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理学章节练习 血液

3.生理学章节练习 血液
3.生理学章节练习 血液

血液易掌A1 A2 B1A

A1型题

1.铁的摄入量不足将导致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β型地中海贫血

2.静脉注射肝素所引起的体内抗凝作用大于其体外抗凝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肝素

A.体外迅速灭活

B.在体内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C.在体内抑制凝血因子的产生

D.在体内促进抗凝血酶的产生

E.在体外与抗凝血酶的亲和性低

3.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影响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4.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8%

B.15%

C.20%

D.60%

E.40%

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再次输入同一相同血型个体的血液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必要时O型血可输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

C.必要时AB型血的人可接受其他血型供血者的血液

D.Rh阴性的受血者不可接受Rh阳性的血液

E.Rh阳性的受血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6.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形态不同。在0.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A.正常

B.膨胀

C.缩小

D.破裂

E.先缩小后破裂

7.某患者检测血型时,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该患者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Rh阳性

8.血液凝固发生的原因是

A.纤维蛋白溶解

B.纤维蛋白激活

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FⅧ的激活

9.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

D.红细胞的叠连

E.NaCl的浓度

10.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肾、肝

B.脾、肝

C.肾、脾

D.胸腺、骨髓

E.胸腺、肝

11.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抗体

B.吞噬异物

C.参与止血

D.释放细胞毒素

E.释放组胺

12.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A.运输物质

B.参与机体的免疫

C.缓冲pH值

D.参与生理止血

E.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13.肺心病病人的血液黏稠、红细胞数量增多,是由于

A.CO2增多

B.H+增多

C.纤溶酶减少

D.纤维蛋白原增多

E.红细胞生成酶增多

14.血液凝固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是

A.FX激活物的形成过程

B.凝血酶激活过程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D.是否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

E.有无Ca2+的参与

15.红细胞渗透脆性指的是

A.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B.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C.红细胞在生理盐溶液中破裂的特性

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

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

16.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的

A.NaCl

B.葡萄糖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纤维蛋白

17.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不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Rh型

18.关于内源性凝血的途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原组织损伤首先激活因子Ⅻ

B.参与凝血步骤比较多

C.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长

D.许多环节有钙离子参与

E.不需因子Ⅱ参加

19.Rh阴性母亲,怀第二胎Rh阳性胎儿时,胎儿最易发生的危险是

A.血友病

B.白血病

C.红细胞增多症

D.新生儿溶血病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0.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组织液减少

B.组织液增多

C.尿少

D.红细胞萎缩

E.红细胞膨胀和破裂

21.血浆与组织液各种成分浓度的主要区别是

A.钠离子

B.钾离子

C.蛋白质

D.有机酸

E.血细胞

22.乙型血友病是由于血浆中缺乏凝血因子

A.Ⅱ

B.Ⅲ

C.Ⅷ

D.Ⅸ

E.Ⅹ

23.对于血小板的聚集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

C.钙离子

D.ADP与血栓烷A2

E.花生四烯酸

24.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A.ADP

B.TXA2

C.PGI2

D.胶原

E.凝血酶

25.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黏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

A.不易形成止血栓

B.血管不易收缩

C.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血凝块回缩障碍

E.血液凝固障碍

26.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FⅠ

B.FⅡ

C.FⅢ

D.FⅦ

E.FⅩ

27.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抑制FⅩ的激活

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E.抑制血小板聚集

28.血凝块形成后回缩的原因是

A.纤维蛋白收缩

B.红细胞叠连

C.白细胞变形

D.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E.红细胞破裂

29.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铁和叶酸

B.钴和维生素B12

C.蛋白质和内因子

D.铁和蛋白质

E.钴和蛋白质

30.血浆的pH值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个缓冲对

A.碳酸氢钾/碳酸

B.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

C.碳酸氢钠/碳酸

D.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31.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血小板

3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是由于红细胞出现

A.聚集

B.黏着

C.叠连

D.凝集

E.凝固

33.血小板磷脂酶A2激活后可产生的物质是

A.血小板活化因子

B.ADP

C.血栓烷A2

D.cAMP

E.组胺

34.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FⅫ

B.FⅪ

C.FⅩ

D.FⅦ

E.FⅢ

35.某人的血浆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则该人的血型不可能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Rh型

