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微课题研究方案

中职教育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微课题研究方案
中职教育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微课题研究方案

中职教育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微课题研究方案中职教育阶段的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中职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教学之间的联系,感受职业教育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职业技能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练习课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中职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

二、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合适练习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有效的数学练习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使教师建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基本内容:

1、如何充分发挥练习功能,提高练习的效率的研究。

2、组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练习题的研究。

3、以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4、实施课堂教学分层评价讲评学生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在基础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完全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以及知识的掌握。

在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练习的设计往往只偏重作业的认知功能,忽视作业的育人功能、作业的发展功能、作业的评鉴功能以及认知心理学功能。目前好多学校和地区对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都进行了研究,在诸多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的研究较少,所以我们选择“中职教育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探索科学的科学的课堂练习评价体系,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日常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课标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

2、实践意义: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研究思路:

立足现状,结合学生学习和学校的实际,进一步研讨课堂练习设计的内容、形式、评价方式。使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设计走“轻负高效”之路。使作业形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作业编排:从零散走向统整;作业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作业处理:从解法走向策略。要设计童趣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必须正确把握作业设计的三个度:合理设计作业难度;合

理控制数量限度;有效把握时间限度。

七、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作业设计方面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相关信息。书写可研究性强的课题方案。

2、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发现低效行为并剖析成因,在实践中探求有效地课堂练习设计。

3、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查阅作业。发现问题,积极应对。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把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精彩的案例汇集起来。融入到老师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

八、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2、第一阶段:初步研究阶段。

(1)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

(2)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填写、收集学生作业跟踪表。

3、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

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

(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课题组成员上研讨课,运用自然观察法,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

(4)填写、收集学生作业跟踪表。

(5)积累实验案例,课后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进行反思,调整和修改研究策略,分析实验效果。

(6)拟定课堂练习评价体系。

4、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填写、收集学生作业跟踪表,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

(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确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评价体系。

(4)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5、结题阶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