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数学复习《1.2实数的运算》教案

中考九年级数学复习《1.2实数的运算》教案
中考九年级数学复习《1.2实数的运算》教案

章节第一章课题

课型复习课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水平、教育)1.理解乘方、幂的相关概念、掌握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委和运算顺序,能熟练地实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2.复习巩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灵活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准确实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3.会用电子计算器实行四则运算。

教学重点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算,绝对值、非负数的相关应用。

教学难点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算,绝对值、非负数的相关应用。

教学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 有理数加、减、乘、除、幂及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的符号,并把__________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

③一个数同0相加,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____________。

(3)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_____,异号_____,并把_________。任何数同0相乘,

都得________。

②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__________决定。当______________,

积为负,当_____________,积为正。

③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__________.

(4)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作除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_____,异号_____,并把_________。 0除以任何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都得0

(5)幂的运算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_____; 负数的__________是负数, 负数的__________是正数

(6)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_。

如果有括号,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数的运算顺序:在同一个算式里,先 、 ,然后 ,最后 .有括号时,先算 里面,再算括号外。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实行。

3.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 (2)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

(3)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 (4)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

(5)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数的大小比较

(1)差值比较法:

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 b

(2)商值比较法:

若a b 、为两正数,则a b >1a ?>b ;1;a a b b

=?=a b <1a ?<b (3)绝对值比较法:

若a b 、为两负数,则a >b a ?<b a b a b a =?=;;<b a ?>b

(4)两数平方法:如155137++与

5.三个重要的非负数:

(二):【课前练习】

1. 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A .|m|与—m 互为相反数

B .2121+-与互为倒数

C .1998.8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1.9988×102

D .0.4949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为0.50

2. 在函数1

1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

C .x ≤1

D .x ≥1

3. 按鍵顺序-1·2÷4=,结果是 。

4.16的平方根是______

5.计算

(1) 32÷(-3)2+|-

16

|×(- 6)+49;(2) 2(32-23)-(32+23) 二:【经典考题剖析】

1.已知x 、y 是实数, 234690,3,.x y y axy x y a ++-+=-=若求实数的值

2.请在下列6个实数中,计算有理数的和与无理数的积的差:24014,,2,,27,(1)23

π-- 3.比较大小:(1)35211,(2)155137,(3)103++-与与与3-22

4.探索规律:31=3,个位数字是3;32=9,个位数字是9;33=27,个位数字是7;34

=81,个位数字是1;35=243,个位数字是3;36=729,个位数字是9;…那么37的个位数字是 ;320的个位数字是 ;

5.计算: (1)342221(2)(1)(12)()20.25413(2)??-?---÷-???????+-?-??

;(2)1002211()(2001tan 30)(2)31621--++-?+- 三:【课后训练】

1.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 、B 、C 三个住宅区,A 区有30人,B 区有15人,C 区有10人, 三个住宅区在同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设一个停靠站,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站的路程之和最小,

那么停靠站的位置应设在( )

A .A 区;

B .B 区;

C .C 区;

D .A 、B 两区之间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信息,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

25.7%,占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19%。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①2003年全国税收收入约为25718×(1-25.7%)亿元;②2003年全国税收收入约为257181+25.7%

亿200m 100m A C B

元;③若按相同的增长率计算,预计2005年全国税收收入约为25718×(1+25.7%)亿元;④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约为2571819%

亿元。其中准确的有( ) A .①④;B .①③④;C .②③;D .②③④

3.当0<x <1时,21,,

x x x 的大小顺序是( ) A .1x <x <2x ;B .1x <2x <x ;C .2x <x <1x ;D .x <2x <1x

4.设是大于1的实数,若221,,33

a a 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记作A 、B 、C ,则A 、B 、C 三点在数轴上自左至右的顺序是( )

A .C 、

B 、A ;B .B 、

C 、A ;C .A 、B 、 C ;

D .C 、 A 、 B

5.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 ※b=a b ,如3※2=32=9,则

12※3=( ) A .18;B .8;C .16;D .32

6.火车票上的车次号有两种意义。一是数字越小表示车速越快:1~98次为特快列车;

101~198次为直快列车;301~398次为普快列车;401~498次为普客列车。二是单、双数表示不同的行驶方向,比如单数表示从北京开出,则双数表示开往北京。根据以上规定,杭州开往北京的某一趟直快列车的车次号可能是( )