36.骨髓中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造血干细胞

B.定向组细胞

C.前体细胞

D.网织红细胞

E.淋巴细胞

37.骨髓受X射线损害将导致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β型地中海贫血

38.父母一方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为

A.只有AB型

B.只有A型或B型

C.只可能是A型、B型、AB型

D.A型、B型、AB型、O型都有可能

E.只可能是AB型或O型

39.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自发性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不能聚集成团

B.血小板不能释放足够的血管活性物质

C.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血凝块回缩障碍

E.血小板黏附减少

40.当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大时

A.红细胞不易破裂

B.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大

C.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

D.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

E.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加

41.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

A.增快

B.下降

C.正常

D.无变化

E.先增快后恢复正常

42.某患者急需大量输血,与B型供血者行交叉配血实验主次侧均发生凝集反应,该患者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Rh型

43.关于血浆晶体渗透压说法正确的是

A.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会使红细胞膨胀、破裂

B.高于组织液晶体渗透压

C.对维持血浆容量有重要作用

D.由离子和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

E.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50%

44.关于输血的原则,错误的是

A.必须保证ABO血型相合

B.输同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凝集为首选

C.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液

D.紧急情况下A型血可少量缓慢输入给AB型血液

E.反复输血的病人必须保证Rh血型相合

45.红细胞沉降率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

A.体积

B.表面积

C.数量

D.比重

E.叠连的加速或抑制

46.小血管损伤后止血栓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是由于血小板的哪种生理特性

A.吸附

B.黏附

C.聚集

D.收缩

E.释放

47.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生长激素

48.下列有关ABO血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儿血浆中存在IgG型抗A或抗B抗体

B.新生儿血浆中存在IgM型抗A或抗B抗体

C.新生儿红细胞上A或B抗原的含量与成人相同

D.新生儿血浆中存在的抗A或抗B抗体是自己产生的

E.新生儿体内的A或B抗原只存在于红细胞上

49.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值的下降可引起红细胞

A.变形性增强

B.渗透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增强

D.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增强

E.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50.凝血因子FⅧ的作用是

B.使FⅩa对FⅡ的激活加快

C.使FⅨa对FⅩ的激活加快

D.使FⅡa对FⅠ的激活加快

E.使FⅨ活化成FⅨa的速度加快

51.红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A.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B.糖异生

C.糖原分解

D.糖酵解

E.脂肪酸氧化

52.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加速FⅦ复合物的形成

B.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C.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激活FⅫ

E.促进血小板聚集

53.血细胞比容主要指的是

A.红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B.红细胞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C.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D.红细胞的容积

E.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54.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

A.激活因子Ⅻ

B.激活补体系统

C.抑制激肽系统

D.水解凝血酶及因子Ⅴ、Ⅶ

E.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55.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出现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A.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B.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E.淋巴回流增加

56.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

A.磷脂酶A2

B.过氧化酶

C.环氧合酶

D.血栓素合成酶

E.前列环素合成酶

57.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提供营养

C.运输激素

D.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E.运输铁

58.某患者血沉增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脆性增大

B.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C.血浆中白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多

D.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E.血细胞比容减小

59.血清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纤维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凝血酶

D.血小板

E.凝血因子

60.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合时可引起

A.血液凝固

B.红细胞凝集

C.红细胞叠连

D.红细胞收缩

E.无反应

61.某患者血液凝固发生障碍,下列哪项检查与血液凝固功能密切相关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珠蛋白

D.血红蛋白

E.纤维蛋白原

62.“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

A.C抗原

B.A抗原

C.D抗原

D.E抗原

E.B抗原

63.下列关于生理止血描述,错误的是

A.包括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形成

B.血小板与凝血块的形成有关

C.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D.肝功能受损时凝血时间延长

E.血小板减少时,凝血时间明显延长

64.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数量

B.比重

D.表面积

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65.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组织液减少

B.组织液增加

C.尿少

D.红细胞萎缩

E.红细胞膨胀和破裂

66.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男性

A.活动量大,组织相对缺氧

B.骨骼粗大,骨髓造血较多

C.体重大

D.雄激素多

E.促红细胞生成素多

67.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渗透压的高低

C.红细胞数量

D.白细胞数量

E.NaCl的浓度

68.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A2型题

69.患者,女,39岁,半年来月经量多、周期短,近日开始出现头晕,呼吸急促、心跳加速、乏力、易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实验室检查镜下红细胞呈现明显的低色素表现,该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白细胞数明显减少

