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教材复习

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教材复习
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 教材复习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一、字音整理

暴.霜露pù草芥.jia洎.jì殆.dài 鼎铛.玉石chēng逦迤

..zīzhū

..lǐlǐ锱铢

妃嫔.pín 归帆去棹.zhào 翠峰如簇.cù羽扇纶.巾guān 舞榭.歌台xia嗔怒.chēn

龇.牙zī梅子箐.qìng巉.峭chán 清癯.qú訇.hōng惊愕.a廊腰缦.回màn

直栏横槛.jiàn 畹町

..wǎn tǐng瘴.气zhàng 间.谍jiàn嚎啕.táo惊诧.chà悚.然sǒng

贪婪.lán嗔.怒chēn 惊愕.a山麓.lǜ山岚.lán 火捻.niǎn 嚼.啃jiáo 昏厥.ju?

赂.秦lù六国互丧.sāng(sàng)暴.pù霜露弥.mí繁嬴.yíng谗.诛chán 邯郸

..hándān 当.与秦相较tǎng斩荆.jīng 棘.jí下咽.yàn(yān ya)蜀山兀.wù缦.回màn囷囷.qūn

水涡.wō矗.chù不霁.何虹jì高低冥.迷míng妃嫔媵嫱

...pín yìng qiáng 辇.niǎn

渭流涨.腻zhǎng(zhàng)椒.兰jiāo 弃掷逦迤

..ōuyā

...zhìlǐyǐ槛.jiàn(kǎn)呕哑

纶.guān(lún)酹.lai 华.发huā(huáhuā)舞榭.xia寻常巷.陌hàng(xiàng)佛狸

..bìlí舷.xián梯簇.新cù勋绶.sh?u 挪.动nu?拾.阶而上sha(shí)半晌.shǎng 虔.诚qián 湔.雪jiān 顷.刻qǐng

二、字音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宿.命(sù) 炫.耀(xuàn) 苍穹.(qi?ng) 窸.窸窣.窣(xīsù) B.愀.然(qiǎo)熨.帖(yùn) 半晌.(shǎng) 亘.古不变(gan)

C.跌宕.(dàng) 榭.(xia) 慰藉.(jia)羽扇纶.巾(guān)

D.鼎铛.(dāng)隽.永(jùn) 咽.喉(yān)面面相觑.(qù)

三、成语整理

钩心斗角:①谓建筑物或图纸的结构精巧工致。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

②谓精心构制,斗胜争奇。

③比喻各用心机,互相倾轧。

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目不暇接:指可看的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不可一世: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曾几何时: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没过多久。

天网恢恢:天道像个广大的网,作恶者逃不出天道的惩罚。后多用来形容作恶者终究难逃国法的制裁。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人意料: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

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四、成语测试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墨索里尼下台了,意大利国王接管政府,我们弹冠相庆

....。

B.我想,他们准是把涂料的经费用完了,因此无计可施

....。

C.画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几个黑人和不可名状

....持枪而立的大兵前方,是画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

D.两面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柔光闪烁,画像在黑色镜框的玻璃后面望穿秋

...水.。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伙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B、台湾明山书局出版的《中国儿童大百科全书》很有意思,有一种新思路,通过讲故事带出百科知识,令人面目一新。

C、除夕之夜,海外留学生、边防战士、坚持生产的工人通过电报捎去对祖国亲人的问候,当然无可非议。

D、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总结、研究,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五、文学常识测试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后又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B、萧乾,汉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萧乾的《流民图》、《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国际援助的滇缅路的修造情况。

C、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D、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著有《嘉祐集》。

六、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各抱地势,。

长桥卧破,未云何龙?,?

,,歌台暖响,春光融

融,。

2、,;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而望幸焉。

3、鼎铛玉石,,,,亦不甚惜。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5、戍卒叫,函谷举,,!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7、秦人不暇自哀,而人哀之;,。

8、乱石穿空,,。

9、,、灰飞烟灭

10、故国神游,,,。

11、人间如梦,。

12、舞榭歌台,。

13、想当年:,。

1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15、凭谁问:,?

