书坑儒 骑虎者势不得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r 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 人生居世间,譬犹骋六骥过决隙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 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忍小忿而存大信 s 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生乃与哙等为伍 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计细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t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 w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到清朝时期的编年体史书

到清朝时期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鲁国自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79年)的历史大事。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傳爲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爲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竹书纪年》(辑本) :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它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 《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或《谷梁春秋》,战国谷梁赤撰。内容以解释《春秋》大义为主,为儒家经典之,旧题作者为谷梁赤,初皆口授,成书时间晚于《公羊传》,约在西汉时期始写定成帙。 汉 《汉纪》: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荀悦。荀悦(公元148年~公元209年),字仲豫,本书记载内容时间起于汉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 《后汉纪》:东晋袁宏(328-376年)撰。它是编年体的东汉史。记事溯自新莽元凤四年(17年)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汉。 唐 《续唐历》:著者崔龟从,字玄告。该书记代宗大历十三年(778)至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史事,以接续柳芳《唐历》。 《唐鉴》: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著。它纵论唐三百年间的治乱兴衰,上起唐高祖起兵反隋,下迄昭宣帝被迫禅让帝位给朱全忠,被誉为“深明唐三百年间治乱”的史学名著。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记述了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27年(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它周密而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真实地记录了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的活动及言论,生动地描写了奴隶社会处于崩溃时期的历史进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部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献。 1《左传》简介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 (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鲁哀公二王七年)。 作品中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

有价值的文献,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2《左传》的文学成就 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 其次,是《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 最后是《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叙事的文学成就很高,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的手法具有很大的特色。对事件描述时,带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在事情发展前或之中就预示了结果,甚至还有此智者的预兆。

《资治通鉴》书评

《资治通鉴》书评 《资治通鉴》与领导艺术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享有世人极高的评价和赞誉,它不仅为领导阶级提供了管理经验,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它与司马迁的《史记》并为华夏历史文化遗产之双璧,蜚声中外。 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有断裂,也有延续,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不因时代久远而陈旧落伍,经过岁月的涤荡反而历久弥新。《资治通鉴》的书名由宋神宗钦赐,他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通”则意谓着博通古今,“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该书是由北宋司马光耗时19年所著的一本达三百万字的巨作。全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经、皇朝为纬,运用追叙、插叙和终言等多种手法来说明史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交待人物的身世经历,叙事系统而清晰。全书通过对宋以前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深切思考,总结了决策、用人、吏治等治国理政方面的得失。作者通古时之变,兼容并蓄,拾遗补缺,以生动流畅、质朴精练的语言融汇诸史,成就一家之言,总结得失,供人主借

鉴,从而成为后人学史、参史、研史必读之书,亦是领导者不可不读之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结合工作需求实现与经典著作的对接。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衰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重视君主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司马光强调君主要负主要的历史责任。他认为领导者应该具有仁、明、武三点优秀的内在品质。“仁”指仁政和目标,“明”指素质和品质,“武”指毅力和定力。修政治,兴教化,育万物,养百姓,此乃仁;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乃明;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乃武。如若领导人三者兼备,则必能更好的发挥众人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该书中与领导艺术相关的知识,提高管理技能,并学以致用。党员干部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仁、明、武,从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共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司马光在书中还提到:“治国之要亦有三,一曰官人,二曰信赏,三曰必罚。”“官人”指的是用人、用干部,“赏罚”指的是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干部的任用及赏罚是领导者管理的重要手段。汉高祖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就总结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张良);治钱谷,安百姓,保证前线粮草供给,我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由此可见刘邦的领导艺术,他能够把握方向、提出愿景、知人善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2018尔雅满分详细标准答案

传统文化概述(一) 1 【单选题】古代所说地“扬一益二”中地“益”指地是现在以下哪个地区?()A ?A、成都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2 【单选题】曹操《蒿里行》一诗,描绘地是以下哪种场景?()D ?A、汉时官员劝课农桑地画面 ?B、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地战争惨状b5E2R。 ?C、文化界百家争鸣地盛况 ?D、汉末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地状况p1Ean。 3 【单选题】以下哪种文字不是夏商周及秦朝时期所使用地文字?()B ?A、甲骨文 ?B、草书 ?C、篆书 ?D、金石文字 4 【判断题】两汉时期,我国南方农业生产力就超越了北方地农业生产力.()错误5 【判断题】企业地软实力往往决定着企业地未来.()正确 儒家学派(一) 1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五经”地是().D ?A、《尚书》 ?B、《周易》

