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复习资料

写人作文复习资料
写人作文复习资料

写人作文复习资料

范文精选

陶氏坚守法则

口付巍伟

八月的风毕竟不比往常,扑到我的脸上沙沙作响。

“五柳先生,怎么又回来了?”迎面一个皱巴巴的老汉带着不寻常的目光看我。

“嗯,又回来了。我终于又回来了。”我应声答道。虽然丢了官位,我的心情却异常愉快。看天边的一点红霞渐渐消失,南面的山峰更加显出了幽黑的斜光。我,加快了脚步。

今天中午我同上司闹翻了。

谁也不能让我折腰!没有那五斗米我照样活得自在,自在一百倍。

望着依然幽静的群山、在夜色中抖动的高傲的菊花、静静平躺着的田地,我的心像被最原始的东西洗过一遍,清爽舒心。我想这里虽然寂寞,却远胜过尔虞我诈的官场。【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结合】

我决定一直住在这儿了。

是的,在寂寞的风中行走的是夜的柔魂;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在大地上坚挺的是高傲的脊梁。在自然中有夜与月的坚守,在朴实的大地上有灵魂的坚守。【一组排比句揭示了文章表达的主旨】

想着,我已走到了家门口。我轻轻敲了敲门,无人答应,就推门进去了。借柔弱的灯光我看到妻子一双疑惑的眼睛。

“陶家祖先不也是大将军么?你稍微低一下头,一家子人都会好过的。”她带着哀怨的语气这样跟我说。

我摆一摆手,示意她不要再浪费唇舌。

哼,想让我陶潜低头!我好不容易回到这斯至幽至的大好家园里,再让我回到浊气逼人的樊笼里。我决不会再回去的。【突出主旨的最好方法就是每隔几段就反复一次】坚持信念,坚持自由。

我拿起笔一口气写了好长一段话,署上题目《归去来兮》。此时我面前呈现的是另外一派景象,东晋朝野腐败,吏治苛刻,频年征战,民不聊生,官员倾札。我深吸了一口气,就从那魔窟里钻了出来。

窗外的一线烛光借着夜幕愈加亮了,巷内的狗吠声也不时打破这个平静的夜晚。

骄艳的菊花傲立在八月的风中。在这沉沦的光明之中灼灼生辉的只有独坐在这里的一颗不屈的心。【菊花的描写妙极,与人物合为一体】

我想明天我依然打点菊花,扛起锄犁,拿起鱼钩……

精彩点评:这篇文章利用的素材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这个典故在经过填充扩展之后,篇幅大增,通过一些描写手法的运用,塑造出陶渊明厌弃官场,清高自历的性格,借用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演绎出新主题。文章采用戳取画面法,立足一幅画面,写深写透,效果极佳。像这种素材的转化可广泛运用于各种主题的表达。

走不出的世界

口河南一考生

厌烦了父母的唠叨,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能够自己撑起自己的一片天,于是,终于有一天,我逃出了父母的世界,有点仓皇,有点兴奋,还有些许的不安。【文末一句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我住校了。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竟以为自己完全自由了,我如鱼得水般享受这各种各样的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切……而竞完全没有想过或者说是故意忽略了心底那根弦——连着父母的那根电话线。【迅速转入正文,前后衔接紧凑】

忽然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地跑到电话亭,拔通了那个不知何时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

“喂!”耳旁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妈妈!说不出当时的感觉,反正我没说出一句话,只急切地聆听着妈妈那很熟悉的呼吸,【从写妈妈的呼吸入手,角度新颖,还是同一素材,角度一变,表达效果大不相同】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这样静静地等待着,聆听着这世界上最动听,最温暖的呼吸!“喂,是小静吧?我听得出你的呼吸。”那一刻,眼泪真真切切地掉了下来,妈妈竟能听得到我的呼吸! 【妙极,妈妈能听出女儿的呼吸,这都是亲情的力量啊.母女二人互相聆听对方的呼吸.写出真实感受了】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女儿.不称职到连妈妈的生日都不知道!我好恨,自己,为什么那么自私,为什么不多抽出点时间去了解妈妈,关心妈妈,哪怕只有一点也好啊! 【心理描写,准确地展示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不知道接下来对妈妈说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出了电话亭。我只知道.第二天,爸爸来了,带了一大包我平时最喜欢吃的零食,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那个叫做“感动”的心情!爸爸幽默地说:“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很碍事,又很容易坏,还不如你把它们消灭掉。”【又写一例,爸爸的话幽默而又充满父爱.话不多,情真挚】顿时,我鼻子有点发酸,爸爸以前总说我吃零食,还扳着手指告诉我吃零食的坏处……

从那以后,我的字典里就永远剔除了一个词“羡慕”,因为我有一个能听出我呼吸的妈妈和一个给我送零食的爸爸。

原来,我还是那样俗,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一件事而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我喜欢这种俗,因为我的心底早就有一根弦连着我的爸妈,无论我走到哪里,这根弦是不会断的,它会传递父母给我的每一丝关怀,每一点温暖,每一份牵挂,让我深切感受这世间至纯至关的事物——亲情! 【点明主题,升华情感】

精彩点评:招式一:选材独特,个性突出。写亲情的文章颇多,要想出彩,必须有个性。写母爱,如何下笔呢?小作者选择与母亲打电话为素材。与母亲打电话对于许多人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似乎也没有多少独特性,然而小作者又以母女倾听对方的“呼吸”为切入点,这样一来,真正属于自己的素材就找到了,像倾听“呼吸”这样的细节若非亲身经历,怎能写得出来。这样一来,小小一件事却能充分说明伟大的母女亲情,小题材写出了大情感。独特性尽显无遗。招式二:语言活泼,描写细腻。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有个性。语言、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像自己刚到学校住校的感觉,在电话里倾听母亲呼吸的心理都写得极为准确。文末简短的抒情议论加深了文意,突出了主题。可以说这是一篇很有个性的考场佳作。

永不放弃

每当我潇洒地骑着自行车,脑中总不由自主浮现出学骑自行车的情形,在我记忆中它很美,也很香。

那天下午,天气十分闷热,有些让人透不过气。我呢?闲着没事,在路上瞎转悠。忽然

看见一位小弟弟在路上悠闲地骑着自行车。他操纵自如,行云流水,好不自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也要骑自行车!这个大胆的想法我一定要尝试!( “操纵自如,行云流水”,对小弟弟骑自行车动作的描写,衬托出“我”想骑自行车的迫切,因而决定去学。)我从小房子里推出自行车,手紧握车把,两腿叉开,右脚踩着脚蹬,左脚着地。一切准备就绪,我两手轻轻往前推,左脚腾空,右脚慌忙蹬起来。不知怎地,刚蹬了一下,车把猛然倾斜。多亏我灵敏,两脚赶快着地,才未造成车祸,使我免受皮肉之苦。

这样大概持续了二十来分钟,总算能勉强骑几下了。这不我又骑起来了,想把拐弯也一口气学成。我小心翼翼地拐,丝毫没有一点怠慢。毕竟还是经验不足,车子一直摇晃不止。可怕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当拐到正中,车子猛然倾斜,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啪!我被自行车重重地压倒在地。那痛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我丢下车子,狂奔回了家,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眼里还含着眼泪。“发生什么事了?”妈妈亲切地问我。我就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怎么,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放弃?妈妈小的时候和你一样,学骑自行车时,也总碰壁,但不像你这样。慢慢来,学不好不要紧,大不了从头再来。着急吃不上热包子,况且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总碰壁”“失败是成功之母”,母亲的话让“我”重新找回信心,坚持下去,终于学会骑自行车。)我将信将疑,学了一下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虽然自己已经满身是伤,但心里却美滋滋的。

相信我,万事开头难,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精彩点评:本文通过记叙“我”学会骑自行车这一件小事,说明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要坚持下去,永不放弃才能成功。文章用事情的发展经过来结构,先交代了自己学骑车的原因,然后写学骑车过程当中的困难和吃的苦头,直至自己想要放弃,然后在妈妈的鼓励和劝说下,终于重新鼓起勇气学会了骑自行车。结构完整,清晰流畅。另外文章中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因而有助于文章主题的表达。