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C.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

D.叶酸缺乏

E.维生素B12缺乏

70.在某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浆中加入足量组织因子和Ca2+后,血浆凝固时间仍明显较正常人延长,该患者可能缺乏的物质是

A.Ca2+

B.FⅤ

C.FⅧ

D.血小板

71.患者,男,45岁,因胃癌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术后3年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该患者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是机体对哪项物质吸收障碍

A.蛋白质

B.叶酸

C.维生素B12

D.内因子

E.铁

B1型题

(72~74共用备选答案)

共用备选答案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72.能释放组胺酶的血细胞是

73.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的血细胞是

74.能释放肝素的血细胞是

(75~77共用备选答案)

共用备选答案

A.FⅤ

B.FⅦ

C.FⅧ

D.FⅩ

E.FⅫ

75.可增强Ⅸa活性的物质是

76.可增强Ⅹa活性的物质是

77.可激活纤溶酶原的物质是

(78~79共用备选答案)

共用备选答案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H抗原

E.D抗原

78.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79.Rh阳性是指红细胞上含有

(80~81共用备选答案)

共用备选答案

A.红细胞数量

B.血浆总蛋白含量

C.血浆球蛋白含量

D.血浆白蛋白含量

E.血浆NaCl含量

80.血液的黏度主要决定于

8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

答案:

A1型题

1.B

2.B

3.A

4.A

5.A

6.B

7.D

8.C

9.B 10.B 11.B 12.E 13.A 14.A 15.B 16.A 17.B 18.E 19.D 20.B 21.C 22.D 23.D 24.C 25.C 26.C 27.D 28.D 29.D 30.C 31.A 32.C 33.C 34.A 35.A 36.A 37.A 38.D 39.C 40.D 41.C 42.A 43.A 44.C 45.E 46.B 47.D 48.A 49.B 50.C 51.D 52.C 53.E 54.E 55.C 56.C 57.D 58.B 59.B 60.B 61.E 62.C 63.E 64.E 65.E 66.D 67.C 68.C

A2型题

69.B 70.B 71.C

B1型题

72.B 73.C 74.C 75.C 76.A 77.E 78.D 79.E 80.A 81.D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趋化性 7.血浆 8.血清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11.体液 12.血液凝固 二、填空题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和____。血浆是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在脱水时,其值____;贫血时,其值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与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主要是由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 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越不易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女子为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和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下段是____。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 ____。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增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___和很强的____。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 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三步。 26.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 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和____。 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和____。 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__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___。

最全的皮肤生理学知识(讲义)

最全的皮肤生理学知识 ■表皮之构造 皮肤的表皮层,从外侧起依序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角质层 1. 主要成份为角蛋白(为一种蛋白质),角蛋白的吸水性强, 约含7%脂质及15~20%水份。水份若低于10%时,皮肤会 呈现干燥;若高于25%,则皮肤易起瘢痒。 2. 健康皮肤的角化很规律,平均约21~28天。 □透明层 手掌和脚底分布最多,比其它部位结实。 □颗粒层 1. 细胞原形质中含有大量透明角质(晶样角质)颗粒。 2. 晶样角质能将光线强烈折射,但溶于碱性溶液的食盐水。□有棘层 1. 细胞层占表皮大部份(表皮最厚的一层),通常由数层到 十数层。 2. 下层细胞接近圆柱状,愈上层愈成横向多角形,各细胞成 幅射状放出刺状细胞突起,与邻接之细胞彼此连络,负责 输送营养。

3. 进行细胞分裂的重要层,连基底层称种子层。 □基底层 1. 位于表皮最底层,邻接真皮,由真皮乳头体中的毛细血管 补给营养,进行细胞分裂而新生表皮细胞。 2. 平常产生定量麦拉宁色素,成颗粒状存在,可使强烈阳光 不透过身体内部,具保护皮肤、吸收并贮存热能,可保温 及提高细胞的生活机能。 ■真皮之构造 皮肤的真皮层,主要由结合织纤维束形成,又分为乳头层、乳头下层、网状层。 □乳头层 富结合织纤维,乳头体中有毛细血管,藉而对表皮补给营养。□乳头下层 负责乳头层与网状层之联络工作,最重要之工作乃储存丰富的水份。 □网状层 含有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是非常强韧的一层,主要成份为胶原质和弹性硬蛋白。具有弹簧般的构造,能缓和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带给皮肤弹性,随年岁增长渐渐衰退,易生皱纹。

