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对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性

汉字对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性
汉字对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性

汉字对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性

作者:张丹

作者简要: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3班,2008010341

内容摘要:汉字作为汉语的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作为记录汉语信息的载体和传媒,它从起源至今,一直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的象征。它在民族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它在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中,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如何传承和发展汉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汉字书同文统一重要性

文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而且也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汉字作为汉语的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作为记录汉语信息的载体和传媒,在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中,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一、汉字的起源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初期形成相当规模的文字体系。

从古老的传说和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汉字的产生是与原始记事方法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原始记事方法就是原始汉字的前身。【1】

二、“书同文”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同时也统一了文字,这是第一次“书同文”,书同文的伟大结果,就是先秦文化的积淀得以传承下来,成为中国文化之源。在此,我们强调,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一种粘合大中华的强力粘合剂。我们知道,文字分为象形文字和拼音两种。汉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具有深厚文化和历史含义,也具有不可抵御的语言魅力。象形文字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事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香港、澳门虽然回归祖国,制度的不同使港澳与内地无论在文化上、社会交往上存在着交流不便;台湾至今还未统一於祖国,台湾与港澳及海外华人世界,仍然使用着繁体字,祖国完全统一之日,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书同文”,至于如何“同文”,我们应该相信,历史会在有利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近万年来从未中断,能够一脉相承的生命线。就汉字的“书同文”而论,同一文字的共同的历史记录、共同的文化传承、共同的语言交流、共同的礼仪规制,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同一性和统一性。汉字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最深层的文化基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将汉字和汉字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绝不能对汉字日复一日地被销蚀听之任之。

三、汉字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的象征

汉语是世界上一种最为奇特的语言,其方言种类之多,语音差异之大,为世界各大语种所仅见。设若闽南人和东北人以各自的方言交谈,彼此只能是“对牛弹琴”,但如改用汉字笔谈,则相互间又不会有任何窒碍。正是由于汉字符号系统具有这种强大的超方言性,同一概念,尽管在汉语众多的方言里是用不同的音素来表述的,但记录下来的汉字符号却只有一个。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讲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这个符号,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因而,汉字能够被中国不同的方言地区或不同民族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我们很难想像,如果古代中国人不用汉字,【1】刘志成,《汉字学》,天地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2001,第23页。

而是像古罗马人那样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种方言,其后果将会怎样?有位上一世纪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传教士威廉斯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回答。他说,一旦废止汉字,用字母来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华帝国就会不复存在,中国就会分裂成许多小国。正如傅东华1940年在《书同文考》中所指出的,秦朝“同文之举,正所以继往开来,而首定我中华民族二千年来,文化政治统一之基础,其功不在禹下”【1】冰心也说过中华民族始终是统一的,汉字的凝聚力居功甚伟。

四、汉字在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方面的重大作用

汉字所记载的我国五千年浩瀚的文明史和所有震惊世界的发明成果,为我们民族的学习、继承、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宝贵资料。中华儿女为祖先的智慧和留给我们的所有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

汉字所承传的数千年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教育,使中华儿女从小树立以孝为根,以仁为本的做人准则,父慈子孝,敬祖爱国,代代相续,礼貌忍让,和睦相处,产生了极大的融合力。

现代人类学家和文化学家们一致的认为,“只有人类有能力创造并传递文化,而我们能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能创造并使用符号。人类有一种符号化的能力,这是我们文化生存的基石。”【1】汉字恰恰是最有生命力和文化塑造力的符号。

汉字所创造的世界独有的中国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动之以情,喻之以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将圣贤孝敬祖先、热爱故土——“我们只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的教诲铭刻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譬如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声声唤起天涯游子思乡孝母情。尤其是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首令外国人百思不得一解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在那田野远处一簇簇朦胧的绿树荫中,遮掩的依稀院落,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我金色童年的摇蓝……,从那袅袅升起淡淡融入天空似见非见的清烟中,我看到白发苍苍的慈母,正在为子子孙孙做饭、奉献,心中却丝丝牵挂着远在天涯的游子,何时归来!那是生我养我、历尽辛酸的慈母永远的心声……故乡暖融融,慈母依依情,这只有“我的中国心”能够理解,能够身临其境!“一声乡音、两行清泪,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汉字文化便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汉字的确是全国人民的文化基因,正是她的强大的凝聚力,国家以及疆域之外的华人社会,才得以形成,并且在心灵上紧密地与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五、为什么说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

