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解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解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解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解题训练古典诗文

2014-04-30 0853

5d56b7b40102ejdw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解题训练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把不能让人骑乘驮运的实告诉他)。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追查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判决处死,请审理他。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律当(判决)诛”

①控制、抑止,“按兵不动”。②考查,研求,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编者按”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之)奏,敕([chì] 帝王的诏书、命令; 告诫)报许之。误报

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报任安书”。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①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②谦辞,用于自称~人;~见。同“仆”。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壁~垒。坚~清野。作~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①“汉王复如壁”。②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缺点,错误语~。通~。弊~。2、损害,祸害祸国~民。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之次所旁丛寺中”。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生卒年不详。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通“趋”。趋向;奔向 / 左右趣之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恤问,劳问)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存亡继绝】1、使灭亡的国家复存,使断绝的后嗣再续。存、继使复存,使继续。2、是生存还是灭亡,是继续发展,还是灭绝。形容形势万分危急,已到生死关头。绝断绝。续延续。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严惩不贷”;“责无旁贷”贷推卸。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到,及力有未~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感激“然则德我乎”?

2、通“得”。取得,获得。“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

3、恩惠。

泰常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刚强而急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内寇(寇,侵略者来侵犯),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北史·崔浩传》)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

2、立刻~时。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

2、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不刊之论”。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1、“舅夺母志”;

2、“三军可夺帅也”。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1、迎合,偏袒~附。~其所好。~谀逢迎“刚正不阿”。

2、大土山,“访风景于崇阿。”

3、山的弯曲处。

22.弁[biàn]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矜伐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矜1.怜悯,怜惜~悯(怜悯)。~惜。~恤。2.自尊,自大,自夸~夸。~伐。~恃。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声色犬马泛指糜烂淫乐的生活方式。妻孥妻子和儿女。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干1.触犯,冒犯,冲犯~扰。“哭声直上干云霄”。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3.关连,涉及~系。互不相~。4.盾。“刑天舞干戚(刑天挥舞着盾斧),猛志固常在。”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正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1、法式,标准~局。~律。~式。

2、击,打~斗。~杀。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正重金悬赏,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听说汉王用千金买我的人头,赏给万户的封邑,我给你一个恩惠吧。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过故人庄”;“一日,大母过余”。过责备。“闻大王有意督~之。”(同“让”)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1、束缚,拘束~押。~绊。

2、停留,使停留~旅(长久寄居他乡)。~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1、病,讳~忌医。2.恨~恶如仇。3、同“嫉”,妒忌。4、弊病,缺点“寡人有~”。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1.节省,不浪费~省。克勤克~。

2.贫乏,歉收~月。~岁。~腹(腹中空虚,喻知识贫乏)。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1、书信信~。书~;

2、选择~拔。~选。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恃才放旷”;“自矜功伐”。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常禁通常的禁令。

铭1、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文。~志。墓志~。座右~。2、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捐弃前嫌”。“为国捐躯”。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私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结党营私”。“不刊之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能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勤克俭”。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1、赋税;征收赋税,差派劳役。“免其课役” 。“课以重税”。

2、占卜。“有能课者,使之课,莫不奇中。”

3、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1、厘者,“理也。”治理,处理,整理。“厘定,厘次(整理编次)”

2、极小,极少量。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令尊(家父)、令堂(家母)、令郎(犬子)、令爱(小女)。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正拷打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不胜=不堪。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误违背正迎着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劳问慰问。

宁1、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2、守父母之丧,丧假(同“忧”)“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三年”。3、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1、以女嫁人。

2、娶女子为配偶。“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不期而遇”。“义不赂秦”。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

“天地君亲师”。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1、停止,平息“其议遂~(那种议论于是平息)”。事~。

2、面貌难看貌~。“武安者,貌寝。”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正困厄,不得志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

穷——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

1、暂且,姑且~且。

2、秤锤~衡;衡量,估计“~其轻重”。

权——摄。辅佐,代理。

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误劝说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55.议者皆然固奏误这样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不以为然”。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误谦让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

“二世使人~章邯”。

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误文书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1、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2、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误私自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1、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私下,偷偷地。荆轲之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误迅速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不速之客”。“始速祸焉”。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误可惜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

