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讲解、提问技能微格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

导入、讲解、提问技能微格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
导入、讲解、提问技能微格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

导入、讲解、提问技能微格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

微格教学设计及教案设计等

微格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各种系统的功能总是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相关联。结构与功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系统能否发挥最佳的功能,取决于系统能否以最佳的形式和最佳的结构出现。教学设计要将各个要素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分析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出全部计划。微格教学实践系统包括执教者、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等要素。该系统启动后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而进行学科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要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优化教学方案,微格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更多地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注重调动教学系统的各要素的能动作用,即执教老师要有效运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发展学生智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具体项目有: 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课程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订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将因无法达到而挫伤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导入、讲解、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方式去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就是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实验、阅读、练习等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千篇一律,也不宜完全照搬“标准”教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引入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时间分配微格教学的教案通常限10-15分钟左右,在设计时要仔细估算每一教学行为所用的时间,这对于师范生尤为重要,有利于他们今后掌握好课堂教学时间。 检验设计内容当教案初步设计完成,学员先自我检验,再交给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从中了解学员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程度。在接受了这些信息反馈的前提下,在尊重学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科学的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微格教学的教案设计更趋完善,更符合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它们所遵从的理论、方法、程序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只有两点:首先微格教学设计是对一个教学片断的设计,以一两个教学技能为主;其次微格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由于是一个教学片断,所以微格教学设计就不像教学设计那样,必须涉及到教学的全过程(当然要考虑到这个片断在全过程中的作用)。否则教学片断变得过于冗长,不利于教学技能的训练。 下面以三年级“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入为例,展示微格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格式。

微格教学教学大纲

《微格教学》教学大纲 学时数:34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微格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的依据,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作为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是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微格教学强调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能够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并分别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微格教学主要技能包括科设计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提问的技能、导入技能、板书技能、科举例技能、多媒体教学技能说课技能、评课技能。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把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供了一个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教育实践有重要作用。对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及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微格教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程,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讨论、教学评论等活动,使其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师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应在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实践环节,并在精讲有关教学工作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每一位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实践。并及时反馈训练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实践中获得初步的教学技能。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声像等多种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的示范,并重视调动全体学生参加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帮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研究等。最终使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技巧,并使之规范化。 三、教学内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学会探究和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分析的乐趣,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循序渐进的引导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事件,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3min)师:同学们知道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菌是什么吗? 生:病毒 师:对,是一种冠状病毒。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病毒是不是生物生:是生物 师:那么病毒是否有细胞结构 生:没有细胞结构 师:非常好。那么既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如何进行生长繁殖呢? 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细胞,探讨从生物圈到细胞的奥秘。 板书:第一章走进细胞

