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

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

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起,观察变化。

3.思考:瓶子、气球、橡皮膜各相当于呼吸系统的哪部分?怎样利用它们模拟呼吸过程的?

实验结论:瓶子模拟胸腔、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实验中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

六、题目: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胶皮管、带刻度的标记纸

实验过程:1.选一个尽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测量瓶,将胶条垂直贴在瓶上。

2.用200毫升的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每加200毫升在胶条上做一刻度标记,直至加满测量瓶,做出完整的刻度标记。

3.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的水。

4.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让瓶中的水流出来。

5.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过程中不要停

顿。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记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6.根据本组同学的肺活量,制成柱形统计图。试着分析肺活量不同的原因。

实验结论:肺活量不同的原因有,不同同学肺功能不同,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不同,也有可能是测量时操作不够准确造成的差异。

七、题目:心跳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假设:心跳快慢与运动是否有关

方法:先测量平静时心跳的次数,然后分别做剧烈程度不同的运动,并测量每次运动1分钟后的心率。

学生活动记录

整理数据做柱状图

初步解释:运动剧烈心率会加快。

八、实验题目: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实验过程:

1、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

2、将棉线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内,拉紧棉线。

3、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作圆周运动。

实验结论: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质量越大,受力越大;转动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

九、做个生态瓶

1、实验题目:模拟池塘生态系统

2、实验要求:探究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

3、实验器材:有盖的2l以上的透明广口瓶,小鱼(或小虾)两条、田螺两个、水草(如金鱼藻)两棵、洗净的沙砾、河水。

4、操作步骤:

1)、洗净玻璃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在瓶子中放入3cm厚的沙砾,再将河水倒入瓶中至瓶口6cm左右。

2)、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拧紧瓶盖,并在瓶子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3)、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在不直接被阳光照晒的窗台上,或有其他光源照射的地方。

4)、在一周内,每天观察自制的生态瓶,将瓶内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十、制作自己的望远镜

1、实验题目:制作自己的望远镜

2、实验要求:制作自己的望远镜

3、实验器材:胶带、剪刀、硬纸、透镜。

4、操作步骤:

1)、用硬纸片制作两个纸筒,使其中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在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动。

2)、将两片透镜分别固定在两个纸筒上。

3)将安装好透镜的两个纸筒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远镜。

4)、用眼睛靠近纸筒的一端,观察远处的物体;滑动纸筒,直到物体清晰为止。注意:千万不要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十一、做个火箭工程师

实验题目:做个小火箭

实验要求:做个小火箭

实验器材:剪刀、长条形气球、硬纸板、不干胶、彩色笔。

操作步骤:

1、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剪下来,粘贴成圆筒。

2、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扇形,剪下后把它卷成圆锥形,固定在圆筒顶端。

3、在硬纸板上画出火箭尾翼,并用剪刀剪下来,用不干胶把它们粘在圆筒下端。这样,火箭就做好了。

4、装饰自己的火箭,并给自己的火箭命名。

5、把自己的火箭带到室外。将长条形气球装到火箭里,向气球内吹气,捏住气球的开口;把火箭顶端朝上放稳后,迅速松手,火箭会被射出。估计自己火箭发射的高度。

6、重复上面的过程,改变向气球内吹气量的大小,看看火箭飞行的高度是否有变化。

7、调整火箭的尾翼,看看飞行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十二、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实验名称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实验目的探究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原理

我的猜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落不下来,是因为地球引力?

实验器材0.5米长棉线、小木棍、乒乓球、沙子、钉子、纸槽

实验步骤1、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

2、将棉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内,拉紧

棉线。

3、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体

会握棉线的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1、乒乓球做圆周运动时,握棉线的手的感觉受到了力。

2、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质量越大,受力越大;转

动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越大。

实验结论 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落不下来,是因为有地球引力。

2、影响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因素有:地球引力、运动速度和本身质量。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四年级下册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观测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观测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天平的使用方法 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砝码+游码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式与方程教案

