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认知及教学需求调查

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认知及教学需求调查
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认知及教学需求调查

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认知及教学需求调查目的了解海南省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认知水平,调查教学需求情

况,为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5所高校2 039名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认知情况及教学需求的调查。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平均得分为(68.12±14.16)分,其中医学院校学生得分高于非医学院校(P<0.0001),本科生得分高于专科生(P=0.001),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03),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P<0.0001)。82.59%的学生认为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很重要,但只有38.99%的学生会主动寻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75.14%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開展相关教学活动;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依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措施、灾后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结论海南省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掌握不全面,认知水平不高,但主观教学需求较大,学校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标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教学需求;大学生

近年来,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中毒事故等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如何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健康安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学校是一个人群集中且年龄结构特殊的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单位[2]。而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及应变能力并不高[3]。通过对海南省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情况问卷调查,旨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经济学院、海南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2 039名本、专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包括一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教学需求3部分。其中知识部分共50小题,均为单选题,每题选对得2分,选错得0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认知水平越高。在培训合格的调查员的指导下,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1.3 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表经审核后,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纪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纪律 五年级 本着促进构建和谐校园,保证校园安全,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工作方针,为了进一步增加广大师生群众的安全意识,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我校与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为期一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筹划。 为了搞好此次宣教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宣教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了宣教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验收。制定了《宣教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宣教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方法步骤以及责任分工。为宣教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组织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中层干部会上认真组织了学习,然后分别召开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学生会,以学习法律原文和应急方案为主,充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规定,明确各自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通过学习使全校师生树立起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宣传效果明显。 此次宣教活动结合我校实际,以宣传和解读《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核心,采取集会宣传、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广播、板报等形式,重点宣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的背景和必要性、立法宗旨、基本原则、主要制度、核心内容等,让师生认识和了解《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了食品和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预防与避险、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以及后期处置等知识。具体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召开了安全形势分析会。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征求了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我校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状况进行了通报和分析。二是组织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设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咨询台,以板报、挂图、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相关法律及安全常识。共制作板报18块,开设专栏2块,张贴宣传画10张,发放宣传材料600余份,受教育人数600余人。三是把《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教育纳入相关部门岗位职能培训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购买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和事故光盘,搞好了人员培训,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依法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开展了隐患排查工作。对全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认真分析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应急管理的对策,完善应急管理预案,做到了查漏补缺。 四、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为了更好地把应急预案落到实处,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根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我校组织开展了实际演练。各参演部门、年级密切配合,反应迅速,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中全校师生协同作战的能力,验证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五、完善了信息报送和应急值班制度。 建立了顺畅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反馈系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食品、饮用水等安全状况,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流程 事件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终止应急响应调查评估 事件报告要点: 1.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 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 的措施; 2.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 政府及卫计委报告情况,根据 事件严重程度,逐级上报,直 至国务院; 3.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及专业 人员,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 先期处置要点: 1、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分析、 评估,根据专家意见提出应急响应及成 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2.按照分级原则做好统一领导和指挥: 特别重大(I级)、重大(I I级)、较大 (I I I级)、一般(I V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分别由国务院、省、市、市(县) 区级卫计委提出应急响应的启动。 3.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做好突发公共管 卫生事件的调查、核实、处理、控制工 作。 4.现场处置:迅速了解情况,掌握事件 态势,确定事件严重程度,保障事件控 制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事件级别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划定控制区域,开展群防群 控工作,决定请求支援,执行市委市政府决定。市卫计委全面负责指挥部综合协调工作 应急专家委员会:确定事件级别,制定医疗救治方案,进行技术指导,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救治组: 1.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 诊断、治疗、院内感染控制等; 2.调派医疗专家参与救援; 3.及时报告疫情,疾控机构完成 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4.做好资料收集与报告等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隔离。 事件防控组: 1.负责责任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 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2.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 强疾病和健康监测。 3.对事件发生地区的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 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检查; 4.根据事件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 区建议。 指挥协调组: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事件应急处 理工作; 2.调集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设备 等投入事件防控工作: 3.根据发生事件分级情况,经政府批 准划定控制区域; 4.根据疫情情况采取限制人群聚集活 动; 5.流动人口管理,采取预防措施。 1.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 险因素消除,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 后,经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2)响应终止按分级原则执行: I级终止按国务院或全国应急指挥 部决定执行;I I级、I I I级、I V级 分别由省、市、市(县)区人民政 府或本级应急指挥部批准执行,并 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其他善后工作: 开展人员安置、社会救助、卫生防 疫、处置费用统计等工作。消除事 件影响,奖励、慰问有关人员、征 用物资、劳务的补偿,恢复生产生 活秩序。相关涉事单位、个人行政 处罚或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一、事件调查: 对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处 理过程中,进行取证汇总。 二、后期评估: 1.评估人员组织。对I级、I I级、 I I I级、I V级分别由卫生部和省、 市、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 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 工作。 2.评估内容包括:事件概况、现场 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情况、所 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正 建议。 3.评估报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卫 生计生行政部门。 信息报告: 信息要素:时间、地点、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时限要求:立即报告,2小时内提交首次调查报告,根据监测情况随时进行网络续报 责任人及责任单位分级应急响应呈报市领导和省政府领导批示传达至各地区、各部门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采取紧急措施,做到有效应 对,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 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 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总经办领导副组长: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并对预案 的适宜性进行审核,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具 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 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工程物业部和营运部应当建立 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 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 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教育培训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及时将情况报告应急 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应急小组 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5.3.1.1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危险性分析评估,根据专业人员有关意见和政 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及时采取防范突发事件的应对措 施。 5.3.1.2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 作,普及卫生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5.3.1.3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演练, 增强全体员工和广大客户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3.1.4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 械的物资储备。 5.3.1.5出现突发卫生事件后,履行报告职责,主要内容包括:发生或者可 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情况;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 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 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告模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告模板 一、初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1、基本情况: 接到事件报告或监测发现情况、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群、环境的基本情况 2、流行病学调查: (1)首发病例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临床及治疗情况、家庭情况、发病后流动情况 (2)病例三间分布:所有病例及疑似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及分析 (3)流行因素分析:导致疾病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 (4)调查结论: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提出结论或假设 3、实验室检测及结论:病例及疑似病例采样情况及检测情况和结 果 4、事件性质分析及结论: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对该起事件给予定性分析 5、事件报告:事件定性后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相关规定的 报告情况 6、控制措施及落实情况: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针 对性的提出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遏制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7、下一步工作建议:根据事件的现状及进展的预估,调整或增加 相关控制措施