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误期望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1、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

2、怨恨,责怪。“时人望之。”“不意君望臣深也。”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危言危行”。“有危楼一座”。“正襟危坐”。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

夷踞两腿伸直张开坐在地上。形容随便,不拘礼节。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误轻微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

1、小或矮的桌子茶几。

2、将近,差一点几乎。差不多。

3、苗头知几其神乎。

64.未尝见其喜愠[yùn]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误陷害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

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wai]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遗1、给予;馈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欲厚遗之。”2、送交;交付。“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遗魏王及公子书。”

赂1.赠送的财物,亦泛指财物“~之甚厚”。“货~将甚厚”。2.用财物买通公职人员贿~。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误事物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蕃息滋生;繁衍。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误清闲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接受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案1、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板。书~。拍~而起。2、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事状1、事实情况。2、指诉状所陈之事。

衔1、用嘴含,用嘴叼~枚。2、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约节俭。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1、认错,道歉~过;~罪。

2、推辞~绝;闭门~客。

3、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4、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5、告别。“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误书信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1、通“伸”。“欲信大义于天下”。

2、“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信——诚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行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

行——权——摄

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误形势正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台辅三公宰辅之位。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误察看正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误曲从正示众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1、巡行。“将兵徇蕲[qí]以东。”

2、巡行示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3、顺从、依从,谋求。“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徇情枉法(为私情而违法)。”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误找寻正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殿省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误儒雅正平素、向来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1、雅者,正也。“察纳雅言。” “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学(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

2、高尚;美好。“都督阎公之雅望。”

3、素常;向来。“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好(平素所喜好);雅志(平素的志向)。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误厌恶正满足,通“餍”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

“贪得无厌”。“学而不厌”。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误邀请正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又怕山北诸州出兵,邀其归路而击之。”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误改变正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1、换,交换。“寒暑易节。”“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2、改变,更改。“许庄公易服杂于军民中,逃奔卫国去了。”

3、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贼易之,对饮酒,醉。”“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4、《周易》的简称,中国儒家经典之一。

5、不费力,与“难”相对容~。~与(容易对付)。

6、和悦平~(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误担忧正父母的丧事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忧=宁。“丁忧”,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误游览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游1、交往,来往。2、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正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特异的,突出的~为(w?i )。~异。无耻之~。2、更加,格外~其。

3、过失效~(学着别人做坏事)。

4、怨恨,归咎怨天~人。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误角落正边疆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1、角落城~。墙~。“向~而泣”。“负隅顽抗”。

2、靠边的地方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西方日落处日落时太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误欺骗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1、预料“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2、忧虑无冻馁之~。

3、欺骗尔~我诈。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误牢狱正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狱罪案,官司,案情冤~。文字~。断~。~讼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误遇到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1、对待、相待。“公子遇臣厚。”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2、际遇;机会。“百世之良遇也。”

3、遇合;投合。“王何不与寡人遇。”“君臣遇合”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误给予正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与嬴而不助五国。” 与赞助,赞许。“与人为善”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阅历”。“已阅三月”。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误赞美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1、辅佐,佐助。“赞助”。“赞襄”辅助,协助。“襄”帮助,辅佐,相助而成。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军校尉。(武官名,相当于参谋)”。

2、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如像赞;赞评(史家的赞词与评论)。“太史公曰”。

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正效法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

1、模范以身作~。

2、效法~先烈之言行。

3、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则=训。“不足为训”。

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正毁害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

1、残害、伤害、祸害,“淫侈之欲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特指杀害。“贼民之主,不忠。”

2、副词,很~冷。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误了解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知主持;管理。“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知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安定,太平。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如“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天下大治”。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误给予正招引,引来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1、送给,给予~辞。~电。~命。

2、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3、样子,情趣大~。别~。景~。

“生致”活着或新鲜地送到(活捉)。“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致仕”辞官退休,同“致位”。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误嘱托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1、属[shǔ]类别。“忠之属也”。通“曹”、“类”、“侪(chái)”、“辈”等。“若属皆且为所虏。”

2、属[zhǔ]连缀,接连~文。“群山相属”。

3、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4、同“嘱”。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误文字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1、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

