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某质量分数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盐酸的烧杯,此时天平平衡。先将下列物质按前后质量比为10:21的比例放入烧杯中,反应都恰好完全,天平仍平衡的是:

A.Mg和MgO B.MgO和Mg(OH)2

C.MgO和MgCO3 D.Mg和MgCO3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B.将等质量的镁片

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硫酸中

C.MnO2对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6.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7.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0.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B.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

C.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D.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

11.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浓盐酸 B.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

C.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D.电解水

1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1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

C.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5.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图(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A中的溶质有2种 B.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C.溶液A的质量大于溶液B D.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16.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B.丙是氢氧化钙

C.戊是二氧化碳、甲是碳酸钠

D.甲、丙、丁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18.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

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19.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

A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20.下列有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反应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2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A.CO2CO点燃

B.Ag粉Mg粉适量稀硫酸C.NaOH溶液Na2CO3适量稀盐酸D.NaCl KNO3冷却结晶

A.A B.B C.C D.D 22.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CO2足量NaOH溶液

B KCl KClO3MnO2,加热

C NaCl Na2CO3过量盐酸,蒸发

D O2H2O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2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32-的存在

D.测溶液pH

24.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灵敏度较高)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不考虑反应中水分挥发,不考虑空气成分参加反应),请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一定偏向放锌的一边

B.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的铁一定没有剩余

C.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轻了

D.放铁的一边产生的氢气一定比放锌的一边产生的氢气多

2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H2O油污活性炭振荡、搅拌

B空气甲醛过量焦炭通过焦炭净化器

C CO水蒸气足量生石灰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

D NaNO3溶液Na2CO3适量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二、流程题

26.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粗盐中常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将粗盐进行精制的流程如下图:

(1)过量X(纯净物)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可以除去滤液中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在操作III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

27.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8.高纯氧化铁(Fe2O3)又称“引火铁”,可作催化剂,在现代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前景。以下是用废铁屑(含Fe单质约35%、Fe2O3约30%、Fe3O4约29%,含其它不含铁元素的杂质约6%)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已知氨水呈碱性(主要成分NH3·H2O是一种碱):(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易分解。

(1)写出高温时废铁屑中的Fe3O4与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使加入的(NH4)2CO3能顺利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FeCO3,则②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

(4)用蒸馏水洗涤FeCO3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杂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_____(填现象),即为洗涤干净。

(5)ag废铁经上述制备流程,可得到高纯氧化铁的质量最多是_____g(用含a的式子表示)。

29.某校兴趣小组欲利用10 g ZnCO3和Cu2O的混合物制备硫酸锌和金属铜。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固体,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1)图中X的化学式为_____,A中的物质有_____。

(2)加入过量的Y有两个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一是_____,二是_____。

(3)操作Ⅰ、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

(4)操作Ⅲ包含蒸发浓缩、_____、过滤。

(5)若最终得到的固体Cu是1.28g,则原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0.工业上用菱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含FeCO3、Cu2(OH)2CO3、SiO2等杂质]为原料来制取二氧化锰,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Cu2(OH)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任写一个)。

(2)加入生石灰将溶液pH调至4,此时溶液呈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3)滤渣1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需要洗涤,检验二氧化硅固体已洗涤干净的试剂是

_______。

(4)在反应②中加入双氧水可将溶液1中的FeCl2转化为Fe(OH)3沉淀和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5)加入Na2S、MnS等硫化物,均可将MnCl2中混有的CuCl2转化为CuS沉淀除去,但实际生产中选用MnS,其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后若保持天平平衡,则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气体或固体的质量之差应该相等,即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应该相等,可以据此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Mg+2HCl═MgCl2+H2↑

24 2 24-2=22

MgO+2HCl═MgCl2+H2O

40 40-0=40

Mg(OH)2+2HCl═MgCl2+2H2O

58 58-0=58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84-44=40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氧化镁和碳酸镁分别与盐酸反应后使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并且满足氧化镁的质量:碳酸镁的质量=40:84=10:21.故选C.

点睛: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仍然平衡,增加的量等于放入的质量减生成气体的质量。2.C

解析:C

【解析】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pH变小,但由于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B. 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剂的增加而减小;C.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剂减少,溶质析出,当水被完全反应,溶剂质量为零,溶质的质量也为零;D.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3.A

解析:A

【解析】A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先反应完,而且等质量的镁比铁生成氢气多;C.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4.A

解析:A

【解析】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随固体溶解,溶质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的质量和。C.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溶质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二者的质量比为160:152,而溶剂不变,所以反应中溶液质量减少; D. 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选A

5.C

解析:C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

解度+100g)×100%

A.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都是40g, 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由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液质量不变小。选C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6.C

解析:C

【解析】Fe2O3+ 3H2SO4= Fe 2 (SO4 )3+3H2O CuO+H2SO4= CuSO4+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故

n(O)=n(H2SO4)=0.2mol,故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2mol×16g/mol=3.2g,故选C。