《式与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能列方程解答一些需要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每表示数量关系方程思想。 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及方程的意义 1.回顾与整理用字母表示数。 (1)概括好处。 师:同学们都订了《小学生数学报》,你们喜欢不喜欢? 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单价是0. 4元,如果我们全班同学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年级250人,每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我们全校1500人,毎人都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 如果让你继续表示几所学校,全区甚至全市的学生每人都订一份这样的报纸一共要付多少钱,你都一一这样列式吗?可以怎样很快地概括出这种关系?(板书:0.4x) x表示什么? 这里应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板书:用字母表示数)可见,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

好处?(学生回答)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洁地表示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概括性。 (2)自主回忆。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有哪些?你能写出哪些式子是用字母表示的? 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刚才这位同学所写的字母表达式实际上是用字母表示什么?(教师分别板书)小结从同学们的整理可以看出,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 (3)讨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式子。 (1)刘强家上月收人a元,剩余486元,支出()元。 (2)—盘彩带长a米,做一个中国结用6米。做3个中国结用()米,还剩()米。 (3)—瓶盐水重a克,盐的质量占盐水的15%,这瓶盐水含盐()克,含水()克。 (4)一台插秧机每小时插秧工平方米,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午和下午一共插秧()平方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式与方程等数学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2.回顾与整理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要表示出全区小学生每人订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的总价,应怎样表示? 现在我们知道,总价是6024元(板书)。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0.4x=6024)这个等式实际上就是什么?(方程) 自主整理方程的知识点。 师:关于方程的概念、知识点,学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你能自己整理一下吗?可以用表格、网络图或者箭头等方式来表示。你认为哪种方式适合你,你就采用哪种方式。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内讨论。 汇报。 问:你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追问: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小结:像0.4x=602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师可以板书画集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 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将 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 滑轮实验 1.定滑轮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实验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 实验过程: 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 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斜坡实验 实验1:实验验证斜面有省力作用。 实验材料:测力计重物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记录: 实验结论: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2:证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材料:测力计重物木块木板 实验步骤和记录:

(教科版)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3) 实验二:砖和陶瓷 (4) 实验三:谁流的更快些 (5) 实验四:空气占据空间吗 (6) 实验五:空气有重量吗? (7)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水结冰了 (8) 实验二:冰融化了 (9) 实验三:磁铁有磁性 (10) 实验四:磁铁的两极 (11) 实验五:磁极的相互作用 (12) 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3) 实验二:溶解的快和慢 (14) 实验三:100毫升谁能溶解多少食盐 (15) 实验四: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6) 实验五: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7) 实验六:声音是怎样传播 (18) 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 (19) 实验二:导体和绝缘体 (20) 实验三:比较两种电路连接 (21) 实验四:食物中的营养 (22) 实验五:面包发霉了 (23) 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 (24) 实验二:光与热 (25) 实验三: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26) 实验四:我们的小车 (27) 实验五:用橡皮筋作动力 (28) 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9) 实验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30) 实验三:浮力 (31) 实验四:液体的热胀冷缩 (32) 实验五:空气的热胀冷缩 (33) 实验六:金属的热胀冷缩 (34) 实验七:摆的研究 (35)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杠杆的科学 (36) 实验二:轮轴的秘密 (37) 实验三:动滑轮和定滑轮 (38) 实验四:斜面的作用 (39) 实验五:抵抗弯曲 (40) 实验六: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1) 实验七: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2)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色生命世界(一) (43) 实验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44)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四年级下册 1、制作简易风向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得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得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与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与内圈以内得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得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得瓶顶倒扣在瓶得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得“0”刻度线。 3、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得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得质量。 2、用量筒与水测出固体得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瞧瞧固体得软硬。 4