附答案:

字音测试1C (A.纶(guān)巾

成语测试1、【答案】B【考点】重点考查结合语境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析】A.“弹冠相庆”含贬义,应为“欢呼雀跃”;C.“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应为“莫名其妙”;D.“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十分着急,应为“凝眸远眺”。

2 D(A、“身陷囵圄”改“锒铛入狱”;B、“面目一新”改“耳目一新”;C、“无可非议”改“无可厚非”)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教学目标:1、与学生共同重温专题的意义

2、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

3、共同鉴赏精彩片断的思想、取材与语言艺术

4、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

一、专题引入(5分钟)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记述了人类的、某个民族的过去,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传承、重新认证和解读,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使人类获得精神滋养,从而得以不断进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推知未来。”凡是有活力的民族,都牢记自己的民族历史以及整个世界的历史的。寻绎历史发展的轨迹,并且不断进行反思,就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回顾历史,借鉴历史,更好地前行。

人们研读历史,是想寻求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人们在审视历史时,也必然会引发感情活动,发抒议论与感受。这些犹如大江的浪涛,沿着峡谷,奔腾而下,,山鸣谷应,久久回响。

今天我们来复习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1、让我们共同诵读专题导语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深省的事件,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时,往往会浮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其中有英雄的喟叹,有智者的思索,也有文人骚客的歌吟。这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今天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

2、请举例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时,引发的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文人的骚客的浪漫诗心。(课本内的课本外的皆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说:历史记忆的内涵、风格和强度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亦即民族性。凡是有活力的民族,总是牢牢记住并不断反思自己民族和整个世界的历史。谛听历史的回声,就能正确地看待现在,展望未来。让我们打破时空的樊篱,与遥远的圣哲一起,在宇宙中共鸣。

二、梳理选文与专题的关系,鉴赏精彩片段

(一)《六国论》

1、构思与主题:本文是一篇史论,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前475一前221)“七雄”中除秦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题发挥,以古讽今,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

2、片段鉴赏

第4段赏析:?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6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古讽今”。

(二)《阿房宫赋》

1、构思与主题:杜牧的《阿房宫赋》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片段鉴赏

第1段赏析: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第4段赏析:“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暇”的本义是“闲空”,文言中常用“不暇”来表示“来不及”。“哀”,哀叹、悲悼。按:“哀”《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注意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悲哀、悲伤”,引申为“怜悯、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哀叹、悲悼”。4个“后人”均指秦亡以后的入,但第三个“后人”是指另三个“后人”更后的人。后一个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为鉴戒,将使更后的人来哀叹他的自取灭亡。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构思与主题: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2、片段鉴赏

第六、七、八句赏析: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峪。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最后五句赏析:“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构思与主题: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碎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运用典故,十分恰当,是它的一大艺术特色。

2、片段鉴赏

前六句赏析:写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

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最后三句赏析: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极好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五)《落日》1、构思与主题:《落日》是一篇极能振奋民族精神和鼓舞民众意志的好文章,

它结合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

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消息二则》1970年12月7日,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华沙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碑前,为德国曾经犯下

的罪行谢罪。当时的媒体评论道:勃兰特跪下了,全体德国人彻底站了起来。1995年6

月,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再次下跪道歉。

2、文体知识

标题能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标题有三种: 主标、引标、副标(可组合成四种形式):

主标——是多行标题的中心,揭示消息的核心事实。

引标——放在主标之前,从一个侧面对主标起引导说明作用。

副标——放在主标后,对主标起补充说明作用。

主标必须有,引标、副标可有可无。本文的标题是:单行(只有主标)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话,它往往用简要的话集中概括消息的主

要事实,点明主题。(通常是标题的扩展和照应)——要较详细地了解新闻内容,方法是看

导语。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主要部分),它用充足的事实具体展开报道,是对导语内容的

进一步扩展和补充。——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方法是看主体部分。

三、整合专题材料,组合话题作文。

历史是一份丰厚的遗产。

我们看历史,可以据过去推知未来。(鲁迅)

历史是人类或某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系统化、符号化。

历史记述了人类或某个民族的过去的轰轰烈烈的或缠绵悱恻的或刻骨铭心的事迹。

人们可以从历史中不断获得精神营养,得以不断进步;可以找寻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引发种种感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我们学习古文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地记录。历史是人写的,对历史的反思,也许有助于对现实更深层次的认识。很多人说,反思历史就是展望未来。在我们的书本中,在我们的周围,

有这样那样的“历史”。比如:

回眸历史的脚印

浩月行空,苍穹茫然,楼阁的疏影静静地横斜在冷凝的水中,独自慢步于青草丛中,只有湿露与我为伴,四野的寂静更增加了漂游者内心的孤独感,无奈之余,我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想要发现掩埋在时间中的足迹,来慰藉心中的空虚……

