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1)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2)两种基本职能:A 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B 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8、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9、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纸币是国家规定的货币符号,如果滥发纸币,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纸币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所需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11、信用工具分类:(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A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B共同点:不准流通转让。

12、外汇(1)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13、人民币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考点:1、纸币发行是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2、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如何应对?今年我国上调人民币币值,如何看待?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等,但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2、供求影响价格:(1)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2)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3、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个人企业要想更多赢利应该怎么做?赚钱:个别劳动时间短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赔钱:个别劳动时间长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1)加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2)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本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价值规律(1)基本内容:A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

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A调节生产。B提高劳动生产率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火车——飞机空调—风扇

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汽车—汽油

考点:企业生产者怎样在价格战中获胜?怎样使你的商品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服务)消费。(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5、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受外部因素影响(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心理引发的消费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6、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发展。)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考点:结合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际,思考在消费中我们如何做到节约?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①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 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 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 内容:A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 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 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优越性: (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

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作用: (1)共同富裕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 B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2.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

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

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人民生活水平

不高

3.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

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

促进社会进步

第五课企业与经济制度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是什么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哪种企业起主导作用?企业、国有企业。)

2、企业组织形式:(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2)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3)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相同点:“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不同点:课本P41表格(4)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4、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5、就业的重要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都比较大;(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7、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择业观(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休息、休假的权利; 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2.意义:(1)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2.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3.提高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产品质量好坏,一个国家的劳动

者技能水平代表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2)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

纪挑战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性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作用:a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3、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定期储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

4、我国的商业银行(1)含义:商业银行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办理结算三种

A 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银行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B 其他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5、股票: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特点:高收益高风险

6、债券: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三种债券依次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7、保险:(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2)类别:人身保险、财产保险(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1、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必要性)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2)按生产要素分配 A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C(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

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a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A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B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A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B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P70对观点一的辩析)

(3)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A 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C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原因: (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 (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

4.方法和途径: (1)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要求b;a导致c(2)a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 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3.兼并: (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

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竞争4.“强强联合”:(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5.破产: (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作用: A积极作用: 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资源

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 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什么叫财政?财政收入都包括什么?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组成部分: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 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B 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a.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b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财政支出

(1)含义: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2)主要用途:(我国财政支出有哪些项目?) A 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 B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C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 社会保障支出 E 债务支出4、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吗?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绝对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略有节余、略有赤字都是财政收支平衡。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

5、两种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应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6、财政的巨大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A 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a 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b 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B 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2)人民生活有保障

A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C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一)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的含义(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2)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3)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1强制性必须交无偿性不允许附带任何要求和回报;固定性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额之间的数量比例(2)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

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1、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遗产税)

行为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

2、两大税种:增值税和所得税。(1)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一般计算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实行累进税率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资源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市场: 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 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现) 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3.内容: (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竞争性: 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2.原因: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作用: (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 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 a盲目竞争,社会资源的浪费b 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制性: 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懂法守法用法(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2.决定因素: (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3.作用: (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4.地位: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1)自

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3)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1、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科学发展观(1)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A 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B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C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经济全球化的原因:(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方面有哪些?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4、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1)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5、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2)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各成员在互惠互利的

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3)对中国入世如何评价: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B 严峻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6、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政策。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8、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什么叫财政?财政收入都包括什么?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组成部分: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 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B 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a.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b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财政支出

(1)含义: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2)主要用途:(我国财政支出有哪些项目?) A 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 B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C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D 社会保障支出 E 债务支出4、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吗?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绝对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略有节余、略有赤字都是财政收支平衡。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

5、两种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应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6、财政的巨大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A 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a 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b 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B 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2)人民生活有保障

A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C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一)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的含义(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2)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3)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1强制性必须交无偿性不允许附带任何要求和回报;固定性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额之间的数量比例(2)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1、我国税收的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遗产税)

行为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

2、两大税种:增值税和所得税。(1)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一般计算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实行累进税率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资源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市场: 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 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现) 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3.内容: (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竞争性: 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2.原因: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作用: (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 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 a盲目竞争,社会资源的浪费b 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制性: 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懂法守法用法(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2.决定因素: (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3.作用: (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4.地位: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3)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政策: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调控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1、什么是总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科学发展观(1)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A 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B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C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经济全球化的原因:(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