4 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得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得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得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得体积。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得几种液体,观察液体得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3 5 一、实验题目:温度计得使用 二、实验要求:温度计得使用 三、实验器材: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 四、操作步骤: 1、将温度计得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得底与壁。 2、等温度计得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6、酒精灯得使用方法 一、实验题目:酒精灯得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湿抹布、污物桶。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3、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4、甩灭火柴,将熄灭得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5、讲解火焰得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6、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 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一、怎样使杠杆平衡 材料:钩码、杠杆尺、支架 步骤: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在不同的 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 衡。做好记录。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结论: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是: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钩码数二、设计实验证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器材:弹簧测力计,斜面(尽量光滑),带挂钩的小木块。 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拉起小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把小木块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 木块演斜面向上运动,当小木块匀速直线 运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重复上述操作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三、蘑菇石的形成 实验目的:验证风吹是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材料:托盘、玉米面、不规则石块 步骤:1、在托盘内铺一层约一厘米厚的玉米面,用手拍平拍实。 2、将不规则石块摆放在玉米面上面。 3、用嘴对这玉米面轻轻吹气。 结果:没压石块部分的玉米面被“风”吹走了,压石块部分的玉米面没被“风”吹走了。 蘑菇石的形成:沙漠中的岩石松软程度不同,当有风吹向岩石时,松软的部分被吹走了,坚硬 的部分被留了下来,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形态 的蘑菇石。 四、沙洲的形成 材料:喷壶、沙土、各种大小的石子、2个托盘 过程:1、用沙土和石子在一个托盘里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2、用喷壶在景观上喷水。 现象:景观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沙洲”。 结论:沙洲是在水的冲刷和搬运中形成的。 五、鹅卵石的形成 材料:带盖的玻璃瓶、碎砖块、沙、水 过程:1、观察碎砖快的棱角,摸一摸棱角的锐利程度。 2、将3-5块小碎砖块放入瓶中,并加入适量 的沙和水,拧紧瓶盖,用力摇动瓶子。 3、摇动一会儿,观察碎砖块的形状。 现象:碎砖块的棱角变小或消失了,变圆了。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 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形成了卵 石。 六、钟乳石的形成(自制钟乳石) 材料: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一个碟子、苏打晶体、水 过程:1、分别在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后逐 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到不能 溶解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 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只烧杯中,把 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固定在 适当位置。 3、坚持观察四天。 现象:在盘中出现了结晶物。 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钟乳石是有溶解了石灰岩成分的水滴落时留下的碳酸钙晶体聚集 形成的。 七、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材料: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过程:1、仔细观察玻璃表面。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片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三次,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片爆裂破碎。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高山上的岩石在昼、骤雨等冷暖反复变化下会发生破碎。 八、模拟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材料: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过程: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扎紧后放入纸盒中。 2、往纸盒中倒入一些糊状熟石膏,用木棒把 气球推入熟石膏下,取出木棒。 3、待熟石膏变硬时从盒中取出,并观察。 4、把熟石膏模型放入冰箱冷冻24小时后取 出,观察其变化。 现象:熟石膏模型断裂。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高山上裂缝中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使岩石发生破碎。 九、煤的分离实验 材料: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的试管塞、棉花、煤 过程: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儿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塞 住试管口。 2、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 3、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现象。 现象: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时,产生蓝色火焰;实验过程中,试管里的棉花有黑色油 状物;实验结束时,试管里的煤燃烧后产生 了黑色炭状物。 结论:煤经过燃烧后产生煤气、煤焦油和焦炭。 1、天平的使用 一、实验题目:怎样使用天平 二、实验要求:怎样使用天平 三、实验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 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 3、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右侧盘的纸上。 4、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 5、计算砝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 48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49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 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50实验: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 实验材料: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的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 1、在实验1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2、在实验2中第1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 51实验: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植物会向着有阳光的地方生长 实验材料:两株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绿豆苗、纸盒、剪刀 实验过程: 1、将两株绿豆苗分成1、2两组,并且把两组绿豆苗都用纸盒罩住。 2、1组绿豆苗不作处理,将罩住2组绿豆苗的纸盒右侧上方剪开一个洞,使阳光能照射进去。 3、一周后,观察两组豆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1组豆苗正常生长,2组豆苗偏向有阳光的洞口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