A .20;

B .119;

C .120;

D .319

7.计算:

(1)(3-13

)2; ⑵(3+2)(3-2);⑶27+3-13 (4)0112+-(2+3)23

-;(5)22233411110.5+(-)--2-4-(-1)()(-)2232-?÷ 8. 已知:312321

x x +=+++,求352242x x x x -??÷-- ?--??的值 9. 观察下列等式:9-1=8,16-4=12,25-9=16,36-16=20,……这些等式反映出自然数间

的某种规律,设n 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 的等式表示出来

10.小王上周五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每股25元,在接下来的一周交易日内,小王记

下该股票每日收盘价相比前一天的涨跌情况:(单位:元)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 +2

-0.5 +1.5 -1.8 +0.8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星期二收盘时,该股票每股多少元?

(2)本周内该股票收盘时的最高价、最低价分别是多少?

(3)已知买入股票与卖出股票均需支付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五的交易费。若小王在本周五以收盘价将传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四:【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地纲

教后记

中考数学-圆的切线证明方法

专题-------圆的切线证明 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出现了新的一类习题,就是证明一直线是圆的切线.在我们所学的知识范围内,证明圆的切线常用的方法有: 一、若直线l过⊙O上某一点A,证明l是⊙O的切线,只需连OA,证明OA⊥l就行了,简称“连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 例1 如图,AB=AC,AB是⊙O的直径,⊙O交BC于D,DM⊥AC于M,求证:DM与⊙O相切. 证明一:连结OD. ∵AB=AC, ∴∠B=∠C. ∵OB=OD, ∴∠1=∠B. ∴∠1=∠C. D ∴OD∥AC. ∵DM⊥AC, ∴DM⊥OD. ∴DM与⊙O相切 证明二:连结OD,AD. ∵AB是⊙O的直径, ∴AD⊥BC. 又∵AB=AC,

∴∠1=∠2. ∵DM ⊥AC , ∴∠2+∠4=900 ∵OA=OD , ∴∠1=∠3. ∴∠3+∠4=900. 即OD ⊥DM. ∴DM 是⊙O 的切线 例2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且∠CAB=300,BD=OB ,D 在AB 的延长线上. 求证:DC 是⊙O 的切线 证明:连结OC 、BC. ∵OA=OC , ∴∠A=∠1=∠300. ∴∠BOC=∠A+∠1=600. 又∵OC=OB , ∴△OBC 是等边三角形. ∴OB=BC. ∵OB=BD , ∴OB=BC=BD. ∴OC ⊥CD. ∴DC 是⊙O 的切线. 例3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AB ,且OA 2=OD ·OP . 求证:PC 是⊙O 的切线. C D

证明:连结OC ∵OA 2=OD ·OP ,OA=OC , ∴OC 2=OD ·OP , OC OP OD OC . 又∵∠1=∠1, ∴△OCP ∽△ODC. ∴∠OCP=∠ODC. ∵CD ⊥AB , ∴∠OCP=900. ∴PC 是⊙O 的切线. 二、若直线l 与⊙O 没有已知的公共点,又要证明l 是⊙O 的切线,只需作OA ⊥l ,A 为垂足,证明OA 是⊙O 的半径就行了,简称:“作垂直;证半径” 例4 如图,AB=AC ,D 为BC 中点,⊙D 与AB 切于E 点. 求证:AC 与⊙D 相切. 证明一:连结DE ,作DF ⊥AC ,F 是垂足.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圆专题复习

——圆 ◆知识讲解 一.圆的定义 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2、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3、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要素:一是位置二是大小,圆心确定其位置,半径确定其大小。 4、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A、B为端点的弦记作“圆弧AB”,或者“弧AB”。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ABC)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如AB)叫做劣弧。 二、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弦。 2、垂径定理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在等圆中,弦心距相等的弦相等。 三、圆周角 1、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角的两边和圆相交的角。 2、定理:一条弧所以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以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四、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设⊙O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d>r ?点在圆外,d=r ?点在圆上,d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圆的综合的综合题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点P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PC为⊙O的切线,点C为切点,连接AC,过点A作PC的垂线,点D为垂足,AD交⊙O于点E. (1)如图1,求证:∠DAC=∠PAC; (2)如图2,点F(与点C位于直径AB两侧)在⊙O上,BF FA =,连接EF,过点F作AD 的平行线交PC于点G,求证:FG=DE+DG;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AE=2 3 DG,PO=5,求EF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EF=32. 【解析】 【分析】 (1)连接OC,求出OC∥AD,求出OC⊥PC,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求出四边形HGDE是矩形,求出DE=HG,FH=EH,即可得出答案; (3)设OC交HE于M,连接OE、OF,求出∠FHO=∠EHO=45°,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 EH∥DG,求出OM=1 2 AE,设OM=a,则HM=a,AE=2a,AE= 2 3 DG,DG=3a, 求出ME=CD=2a,BM=2a,解直角三角形得出tan∠MBO= 1 2 MO BM =,tanP= 1 2 CO PO =,设 OC=k,则PC=2k,根据OP=5k=5求出k=5,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即可求出答案.【详解】 (1)证明:连接OC, ∵PC为⊙O的切线,