团结和统一

商周时代的华夏各民族逐渐融合,民族共同语正在形成,方言的差异普遍存在。由于汉字具有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所以不同方言的人仍能进行交际,汉字超越语音差异的表意功能是汉语没有因为方言的差异而分化成多种不同语言的根本所在。不管你操何种方言,也不管语音有多大差异,人们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汉字所记录的雅言进行交【1】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4页。

流,这样,就抑制了方言的无节制的发展。汉字的这种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有统一的字形,文字异形是发挥汉字这种作用的障碍,所以,书同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立即着手统一文字,是一项非常英明的决策。这项政策以秦国特有的风格迅速推广到全国,全国有了统一规范的字体,这样中央政府的各项政令法规才能得以顺利施行,从而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以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汉字一直发挥着这种作用,即使非汉族居于统治地位的时候,汉字也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现在汉字仍然发挥着抑制方言离异,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综上所述,汉字统一了中国的文化,避免了不同方言所造成的交流不便,避免了拼音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复杂的弊病。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语言、文化和政治意义。如何传承和发展汉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汉语这一象形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和宝贵遗产,也是过去、现在、未来人类语言中的精华之一。

参考文献:刘志成,《汉字学》,天地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2001。

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最新浅谈小学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讲课教案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龙江县育才学校李丹曾任人民进行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的崔峦老师在一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做总结性讲话时指出:“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踏下心来,好好地写字,我们的老师也要写好字。现在,我国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不能丢掉这一传统。评估语文课的质量,不要忽视这一点。”不容质疑,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在课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孩子不原意写字,更是不愿意练字。由于书法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与其训练方法枯燥性之间的矛盾;少儿好动活泼与书写训练的严格性之间的矛盾,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但是我觉得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写字是枯燥无味的,相反会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激发情感,培养热情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对上课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故事。同时,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模仿欲非常强烈,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1、故事诱导低年级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总是充满着崇拜,书法史上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进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是练字的生动教材,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兴趣,一方面也是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课堂上一味地书写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如果把一个字变得生动一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书写的形式生活化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写,既有兴趣效果又好。比如在“心”字教学时,我们可以说第一点是一个枕头,一个人(卧钩)躺在上面,好心人呢给它盖上了两条厚厚的被子(两点)。书写内容游戏化也是激趣的一种方式。学生猜字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是联想的过程,是组合、分解、分析、比较的过程。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冬天藏在方框里(图),口里有块玉(国)等等。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仅对生字的结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既不会写错又能写得漂亮,学生自然会喜欢写。 2、美感熏陶一手漂亮规范的字,可以给人有愉悦之感,可以这么说看一手美观的字跟看一幅漂亮的画的感受是一样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一年级所要求写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象形字、会意字,而它们与画密切相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傅守祥“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爱国,确切地说,是爱自己的祖国。祖国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整体,它是自己血亲前辈或本身出生和成长的国度,是“根” 之所在。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它是理想、感情、道德和行为相统一的完整体系。因而,爱国主义的内涵就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思想与行为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这种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和民族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国人民政治品质和道德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的祖国和民族意识的灵魂。每当生活轨迹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如个人离开故国热土时,这种情感更显得刻骨铭心,成为永志不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祖国历史转折的关头,这种情感会汹涌澎湃,成为一种无坚不摧的迸发力与再生力。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无不对养育自己的祖国怀有无限深厚的热爱,这包括对祖国壮丽河山、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统一民族的尊敬与爱护,也包括发自内心的神圣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尊、自强、报效祖国的崇高责任感与爱国心。 爱国主义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当代思潮的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各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虽然如此,爱国主义的历史继承性也是不容否认的。千百年来,浓烈的忧患意识、崇高的民族气节、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情怀和自强不息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永恒主题。 一、浓烈的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就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关心的意识。忧患可以兴邦。“生于忧患”、“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传统,增强了中华儿女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在国泰民安时期,能使人们居安思危,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在国家多事之秋,能使人们正视危难,承认差距,立志变革创新。这种忧患意识,能鞭策和激励中华儿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百折不挠地为国家的振兴而毕生拼搏。孔子的“君子忧道”,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屈原的“长太息以掩硕士论文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等,都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的写照。一个人如果没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推动历史前进的政治事件,任何一个力挽狂澜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地首先都是爱国主义者。无论是主张革故鼎新还是主张武装革命,起初都源于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心。春秋时代的孔子,为拨乱反正、恢复“一统”,打破当时“非史官不能修史”的常规,不怕非议编写《春秋》。战国时代的屈原因主张抗秦而被楚王放逐,但他爱国之心坚定不移,最后自沉汨罗江,以此去唤醒楚国人民。屈原的命运虽然带有悲剧色彩,但是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却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志在强国利民的改革家,比较著名的如北宋的范仲淹和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等等。这些封建时代的改革家,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国家的实力并缓和社会的阶级矛盾,往往不计个人利害得失挺身而出,去从事志在兴国利民、造福社会的改革。尽管他们的改革只能在统治者许可的有限范围内进行,而且常常因触犯守旧势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抹煞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计个人得失安危而忧国忧民并志在兴国利民的行动,虽然带有悲怆的色彩,但是仍为后人所推崇和敬重。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侵略、灾难空前深重的历史,同时也是一

