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综合改革方案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综合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的相关精神,为实现创建国内一流独立学院的奋斗目标,结合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改革建设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改革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托母体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投资方的资金优势,秉承“博文约礼,经世致用”的育人理念,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加强校内外、国(境)内外的交流合作,探索和实践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改革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树立“两种理念”,坚持“三项创新”,解决“四个问题”,实施“五大工程”。

围绕“一个目标”: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好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树立“两种理念”:师生为本,育人至上的办学理念;博文约礼,经世致用的育人理念。帮助每一位学生以最好的自己走向社会。

坚持“三项创新”: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解决“四个问题”:引进和留住高水平人才,办学资源短缺,专业课程建设,科研和学科建设。

实施“五项工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构建相对稳定、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构建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实施产学合作工程,构建机制灵活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实施校园文化引领工程,构建特色、文明、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实施学院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工程,优化办学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与产学融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学院文化建设、基础条件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果,学校办学质量和实力、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提升到新水平,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将文经学院建成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初具特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

二、综合改革重点任务

(一)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1.建立健全以党的领导为中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对应独立学院的发展条件和特点,落实“党建+”的工作思路,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无缝对接的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保障各项工作的新机制,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大学院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度、思想领导力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力度、党员教育管理力度。强化学院的制度建设,保障师生依法依章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健全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机制。依据法律和办学章程,梳理、制定和完善学院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实现办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采取强有力措施保障校内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必依、违规必究。逐步建立依法办学、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2.建立健全以学术委员制度为核心的学术运行机制

进一步完善《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并按章程成立学院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学院最高学术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3.建立完善以民主管理、强化监督为重点的决策和公开机制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内部民主建设,建立健全党团组织、教代会和工会,并制定相关制度,在加强政治领导、确保办学方向、维护教职工利益上发挥重要作用。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设心齐风正、干事创业的坚强和谐的领导集体。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申诉评议机制和纠错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学院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坚持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按照“公开是常例、不公开是特

例”原则,依法及时准确公开学院的基本情况、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建资产、财务收支等情况,保障师生和社会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二)学院内部管理改革

1、完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推进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加强系部建设。学院简政放权,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明确系部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系部主任教授、督导,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人才引进等学术领域的作用。科学配置各系部的人财物等资源,推动资源配置向系部倾斜,激发系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施单位目标责任制

学院确定各单位年度目标,依据学院整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充分体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前瞻性与可实现性相结合。对于教学和科研单位,由管理部门与其充分沟通后,制定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目标责任涵盖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生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安全稳定等各方面。对于部分职能部门的考核,采取定性考核与服务管理单位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院与各单位签订责任书,考核时奖优罚劣。

3、开展学科优化机制改革

优化学科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构建梯度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在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目录框架下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本科和专科的专业数量总体控制在

45个左右。重点发展经济管理类、信息类为主的专业;大力推进传统专业实行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造,培养新的增长点;积极拓展产教融合、校企结合渠道,加速推进休闲服务等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相关新专业的论证上马;探索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业相关专业开设的科学论证;做强、做精具有发展优势的专业,打造特色专业。

对具有发展优势的传统专业,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对于就业率低的、就业质量较差的传统专业,要从改革课程体系和拓展专业方向两个方面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调整改造,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4、推进学院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行政实验大楼、大学生文体中心、教职工及留学生公寓的建设工作。着重加大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提高实验室、实验场所及其设施的利用率。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校外实习基地,加大文献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的建设,提高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率。

加大数字校园建设力度,普及建设高速校园网络及各种数字化教学条件,建设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管理服务两个平台,推进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注重网络安全。

(三)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进一步深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进“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发展学生个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促进

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途径,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2、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配套的,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的课程支撑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关注学生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完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终生学习能力。把开放教育资源纳入课程建设规划,依托学院优势特色学科,有计划分步骤推出“慕课”,并发挥其示范作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教师的“混合教学”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和产教融合

进一步推进“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改革和“1+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实践特色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分级分类教学、开办试验班,嵌入职业培训课程。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学科竞赛、创业培训等活动。