∴OC⊥PC, ∵AD⊥PC, ∴OC∥AD, ∴∠OCA=∠DAC, ∵OC=OA, ∴∠PAC=∠OCA, ∴∠DAC=∠PAC; (2)证明:连接BE交GF于H,连接OH, ∵FG∥AD, ∴∠FGD+∠D=180°, ∵∠D=90°, ∴∠FGD=90°, ∵AB为⊙O的直径, ∴∠BEA=90°, ∴∠BED=90°, ∴∠D=∠HGD=∠BED=90°, ∴四边形HGDE是矩形, ∴DE=GH,DG=HE,∠GHE=90°, ∵BF AF =, ∴∠HEF=∠FEA=1 2 ∠BEA=190 2 o ?=45°, ∴∠HFE=90°﹣∠HEF=45°, ∴∠HEF=∠HFE, ∴FH=EH, ∴FG=FH+GH=DE+DG; (3)解:设OC交HE于M,连接OE、OF, ∵EH=HF,OE=OF,HO=HO, ∴△FHO≌△EHO, ∴∠FHO=∠EHO=45°,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六圆的有关证明与计算试题新人教版

专题六圆的有关证明与计算 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例1】(2016·临夏州)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BD=D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O经过A,B,D三点. (1)求证:AB是⊙O的直径; (2)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若⊙O的半径为3,∠BAC=60°,求DE的长. 分析:(1)连接AD,证AD⊥BC可得;(2)连接OD,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到OD与AC平行,可证∠ODE为直角,由OD为半径,可证DE与圆O相切;(3)连接BF,先证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再求出BF的长,由DE为三角形CBF中位线,即可求出DE的长. 解:(1)连接AD,∵AB=AC,BD=DC,∴AD⊥BC,∴∠ADB=90°,∴AB为圆O的直径 (2)DE与圆O相切,证明:连接OD,∵O,D分别为AB,BC的中点,∴OD为△ABC的中位线,∴OD∥AC,∵DE⊥AC,∴DE⊥OD,∵OD为圆的半径,∴DE与圆O相切 (3)∵AB=AC,∠BA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C=6,连接BF,∵AB为圆O的直径,∴∠AFB=∠DEC=90°,∴AF=CF=3,DE∥BF,∵D为BC的中点,∴E为CF的中点,即DE为△BCF中位线,在Rt△ABF中,AB=6,AF=3,根据勾股定理得BF=错误!=3错误!,则DE=错误!BF=错误! 圆与相似 【例2】(2016·泸州)如图,△ABC内接于⊙O,BD为⊙O的直径,BD与AC相交于点H,AC的延长线与过点B的直线相交于点E,且∠A=∠EBC. (1)求证:BE是⊙O的切线; (2)已知CG∥EB,且CG与BD,BA分别相交于点F,G,若BG·BA=48,FG=2,DF=2BF,求AH的值. 分析:(1)证∠EBD=90°即可;(2)由△ABC∽△CBG得错误!=错误!,可求出BC,再由△BFC∽△BCD得BC2=BF·BD,可求出BF,再求出CF,CG,GB,通过计算发现CG=AG,可证CH=CB,即可求出AC. 解:(1)连接CD,∵BD是直径,∴∠BCD=90°,即∠D+∠CBD=90°,∵∠A=∠D,∠A=∠EBC,∴∠CBD+∠EBC=90°,∴BE⊥BD,∴BE是⊙O切线 (2)∵CG∥EB,∴∠BCG=∠EBC,∴∠A=∠BCG,又∵∠CBG=∠ABC,∴△ABC∽△ CBG,∴BC BG =\f(AB,BC),即BC2=BG·BA=48,∴BC=4错误!,∵CG∥EB,∴CF⊥BD,∴△BFC∽△BCD,∴BC2=BF·BD,∵DF=2BF,∴BF=4,在Rt△BCF中,CF= \r(BC2-FB2)=42,∴CG=CF+FG=5错误!,在Rt△BFG中,BG=错误!=3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深圳中考数学专题--圆

