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解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解读

一、前言

在当今社会,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程师是推动

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制定一套通用的标准,对于各个高等教育机构和工程教育者来说都具

有重要意义。而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进行

全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评估内容、主题或概念

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进行全面评估时,我们首

先要了解这一标准的背景和意义。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该标准所包含的

内容和要求,并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我们还需要对这一标准进行回顾

性总结,以便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

背景和意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源于对工程师教育的需

求和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工程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工程师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

前社会对工程师的需求,因此需要制定一套更加全面、深度和广度兼

具的标准来规范工程师的培养计划。

内容和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对于课程设

置来说,标准要求应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科研训练等,旨在培养工程师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了问题驱动式、项目驱动式、团队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及跨学科教

学的推广。标准还明确了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的要求,并强调了师资

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回顾性总结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

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标准对于工程师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要求工程

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团

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是

非常有必要的。在当今社会,工程师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而卓越工程师更是社会所需要的重要人才。这一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规范和引导工程师教育,为培养优秀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标准的实施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三、结语

通过本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解读,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一重要主题的背景、内容和要求,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并在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四、标准的应用和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提升工程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那么如何将这一标准具体应用到实际工程师教育中呢?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根据《标准》的要求设计和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要加强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跨学科教学和团队合作的实践。

另外,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也是《标准》所重视的内容之一,因此高校需要与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还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实施中来。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工程师教育工作。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工程师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共同努力。

五、标准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应用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将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和意义。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工程师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师人才,满足社会对工程师的需求。通过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将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通过跨学科教学和团队合作的推广,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提升,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另外,这一标准的实施还将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工程师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升级。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的深度合作,学校的教学

实践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工程师人才。这些积极影响和意义将为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更

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

然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和困难。高校和教育机构的资源分配不均、教师队伍的结构偏单一、

教学条件的不足等问题,都会对标准的实施产生影响。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习惯也可能对新的教育模式产生抵触和困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和教育机构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发挥

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标准的实施。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激发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而言,教育机

构需要逐步引导他们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工

程师教育的实践活动。

在社会层面,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对工程师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提高对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企业和社会也需要

加强对工程师教育的支持和参与,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支持。

七、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工程

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为我国工程师教育的发展奠定

坚实的基础。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教育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推动实践能力建设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工程师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

发展空间。要注重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工程师承

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不断完善和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实施,

我们相信我国的工程师教育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国

家的科技强国建设和工程师队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希望全社会

能够共同关注并支持工程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让卓越工程师成为推

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说明

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说明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精英人才,具备电子信息和通信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该领域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概念,创新意识强、团队协作精神好、富有进取心,能在电子信息和通信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研究、生产工艺改进、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的是信息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一部分具有较强再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毕业学生,可继续更高工程学位的学习;另一部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可在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规范与要求 A 知识架构 A1人文素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学术探索,让学生接触并初步认识该学科的研究方法。 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强调这些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

意识。 A4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在基础教育水平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A5.1.1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含工程数学)、物理等基本理论与知识; A5.1.2 掌握基础物理实验操作、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与方法。 系统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了解本领域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关系。 A5.2.1 掌握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 A5.2.2 系统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通信原理、信号处理、现代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通信系统与网络、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内容。 A5.2.3 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 B 能力要求 B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解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解读 一、前言 在当今社会,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程师是推动 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制定一套通用的标准,对于各个高等教育机构和工程教育者来说都具 有重要意义。而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进行 全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评估内容、主题或概念 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进行全面评估时,我们首 先要了解这一标准的背景和意义。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该标准所包含的 内容和要求,并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我们还需要对这一标准进行回顾 性总结,以便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 背景和意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源于对工程师教育的需 求和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工程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工程师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 前社会对工程师的需求,因此需要制定一套更加全面、深度和广度兼

具的标准来规范工程师的培养计划。 内容和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对于课程设 置来说,标准要求应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科研训练等,旨在培养工程师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强调了问题驱动式、项目驱动式、团队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及跨学科教 学的推广。标准还明确了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的要求,并强调了师资 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回顾性总结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 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标准对于工程师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要求工程 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团 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卓越的工程师,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61所) 工程技术人员将开始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坚力量。 这是大势所趋:国家部署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一大