朋友

朋友就像一根火柴,光亮虽然微弱,却照亮了你迷茫的道路;朋友是救生圈,在你挣扎呛水的时刻套在你的身上;朋友让彼此的心不再寂寞,朋友好比冬日里的阳光,无论何时看到都会暖洋洋、亮光光。(连续使用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渲染出文章的主题:朋友。比喻的使用使朋友的定义更加具体可感。)

我有个知心朋友,小时候我就认识她了,我俩情同姐妹,一见面就会聊天,说说心里话。

一、二、三年级时我俩成绩平平的,像天平秤一样,两头的砝码不分上下。四、五年级时,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的语文成绩直线下降,数学提高了;而我那个知心朋友,却刚刚跟我相反,她的语文提高得很快,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竟然落在了她后面。我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她,她安慰我说,暑假里帮我复习,让我有能顺利地通过这新老师的“小礼物”。

在这漫长的暑假里,我有空就到她家去,我俩坐在太阳下,她告诉我做作文和阅读的方法:作文,一是读清文章的提要;二是理解提要的意思;三是根据提要列提纲。阅读,一是读清全文;二是标上小节号;三是做一道题要看一遍全文。她又告诉我:“阅读时,要仔细,速度要放慢,阅读分是很多的。”(细致的语言描写,写出了朋友条理化的学习方法,表现了她对朋友无私的帮助。)我听了觉得挺有道理的,每次做阅读我都用这个方法,阅读提高了不少。

有一天,她生病了,我却一无所知,兴高采烈地走进她家。她脸色苍白,额上敷着热毛巾,正躺在沙发上休息。正当我看着她面黄肌瘦的样子而愁眉苦脸时,她对我说:“我们温

习功课吧!”我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今天的复习我并不专心,经常转过头看看她那张面容憔悴的脸。她总是笑笑,说:“我没事,你快点!”我也笑着回应。

她有个特点就是十分大方,热情。每次我到她家去,她总会对我热情款待,时不时地给我吃好吃的。正月里,她也总招呼我去她家吃饭,丰富的饭菜使我吃得津津有味,她还经常给我夹菜,说不要客气。去游玩时,她也总是大方地叫上我,热情地给我当导游,陪我游山玩水。

开学考试的那一天,我信心十足,做阅读时不时运用她教我的方法,终于我考出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这里面也有她的功劳,我真感谢她。

朋友不是我们过河的桥,或者攀登的基石,而是一种精神集中点,像一面镜子随时照出我们所缺失的东西,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美好品质,才是我们要吸收的最佳营养。(用比喻句给文章做结,指出朋友不仅是帮助我们的人,而且我们要从她们身上学习优秀的品质。)

精彩点评:作者记叙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小故事,朋友教自己学语文的方法;朋友生病自己的担心;和朋友相处的一些快乐时光……揭示朋友之间要无私地互相帮助还要互相学习。先叙后议,结构完整。作者偏爱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开篇就用“火柴”“救生圈”“冬日的阳光”来比喻朋友;结尾又把朋友比做镜子,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我的朋友

我是一名中学生了,当我告别了快乐的童年,迈进初中学校的大门,我的生活便充满了紧张、激烈、急促的旋律。在这些日子里,我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她是我的老师。

她长得眉目清秀,两颗宛若黑宝石的大眼睛嵌在脸上,鼻子高高的,长长的头发披到肩。(肖像的描写表明老师有美丽的外表,首先从外表上征服了“我”。)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我就觉得她是那么慈祥,那么善良。她的笑容好像满面的春风,那么美,那么甜,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在学习生活中,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上课时,两颗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注视着我们,眼睛似乎会说话,好像在询问我们是否听得懂。她把每一个问题都讲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们没有听懂,她会很耐心地再给我们讲一遍,直到我们听懂为止。面对不懂的问题,她会和我们一起探讨,一起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学习有了兴趣,还让我们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记得一次写作文,我写得很不好,才刚刚及格,老师在我的评语中写道:再写一遍,写字要认真!我看了之后,心里暗暗下决心好好写作文。我重写了作文,我写得很认真,写完后,我交给老师。老师看了我的作文,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我的作文水平并不高,但老师还是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让我有了信心,学得更努力,更刻苦。因为有了信心,我写作文的兴趣也大增。过了几周,我的作文分数比以前高了许多,这跟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老师真不愧是我的良师益友。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是我的知心朋友,我们可以在一起促膝长谈,聊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当我高兴时,我可以把我的快乐和老师一起分享,当我难过时,我可以向老师倾诉。

老师就是我们的朋友,有一个这样的益友,胜过多少无益的朋友啊!(用比较的手法,说明老师这个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深化文章主题。)

精彩点评:本文通过记叙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故事,说明老师不仅是良师而且是益友。老师耐心细致地教导同学和老师对“我’’写作文的鼓励一起构成了文章的主题部分,文章结尾进行总结,点明主题。结构清楚明了。对老师肖像的描写加深了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清秀而又慈祥,首先从外表上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老师——友谊

友谊是什么?友谊是和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不可缺少的感情。

记得有一段日子,我们的英语老师病了,学校又请来了一位矮个子、大眼睛、瘦身材的陈老师给我们代课。

“嘿,这老师怎么那么矮呀!”“对啊对啊,学生都超过老师了。”陈老师一进教室,大家都小声地议论着她那一米五几的身材。(同学们的语言从侧面交代了陈老师的身高,是对老师肖像的描写。)虽说陈老师听到了,但还是对我们亲切地一笑,那两个小酒窝使我一下子对陈老师产生了好感。

“他们逍遥自在快乐多……”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陈老师笑着对大家自我介绍:“Hell0,我是你们的代课老师,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Miss Chen,我的英文名字叫Joy。”“Joy——Joy——”不知是哪位男生在叫陈老师。陈老师收起了那张笑脸说道:“上课叫我Miss chen。下课叫我Joy!”(“收起笑脸”的动作和陈老师语言的要求,表明了她是一个很有个性也很有亲和力的老师。)呵呵,这老师还蛮有个性的嘛,我喜欢!

可好景不长,有一次上英语课,徐翀和孙亿珺在打架。陈老师把他俩都叫起来罚站。孙亿珺说:“是徐翀先打我的。”可陈老师不睬,继续给我们上课。孙亿珺涨红了脸,豆大的泪珠从她脸颊滑落。我开始为孙亿珺打抱不平了,明明是徐翀先打她的,凭啥也要让孙亿珺站着?这陈老师也不问问原因就让孙亿珺罚站可真不讲理。(“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对陈老师最初印象的改观,并为下文埋下伏笔。)陈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可是一落千丈啊!回家后,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妈妈对我说:“恬恬,你想想,他们这样打架,那课还怎么上呢?再说这也是对老师的不敬啊!”唉,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我对陈老师的好感又莫名其妙地达到了最高境界。

陈老师要走也是迟早的事,一天,她递给我一张卡纸说:“施展,你能代表你们班,给我做一张贺卡吗?”“绝对0K!”我爽快地答应了。

一放学,我就回到家,把我精心收集了好久的黑白猪图片粘到卡纸上,又自己编了若干首诗歌写了上去。“我们是树,您是园丁,树需要园丁的灌溉。我们是花,您是绿叶,红花还需绿叶衬托……”我一边写,一边情不自禁地念了出来。第二天,我让同学们在贺卡上签名。大家都热血沸腾,争先恐后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我想把贺卡送到陈老师办公室,许多同学都叫道:“我也去,我也去……”来到陈老师办公室,大家似乎有许多话想说,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我双手呈上贺卡,陈老师抚摸着我的头说:“谢谢,这张贺卡太精致了,简直可以上报了。”我听了后,心里暖烘烘的。

我想,这就是友谊吧,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一种让人永远也难以忘怀的友谊。永远……永远……

精彩点评: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和代课老师陈老师的一段交往,从开始对外貌的惊叹,到欣赏她的个性,然后有误解,直到老师走之后的不舍,体现了师生之间难以忘怀的友谊。文章对老师的肖像描写采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同时进行的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记叙与老师的交往过程时,既写了让人愉快的事情,也写了他们之间的误会,使文章看起来跌宕起伏,摇曳有致。

我的第一位老师

“天上星,亮晶晶,搭个梯子摘下来……”(歌词的使用是引用的手法,用歌词里的星

星自然地过渡到对老师的回忆,点明文章的话题。)我趴在窗子上,望着天上闪烁的星星,脑海里荡漾着我幼时的事,一条记忆的小船从远处驶来,那上面载着我的张老师和她那永远闪烁的大眼睛。

七岁那年,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但我却整日跟着姐姐们,硬要去学校读书。有一回,我看到有一个小老师,长得十分可爱,我傻傻地跟在她后面,问:“我可不可以去你们班读啊?”她点了点头,眨着星星般的眼睛盈盈地笑着。从此,她成了我的第一个班主任。

上课了,张老师用她那清脆的声音教我们识字,我们也用那样的声音跟着她大声地读。我们希望看到她的微笑,她的微笑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有一天,姐姐的作文里写了这样的一句话: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给我们温暖。我幼稚地想:如果她是妈妈,那我不是可以整天和她在一起了吗,那可真好!( 心理活动的描写,表明了老师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的印象,像妈妈一样。)第二天一早,我便早早地来到学校,悄悄地问她:“我爱你,我想叫你妈妈,行吗?”她的脸一下子变得绯红,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说:“老师也像妈妈一样爱你呢!”