7.B

解析:B

【解析】

A一氧化碳和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8.B

解析:B

【解析】

A、Fe是活泼金属,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亚铁,铜不与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金属铜;

B、Cu(OH)2固体,加入适量稀盐酸,氢氧化铜会被反应生成易溶的氯化铜;

C、HCl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过滤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

D、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然后将气体干燥,得纯净的一氧化碳。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B

解析: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Ca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过量的Na2CO3溶液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B

解析:B

【解析】A、氧气与硫反应可得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电解可得氧气,故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无法转化为一种物质,且能生成氧气,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通过光合作用可得氧气,碳与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得二氧化碳,故正确;

D、碳酸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生成水,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正确。

11.C

解析:C

【解析】A. 加水稀释浓盐酸,酸性变弱,pH变大,但是稀释过程为物理变化,混合物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个数不变;B.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和,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固体的质量会增大;C. 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D.水的质量增加,酸的浓度减小,酸性变弱,溶液的pH增大;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银,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反应顺序是,锌先与盐溶液反应,锌完全反应后,如果硝酸银或硝酸铜有剩余,铁在与两溶液反应;①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②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反应中金属的质量关系如下:

3322AgNO +Zn =Zn NO +2A 6()g 5216

3232Cu NO +Zn =()()Zn NO +Cu 6564

3232Cu NO +Fe =()()Fe NO +Cu 5664

【详解】

A 、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银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小,当锌和硝酸铜的质量远远大于铁和硝酸银的质量时,滤渣的质量会小于a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 ,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 、Cu 、Fe ,由于锌先反应,锌可能剩余,也可能反应完;

D. 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硝酸银有剩余,硝酸铜没反应,锌和铁都反应完,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银离子,四种金属阳离子。选A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C

解析:C

【解析】A.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气,加不加催化剂,最后生成氧气的量相同 B. 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水被吸收,气体质量减少;

C. 引淡水浸泡盐碱地,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 始终大于7;

D. 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两种立刻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4.D

解析: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

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错误;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有改变,错误;D、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反应物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正确。故选D。

15.B

解析:B

【解析】A黄铜渣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锌、氧化锌都反应生成硫酸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滤液A中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三种溶质;B. Ⅰ、Ⅱ中的操作目的都是将溶液与固体分离,均包含过滤;C.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参加反应的的硫酸铜的质量小于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D. 溶液C是析出晶体得到的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选B

点睛:同种溶质、同种溶剂、同种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6.B

解析:B

【解析】

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B错误;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合理;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C正确;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所以A正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盐酸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故选B

17.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跟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等物质反应.由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可知,B是由硫酸与其它物质反应制取的,且能与A、C反应,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A、CuSO4、Na2CO3均属于盐,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B、KOH能与稀硫酸、稀硝酸发生中和反应,且硝酸能与K2CO3反应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且KOH、HNO3、K2CO3分别属于碱、酸、盐,故选项符合要求.

C、Ba(OH)2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但CuSO4不能与CuO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D、NaOH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Ba(NO3)2不能与HCl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与氧化物的判别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采用带入验证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本题的捷径.

18.B

解析:B

【解析】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所以a 是使用催化剂,b 是未使用了催化剂;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中不变,但是反应中固体的总量减小,所以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只发生一个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溶液的变化只有两种;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的浓度降低,碱性变弱,溶液的pH 变小,但不会等于7或小于7.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

A 、硫酸钠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错误;

B 、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 、HCl 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 、NaCl 固体和NaOH 固体溶于水,分别温度无明显变化、放热,可以鉴别,正确。故选A 。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随着氯化钾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Δ3222KClO 2MnO 24514KCl +3O 996

↑,且质量比为: 149:96=49.7:32,不符合质量比关系,错误;

B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随着氯酸钾反应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Δ3222KClO 2MnO 24514KCl +3O 996

↑,且质量比为:245:96=24.5:32,符合题意,正确;

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氧气的生成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错误;

D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氧气的质量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错误。故选B 。

21.B

解析:B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没有硫酸反应,银不与硫酸反应;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反应;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应该用蒸发结晶提纯。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B

解析:B

【解析】

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B、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Na2CO3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过量的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B。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3.B

解析:B

【解析】A、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即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C、未知物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金属,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错误。故选B。

24.A

解析:A

【解析】

A. 若天平失去平衡,说明酸过量,金属全部参加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会与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锌多,所以天平会指向加锌的一方,正确;B、若天平平衡,说明硫酸不足,全部参加反应;设金属的质量为56g

Fe+H2SO4═FeSO4+H2↑

56 2

56g 2g

Zn+H2SO4═ZnSO4+H2↑

65 2

56g 112

g 65

根据计算可以知道,等质量的硫酸消耗的锌粉的质量要多,所以铁粉一定有剩余或恰好完全反应,错误;C、根据B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氢气的质量,所以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错误;D、根据B分析可知:若酸不足,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放铁的一边不一定比放锌的一边生成的氢气多,错误。