生理学习题(带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2. 细胞在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 A.为零 B.约为K+通透性的2倍 C.约为K+通透性的1/2 D.约为K+通透性的1/100--1/50 3.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竞争性结合 D.增加了Ca2+内流 4. 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7. 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8.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刺激时间 C.阈刺激 D.阈值 9. 保持一定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最小刺激是 A.刺激阈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10.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驰剂是由于 A.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11. 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交关系A.Ca2+B.Mg2+C.Na+D.K+ 12. 用细胞内电极以阈强度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使之兴奋,其电流方向应是A.内向 B.外向 C.内、外向迅速交变 D.内、外向电流均可 13.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Na+浓度的 A.2l倍B.5倍C.12倍D.30倍 14. 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值从最大值减小到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这一膜电位称: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作者:————————————————————————————————日期:

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 pressure)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二、填空题 10.体液约占体重的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细胞外液占体重的%,血浆约占体重的%。 1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正常值为。 12.造血过程可分为阶段、阶段和阶段等三个阶段。 13.白细胞可分为、、、、等五类。 14.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5.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 16.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都需 要、、、、、、、的参与。 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 17.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抗凝系统和抗凝系统两类。 18.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19.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 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0.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是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参与血液凝固。 21.内环境稳态是指的各种和相对稳定,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2.抗凝血酶中最重要的是,它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丧失活性。 三、选择题 A型题 23.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A.Ⅴ因子 B.Ⅲ因子C.Ⅹ因子 D.Ⅻ因子E.Ⅶ因子 24.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将O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第5章:血液汇总

解剖生理学——第五章血液 第五章血液 一、填空题 1.血液包括血细胞与 _________两部分、其中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_______________。 2.血浆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血液的 pH 值为 _______________。 4.血浆渗透压由 _________和 ________两部分。 5.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正常值为 ________、白细胞正常值为 ________、血小板 _________。 6.造血原料主要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血小板的功能包括 ________、 ________。 8.血凝三大步是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9.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 __________外源性凝血是 ___________。 10.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 _________。 11. A 型血的人可以为 ______型血的病人供血, O 型血的人可以为 ______型血的病人供少量血。 12.红细胞放入 0.35%的 NaCl 中会出现 ____________。 13.白细胞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几类。 二、选择题

1.有关血液的正常参考值,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男 120~160mg/L B .白细胞总数(4.0~10.0 ×109/ml C .血小板数(10~30 ×109/ml D .血液 pH 值 7.4±0.5 2.血浆蛋白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B .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C .调节血浆酸碱度 D .参与血液凝固 3.血浆渗透压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与 0.09%NaCl相当 B .胶体渗透压占大部分 C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 D .与溶质颗粒数呈反比 4.血红蛋白(Hb 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 .正常成年男性 Hb 量为 120~160mg/L B . Hb 有运输 O 2与 CO 2的功能 C .红细胞破坏后, Hb 就丧失作用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二、填空题1.运输功能、缓冲功能、调节体温、防御和免疫功能、生理性止血功能 2.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3.晶体物质、NaCl、蛋白质、白蛋白 4.300mmol/L、不变、正常 5.降低 1.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3.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的,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形成,特别是。 4.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静脉输入0.85% 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血细胞形态_______。 5.若血浆中的白蛋白数量减少,即使保持血浆蛋白总量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A 2.B 3.A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白蛋白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γ-球蛋白 E.纤维蛋白原 2.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E.碳酸氢钠 3.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4.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E.与血管容积之比 5.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 A.8% B.10% C.12% D.14% E.16%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1.ABC 2.ABCDE 3.ABCE 4.ABDE 5.BDE 18.ABC 19.AD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D.增加了白蛋白 E.增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 2.血液的生理功能有( ) A.运输功能 B.缓冲功能 C.防御保护功能 D.调节体温 E.参与生理 止血和血液凝固 3.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 B.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C.血液的颜色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的 D.血浆蛋白均由肝脏产生 E. 血液的比重在1.050~1.060之间,红细胞数越多,血液比重越大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环境。 4.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8.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机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血液 1. 占体重的 2. 透压) 3. 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1012/L;成年女性为(3.5-5.0)x1012/L。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 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 A抗原与 。 )和 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 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 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 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1 / 13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PaCO 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 A、脑内H+含量升高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血流量减少 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肿瘤坏死因子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完整版)

