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必备 __________ 欢迎下载

■大道之^行也

学案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1.如何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如何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3?如何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课前预习】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

记》 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 《檀弓》《王制》《月令》

《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

社会情况和各 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

文学价值。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是谓大同(

(1 )选贤与能 (2)矜寡孤独 【课堂探究】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备注

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

第周第 课时 课型: (1)《大道之行也》选自《

》,《礼记》是 之一。大约是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答问的著作。

(2 )儒家经典著作是

“四书” “五经”。

“四书”是《 》。

“五经”是《

》。

2、给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 讲信修睦( 矜(

男有分(

货恶(

)其弃

乱贼(

(1)大道之行也(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男有分_( (5)女有旦(

(6) 货恶其弃于地( (7) 力恶不出于身(

(8)外户而不闭(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并作解释。

一、合作研讨

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第二层:

第三层: 二、课堂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问题。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三、拓展练习。

1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 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学习小结】: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1理解课文:请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等, 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有困难的词句可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第一层: O

加粗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贤与能(j 通“举”,选拔)

盗窃乱贼而不作(Z 目,小偷) 男有分,女有归(f 引,职分,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 U,憎恶)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选贤与能 B .矜寡孤独 便要还家

D

?出淤泥而不染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男有分,女有归。

(3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

照应此句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

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巩固作业】

一、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 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 (拾)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华Q ) 掷( (2 )解释下列词语: 锄菜( ) 片金(

(3)翻译句子: ①宁读如故。

②子非吾友也。

1.

A B. C D 2. C 3.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子非吾友也。”

)去 轩冕(

) 同席(

) 废书(

)

O

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仲、隰明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明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仞而水③。”乃掘地,遂得水。

[注]①管仲、隰(x^)明: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

龙。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

下八尺之下便有水。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从桓公伐孤竹: 。②蚁冬居山之阳:

2?翻译。

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译:

3?文段的故事中有一个什么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O

【教学反

思】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翻译、选择、阅读习题

《大道之行也》精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B.寻向所志,遂迷.。C.大道.之行也。D.男有分,女有归.。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 B、大道之行. / 复前行. 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女有归. / 壮士十年归. 7.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是谓大同 ..小异 B.选贤与.能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大同 C.是故谋闭而不兴. / 兴.致勃勃 D.盗窃乱贼不作. /风雨大作. 8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有所养. / 养.生送死 B.天下为.公 / 此为.何若人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不独.子其子 D.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 9.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0.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大道之行也所指的大道,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大道之行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求修睦与:睦:(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3)男有分,女有归分:(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通意思:(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意思: (3)可爱者甚蕃。通意思:(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通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归:(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矜()分()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信:修:(2)货恶其弃于地也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贼:作:(4)故外户而不闭闭: 10.给选文加标点。在“”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曲礼》) 12.给下列字注音。 弗()琢()兑()尚()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弗:(2)其次务施报施: (3)玉不琢,不成器琢(4)人有礼则安安: 14.《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原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集萃