?C、《礼经》 ?D、《论语》 2 【单选题】孔子伦理思想地核心是().C ?A、义 ?B、忠 ?C、仁 ?D、礼 3 【单选题】儒家思想地正统与主导地位是在以下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确立地?()C ?A、汉高祖 ?B、隋炀帝 ?C、汉武帝 ?D、隋文帝 4 【判断题】《天人三策》是孟子地儒学著作.()错误 5 【判断题】《周易》被认为是“五经”之首.()正确 儒家学派(二) 1 【单选题】明朝地科举考试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D ?A、国试 ?B、省试 ?C、文试 ?D、殿试 2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儒家思想地是().C ?A、民贵君轻 ?B、仁者爱人

?C、清静无为 ?D、以和为贵 3 【单选题】我国道家学派地创始人是().C ?A、张道陵 ?B、庄子 ?C、老子 ?D、荀子 4 【单选题】科举制最早从()开始实行.C ?A、汉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5 【判断题】老子是历史上第一个把“道”划入哲学范畴地人.()正确 6 【判断题】孔子地天命观是对鬼神地迷信.()错误 道家学派(一) 1 【单选题】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地人是().C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庄子 2 【单选题】“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一句,出自以下哪本著作?()D ?A、《道德经》 ?B、《金刚经》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区别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区 别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时期的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史书。与《》、《》、《》合称“”。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写作的史书称“”。它上起传说中的(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十七年(1644年),计3229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编写。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 《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1.编年体。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纪传体。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4.国别体。主要特点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国语》左秋明 5.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下面对我国古代几部着名的史书作简要介绍: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北宋司马光等人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着。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资治通鉴》导读答案

1.1.1已完成 1单选题】《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 A、纪传体 B、编年体 C、纪事本末体 D、纲目体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史学两司马”指的是?() A、司马迁、司马光 B、司马迁、司马相如 C、司马相如、司马光 D、司马相如、司马懿 我的答案:A 3【判断题】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 我的答案:√ 1.1.2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 A、北汉禁军将领 B、地方军阀 C、北汉宗室 D、后周禁军将领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2【单选题】 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 A、收夺武将权力 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 C、鼓励武将饮酒 D、加强禁军力量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3判断题】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 我的答案:√ 1.1.3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 A、文人 B、武将 C、外戚 D、宦官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

2【单选题】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3【判断题】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 我的答案:× 1.1.4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 A、《太平广记》 B、《太平寰宇记》 C、文苑英华》 D、《太平总类》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2【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 A、《太平广记》 B、《太平御览》 C、《册府元龟》 D、《文苑英华》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3【判断题】为宣传宋真宗认真读书的事迹,宋代文臣编造了“苍鹤来朝”的故事。()我的答案:× 1.2.1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关于《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的关系,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资治通鉴》是《册府元龟》的续编 B、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看,《册府元龟》的编纂可以被视为是《资治通鉴》成书的铺垫 C、两部书都曾初名《历代君臣事迹》 D、两部书都致力于以史为鉴 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 2【单选题】以下关于《册府元龟》的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是一部长达千卷的大类书 B、和《太平御览》一样包罗万象 C、是宋初四大类书之一 D、编成于宋真宗时期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 3【判断题】《册府元龟》的特点与宋真宗作为继承型君主的身份有很大联系。()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摘抄 1、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2、忍小忿而存大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小忿:小的忿怒。大信:大的信用。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3、英雄无用武之地。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4、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前事:前面的事情,指隋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吾属:我们。师:此指反面教员,引为鉴戒的意思。进两句大意是:前面这件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经常想想它以警策自己。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对他的侍臣们说:我看了《隋炀帝集》,觉得隋炀帝知识渊博,深奥通达,他本想做尧舜一样的君主,而认为桀纣是暴虐无道的,为什么他的结局竟与他的希望相反昵?魏征听了说:隋炀帝自恃才智过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他虽口诵尧舜之言却在重蹈桀纣的覆辙,他自己不知道又听不进意见,以至于倾覆亡国。太宗听了,深有感慨地说:“——。”隋炀帝口是身非,言行不一,终于国破身亡,足可警戒后世。唐太宗以隋炀帝作自己的反面教员,警策自己,终于成为一代英主。 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清慎:清正持重。犯而不挍:语见《论语·泰伯》,意思是有人冒犯也不报复。挍,报复。这两句大意是:(娄师德为人)宽恕仁厚,清正持重。(即使别人)冒犯了他也从不报复。娄师德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同平章事),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风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很有点瞧不起他,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