二、进程报告 1、病例增减及治疗情况: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数量的改变、以确 诊病例的治疗及转归情况 2、病例三间分布改变描述:病例数的变化导致病例三间分布的改 变情况描述 3、密切接触者情况:病例相关密切接触者数量改变及医学观察情 况 4、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情况:随事件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流行病学 调查(时间、地点、人群、三间分布改变) 5、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对已采取的相关控制措施的效果评 价 6、下一步工作建议:依据现阶段事件控制情况做出的对相关控制 措施的调整 三、结案报告: 1、基本情况: 接到事件报告或监测发现情况、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群、环境的基本情况 2、流行病学调查: (1)首发病例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临床及治疗情况、家庭情况、发病后流动情况 (2)病例三间分布:整起事件中所有病例及疑似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及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陈贤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局长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就如何完善我们国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机制、提高卫生应急能力这一问题和大家讨论。我来自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作为卫生部的一个专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协调机构,是在战胜SARS以后于2004年成立的,也是我们国家第一家在政府和部门专门从事应急管理的机构,是第一家。后来国务院的应急办以及各省,以及相关的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的机构。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 论。卫生应急工作的确也是一个应运而生、近几年进展也是非常显著的。第二个方面也和大家一起讨论从卫生应急的时间来看,的确这几年来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理论的探索方面也开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卫生应急的管 理机制、体制促进卫生应急工作不断的发展。 一、近几年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显著成效与不足 (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产生过程 当我们谈到卫生应急管理或者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不能就卫生应急谈卫生应 急,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应对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卫生部门,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它是一个社会的、系统的工程。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是我们国家一个普遍的心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一种特殊的时期。 理论方面认为,有的专家认为根据一般的规律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时,既是这个国家加速发展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资源、环境、效率与公平等 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瓶颈时期,而且也是各种矛盾交织敏感的时期,容易产生社会的失灵、 经济的失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do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案例 ——欧洲“毒黄瓜”事件的应对分析一、事件回顾: 欧洲毒黄瓜事件始末 2011年5月初,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了第一例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例,随后德国东北部数州报告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死亡病例首度扩散到德国北部以外地区,截至5月31日,死亡人数增至16人,1人在瑞典,其余在德国。感染人数已超过1200人,其中373人为重症患者。此外,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欧洲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截至该年6月,造成9个国家至少1500人患病,其中470人出现肾衰竭症状,至少18人死亡。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德国联邦及地区相关卫生食品防疫部门的代表5月30日在柏林举行了紧急会议。德国卫生部长巴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局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所以他预计新增病例还将继续上升。 不久,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表示,产自西班牙的黄瓜可能是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源之一。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停止进口并下架西班牙黄瓜。 德国汉堡卫生研究部门已宣布,除在自西班牙进口的黄瓜上发现出血性大肠杆菌之外,是否其他蔬果也带有大肠杆菌病毒,需要进一步追踪确认。因此,德国卫生部门建议民众,生吃黄瓜、西红柿和生菜沙拉,存在很大风险,建议煮熟后食用。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媒体公告,警惕德国出现的大肠杆菌疫情,表示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毒性和复制能力都更强的”大肠杆菌病毒,这可以解释为何这次欧洲疫情范围广且危害大、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并提醒民众,该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渠道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入厕后。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同时提醒民众不可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以防加重病情。 由于这种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使用抗生素反而会使病菌产生更大毒性,因此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这一病菌感染,但德国部分医院积极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予以应对。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于去年用一种特殊的抗体治疗3名年幼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获得成功。获知这一消息后,德国汉堡、汉诺威等地的医院已开始对一些重症患者试用这种方法。 