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专题解析含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专题解析含答案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除杂分离和提纯】专题解析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适量的硝酸钙溶液,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故A不正确;

B、除去BaCl2溶液中的HCl,加入过量Ba(OH)2溶液,除去了杂质但引入了新杂质Ba(OH)2(过量的),故B不正确;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属于强酸,不能通过比较溶液的pH来区分,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会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可鉴别二者,故D正确。故选D。

2.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鉴别C、CuO,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逐渐溶解,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木炭不反应,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鉴别它们,方案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都会使石蕊试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不可行。故B符合题意;

C. 要除去KNO3固体中的NH4HCO3,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碳酸氢铵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这三种物质都会变成气态挥发走。方案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 要分离CaCO3、CaCl2固体,溶解:碳酸钙不溶,氯化钙能溶;过滤:除去不溶的碳酸钙固体;洗涤:洗去碳酸钙表面的氯离子和钙离子;烘干:烘干滤渣碳酸钙;蒸发: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固体。从而实现分离,方案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Zn和Fe均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应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不能把杂质除去,反而把氯化铁除去了,故错误;

B、氯化氢会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水蒸气,故错误;

C、加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不能溶解,而硝酸钾会溶解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氯化钠固体,故正确;

D、足量的铁粉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即可,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SO4能与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比铜活泼,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通过过滤即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A正确;

B、除去CO2中的CO,因一氧化碳的量太少,不能够点燃,且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选项B不正确;

C、除去盐酸中的硫酸,加入适量Ba(NO3)2溶液,Ba(NO3)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C不正确;

D、除去NaCl 中NaOH,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除杂,需牢记除杂的原则,一不增加新的杂质,二被提纯的物质不能

减少,三易分离。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除去括号中杂质目的的是

A.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B.Fe(CuSO4)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KCl(KClO3)加入适量MnO2粉末充分反应

D.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灼热的木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aO中混有少量CaCO3,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将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O2中混有少量C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将要保留的物质除去了,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最终得到碳,不符合题意;

D、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铜和过量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加入药品的量及所用的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NaOH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加水溶解后,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CuSO4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应再进行过滤,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即可除去泥沙等到食盐,选项正确;

B、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向含有氯化铜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铁,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过滤除去剩余的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后会有部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引入新杂质,选项错误;

D、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Cu粉,氧气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

2、不能引入新杂质;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uO 固体在氧气流中不反应,而碳粉可以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CO2,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选项正确。

B、KOH与BaCO3不发生反应,因此加适量的BaCO3不能除去K2CO3溶液中的KOH,故B选项错误;

C、HCl与CO2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因此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不仅会消耗掉HCl,也会消耗掉CO2气体,故C选项错误;

D、稀硫酸能与Na2CO3发生反应,但是会引进新杂质:硫酸钠,故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除杂应遵循: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为测定某氯化钠和硫酸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并提纯氯化钠,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解与D中溶液发生反应的某溶液的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_;

(3)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为___________;

(4)向质量分数为M 的氯化钡溶液中加入16.8mL蒸馏水可配制成上述实验中使用的氯化钡溶液,则M为______________;

(5)D→F过滤后,需蒸发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6)50t上述氯化钠样品经上述提纯后,可制得纯碱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BaCl2+MgSO4=BaSO4↓+ MgCl2;;46.8%;25%40.6;42.4t

【解析】(1)根据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解答;(2)根据D中溶质主要是氯化钠及氯化镁,除去杂质氯化镁必须用到氢氧化钠得到5.8g氢氧化镁沉淀计算解答;(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4) (5) (6)根据计算解答。(1)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镁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故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MgSO4=BaSO4↓+ MgCl2;(2)设与D中溶液发生反应的某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 MgCl2=Mg(OH)2↓+2NaCl

80 95 58 117

x y 5.8g z

x=8g

y=9.5g

z=11.7g

(3)设与20.8%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硫酸镁的质量为m,生成沉淀的质量为n。BaCl2+MgSO4=BaSO4↓+ MgCl2