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 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 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 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 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 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 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 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组成 (一)血浆 1.血浆的基本成分是晶体物质溶液。 2.血浆的另一成分是血浆蛋白。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 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用电泳法可进一步将球蛋白分为α 1-、α2、β1-、γ1-球蛋白。正常成年人血浆蛋白含量为65~85g/L , 其中白蛋白为40~48g/L ,球蛋白为15~30 g/L 。 3. 血浆蛋白的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与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结合,使血浆中的这些激素不会很快经肾脏排 出;③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及一些异物; 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纤溶等生理过程;⑤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 侵;⑥营养功能。 (二)血细胞 1.分为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红细胞最多, 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白细胞最少。 2.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 3.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4. 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6.大血管中血液的血细胞比容略高于微血管。 二、血量 1.全身血液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在肝、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称为储存血量。 2.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或每公斤体重70—80ml 。 3.血浆量和红细胞量可按稀释原理进行测定。 4.血量=红细胞总容量/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浆量/(1-血细胞比容)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1.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 2.血浆的比重为1.250~1.030,其高低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3.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1.092,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二)血液的粘度 1.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 2.全血粘度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比容,血浆的粘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3.水、酒精、血浆的粘度不随切率的改变而变,称为牛顿液体。 4.全血为非牛顿液体。粘度与切率呈反变关系。 (三)血浆渗透压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八版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何谓内环境与稳态?/4~5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6 何谓反射?/6 反馈控制系统有何特点? 负反馈在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有何意义?/7 第二章 细胞膜有哪些物质转运形式,各转运何种物质?/11~18 何谓易化扩散,可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2~14 何谓主动转运,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15~17 钠泵的作用和生理意义如何?/15、16 何谓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27~29 何谓动作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29~35 动作电位有哪些特点?/30 何谓阈电位?/36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是如何扩布的?/36、37 何谓兴奋性/38 何谓可兴奋细胞及其特点/38 何谓阈强度,与组织的兴奋性有何关系?/38 ________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所谓_________,是作用于标本时能使膜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的强度。 各种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时一个共同的、最先出现的反应,就是受刺激处的细胞膜两侧出现一个可扩布的____________。/38 何谓局部电位?有何基本特性?/41 试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43 运动神经轴突末梢膜兴奋的去极化,引起了该处特有的电压门控式_____通道开放,_____进入轴突末梢,触发了含有_____的囊泡移动以至排放的过程。当____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同_________ 结合,导致通道开放,允许____、____通过,尤其是_____,使终板膜处出现_________;这一电变化,称为______。此电位将以电紧张性扩布的形式影响周围一般肌细胞膜而去极化到该处膜的________水平时,就会引发一次_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后,将在_______酶的作用下失去活性。 试述肌肉收缩的过程及其触发因素。/46,47 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包括那些环节?/48 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有那些?各有何特点?/48~51 第三章 血浆蛋白及其主要作用/56 何谓血细胞比容?/56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稳定对于保持_________的水平衡极为重要;血浆胶体渗透压则对_________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56

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临床)

生理学思考题 一、绪论 1.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 ①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意义:维持内环境稳态。 ②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③正反馈意义: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举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 2.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①神经调节 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②体液调节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③神经-体液调节:同体液调节 ④自身调节 特点:调节的幅度、范围都比较小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也较低。 二、细胞 1.何谓载体?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有何特点? ①载体:也称转运体,是介导多种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跨膜转运的一类膜蛋白。 ②特点: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2.简述门控离子通道的类型。 门控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门控离子通道分为3类: (1)电压门控通道:膜去极化一定电位时开放 (2)化学门控通道:受膜环境某些化学物质影响而开放 (3)机械门控通道:膜的局部受牵拉变形时被激活。 3.简述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由钠钾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4.简述葡萄糖在小肠黏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过程。 均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在小肠粘膜上皮的吸收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 上皮细胞基底膜上钠泵活动,排出3个Na+,摄入2个K+,造成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肠腔液或肾小管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