2017届深圳中考数学专题——圆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D平分∠CAB,过点D作AC的垂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EF与⊙O相切; (2)若AB=6,AD=4,求EF的长. 2.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过点D作DF⊥AB,垂足为F,连接DE. (1)求证:直线DF与⊙O相切; (2)若AE=7,BC=6,求AC的长. 3.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交AC于点D,E是BC的中点,连接DE,OE. (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BC2=CD?2OE; (3)若cos∠BAD=,BE=6,求OE的长.

4.如图,已知BC为⊙O的直径,BA平分∠FBC交⊙O于点A,D是射线BF上的一点,且满足=,过点O作OM⊥AC于点E,交⊙O于点M,连接BM,AM.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若sin∠ABM=,AM=6,求⊙O的半径. 5.如图,AB是⊙O的弦,D为半径OA的中点,过D作CD⊥OA交弦于点E,交⊙O 于点F,且CE=CB.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 (3)如果CD=15,BE=10,sinA=,求⊙O的半径.

6.如图,AB、CD为⊙O的直径,弦AE∥CD,连接BE交CD于点F,过点E作直线EP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P,使∠PED=∠C. (1)求证:PE是⊙O的切线; (2)求证:ED平分∠BEP; (3)若⊙O的半径为5,CF=2EF,求PD的长. 8.如图,△ABC中,以AC为直径的⊙O与边AB交于点D,点E为⊙O上一点,连接CE并延长交AB于点F,连接ED. (1)若∠B+∠FED=90°,求证:BC是⊙O的切线; (2)若FC=6,DE=3,FD=2,求⊙O的直径. 9.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以边BC为直径的半圆与边AB,AC分别交于D,F两点,过点D作DE⊥AC,垂足为点E. (1)判断D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过点F作FH⊥BC,垂足为点H,若AB=4,求FH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6.中考数学圆的综合证明题

中考复习——圆的综合证明题 1.如图,在Rt△ABC中, ACB=90°,AO是△ABC的角平分线,以O为圆心,OC为半径作⊙O (1)求证:AB是⊙O的切线. (2)已知AO交⊙O于点E,延长AO交⊙O于点D,tanD=1 2 ,求 AE AC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设⊙O的半径为3,求AB的长. 4.如图①,半圆O的直径AB=6,AM和BN是它的两条切线,CP与半圆O相切于点P,并于AM,BN分别相交于C,D两点. (1)请直接写出∠COD的度数; (2)求AC?BD的值; 5.如图1,AB为半圆O的直径,D为BA的延长线上一点,DC为半圆O的切线,切点为C.(1)求证:∠ACD=∠B; (2)如图2,∠BDC的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E,F,求tan∠CFE的值; 6.如图,AB是⊙O的弦,点C为半径OA的中点,过点C作CD⊥OA交弦AB于点E,连接BD,且DE=DB.

(1)判断B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CD =15,BE =10,tanA=512 ,求⊙O 的直径. 7.如图,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C ,直线AO 与⊙O 交于点E 和点D ,OB 与OD 交于点F ,连接DF , DC .已知OA =OB ,CA =CB ,DE =10,DF =6. (1)求证:①直线AB 是⊙O 的切线;②∠FDC =∠EDC ; (2)求CD 的长. 8.如图,在Rt ABC 中,∠C =90°,点O 在AB 上,经过点A 的⊙O 与BC 相切于点D ,与AC ,AB 分别相 交于点E ,F ,连接AD 与EF 相交于点G . (1)求证:AD 平分∠CAB (2)若OH ⊥AD 于点H ,FH 平分∠AFE ,DG =1. ①试判断DF 与DH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求⊙O 的半径. 10.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B 是⊙O 的直径, OD ⊥AB 于点O ,分别交AC 、CF 于点E 、 D ,且D E =DC . A B C D E F G H O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 2、课本P4例 义。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习题1.1第1、2题。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