成立“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积极寻找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定向培养模式,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拓宽就业方向。

4、推进“专业群”建设

整合教学资源,深入推进专业群建设。按照《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专业群建设规划》,重点建设管理学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机械工程专业群、生物工程技术专业群和人文艺术专业群五大专业群。按照专业群建设思路,根据学科专业性质适时调整现有专业,创造条件积极增加和建设一批新专业,通过分批、分重点建设的方式,形成新的特色专业增长点。

5、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努力拓展有效渠道,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开展大学生成长教育系列讲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做事、做人,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思修》课程改革,培养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高尚公民”。

6、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

拓展顶岗实习范围,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建设,努力将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培训辅导、创业孵化、业务咨询及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园区,出台相关配套措施,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7、完善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

严格师德规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师德建设体系,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8、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坚持“1621”建设思路,积极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力度。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扎实有效地开展“过三关攻一课”工作,订制式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计划地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和科研单位实践,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加强“双师”素质培养与提升;实施“内涵提升工程计划”,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提高青年教师教研水平;加大校内有发展潜力人员的培养、扶持力度,支持他们到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访学,支持他们参与重大课题研究,重点培养对象可以按人设岗、按需设岗。

争取到2020年,所有专业都有一个以高水平学术专家为带头人的合理教师梯队;严格控制学院教师学缘的过度集中;对重点建设发展专业的师资要适量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对师资紧缺的专业课,在保证引进条件前提下,要优先充实师资数量;适当储备计划新增专业教师;努力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并重,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明确岗位目标,强化岗位责任,实施绩效管理;奖优罚劣,健全绩效工资体系和发放办法;推行职员制;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平竞争。

1、人事管理:优化结构,开放流动。建立和完善内聘和外聘并

重的用人机制,实行专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模式,灵活配置人力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人事改革要求,合理配置资源,规范用工方式,明确各类教职工适用范围、准入标准及其职业发展通道。建立管理人员定期轮岗交流机制,实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

2、队伍建设:定岗定编,竞聘上岗,合约管理。明确岗位分类,设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暂开通教师、实验和图书资料三个系列,按相应系列评审标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岗位推行职员职级制,淡化官本位;工勤岗位实行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制,持证上岗。改革职务聘任办法,依据岗位职数竞聘上岗,可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学院与受聘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约,确立双方责权利关系。

3、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母体学校和周边的资源优势及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优势,坚持以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优秀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进入教师岗位。本着“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继续聘请一定数量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兼职教师和退休教师,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适应学院事业发展的需要。

4、激励与绩效管理:建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各类人员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稳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各类教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劳保福利待遇。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

酬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特殊奖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将工资调整政策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对于高水平的高层次人才采取协商工资制。

三、保障措施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保障

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独立学院党建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为确保办学方向、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

继续加大学风建设力度,坚持“良好教风带学风,严格管理保学风,考研竞赛促学风,评奖评优领学风”,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把打造“无手机课堂”和“无零食课堂”活动引向自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代代相传的优良学风。

深化“四个一对一”帮带活动和“六位一体”社区管理工程,继续开展有特色的“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创建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二)财务保障

较大幅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额度,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等;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关心教师的生活,稳定增长教师的收入,不断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与环境,让教师安心、放心、舒心、尽心地投入工作。

确保各种建设项目配套经费的及时到位。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并不断提高资金投入的绩效。一方面,建立学院建设发展基金,

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学院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开放联合建设机制,与社会、企业进行联合建设,或通过其他形式募集建设资金。

(三)后勤服务与安全稳定保障

全面推行精细化服务,多举措开源节流,抓细节堵塞漏洞,全方位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质量与水平。积极探索后勤保障社会化条件下提高效益的新途径、新办法,创造出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高校后勤保障新经验。扩大绿化面积,提升绿化档次,建设环境清新典雅、景观协调得当、人文自然和谐的智慧化、园林化、人文化的绿色校园。

深入落实“1234”校园安全举措,人防、技防并举,提高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能力。全时掌控,全员覆盖,加强对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加以扶持与指导,帮助大学生社团和自治组织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全力创造学院和谐稳定的安全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