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8-06-26T16:25:10.52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3期作者:罗丽萍

[导读] 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低。针对于我国而言,语文是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继承的一种方式,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随着新课改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开展,一线教师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然而,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依旧不容小觑。比如:教育理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教学水平低下等等。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3-031-01

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低。针对于我国而言,语文是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继承的一种方式,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随着新课改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开展,一线教师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然而,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依旧不容小觑。比如:教育理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教学水平低下等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对小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深层次剖析,并展望小学语文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许多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和机械训练方式,忽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等等方面培养,导致学生逻辑思维和语文素养低下,归根结底在于一些语文教师自身认识水平低下,忽视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忽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这种填鸭式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主要方式。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给学生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忽视提问和阅读技巧

中小学教育改革对广大教师对于学生提问要求明确,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由代入感,活跃课堂气氛等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这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目的。然而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又快又好实现教学目的而注重形式,为了提问而提问,只是为了实现课堂提问要求。这种过于形式而忽视实效的教学必然导致,尽管课堂提出问题,然而由于教学任务模糊,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忽视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为了提问而提问,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厌倦学习和畏惧学习,导致课堂提问原本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力求提问的高度概括性,准确性,有效性等等,最大限度避免提问偏差。

3.教学策略落后新课改要求

随着新课改稳步发展,相关教育部门以多途径和多方式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实施课程培训和教学策略指导,新型教育理念逐步被广大教师认识,理解和运用,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理解能力有限,短时间被很难适应一些了课改,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摆正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关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培养,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导致学生厌学和畏惧学习。尤其是一些农村小学,许多语文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和机械训练等等传统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方向

1.树立学生学习自主地位

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传授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思维,还要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在因势利导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一种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情感距离,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心理,注重对心理学研究,尽可能走到学生身边,在轻松交流同时传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教学任务要合理

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等方面,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发展和进步

言而总之:新课程改革促使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发生根本变化,在拓展学生视野和拓展学生思维同时促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自由、平等、民主、和谐学习环境中,加深理解,快速记忆所学知识,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教育现状之我见

关于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平江梅仙镇小学教育现状查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在小学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亲身感受到了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的变化,校舍砖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小学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然而,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管理

就我镇而言,我镇现有小学生4668人,分布28所学校就读,其中学生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完小学校四所,而不足100人的完小校四所,人数在50人左右的村小校6所。自95年随着撤区并乡而原有的乡教育办一并撤销近15年了,15年来对小学的管理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早几年前是以当时的区联校人员分管,由于精力及业务能力各方面原因,管理是鞭长莫及、效果自然不好,近四年改为中学管小学,配一名小教专干,而配备的小学专干有两个片是原先老乡教育办的遗留人员,业务不熟,年龄偏大,仅能起到上传下达,收集有关学生数、订书数之类的办事员的作用,而中学从校长到老师负担重,工作量多,无暇顾及小学事务,此种管理形式对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作用不大。学校领导班子一般由三人组成,一名校长两名主任,大多数小学都制订了相应的常规管理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情况通过打分的方式公布,并与教师的奖惩挂勾,也有部分学校管理比较规范,象柘庄小学、梅仙小学,团山中心小学等小学、学校领导对教师备教辅改各个环节实施全面跟踪、监督与管理,教导处深入教室随堂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主要由教导主任督查,每学期两次,(期初和期末)重点检查学校各项计划、制度的制订与落实,以及老师的备、教、辅、改、考等情况,各学校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有备课,不存在不备课,不布置作业和不批改作业的现象,但还是有只备主科不备小科和简案等现象。在教研教改方面,开展的活动方式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范畴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即将普及的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并普及提高,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失衡现象,其问题日趋严重。各种失衡的现状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改善。 [关键词]基础教育;失衡现象;对策 绪论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基础教育的失衡将势必引起受教育者成长中的失衡,这种失衡既有区域整体性,又有个人的方面性。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失衡的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1949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1],教育发展最高年的1946年,全国只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 (二)基础教育不均衡现状及突出问题: 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均衡。