2、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

养(抚养;养育);字民(养育人民)。

99.往年春,汉族淮阴。误家族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101、坐1、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犯……罪。“何坐?”“坐盗。”

102、竟“竟,终也,穷也。”

1、结束,完毕。“未竟的事业”。“秦王竟酒”。竟酒直到酒宴完毕。“竟学(学完)”。

2、终于,到底,终究毕~获胜。“有志者事竟成”。“竟无语凝噎”。

3、整,从头至尾~天。~世。

103、北。1、败逃的军队。“追亡逐北”。2、败北。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104、比。1、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2、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3、及,等到~及。“比至陈。”4、勾结;偏爱。“君子周(亲近,相合)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朋比为奸”。

105、必。果真,假使“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06、差。稍微,勉强。“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107、垂。1、接近,快要。~危。~老。功败~成。2、传下去,传留后世~范。永~不朽。

108、发。打开,揭露~现。~掘。“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战国策》)。“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孟子》)。

109、害。妒忌“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

106、工。1、细致,精巧~巧。~整。~笔。2、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107、亟。1、急切~~。~待解决。~须纠正。2、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108、假。1、代理,非正式。“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2、假,借也。“以书假余”。“久假而不归。” 3、宽容;宽饶。“大臣犯法,无所宽假”。4、暂且;权宜。“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我还未吃晚饭,请暂且为我做点简单的食物。)

109、孔。很~急。~武有力。

110、牧。1、治~民(治理人民)。2、古代治民之官州~。

111、忍。1、抑制;克制。2、残忍;狠心。“君王为人不忍。”

112、绳。1、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2、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祖武” 谓先人的遗迹、事业。武指步武,足迹。

113、视。1、治理,处理。“崔子称疾不视事”。2、通“示”。向……表示。“指视我。”3、比,比照,同……一样。“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

114、殆1、危险。“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大概,几乎伤亡殆尽。3、同“怠”,懈怠。

115、罔。1、蒙蔽,诬~民(陷害人民)。2、无,没有~极(a.没有定准,变化无常;b.无穷,久远)。置若~闻。

116、惟。1、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惟思既往。”2、用在年、月、日之前,或用于句首,无实义。

117、委。抛弃,舍弃委弃。“委之于地”。

118、勖(xù)。勉励。“以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119、艺。1、技能;才能。“艺天下无双。”2、艺,种也。“艺蔬自给。” “艺人(耕种的人)”。

120、引。1、引,开弓也。2、拉,牵挽。“引相如去。”“引车避匿”。3、引决、自尽。

121、淫。1、过多,过甚~辞。~雨。~威。2、迷惑富贵不能~。3、放纵,沉溺“骄奢~逸”。

122、原。推究。“原庄宗。”“原情(推究本情);原察(推究考察);原君(推究关于做君主的道理)” 《原君》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

原=本。

123、缘。1、沿着,顺着~溪而行。2、爬,攀附~木而上。攀~。夤~。

124、暂。突然,一下子。“如听仙乐耳暂明。”

125、建。树立、竖起。“上建旌旗。”

126、勤(1、为某人某事尽力;帮助。“勤民(尽心尽力于民事)。”2、劳倦,辛苦。“辛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27、壁①军营的围墙。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②建筑营垒驻守。“壁范阳,数日乃振。”

128、徇①示众。“大王斩臣以徇”。②巡行,巡视。③当众宣布号令。

129、按①控制,抑止。“赵简子按兵而不动”。②考察,考验。“按诛五人”。③巡视。“按榆溪旧塞”。

130、逆①迎接。“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② 迎击,迎战。“并力逆操。” ③抗拒,叛乱,谋反。“叔侄为逆”。“故专兵一志以逆秦。”

131、白①禀告,报告。“虚吏白州,州白大府”。②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

132、贰①背离,怀有二心。“百姓携贰。” ②变节,背叛。

133、冲①空虚,谦虚。“大盈若冲,其用不穷”。②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要冲”。“首当其冲”。