120 233 95

m n 9.5g

m=12g

n=23.3g

杂质的质量为24.6g-23.3g=1.3g

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为×100%=46.8%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00.4g+24.6g-100g-25g=100g。16.8mL 蒸馏水约为16.8g,故原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100g-

16.8g=83.2g。100g×20.8%=83.2g×M,M=25%;(5)F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25g-12g-

1.3g=23.4g。故F中溶液的质量为23.4g÷10%=234g。反应后D中溶液的质量为

200.4g+8g÷10%-5.8g=274.6g,故D→F过滤后,需蒸发水的质量为274.6g-234g=40.6g,约为40.6mL;(6)50t上述氯化钠样品经上述提纯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为

50t××100%=46.8t,46.8t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8t××100%=18.4t,可制得纯

碱的质量为18.4t÷(×100%)=42.4t。

14.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6 g中加入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2 g溶液。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1)CO2的质量为:15.6g+100g-111.2g=4.4g (1分)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X,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分)

106 117 44

Y X 4.4g

X=11.7g Y=10.6g (各1分,共2分)

(15.6g-10.6g+11.7g)/111.2g×100%=15.0% (1分)

答:(1)产生二氧化碳4.4克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0%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差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5.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小提示:2NaOH+ MgSO4→ Na2SO4+ Mg(OH)2↓;

Na2SO4溶液不与MgSO4溶液发生反应。

(1)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g。

(2)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1)5.8g (2)7.81% (3)5.06g

【解析】

(1)产生沉淀的质量为96.38g+9.42g+100g-200g=5.8g

(2)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硫酸钠的质量为x,原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142 58

y x 5.8g

80:58=y:5.8g 解得y=8g

142:58 = x:5.8g 解得 x=14.2g

所得溶液中溶质硫酸钠的质量为9.42g-8g+14.2g=15.62g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62g/200g×100%=7.81%

答: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7.81%.

(3)钠元素都转化到硫酸钠中,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5.62g×46/142 =5.06g

16.绿矾(FeSO4·nH2O)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绿矾不稳定,加热时会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2 g。称重B 装置,记为 n1 g。(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后连接好装置,关闭K1;Ⅱ.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Ⅲ.熄灭酒精灯;Ⅳ.………称量A的质量为m3g,称量B的质量为n2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Ⅳ中“………”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记录,如只选择装置A的数据计算绿矾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为

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4)如选择实验前后B装置数据计算,则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两组数据的计算结果都偏小,则可能的共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打开K1继续通N2至冷却到室温 H2O+CaO=Ca(OH)2

1

23

2

m-m

m-m×100%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加热时间过短,结晶水未完全失去

【解析】

【详解】

(1)为了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故需要继续通入氮气至温度降低至室温。

(2)装置A中分解所得的水与装置B中的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H2O+CaO=Ca(OH)2

(3)由题意可知绿矾中结晶水的质量为:m2-m3;原来药品的质量为m2-m1,故质量分数

为:

1

23

2

m-m

m-m×100%

(4)B装置是通过测量吸收水的质量进行计算,故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当结晶水没有完全失去,测得的结果偏小。

17.某课外活动小组对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浓度进行测定:取稀硫酸50 g于烧杯中,逐滴滴加3.42%的氢氧化钡溶液,烧杯内溶质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参加反应的Ba(OH)2质量共有 g 。当滴加Ba(OH)2溶液50g 时,烧杯内溶液的pH 7(填“>”“<”或“=”)。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通过计算,在图中画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 (4)滴加Ba(OH)2溶液至150g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案】(1)3.42; <;(2)3.92%(3);

(4)0.88% 【解析】 【分析】 【详解】

(1) 参加反应的Ba(OH)2质量共有100g 3.42%=3.42g ?。当滴加Ba(OH)2溶液50 g 时,烧杯内还有硫酸剩余,所以溶液的pH<7; (2)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

()24

422

H SO + Ba OH =BaSO +2H O

9817150g x

3.42g

↓?

98171

=50g x 3.42g

?

x=3.9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2%; (3)设生成的BaSO 4质量为y 。

(

)

2442

2

H SO+Ba OH= BaSO+2H O

171233

3.42g y

233171

3.42

x g

=

y=4.66g。

得到的沉淀关系图为:

(4)滴加Ba(OH)2溶液至150g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0-100)g 3.42%

50g+150g-4.66g

?