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以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的保有量超过1400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导国内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让工程师回归至国家与企业应有的社会定位与经济待遇。 实际上,全世界都急缺工科人才。据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统计,2010年法国这个世界工程师教育强国共发放1万份中国留学生签证,其中申请工科专业的占11%,远远超过语言、艺术、文化、设计等专业留学生。 法国工业化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程师,法国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就建立在工程师的工作上。工程师头衔在法国地位很高,刚出校的工程师一年工资在3.5万欧元左右,而作为博士的年轻大学讲师一年工资低于两万欧元,经济管理硕士在私营企业起始工资也只有2.5万欧元/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要告诉广大考生,工科专业外表虽然没有金融、管理类专业光鲜,但工科专业主要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主要在实体经济领域。不像投资、证券、金融、管理等专业领域,一旦发生金融风暴,这些领域往往首当其冲。所以,工科毕业生不愁出路,不愁找不到工作,往往是拥有最安全、稳定的专业和职业。 与之相配套的是教育部门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国家留学基金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海外企业实习;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制订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订行业专业标准,高校按标准培养人才,社会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 一、工程师培养类型 工程师的类型主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三种。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设计型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型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 二、应用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 建议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如下表所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 背景: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程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 对卓越工程师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套培养方案,以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 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目标: 培养目标是打造一批具有丰富知识储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的卓越工程师,其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工程领域的需求。 培养内容: 1.知识体系建设: 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通过理论课程、学术研讨和实践项目,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综合运用的实 践能力。 2.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工程实践,锻炼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的能力。 3.创新精神培养:

鼓励学生从事创新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在工程领域中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案。 4.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项目和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在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与不同背景的同学合作,培 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5.社会责任培养: 强调工程师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 过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和社区服务,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6.学习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开设研究生课程和 提供相关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提高其学术能力和创 新能力。 培养方式: 1.理论学习: 开设一系列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供深入的专业学科知识。 2.实践项目: 安排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例如工程设计竞赛、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实习等,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是指对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套通用标准要求。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工程师的教育培养计划能够全面、深入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卓越的工程师人才。 二、背景 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工程师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由于每个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条件不尽相同,导致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差异性较大。为此,制定一套通用的标准,以确保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质量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三、深度评估 1. 课程设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覆盖广泛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还要求学生学习前沿的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中应包括丰富的实践环节,例如实验课、实习、项目设计等。这些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导师团队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对导师团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导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沟通。 4. 职业素养 除了专业知识外,卓越工程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 四、总结与回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旨在全面、深入地提高工

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质量。这一举措对提升我国工程师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个人观点与理解 在我看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它有助于标准化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也有利于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人才,促进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对提升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质量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能够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教育培养计划的设计和实施,为我国工程师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系统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有了更清晰和深刻的理解。相信这些标准的执行将带来更高品质的工程师人才和对整个工程领域的积极促进作用。 以上就是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综合评估和撰写的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师人才,推动工程领域的发展,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 一、目标设定 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本计划的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程体系设计 1.理论课程体系:根据工程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完善的理论课程 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实验、课程设计、实习 实训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优秀教 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培养青年教师: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选派青年教师参加 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校企合作 1.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2.联合培养人才: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如设立企业奖学金、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等。通过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 3.企业参与教学环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环节,如授课、讲座、指导实习等。通过企业参与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六、国际化培养

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标准

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 计划学校培养标准 工程学院应用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3年的在校学习和1年的企业学习,通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能够系统地掌握材料的成型方法、原理、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领域的生产、试验研究、技术开发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能满足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 本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我校应用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应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及素质,系统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的理论、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金属塑性成形技术、铸造技术等,具有本专业所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备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熟悉本专业领域各个方向的专业技术,了解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1掌握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1.1.1掌握必要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普通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科领域。 1.1.2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工程技术知识,包括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1.3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1.2掌握核心工程基础知识 1.1.1掌握机械学科基础知识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法(全文)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法(全文) 0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GJ教育部贯彻落实《GJ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和《GJ中长期人才进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安徽建筑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列入GJ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给排水管XX系统》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包括给水排水管XX系统的功能、布置原理、水量计算、水力计算理论和方法、工程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及管道系统的运行治理理论。 1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给排水管XX系统》教学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授课、课程设计,考核方式采纳闭卷形式,采纳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 1.1课时偏少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养”,因此很多高校的专业课学时数都被压缩了。在2021年,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一种新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合并了排水管XX和给水管XX两门课程,使其成为了一门课程。过去两门课时总学时是64学时,合并成

一门课程后总学时变成了48学时。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总学时缩短了,然而本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内容较多,难以在缩短后的学时内将所有教学内容都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且为了赶教学进度,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多媒体教学存在节凑快、信息量大、教学效果差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节省板书时间等优势,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比如节奏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突出重难点,学生容易感到思绪和视觉疲劳;多媒体教学方法信息量太大,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思路等。虽然板书不具有信息量大、节省板书时间的优势,但是为学生留了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1.3缺乏对工程实践训练的认识 学生没有机会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也没有真正了解所学知识在工程应用领域的运用,如此不仅无法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制约了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有三个特点:①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③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实施这一计划,必须科学把握其内涵和要求,准确定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规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原则 (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意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等学校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为培养学生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旳基础和完毕卓越工程师需要旳基本训练。 (2)本原则合用于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旳一般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旳人才培养。 (3)本原则意在提供多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旳基本质量规定,是制定行业原则和学校原则旳宏观指导性原则。 2.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 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重要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三种。本科层次重要是培养学生未来在现场从事产品旳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旳施工、运行和维护。硕士层次重要培养学生未来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旳设计与开发、或生产过程旳设计、运行和维护,具有设计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旳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旳能力。博士层次重要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旳研究、开发以