2、同一地区重点校与薄弱校发展不均衡 3、各门课程发展不均衡 4、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发展不均衡 "招生方式"与"择校生"问题。在高质量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小学升初中究竟采取何种招生方式,是一个比较有分歧的问题。当优质初中无法满足学区内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时,如果采取通过考试选拔的做法,等于将"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移至小学阶段。近年来,根据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国家要求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实行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其初衷十分明确,就是要打破学校和学生的身份界限,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初中学校质量差距大的地区执行就近入学比较困难,并不能使社会满意,于是许多地区实行了"电脑派位"的做法[3]。但是,越是薄弱初中比例较大的地区,这种做法就越不一定公平,实际上有些类似于"电脑抽奖"。由于校际之间的差距,加之各地执行政策的差异,即使在各地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等政策之后,义务教育阶段以缴费为主要手段的"择校生"现象反而大量出现,而且在大中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问题尤为突出。 "薄弱学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了一大批薄弱学校[4]。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学校差距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过分强调学校硬件设施层面,注重学校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改造,而对学校"软件"建设重视不够,因而成效不十分明显,在很多地方,改造薄弱学校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导致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历史形成的,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有的是制度性原因,由于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均衡发展,增进教育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 (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关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按照教育法律,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公益性的,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必须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行为,确保公办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努力推进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政府有责任在确定教育现代化目标时,承诺减少(至少是不再人为扩大)公立学校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差距,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一、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方法仍然有一些误差。“听”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写字,还要训练他们“听”的能力。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写”字,还提高了“听、说”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是重视教学孩子“写字”,忽视了教孩子“听”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教会了孩子写字,孩子在考试中成绩就会大大提升,孩子成绩提高对家长、对学校领导来说都会很满意。实际上,教师由于不重视对孩子的“听、说”能力培养,就算孩子学会了写字,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运用,在实际中孩子却不会说,更不知道怎么说,这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讲相差甚远。 2、教师脱离新课改的标准,教学方式落后,缺少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对新课改的标准已经有所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每位教师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但是却缺少实际的应用,教学模式仍然远离新课改的要求,这些教师只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经验,仍然是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竟的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想而知,这样

的教学,怎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教师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二、给出的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以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为例 学校: 系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前言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方式 正文 一、学校概况 二、大白水村概况 三、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1.1寄宿制学校食堂条件亟需改善 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1.3关于财政补贴的问题 2.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2.1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2.2农村学生缺乏成长需要的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3.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3农村教师培训需增强适切性 四、对于上述问题解决和改进的建议 1.改善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条件 2.制定合理政策,让财政补贴的使用更加合理 3.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4.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其生存状况

[内容摘要]: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热门话题,而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广大农村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新问题?本报告试图发现、分析这些关注点,并为其提出解决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乡村基础教育现状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 坐落于大白水村的**学校,是一座创建于上世纪40年代,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学校,**学校依托忻州师范学院,在强有力的资金及硬件支持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其成为一所较好的乡村学校。但由于其所处环境、师资力量以及村民理念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师队伍素质与待遇、当地教育理念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本报告就以**学校为中心,对原平市闫庄镇大白水村及其周围基础教育现状做出调查走访,了解学校现状及寻求解决方法。 (二)调查时间: 2013年8月30日——2014年1月16日