×100%≈0.88%。

18.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假设反应都是充分完全):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 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 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实验中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保留结果至0.1%,下同)

(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

【答案】CO2+2NaOH═Na2CO3+H2O11.1%8.2%

【解析】

(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题意可以知碳酸钠

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沉淀的质量可求出氯化钙、碳酸钠、氯化钠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3)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结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根据题意可知,混合液中的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2)设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100 117

x z 10g y

111106100117

10

x z g y

===

x=11.1g

y=11.7g

z=10.6g

∴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g

100g

×100%=11.1%;

(3)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4.4g,设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m,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n。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m n 4.4g

10611744

4.4

m n g

==

m=10.6g

n=11.7g

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10.6

10.60

g

+

=200g

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7g11.7

100+200g-10g-4.4g

g

g

+

×100%=8.2%

答:(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2%。

19.为测定一瓶久置的烧碱中氢氧化钠的含量,某同学取25.0g样品,溶于水得到100g溶液,再加入100g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测得溶液质量为197.8g。请计算:

(1)反应产生CO2的质量。

(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3)最后所得溶液中的钠元素的质量(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2.2g;(2)78.8%;(3)13.6g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减少;(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等于样品中NaOH的质量除以样品的总质量,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上一步所求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得样品中NaOH的质量,而后再求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3)根据NaOH的质量、碳酸钠的质量分别乘以它们的质量分数可求得钠元素的质量;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减少就等于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所以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100 g+100 g-197.8 g=2.2g。

(2)解:设所取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2.2g

10644

x 2.2g

解之得:x═5.3g

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25g-5.3 g=19.7 g

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9.7g

25g

×100%=78.8%

(3)所得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19.7g×23

40 +5.3g×

46

106

=13.6g

20.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测定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4克家庭食用纯碱样品放在一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146克时不再产生气泡(食用碱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此时测得烧杯中剩余的总质量为161.2克,求:食用碱中碳酸钠的纯度。

【答案】88.3℅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生成CO2的质量=24g+146g-161.2g=8.8g

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8.8g

106 44=

8.8

x

g

解得:x=21.2g,

实用碱中碳酸钠的纯度=21.2

24

g

g

×100%≈88.3%。

点睛:解题一般步骤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使用正确的数据、计算过程要完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

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也就是纯度。

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补充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A. 过滤B.分液C.结晶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溶液);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离子?。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42-离子?。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4)将经过操作(3)后的溶液过滤。请问这一操作能除掉哪些杂质? 。 (5)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溶解时:。 过滤时: 。 蒸发时:。 9.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初中化学--含图像的计算题

1 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金属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得到30g MgSO 4的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 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Na OH溶液的质量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滴入过量NaOH 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⑶当滴入10%的N aO H溶液40g 时,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 2 在一烧杯中盛有42.2g CaCO 3和CaCl 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188.8g 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如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难溶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 学式)_______________。?⑶当滴入10%的稀盐酸146g 时(即B 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g) 3 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M gCO 3固体,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 2SO 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2g 不饱和溶液。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 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⑴在滴入稀硫酸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当滴入NaOH 溶液至图中A 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⑶当滴入10%的NaO H溶液80g 时(即B点),试通过 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0 73g 146g 滴入稀盐酸的质量/g 难 溶物 质 的质 量 /g A B 0 46g 80g 产 生沉淀的质量 /g A B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十四 溶液拓展提升

溶液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B.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里的糖不会分离出来 D.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是水溶液 2.(2014·青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 21 3.(2014·枣庄)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2℃时,把50 g甲放入50 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C.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至0 ℃,析出甲最多 D.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4.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C.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15 ℃时,a、b的溶解度均为20 g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 ℃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15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向100 g水中加入 20 g a和b,升温至30 ℃,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原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所得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将原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丙>乙>甲 C.将原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D.将原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7.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专题0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专题0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浙江)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 A.B.C.D. 2.(新课标Ⅰ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3.(浙江)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 A.升华B.分液C.过滤D.蒸馏4.(浙江)下列仪器名称为“漏斗”的是() A.B.C.D. 5.(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6.(新课标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 D.萃取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和提 纯方法 分离的物质主要仪器应用举例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 铁圈)、玻璃棒、烧杯粗盐提纯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 一种则不溶 分离食盐和沙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 圈)、烧杯分离油和水 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 蒸馏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 瓶、酒精灯、石棉网、铁 架台、牛角管、温度计从海水中制取纯水 分馏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石油的分离升华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烧杯、圆底烧瓶 分离碘和沙