新课:师:PPT放映病毒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以下病毒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生: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 师:病毒如何生长繁殖? 生:寄生在宿主细胞内 师:那么宿主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生:活细胞 师:为什么是活细胞,死细胞可以吗? 生:不可以,活的宿主细胞可以给病毒提供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物质。 师:好,也就是说,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那么我们可以说,像病毒这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三个总结完再板书) 1、非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 PPT播放草履虫的活动图。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了草履虫的那些活动? 生:运动、摄食、呼吸、生长、繁殖 师:很好,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的的生命活动是离不开细胞的,而且,单细胞的一个个体就是一个细胞,,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单细胞生物?生:变形虫、衣藻、酵母菌、眼虫、大肠杆菌等 师:好,这些都是单细胞生物,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就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因此说,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板书: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草履虫、变形虫、衣藻、酵母菌、眼虫、大肠杆菌 师:那么,与草履虫相比,人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又又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以人为例,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生:受精卵 播放PPT,受精卵的形成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丘昶 任课班级:高一(1)班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上课时间:2013年9月1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生物学资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1、心理特征 (1)学生对细胞并不陌生,但理解很多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认识有待提高;(2)高一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肯动脑子、善于怀疑、不满足现有结论、对一些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2、知识结构 本节课的难点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学生关于细胞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本模块的兴趣,是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可以说本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绪论的功能。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演示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呈现一些生命活动事实和图片,展现探究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40min) 【教学过程】 教学内 容及时 间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5min)1、用课件展示多彩生物圈的图片,介绍生物 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 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却有着基本的结构。 2、设置问题: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是什么?它们之所以属于生物,是由于具有与 非生物相区别的特征,生物通常表现出哪些生 命活动特征? 3、组织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学生回顾初中 所学相关知识, 思考问题,讨 论、发言交流。 以旧带新,激 发学生求知欲 望,引入本节 教学内容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5min )1、课件展示“非典”印象图片,SARS病毒的结 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介绍 SARS是有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 2、请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1)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 样生活和繁殖的? (2)如果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的 生活和繁殖吗? 3、让学生自由发言,适当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 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细胞内的物质, 制造新的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病 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生命现象。 学生回顾 初中所学病毒 的知识,并根据 已有的经验回 答。 通过设 问,分析病毒 (SARS病毒) 的生命活动与 细胞的关系。 讨论后达 成“像病毒那 样没有细胞结 构的生物,也 必须依赖活细 胞才能生活” 的认识。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过程〖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第二讲语言技能 第三讲导入技能 第四讲讲解技能 第五讲提问技能 第六讲结束技能 第七讲演示技能 第八讲板书技能 第九讲变化技能 第十讲强化技能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微格教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依据、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微格教学的实施流程 2.微格教案的设计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微格教学理论要点 (一)微格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1.微格教学的内涵 微格教学是由英文Micro teaching 直译而来的。依据Micro 的多种译法,这个概念还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而根据其特殊的技术手段,有人将其意译为“录像反馈教学”。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微格教学”这一提法。那么,何谓微格教学呢?其创建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Dwight Allen)教授给微格教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条件下进行学习。”我国学者结合国内的微格教学开展情况,将其定义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仅凭借以上两种权威的说法,我们对于什么是“微格教学”可能还是不太清楚。为了更清楚地把握其实质,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其产生时的初始状态。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朝野尤其是教育界的极大震动,由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美国人痛定思痛,认为要改变科技“落后”的局面必须依靠教育,而要发展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教师。于是,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对师范生的培训方法。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注意到,传统上师范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教学实习,要像正式在岗教师一样到课堂上授课,由指导老师听课并提出评价意见,以此帮助师范生不断改善教学、提升能力。然而,即使是一下课指导老师就立即向实习的师范生提出反馈指导意见,这样的反馈还是延后了,师范生往往记不起自己上课的全过程。而无论是作为当事者的师范生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指导老师,不管如何努力,都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完整版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 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必修一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节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所列举的事例和材料,都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但又在初中相关内容基础上有所扩展。,由于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与高中将要学习的知识时间相隔较长,大多数内容已经遗忘,另外,多数初中学校对生物课不重视,学生基础薄弱。这些都给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增加了难度。 【教材分析】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1章第1节的内容,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两部分组成。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担负着初高中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对本模块的学习,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首要目标。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和用具】 1、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演示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现探究相关问题; 3、课时安排:1课时(45min) 【教学过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案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学目标] 知识:(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能力:(1)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2)体验从生活实例中去探求知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通过质疑讨论、反馈矫正、归纳、总结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探讨”—有关SARS病毒问题,认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或参看教材图)SARS病毒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教师简介:SARS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主要经过紧密接触传播,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2003年曾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引起“非典”流行。

图1 SARS病毒模式图图2SARS病毒颗粒电镜照片 (2)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 问题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问题2.根据你掌握的资料,说说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哪些细胞,是如何危及人的生命的。 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3)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利用“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分析和讨论有关实例,说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1)利用下表归纳“资料分析”中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一章第1节从 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思考与讨论〗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 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 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 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知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将你获得的文字、图表信息表达出来; (2)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资料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2)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法导引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 名师课堂 一、名师说课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及对策 本节教材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同时,由于时间相隔较长而容易遗忘,因此,本节教学除完成知识上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具有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对相关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教案——从生物圈到细胞 科目生物课题从生物圈到细胞课时1课时(45分钟)主讲教师钟红嫔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能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分配教学 内容 授课行为学生行为 0'00' 1’30’3’00’6’30’8’00’问题 探讨 生命 活动 离不 开细 胞 【导入】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细胞的爱恋》。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流行爆发,部分 城市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商场停业的现象,很 多与非典患者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人被隔离在家。为什么 人们对非典型性肺炎这么恐惧呢?这是因为它具有较高 的传染性和致死率,而这一切都是由SARS病毒造成的 。 展示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SARS患者肺部的X光 照片,等等。 【提问】 1、SARS病毒的结构和我们初中所学习过的细胞结构 有什么区别? 2、SARS病毒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3、SARS病毒主要侵害了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如果 离开了活细胞,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 【小结】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 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 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 贮存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 新的病毒,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SARS 病毒主要侵害人的肺部细胞,使人发生呼吸 困难而死亡。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 表现生命现象。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 细胞构成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生命活动 都离不开细胞呢? 【资料分析】呈现资料分析中的实例和图例 进行分析。 对实例一设问:1、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 物(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还有哪些 生物体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 2、这些生物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还能 听诗歌的朗读,思考其 意义。 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 、观察图片,并根据已有的社 会经验回答。 学生阅读实例,观察图 示。结合生物的基本特 征自由回答,也可以举 例回答。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