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

学校:忻州师院 系别:政史系 专业:历史学 姓名:张悦 学号:201103510111 指导老师: 张晋苗时间:2012 .08. 20

摘要:随着当今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然而 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我认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讨分析,从而提高它的关注度。以下就是我对此次调查的全部内容。 关键词:基础教育现状重要性改善措施流向 前文: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使人的全面 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目的,是教人如何做人,启发人去求知、玩、爱护他人时也要自爱和爱美等本能活动,应从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 教育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问题,如何看待教育问题就是关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更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应定位着重于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教导学生学会求知与做人。 正文: (一)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个体学校为单位,分别进行调查。 (二)调查对象 南张小学薛店中心小学西街小学 (三)调查步骤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2.统计.分析调查 3.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四)调查内容 针对南张小学的调查 1.问:杨校长,你好。我要做一个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实践报告,能麻烦你 一下,帮我完成以下吗? 答:当然可以,先坐吧。 2.问:首先,我想了解一下咱们整个小学总共有多少学生?根据人数对比, 各年级的人数分布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答:现如今,学校总共有125人。其中一至五年级分别是22人、16人、33人、22人、16人、18人。 3.问:对于六年级的学生,真正的升学率是多少?他们分别升到那些学校? 答:百分之百学生们均升入了凹底中学、东镇五四一中学、县城的城镇中学、城关中学。 4.问:咱们学校总共有多少个教师?教师中的男女比例是多少?教师与学生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很有必要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境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手段,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和深化展开。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些流行的观点,譬如主张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同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种绝对化倾向。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明显存在一种“非此即彼”的倾向,这一倾向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对化,即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认为我国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典型,必须彻底否定,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这种绝对化的倾向尤为突出,并造成了课堂的混乱,降低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警惕这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倾向,以一种互补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思维中把这些对立互斥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整的认识事物。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认为过去倡导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个基本的维度,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价值,这无疑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主张在实践中却面临尴尬的境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脱离具体的内容和特定的情境,孤立的、人为的、生硬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基本知识的掌握,降低了教学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孤立、生硬的讲授显然不行,它只有融入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过程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融合要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非此即彼”思维的另一典型就是要“生成”不要“预设”,似乎一谈预设就会压抑学生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生成”是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代表词汇,揭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极端的强调“生成”,否认教学中“预设”的价值,势必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其实“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的视域中两者应和谐互补。没有预设的教学必定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同样,仅有预设没有生成也是不行的,教学活动是复杂的,教师无法完全预设,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也就是说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能够捕捉教学中偶然的教育因素,在教学的动态中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要用系统的、互补的思维方式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警惕动辄绝对化的“非此即彼”思维倾向。同时,外求于改革的理论依据时,要全面理解其要义,避免片面的误读误判,以免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培训讲学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 状1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 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 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

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 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2、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 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 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3、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最新文档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语言学习过程不是机械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整理的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认知与思维发展的过程;更是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观察、体验、尝试、评价和反思,认识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当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体验感悟轻实践运用 学生语言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即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不能偏向一方面,否则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也应围绕“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详尽落实。现在,大多教师都比较重视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即人心与文心通融,产生情感的共鸣。或借助音乐、录像、图片,或用富于文采、热情洋溢的课堂语言,与学生进行阻抑、调和、同等的对话;或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细加品味,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或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声传情,通过诵读美读逐步培养语感。这都体现了教师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详尽落实。 然而,我们也看到,当今课堂上,家常课甚至是许多赛课中,例外程度地存在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忽视现象。如该要学生实实在在书写的生字以书空代替。崔峦先生在某次赛课评课中指出:“教师在写字教学上重视不够,有蜻蜒点水的感觉,是做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看的。应该每节课拿出几分钟练习书写。”该让学生动笔写写的片段或小练笔以口头回答代替,该让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字内部的规律则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缺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意识和有用的训练。 如果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这些语文的“硬功夫”就不会成为可有可无的“花架子”。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现状基础教育少数民族 近几年来,**县义务教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分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教育经费投进逐年加大,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往年年末两基工作已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顺利实现普九。但是财困民贫、教育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缺口大、教育投进不足、人口素质偏低,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整体上仍落后于全省全州均匀水平,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民族基础教育工作,找准**基础教育落后的成因,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其意义非常重大。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交界处,介于北纬23 29 24 28 ,东经104 31 105 36 之间,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交界,在建的衡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县城所在地莲城镇,距州府文山城167千米,距省会昆明市485千米。**历史悠久,5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是秦朝句町古国故地,1913年设置**县,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辖18个乡、174个村委会、2958个自然村,国土面积7810平方千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