通过对涉及进口黄瓜的两家西班牙公司的调查,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宣布,实验室的最新化验结果显示,肆虐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的致病原并非西班牙进口黄瓜。 6月初,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农业部长林德曼表示,在汉堡市郊于尔森区一个有机农场的豆芽等芽苗菜样本中发现大肠杆菌,初步怀疑是疫情源头。经过检测,德国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表示,他们已确认豆芽等芽苗菜是造成此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源头。 最终,尽管西班牙黄瓜“沉冤得雪”,但消费者又陷入了对芽类蔬菜的恐慌。而这轮大肠杆菌疫情暴发之初,德国卫生部门曾怀疑产自西班牙的黄瓜是疫情源头。欧洲多国随即发布对西班牙蔬菜和水果的进口禁令,招致西班牙方面的强烈抗议。西班牙环境大臣里韦罗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问卷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问卷 您好! 非常感谢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您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此问卷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其余均为单选题。在符合选项的方格内打钩。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包括()。(多选) A、重大食物中毒 B、重大职业中毒 C、重大传染病疫情 D、重大非传染性疾病 E、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F、一些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您以前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知识?()(可多选) A、学校课堂讲授 B、图书 C、来自于周围的人 D、街道、社区海报宣传 E、网络 F、电视、广播 G、报纸、杂志 H、其他方式 3、您认为您需要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普及么?() A、需要 B、可有可无 C、不需要 D、不知道 4、您认为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对您心理的影响程度是?() A、影响很大,经常考虑这个问题 B、有影响,但不大,偶尔会考虑这个问题 C、有影响,但仅限于当时的时间段,过后就不考虑了 D、无影响,感觉离自己很远,不关心这个问题 5、您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何看法?()(可多选) A.没必要加以重视 B.平时应该学习相关知识,很有帮助 C.国家应该健全疾控机制 D.应加大相关知识宣传力度 6、您是否关注过自己所在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情况() A、时刻关注 B、经常关注 C、偶尔关注 D、从不关注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了以下()特征。(可多选) A、突发性和意外性 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 C、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D、对个体危害的严重 性 8、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应当在()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2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F、12小时 G、24小时 9、对化学物品中毒的治疗中,哪些是正确的()(可多选) A、立即中止化学毒物的接触 B、尽快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物 C、及早进行对因抗毒治疗 D、对症治 疗 10、下列属于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可多选) A、5天发生肝炎20例 B、发现出血热2例 C、短时间内发现痢疾60例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 例 11、食物中毒事件具备的特点是()(可多选) A、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B、由于摄入含有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 C、由于摄入含有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 D、把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 12、一般公共卫生监测不包括()。A、恶性肿瘤 B、环境监测 C、营养监测 D、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13、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应实行()隔离。 A、严密 B、呼吸道 C、消化道 D、血液、体液 E、接触 F、不知道或不清楚 14、下列()为我国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 A、肝炎 B、流脑 C、霍乱 D、流感 E、麻疹 15、下列杀虫的方法中,()是杀虫最彻底的方法。 A、环境防制法 B、物理杀虫法 C、生物杀虫法 D、化学杀虫法 E、以上均是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宣传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宣传 一、基本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样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按照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4大类。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某种传染病暴发,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波及范围广,发病率大大超过常年水平。如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指一定时间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例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调查处置的深入,许多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逐步明确,比如2003年我国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旧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事发时无法明确病因,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病原被确定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造成的人数众多或伤亡较重的中 毒事件。例如,20世纪80年代上海因食用被污染的毛蚶累及30余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暴发。 (四)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包括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事件、核辐射事件、生物恐怖事件等。 例如,1995年发生在日本东京地铁站的沙林毒气事件,导致5000余人中毒,12人死亡。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一)突发性 突发事件往往是突如其来,一般不易预测,如果不及时应对,事