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方面有哪些?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4、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1)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5、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2)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各成员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3)对中国入世如何评价: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 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B 严峻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6、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政策。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8、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矛盾分析法知识点整理复习课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唯物辩证法二 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事事有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时时有矛盾 2、矛盾含义、两个基本属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的观点 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同一事物事物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同一矛盾的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①相互区别 ;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③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矛盾: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 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相互依赖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含义不同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 矛盾的相互区别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①要分清主次, 主次方面:地位与功能:②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 被支配地位抓主流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对立(斗争性)③同时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相互联系统一(同一性) 树立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①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①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特点: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②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③实质:扬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杞人忧天知识点清单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欣赏 杞人忧天《列子》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______同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天刚亮的时候 (2)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表示没有办法 3.其他实词 (1)身亡.所寄 亡:________________ (2)积气..耳 积气:______________ (3)若.屈伸呼吸 若:________________ (4)终日在天中行止.. 行止:______________ (5)只使..坠 只使:______________ (6)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伤:______________ (7)积块..耳 积块:______________ (8)充塞四虚.. 四虚:______________ 4.虚词 (1)之????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亦积气中之. 有光耀者 (2)其?????其.人曰奈何忧其. 坏 二、内容探究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统编课后习题) 知识盘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7篇杞人忧天 知识盘点 一、1.舍释解除、消除 2.(1)告知,开导(2)为何,为什么 3.(1)无,没有(2)聚积的气体(3)你(4)行动,活动(5)纵使,即使(6)伤害(7)聚积的土块(8)四方4.(1)结构助词,的;代词,他;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指示代词,那个;代词,代指地 二、“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 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常用数量关系等式 1、份数: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价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数据运算:加数+加数=和 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一减数=差 被减数一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 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 作品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 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 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 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 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 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 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 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 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 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 享。”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 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 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

高一生物重点知识点整理(必背)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 (1)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①匀变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即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②变加速曲线运动: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是变力,加速度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 ①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曲线运动轨迹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速度方向。 ③曲线运动的轨迹向合力所指一方弯曲,合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④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90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速率将不变。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物理量的合成和分解) (1)合运动和分运动关系:等时性、等效性、独立性、矢量性、相关性 ①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所需时间相等。 ②等效性:合运动的效果和各分运动的整体效果是相同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③独立性:每个分运动都是独立的,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 ④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⑤相关性:合运动的性质是由分运动性质决定的 (2)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求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 ②速度、时间、位移、加速度要一一对应 ③如果分运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需选取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量取正,相反的量取负,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如果分运动互成角度,运动合成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小船渡河问题 一条宽度为L 的河流,水流速度为V s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c (1)渡河时间最短: 设船上头斜向上游与河岸成任意角θ,这时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V 1=V c sin θ,渡河所需时间为:θsin c V L t = , sin90=1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c V L t = m in (与水 速的大小无关) 渡河位移:222t v L s s += (2)渡河位移最短: ①当V c >V s 时V s = V c cos θ渡河位移最短L s =min ;渡河时间为θ sin v L t = 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arccosV s /V c ②当V c >V s 时以V s 的矢尖为圆心,以V c 为半径画圆,当V 与圆相切时,α角最大,V c =V s cos θ,船头与河岸的夹角为:θ=arccosV c /V s 。 渡河的最小位移:L V V L s c s ==θcos

2019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语文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矛盾观知识点 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 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 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 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 3.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三个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 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不 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独特)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 注意:如果材料强调主要矛盾答A,涉及矛盾主要方面答B 5.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 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 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既要重点……又要……)