134、厥①其,他的,她的。“思厥先祖父”。②因而,因此,于是。“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35、盗①抢掠、劫持。“遂共盗而残之。” ② 侵犯。盗边(侵犯边境)。③偷偷地,暗中地。民亦间盗铸钱。

136、贼①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其实汉贼也。” ② 特指杀害。“贼民之主,不忠”。

137、第①大官的住宅。“大怒…出…旬乃还第”。②科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及第、落第”。

138、报回答,答复。“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39、果①吃饱。“腹犹果然”。②实现,完成。“言必信,行必果”。

140、夷①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或外囯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平坦。“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則至者少。” ③平和,平易。“与之辩解,言和而色夷。” ④使平,拉平,铲平。“夷为平地”。“夷灭者数十家”。

141、奄①覆盖。“奄有天下”。②突然地。奄然(突然,悄然)。

142、宥宽容,饶恕,原谅。“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143、旋立即,随即。“憔悴孤虚,旋生旋灭。”

144、艰旧指父母之丧事。“丁艰(父或母丧),外艰(父丧),内艰(母丧)”。

145、幸①希望。“幸宁吾心。” ②侥幸。“幸得脱矣”。③幸亏。

146、聘①探访,访问。“聘使往来”。②以礼物订婚。

147、凭请,请求。“凭谁问”。

148、谅①宽恕谅解(jiě)。体谅。见谅。②信实谅直(诚信正直)。

149、舍①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②谦辞。舍弟(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③置,安置。“舍相如广成传舍。”

150、苦①苦于,为……所苦。“越王苦会稽之耻”。“天下苦秦久矣。”②过分,多;久。

151、董①监督;督察。“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152、干①触犯,冒犯,冲犯。“森然干霄”。②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③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④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153、与①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②帮助;援助。③允许,赞许。④与夺决定,裁决;取舍。见蓝皮书87页。