弘扬中国传统管理文化 我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浩瀚无边、灿烂辉煌、光彩夺目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曾经缔造了祖国文明昌盛的黄金时代,亦为发展我国与世界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我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中,除了蕴藏着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伦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丰富遗产外,还包播着极为可贵的管理文化。我国传统的管理文化,是维系与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建设和发展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历史地、辩证地发掘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管理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革新创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管理文化,实现科学管理,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一、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管理文化 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华民族传统管理文化,是植根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土壤之上,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与民族性格出发,以总结和概括我国管理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管理思想原则与道德规范,有着严密的管理组织系统与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艺术为内容的管理文化体系。 任何国家与民族的管理文化,总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总是建构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之上,并受着当时政治文化,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素质等制约的。社会政治经济管理及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为管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管理文化的建立与发展,又影响与制约着种种管理,两者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构成了管理文化的发展历史。 考察我国传统的管理文化,必须遵循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与科学态度出发,既要看到我国传统管理文化是形成和发展于封建社会,带有明显的封建主义色彩,又要看到我国传统管理文化是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学派林立,良莠并存。由此出发,不难发现我国传统的管理文化,始终是以礼治为核心的儒家管理文化和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管理文化两大学派为中心,贯穿着《老子》、《孙子》、《墨子》等等彼此相互对立和相互渗透关系而构成中华民族的复杂而又丰富的管

《资治通鉴卷六十八》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资治通鉴卷六十八》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也。光武遭汉中衰,群雄麋沸,奋起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大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其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缙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及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幸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混淆,是非颠倒,可谓乱矣。然犹绵绵不至于亡者,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涝、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夫岂特数子之贤哉,亦光武、明、章之遗化也!当是之时,苟有明君作而振之,则汉氏之祚犹未可量也。不幸承陵夷颓敝之余,重以桓、灵之昏虐:保养奸回,过于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寇雠;积多士之愤,蓄四海之怒。于是何进召戎,董卓乘衅,袁绍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绝,不可复救。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八》) 【注】①遹:yù,遵循。②烝:zhēng,众多。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俗吏慢之慢:傲慢,不敬 B.乃能敦尚经术乃:却,竟然 C.上则有……之徒面引廷争引:揭发,检举 D.岂特数子之贤哉特:仅仅,只是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用来说明教化是国家“急务”的一组是(3分) ①光武遭汉中衰,群雄糜沸②足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③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④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 ⑤加有大功于天下⑥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③④⑥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化是国家的紧要任务,风俗是天下的大事。只有圣明智慧的君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明白重视教化、匡正风俗的益处和功效。 B.在群雄蜂起、天下大乱的背景下,汉光武帝却能凭一介平民之力,奋发起兵,恢复祖先的事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教化的作用。 C.孝和帝以后,贵戚专权,朝政的腐败。面对混乱局势,志士仁人坚守道义,勇于赴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保证了东汉王朝不至倾覆。 D.虽然汉室衰徽,但如果有明君发奋振作,那么汉朝的福运仍然不可估量。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都是哪本

古代史书四种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 都是哪本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东汉末年,荀悦撰成《汉纪》,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1、纪传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2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3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著史体裁。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

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 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 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4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 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000字高中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000字高中 读了《资治通鉴》着本书使我增加了许多历史知识,使我知道了什么是国家大事,什么是民族大义,也使我懂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资治通鉴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 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辰。漫步走在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拨开迷雾,看到的是冠绝世界之巅的繁华,也有狼烟遍地的硝烟,眼前尽是模糊,推不开,也挥不断。 相信大部分人接触到历史是从影视剧开始的,但严格上来说,那已经不算历史,可以说是演绎,与严谨的历史相比,它更加突出的是艺术的体现。小时候,喜欢看影视剧,《三国演绎》这部剧就不知道看了几遍。之所以对历史充满兴趣是在六年级时,看到姐姐初中的历史课本,在里面我翻到“两汉”的篇章发现影视剧与历史还是有区别的。赤壁之战似乎与诸葛孔明没有多大关系,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也是无稽之谈,刘禅似乎不是那么无……从那时开始,自己就决定看一下真正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编纂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共以前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这部四百多万的史实巨著共耗费十九年的光阴,记录着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向我们展示着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品质,在精神、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与此同时,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名族存亡的重要事件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纵观全书,我从中也发现一些历史规律,也有自己的感悟。在这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其中两个朝代-秦朝、隋朝最为特殊。秦朝、隋朝都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的短命王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隋朝也在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后建立的统一王朝。秦朝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隋朝的“开科举”可谓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绩。然而,秦王朝的统治仅仅有十五年,隋朝国祚也不过37年。他们的迅速灭亡,根本上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