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生如何学习

高中文科生如何学习

高中文科生如何学习文科学习很灵活,不是靠死记硬背能行的,而是要通过有趣的方法去记忆其实,我有这样的感觉,一门功课如果学得好,就会更加喜欢,越喜欢就能学的越好。自己的学习道路需要自己的摸索,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高中文科生,面对更多的需要记忆性的科目,更深的内容,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时间、最科学的方法学到最多的东西呢?

高中文科生如何学习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然后是怎样去学,如果各科都平均用力,时间又似乎不够;如果

只学感兴趣的,总成绩又不太理想。我的做法是:越难学、越枯燥、越薄弱的科目就越要培养起自己的兴趣,越有自信去学。面对薄弱的科目,应该经常鼓励自己,慢慢地培养起兴趣,渐渐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强项,我觉得应该以保持为前提适当地少放些时间,以平衡强弱科目的成绩。

当然,除了一般的方法外,各科的学习,也有它们各自独特的学习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学习心得。

语文和英语,由于都是语言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比较多的积累和记忆,而且还要求比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高中的语文要求知识面广,勤翻书,勤查字典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般的拼音、成语、错别字辨析,如果只凭直觉胡乱猜测,看了答案就束之高阁,那么练习的效果就几乎等于零,但如果每次练习都能认真地翻查字典,形成了习惯,积累的知识就很丰富了。而英语,在特别注意词汇积累此外,还

要善于收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记忆。

数学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最高。我的学习经验就是善思、好问、勤练。在这个过程中,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粗心到细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对待比较有思考性的数学题,应坚持思考,不应浏览一遍题目就断定自己不会,或者是索性不看,空白下来。另外我平时不仅是跟班上的同学也跟老师和理科班的同学一起交流数学的学习方法,使我从中获益匪浅。

地理学习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政治和历史的学习,首先是课前作好预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自己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然后是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最后课后要及时复习,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高中文科生如何学习

第一,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如睡眠时间不能保证,文体活动时间被挤占,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如过份地依赖对教材的阅读而很少采用做笔记、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学习方式;很少带着

问题阅读教材,变成了阅读就是背书,这显然不利于归纳、比较、分析和概括等学科能力的培养;对考试麻木不仁,消极应

付而很少进行研究,积极应对。这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与行动,显然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三,记忆方法尚未优化。毫无疑问,文科各学科“主体知识系统的基础还是必须识记的,这是学好文科的基础,也是顺利应试的前提。调查表明,无论是识记的内容还是识记的方法,文科生们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这当然不利于知识的巩固,也不利于备考。

简言之,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文科生离会学习尚有不小差距。显然,谁首先在“会学”方面取得突破,谁就更有把握将自己的学习潜能转变为现实的成绩;更关键的问题是,

谁现在就开始行动,谁就能笑在最后。

二、学好文科必须重视的五个基本环节

深信每个高中文科生都想走上学习的成功之路。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只要是在学习,不管是否意识到,人们都在选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只不过所用方法有优劣之分罢了。学习得法,事半功倍,不但能帮助文科生在今后的一年间顺利前行,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而让人终身受益。

其实,达尔文早就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学好高中文科有哪些方法?怎样去掌握这些方

法呢?笔者以为首先必须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1、教材的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

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

当然,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那么,从高中文科生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

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如阅读《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录就不难发现编者将中

国古代社会分成了六章六个阶段,其中从第二章开始分五个阶段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下面又设八节,实际上是从制度、政治、社会经济、疆域、民族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状况,其中“大一统”的特征非常鲜明;而第五章“封建社会

的繁荣—隋唐”的介绍,则是从“繁荣”的角度切入,以八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时代特征可谓是一目了然。

顺便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中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录,看看其框架结构、基本线索和重要观点有什么变化,新旧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就极为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情况。第三是关心教师及各类媒体

的介绍,如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经不再“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其次是在对每个章节的阅读时要重视寻找“灵魂”(或者

说是“中心思想”)。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

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

问题?他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灵魂”常常表现为是隐性知识,它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是隐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国gcd

才能就中国”就是蕴藏在中国近代八十年抗争与探索史中的历史结论,但教材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这么说;又如“伟大战略决

战的胜利”是中共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结果,但教材也没有这么说。显然,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且,还完全可以从其它的角度得出更多的结论。

第三是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确基本的知识点。

从阅读的技巧看,要特别注意四点。

一是要重视关键词(又称段落主题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要想一想,支撑它的依据是什么?

二是要善于把标题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就可变为:中共为什么要组织战略决战(背景)?战

略决战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战略决战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

三是如需对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可按“浏览—自我提问—阅读—复述”的程序进行阅读。

四是如需较长久地记住的知识,可使用“考试通过

器”(又称三R体系):阅读(READ)—逐段阅读,弄明白作者在这一段中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这是关键一步,必须弄懂。记录(RECOND)—对所阅读的教材有选择进行划线,或归类制表。背诵(RECITE)—对所划的东西掩卷回忆并背诵,最好是出声地背诵,背对为止。在时间分配上,背诵时间占50%较为适宜。

2、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地学习新课的基础,但不少文科生对教材的预习向来是忽视的,其后果是听课时心中无数甚至于是不得要领,只得忙于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东西。不搞课前预习,除了认识上的原因,时间过于紧张也是客观原因。其实,如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并保持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视课预习。

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

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

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

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

在高中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