154、独①老而无子鳏寡孤独。②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③唯独,仅仅。“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高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 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 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 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 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 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 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②流,能食乃止。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③,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得中。②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庐基侧________ ②会虎为暴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 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 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C. 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D. 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②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 (2)B (3)①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②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 (4)①尊老爱幼;②诚信务实;③廉洁爱民。 【解析】【分析】(1)①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庐”,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 (2)A副词,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得祀:得到祭祀;何……为:做什么。这是一个反问句,翻译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分组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第一组】 1.①动词,爱护②动词,爱惜③动词,吝惜④动词,喜欢,爱好⑤通“”,隐藏 2.①形容词,安稳②形容词,安逸,舒服③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④疑问副词,怎么⑤使……安定 3.①蒙受,遭受②介词,表被动③动词,通“披”,披散④动词,通“披”,穿 4.①加倍②动词,通“背”,违背 5.①本来,原来②本源③树干④稿本,诗稿⑤根本⑥本着,按照 6.①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以……为边邑②名词,边远的地方③轻贱④浅薄,鄙陋 7.①军队,士卒②兵器③战争 8.①疾病②担心,忧虑③有病,患病④困苦不堪 9.①细看,观察②详审,细究③洁净的样子④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⑤看得清 10.①名词,朝廷②名词,朝代③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④动词,拜访,拜见⑤动词,上朝,朝见11.①动词,通“增”,增加②副词,曾经③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④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2.①动词,乘坐②动词,登上③量词,辆④介词,趁着⑤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⑥动词,相连,相依 13.①连词,假如,果真②副词,确实③形容词,真诚④真诚的心意 14.①名词,台阶②动词,修治,整理③动词,任命官职④动词,清除⑤动词,逝去,过15.①动词,告别,辞别②动词,计较③道歉④名词,言辞,文辞⑤借口,理由⑥动词,告诉⑦文辞,这里指文学⑧古代的一种文体⑨言辞,这里指命令⑩动词,推辞,拒绝 16.①跟随②动词,参与③动词,依顺,听从④名词,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⑤介词,表示地点,相当于“自”“由”⑥使……跟从 17.①副词,大概②形容词,通“怠”,精神困倦而无所得③副词,几乎,近乎④危险 18.①面对,向②抵挡③符合④抵,相抵⑤在……时候⑥动词,主持,掌管⑦动词,占据,把守⑧应当⑨动词,判处⑩副词,必定,一定 19.①道路②动词,取道③名词,方法,途径④道义,正道⑤志向⑥说⑦这里指风尚⑧道理,规律⑨名词,主张,学说 20.①成,成功②获得,具备③与“无”一起,表示“莫非”“岂不是”④能够,可以⑤获得⑥契合,投合⑦必须⑧适宜,得当⑨动词,通“德”,感激 21.①估量,揣测②制度,法度③比较④越过⑤名词,思考,考虑⑥名词,限度⑦名词,计量长短的工具⑧名词,常态,容度⑨量词,次,回⑩动词,谱写 22.①不是②错误③没有④与“常”一起解释为“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⑤与“常”一起解释为“特殊的”⑥副词,不⑦动词,反对,责怪 23.①恢复②副词,再,又③双层④助词,表反问语气⑤回答,回复 24.①载②使……承担③凭借,倚仗④违背,背弃⑤与“下”连用,意为“负罪之下,即受刑之人”⑤辜负,对不起⑦靠近 25.①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②名词,伞③超过,胜过④发语词,大概⑤句首语气词,表假设语气⑥通“盍”,何不⑦名词,车盖 26.①原来②形容词,旧,衰老③缘故,原因④特意⑤连词,所以,因此⑥交情27.①回头看②拜访③看见④顾念,顾惜⑤副词,只是,不过⑥看⑦反而,难道 28.①巩固②顽固③坚决④本来⑤固然⑥坚决,顽强⑦坚固⑧仍然⑨安守 29.①女子出嫁②被休回娘家③回去④归附,归属⑤回家 30.①诸侯国②国都,京城③地域,乡土④国家 【第二组】 1.①经过②超过③过失④犯错误⑤责备⑥探望,拜访⑦动词,过去 2.①什么②怎么,怎么样③副词,多么④哪里,何处⑤何故,为什么⑥通“呵”,喝问,缉查盘问3.①怨恨,仇恨②名词,遗憾 4.①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谓②为什么 5.①动词,担忧②名词,灾祸,忧患 6.①代词,代指人或事物,可译为“有的”②有时③倘若④有的人⑤或许 7.①动词,恨,痛心②名词,疾病③快速④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⑤讨厌,憎恨 8.①动词,比得上,赶得上②等到③动词,推及④动词,达到⑤连词,和 9.①连词,如果②连词,即使③副词,就④副词,立即,马上 10.①副词,已经②副词,不久,以后③副词,既然 11.①临时的,代理的②动词,借③动词,凭借,借助④给⑤宽容⑥假装⑦名词,休假,假期12.①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②间或,断断续续地③一会儿④秘密地,悄悄地,暗中,偷偷地⑤夹杂⑥离间⑦参与 13.①动词,看见②拜见③加在动词前,表被动④召见⑤动词,出现,显露⑥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相当于“我” 14.①剖开,解剖②分开③排除,消除④理解,懂得⑤动词,解开,解下⑥消释 15.①接受②踏上,登上③就职,赴任④动词,担任⑤动词,到,前往⑥接近 16.①举起②举出,列举③动词,发动④任用,选拔⑤攻占⑥动词,升起⑦副词,全,尽17.①断绝②消失③副词,非常,极④气绝,死亡⑤横渡⑥动词,越过 18.①能够,可以②忍受③动词,胜任 19.①攻下②能够③动词,战胜 20.①名词,事物②似,像③种类,类别 21.①喜爱,爱惜②怜悯,同情 22.①更加②满,遍 23.①不要②不③没有谁 24.①明亮②视力③英明,明智④照亮⑤说明,阐明⑥第二 25.①里边,与“外”相对②通“纳”,接纳③皇宫④亲近⑤妻妾,宫女⑥名词,内心 26.①读“jī”,满一年②至,及③动词,约定时日④规定的时日,期限⑤动词,希望 27.①形容词,不平常的②特异,罕见③适宜的④珍贵的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⑥读“jī”,零数 28.①改变②贬谪③晋升或调动官职④动词,迁移 29.①请求②询问,请教③请允许我④邀请⑤问候 30.①困厄,处于困境②穷困③尽,走到头④极,尽⑤用尽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 1. 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 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 B.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 C. 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 D. 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胁迫君其图之考虑 沫投其匕首丢下桓公怒,欲倍其约通“背”,背叛 (二)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 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冠世,不跻大位跻:晋升 B.累有相示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C.既启之而复卷之启:启发 D.其见抑也如此见:表被动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别令收贮,然未一披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箱子;尘埃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才能为时所排排斥 (三)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选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5.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及答案 (2)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 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 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