及工程科学旳研究,具有发明出具有国际竞争力旳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尖端产品或高技术含量旳工程项目旳能力。要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旳能力,使在校低层次毕业旳学生也成为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旳拔尖人才。 3.卓越工程师培养原则构成 卓越工程师培养原则构成见表1所示。 表1 卓越工程师培养原则体系 原则名称:通用原则旳“通用”是指合用于所有行业各专业;行业原则旳“行业”是指由教育部会同行业(协会)制定旳。 通用原则和行业原则旳关系:通用原则是由教育部和工程院公布,是宏观指导性原则;行业原则包括本行业内若干专业旳专业原则,它不仅是对通用原则旳详细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规定,因此行业原则要高于通用原则。 学校要在通用原则旳指导下,以行业原则为基础,结合本校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出满足经济与社会需要、体现办学特色旳校内各个工程专业旳人才培养规格规定。 行业原则旳详细名称应包括行业名称、专业名称和培养层次,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高超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师,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该计划旨在为工程师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成为业界最优秀的工程师之一。 目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 •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工程师的专业水平; •提升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助力其成为更加全面的人才; •促进工程师的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支持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和整合团队资源,打造一支高效协作的技术团队。 内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业务发展方向,提供相关的专业知 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技术研究与开发 •编程语言与框架 •数据库与存储 •网络与安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测试与调试 •项目管理与团队沟通 2. 综合素质提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仅注重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培养,也关注其综合素质 的提升。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英语听说读写 •人际沟通与协作

•品德与道德 •影响力与领导力 •自我管理与职业规划 3. 技术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工程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技术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技术创新与发明 •开源项目与贡献 •应用探索与实践 •面向未来的思考和预测 4. 职业发展与技术团队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仅关注个人的发展,也注重通过技术团队的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招聘与面试技巧 •团队管理与激励 •技术分享与经验交流 •架构设计与项目规范化 效果 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训和支持,工程师将取得以下效果: •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力大大提高; •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个人形象和业务能力得到专业认可;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成长预期得到有效呈现和实现; •技术团队建设成效显著,整体能力得到提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旨在培养优秀的工程师和整体协作团队。该计划将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综合素质提升、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升、职业发展和技术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助力企业保持先进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探讨教育文档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探讨 近年来基建领域腐败频发,某些给排水工程项目的不良社会环境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多从事土建与市政工程相关的工作,如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足够的定力,工作中极易出现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产生腐败。因此,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多数高校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或伦理教育,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国家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于2013年印发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要求各高校参照通用标准,结合各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主要要求之一,学校标准制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标准中非学术方面(个人道德和工程师基本素质等)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教学环节实现。[1] 一、“卓越计划”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分为本科、硕士和博

士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的标准中第一条要求都是: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这表明工程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是提高工程教育培养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工程职业道德是指工程师在工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 为准则、职业规范、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内容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尽职尽责、廉洁自律等等。[2]工程师应始终如一地奉行这些准则。社会责任感是指工程师个体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总体意识,或工程师个体对国家、集体以及工程活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应履行或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包括保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2] 二、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培养标准的制订应和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相适应。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211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为“应用―研究”型,毕业生可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根据近年的就业形势分析,我校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设计施工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土建与市政工程多与民众的工作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许多属于良心工程。因此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是毕业生顺利