语文知识点归纳(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基础及文化文学常识必背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列数字、举例子——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打比方、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引资料——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分类别——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描写景物的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A以景衬情; B渲染气氛; C为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调; D为下文做铺垫;E推动情节发展 引号的五种作用:A引用; B强调; C特定称谓; D特殊含义; E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的六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⑥表列举分承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文学常识 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中国:九州、华夏、四海、神州、八荒 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广陵苏州:姑苏成都:锦官城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官职任免 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 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时间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朝代传说: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负数知识点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大于负数.小于正数·负数比较大小时.不考虑负号.数字大的数反而小· 2.“+”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3.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数轴上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 从左到右逐渐变大最大负整数-1 最小正整数1 百分数(二)知识点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3、原价×折扣=现价原价×(1-折扣)=便宜的钱 4、折扣=现价÷原价便宜的钱÷(1-折扣)=原价 5、原价=现价÷折扣 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应纳税额 = 总收入×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 总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6、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7、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8、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9、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10.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圆.圆柱.圆柱必背公式 1.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公式d=2r;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公式r =d÷ 2. 2.已知直径求周长: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直径=周长÷圆周率. 公式C=πd. 公式d=C÷π 3.已知半径求周长:半径=周长÷圆周率的2倍. 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 公式r=C÷2π 公式C=2πr. 4.已知半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公式S圆 =πr2 5.已知直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直径÷2)的平方.公式S圆 =π(d÷2)2 6.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圆柱的底面周长=侧面积÷高. 圆柱的高=侧面积÷底面周长. 7.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8.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9.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的高等于体积的3倍除以底面积.公式h=3v÷s; 圆锥的底面积等于体积的3倍除以高.公式s=3v÷h· 10.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S环 =πR2-πr2 11.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即圆锥 的底面积=圆柱底面积×3.圆柱底面积=圆锥底面积÷3 12.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即圆锥的高=圆柱的高×3.圆柱的高=圆锥的高÷3·

高中物理会考必记必背公式知识点

高中会考丨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 总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 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 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 02 t t t v v v v +=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 2 2 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 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 ??=?==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 ?? ?+=+=2 22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 θ x y =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2)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π ω2= (3)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4)圆运动的向心力:ma r T m mr r v m F ====222 24πω (5)周期和转速的关系:T n 1 = (6)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7)匀速圆周运动中变化的物理量:向心力、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因为它们的方向变化) 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计算题文科选作) (1)万有引力:2 r Mm G F = (2)黄金代换公式推导:2 2gR GM mg R Mm G =?= (3)人造卫星的决定式: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杞人忧天 优质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守株待兔》和《亡羊补牢》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出寓言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列子 2.介绍《列子》 (一)读“忧”(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有疑惑的字词圈画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3.字音检测。指生回答。 (亡、中伤、舍然、星宿、躇步跐蹈、充塞四虚)

(二)解“忧”(读通文意,理清情节) 1.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注释把故事译成现代汉语。思考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1)杞人所忧何事?(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忧成何状?(废寝食者) (3)谁来解忧?(晓之者) (4)如何解忧?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是否解忧?(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字词检测 亡:通假字,同“无”,没有。 舍:通假字,同“释”,消除。 若:你。 奈何:为什么。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没有容身之处,以至于寝食难安,通过别人的开导,最后消除了疑虑。 (三)悟“忧”(读懂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分组读----学生上台展示) (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2)劝说者的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负数必背知识点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大于所有负数,小于所有正数。负数比较大小,不考虑负号,数字大的数反而小。 2、“+”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3、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 百分数(二)知识点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2、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3、应纳税额 = 总收入×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总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5、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圆、圆柱、圆柱必背公式 1、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公式d=2r;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公式r=d÷2. 2、已知直径求周长: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公式C=πd,直径=周长÷圆周率,公式d=C÷π 3、已知半径求周长: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公式C=2πr,半径=周长÷圆周率的2倍,公式r=C÷2π =πr2 4、已知半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公式S 圆 =π(d÷5、已知直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直径÷2)的平方,公式S 圆 2)2 6、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公式S侧=Ch;圆柱的底面周长=侧面积÷高,公式C=s侧÷h;圆柱的高=侧面积÷底面周长,公式h=S侧÷C。 7、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公式 S表= S侧+2S底。 8、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公式 V圆柱=Sh。圆柱的高等于体积除以底面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实用口诀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实用口诀(TXT手机版)(Practical tips for high school physics (TXT)) 1. Description of movement 1. Object model with particle size, ignore shape and size; The earth turns to be a particle, the earth's rotation is about the size. The change of the object position, accurate description with displacement, speed S movement than t, with Δv and t than a. 2. Using general formula, average velocity is simple method, intermediate time velocity method, initial velocity zero ratio method, and geometric image method, to solve the method of motion. The free fall is an instance, the initial velocity is zero a, etc. The speed of the center moment is equal to the average velocity; Acceleration has a good side, ΔS a T square, etc. 3. The velocity determines the motion of the objec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velocity, the same direction is accelerated backward, and the vertical turning is the same. Second, the force 1. Force analysis is the key to solve mechanical problems; Analyze the force of force and deal with it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2. The analysis force should be careful, quantitative