4.7%,境内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年均匀气温1 6.7℃。居住着壮、汉、苗、瑶、彝、回、蒙古、仡佬等十一个世居民族。201X年末总人口7 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 12万人,占总人口的9 4.64%,少数民族人口4 7.28万人,占总人口的6 0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98人。全县耕地面积6 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7亩。201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3914万元,财政总收进13632万元,财政总支出54643万元,教育总支出19979万元,教育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 6.56%。农民人均纯收进1300元,农民人均有粮300千克。目前,全县尚有尽对贫困人口14万人。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二、201X年-201X年**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201X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942所,其中: 普高5所,职高1所,中心学校21个,幼儿园17所。全县教职工总数6314人,其中: 代课教师66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0.4%。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高中50.7%,初中7 3%,小学8 4.36%,幼儿园100%。全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135220人,其中:

六盘水市基础教育主要工作思路之我见

六盘水市基础教育主要工作思路之我见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既是国计,更是民生;既是今天,更是明天,既是大事,更是难事;既是“显”绩,更是“潜”绩。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基础教育是各类国民教育大厦的奠基工程,是社会公民发展的根基,也是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教育改革,不仅关系着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也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大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关系着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基础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必须以育人为本,必须均衡发展,必须改革创新,必须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必须促进公平。 其一,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基础教育不再是只为入学者提供进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奠定基础的教育,而是全民教育的起步阶段;教育不再满足于培养能在众人中胜出的少数精英;而是要成为面向大众的人生教育;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指向于学科知识,而且指向于当代社会对国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经济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等。 其二,基础教育是个体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当代个体人的素养,需要获得新的提升。每一个个体不仅要具备基础性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具有发展性的智慧和能力。其中包括对自身发展的可能与适切目标的选择,以及作出为实现目标的路径策划、随机应变的设计、用创新思维打破困境和开辟新的成长天地等方面。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

每个学段普及程度的提高,质量的提升均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10年至2011年,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文件。2012年,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文件);贵州省教育厅制定了“12345”十二五教育发展思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和省发展教育重大政策的出台,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优先发展教育的再次重申等机遇,同时围绕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凝精聚神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合一”战略,我市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绝好机遇。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有力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快速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实现跨越,努力改变我市教育一直处于追赶状态的现实,现结合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工作实际,特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基础教育的主要工作思路,以便各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按照国务院和省的规定及要求,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段教育分县推进。总体思路是: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二、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育在中泉乡的普遍现状,既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依据与现实样本,同时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因此做如下调查。调研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乡部分典型教师及学生。 2、调查内容: 教师访谈调查的内容:教学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学生访谈调查的内容:学习理念;学习的情感趋向;学习的方法;能力状况。 3、调查方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听课。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理念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 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没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和学”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被大多数教师作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提倡和推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育教学亟待强化。 (3)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的开放体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解和担忧。对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顾虑重重,反映出教师已经适应了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对立体、开放、富有弹性、动态的语文课程思路新理念的引入和落实有畏难和惰性导致的抵触情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0%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较多,必须改革”,60%的教师“赞同改革,但步子不要太大”。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调查中,90%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95%的教师对待所谓“差生”能“视其情况,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人:靳晓旭 系别:历史系1103班 学号:201103510056 调查时间:2013年冬天 摘要 调查目的: 调查范围:支教所在地马圈的基础教育现状。主要调查马圈的学前教育,小学教 育,初中教 育等。 调查对象:调查支教所在地马圈小学的领导,师生,村民和相关的基层单位组织。采用的主要形式:访谈,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 一教学规模 我支教所在地位于忻州市原平县轩岗镇马圈小学,这所小学是一所公办的农村学校, 这所学校有将近百名学生,一年级十六名学生,二年级二十三个,三年级十八个,四年级十三个,五年级九个,六年级十六个。学生都来自马圈村,全部走读。二办学硬件 学校共有十间校舍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可以说十分破旧。学校共有六间教室,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场所,应有的音乐教室,实验教室,操场等一概没有。上科学课的实验器材不全,学生上课用的课本也不全。