春天来了,我们去游玩,放着风筝,看着柳树,摘着小花……

“老师,垂柳姐姐的头发又长又美,有什么秘密吗?”她的身边是一群好问的小天使。

“有啊,它是用了‘春雨’牌洗发水,这可比什么飘柔啊、潘婷啊强多了!”

“那是哪个理发师帮垂柳姐姐修剪头发的啊,他可真了不起啊!”

“是春姑娘这个理发师啊,她不单单帮垂柳姐姐剪了直直的长发,还帮油菜花姑娘烫了金黄色的卷发呢,还有桃花婶婶,小草弟弟……”(这段对话的描写,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老师向同学们讲述大自然的秘密,充满童真。)

“那你可不可以也让春姑娘帮我剪得漂漂亮亮的呢?”

“可以啊!”

“花儿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啊?”

“因为它们要去参加春姑娘举办的选美大赛啊!”

……

春天的原野上,留下我们寻觅春的足迹。然而,好景不长,过完热情奔放的夏天,我却再也无缘见到她了,她调走了。那一年,有一个流泪的秋天。

冬去春来,我虽已长大,但那双星星般的眼睛却仍旧在我心底闪烁着灼人的光,指引着我走向一年又一年。

精彩点评:文章记叙了自己小时候所接触的第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像妈妈一样对学生关爱,教会学生知识,给作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老师交往的过程构成了全篇,作者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来组织文章,看到星星而后回忆起心中那个曾经的张老师,结构清楚。作者对人物的语言有很好的把握,抓住小朋友天真、爱梦想的特点来设计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充满童真和童趣。

母亲般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过不惑的老教师,她有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了。二十年,比我年龄还大。

她中等身材,稍微有点精瘦,一副慈祥的面孔,布满了母亲般的关怀。两只小巧玲珑的眼睛上加了一副高度眼镜,显得炯炯有神,使人备感和蔼可亲。(肖像和装扮的描写体现了人物性格和蔼可亲。)

像我们这样顽皮的班级,哪科老师不是严加管制,而语文老师却总是用她那和蔼可亲的面孔来感化我们。她不需要花心思去整治不听话的学生,而只要略施手腕就可以让其五体投

地;当还整治不了时,她也不生气,不急不慢地走到你身前“今天之内交500字说明”,一句话足以让你像遭受雷劈般地痛苦,以后再也不敢放肆。(简单的语言写出了老师的惩罚,“雷劈”般的比喻形容这种惩罚给学生带来的威慑。)平常看惯也受够了大骂小骂,突然来这一招,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我曾是个顽皮的学生,被整治多了,自然对班主任与其他科任老师是畏惧三分,可是对于那比绵羊还温柔的语文老师,从未生畏惧之意,但是期中考试后的一个小插曲,不禁让我也有不寒而栗之意。

也许是夏的诱惑,使我的目光不禁转向了窗外。一片蓝天下,几棵年过古稀的老榕树挺立在教室前,树上的麻雀们在唧唧喳喳地叫着,叫声如同一曲美妙的伴曲,一双黑白无常,吸引着我的心神向前去。正如古文所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正在神游于精彩部分时,一个冷不防,被语文老师叫了起来,“请你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神游的我怎知道老师提什么问题,平时一向与我密切合作的同桌如今也应大势所趋,不再与我合作了。在全班的嬉笑中,我像一只“跳上岸的大虾一一慌了手脚”,接着就盘算了一下500字说明该怎么去写,可意想不到的是老师没叫我写500字说明,而是好心地提醒了一句:“现在是在上新课,要认真听讲,不要把心思放在外面。”也许是这一句话,改变了我,此后,不管上什么课我都认真地听讲,不敢再玩了,因为我畏惧老师那种慈祥的提醒,我知道,那是一种批评,虽无打骂,却胜过打骂,让我在脑海中留下了一个深刻教训。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一位慈祥、和蔼、母亲般的教师。(“母亲般的老师”,这个比喻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对老师的赞美与感激。)

精彩点评:本文记叙了语文老师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耐心细致而又有奖有罚。在我们淘气顽皮的时候断然进行批评;在发生些小错误的时候会得到她耐心而又语重心长的教导,给人带来和煦的母亲般的感觉。文章对老师肖像的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慈祥的面孔,炯炯有神的眼睛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塑造一个慈祥和蔼的妈妈般的形象。

怪人邻居

我的邻居王叔叔在我眼里曾经是个怪人。一年四季总见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工作服。虽然洗得干净,但和别人比起来,总觉得他土里土气、土眉土眼的。去年,我们楼里兴起了“装修风”,家家户户贴壁纸,砌瓷砖,铺地毯,大搞家庭建设,真忙得不亦乐乎、红红火火的,可王叔叔家却稳如泰山,按兵不动。别人问过他,催过他,还向他推荐出厂价很便宜的装修材料。可是王叔叔却淡淡一笑,说:“折腾个啥?这样干干净净、简简单单不是挺好吗?”(楼里对“装修风”的不同反应构成了对比的修辞,对比和王叔叔的语言一起揭示了他抠门的性格特点。)人们背地里称他“王抠门”。这也是真的,他家买菜很少买刚上市的细菜,常常是买那些价钱便宜的大路菜和“撮堆菜”。他对自己的小儿子晓刚要求很严,晓刚的兜里从来没见过零花钱,连晓刚背地里也向我们说过王叔叔的“小气”。

那天,邮递员送来一封王叔叔的信,是中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寄来的。嗬,邮票真漂亮!“对,我去送信,顺便向他讨这张邮票。不过,王叔叔那么小气,能舍得给我吗?"我一边想着,一边上楼来到了王叔叔家。

王叔叔不在家,两个十二三岁的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孩子把我让进了屋里。我很好奇,一聊天,才知道他们是贫困的大别山区的孩子。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打下的粮食还不够一年的口粮。哪还有钱上学呢?只好被迫辍学了。自从开展了“救助山区失学儿童”活动,王叔叔主动报名出资救助了这两个失学的少年,已经持续了两年。他们对我说,他们真是有福气。王叔叔每月给他们寄50元钱。鼓励他们不怕吃苦,要长志气,立志成才。说着,两

个人还拿出这次来北京王叔叔给他们买的新的“牛仔书包”、十来本《十万个为什么》和一本崭新的词典给我看,并说:“这次来北京,王叔叔还带我们游览了长城,参观了航空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呢!”我发现他们俩的眼里都噙满了晶莹的泪花。(孩子们语言和神情的描写,从侧面揭示了王叔叔平时生活吝啬的原因。)

我的鼻子也陡然一酸,差点落下泪来。多么值得敬佩的王叔叔呀!他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是吝啬的,是苛刻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这似乎是“怪”,是“小气”,但这不恰恰是王叔叔身上别人无法比拟的美德吗? (反问的使用表示肯定的意思,增强了语气,加强了情感的表现力度。)他对素昧平生的山区孩子又是多么一往情深,对救助失学少年又是多么慷慨!