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适量的硝酸钙溶液,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可除去碳酸钙,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故A不正确; B、除去BaCl2溶液中的HCl,加入过量Ba(OH)2溶液,除去了杂质但引入了新杂质Ba(OH)2(过量的),故B不正确;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属于强酸,不能通过比较溶液的pH来区分,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会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加水溶解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可鉴别二者,故D正确。故选D。 2.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反应为化合反应,氧化铜和氧气加热不反应,可以除去铜粉,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引进新杂质硝酸钾,故D不正确。 故选A。 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NaOH不仅与杂质氯化氢反应,还与原物质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物质不减少”原则,不能用于除氯化氢杂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区分尿素CO(NH2)2、NH4Cl和NH4NO3,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只能区分出尿素,NH4Cl 和NH4NO3都与熟石灰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法区分,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区分稀HCl( 酸性)、Na2CO3溶液(碱性)、NaCl溶液(中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遇稀HCl显红色,遇Na2CO3溶液显蓝色,遇NaCl溶液显紫色,可以通过观察颜色

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

中考化学7大题型轻松搞定 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 一、题型简介 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 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1(2014·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错误!B.向H2SO4、MgSO4混合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错误!错误! 思路点拨:A.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pH进行解答;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2 A.Z>X>M>Y B.X>Z>M>Y

中考化学常考易错专题十四 综合实验

专题十四综合实验 易错清单 1. 除杂质,解题不缜密。 【例1】(2014·海南)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A. H2(水蒸气)——浓硫酸 B. CaO(CaCO3)——稀盐酸 C. Cu(CuO)——蒸馏水 D. NaOH(Na2SO4)——BaCl2溶液 【解析】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B. 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C. CuO不溶于水,不与蒸馏水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 Na2SO4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A。 【答案】 A 【误区纠错】解答除杂质、物质净化类题时,一定不能忽视除杂质时中的任何一点: ①不增(不能引入新杂质);②不减(主要成分不减少);③易分离。 2. 对实验操作的步骤顺序把握不准。 【例2】(2013·山东烟台)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 ②④⑤①③ B. ⑤④②③① C. ⑤②④③① D. ②⑤④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杂质的性质选择好适当的除杂试剂后,安排加入各种试剂的顺序,使后加入的试剂除杂的同时担负起除去前面所加过量试剂的作用,使各种杂质的清除互不干涉且干净彻底。镁离子用氢氧根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生化分离《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实验题目

