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案例分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案例分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案例分析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

本章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质量守恒定律;供求价格;帕累托最优;博弈论;国际贸易

案例分析

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与成因分析(选摘)1

1.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发展趋势

(1)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指标和资源种类

为研究我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成因,本研究选取了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的几个主要指标,包括直接物质投入量(DMI)、国内物质输出量(DPO)、资源生产率(MP),同时增加资源循环利用率(RRM)作为新的分析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物质投入量(DMI)=国内初级材料投入量+物质进口量(初级材料和半成品)

物质投入总量(TMI)=DMI+国内隐藏流量

物质需求总量(TMR)=TMI+出口物质隐藏流量

国内物质输出量(DPO)=污染物排放量

直接物质输出总量(DMO)=DPO+国外物质出口量

资源生产率(MP)=国内生产总值/直接物质投入量

在选取资源时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国民经济支柱性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或可再生但更新速度有限的可枯竭资源;国内保障度低、进口依存度大的资源;在开采使用过程中环境影响严重的资源。据此,本研究选择了矿产资源(成品钢材和生铁、黑金属、10种常用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和水泥)、能源类物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和生物质资源(农、林和渔业资源)3大类资源作为物质流分析研究对象,完全包含在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资源种类中。

(2)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有如下3个途径:其一,国家统计数据。包括化石能源、生物质资源、部分矿产资源(钢材、水泥、10种常用有色金属、部分非金属非能源类矿产资源)以及各种污染物数据和资源循环利用数据。其二,行业协会报告。包括部分非金属非能源类矿产资源、部分有色金属和

1段宁,李艳萍,孙启宏,沈鹏,毛玉如.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成因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68~72.

纸张循环利用量等数据。其三,文献。包括部分钢铁和非金属非能源类矿产资源数据来自相关文献。

(3)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

第一,资源输入和输出量随经济增长呈线性增长模式(见图2-5)。

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3年我国GDP为1990年的3.34倍,DMI为1990年的2.12倍,两者总体上呈线性增长模式。DPO直接表征了我国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1990年为基准年,2003年我国DPO为1990年的1.38倍,虽然1998年以前DPO增长速度小于GDP增长速度,但1998年以来二者基本呈线性增长关系。

图2-5. 1990~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直接物质投入量以及国内废物产生量第二,矿产资源投入量大幅增加,1990~2003年DMI中矿产资源投入总量和投入比例均大幅上升,分别增长了14.91亿吨和17.22%,特别是2002年以来超过生物质资源,成为直接物质投入量中第2大类投入资源。虽然生物质资源投入总量缓慢增加,但在直接物质投入量中的投入比例却呈下降趋势,2003年较1990年下降8.04%(见表2-1)。

时间(a) 直接物

质投入

(亿t)

化石能源矿产能源生物能源

资源循

环利用

资源循

环利用

资源生

产率量

(亿t)

比率

(%)

(亿t)

比率

(%)

(亿t)

比率

(%)

(万t) (%) (元/t)

1990 25.76 11.96 46.43 4.94 19.18 8.86 34.39 8315 3.13 1324.60 1991 27.12 12.56 46.31 5.50 20.28 9.06 33.41 9912 3.53 1373.14 1992 29.24 13.08 44.73 6.69 22.88 9.47 32.39 12620 4.14 1454.86 1993 32.30 13.97 43.25 8.63 26.72 9.70 30.03 12061 3.60 1494.79 1994 33.51 14.61 43.60 9.01 26.89 9.89 29.51 14028 4.02 1623.88 1995 36.52 15.98 43.76 9.66 26.45 10.88 29.79 14593 3.84 1646.48 1996 38.88 16.74 43.06 10.18 26.18 11.96 30.76 14022 3.48 1694.69 1997 40.08 16.87 42.09 10.56 26.35 12.65 31.56 15630 3.75 1789.27 1998 39.70 15.60 39.29 10.78 27.15 13.32 33.55 15705 3.80 1947.47 1999 40.64 15.46 38.04 11.68 28.74 13.50 33.22 16926 4.00 2038.00 2000 41.56 15.79 37.99 12.38 29.79 13.39 32.22 17711 4.09 2152.69 2001 43.44 15.93 36.67 13.65 31.42 13.86 31.91 20570 4.52 2213.62

2

3.13%总体上升了1.49%。1992~1996年我国循环利用率在1992年达到

4.14%后呈下降趋势,下降到1996年的3.48%;1996~2001年呈线性递增;2002年达到4.47%,较2001年略有下降。我国DMI中不可循环利用的化石能源占最大比例,影响了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同时,我国资源消耗中矿产资源投入量和投入比例大幅增加,特别是2001年以来已经上升为我国的第二大类投入资源(见表1)。我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率低,以钢铁和有色金属为例,2003年我国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为5096万吨,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有色金属与其高速增长的产量相比,循环利用量的增长却相对缓慢,发展滞后。10种常用有色金属的循环利用率却从1990年从11.24%降到了2002年的8.33%。再生铜产量93万吨,占铜产量的2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7%;再生铝产量145万吨,占铝产量的2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0%。

3.结语

1990~2003年我国重化工发展阶段、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是直接导致我国现有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量、国内废物产生量与经济发展呈线性增长趋势以及矿产资源大幅增加的主导成因。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仍旧会处于重化工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为保障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中国资源消耗应该重点提高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生产率,完善物质流流动方式;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资源再生行业特别是提高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改变物质流流动方向,促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