从此,我才真正了解了我的邻居王叔叔。他常使我感到深深煦呶疚,更使我醒悟,明白了许多许多。

精彩点评:本文围绕中心,通过五件事表现一个人物。前四件事采用了概述的方法:一年四季衣着“土气”;不舍得花钱装修房子;总买价钱便宜的菜;不让孩子随便花钱。表现了王叔叔“抠门”“小气”的“怪”的特点。第五件事详细叙述了王叔叔救助贫困山区失学少年的事,与前四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作者对王叔叔由生疏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从而使作者“感到深深的内疚。”对比的写法,表现了王叔叔爱社会的优秀品质。本文详略得当,抒情议论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中心。

我们家的邻居

每次与他相遇彼此都有点尴尬。每次也都是他先向我问好打声招呼,我才回声好。有时我干脆话也不说,羞涩地一笑而过。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与他相遇总有种莫名的感觉。也许是我有点内向,不太喜欢与别人讲话。但我始终觉得跟他之间有层隐形的隔阂。

他父母也与我爸妈熟识,我和他家经常往来,从我搬到这里,他们家一直是我家的邻居。他每天清晨都要读English,虽然有时有些不标准,但他却不那么在意。他似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通过写伟哥哥坚持每天读英语的事,表现了他学习的毅力和独特的个性。)不久他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很久才回来一次。有时我在路上碰见了他,也会憋出一句“伟哥哥好”,他也笑脸相迎答声“好”。

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他有些变化。有时他主动跟我道声好,这简单的一声“好”包含了很多东西。

有时我家的电脑有些故障,他也乐意来看看帮帮手。我觉得我与这个邻居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变得好了许多,见面也不尴尬了。有时我碰到难题,不会写时,他也会点拨一下我。我打球回来时,他还教我动作。(“帮我修电脑”“教我打球动作”,表现了伟哥哥的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不过有时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古怪的人。有时突然不跟我打招呼,还板起个脸吓死人,我对他又新增了一种恐惧。

一次我们楼的水管出了故障,他挺身而出,拿着钳子和一些工具利索地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见他脸带自豪,我知道修好了,顿时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发自内心的。

我与他有时也像铁哥们一样,他老是变着法地逗我,打球时也经常出其不意地给我“惊喜”让我措手不及,以至于洋相百出。他站在旁边只是笑笑。我与他在一起玩耍,其乐融融。走在街上路上老有些人投来些羡慕的目光。

可以说我的成长中没有他就少了不少经历与意义。我与他可谓是“子为鱼,鱼为子”,

(引用古语,表明“我”和伟哥哥的亲密友情。)虽说他大我四五岁,我跟他在一起却有种不知名的感觉,不会让人心里感到空虚或无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长路上有你有我,于是不寂寞。

精彩点评:作者用了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和邻居伟之间的关系,从彼此间不熟悉到后来一起玩乐,由两人之间的隔阂渐渐到互相帮助,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并且日益醇厚,直到最后作者发出“成长路上有你有我,于是不寂寞”的感慨。感情的演变过程构成了全文的基调,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简洁朴实。平实的语言背后又蕴藏着深深的友谊之情。

爸爸的鼾声也美丽

不止一次地听妈妈说,爸爸的鼾声很有韵味。爸爸的鼾声不只是一味地“呼噜”,还有此起彼伏的变化的悠扬之美,仿佛乐器奏出的曲目似的。(“呼噜”象声词的使用描写了爸爸的鼾声,“乐器奏出的曲目”的比喻说明爸爸鼾声的美妙和不一般,吸引人读下去。)我撇撇嘴,哼,爱屋及乌罢了,一己之见,鼾声再美,能像音乐吗?

有一段时间,小姨从乡下来城小住。于是我与爸爸同眠,这下还真领略了爸爸的鼾声之美。

起初几天,我被老爸的鼾声折磨得难以人眠,我恨不得掐醒老爸。可当我听了妈妈的劝,尝试着用欣赏的心态听老爸的鼾声的时候,渐渐地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

夜深人静,只听见一种细微的声音从老爸的鼻子里渐渐的呼出,慢慢地,声音粗犷起来,就像早晨码头边的摇橹声伴着厚实悠扬的号子。一会儿,“呼噜,呼噜……”更加清晰了。顷刻间,江南水乡码头上的一片繁忙景象消失了,随之而来的鼾声如同一架拖拉机突突地驶过来,它大概行驶在松软的土地上,厚重而苍茫,这声音让人很容易想到北大荒的秋天。

不一会儿,爸爸的鼾声似乎又提高了点儿,颇有节奏似的,就像一个大型的打击乐队,叮叮咚咚地重复着一些拍子。

忽然,鼾声猛地一提,声音更加凝重,质感更强了,如同盛夏的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雷声。渐渐地,声音缓和下去。“轰……”又一个隆隆的雷打了过来。“咔”鼾声一下子消失了,悄无声息,耳边像缺少了什么。片刻,“呼噜……”重又打破了沉静,如同飞流直下的瀑布倾泻到谷底,发出洪钟一样的回音。然后,鼾声渐渐平缓下来,此时像一组民族乐器背对着落日,在空旷无人的田野上演奏着无比熟悉的乐曲。(一连串象声词和比喻的使用,描写了爸爸鼾声的韵味。)渐渐地,渐渐地,鼾声消失了……天亮了,世间恢复了一切形形色色的声音。我老爸的鼾声还真有一些韵味啊!

对了,老爸的鼾声还吓跑过小偷呢。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老爸老妈干了一天的活儿,一上床就睡着了。我却头痛得无法入眠。突然,我被一阵塞寨率搴的声音惊醒,睁开蒙咙的睡眼一看,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一个小偷正探着头偷偷地往里面看呢。我想弄醒老妈,她翻了一个身又睡了过去。我想弄醒爸爸,掐了他几次,爸爸都塑查反应,依然是鼾声悠扬。正当我再_次用力掐爸爸时,爸爸的舞声陡然加大,小偷以为是爸爸故意装的,调头跳下去就跑了。(心理活动的描写表明“我”想把父母叫醒,连续两个“掐”的动作却没有达到想象的效果,为下文埋下伏笔。)第二天,我讲起了这件事,老妈以为我是在做梦,老爸好歹不信,直到我让他们看看小偷留下的脚印,他们才相信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换一种眼光或者心境去看,结果肯定会大相径庭。在我的眼里,老爸的鼾声也美丽!

精彩点评:文章采用了对照的方式来结构,开篇写“我”对妈妈说爸爸的鼾声美的观点

不赞同,引起读者兴趣,到后来觉得爸爸的鼾声不仅美妙而且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中间的转变过程详细铺陈,娓娓道来。卒章显志,揭示出怀着对爸爸的爱来看鼾声,鼾声也美丽。文章一气呵成,结构流畅。另外作者对爸爸鼾声的描写精当细致,尤其是一连串象声词和交响乐的比喻的使用,更加形象,使人读后如耳亲闻。细节的描绘值得在写作中学习。

感受亲情

“摇呀摇,摇呀摇,瑶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引用歌词,用歌词中的“桥”关联同音“瞧”,自然而然把话题引到外婆身上。)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我的外婆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每天晚上,她总是早早地吃过饭,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领着我一起祈祷。因为当时我人还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来一个棉花包给我垫上。外婆一辈子没上过学,但她祷告起来还真有一套,可以称得上是“有条不紊”。她每说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个“阿门”。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会很清楚吧。只觉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每天,她都会为儿女子孙们一个个地祈祷:希望这个健康平安,保佑那个一切顺利;当然也免不了许多赞美耶稣的话。然后便是唱歌,这些歌,外婆在平时也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祈祷”、“唱歌”“跪着”,对外婆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外婆为了全家人的幸福安康而虔诚付出。)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担心外婆会撑不住。于是,我便问:“外婆,您累吗?”她吃力地撑起头:“不许打岔,否则会不灵的。"我将信将疑地盯着她,她睁大眼睛,满是一副坚定虔诚的模样。我只好不再说话,无聊地盯着棉花包发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根本不会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开始向外婆宣传: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她听了嘴巴扁扁,苍老的脸一提一提,浑浊的眼中似乎有了泪。看来她被触怒了。是呀,平时亲戚朋友们根本不信这一套,现在连我——这个从小一起陪她祈祷的人都开始怀疑、疏远她了。她颤巍巍地说:“谁说的?心诚的人是准能打动救世主的!”