2009生化分离工程实验(闭卷考试) 2012生化工艺实验 简答题(23选6题,每个实验选一题) 1.在咖啡因的提取实验中,为什么加CaO? 2.索氏提取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画图)?工作原理? 3.咖啡因升华过程中用到了什么装置?咖啡因的升华结晶应注意哪些操作? 4.茶叶咖啡因的提取实验中,浓缩去除乙醇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设备? 5.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蛋白质是如何去除的? 6.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如何鉴定DNA的纯度? 7.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RNA是怎样去除的? 8.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氯仿-异戊醇的作用是什么?离心后分哪几层? 9.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为什么用0.1M NaCl-SSC间歇式的搅拌猪肝? 10.离子交换层析分离鸡卵黏蛋白实验(上半部),粗提过程中用哪种试剂去除杂蛋白?用哪种试剂沉淀得到粗黏蛋白? 11.鸡卵黏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实验中,所用树脂是哪种?树脂为什么预处理,如何预处理? 12.DEAE-纤维素是哪种类型离子交换剂,如何预处理DEAE-纤维素? 13.在鸡卵黏蛋白离子交换层析实验中固定相、流动相分别是什么? 14.简要画出离子交换层析系统中所用设备组成图。 15.离子交换层析分离鸡卵黏蛋白实验(上),为什么提取液的pH在3.5左右? 16.离子交换层析分离鸡卵黏蛋白实验(下),pH6.5的用意何在? 17.简述反胶团萃取甘薯中淀粉酶的实验原理 18.栀子黄提取实验中,栀子苷是如何去除的?为什么用此方法去除? 19.栀子黄提取实验中,如何鉴定藏花红素中栀子苷的去除情况? 20.栀子黄提取实验中,吸附前为什么将滤液稀释至240mL乙醇? 21.栀子黄提取实验中,吸附前为什么将滤液pH调至3 22.大蒜SOD提取实验中,是如何去除杂蛋白的?PBS与丙酮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3.大蒜SOD提取实验中,用哪种方法测定SOD活性?其原理是什么? 1. 在咖啡因的提取实验中,为什么加CaO? 答:吸取水分,防止咖啡因蒸汽溶于水; 中和鞣酸; 2. 索氏提取装置有哪几部分组成?(画图)

初中化学图像题大全

初中化学图形题大全 例1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例2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例3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中二氧气化碳的分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例4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可将下列图像中符合事实的是(m为水的质量,PH表示酸碱度)() 例5 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 例6 下列四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并稍过量,其溶 液的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 符合右图的是()

A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 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 例7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 盐酸反应情况右图,试判断A物质是 ,B物质是。 例8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和足量的 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下图是, A表示的反应情况,B表示的反应情况。 例9在A、B试管中,装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后,在B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加热致反应完全,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为: 理由,。 例10下列溶液中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溶液P H值与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质量 (M)的关系图相符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B 澄清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气碳 C 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钠 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例11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 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三种金属原子量是A<B<C B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A>B>C C 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D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最慢的是B 例12 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 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稀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填空题

专题训练(填空题)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健康生活的理念。比如早餐搭配:牛奶、面包、黄油、水果等,其中 含有的营养素有油脂、水、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 (2)目前市场上有“补血口服液”、“高钙奶粉”等,这些铁、钙应理解为(填原子、 分子、元素、单质);人体缺铁可能会引起。 (3)厨房中常备的物品有:食醋、食盐、纯碱、蔗糖、花生油、大米、矿泉水等。利用以上物质能够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 A.区分食盐和纯碱B.检验自来水的酸碱性 C.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试验以上物质是否能溶于水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生活中若发生火灾时,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沙子、泡沫灭火器等。利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我区很多家庭仍在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 请回答: ①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归纳丁烷的化学性质有; ②写出丁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 式。(3)“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医院使用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填化学式)溶液。 (5)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在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水,在t℃时,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甲物质,向D烧杯加入25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1四个烧杯的溶液中,(填“A”、“B”、“C”或“D”,下同)烧杯中的溶液一 定是饱和溶液。 ②图2分别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可表示乙物质的是(填“a”或“b”);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训练(带答 案) 物质的分离本质是是否与加入的试剂进行反应。下面是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训练,请考生及时检 测。 1.提纯少量含碳酸氢钠杂质的碳酸钠固体所需要的仪器为 () ①试管②泥三角③蒸发皿④试管夹⑤坩埚 ⑥玻璃棒⑦石棉网⑧坩埚钳 A.①④ B.②⑤⑧ C.③⑥ D.⑥⑦ 【答案】B 2.下列分离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分馏的方法,可从石油中得到汽油 B.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加入乙醇萃取的方法 C.只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提纯 D.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用加入足量铁屑过滤的方法 【答案】B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 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 的方法;②39%的乙醇溶液,乙醇与水是互相溶解,但沸点不 同的两种液体,采用加生石灰后蒸馏的方法;③氯化钠和单 质溴在水溶剂和其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采用萃取的 方法。 4. (海南卷) 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 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 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 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 D.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 【答案】A 【解析】浓硫酸可吸收水分且不与HCl反应,A项正确;H2和CO均可以与灼热的CuO反应, B项错误;N2和O2均可以与灼热的镁粉反应,C项错误;用水除去CO2的过程会引入新杂质水蒸气,D项错误。 5.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 杂质 B.用加入过量氨水并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AlCl3