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

虽然现在大家都使用电脑或手机打字,但是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个人技能和文化的名片,不仅陶冶情操,更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学生时期,考卷字迹工整漂亮,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 字写得好,一般卷面也整洁些。这样的卷面总给人一种美感。美,谁会拒绝呢?老师自然乐意看下去,如果文章写得好,分数自然会更高些;即便文章写得一般,分数与同类相比,还是会沾一点光的。字迹工整会让老师拥有一个好心情。 再说那些字迹潦草、不太整洁的卷面吧。一看这样的卷面,老师心里格外难受。须知,一份这样的试卷会影响老师阅卷的心情,毕竟人的

情绪是受外在影响的,所以,字迹潦草的试卷肯定要吃亏的,或多或少。 要知道,现在是网上评卷,电脑评分,虽然避免了一些人为情绪化的误差,提高了公平性,但是,也大大加大了阅卷的严格性,电脑是无情的机器,它不会管你是谁,没有什么不忍,酌情啊等等,电脑只认试卷,只认试卷上的字迹,错一个,扣一分,错十个扣十分!多考一分,挤掉千人!命运可能大不同!这其实就是书写的比赛!书写的考试!谁的书写功底好,谁的书写规范,谁就是胜利者!不好认的字、不规范的字体,不整洁的试卷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其次,让字迹更容易识别与阅读。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一份不好的试卷,即使你有一些亮点,就如同将金子混同在垃圾当中一样,一般人怎么会到哪里去寻找呢? 而作文评分中,展示亮点是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字写得不好让人辨

认,客观上不是在拒绝得高分吗? 那些字写得好的卷子,阅卷老师或电脑能够认读,亮点得到足够的呈现,得高分的机会自然多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脑阅卷早已成为了现今中高考试卷评阅的基本手段。 一份中、高考作文,试卷在评卷电脑的眼皮底下停留的时间也就几秒左右,如果卷面不整洁,字迹难认(还不说美观),试着想象一下,其结果将会怎样呢?即便文章不错,也不一定得高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练好字、写好字。不能写美观,首先写工整;不能写工整,首先写干净。只要方法正确不断坚持,没有人写不好字的。 写字是中、高考的生产力曾经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如字写得不好,卷面不干净,从而导致失分的话,以每科5分来计算毫不夸张。30

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有责任写好汉字,来体现我们的国民素质。丰富、发达、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语言文字,犹如一条纽带,把亿万游子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写规范字是我们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 一、汉字的现状 现在教的学生写字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书写潦草,卷面不整。不仅中小学这样,连大学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几个写字好的。据报道:光北京每天有十万份“瞎信”发不出去。好多医生处方的“天书”难辨。在中小学中,能将字写好的不足5%,能达到书法要求水平的不足10‰。就连关系到升学命运的考试答卷同样是信手乱涂,潦草莫辨。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而且还严重存在于大中专、研究生、国家干部、公务员及部队之中。正因为如此,1985年6月10 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为促进学生把字写好,高考设立卷面分,”说明写字已进入高考,这是一项促进学生写好汉字的有利措施。 2004年的广西高考中就出现了2000份考生的作文试卷,因书写字潦草不工整而导致电脑不识别,最后经过反复处理,还是出现了几十份作文卷,因书写过于潦草不符合考试标准,造成电脑无法读取,最终作文得了0分。也是在这一年的高考中,广西参加高考的考生共有20多万,在第一次阅卷中,作文得满分只有68篇,可经过最后的