我不再与外婆争辩,也许她说得有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老人家并无恶意。祈祷成了她的安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忆起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妈妈送来的粽子。那不时飘着的香味,让我潸然泪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诗:

外婆亲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缕清香,

弥漫着亲情。

我打开粽子,

看见熟香的米粒上,

闪动着亲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呛心里。

我大口嚼着粽子,

两行热泪,

烫伤了一双手……(引用诗歌作结,立意新颖。同时外婆粽子里包含的亲情正如同外婆

的祷告一样温暖了我们的心。)

精彩点评:文章由歌词开始,以诗歌收尾,中间部分回忆了小时和外婆一起为家人祈祷的事件,表现了外婆对亲人的关爱和付出。文章结构浑然天成,主题明确。文中对外婆祈祷、唱歌的细节描写和刻画值得注意,这些和外婆的语言一起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为家人安康而尽自己最大力量的外婆形象。浓浓的亲情自然的散发出来,感动你我他。

我的好妈妈

自从妈妈当上了主任助理,没有几个晚上家中门铃是安静的。按门铃的往往是求妈妈做事的,请妈妈吃饭的,让妈妈开后门的……我想:有些违法的事妈妈可不能答应啊。(通过门铃的不平静反映一些不正之风,独辟蹊径。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对妈妈的担心。)但有一件事让我坚信妈妈是清廉正直的。

那天晚上,妈妈做完家务,坐在沙发上替我织毛衣,七点刚过,门铃响了。

我放下作业,疾步走去打开门。门外母女两人,手上大包、小包的,竟然还有一只公鸡,天哪,明天不用闹钟了。妈妈见了这些东西虽不高兴,但仍有礼貌地让她们进屋坐。母女两人走了进来,坐在沙发上,也很有礼貌。我还以为是妈妈的朋友来做客。三人聊了一会,我一听,惊了,原来是来开后门的,她们想申请低保户,理由是母亲退休了,有劳保费,女儿有精神病不能参加工作,全家收入很少。但按规定,还不符合申请低保户条件。妈妈详细地解释了政策,那母女俩听了怏怏不乐,说了声:“那我们走了。”妈妈连忙追上去说:“这些东西你们带走。”“不用!不用!”娘儿俩硬不肯拿走。妈妈没办法,收下了。(简洁的语言交代了妈妈收礼的过程,充满童真。)

我见此景,忙说:“妈妈,你可不能收礼啊,我可不想有个贪妈妈。”妈妈看着我笑了,一边说:“乖女儿,妈妈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我跟主任商量一下,明天一块儿到她们家去慰问一下,顺便把东西还了,她家确实有困难。”我更奇怪了,不解地问:“那……刚才您为啥不同意让她们申请低保?”“你不明白,她家的情况还不符合做低保的条件。”(母女两个人的语言交代了收礼的原因。)妈妈的话我没有完全听明白,但有一点我明白:妈妈是一位关心别人、为人又正直的好干部。她是我生活当中的好老师、好榜样。我以有这样的妈妈而自豪!

精彩点评:本文记叙了妈妈在当上主任助理之后的一次收礼的全过程,通过记叙这个过程中妈妈的行为和语言,表明妈妈是个正直的人,给“我”的人生上了生动的一课。文章结构完整,立意深刻。全文的语言简洁大方,详略得当。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细致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容。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写成人之间的故事,充满童真,自己对妈妈的担心和妈妈以行动对孩子的教育,体现了亲情的伟大。

我是这样一个人

你也许很了解你的父母、朋友、同学……你也许能够洞察周围的一切,但最令你琢磨不透的,很可能就是你自己。而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五岁·天真烂漫

“你慢点儿,别跑那么快,小心摔着!”妈妈在后面一边追我,一边叮嘱。可我才不管那么多,张开双臂,挥舞着小手,不停地奔跑,还叫着:“下雪了!妈,是雪哎!”接着便是一阵哈哈大笑,那一刻我仿佛像雪精灵一样在天空中飞舞。忽然吧唧一声我摔倒在地,和大

地来了个亲密接触,妈妈马上跑过来看我受没受伤。我从雪堆里拔出脑袋,晃了晃,吧唧吧唧嘴,然后说:“妈,原来雪是凉的,我还以为它是甜的呢!”(摔倒后不哭,却说“雪是凉的,以为是甜的”。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示五岁时“我”的天真烂漫。)妈妈看着我哭笑不得,我再次奔跑起来,转着圈儿和雪拥抱,雪地上留下我一串串快乐的脚印……五岁的我,天真烂漫。

十岁·胆怯·勇气

“妈,我不想参加,我害怕!”我怯生生地乞求。“不行!连这点儿勇气都没有,以后怎么做大事!不就是个电子琴比赛吗!”我惨遭回绝。“可是弹错怎么办?很丢脸的!”“那你就不要弹错!已经快轮到你了,还这么多话,大胆去试,妈妈相信你能行!”(“大胆去试,妈妈相信你”,写出了妈妈在“我”胆怯时给“我”的勇气和信心。)这句话顿时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便鼓足了勇气上台弹奏。弹得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我很开心自己终于做成了想也不敢想的事。十岁的我有点儿胆怯,但又不乏勇气。

十五岁·充满梦想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同学们都忙得不可开交,而我却偷偷开了个小差——筹划自己的未来。我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在法庭上与别人唇枪舌战,拼个你死我活,最终打败对方,凯旋而归。可是我现在应该怎么努力呢?这个决定对吗?我又产生了许多疑问。我还梦想着将来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庄园,种我喜欢的花、草、树,养我喜欢的动物……可这一切的一切又谈何容易呢?我的梦想能够成真吗?我的思绪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十五岁的我既对未来充满梦想,却又十分迷茫!( 通过心理描写,写出了十五岁孩子的多姿多彩的梦想,真切而生动。)

小结

我不了解自己,不知自己为何既天真又现实,既胆怯又有勇气,既充满梦想又迷茫而无所适从……不过,这就是我,虽然还是不太了解自己,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带着梦想迎接未来的女孩。

精彩点评:本文用小标题的方式截取五岁、十岁、十五岁三个有代表性的年龄的生活片断,年龄在增长,身心也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由“天真烂漫”到“充满幻想”,并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既突出了自我的个性特点,也记录了自己成长的轨迹。文章的开头写“最令你琢磨不透的,很可能就是你自己。而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结尾“不过,这就是我……”相照应,结构严谨,是一篇很好的写人文章。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她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妈妈用自己的双手给我暖手,通过这个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母爱。)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

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刷、刷、刷”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循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从外观上具体描写妈妈的手,体现妈妈无怨无悔的付出。)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精彩点评:作者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品质和伟大的母爱。这种侧面烘托,以小见大的手法值得我们借鉴。文章在内容详略的安排上也十分合理,母亲从早到晚的辛勤劳作简要来写,对于“我”的关心作为重点来写。文章充满了深情,字里行间也表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无限感激和敬爱。

幸福

湖南/娄文娟

和爸爸从邮局领了稿费出来,外面又下起雨来。爸爸脸上却是晴空万里,嘴角微微地向上翘着,看得出他很高兴。(“晴空万里”,妙!脸上“天气”很好。)

这是我第一次得到稿费,20块钱在兜里热热地跳跃着。(钱在兜里跳,写得生动、活泼。和心情有关。)爸爸一手撑开伞,一手像从前那样习惯性地来牵我的手,蓦然发现女儿已经可以挽得着他的臂膀了,只得不自在地顺势扶了扶腋下夹着的公文包。(对爸爸的动作刻画得多细致,传神。动作反映了内心。)雨沙沙地敲着伞,有点儿冷,可伞下的世界却温暖得很。我们绕开一个个浅浅的水洼沿街走着。望着这些水洼,我想着小时候爸爸总是一手撑伞,一手抱起我跨过去,爸爸的手很大很温暖,我都可以在他的掌心睡觉而不用担心着凉……

“你拿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报酬,想用来干点什么?”爸爸开口了。

“我有个小小的愿望。”我扬起脸。

“嗯?”

“我想请你吃午饭。”

“请我吃饭?”