冀教版五年级的上科学实验.doc

冀教版五年级上科学实验 1、渗水比赛 一、实验题目:渗水比赛 二、实验要求:渗水比赛 三、实验器材:塑料瓶、纱布、剪刀、线、烧杯、支架、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 四、操作步骤: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 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4、观察三个烧杯中的水量,记录在表中。 注意:要让瓶口流出的水全部注入到烧杯中。 土壤类型从土壤中流出的水量( ml) 时间水量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 分钟 4 分钟 6 分钟 2、测量水温的变化 一、实验题目:测量水温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测量水温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 2 支温度计、 400ml 烧杯、 100ml 锥形瓶、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四、操作步骤: 1、向锥形瓶中加入280ml 热水( 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ml 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察两个容品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 1 分钟的温度变化。 3、勺柄冷热的变化 一、实验题目:勺柄冷热的变化 二、实验要求:勺柄冷热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火柴。 四、操作步骤: 1、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现象。 2、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现象。 3、在杯壁上粘上豆子,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现象。 4、传热比赛(一) 一、实验题目:传热比赛。 二、实验要求:观察热可沿物体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三、实验器材:粗金属丝、木制支架、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油(或蜡)、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实验。 点燃酒精灯,在金属丝一端加热,观察哪根火柴先掉下来,以及几根火柴棍掉下的顺序。 3、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金属丝粗细要恰当。过粗,实验时间太长;过细,火柴棍不好粘,传热太快, 3 根火柴棍掉下的时间相差太小,实验结果不明显。一般以直径 6 毫米左右为宜。 B、粘接火柴棍距离,过近过远都不好,一般以15 毫米左右为宜。 C、粘接火柴棍,凡士林油或蜡用量多少是实验成败的关键。要设法使各粘接处的凡士林 油或蜡的用量相等,实验效果才好。 5、传热比赛(二)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实验题

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 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详尽事例,经历探索事物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对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培养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 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繁复问题中隐含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高斯,是德国出名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有着“数学王子”的美称。他从小就特别聪惠,有一次上课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大家从1开始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老师刚说完他很快便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指生说一说:把1和100相加等于101,2和99相加等于101,这样就得到50个101,用乘法计算:101×50=5050。正是因而高斯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才使繁复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规律!揭示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活动1:摆三角形 1、这里有一些图形,请你仔细观察每幅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和需要的小棒根数来填表。

图号①②③④⑤⑥ 6 三角形个数12345 小棒根数 了5根小棒,第三个三角形用了7根小棒…….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生说一说。 每组中的小棒根数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2根。 填完学生汇报结果: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三角形用师:谁能详尽说一说每组中的小棒的根数是2的几倍多几根?生:第一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1倍多1根,第二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2倍多1根,第三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3倍多1根…… 师:按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n+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2n+1”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表示任意一个图形的小棒的根数都是图号的2倍加1。n可以表示任何数。 学生只要表述的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并板书:2n+1。 3、根据字母式子计算,摆第11幅图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探索活动2插彩旗 引入:有了这个关系式,我们就能求出任意一个三角形需要的扣子数。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问题。 1、请读一读题中的文字,并观察情境图。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修改)

一、实验:制作简易观测仪(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怎样制作观测仪 实验材料:硬纸片、胶水、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实验过程: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个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中间,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的风向仪。 实验现象:把自制的风向仪拿到室外,风向仪的箭头指着风吹来的方向。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二、实验:制作雨量筒(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怎样制作雨量筒 实验材料:剪刀、竹签、两根吸管、饮料瓶 实验过程: 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毫米画一条刻度线,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实验现象:我制作的雨量筒可以用来检测降雨量的多少。 实验结论:学会了制作简易雨量筒。 三、实验:测量石块的体积(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怎样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实验材料:量筒、盘子、烧杯、石块、细线。 实验过程: 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估计淹没石块即可,并记录下来。 2、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内壁轻轻滑入水中,再记录水的体积。 3、两次水体积之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实验现象:第一次体积200ml;第二次体积385ml