中考数学圆综合题汇编

25题汇编 1. 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切点为B ,AD 为弦,OC ∥AD 。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 (2)若OA=2,求OC AD 的值。 2.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B=60°,CD 是⊙O 的直径,P 是C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P=AC (1)求证:直线AP 是⊙O 的切线; (2)若AC=3,求PD 的长。 D C B A O C B

3.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AM 和BN 是⊙O 的两条切线,点E 是⊙O 上一点,点D 是AM 上一点,连接DE 并延长交BN 于点C ,连接OD 、BE ,且OD ∥B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AD=1,BC=4,求直径AB 的长。 4. 如图,△ABC 内接于⊙O ,弦AD ⊥AB 交BC 于点E ,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DA 的延长线于点F ,且∠ABF=∠ABC 。 (1)求证:AB=AC ; (2)若EF=4,2 3 tan F ,求DE 的长。 M N E D C B A O

5. 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E 。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 (2)若AE=1,52=BD ,求AB 的长。 6.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一点,AD 垂直于过点C 的直线,垂足为D ,且AC 平分 ∠BAD 。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62=AC ,AD=4,求AB 的长。 A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圆的证明与计算(含答案)

圆的证明与计算 1.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 , P 是圆外一点,P A 为△O 的切线,且P A =PB ,连接 OP ,线段 AB 与线段 OP 相交于点D . (1)求证:PB 为△O 的切线; (2)若P A =4 5PO ,△O 的半径为10,求线段 PD 的长. 第1题图 (1)证明:△△△△△△OA △OB △ 第1题解图 △P A △PB △OA △OB △OP △OP △ △△OAP △△OBP (SSS)△ △△OAP △△OBP △ △P A △△O △△△△ △△OAP △90°△ △△OBP △90°△ △OB △△O △△△△ △PB △△O △△△△

△△Rt△AOP △△OA △PO 2 △△4 5PO △2△10△ △△PO △50 3△ △cos△AOP △AO OP △OD AO △ △OD △6△ △PD △PO △OD △32 3. 2. △△△△△ABC △△AB △AC △△D △BC △△△△△AD △DC △△A △B △D △△△△O △AE △△O △△△△△△DE . △1△△△△AC △△O △△△△ △2△△cos C △3 5△AC △24△△△△AE △△. 第2题图 (1)证明:△AB △AC △AD △DC △ △△C △△B △△DAC △△C △ △△DAC △△B △ △△△E △△B △ △△DAC △△E △ △AE △△O △△△△ △△ADE △90°△ △△E △△EAD △90°△ △△DAC △△EAD △90°△ △△EAC △90°△

△OA △△O △△△△ △AC △△O △△△△ (2)解:△△△△△△D △DF △AC △△F △ 第2题解图 △DA △DC △ △CF △1 2AC △12△ △Rt△CDF △△△cos C △CF CD △3 5△ △DC △20△ △AD △20△ △Rt△CDF △△△△△△△△1622==CF CD DF -△ △△ADE △△DFC △90°△△E △△C △ △△ADE △△DFC △ △AE DC △AD DF △ △AE 20△1620 △△△AE △25△ △△O △△△AE △25. 3.如图,在△ABC 中,AB =BC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O 的切线EF ,交BC 于点F . (1)求证:EF △BC ; (2)若CD =2,tan C =2,求△O 的半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圆】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圆】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北京市西城区)如图,BC 是⊙O 的直径,P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PA 切⊙O 于点A ,如果PA =3,PB =1,那么∠APC 等于 ( ) (A ) 15 (B ) 30 (C ) 45 (D ) 60 2.(北京市西城区)如果圆柱的高为20厘米,底面半径是高的 41,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 ) (A )100π平方厘米 (B )200π平方厘米 (C )500π平方厘米 (D )200平方厘米 3.(北京市西城区)“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菱《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在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 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述是:“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垂足为E ,CE =1寸,AB =寸,求直径CD 的长”.依题意,CD 长为 ( ) (A )2 25寸 (B )13寸 (C )25寸 (D )26寸 4.(北京市朝阳区)已知:如图,⊙O 半径为5,PC 切⊙O 于点C ,PO 交⊙O 于点A ,PA =4,那么PC 的长等于 ( ) (A )6 (B )25 (C )210 (D )214 5.(北京市朝阳区)如果圆锥的侧面积为20π平方厘米,它的母线长为5厘 米,那么此圆锥的底面半径的长等于 ( ) (A )2厘米 (B )22厘米 (C )4厘米 (D )8厘米 6.(天津市)相交两圆的公共弦长为16厘米,若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10厘 米和17厘米,则这两圆的圆心距为 ( ) (A )7厘米 (B )16厘米 (C )21厘米 (D )27厘米 7.(重庆市)如图,⊙O 为△ABC 的内切圆,∠C = 90,AO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D ,AC =4,DC =1,,则⊙O 的半径等于 ( )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综合经典题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1.如图,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D ,延长AO 交O 于E ,连接CD ,CE ,若CE 是⊙O 的切线,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BC=4,CD=6,求平行四边形OABC 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D ,求出∠EOC=∠DOC ,根据SAS 推出△EOC ≌△DOC ,推出∠ODC=∠OEC=90°,根据切线的判定推出即可; (2)根据切线长定理求出CE=CD=4,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求出OA=OD=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COD 的面积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D , ∵OD=OA , ∴∠ODA=∠A , ∵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OC ∥AB , ∴∠EOC=∠A ,∠COD=∠ODA , ∴∠EOC=∠DOC , 在△EOC 和△DOC 中, OE OD EOC DOC OC OC =?? ∠=∠??=? ∴△EOC ≌△DOC (SAS ), ∴∠ODC=∠OEC=90°, 即OD ⊥DC , ∴CD 是⊙O 的切线; (2)由(1)知CD 是圆O 的切线, ∴△CDO 为直角三角形, ∵S △CDO = 1 2 CD?OD , 又∵OA=BC=OD=4,