站在连绵起伏的小丘之上,拨开灰黄的野菜,抚摸着淡淡的黄尘,是那样的柔软舒坦。

然而,数千年前,就在这个荒芜地带,战国七雄,寒刀冷剑,合纵连横,争土夺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也敲响了封建王朝的钟声。六国帝王,二百五六十年的国运,抒写了封建中国的第一页,是泪之珠,血之铃。功业尚佳,耻辱亦存。烽烟四起,征战连年;披荆斩棘,以有尺寸:子孙无能,割让土地;王子皇孙,辇入于秦。王朝的残阳流着深红的血,历史的脚印鲜血淋淋,恰似声声叮嘱;知耻而后勇,鉴史以复兴,为民族之图腾而血洒江河泪满襟。

也是在这荒芜之地,余威震于殊俗的秦始皇兴建了气势恢弘的阿房宫。当蜀山兀,阿房出时,其势气吞万里如虎,其威并驾五湖如龙。秦王朝是如何的气势磅礴,而阿房宫、直道等便是其极盛的见证。今天,当人们在阿房宫废墟徘徊时,我们不禁感叹于阿房的宏伟与不可思议,秦人奢华的足迹印奠在这宫上,也更加使阿房宫显得魅力无限,神秘无常。

遥想苏子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如今,当我穿过历史的浮云再一次赤壁怀古时,面队滚滚长江东逝水。我高声吟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硝烟战火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雄姿英发的公瑾坐阵八方,指点江山,谈笑之间,赤壁胜负已成定数。历史中也便有了神来之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赤壁之战亦成为三国战乱的佳话。

顺江东下,伫立北固亭,感受着大江之雄浑,体味着稼轩之悲情。俯瞰遗迹,南宋正如青山遮不住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历史的足迹是那样的淡然,但稼轩的悲情却依然那么清晰。他虽然想沙场秋点兵,但最终却是美芹十论化做南窗挡风纸,一腔热情换来二十载的闲居。这是稼轩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思,成为历史上无奈的足印。

历史的足迹一行行,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思,但是我们如果只是遐思而不吸取教训,那我们也只能使后人而复哀后人。我们要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勇敢面对历史,敢于象勃兰特那样。那么我们才有希望,中华才会有真正的崛起。

后记:

站在世纪的边缘,把握着生命的脉搏,以一颗虔诚的心回蓦往昔,记忆却不如荔枝般金银剔透,历史的兴衰跌荡起浮,由悲而发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沿着历史的车辙,踩着历史的脚印,逆流而上,寻找那古国的身影。

赞叹:五千年文明古国古,八千里沃野盛世盛。

相信:待到风云齐会时,龙腾六合定乾坤。

期待: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

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倾听历史的回声

在济南赁屋而居,房屋朝向一条宁静的老街——将军庙。翻看济南的老地图,可以发现她和与她相邻的芙蓉街、贡院墙根街一样,曾经拥有过繁华和喧闹,但是现在,除去依稀能辨的高墙大院之外,她的大部分被普普通通的市井百姓的民房占据着。有消息说,政府已经有了一个拆迁的思路,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得到开发,但是我无从去想象她将来的模样。

天气凉下来的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我的窗户对面摆摊制作烟囱,看得出他是一个退休工人,对所从事的工作非常熟稔,周围的邻居送来不知从何处找来的铁皮,几乎在转瞬之间,他就能把它作成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器物。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每当我在窗前注视老人对工作的投入,我心中都会升起一种感触,感怀岁月锻就他对生活的沉着和驾驭。

老人一下一下地击打着铁皮,声音传来,没有人们以为的铁器与铁器相撞的尖利刺耳,而是呈现出一种很让人受用的节奏,这说明老人的每一次动作虽然缓慢但都击中要害,招不虚发。声音也仿佛经历了岁月的浸泡,变得意味深长。

除去这种打击声,还有很多的声音常年由街上传入我的小屋。一个卖馒头的妇女,她的声音在早晨每每象一张砂纸,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地打磨着我的耳膜;卖菜的男人喜欢把每一种青菜的名字都加入到吆喝中,芹菜、韭菜、白菜、茭瓜、黄瓜、胡萝卜——把一个色彩艳丽的菜园呈现给你,有一次经过我的窗下,他自己都为这种有趣味的吆喝感动不已,自话自说地念叨,吆喝得多好啊。