[教育认证,工程师,质量]浅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

浅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自2010年6月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我国工程教育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卓越计划到2014年6月将迎来首批本科层次毕业生,届时,需要着手对各类工程学科试点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进行评价,以衡量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和主要目标是否实现。因此,制定什么样的卓越计划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如何开展卓越计划质量评价就成为推动卓越计划深入实施和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本文首先分析卓越计划重点任务的目的与工程教育认证的作用,找出二者之间的包容性;然后依次按照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的构成顺序,分别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关于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的要求与卓越计划的相关要求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相似和共同之处,以及存在的差异和区别;在此基础上理出卓越计划有别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专门要求;最后从将工程教育认证与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结合的角度提出需要深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卓越计划重点任务与工程教育认证的作用 通过分析比较卓越计划的重点任务的目的与工程教育认证的作用,有利于从整体角度清晰卓越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之间的相容性和差异性,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和包容性。卓越计划的重点任务有以下五项: (1)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多部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协调机制。建立行业指导、校企联合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机制。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学生实习制度。这项任务的目的在于将高校与行业企业的供需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强调工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建立高校和行业企业间的制度化联系。 (2)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的学习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在校内学习阶段,高校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项任务的目的在于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推行研究性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实践教育环节,要求学生到企业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面向工程实践完成本科毕业设计或研究生学位论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有计划地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这项任务的目的在于改变高校教师队伍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讲课讲稿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二О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工程教育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必有之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推进全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和突破点。从“卓越计划”在我校正式启动一年以来,我校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顶层设计开始,系统构架、整体推进、配套实施、逐层落实,相继完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订工作,完成了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课程体系重构,完成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优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内外)的整合工作,稳步推进了课程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工作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制订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首先是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必须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标准来予以确定并进而在后续培养过程中予以落实,因此标准的制定是正确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保障。 在培养标准制订的理念上,我们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点”确定培养标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各种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新模式。在培养标准制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个主要措施:首先是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对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学校出台专业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各专业针对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全面梳理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各专业先后进行了主要行业调研、区域调研、典型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和在校生调研。学校层面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各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组成四支调查组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地区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行业调研和区域调研对不同区域和主要行业的宏观发展形势以及专业人才的总体需求有一个总体把握;通过典型用人单位调研为用人单位的侧重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毕业生进行座谈,掌握学生提供的详尽需求和建议。 其次开展第三方分析评估。在组织各项调研的基础上,为更为全面、定量地掌握客观数据,学校连续三年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对当前人才培养效果分专业予以分析评估,充分掌握当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培养情况,找到与客观需求的差距,形成有针对性地制订标准的重要依据。 第三是启动培养标准制订工作。按照“面向工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材料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材料 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背景 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需要工程师,培养 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 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但近年 来社会对高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不满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工程 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希望通 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培 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工程师。同时,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 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2、“卓越计划”推出的过程

为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教育部就实施“卓越计划”分别于9月17日和10月1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召开的“卓越计划”相关院校的研讨会。 10月30日,教育部理工处下发《关于各有关学校提交卓越计划初步方案的通知》,让部分学校制定提交“卓越计划”工作方案,教育部组织行业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2月10日全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卓越计划部分高校第二次研讨会”。教育部高教司刘桔副司长出席会议并致辞,她说,“卓越计划”已列入明年教育部重点工作,并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改革纲要,是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她介绍了开展“卓越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对高校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理工处李茂国处长通报了“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情况,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林健教授介绍了“卓越计划”通用基础标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介绍了行业专业标准 制定情况。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代表高校做了发言,介绍了本校开展“卓越计划”工作方案和思路。下午参会高校就“卓越计划”的内涵、目标、任务、实施过程等、“卓越计划”标准的理解、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领域及所需要的配套政策等几个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在会上,教育部就“卓越计划”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2022年12月底参会高校向教育部提交送审方案,2022年1月中旬教育部将方案送工程院院士指导组进行评审,2022年2月教育部批准第一批试点高校,2022年3月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工作,2022年6月前,试点高校向社会布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和工作方案(注:实际工作进展稍有延后)。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培养标准及培养要求 2011年03月

目录 1. 指导思想 (3) 2. 专业培养目标 (3) 3. 培养模式 (5) 4.政策措施 (6) 5.培养标准 (8) 6. 知识能力大纲与实现 (11) 6.1 知识能力大纲 (11) 6.2 知识能力实现方法 (14) 6.3 知识能力实现矩阵 (18) 7.专业教学 (19) 7.1课程体系 (19) 7.2 教学计划 (19) 8.企业培养方案 (22) 8.1 企业培养目标 (23) 8.2 企业培养标准 (23) 8.3 企业培养计划 (23) 8.4 实施企业 (25) 8.5 工程实践条件 (25) 8.6 师资配套 (26) 9.工程经历师资落实计划 (26)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0) 附件2. 实践环节概述(部分综合实践环节要点摘录) (36)

1. 指导思想 本培养标准以实现国家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航天航空军工企业集成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技术服务工程为背景,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家通用标准为指导,参照软件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本科专业教学规范,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该标准始终贯穿于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应用服务技术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综合执业素质和能力。通过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软件工程师,使学生毕业后在总体上掌握在国际化IT企业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和综合服务的能力。 2. 专业培养目标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是原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于2001年联合批准批成立的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面向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围绕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汇集学校、政府、产业合力,不懈探索、实践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经近10年的发展,学院先后被批准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西安)基地、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被陕西省批准建立“陕西省动漫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批准为“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软件系统开发、电子服务、数字媒体和微电子等4个专业(方向)获准成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数据结构与算法》和《软件工程》两门课程批准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形成了软件与微电子工程硕士与本科教育、工程师资质与专项技术培训的格局,在教育部国家示范型软件学院建设验收评估中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全国36个学院的前列, 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国内具有特色的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在国务院又发布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