故选A。

点睛: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酸过量和金属过量两个方面分析。如果硫酸是少量的,则产生的氢气量是由硫酸决定,产生相同的氢气,有金属剩余,天平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锌刚好反应完,铁有剩余;如果硫酸过量,则产生的氢气量由金属决定,由于金属的质量相同,产生的氢气量放入铁的多,最后天平指向放锌的一边。

25.A

解析:A

【解析】

A、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异味,但不能除油污;B通过焦炭净化器能将空气中的甲醛吸附;C 生石灰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钙,因而可用于吸水,而且由于不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一氧化碳;D,适量的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钠,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流程题

26.氢氧化钠 HCl+NaOH═NaCl+H2O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分析】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详解】

(1)过量X(纯净物)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2)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可以除去滤液中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还有一个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3)操作Ⅲ是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7.明矾过滤 ac Ⅱ物理硬Ⅰ泡沫多

【解析】

【分析】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中较少含有或不含,将硬水变成软水较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详解】

(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故A 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操作①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 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选ac 。

(2)在过滤后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通常用吸附剂来吸附,吸附能力较强的是活性炭,故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Ⅱ,该变化过程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该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当滴加肥皂水时会出现很多的浮渣,小雨取少量液体D 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 是硬水。操作③是蒸馏,故应选用的装置是Ⅰ,经过操作③以后,经过蒸馏后可将硬水变成软水,软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较少或没有,就会出现浮渣少,泡沫多的现象,故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泡沫多。

【点睛】

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按照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28.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 去除滤液中过量的硫酸

FeSO 4+(NH 4)2CO 3=(NH 4)2SO 4+FeCO 3↓ 温度在40℃以下 无白色沉淀

11a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故填: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

(2)加足量稀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滤液I 中可能含有过量硫酸,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去除滤液中过量的硫酸,硫酸亚铁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亚铁,化学方程式FeSO 4+(NH 4)2CO 3=(NH 4)2SO 4+FeCO 3↓,故填:去除滤液中过量的硫酸;FeSO 4+(NH 4)2CO 3=(NH 4)2SO 4+FeCO 3↓。

(3)(NH 4)2CO 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易分解,加入(NH 4)2CO 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温度在40℃以下,故填:温度在40℃以下。

(4)用蒸馏水洗涤FeCO 3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硫酸铵杂质,硫酸铵和氯化钡生成氯化铵和硫酸钡沉淀,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少量的BaCl 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即为洗涤干净,故填:无白色沉淀。

(5)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铁元素质量不变,设氧化铁质量为x ,ag×35%+ag×30%×

562562+163??? +ag×29%×563563+164??? =x ×562562+163???,x =11a 10 ,故填:11a 10

。 29.H 2SO 4 Zn 和Cu Zn+H 2SO 4=ZnSO 4+H 2↑ Zn+CuSO 4=Cu+ZnSO 4 玻璃棒 降温结晶 14.4%

【解析】

【分析】

【详解】

(1)该实验流程是利用ZnCO 3和Cu 2O 的混合物制备硫酸锌和金属铜,而碳酸锌不溶于水,可溶于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制备硫酸锌的反应物中需要有硫酸根离子,所以图中X 的化学式为H 2SO 4,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因为要制备硫酸锌和金属铜,所以加入的过量Y 是Zn ,Zn+CuSO 4=Cu+ZnSO 4,所以A 中的物质有剩余的Zn 和生成的Cu 。 (2)由于加入的X 是过量的,所以加入过量的Y 有两个作用:一是

Zn+H 2SO 4=ZnSO 4+H 2↑,二是Zn+CuSO 4=Cu+ZnSO 4。

(3)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故操作Ⅰ、Ⅱ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4)经过操作Ⅲ后,从溶液中得到了硫酸锌晶体,所以操作Ⅲ是蒸发,包含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5)Cu 2O+H 2SO 4=CuSO 4+Cu+H 2O ,Zn+CuSO 4=Cu+ZnSO 4,最终得到的铜来自于以上两个化学反应,因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相等,所以Cu 2O 与Cu 之间的对应关系为:Cu 2O-----2Cu ,设原混合物中Cu 2O 的质量为x 。

2---144128Cu O 2Cu

1.28g

x 144128 1.28g

x =,解得x =1.44g 则原混合物中Cu 2O 的质量分数是:1.44g 100%10g

?=14.4% 30.3222MnCO +2HCl= MnCl + CO +H O ↑(或3222FeCO +2HCl=FeCl + CO +H O ↑或 223222Cu OH CO +4HCl=2CuCl + CO +3H O ↑()) 酸性 AgNO 3溶液

222232FeCl +H O +4H O=2Fe(OH)+4HCl ↓ 不会引进新的杂质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二氧化碳和水(或碳酸亚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二氧化碳和水或碱式碳酸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