附近还有一座天主教堂,虽深埋进街巷,仍掩盖不住这种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宏伟肃穆。我常常漫步进去,看一群上了年纪的人一片虔诚地唱诗。唱诗结束后,散场了,仍有信徒不能从中苏醒过来,口中念念有词着赶回家去,这种声音经常使我产生出一种异样的思考。

最多的是脚步声,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万籁俱寂,这种声音显得尤其有力,“呼塌呼塌”,这是一个男人,“咯咯咯咯”,这是一个穿高跟鞋的女人。有时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脚步声交错在一起,夹杂着混乱的聊天;有时是两个人的脚步,伴随以一应一和的对话;最为突出的是一个人的独行,那种纯而又纯的脚步声在寂静里展开,往往使人产生这声音惊彻天地的错觉。

倾听如此众多如此丰富的声音,我坐在书桌旁,往往有一种旁听者的寂寞,这种生活旁观者的感慨,可能对于一个以记录为职业的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是责任所带给我的必然的附加。

在一个千年交替的时候,我们为自己不仅能亲历这种交替而且正逢壮年可以有所作为而庆幸。庆幸之中也有感伤,我不知道自己的声音能否被人留意,看着桥上的风景,是否有人在小楼的窗前欣赏自己?

如果说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应该有所期盼,那么,我期盼在未来的岁月里,自己的声音会变得更加响亮。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点

第三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破坏使得中国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土地改革(1950-1952年,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3)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4)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2.“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国家有计划地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原因: 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包围、封锁等敌对政策,发展重工业是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

②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要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其它: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目的: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3)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 关系同时并举。 (4)主要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 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成四大重点 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6)意义: 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②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2)方法:

必修三概率统计专题复习

必修三概率统计专题复 习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随机抽样 一、随机抽样的分类 1. 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数法抽签法 2.系统抽样 3. 分层抽样 二、适用条件: 当总体容量较小,样本容量也较小时,可采用 抽签法 ;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较小时,可采用 随机数法 ;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时,可采用 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个体差异较显着时,可采用 分层抽样 . 三、典型练习 1.某会议室有50排座位,每排有30个座位.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会后留下座号为15的所有听众50人进行座谈.这是运用了 ( c ) A .抽签法 B .随机数法 C .系统抽样 D .有放回抽样 2.总体容量为524,若采用系统抽样,当抽样的间距为下列哪一个数时,不需要剔除个体( b ) A .3 B .4 C .5 D .6 3.甲校有3 600名学生,乙校有5 400名学生,丙校有1 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人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 b ) A .30人,30人,30人 B .30人,45人,15人 C .20人,30人,10人 D .30人,50人,10人 用样本估计总体 1、频率分布直方图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 频率/组距 ,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 面积 来表示,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总和等于 1 . 2、茎叶图 补充:某校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用“10分制”随机调查“阳光”社区人们的幸福度.现从调查人群中随机抽取16名,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他们的幸福度分数(以小数点前的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为叶): (1)指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和平均数; 众数:8.6, 中位数: 8.78.8 8.752 +=,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 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 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 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D.游牧经济 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 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C.宋代 D .清代 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 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 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 A.商代 B .秦代C.汉代 D .唐代 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 8、 2007 年 12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 .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 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苏州 11、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 C.扬州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洛阳 ,诗中的“草市”是 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最早出现是在 A.秦汉B.六朝C.唐朝D.宋朝 1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 草市兴起 13、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2、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 题的是。 七、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 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3、内容: (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 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2、大跃进: (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 规律。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6、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 比例。 7、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调整国民经济。 2、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 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二三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必修二专题三 高考试题训练

高三历史 必修二专题三 高考试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浙江文综卷·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美援朝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2.(2012·天津文综·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 .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3.(2012·全国课标卷·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 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 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 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4.(2012·海南单科卷·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5.(2012·海南单科卷·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6.(2011·福建文综·19)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 A .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 .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 .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7.(2011·海南单科·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 .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新中国经济