∴S△CDO=1 2 ×6×4=12, ∴平行四边形OABC的面积S=2S△CDO=24. 2.如图,⊙M交x轴于B、C两点,交y轴于A,点M的纵坐标为2.B(﹣33,O),C(3,O). (1)求⊙M的半径; (2)若CE⊥AB于H,交y轴于F,求证:EH=FH. (3)在(2)的条件下求AF的长. 【答案】(1)4;(2)见解析;(3)4. 【解析】 【分析】 (1)过M作MT⊥BC于T连BM,由垂径定理可求出BT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M的长; (2)连接AE,由圆周角定理可得出∠AEC=∠ABC,再由AAS定理得出△AEH≌△AFH,进而可得出结论; (3)先由(1)中△BMT的边长确定出∠BMT的度数,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G 的长,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出四边形AFCG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求出答案.【详解】 (1)如图(一),过M作MT⊥BC于T连BM, ∵BC是⊙O的一条弦,MT是垂直于BC的直径, ∴BT=TC=1 2 3 ∴124 ; (2)如图(二),连接AE,则∠AEC=∠ABC,∵CE⊥AB, ∴∠HBC+∠BCH=90°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圆来如此简单”经典几何模型之隐圆专题(含答案)

经典几何模型之隐圆”“圆来如此简单” 一.名称由来 在中考数学中,有一类高频率考题,几乎每年各地都会出现,明明图形中没有出现“圆”,但是解题中必须用到“圆”的知识点,像这样的题我们称之为“隐圆模型”。 正所谓:有“圆”千里来相会,无“圆”对面不相逢。“隐圆模型”的题的关键突破口就在于能否看出这个“隐藏的圆”。一旦“圆”形毕露,则答案手到擒来! 二.模型建立 【模型一:定弦定角】 【模型二:动点到定点定长(通俗讲究是一个动的点到一个固定的点的距离不变)】 【模型三:直角所对的是直径】 【模型四:四点共圆】 ` 三.模型基本类型图形解读 【模型一:定弦定角的“前世今生”】 【模型二:动点到定点定长】

【模型三:直角所对的是直径】 【模型四:四点共圆】 四.“隐圆”破解策略 牢记口诀:定点定长走圆周,定线定角跑双弧。 直角必有外接圆,对角互补也共圆。五.“隐圆”题型知识储备