【甲】大道之行也 【乙】《礼论》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超过物资供应的限度,物资供应不是无限度的满足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女有归.(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故.制礼义以分之(4)以.养人之欲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3.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①避免天下混乱;②确定名分;③平衡人的欲望;④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译文】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在这个时候,太子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法令颁布施行十年,秦国的百姓十分高兴,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在路边东西,山林里没有强盗和山贼,家庭富裕人口兴盛。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 ②有一人徙之之:__________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15.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甲文中的“________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 16.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 教案 大道之行也 渠县第三中学向超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学生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2、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24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预习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外户而不闭()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不独子其子()() 2、翻译句子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整体感知: 1、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四、合作交流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六、拓展延伸 1、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5)解释词语。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不独子其子(子:)(子:)矜、寡、孤、独(孤:)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字词句小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一空2分,共30分) 1、仿佛若有光: 2、才通人: ((( 3、豁然开朗: 4便要还家: ((( 5、无论魏晋: 6皆叹惋: ((((( 7、便扶向路: 8寻向所志: (( 9、欣然规往: 10、后遂无问津者: ((( 11、选贤与能: 12 、故人不独亲其亲: (( 13、矜、寡、孤、独、: 14 、女有归: (( 15、盗窃乱贼而不作: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各题4 分,共40 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0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三、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1.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选贤与( ) 能(2) 货恶( ) 其弃于地也 (3) 故( ) 外户而不闭(4)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2.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的追求,不同的是, 前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后文则是 13. 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14. [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 乙] 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5. 比较《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异同 16(<<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 1、作者: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2( 情节及性格: 祥子是个。他性格,如同骆驼一般。他最大的梦想是一次,他攒 了三年买的车,被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但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好把车卖掉安葬虎 妞。经过三起三落后的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性格变得,作家通过对祥子这个物,如的车主刘四,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第 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3 、人物: 小说同时还写了其他各色人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废疾者 ⑶女有归⑷谋闭而不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⑹大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子其子 ⑶矜、寡、孤、独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3.《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选贤与.能()谷年十有.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3.甲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老人。你认为乙文给你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甲】《大道之行也》 【乙】《杨氏入穴》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谋闭而不兴. () ⑶此.殊不缺也()4迫.暮 ()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女有归.(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相与步于.中庭 C.达于.汉阴 D.告之于.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4.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4 课题课时 2 主备审核 班级八年姓名授课时间授课类型单一课授课节次 1 【学习目标】1.(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自主、合作、探究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学法指导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检测:(10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熟读课文: 3、了解作品及背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三、释疑点拨:(13分钟)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5、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四、训练提升:(15分钟) (一)重点字词: A.大.道.之行. 查字典完成 生字注音 自主学习,了解作品及背景 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的翻译后,师加以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问题答案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对比练习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门 8.描写阐述 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篇课文描述的社会形式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1:《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相似,都表现了人民因得到社会关爱而生活安宁和乐美满幸福的景象。 生2:前者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后者的“盗窃乱贼而不作”相似,都写出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 (一)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日光下澈.( ) (4)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4)便要.还家( ) 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出酒食 ..,鸡犬相闻 ..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 ..魏晋 ..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主助学案】 1、解题并了解作者: 《礼记》,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 汉编纂,故称 《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 《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 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2、“四书”包 括、、和 , “五经”包 括、、、 和《礼记》。 3、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 谋闭而不兴.()讲信修睦.()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 () 5、通假字: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课堂探究案】 1、解释加粗字: 不独亲其亲:①亲:②亲: 不独子其子:①子:②子: 2.古今异义词: ⑴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⑵女有归: .. ⑶盗窃乱.作而不作:(4)是.谓大同: 2、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⑷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找出文中出现的成 语:、。 4、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在文中标出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5、什么是“大道”、“大同”? 6、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1.思考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拓展延伸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课堂检测案】 1、本文选自《》,是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 (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 (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 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2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的含义; 2 、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 ___________ 》,《礼记》是家 经典之一。大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际,儒家学者托 名 ___________ 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 是《______ 》,《____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经”是《 ____ 》,《_____ 》,《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 2、熟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 ? ?) 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 )(7)(3)不独亲()其亲(4)不独子其子()(5)男有分()(6)女有归( ? ? 货恶其弃于地() (8)力恶不出于身()(9)外户而不闭( )(10)? ? ? 是谓大同() ? ?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 )选贤与能_____ 通_______ : 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______ 通_______ : ___________ 6、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合作探究】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 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中1、表现诗人感时恨别,触景生情的诗句是:感时花见泪,恨别鸟惊心。2、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中1、表现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诗句是: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2、说明兵役之苛酷的诗句是:三男邺城戍。说明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二男新战死。说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出入无完裙。3、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含悲度日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形象写出“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写老妇自诉自解,意在使差役同情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6、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7、能概括全诗内容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相似的地方; 它们都是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是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举例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有分,女有归“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大道之行也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幼所长”和“桃花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相似 《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甚么?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追求的是像桃花园一般的没有苛刻的税收,官兵的欺压的安逸的社会,但他比较消极; 而后者则是对着大同社会一种美好的构想,是相对积极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