中考化学总复习(含答案)专题一坐标图像题练习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转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45。 类型一与溶液有关的变化图像 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 过程一定温度下,向一 定质量溶剂(如水) 中加入A 一定温度下,向A 的不饱和溶液中加 入A 一定温度下,向A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A 一定温度下向A的 饱和溶液中加入B -图像 分析溶质A质量(质量 分数)从零开始不 断增大,当溶液达 到饱和状态后,溶 质质量(质量分数) 不再增大 开始时,随着A的 溶解,溶质(溶液) 质量、溶质质量分 数先增大(起点时 大于零),达到饱 和后均不再改变 原溶液饱和,溶质 不能继续溶解,溶 质(溶液)质量、溶 质质量分数均保持 不变 溶质A的质量始终 不变,随着B物质 的溶解,溶液质量 不断增大,当B达 到饱和后,溶液质 量不再改变,故溶 质A的质量分数先 减小,后不再改变 2.溶液稀释或升高温度时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

过程 溶液稀释 将溶液升温 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饱和 溶液) 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饱 和溶液) | 图像 分析 随着水的加入,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 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逐渐接近于0,但不会等于零 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 质量分数均不变 温度升高,物质的溶解度减小,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均减 小 温度升高,物质的 溶解度减小,在溶液达到饱和之前无固体析出,溶液达到饱和后,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减小 # 3.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图像 过程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浓硫酸 等)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铵等 图像 分析 物质溶解放热,则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度先升高,后恢复至室温 物质溶解吸热,随着时间的变化溶液温度先降低,后恢复至室温 \ 类型二 溶液pH 的变化图像 分类 酸碱稀释过程的pH 变化图像 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pH 变化图像 酸性溶液稀释 碱性溶液稀释 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 向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 图像 .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题14

化学式与化合价 自主学习 1.关于“H 2”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表示氢气这种物质 B .表示2个氢气原子 C .表示1个氢气分子 D .表示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答案:B 2.下列符号能代表2个分子的是 ( ) A .MgCl 2 B .Re 2O 3 C .2O 2 D .2Al 答案:C 3.下列计算或结果正确的是 ( ) A .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6+1×2=58 B .SO 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1 C .CO 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44 12×100% D .54g 水中含有氢元素6g 答案:D 4.下列化合物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6价的是 ( ) A .MnO 2 B .MnCl 2 C .K2MnO 4 D .KMnO 4 答案:C 5.A 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B 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A ,B 两种元素构成 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A .A B B .AB 2 C .BA 3 D .BA 答案:D 6.某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2O 3(M 无变价),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 ) A.MCl 3 B .MPO 4 C .MSO 4 D .M 2(SO 4)3 答案:C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 .铁离子Fe 2+ B .钙离子Ca +2 C .高锰酸钾K 2MnO 4 D .硫酸铝Al 2(SO 4)3 答案:D 基础巩固 8.我国“神舟三号”宇宙飞船的火箭燃料的化学式为C 2H 8N 2,下列对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由碳、氢、氮三种分子组成 B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C .该燃料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6∶2∶7 D .该燃料含氢气 答案:C 9.某化合物分子的质量是碳一12原子质量的4倍,则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 .12 B .3 C .36 D .48 答案:D 10.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材料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该材料的化学式为 ( )

2013-2019高考化学试题分类 专题19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专题19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2019年高考题 【2019全国Ⅱ理综,28,15分】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 a约为10?4,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1中,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为溶剂,加热前还要加几粒______________。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提取液需经“蒸馏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蒸发浓缩”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直形冷凝管 B.球形冷凝管C.接收瓶D.烧杯 (5)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除标明外,每空2分)(1)增加固液接触面积,提取充分沸石(1分) (2)乙醇易挥发,易燃使用溶剂量少,可连续萃取(萃取效率高) (3)乙醇沸点低,易浓缩 AC (4)单宁酸(1分)水(1分)