3 六.“隐圆”典型例题 【模型一:定弦定角】 1.(2017 威海)如图 1,△ABC 为等边三角形,AB=2,若P 为△ABC 内一动点,且满足 ∠PAB=∠ACP,则线段P B 长度的最小值为_ 。 简答:因为∠PAB=∠PCA,∠PAB+∠PAC=60°,所以∠PAC+∠PCA=60°,即∠APC=120°。因为A C定长、∠APC=120°定角,故满足“定弦定角模型”,P在圆上,圆周角∠APC=120°,通过简单推导可知圆心角∠AOC=60°,故以AC 为边向下作等边△AOC,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O,P在⊙O 上。当B、P、O三点共线时,BP最短(知识储备一:点圆距离), 此时B P=2 -2 2.如图1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ABC 的原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移动,∠BOD=30°,顶点A 在射线O D 上移动,则顶点C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为。

中考数学圆的证明讲义

【2017】23.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5,PA是⊙O的一条切线,切点为A,连接PO并延长,交⊙O于点B,过点A作AC⊥PB交⊙O于点C、交PB于点D,连接BC,当∠P=30°时. (1)求弦AC的长; (2)求证:BC∥PA. 【2016】23.如图,已知:AB是⊙O的弦,过点B作BC⊥AB交⊙O于点C,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取AD的中点E,过点E作EF ∥BC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 求证: (1)FC=FG; (2)AB2=BC?BG.

【2014】23、(本题满分是8分) 如图,⊙O的半径为4,B是⊙O外一点,连接OB,且OB=6.过点B作⊙O的切线BD,切点为D,延长BO交⊙O于点A,过点A作切线BD的垂线,垂足为C. (1)求证:AD平分∠BAC; (2)求AC的长。 A B D O C (第23题图)

【2013】23、(本题满分8分)如图,直线l 与⊙O 相切于点D ,过圆心O 作EF ∥l 交⊙O 于E 、F 两点,点A 是⊙O 上一点,连接AE 、AF,并分别延长交直线l 于B 、C 两点, (1)求证:∠ABC+∠ACB=0 90 (2)当⊙O 得半径R=5,BD=12时,求tan ACB 的值. 【2012】23.(8分)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B ,点M 在PB 上,且OM ∥AP ,MN ⊥AP ,垂足为N . (1)求证:OM=AN ; (2)若⊙O 的半径R=3,PA=9,求OM 的长. (第23题图)

【2011】23.(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ABC 中,0 60B =∠,⊙O 是△ABC 外接圆,过点A 作的切线,交CO 的延长线于P 点,CP 交⊙O 于D (1) 求证:AP=AC (2) 若AC=3,求PC 的长 【2010】23.如图,在RT △ABC 中∠ABC=90°,斜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与D 点,交AC 与E 点,连接BE (1)若BE 是△DEC 的外接圆的切线,求∠C 的大小? (2)当AB=1,BC=2是求△DEC 外界圆的半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中考数学圆专题练习

中考数学圆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2010年 湖里区 二次适应性考试)已知半径分别为5 cm 和8 cm 的两圆相交,则它们的圆心距可能是( ) A .1 cm B .3 cm C .10 cm D .15 cm 答案:C 2.(2010年教育联合体)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O 交BC 的中点于D ,DE ⊥AC 于E ,连接AD ,则下列结论 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BC ,②∠EDA =∠B ,③OA = 1 2AC ,④DE 是⊙O 的切线.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3.(2010安徽省模拟)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E 是圆的三等分点,AE 、BD 的延长线交于点C ,若CE=2,则 ⊙O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433π- B .2 3π C .2 23 π- D .1 3 π 答案:A 4.(2010年重庆市綦江中学模拟1).在直角坐标系中,⊙A 、⊙B 的 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点中,在⊙A 外部且在⊙B 内部的是( ) A.(1,2) B.(2,1). C.(2,-1). D.(3,1) 答案C 5.(2010年聊城冠县实验中学二模)如下图,将半径为2cm 的圆形纸片 第4题图 O D B C E A 第3题 A O B C D E