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 (4)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然后得一夕安寝( ) (3)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 (4)衣食所安( ) (5)既来之,则安之( ) 3.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3)被发行吟泽畔( ) (4)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 (5)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 (3)每逢佳节倍思亲( ) 5 本 (1)盖亦反其本矣(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 (3)若止印三二本( ) (4)本末倒置( ) (5)抑本其成败之迹( ) 6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3)孔子鄙其小器( )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 (4)左右欲兵之( )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2)虽不能察,必以情( )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5)人至察则无徒( ) 10.朝 (1)朝服衣冠( )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4)于是入朝见威王( ) (5)两朝开济老臣心( ) (6)坐南朝北( ) 【参考答案】 1.爱 (1)疼爱(2)喜爱(3)吝惜(4)爱惜(5)欣赏 2.安 (1)安稳(2)安逸(3)哪里(4)养生(5)使…安定 3.被 (1)被动词(2)通“披”,穿在身上(3)通“披”,散开(4)被子(5)覆盖4.倍 (1)通“背”,背叛(2)加倍(3)越发 5 本 (1)根本(2)原本(3)量词(4)根本(5)推究本源 6 鄙 (1)边界的地方(2)浅陋(3)轻视 7.兵 (1)兵器(2)军队(3)策略(4)用兵器杀人 8.病 (1)疾病(2)困苦(3)责备 9。察 (1)仔细看(2)了解(3)洁白的样子(4)看清楚(5)精明 10.朝 (1)早晨(2)朝见(3)朝拜(4)朝廷(5)朝代(6)向对

高考文言实词训练

高中文言文复习好资料 文言实词小故事 爱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 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宠爱 吝惜 喜爱 爱慕 隐藏 3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 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安全 安逸 安抚 安稳 养 安置 哪里 4 被 ●?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发 被()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表被动

披在身上 穿在身上 覆盖 遭受 5 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通“背”,背离 倍数 加倍 6 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7 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8 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 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9 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 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10 察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及练习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例2、王怒曰:“劓(yì)之”。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 是“窥见”。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戚______________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舶舳______________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磴______________ (4)径造庐访成造______________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籴______________,粜______________ (6)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觐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4)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5)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上出下米,为卖出粮食。 (6)觐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推断练习】 (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______________ (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______________ (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______________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及答案自用版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训练题100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 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② 斯:这。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句意是: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 教学参考 0801 0643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练—文言实词全程训练 文言实词的把握,要靠平时的积累,下面我们把“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以训练题的形式,分为六组,请同学们在课余加强训练,以求厚积薄发。 第一组 1.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 (3)然后得一夕安寝( )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 (7)衣食所安( ) (8)既来之,则安之( ) 2.拔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3)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 3.拜 (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2)于是辞相印不拜( )

(3)拜送书于庭( ) 4.暴 bào (1)暴秦之欲无厌( )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 (3)暴风骤雨( ) (4)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pù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6)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 (7)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5.乘 (1)乘犊车,从吏卒( )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3)自京师乘风雪( )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 (5)乘鄂渚而反顾兮( ) (6)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 (7)聊乘化以归尽( ) 6.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2)为汉家除残去秽( )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7.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3)动以朝廷为辞( )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6)《归去来兮辞》( ) (7)大礼不辞小让( ) (8)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9)近者奉辞伐罪( ) 8.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 )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4)于是废先王之道( ) (5)伐无道,诛暴秦( )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7)臣之所好者道也( ) (8)道不同,不相为谋( )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 9.得 dé (1)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 (2)遂不得履( )

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8分)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①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②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2.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 (1)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译文: 3.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

(2)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 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章》 (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译文: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6.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 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译文: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分类

高三文言文积累之常见文言实词分类汇总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