矛盾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为统一属性,斗争性为对立属性,具体事例分析) (1)同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与相互转化。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性例子:气球上一根绳上的两个人不能 剪断绳子以及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2)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 趋势。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包 括生活中的斗争性) 斗争性例子:猫和老鼠在斗争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装睡 (3)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联系: 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关系例子: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演奏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美丽的图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子: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量 力而行、入乡随俗、对症下药 (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例子:苹果、梨子、香蕉有特殊性,但都是水果这是普遍性(3)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例子:苹果,桃子,菠萝的个性离不开共性:有果酸,糖类, 多汁 (4)例子不全还需要找很多例子!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负数知识点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大于负数,小于正数。负数比较大小时,不考虑负号,数字大的数反而小 2、 “ +”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3、 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数轴上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 从左到右逐渐变大 最大负整数-1 最小正整数1 百分数(二)知识点 1、 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2、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就是按原价的 80%出售。 3、 原价x 折扣二现价 原价x ( 1-折扣)=便宜的钱 4、 折扣二现价*原价 便宜的钱*( 1-折扣)=原价 5、 原价二现价十折扣 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 应纳税额=总收入X 税率 税率二应纳税额*总收入 总收入二应纳税额*税率 6、 利息二本金x 利率x 存期 7、 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9、 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10、 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 零头 部分不优惠。 35% #2增长或降低 或降低 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

圆、圆柱、圆柱必背公式 1、 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公式d=2r ;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一半,公式r = d 十2. 2、 已知直径求周长: 圆的周长=圆周率X 直径,直径二周长十圆周率, 公式C=2冗r , =圆周率X (直径* 2)的平方,公式 S 圆=n ( d * 2) 6、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的周长X 高,; 圆柱的底面周长=侧面积十高, 圆柱的高=侧面积十底面周长, 7、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2X 底面积, 8、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 高,。 圆柱的咼=体积*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9、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圆锥的高等于体积的3倍除以底面积,公式h=3v * s ; 圆锥的底面积等于体积的3倍除以高,公式s=3v *h 0 10、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S 环=n R2- n r 2 11、 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即圆锥的底面积=圆柱底面积X 3,圆柱底面积=圆锥底面积* 3 12、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即圆锥的高=圆柱的高X 3,圆柱的高=圆锥的高* 3o 比例必背知识点 公式C=n d , 3、已知半径求周长: 圆的周长=2X 圆周率X 半径, 公式d=C — n 半径=周长宁圆周率的2倍, 公式r=C * 2 n 4、已知半径求面积:圆的面积 =圆周率X 半径的平方,公式 5、已知直径求面积:圆的面积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姓名: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轨迹的切线方向.物体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时刻 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说明: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只是说明物体具有加速度,但加速度不一定是变化的,例如,抛物运动都是匀变 速曲线运动. )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增大;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率将减小;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3.曲线运动的分类 4.曲线运动的轨迹 物体向力的一侧发生弯曲,或者说力一定在弯曲的内侧。 二、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等时性:2.独立性:3.等效性 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它们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样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2.运动分解的基本方法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将描述合运动规律的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别分解,或进行正交分解. ★两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由两分运动的性质及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 (1).根据合加速度是否变化判定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若合加速度不变则为匀变速运动;若合加速度变化(包括大小或方向)则为非匀变速运动. (2).根据合加速度与合初速度是否共线判定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若合加速度与合初速度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为直线运动,否则为曲线运动.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变速运动,当二者共线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变速运动;若合初速度与合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则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不共线时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图乙所示. ★如图所示,用v1表示船速,v2表示水速.我们讨论几个关于渡河的问题. 1 1 d v t v 当垂直河岸时(即船头垂直河岸),渡河时间最短 一、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三、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