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作业 思考题: 2、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答:应急处理及措施 (1)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启动前,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2)应急处理措施①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对新发现

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③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证及时运送。④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⑤交通工具上发现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点和营运单位应当立即向交通工具营运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置措施。交通工具上的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由交通工具停靠点的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铁路、交通、民用航空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培训讲义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相关知识讲义 一、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法定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甲型H1N1流感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

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2.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样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1.1为提高XX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采取紧急措施, 做到有效应对, 特制订本预案。 二、范围: 2.1适用范围: 为XX项目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危害, 最大限度保护客户的人身安全, 特 制定本预案。 2.2发布范围: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 三、名词解释: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指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 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的事件。

四、职责: 4.1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 总经办领导副组长: 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营运部负责人 组员: 工程物业部、营运部全体员工 非标准工作时间内由总值班经理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 4.2相关职责: 4.2.1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 案, 并对预案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负责紧急状态的应急准 备与响应的组织、监督工作。 4.2.2工程物业部客服组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的培训, 具体培训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4.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情况发生期间, 由应急副组长担任现 场总指挥, 负责对工程物业部人员及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 工程物业部所属人员必须服从总指挥的指示与命令。 4.2.4安保组负责紧急状态下现场秩序指挥、财产安全的维护。 4.2.5工程部组负责紧急状态下设备设施的临时处理、控制与恢复工作。 4.2.6客服组负责紧急状态下对客户的通知工作。

五、作业内容; 5、规程要点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5.1.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领导下, 工程物业部和营运 部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由各职能组 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 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 的正常运行, 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 制定监测计划, 科 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 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进行 报告。 5.2 信息分析通报与报告: 5.2.1物业部定期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信息, 教育培训 值班人员, 加强责任心, 认真巡视检查各种设备。 5.2.2客服组人员在确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要及时将情 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安保组负责人。 5.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完毕后, 客服组及时将事故情况上 报应急小组负责人。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方案: 5.3.1物业部行动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释:指已经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预警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气象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公共卫生,食物、饮用水严重污染,生物病媒,带(菌)毒宿主动物等。 1预警2气象异常3公共卫生4生物病媒5病原体6类似事件7传染病8特点9应急条例10突发事件11专家分析 预警 1.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 4.自然灾害 气象异常,厄尔尼诺现象。 1.食物、饮用水严重污染 2.工作、生存环境受到有毒有害物严重污染 生物病媒 1."惊"现带(菌)毒宿主动物 2.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密度明显增加 3.宿主动物带(菌)毒率大幅度增加 4.宿主动物大量死亡

病原体 1.流感抗原变异、出现新亚型-大流行 2.流脑流行菌群改变-大流行 3.耐药性改变 类似事件:在某一单位、某一社区或某一区域,发生中毒、疾病暴发,突发性人为重大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向有可能发生类似事件的单位或区域发出预警传染病 -综合征监测预警①发热+急性出血、皮疹症候群②发热+急性腹泻症候群③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症候群④发热+急性神经症候群⑤发热+急性黄疸症候群 传染病病例预警 (1)出现个别特殊病例①已消灭疾病(天花、脊灰)②传入本土没有的疾病(埃博拉)③传染性、致死性极强的疾病(鼠疫)(2)呈现聚集性①空间上的聚集性②有流行病学联系(sars)(3)数量异常增加(一般传染病)①局部地方,在一个潜伏期内②与历史同期比较 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也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像xx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最重要的就是地震以后会不会引起新的、大的疫情,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是很艰难的,所以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地震是否引起新的疫情,各级政府部门非常关注,从而避免了大灾之后必然有大疫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比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0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本着促进构建和谐校园,保证校园安全,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工作方针,为了进一步增加广大师生群众的安全意识,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我校与2015年9月14——18日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为期一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筹划。 为了搞好此次宣教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宣教工作领导小组,增设了宣教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验收。制定了《宣教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宣教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方法步骤以及责任分工。为宣教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组织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中层干部会上认真组织了学习,然后分别召开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学生会,以学习法律原文和应急方案为主,充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规定,明确各自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通过学习使全校师生树立起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宣传效果明显。 此次宣教活动结合我校实际,以宣传和解读《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核心,采取集会宣传、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广播、板报等形式,重点宣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的背景和必要性、立法宗旨、基本原则、主要制度、核心内容等,让师生认识和了解《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了食品和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预防与避险、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以及后期处置等知识。具体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召开了安全形势分析会。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征求了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我校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状况进行了通报和分析。二是组织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题的大型