尧子:同志们,每天坚持进步一丢丢 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 1.经济恢复:1949——1952底 措施:(1)土地改革:1950-1952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调动了…,解放了…,促进了…,巩固了… (2)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及帝国在华企业 ——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 (3)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2.过渡时期:1953——1956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一五计划:1953-1957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①重工业基础差②借鉴苏联的经验; ③应对严峻国际形式的需要 评价: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3)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法:①农业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评价: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②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命题:1.就经济建设发展阶段角度命题;2.就概念内涵角度考察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例1:“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年时间。”该文件发表的时间是 A.1952年底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例2: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例3: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解决的所有制问题是为了() A.尽快恢复国民经济 B.配合国家实现工业化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二、探索与失误时期(1956—1976) 1、中国八大:1956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根据主要矛盾,正确制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 ——建设时期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大跃进、人民公社:1958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1

2018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专题整合含答案

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大阶段特征:1.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1992年南方谈话,十四大标志着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二)重大历史线索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图画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题的素材看:多以历史人物、文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新颖直观、信息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 2.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典型例题】 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技法攻略】 析图文―→“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属于私营性质的企业;看时间1980年12月,属于改革开放后;看地点沿海某市,说明在空间上沿海的优势。

挖寓意―→图文说明当时公有制、私有制并存。 析选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故A、B两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提到了“沿海某市”,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 明选项―→1980年我国经济出现了公有制、私有制并存,恰巧体现了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选C。 【针对训练】 1.从票证一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二的出现,反映了我国() 票证一票证二 A.计划经济的盛行B.改革开放的起步 C.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D.改革由农村到城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考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票证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它的取消和票证二股票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的因素,反映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票证的废止是在20世纪90年代,A、B、D三项均与此时间不符。 答案:C 2.下图是1958年发表于某家大报的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画的《跃!跃!跃!》。这幅漫画的寓意是()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出现“左”的错误 C.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前景 D.当时经济上各行各业全面快速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考点是“大跃进”运动。从题干时间“1958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③阶级关系上:“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学习要求:知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1)背景: ①现实需要: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②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学之士数百人,担任官职。 ③个人发挥: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与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 (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3、影响: ①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作用: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③深远影响:汉王朝由此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必修三概率统计专题复习完整版

随机抽样 一、随机抽样的分类 1. 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数法抽签法 2.系统抽样 3. 分层抽样 二、适用条件: 当总体容量较小,样本容量也较小时,可采用 抽签法 ;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较小时,可采用 随机数法 ;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时,可采用 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个体差异较显着时,可采用 分层抽样 . 三、典型练习 1.某会议室有50排座位,每排有30个座位.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会后留下座号为15的所有听众50人进行座谈.这是运用了 ( c ) A .抽签法 B .随机数法 C .系统抽样 D .有放回抽样 2.总体容量为524,若采用系统抽样,当抽样的间距为下列哪一个数时,不需要剔除个体( b ) A .3 B .4 C .5 D .6 3.甲校有3 600名学生,乙校有5 400名学生,丙校有1 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90人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 b ) A .30人,30人,30人 B .30人,45人,15人 C .20人,30人,10人 D .30人,50人,10人 用样本估计总体 1、频率分布直方图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 频率/组距 ,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 面积 来表示,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总和等于 1 . 2、茎叶图 补充:某校学生会组织部分同学,用“10分制”随机调查“阳光”社区人们的幸福度.现 从调查人群中随机抽取16名,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他们的幸福度分数(以小数点前

的一位数字为茎,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为叶): (1)指出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和平均数; 众数:8.6, 中位数: 8.78.8 8.752 +=, 平均数:(7.0+7.3+8.6+8.6+8.6+8.6+8.7+8.7+8.8+8.8+8.9+8.9+9.5+9.5+9.6+9.7)/16= 3.众数. 4.中位数 5.平均数 ※6.已知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求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众数:面积最大的那个矩形的中点横坐标 65 中位数:前部分面积加起来占50%的那条线的横坐标 60+10? 40 20 =65 平均数:每个矩形面积╳其中点横坐标再全部加起来(不用再除!!!) 7、标准差的求法: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 8、方差:(标准差的平方) 经典练习 1.已知10名工人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分别是16,18,15,11,16,18,18,17,15,13,设其平均数为a ,中位数为b ,众数为c ,则有 ( D ) A .a >b >c B .a >c >b C .c >a >b D .c >b >a 2.一个样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0,12,13,x,17,19,21,24,其中位数为16,则x =__15___. 3.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小组14名学生分别与全班的平均分85分的差是:2,3,-3,-5,12,12,8,2,-1,4,-10,-2,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分约为 ( B ) A .分 B .分 C .分 D .分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 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 不确定 性关系.(正相关、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