“是的,我——请你——吃饭。"

“这样……好吧。”(干干净净的对话,不用任何附缀。)

我们进了一家很宽很干净的快餐店,服务生递过来的菜单照例先任我挑挑拣拣。我很认真地递给爸爸,请他点菜。爸爸很认真地点了一份牛肉丝、一份藕片和一份汤。我算了算,价钱是l8元整。(“认真”一词写出了爸爸的郑重其事。)

菜端上来了,看上去很新鲜,汤里有青的葱段和红的西红柿,牛肉丝里放有小巧的野山椒,这都是我平时最爱吃的。爸爸仔细地把野山椒拣开,夹了牛肉丝放在我碗里,说是辣椒别吃多了——我永远是那个需要照顾的小丫头。(“菜”的颜色很鲜明,“心情”的颜色很

靓丽。)

这顿午餐我们吃得很仔细。它的确很可口。我从未见过爸爸如此认真地对待过吃饭。他总是匆匆地吃完,说是当兵时逼出来的习惯。爸爸细嚼慢咽像是吃难得的珍奇,一边还很孩子气地点头说:“好吃!这藕片很嫩呢!”然后我们像老朋友一样谈天气,谈我的学校,谈他新换的工作。这样的谈话是很愉快的。我说了很多,说我可爱的同桌说,三毛的书总是看不厌,说我收到一封奇怪的信……爸爸用他深邃的目光很专注地看着我,还不时地插上几句话,这让我觉得他完全明白我在说什么,我的心透明得像是精心拭过的橱窗玻璃,轻松而愉快。(对比的手法,愈加反映出爸爸对这顿饭的重视,其实,这不就是在回味幸福吗?)这份简单的饭菜被我们吃个精光,我们像饿了很久似的。

这次我买单。

出来时雨已经停了。爸爸把手放在我肩上说我今天很开心。我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个好爸爸,他说我也很幸福因为女儿正在长大。(故意不用标点符号,形成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恐怕还是想表现“幸福感”吧?)

精彩点评:这是一篇充满了温馨的亲情小作文。父女的感情通过一次不同寻常的午饭——稿费的收获,得以毫无滞碍的交流。文章中打动人的地方很多,但最动人的还是对细节的把握,像爸爸习惯性的牵手动作,点菜的情景,聊天时的神态,等等,都非常打动人心。

大钱饺子

口张林

那一年,是动乱的第二年吧,我被划进了浩浩荡荡的黑帮队伍里。那时的黑帮也真是多,可以整班整排地编制起来。我在那长长的队伍里倒不害怕,觉得不孤单。怕的就是游斗汽车开到自己家门口,这一招太损了。越害怕还越有鬼,有一次汽车就真的开到了家门口。那八旬的老母亲看见了汽车上的我,嘴抖了几抖,闭上眼睛,扶着墙,身子像泥一样瘫了下去。妻子竞忘了去扶持母亲,站在那儿,眼睛都直了,跟个傻子一般。【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我担心老母从此会离我而去。谢天谢地,她老人家总算熬过来了。转眼到了除夕,还算万幸,除夕这一天竟把我放回家了。

一进家门,母亲用一种奇怪的眼光打量我,好像我是撞进这个屋里来的陌生人;然后,她一下扑过来,摸着我的脸,像摸一个婴儿的脸那样。最后,她竟把脸埋在我的怀里,呜呜地哭起来。妻子领着孩子们只远远地站着,好像不好意思往前来,也在那儿哆哆嗦嗦地哭。【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媳妇,快包饺子,过年!”母亲对妻子说。妻子痛快地答应,只是样子有点慌乱。【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于是,一家人忙起来,剁馅、和面,孩子们也像上足了发条的玩具车,开始跑动起来……节日的味道总算出来一点了。一会儿,全家就围在一起开始包饺子,这时,母亲忽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拍一拍大腿说:“哎呀,包个大钱饺子吧,谁吃了谁就有福!”【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大钱饺子,我小的时候包过,可我一次也没吃到。现在已经多年没有包了。为了使母亲高兴,我同意了,而且希望母亲能吃到这个大钱饺子。我要真诚地祝福她,愿她多活几年。为了我,母亲已经憔悴了。

母亲从柜里拿出个蓝布包.从包里掏出一枚铜钱来,还是道光年间的古货。我看见她颤抖地把这枚古钱放在一个面皮上,上面又盖了点馅,包成一个饺子。这就是大钱饺子了。【动

作描写,细致】

我看见,母亲包完这个饺子之后,用手在饺子边上偷偷捏出一个记号,然后,若无其事地把它和别的饺子放在一起。但我已经清楚地记住这个饺子的模样了。【动作描写】饺子是母亲亲自煮的。母亲煮饺子最会掌握火候。什么时候煮皮,什么时候煮馅,总是恰到好处。妻子这些年总也没把这项技巧掌握到手。现在饺子要熟了,像一群羊羔一样漂上来。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带记号的大钱饺子。

母亲在盛饺子的时候,把那大钱饺子盛在一个碗里,又偷偷把它拨在紧上边,然后把这碗饺子推到我面前:“吃吧,多吃,趁热吃。”我觉得心里一阵热,鼻子也酸疼起来。我怎能忍心吃这个饺子呢?应该让母亲吃,让她高兴高兴。但我一时想不出办法,因为母亲认识这个饺子。【连续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我想那就给妻子吧,她跟我生活二十年,现在已经是快半百的人了。因为我挨斗,她整天整夜睡不着,心血都快要熬干了,头发也变白了。我趁妻子上厨房去拿辣椒油的工夫,偷偷把大钱饺子拨在她的碗里等一会她吃到了,我就领着孩子们欢呼。谁知,妻子从厨房回来,看了看碗,呆呆不动筷子。半天,她才抬起头,用一双深沉和感激的眼睛望着我,眼圈都红了。啊!她也认识这个大钱饺子。【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妻子没有作声,显得很平静。她吃了几个饺子,忽然说了声:“都快粘在一块了。”说着,就把所有的饺子碗拿起来摇晃,晃来晃去,就把那碗有大钱饺子的放到了母亲眼前。母亲显然没有注意,她的双眼一直看着我,大约有些奇怪,儿子吃了那个大饺子为什么不吱声呢。她边看我边吃饺子,突然“啊”了一声,大钱饺子硌了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妈妈有福!吃到大钱饺子了!”妻子像孩子般喊。

“我……这是咋回事?”母亲疑惑着。这时,当啷一声,一个东西从她的嘴里掉在碟子里,正是那个大钱。

于是,我领着老婆孩子一齐欢呼起来:“母亲有福!”

“奶奶有福!”

“奶奶有福!”【连续的语言描写】

母亲突然大笑起来,笑着笑着,流出了一脸泪。我和妻子也流了泪。【描写笑容、描写泪水,突出人物复杂的情感】

精彩点评:这篇小说虽短,却很耐看。读的时候,要多思考。“我”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受尽侮辱.为什么“怕的就是游斗汽车开到自己家门口”?谁都明白,“我”怕母亲和妻子为自己的安危担忧,家庭对母慈子孝的情感,支撑着他活下去。以此开始,这根情感之线贯穿全文。母亲提议做大钱饺子,并在饺上做上记号,是想安抚刚刚被放回家的儿子,“我”和妻子注意到了这个记号,都想让母亲吃到这只饺子……这些细节描写描绘出人物的心灵,表现了母子情、夫妻情、婆媳情,在动乱年代,亲情就是这样支撑着一个人顽强地生存的。当我们为这一份真挚的情感而感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文章之所以如此感人,描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文中各种描写手法频频使用,而且用得自然,用得贴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经常结合使用,加强了表达的作用。此外,本文的描写有一个突出的地方,那就是描写得很细致,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念头、一个神态都极力写出其特点来。所以,文章看似平实随意,其实煞费苦心。此文的描写手法.很值得大家揣摩学习。

父亲的爱

口一考生

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他很普通,普通得一走进人群.就再也辨认不出他了。父亲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我感到了他对我的爱。这种爱,既广阔无边,又深刻细腻,我每次想起来就不能不激动。【先定下文章的基调】

那是我刚考上市内的中学的时候。父亲送我去学校。虽然路并不远,但是父亲执意要送,我只好同意。【故事的开端,素材来自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素材许多同学都经历过,虽小但真实,请注意看怎样把这件小事写具体、写深刻】