实验结论:石块体积:385ml-200ml=185ml 四、实验:化冰实验(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冰、水、烧杯、温度计等。实验过程: 实验1: 1、将甲杯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实验2: 1、用酒精灯加热乙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的变化。 2、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以及到水沸腾时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停止加热后,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五、实验:蒸发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要素:表面积,温度,通风 实验材料:大培养皿5个(直径相同)、小培养皿1个、挂历纸1张、量杯1个、水。 实验过程: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量杯在六个培养皿中倒上等量的水,两个一组,分成三组。 3、将第一组(一大一小)放在背阴处,第二组放在通风的背阴处,其中一个用挂历纸筒围起来(避风)。第三组一个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背阴处。 4、记下实验开始时间。 5、比较几个培养皿中的水变干的时间长短,思考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水量不要多,能在大培养皿中形成薄薄一层即可。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2) 2、楼兰的忧郁教案 (5) 3、鸟是树的花朵教案 (7) 4、我和大猩猩握了手教案 (12) 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 (13) 6、早晨教案 (15) 7、葵花之最教案 (19) 9、寓言两则教案 (21) 揠苗助长教案 (21) 刻舟求剑教案 (23) 10、还有人活首吗?教案 (24) 11、我的母亲教案 (26) 12、济南的冬天教案 (30) 13、祥子买车教案 (33) 14、养花教案 (35) 15、母鸡教案 (37) 16、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 (38) 18、秋天的怀念教案 (41) 20、勇气教案 (43) 21、再见了,亲人教案 (44) 22、桥梁远景图教案 (47) 23、黄河象教案 (50) 25、科学幻想之父教案 (53) 26、蟋蟀的住宅教案 (54) 27、古诗三首《特童》教案 (57) 28、风筝教案 (59)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教具准备: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xKb 1.Co m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 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 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 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 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思考:①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②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1)景色美;(2)面积广;(3)作用大。 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景色美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含实验教学内容