三师资条件 学校有三名年轻老师,教学年龄在三年左右,分别是王刚、贾艳刚、王钢老师。老师王刚大学专科毕业,专业音乐教育,年龄27岁,教龄3年,没有兼职。王刚老师讲课专业,能够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渗透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校家长心中的好老师。王刚老师的教学态度是用爱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为孩子献出自己的一切。接受继续教育状况,王刚老师每年暑期进行继续教育,接收了很多知识,能够把教学搞得更好。王刚老师对学校或当地教育的建议,多关心农村学校教育,多关心农村一线教师的生活状况,多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生活问题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改善或解决。老师贾艳刚大学本科毕业,专业音乐表演,年龄28岁,教龄3年,没有兼职。贾艳刚老师讲课专业,能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运用到课堂中去,曾被联校口头表扬为优秀教师。贾艳刚老师的教学态度是用爱去行动,竭尽全力,做到更好。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献出自己的一切。接受继续教育情况,贾艳刚老师每年暑假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其它老师教龄在20年以上,有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担当小学各年级的课程,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特别是李涛老师的教学能力在学校各教师中尤为出色。李涛老师说:“如果说老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那么教学就是施肥、拔草、灌溉、捉虫等一系列管理行为。李涛老师每年都参加国培,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后不断的改进教学、教育的方式。李涛老师认为,教育应该根据本地的实地情况给学生提供不同于城市、都市的考核试题。另外,应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新鲜血液,如带学生外出,参观一流的教学等。学校其它老师都认为学校的校舍条件太差,办学硬件设施不全,当地教育应应在农村学校教育上多做投资,改善当地条件并输入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小学语文是人们认识汉字的开始,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汉字做基础,因此学好小学语文不仅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能有效促进其他学科的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夯实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正确地看文章、读文章和写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学方法落后。当前,我国考察和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还是考试成绩,为了提高成绩,很多教师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和思路听课,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因而学习效果不佳。1.2没有灵活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考虑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而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固定模式进行讲解,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讲解课文按照完全一样的模式进行:学生字、解词义、读课文、划段落以及总结中心思

想等,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完善合理的,而且忽略课堂提问环节,致使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深不透,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1.3对培养学习能力重视不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多数教师重视教材基本知识的讲解,没有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把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分轻重主次地全部传授给学生,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却重视不够,因此虽然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少,却不能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灵活应用。 2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 2.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不同体裁的文章及教学内容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通过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对课堂表现好、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适当地把课外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营造愉快的教学气氛。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轻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 .4.16—— .5.4 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能够问你几个问题吗? 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中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 石老师答:中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

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可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 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她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她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三十年素质教育的探索与追求,十余年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临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远的。 这些问题不仅应当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思考和研究的主题,而且应当成为教师教育实践中探索与实践的创新点。

一、政府作用充分发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文件和举措,主体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2)等。 1. 确定了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 价值追求、优先发展、素质教育、三个面向、 2. 规划和推动了教育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解决。 普九、课改、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安全等。 3、积极承担教育投入和管理的主体责任 教育经费不断增长。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2万亿,基本实现了占国民总收入4%的目标。 需要研究的问题: 1.在集权体制下,如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使政府的管理、学校的实施和独立评价能够更为有效。 2.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机制如何建立,目标如何实现。

二、教育理念逐步清晰(十大理念)观念、理念、信念 1.目标应是多元的 2.课程应是整合的 3.知识应是建构的 4.学生应是发展的 5.教师应是反思的 6.教学应是互动的 7.学习应是主动的 8.手段应是多媒的 9.评价应是连续的 10.教育应是终身的 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如何理解 2.如何实践 3.如何坚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