路上,太阳当头照着。好热!我望了望父亲:脸,酱紫色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头上的草帽已摘下来,稀稀落落的头发紧贴在头皮上。【加强描写,渲染环境】“萍儿,歇会儿吧!”父亲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鸡蛋。“爸,您吃吧。”我推了过去。“爸爸有……这里有……”我接过鸡蛋,找了个阴凉处。父亲在离我不远的地方蹲下,他那长满胡须的下巴随着嘴的翕动一动一动。我留意地把目光投了过去。我看见了什么?“土豆!”我不由得喊了出来。“这……好吃……好吃……”父亲含含糊糊地掩饰着。啊!父亲,您每天辛辛苦苦,既要忙外面的工作,又要照顾长年生病的母亲,眼看着周围的邻居都富裕起来,而您为了供我们兄妹上学,为了让我们吃好穿好,却这样苦着自己……我心里涩涩的,说不出一句话。【故事发展,详细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形象,语言真实自然】学校到了。我说:“您回吧。”“哎,萍儿,好好学!这三十块钱先用着,大过几天再来。嗯?”父亲说着,从口袋里摸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钞票塞到我手里。啊!手,父亲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青藤似的血管,竹枝似的干枯的手指。粗心的我,竟从没有发现父亲竟然瘦得这么叫人心痛!我眼里立刻像揉进了什么……【故事的高潮,特写镜头式的描写再次突出父亲的形象,语言准确,多用短句,加强力度】

啊!父亲,您的话不多,也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但您给予我的却是这般广阔无边,这般深沉细腻。

父亲,您放心吧!您的心,我懂。【结尾抒情,揭示主题】

精彩点评:招式一:选材精当,以小写大。这是一篇典型的一人一事的记叙文。通过父亲送女儿上学一事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爱。写父爱的材料很多,小作者选取了父亲送女儿上学一事,精心地刻画了一个普通父亲的形象,素材虽小,内蕴却深。这正是写记叙文选材的不二法门。招式二:突出描写,塑造形象。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对话描写简洁朴实,生动传神;心理描写情真意切,恰到好处;肖像描写精雕细刻;几种描写共同发挥作用,把一个饱经风霜,爱女至深的普通农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文末议论抒情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父亲的守望

口升格文

你的头发白了,是雪。

你的身躯弯了,是弓。

啊!那雪花是岁月沧桑为你洒下的鲜花。

啊!那弓是时间老人为你储蓄的力量。【开头不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组句子写得别致,很吸引人】

父亲,你在坚守,坚守铁树开花。【这一句突出主题,考场作文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就是你那弓上的箭,你自豪地把我们揣在怀中,踏上了你的寻梦之路。

呀呀学语的我们被你及早地送入学堂.我写出的第一个方块字是你最值得骄傲的作品,

却也是你头上的第一根白发,是你眼角的第一条皱纹。【这句比喻妙不可言,亮点】我们是你人生路程的动力,是你生命的发光点,你不辞辛劳地奔波于村街柳巷,像是在人生的棋盘寻找自己位置的学者,你在寻梦,你在追梦。

你的梦想是两朵鲜艳的花,开在最灿烂的阳光下,你的希望是我们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两朵鲜艳的花……”写法别致,虽然只是换了种说法.却比写成“姐妹”强上千倍】你的毅志是坚定的,像是一位坐在江边垂钓的老者,用一只硕大的钩在等待一条举世罕见的鱼上钓。你守在江边看潮起潮落,看天边日出日落。【有意境】

你仍在坚守。【再次点题,简洁明了,照应得好】

我们的家依然处于解放初期,虽不至于风餐露宿,但在一排排的红瓦白瓷中显得那么老态龙钟,你看着周围同龄人的子女一个个油光粉面地从外地归来,身上带着满包钞票,也不屑一顾。你依然低下头,操起手中的活计,有力的双臂劈开岁月的艰辛。【巧用对比,用词准确,富有生活气息】

父亲.你不知道爱因斯坦“认真+奋斗+坚持=成功”的万能方程,你不懂什么“有志者,事竟成”的名言警句.而你却用一个中国传统农民的胸怀诠释世间最伟大的爱,用最为朴实的行为在为这个世界增彩。【巧用转折复句加强表达效果】

父亲,中秋节到了,你是否应放下手中的活拿起月饼在明月下品尝?是否也应放松一下与街头的老少爷们一同闲聊神侃? 【注意了句式变换,再用问句,引人思考】父亲,你是站在高山上的智者,用博大的胸襟俯视这十几年的悠远岁月,你是不畏艰险的探险者,用一种坚守的信念在寂寞的荒原中寻找生命的绿洲。【用贴切的比喻揭示父亲的伟大】

阳光总在风雨后,你坚信。

你拿起手中的盾牌,像是英勇的护卫,站在我们子女心中,坚守,坚守着一个父亲的神圣职责。【顽强坚守的父亲形象立起来了】【精心描写,照应开头,突出主旨】

精彩点评:招式一:记叙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这篇文章修改之后,大不相同,从写法来说,本文巧妙地将记叙与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叙述时,突出描写,父亲的形象一直是侧面描写,然而父亲的形象依然鲜活;描写后,不忘抒情,而且情的抒发真实、感人。招式二:语言富有张力,修辞运用得体。文章在设置亮点上很成功,词句描写亮点突出,修辞的运用加强了表达效果。全文语言流畅自然,用词精当,句式变化灵活,文采飞扬,而且情感丰富。因为有“情”,文章便有了独特的感人魅力。

病文举隅

你心中的树

口一考生

记忆中,来到人世间,首先看到的便是爸爸您闪光的眼睛。

在您百般的呵护和教训中,我成长着。记忆中,童年看到的总是您满脸的无奈和悲伤。“孩子,要想长成天大树,就必须坚忍(韧)不拔地向上伸。”您意味深地对我说。“那如果不想成为大树呢?”我调皮地说。那时的我根本没注意到您是多么的失望。【爸爸的心理感觉还应再写细一些。】

那时的我,是那么的幼稚愚钝,我只知道您,就是爸爸(您还是我的老师,您是村里惟一的老师),我,就是您儿子。就如知道我是同桌的同桌,同桌是我的同桌,我从没想过我

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成长中的许多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您记得吗?那一次,我病了,病得实在太重,您惊恐的表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三天三夜您没离开我的病床。您还记得吗?那一次您和妈妈吵架了,吵得一塌糊涂,我哭着跑出了家门,躲在村口的麦垛里,您和妈妈四处找我,一夜未眠,我却在暖和的麦垛里睡着了,从那以后,您再也没同妈妈吵过架,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永远印在了我的心头。那是我成长历程上一行行脚印。【这两个素材平淡,没有独特性.缺乏新颖性。】

说实话,爸爸,我不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那时,干什么事全由自己的性子。从不听别人任何劝说(包括您的管教),多少次,面对您严厉的面庞,我却没有孩子应有的胆怯,有的却是霸气地仰着头,满脸厌恶地瞪着您。我知道,我伤害了您,而您没有放弃,您知道,我这棵幼苗还需您的修理。于是,您以更多的耐心来扶持我,助我成长。【这一例好,写自己与父亲的矛盾,这才是来自生活的新鲜材料,可惜,写得太粗,应该把这个材料充分运用,详细描写,揭示内涵。】

我在成长,在您悄无声息的教育和感化中,我逐渐更改了成长的方向,端正了生命的坐标。【怎么成长的,要写具体】

后来,在您的工作手册中,我发现:

孩子,面对任性霸道的你,爸爸该怎么说呢?我欣赏你不拘世俗的个性,但,爸爸不赞成你为人处事的冷酷偏执。在这个平凡世界,活得要坦荡潇洒,无负自己的良心,要懂得付出和给予。未来不管怎样,你永远是爸爸心中不倒的树.爸爸今生最大的期翼也就是,你能成为一道永恒的绿……

那一刻,我的心震惊了,我对自己说,你该长大了!