导入技能的微格教学教案

“导入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 吴漱玉李亚英 教学目标:培训导入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录象)学生(四人)依次进行导入技能训练。(四人《微格教 学教案》附后) 3、(分别回放训练过程)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 价。 4、教师评价、小结。 附:导入技能训练评价标准 优良中差 1、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 2 2、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紧密、恰当。 1 3、与新知识联系密切,目的明确。 2 4、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 1 5、讲话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1 6、导入时间掌握得当,紧凑。 1 7、能面向全体学生。 2 (请听课后在以上适当评价等级划“√”)

微格教学教案2005年 9 月 28 日

微格教学教案2005年 9 月 28 日

时间授课行为技能学习行为教学媒体分配(讲解、提问的内容)要素(预想的回答)板书内容 就用“四面楚歌”表示孤立无援、 四面受敌的处境。 说得很好。刚才讲的就肯定 是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小结 垓下之围。至此,身经七十 余战未曾败北的西楚霸王以 悲剧而告终。(在“四面楚 歌”的冒号后板书)板书垓下之围 (前202年)2 同学们想一下,从巨鹿提问生(齐):五年。 之战到垓下之围,有几年时 间? 是啊,短短五年的时间,深入 项羽便由令诸侯“莫敢仰视” 的霸王而陷入绝境,最后无 颜见江东父老,身首异处。 是其兴也暴,其亡也速。这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设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点题 史记·项羽本纪》的另一段 “极得意文字”(郭嵩焘语) ——鸿门之宴。(板书)“鸿 板书 鸿门宴 门宴”可以说是项羽兴于巨 鹿而败于垓下的转折点,通 过学习,看看我们能否找出 提示 其中的原因。

高中生物-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两部分组成。 本册教材为分子与细胞,整个内容是紧紧围绕细胞在展开,依次为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学习细胞之前,先要对细胞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让学生明白细胞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相关的内容效果才好。因此本模块的核心是引导学生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而本节的两部分内容是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观点服务的,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围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构建的。教材通过实例从不同方面提供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建立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本节为后续章节打基础,后面各章依次讲述细胞这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变化规律等,揭示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和动态性,从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本节起到总领全局的作用,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奠基石。 课时安排1课时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生物的第一节课,在这之前,学生对生物知识几乎没有基础,因为生物不参加中考,初中学习都没怎么上生物课,学生也没怎么学。本节内容由于带有绪论性质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学生很多不是很理解,就是细胞的概念,学生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名词,但细胞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构,学生还是不清楚。好在本节内容都是在罗列一些生物学事实,而且都是与学生的生活能联系起来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教材都是逐步设问让学生得出结论,这是学生能够做到而且是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要求掌握的一种能力。本节的资料分析如,人的生殖过程,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学生在初中学过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本节在初中的基础上加入了种群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

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材分析 而本模块教材没有没有传统教材的开篇绪论,只有科学家访谈,本章“走近细胞”的编排,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之外,还有替代绪论的功能。 本章第1节开头的问题探讨,就选择了非典型性肺炎这一学生都熟悉、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例。尽管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SARS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又如,组装细胞,即组装生命体,是社会热点也是科学前沿,这项研究工作可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的风险,这就涉及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内容涉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生命系统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初步了解到,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从这些层次上展开和深入的,而细胞是其他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由于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内容的,后续各章依次讲述了这一基本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变化等,因此,本章既是后续各章的基础,又具有统领本模块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距。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是为深入学习细胞的知识作铺垫,属了解水平。教材通过事例从几个方面提供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接受相对比较容易。在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这些结构层次都属于基本概念,因此需要理解学习。不仅理解生命系统的这些结构层次的含义,还应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紧密相联的,同时,还应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制学案,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 系别:化学系 专业:化学教育 班级:121班 姓名:王瑗 学号:2012121146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班级:__121________科目:____高中化学____时间__2014.11.19__ 主讲人: _____王瑗_____指导老师:李鹏鸽

1分30秒【提问】展示一个实验装置:在硫酸 溶液中插入一个锌片和铜片,问大家 会看到什么现象? 【再次提问】那如果我们用一根导线 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和原来会有 什么不同吗? 【过度】很好,那我们再在导线中 接上一个电流表后发现,电流表指针 发生了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是不 是也就验证了大家刚才的猜想。 【讲述】1.实验中铜片表面为什么有 气泡?2.流计指针为什么偏转? 1.Zn、Cu用导线连接一同浸入稀硫酸 时,Zn比Cu活泼,易失去电子,电 子从Zn片流出通过导线流向Cu片,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电流计指 针有偏转。 2.溶液中的H+从Cu片获得电子,2H+ +2e-=H2,生成氢气,故Cu片表面有 气泡生成。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讲解技能 【回答】 锌表面会有气泡产 生,铜和硫酸不反 应。 导线是用来连接电 路的,应该有电流 吧 锌片逐渐溶解,铜 片上有大量气泡产 生。指针发生偏转, 产生电流。 对照书本,认真做 笔记。 从已学的知识一点一点 向新知识渗透,通过实 验装置的一点点变化, 引出原电池的装置,便 于学生的吸收,且让学 生在观察、分析、讨论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 归纳能力。