复审,得满分的试卷增加到497篇。也就是说,这后增加的429篇满分卷,大多是因为书写卷面字迹不够美观,差一点被埋没。千万别让考生的“字”误了自己的前程。这是老师们发出的呼喊。 一、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气节,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字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继承和理解,练字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提高修养和增加美感的好机会。一个人能把结构复杂、形式繁多的中国汉字写好,就会提高对水平、垂直、平行、中心、等分、协调等多种感觉的判断和掌握。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写好汉字还有助于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掌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奥妙。当然考试中写好字一般评分比较高.签名时写好字给人印象好。练字可以陶冶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 写得一手美观大方而漂亮的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并且能激发人们从内心里升起对学习的爱好,变成一种内在动力,对学习呈现积极投入的良好状态。 有人说,今后都用电脑打字,还要练字干什么其实工具越是先进,对掌握这种工具的能力要求、对人的整体素质要求也就越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最新资料推荐------------------------------------------------------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 7 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同时本节课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问题来展开。 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一、说教材(一)内容和地位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共包括三目: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三个方面,容量较大。 本框内容是围绕中华民族精神这个核心展开的,既是作为上一框题知识的拓展延伸,又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要识记并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懂得人人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1 / 7

增强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们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自觉担负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和义务,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依据: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所以需重点讲授) 2、难点: 让同学们自觉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依据: 新课标指出: 要注重实践,贴近生活) 3、关键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依据: 只有意识到重要性,才会更加重视民族精神)二、说学情高中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还处在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还比较弱,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后,能进一步培养和完善同学们的三观,从而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点,更好的完成本框的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法、启发式教

谈汉字规范书写的重要性汉字规范书写的重要性

谈汉字规范书写的重要性汉字规范书写的重要 性 谈汉字规范书写的重要性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中都有明确要求: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的规范、端正、整洁。这充分说明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稳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文明素养,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从何入手呢?下面就以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积累来谈谈。关键词:小学生 兴趣 规范书写教育重要性中国文字被世界公认为是最美的文字。泱泱华夏,绵延五千年,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中国文字就没有今日之中国。中国文字之所以美,其根本原因除它的意蕴深、形体美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书写美。正因为如此,历来无论是皇室贵胄、文人骚客、庶民百姓,都把中国文字的书写看得十分重要。过去读书人能写锦绣文章,其字必在先,字不好,再好的文章也没有人去读,现如今写字课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学生却没有多少人能写好字---写字迫切需要规范。规范汉字的书写,作为语文老师是义不容辞的。我们清楚的知道新课标在每个学段都对写字有着明确的要求,这充分说明写字是一项重

要的语文基本功,是稳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文明素养,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起着重要作用。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入学前“为什么”是他们问的最多的。入学后,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将他们的兴趣转移到汉字书写上来。汉字的种类有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种类进行教学。例如:“月”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如果我们抓住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再附上形象、直观的图画,绝对可以大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老师一笔一划的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跟着先在书上描红,然后自己写,老师巡视看谁写的特别规范,及时表扬。而对于不是很规范的让学生自己观察,去发现问题出在哪里,相信学生一定可以牢牢记住这个字的书写要求。小学生的记忆力是超强的,忘性也是很大的。怎样才可以让学生在离开田字格也能把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这也是一个难点。其实学生在升入二年级就开始在长条本上写汉字了。如果这时候不指导好,那前面所有努力将前功尽弃。首先教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规格,他是左窄右宽还是右窄左宽,是上宽下窄还是上窄下宽。写每一个字要让学生有一种表现欲,让他们站在一种欣赏的角度去写,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了。其次,要强调的是写字的笔顺,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就

汉字书写教学的重要性

汉字书写教学的重要性 杨潇 随着电脑“走进寻常百姓家”及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汉字书写已经演变成一种简单选择并点击确认的整体符号。书写机会的减少,使人们缺少了以往写字时一笔一画逐步生成的过程以及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架构过程,从而也就没有了对汉字的渐进认知。天长日久,熟念的字生疏了,记得清的字混淆了,会写的字不会写了,汉字的文化意蕴也自然被弱化直至消失。 一、汉字书写的现状 随着电脑的进一步普及和电脑使用的低龄化,使没有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大量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他们的书写姿势随意,字迹凌乱,可谓不堪入目。他们将与成人一样,不愿意再对每一个字进行认真的学习:认读它的声音、书写它的形体、掌握它的意义,而是抱着“差不多就行,到电脑里选就可以了”的学习心态,最终可能会使中小学生识字、写字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据北京重点小学调查显示,41%的学生书写不能达到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这对文化的传承、国家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 汉字产生几千年,一笔一画写了几千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刷刷”的写字声不见了,见到的是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离开电脑不会写字、书写潦草等各种日趋严重的情况。相关部门曾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一句话。结果是“旖旎”两个字写不出或写错者占

