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润的三种特性解析

关于利润的三种特性解析
关于利润的三种特性解析

关于利润的三种特性解析

神秘性

商业利润的神秘性

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必须经过流通过

程把商品转化为货币后才能实现。至于商品能否卖掉,以及按什么样的价格出售,从而利润能否实现以及实现到什么程度,将取决于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的

具体状况。特别是,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独立化出来成为商业资本,

专门执行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并相应地取得商业利润,使关系更

为错综复杂,更易造成神秘化。在流通过程中,有些因素会制约生产过程,或

与之相交错,或把资本同劳动的对立,转化为资本同资本之间,单纯的买者同

卖者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一切都会掩盖生产过程同流通过程之间的区别,更容

易把成本价格看成商品真正的内在价值,把利润看成高于商品价值出售的结果,从而商品价值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却被颠倒表现为是从商

品出售中创造出来的。因为,商业利润原来是产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剥削来

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的转化形式,却被看成是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贱买贵卖产生

出来的,或由消费者支付的让渡利润。于是阶级关系也被歪曲了,商业利润原

是体现商业资本家通过产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对立关系,这种剥削与被剥

削关系也被掩盖起来,而歪曲地表现为资本家同资本家之间、甚至资本家同消

费者之间的纯粹商品买卖关系。

分割性

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随着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不仅使用自有资本,而且大量使用借入资本。借贷资本对职能资本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由于

使用借入资本必须支付利息,于是产业利润或商业利润又会在量上再分割为利

息和企业主收入两个部分。按其本源来说,二者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可是,这种纯粹量的分割又会转化为质的分割,即表现为资本所有权同资本使用

权的分离,或所有权资本同职能资本的分离。结果,利息被歪曲表现为纯粹是

资本所有权所带来的果实,似乎价值增殖是资本或货币的天然属性。另一方面,企业主收入又被歪曲表现为似乎同资本完全无关,纯粹是职能资本家组织生产

经营和指挥监督劳动的报酬。即使完全不靠借入资本的职能资本家,也同样会

把自有资本进行质的分割,起着一身二任的作用,作为所有权资本,他取得利

息;而作为职能资本,他又取得企业主收入。这样一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就被完全掩盖起来。

再转化性

农业利润和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先从工业发展起来并取得统治地位,再逐步向农业扩展。由于在农业中存在着两种垄断,即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以及土地私有

权的垄断,因而它不具备如象在工业中那种自由竞争的条件,从而阻碍着利润

率的平均化。因此,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便转化为地租。一是由土地产品的个别

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级差地租;二是由土地产品的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绝对地租。这两种地租的实体,都是农业雇佣劳动者所创造

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土地所有者通过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

的生产关系。可是在表面上,地租却被歪曲表现为土地自身的价值增殖,或自

然界的恩赐,从而把真实的阶级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内在本质,而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再转化为平均利润等等,层次越多,就愈是从

抽象逐步上升到具体,就愈是接近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资本关系当事人的意识;这样一来,它们离开自己的本源或始基却越来越远,从而资本关系就愈来愈神秘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替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解,竭力否定剩余价值

的存在,否定资本同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把利润说成是资本本身的产物,说

成既是生产过程又是流通过程的结果。所谓利润(利息)、劳动工资、土地地租

的三位一体公式,就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最露骨、最典型的辩护论调。马克

思关于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利润的实质及其来源,以及利润进一步再转化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它们所体现的错综复杂的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及其阶级表现,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解放的

革命斗争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