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 ,则折痕AB 的长为( ) A .2cm B .3cm C .32cm D .52cm 答案C 6.(2010年广州市中考六模)、如果圆锥的母线长为6cm ,底面圆半径为3cm ,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 ) A. 2 9cm π B. 2 18cm π C. 2 27cm π D. 2 36cm π 答案:B 7.(2010年广州市中考六模)如图,已知⊙O 的弦AB 、CD 相交于点E , 的度数为60°, 的度数为100°,则∠AEC 等于( ) A. 60° B. 100° C. 80° D. 130° 答案:C 8.(2010年广西桂林适应训练)如图,圆弧形桥拱的跨度AB = 12米,拱高CD =4米,则拱桥的半径为( ). A.6.5米 B.9米 C.13米 D.15米 答案:A 9.(2010年广西桂林适应训练)如图,BD 是⊙O 的直径,∠CBD=30o , 则∠A 的度数为( ).[来 A.30o B.45o C.60o D.75o 答案:C 10.(2010山东新泰)已知⊙O 1的半径为5cm ,⊙O 2的半径为3cm ,圆心距O 1O 2=2,那么⊙O 1与⊙O 2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答案:D 11.(2010年济宁师专附中一模)如图,A B C D ,,,为⊙O 的四等分点,动点P 从圆心O 出发,沿O C D O ---路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圆的综合 1.如图,点A、B、C分别是⊙O上的点, CD是⊙O的直径,P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AP=AC. (1)若∠B=60°,求证:AP是⊙O的切线; (2)若点B是弧CD的中点,AB交CD于点E,CD=4,求BE·AB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8. 【解析】 (1)求出∠ADC的度数,求出∠P、∠ACO、∠OAC度数,求出∠OAP=90°,根据切线判定推出即可; (2)求出BD长,求出△DBE和△ABD相似,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试题解析:连接AD,OA, ∵∠ADC=∠B,∠B=60°, ∴∠ADC=60°, ∵CD是直径, ∴∠DAC=90°, ∴∠ACO=180°-90°-60°=30°, ∵AP=AC,OA=OC, ∴∠OAC=∠ACD=30°,∠P=∠ACD=30°, ∴∠OAP=180°-30°-30°-30°=90°, 即OA⊥AP, ∵OA为半径, ∴AP是⊙O切线. (2)连接AD,BD,

∵CD 是直径, ∴∠DBC=90°, ∵CD=4,B 为弧CD 中点, ∴BD=BC= , ∴∠BDC=∠BCD=45°, ∴∠DAB=∠DCB=45°, 即∠BDE=∠DAB , ∵∠DBE=∠DBA , ∴△DBE ∽△ABD , ∴ , ∴BE?AB=BD?BD= . 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点D 在BC uuu r 上,点E 在弦AB 上(E 不与A 重 合),且四边形BDCE 为菱形. (1)求证:AC=CE ; (2)求证:BC 2﹣AC 2=AB?AC ; (3)已知⊙O 的半径为3. ①若AB AC =5 3 ,求BC 的长; ②当 AB AC 为何值时,AB?AC 的值最大?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② 32

中考数学 圆的证明及计算

圆的证明与计算 1、如图,以AB为直径的⊙O经过AC的中点D,DE⊥BC于点E.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当DE=1,∠C=30°时,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ABC内接于⊙O,∠B=60°,CD是⊙O的直径,点P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P=AC. (1)求证:PA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以AB为直径作半圆O,点C为半圆上与A,B不重合的一动点,过点C作CD⊥AB 于点D,点E与点D关于BC对称,BE与半圆交于点F,连CE. (1)判断CE与半圆O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 (2)点C在运动时,四边形OCFB的形状可变为菱形吗?若可以,猜想此时∠AOC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4、已知:如图,△ABC中,内接于⊙O,且AB=AC,点D在⊙O上,AD⊥AB于点A,AD与BC交于点E,F在DA的延长线上,且AF=AE. (1)求证:BF与⊙O相切; (2)若BF=5,cosC=,求⊙O的半径. 5、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点D在OC的延长线上,连接DA,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使得∠DAC=∠B. (1)求证:DA是⊙O切线; (2)求证:△CED∽△ACD; (3)若OA=1,sinD=,求AE的长. 6、如图所示,AB为半圆O的直径,点D是半圆弧的中点,半径OC∥BD,过点C作AD 的平行线交BA延长线于点E. (1)判断CE与半圆O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BD=4,求阴影部分面积.

7、如图,△ABC中,BE是它的角平分线,∠C=90°,D在AB边上,以DB为直径的半圆O经过点E,交BC于点F. (1)求证:AC是⊙O的切线. (2)若∠C=30°,连接EF,求证:EF∥AB; (3)在(2)的条件下,若AE=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8、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角平分线AD交BC边于D.以AB上某一点O为圆心作⊙O,使⊙O经过点A和点D. (1)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C=3,∠B=30°. ①求⊙O的半径; ②设⊙O与AB边的另一个交点为E,求线段BD、BE与劣弧DE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图形面积.(结果保留根号和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