败因解析:这篇文章的题目拟得较好,抒情的意味浓厚,以树喻人,以树的成长喻人的成长贴切恰当。文章重点写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给予我的关爱,注重以情感人,这样,文章还是具备了一定的可读性,但其选材存在一定的失误。文中作者写了这样几个素材,一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的倔强与反抗,二是病中的“我”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关爱,三是父母的一次吵架导致了“我”的离家出走,一夜没有回家。比较这三个素材,我们可以发现第二个和第三个素材缺乏独特性,它可能真实,但多数同学都会想到这些,这样的素材并不是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素材。而第一个素材,文中并没花费多少笔墨去写,然而仔细想一下,其实这个素材才是最具个性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体现了“矛盾性”。很多同学在写自己同父母的关系时常常忽视了“矛盾”,在多数同学的笔下,“父母”永远正确,“父母”永远没有毛病,而“自己”在父母面前也总是顺从,从不会出现矛盾。这样写倒是突出了父母的高大,父母的崇高,可是生活真是这样吗?尤其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谁没有同“父母”发生过矛盾呢?那么,在写作时,为何不写一写这些矛盾呢?实际上,作文只有描写了“矛盾”才能更生动,更真实,也才能更具吸引力,更具可读性。这篇文章是这样,其他任何文章都是如此,一定要善于抓“矛盾”,要善于围绕“矛盾”展开故事情节,抒发内心情感。

同桌的你

北京王慧

朋友,你有过同桌吗?(这个“你”与“同桌的你”不是同一个人,易混,应去掉。)你和同桌怎么样?下面讲讲我的同桌:

记得初二的第一学期,老师把你安排在我的旁边,当时我的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不知是不是因为你是留级生的缘故,对你,我总是躲躲闪闪。但你那(应改为“有”,否则成为病句。)豁达的性格,总忍不住要向我说这说那,然而,傲慢无知的我对你却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于是一堵看不见、摸不着的墙便在你我之间长了起来,(用词不当。)但是在一次物理实验课上……

那天的物理课讲的是光的折射。可能你早已猜中我的心思,就搬着自己的凳子稍微往旁边移了移。当时,(这个词多余。)看到你的做法,我想:这个男孩还有点自知之明,于是拿起实验用的镜子观察你的举动。

万没想到,手中的镜子竟滑了下去,顿时成了碎片。只见老师走了过来问:(可去掉。)“怎么回事?”我还没有说话,就听你说:(这句话应另起一段写。)

“我没注意,把镜子碰掉了。”

“一猜就是你。(一句话显示出老师的成见。)”老师用轻蔑的口吻说,接着她又拿了一面镜子,放在了靠近我的位置。

你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捡起(“起”字多余。)地上的碎片。忽然一股红流印在了碎片上,是血。

“你的手怎么了?”

你好像对我的问话很吃惊,也许是我第一次主动向你问话吧,你竟然不知所措。回答道:(缺主语。)

“没事,只是划破了一个小口子。”顿时我的脸火辣辣的。

当天下午,你赔了一面镜子给老师,我便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座位上,可当我回家后,那面镜子仍躺在我的书包里……

从那以后,我便主动与你说话,然而你却躲着我。过年时(应另起一段。)我送了你一张贺卡,写上了所有的心里话,并请求你谅解我的傲慢和无知,但却不见你的答复。

直到昨天,你对我说“下楼,看看你的球技如何”的时候,我才知道你已经原谅了我,并且我也知道,原来你留级是因为知识不牢固而自己要求的。;

如今,你我之间的墙已经塌了,(照应上文。)因为同桌的你是那样朴实、善良。(结尾简洁,点出人物特点。)

败因解析:全文以第二人称叙述和描写,塑造了一个“朴实、善良”的“同桌的你”的形象。文中所举之例真实、生动,而且典型,足以纠正“我”的“偏见”。文章缺点是开头段的“你”指读者,后来文中“你”指同桌,二者易混,应去掉前者。此外文中还有多处语病,显示出作者的文字功底有些不足。

这位叔叔在哪里

浙江邵清峰

有这么一位叔叔,是位解放军叔叔,我一直都在寻找你。

假如你(这两个“你”所指不同,造成混乱)找到了他,请告诉我。

去年夏天闹大水时,大伙都在大堤上忙乎,我却悄悄跑回家来看书。(应先写一下大堤上的紧张抢险场面,再写自己为什么回家来看书。)

突然,“轰”的一声,堤决口了!我趴在窗户上往远处一望,水正滚滚地向我家的瓦房涌来。霎时,洪水就冲到了门口。我没命地爬上窗户,两手使劲抓住窗上的铁条,哭喊起来。一会儿,只见在齐腰深的洪水中,一位解放军叔叔飞奔而来。(动词使用生动,有力度。)他冲到窗台下,一把扯下我,高喊:“趴在我背上!”他用两只胳膊把我勒紧后便往堤坝边走。突然,一股急流涌来,把我们往后猛冲了几米,“扑通”一声,我俩栽倒在水里。(应写一

写掉在水中的感受。)

解放军叔叔费了好大的劲才艰难地爬起来,挺直身子继续向岸边挪动。他的两条臂膀像钳子一样把我夹得更紧了,(描写生动。)我一动也不能动。

这时,水流更凶猛了,激流打着漩儿,溅起一尺多高的水花,要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趴好!不要动!”那位叔叔严厉地命令道。一步、两步、三步……恶流逼人,每前进半步都非常吃力。我紧紧地贴在滚热的脊背上,闭上双眼,只觉得一股股暖流涌进心田。那位叔叔似乎忘记了一切,用尽力气向堤边猛扑。我清楚地听到你在呼呼(突然换成“你”,让人莫名其妙。)地喘着粗气。啊,终于听见岸边嘈杂的讲话声了!近了!近了!更近了……那位叔叔把我从滚滚洪水中背上了堤坝。“小弟弟,你……你没事吧?”那位叔叔把我放下来。(应写一写他的外貌。)

那位叔叔(连用同一词语,重复。可用代词替代后一个。)便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围过来的群众说:“请……请照顾一下这个孩子,我……我还有任务……”我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半天才挤出一句话:“叔叔,您……”他把手一甩,用力分开人群向决口跑去。(应写一写自己当时的心情与反应。)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那位解放军叔叔。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事情过去快一年了,可我永远忘不了,忘不了(反复说“忘不了”,表达深情。)那位叔叔那坚定有力、紧紧地夹着我的臂膀;忘不了叔叔那宽大而温暖的脊背;忘不了叔叔那溅满泥浆的消瘦的脸庞……

啊!叔叔,我眼中的抗洪勇士,他在哪里呢?(“他”应改用“您”。)

败因解析:本文记下了自己在洪水中被救的全过程,表现了一位无名的解放军战士的崇高风格。文中对洪水的描写,对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都比较细腻,因而有一定的感染力。文章主要缺点是人称使用有多处不当,尤其是文题与结尾,均以改为第二人称为好。此外,文中某些地方的描写还可以加强。

我自豪,我是首都小公民

北京任莹

我是首都小公民。(开篇点题。)在北京时,我总体会不到,到了外地,这种感觉才鲜明了起来。

我的老家是山东,那回,(这是哪一回?应点出时间。)我们去探亲。

走进村子的时候正当傍晚,人们都在树底下乘凉,当他们看见我们时,把目光全都集中到我们身上,还在议论着。(议论些什么呢?写上几句。)

我们来到奶奶家,刚进门,只见院子里围着一些人,好像出了什么事。我赶快跑过去,原来奶奶辛辛苦苦养的二十多只雪白的大母鸡得瘟疫全死光了,奶奶哭得眼睛都红了。(符合人物特点。)爸爸迎上去叫了一声:“妈!”我也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奶奶!”(奶奶的反应呢?)

我们看着这一大群死鸡,心里也很难受。邻居们都来安慰奶奶:“大嫂,别着急上火……”

这时村里的一个鸡贩子闻声而来。(可适当写一写他的外貌。)

他来到死鸡旁,左瞧瞧,右看看,连连点着头,脸上泛起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我看着他那幸灾乐祸的样子,气得直咬牙。(心理描写细腻,符合人物身份,分寸感掌握得好。)可是,初来乍到的,怎么好发作呢?

鸡贩子可不管这些,嘴里还不停地问:“七角一斤卖吗?”“八角怎么样?”他见人们还不说话,急了:“八角五还不卖吗?”我想起电视上介绍的卫生知识,瘟鸡是不能吃的。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