(完整word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

方案预案:________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 1依据与目的 根据《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制订我单位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方案。 2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行政总厨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处置小组。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员救治、事件上报及配合处理等工作。 2.1职责分工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办公室的总指挥,负责调配各个小组之间的协调工作。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期处组组长,负责应急供餐供水等。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组组长,负责观察可疑中毒、发病等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组组长,负责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勤保障组组长,负责应急所需的物资及医疗器械、药品等。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组组长,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工作 第 2 页共 5 页

总结及信息上报等。 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样本组组长,负责保护好现场剩余食品、可以食物、呕吐物及排泄无等, 3报告内容及要求 3.1报告时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逐级汇报至处置小组,由组长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应当在2小时之内以电话或书面形式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2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单位名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供餐单位信息、先期处置情况(含病患人员救治情况)、事故报告单位、报告时间、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4处置内容 4.1先期处置: 4.1.1积极救治病人,留存病人生物样本及相关样本。 4.1.2保护现场:保留剩余食品、可疑食物、保存病人的呕吐物和便样等样品。 4.1.3了解和统计发病情况。 4.2现场处置 4.2.1配合调查:要求供餐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到达现场;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监督、调查部门开展事件原因调查;如实提供相关调查信息。 4.2.2媒体沟通:发布信息、媒体应对、舆论引导等。 4.2.3落实相关监管措施:按监督部门的意见和决定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2.4随时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第 3 页共 5 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疆 写在课前的话 传染病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新的特点和更大的危害。如何控制好新发传染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本课件结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各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一、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认识上的误区 1、传染病 误区一是混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或是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区分,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有益,仅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之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和潜伏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包括:(1)三环节:①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

种。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两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法定报告传染病 误区二:简单认为仅有传染病防治法列举的38种传染病,才需依法管理,而其他传染病则无此必要。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程度将这38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不仅对甲乙两类,而且包括丙类疾病,均明确提出了规定的报告时间。 3、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 误区三:认为某一传染病,若未被列入3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则无需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某一传染病,虽未被列入需及时报告的范畴,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一)中国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WHO报道全球8422例SARS,中国共有7748例,其中大陆5327例,香港1755例,台湾省665例,澳门1例。北京市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城市:累积SARS确诊病例2521例,占我国大陆地区47.32%,占全世界29.93%。 (二)案例分析 1、第一起输入暴发 Y某:山西人,27岁,女性。2月18日曾到广东经商,2月21日感身体不适, 23日回山西太原。26日诊断为肺炎。3月1日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后转入302医院诊治。造成5名亲属、4名医护人员和10名同期住院患者感染。 2、第二起输入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了解西北某部1992-2011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规律。方法对1992-2011年某部发生的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传染病疫情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2011年某部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主要是传染病疫情,其中呼吸道传染病疫情22起(占66.67%),肠道传染病疫情8起,自然疫源性疾病1起,食物中毒2起;按事件级别统计,重大事件2起,较大事件4起,其余为一般事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在11月至来年6月,肠道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发生在6-9月。发生人群以新兵和新学员队较多,主要发生在营区。结论1992-2011年某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中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新兵和新学员队是突发卫生事件的重点人群。因此部队应以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并作好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治。 [关键词] 部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 部队承担着军事训练、抢险救灾、防恐维稳等重大任务,工作强度大、工作生活高度集中,部队官兵是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高发人群,也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为了解西北某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现对该部队1992-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某部队1992-2011年度的疾病监测数据中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传染病疫情和其它疾病暴发事件。查阅突发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档案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1.2 判定标准按照《军队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将下列情况统 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发生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1例或以上;(2)在同一营区、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出现乙类、丙类传染病或要求按丙类管理的其他传染病3例或3例以上;但流感、风疹、水痘、感染性腹泻10例及以上;(3)同一伙食单位发生食物中毒5例及以上。按上述规定将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50~99例,并有扩散趋势,一次食物中毒人数100~299人,判定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乙类或丙类传染病发病30~49例、1次食物中毒30~99例判定为较大事件,低于此水平为一般事件。 2 结果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 1992-2011年某部共发生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的事件33起,667例。按事件级别统计:无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2起,分别是麻疹1起,发病81例,感染性腹泻1起,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