1-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09年海淀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解析】制蒸馏水时,因水的沸点是100 ℃,即沸腾产生的气体为水蒸气,故不需温度计。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BD 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解析】水和酒精互溶,不分层,故无法分液。 【答案】 B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①分层,②互溶,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③单质溴能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分离以上三种混合液应选A。 【答案】 A 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 【解析】A项,NaNO3和NaOH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CuO和MnO2都不溶于水;D项CuSO4、Ca(OH)2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KCl。 【答案】 C 5 A.萃取法B.过滤法 C.蒸馏法D.分液法 【解析】两种物质的熔点都很低,在常温下都是液体,二者都溶于水,说明甲和乙可以

中考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题

中考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题 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 1.下列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A.将氢氧化钠液体滴入稀盐酸中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D.向氢 氧化钾和氯化钡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硫酸 【来源】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盐酸的pH小于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pH值变大,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大于7且不断增大,故A与图像相符。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质量增大,但起始铁丝的质量不为零,故与图像不相符。 C.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1,不是2:1,故C与图像不相符。 D.向氢氧化钾和氯化钡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硫酸,硫酸同时与氢氧化钾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一开始就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故D与图像不相符。 故选:A。 2.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B.20°C,把少量CaO放入饱和石灰水中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 B,20℃,把少量CaO放入饱和石灰水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了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小,恢复原温度后,氢氧化钙的质量又变大,由于消耗了少量的水,应小于开始时溶质的质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B错误;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就生成了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不再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故C正确; 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开始时溶液的pH应小于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坐标曲线题 例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一、选择题 1.已知:2KClO 3=====MnO 2 △ 2KCl +3O 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1题图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第2题图第 3题图 3.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不 相符合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4.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第4题图 A.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 第5题图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 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 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09年海淀高一检测)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解析】制蒸馏水时,因水的沸点是100 ℃,即沸腾产生的气体为水蒸气,故不需温度计。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BD 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 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 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解析】水和酒精互溶,不分层,故无法分液。 【答案】 B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 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①分层,②互溶,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③单质溴能溶于水,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分离以上三种混合液应选A。 【答案】 A 4.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 【解析】A项,NaNO3和NaOH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CuO和MnO2都不溶于水;D项CuSO4、Ca(OH)2溶于水后两者会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然后蒸发滤液即可得到KCl。 【答案】 C 5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 水中溶解 性 甲- 98 ℃ ℃ g·cm-3可溶 乙- 84 ℃ 77 ℃ g·cm-3可溶 A.萃取法B.过滤法C.蒸馏法D.分液法

迎战中考化学图像题(一)

化学过程用图象来描述,是研究化学问题的一种基本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作用较大。如何将化学问题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去总结的。本单元的例题与习题都是化学图像题。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如下二点,必须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其二,看懂图象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一、金属与酸反应类型 1.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解析】等质量的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可以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数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比值的大小来确定。题中Mg 的比值 为 242=121,而Al 的比值为273=9 1 ,故等质量的Mg 和Al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Al 产生的氢气更多,故反应完后Al 的线在Mg 之上。又根据金属的活动性,Mg 的金属活动性比Al 强,所以Mg 的线斜率比Al 的大,综上所述,答案为C 。 2.用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跟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情况用下列图线表示,纵坐标是氢气的质量,横坐标是反应时间,其中图线正确的是 【解析】理由同1,答案为A 。 3.过量的Mg 、Zn 、Fe 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 2的质量w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解析】由于金属是过量的,则产生的氢气的量由参与反应的酸的量决定。题中与三种金属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相等,故最终三种金属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也都相等。再结合金属活动性,Mg>Zn>Fe ,故Mg 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最快,斜率最大,Zn 次之,Fe 最小。综上所述,答案为B 。 4.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 、b 、c 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 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序 A ab>c B aa>c C a>c>b c>b>a D a>b>c a>b>c 【解析】理由同1,答案为C 。 5.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 和Al 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 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 .X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 .X 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 .X 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析】由于Mg 和Al 金属活动性不同,单位时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不同的,故反应进行完全前,两条线型的斜率不一样,所以A 、B 错误;因为“质量相等的Mg 和Al 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 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