第一课 1.( )了,( )了,( )了,( )了,( )了,( )变成( )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 2.变化是( ),自然界( )永远不变的事物。 3.在研究物体变化的时候,我们要对观察到的( )进行记录,( )可以帮助我们分析( )的过程,探寻( ),这对( )来说非常重要。 4.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常用的记录方法有( )( )( )( )( )。 5.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你认为下列变化相同吗?为什么? ①人和青蛙的生长过程②小狗和小猫的生长过程③青蛙和小鸡的生长过程 6..拿一个烧杯,在烧杯中盛半杯清水,用钢笔向其中滴几滴蓝色或黑色墨水,描述变化过程。第二课 1.天气是指()。 2.人们将观察天气( )积累成谚语,利用这些谚语来( )天气的变化,优点是( ),不足是( )。 3.风( ) 雨( ) 雪( ) 阴( ) 晴( ) 雷( ) 4.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 5.我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 6.描述天气的词语。 7.“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什么意思? 第三课 1.气象员们从事( ),( )的工作。 2.( )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可以用来测量雨量。百叶箱里有( ),用来测量( )。 3.观测天气变化用到的仪器有( )( )( )。 4.风向是指( ),通常用( )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 )。.北风是指( ),风向仪指向( )。.东南风是指( ),风向仪指向( )。 5.( )度在刻度的最下面,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 )刻度线。 6.观测仪放在校园里( )。 7.( )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 )( )( )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8.怎样制定观测天气的计划?9. 制作风向仪的材料? 10.测定气温的三项要求? 11.制定天气观测记录表。 12.图①这是什么仪器?用来做什么?该仪器的 制作材料是什么? 13.图②仪器的名称?用来做什么?通常放在 哪? 14.图③这个物体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最底端的 刻度是多少?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①②③ 第四课 1.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图中的人在做什 么?他们的工作对人 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 响? 第五课 1.人们的( )( )与( )紧密相关。 2.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给人们生活或生产带来 哪些有利或有害影响? 3.天气影响人们的( )和( ),人们的生活也影 响( )。 4.分析17页调查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人类 哪些活动对天气又影响? 5.城市热岛现象,市区温度( ),农村温度()。 6.牵牛花在一场雨后,花瓣明显褪色,说明雨中 含有( )。 7.PH试纸,PH<7( ) PH>7 ( ) PH=7 ( ). 8.酸雨使试纸(),使牵牛花()。 9.我们用( )检查我们 生活的地方是否有酸雨。 10.在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最容易在什么天气下发生, 说明什么? 第六课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 )的物体,如( ) 体,( )体,( )体。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分别是( )( )( ) 2天平左边放( ),右边放( )。 3.不同的固体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4.不同的液体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5.将豆,小米,沙,,木屑混合后,如何将它们分离? 6.水是( )色,牛奶是( )色,相同体积下( ) 重一点。常温下( )的流动性更好。 7.不同液体混合后会有什么现象? 8.怎样读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9.气体与液体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10.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①固体和液体: ②固体和气体: ③液体和气体: ④固体液体和气体: 11.测量石块的体积? 12.测量糖块的体积? 第七课 1.( )和( )是不同状态的水。 2.是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什么? 3.水受热可以变成( ),( )遇冷变成水,水受 冷到一定程度可以变成( ) ,( ) 受热融化 又可以变成水。 4.水受冷到( )时开始结冰,水的凝固点又叫( ), 水受热到( )时开始( ),水的沸点是( )。 5.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开始沸腾? 6.物体有三种常见的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 ( )是可以改变的,如( )( )和( )三 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 )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相同质量的水和冰,( )的体积大。相同体积 的水和冰,( )的质量大。 9.水的三种状态怎样变化? 10.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 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1.为什么在冬天的早晨,窗户上会出现一些冰花, 太阳出来后,这些冰花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呢? 第八课 1.①坑里的水哪去了?②衣服和粮食为什么会干? ③.在黑板上用水鞋子,字会不见了为什么?④一 杯水放在桌上,过一段时间水少了,为什么? 2.在脑门上蘸水,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3.炎热的夏天地上洒水的好处? 4.蒸发: 5.( )和( )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 变化过程中都要( )。 6.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7.什么原因能使水加速蒸发? 8.用一瓶盖的水,设计加快蒸发试验。 9.怎样使湿衣服干的更快? 10.坑里的水哪去了?什么原因能加速这种情况 的发生?如果是阴天这种情况能发生吗? 第九课 1.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凝结: 3.雨的形成研究计划 4.( )之间可以发生( )的变化,我们把象水 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 )。 5.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凝结成( )。 6.揭开蒸锅的盖,锅盖内会附着水滴,那是锅盖 里的( )受到( ),变成液态的( )。 7.水开了,做饭时冒出的“白气”是( )不是( ) 8两幅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利用了什么原理? 9.夏天,空调机不停的向外滴水,水是从哪里来 的?水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10.冬天戴眼镜从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上有一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 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 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 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 1.研究的问题:斜面可以省力吗? 我们的假设:斜面可以省力。因为我们发现,沿着盘山公路上山,比沿着直线上山省力。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 搭建一个简单斜面。 用测力计垂直匀速拖动小车,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上去,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反复多做几次。 比较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和沿着斜面拉上去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2.研究的问题: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三个高低不同的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搭建一个坡度较大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中等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较小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三次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省力的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坡度越大,省力越小。 3.、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 研究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研究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不变量:纸的长、厚度和质地,纸梁的高度和跨度,垫圈的大小、摆放位置、摆放方法,弯曲的标准、记录表等。 变量:纸的宽度2厘米4厘米8厘米 实验材料:

1.在两个高度相同的木块之间放好2厘米宽的纸条,把垫圈轻轻叠放在纸条中间,直到纸条接触到桌面为止,清查垫圈数-1就是纸条的最大承重量,并记录下来。 2.纸条换成4厘米宽的,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 3.纸条换成8厘米宽的,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 比较纸条的宽度和最大承重量的关系。 实验结论: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4、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研究问题: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 研究假设: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不变量:纸的长、宽度和质地,纸梁的高度和跨度,垫圈的大小、摆放位置、摆放方法,弯曲的标准、记录表等。 变量:纸的厚度1层2层4层 实验过程: 在两个高度相同的木块之间放好1层的纸条,把垫圈轻轻放在纸条中间,直到纸条接触到桌面为止,清查垫圈数-1就是纸条的最大承重量,并记录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