附:板书设计 §4-4 原电池原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 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幼儿园微格教学中导入技能的应用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xx微格教学中导入技能的应用初探 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导致注意 力很简易分散,坚持时间较短。所以一节教育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好的开始,幼儿的兴趣没有被激发,下面的活动就很难继续进行。在活动的开始,他们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也不具备准备活动的心理,这完全要靠教师活动开始时有用的导入,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欲望。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幼儿的智力情绪,重视加强导课的技巧,想尽方法使他们迅速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优良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别出心裁的导入方式,一定会先入为主,对幼儿产生剧烈的吸引力,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幼儿也就简易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高超的导入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节教学活动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一、导入技能的含义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入活动时运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引起幼儿注意,激发活动兴趣,明确活动目标,形成活动动机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行为,是在活动开始或进入活动新单元、新段落时,教师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技能,它的目的是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 和程序之中。 二、导入技能的作用 1.提供与活动相关的必要信息,给予合适的刺激,引起和集中幼儿的注意,使幼儿进入活动的准备状态,为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2.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激活幼儿的思绪,使他们对于所要参与的活动产生浓厚兴趣,体会到其中的欢乐,保持活跃、高涨的情绪。 3.让幼儿初步明确所参与活动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方式,使他们对活动的严重性、必要性有所感悟,从而产生对活动的欲望。

微格教学设计及教案设计等

微格教学设计及教案设 计等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微格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各种系统的功能总是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相关联。结构与功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系统能否发挥最佳的功能,取决于系统能否以最佳的形式和最佳的结构出现。教学设计要将各个要素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分析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出全部计划。微格教学实践系统包括执教者、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等要素。该系统启动后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而进行学科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要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优化教学方案,微格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更多地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注重调动教学系统的各要素的能动作用,即执教老师要有效运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发展学生智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具体项目有: 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课程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订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将因无法达到而挫伤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导入、讲解、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方式去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就是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实验、阅读、练习等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千篇一律,也不宜完全照搬“标准”教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引入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1.1《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情感态度方面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小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间,(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有关。 3.HIV是病毒的缩写,它可感染人体的细胞,导

致人体的降低。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上述1、2、3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依赖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其中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多细胞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层次,又是层次。 5.种群是指在内,。 群落是指内中的集合。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6.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转动换上高倍镜,调整和使视野明亮适宜,再调节直至物象清晰。 变式训练: 1、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A、无机环境 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 C、生物体内的细胞间质 D、生物体的细胞内 2、以下表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A、个体→细胞→种群→生态系统 B、细胞→种群→个体→群落 C、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D、细胞→个体→种群→群落 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 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4、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微格教学设计及教案设计等

微格教学设计及教案设 计等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微格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各种系统的功能总是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相关联。结构与功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系统能否发挥最佳的功能,取决于系统能否以最佳的形式和最佳的结构出现。教学设计要将各个要素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分析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出全部计划。微格教学实践系统包括执教者、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等要素。该系统启动后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而进行学科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要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优化教学方案,微格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更多地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注重调动教学系统的各要素的能动作用,即执教老师要有效运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发展学生智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具体项目有: 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课程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订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将因无法达到而挫伤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导入、讲解、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方式去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就是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实验、阅读、练习等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认知能力、思维

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千篇一律,也不宜完全照搬“标准”教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引入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时间分配微格教学的教案通常限10-15分钟左右,在设计时要仔细估算每一教学行为所用的时间,这对于师范生尤为重要,有利于他们今后掌握好课堂教学时间。 检验设计内容当教案初步设计完成,学员先自我检验,再交给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从中了解学员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程度。在接受了这些信息反馈的前提下,在尊重学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科学的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微格教学的教案设计更趋完善,更符合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它们所遵从的理论、方法、程序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只有两点:首先微格教学设计是对一个教学片断的设计,以一两个教学技能为主;其次微格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由于是一个教学片断,所以微格教学设计就不像教学设计那样,必须涉及到教学的全过程(当然要考虑到这个片断在全过程中的作用)。否则教学片断变得过于冗长,不利于教学技能的训练。 下面以三年级“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入为例,展示微格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