95%,“寂”字54%,“寞”字65%,“跳”字19%,“槽”字70%;书写潦草的约有70%。而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70%至80%。这些数据表明,汉字使用中的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想办法解决,无需太久,就会出现新时期的另类“文盲”:“写不好”或“不会写”祖国文字。 二、汉字书写被忽视的原因 电脑确实让汉字进入了现代化。而制度上的缺环、外语的强势、情感的淡化也在侵蚀汉字生存的根基。从跨出中学起,除少数从事文史类的人外,学汉语汉字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或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要求、考察也没有。很多人因为说不出一口流利的外语而苦恼,因考不过级、拿不到证书而郁闷,但却很少有人因为说不好汉语、写不好汉字而感到不安,感到羞愧。 三、写好汉字的裨益 写一手好字,可让人受益终生。尤其对学生来说,学习写字实际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如果让孩子一边学习好功课,一边进行抄写练习,可以互补互益。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比如,一边学习课文,一边进行生字、词语和段落抄写练习,既可以巩固知识,又提高了写字水平。特别是抄写经典蒙学和唐诗宋词时,还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情操。确实是一举多得。笔者在从教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字写得好坏,与他的学习有很大的关联。基本上来说,字写得工整、美观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重要性 (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心骨”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 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继承、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加以改造与剔除,并要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与融合优秀外来文化成果。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吸收与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还要警惕与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3)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发展先进文化 (1) 含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B、目标---- “四有”公民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aa512003.html,)/个人文档/思想汇报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一篇: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最重 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 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 的具体内容。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 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江泽 民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 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21页,下引 该书只注卷次和页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华民族 结束了近代以来备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使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和 人民团结;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走上了富民 强国的道路。”(第3卷第219页)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江泽民同 志强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针对苏东剧变后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的怀疑,

江泽民同志明确表示:“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前途依然光明。”(第1卷第336页)“人类总是要摆脱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而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3卷第217页)他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既要正视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历史较短的事实,同时还要看到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么多,真正发达的也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探索比较后的必然选择,从而不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该民族性格的展现。这就要求每个民族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时代的剧烈变化对各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使得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一个民族要在当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他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第3卷第36页)只有坚持全面创新,

第二十四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docx

第二十四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效用 民族凝聚效用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效用。全面了解这些效用,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促进今天的新文化建设。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重要效用,是民族凝聚的效用。文化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它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哺育每一个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地奋斗。正因为如此,每当历史上出现外敌入侵之时,中华民族都能够万众一心地抵御外侮;而每当内乱出现之时,人们往往又可以在“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基础上,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变分为合,化乱为治,这些,都是与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人们的滋养分不开的。 我们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还滋养出了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坚持和而不同的矛盾统一观,反对片面求同或乱斗一气;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把家庭邻里的和谐、国家的统一看做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文化传统,对于中华一体、国家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曾经起了十分重要的聚合作用。 自西周以来,作为一种理性自觉,大一统观念便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春秋》大一统”是人人皆知的名言。作为中国传统精英文化主流的诸子百家学说,尽管各是其说,有的甚至形同水火,但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使天下“定于一”的思想方向上,却有共鸣,可谓相反相成。这种政治上的大一统观念,实际上是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民族文化精神熏陶的结果,是它的折射。不仅如此,“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还成为凝聚全社会的精神力量。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是中华民族天经地义的政治价值取向。这种大一统观念,经过儒法两家从不同思维路向的论证,特别是经过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而带来的民族融合、配合发展的历史实践,逐渐转化为民族文化深层社会心理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思维定势,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硪,也是它的思想核心。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作为民族文化对其全体成员的吸引力,作为统摄人心、团结族类的精神纽带,它逻辑地要以文化基本精神为思想依托。没有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存在,没有它的感召力量,就没有真正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还是增强并推动民族凝聚力更新的精神力量:作为观念形态的东西,民族凝聚力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则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因此,不同时代民族凝聚力的内容会有所变化,或增强,或减弱,或者更新自己的形态。因此,人们就必须用不断更新、不断充实的文化基本精神去充实、改铸民族凝聚力,丰富它的内涵,增强它的力量,推动它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形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精神激励效用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还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效用。 如前所述,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必须具有影响广泛、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特点。文化基本精神代表着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因此,它应该而且必然反映着中国文化的健康的发展方向,能够鼓舞人民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伟大作用。它理所当然地要成为维系全民族配合心理、配合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源泉。 中国文化中刚健自强的精神,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者做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和民族自强而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斗争。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了“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正是打着“自然新政”的旗号出台的。严复强调,中国要自强,必须在“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自强之本”上下功夫。康有为在著名的《公车上书》中,也以《易传》的刚健、有为、尚动、通变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根据。孙中山领导的

中华民族精神包含的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包含的内容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学者们民族精神的含义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了界定。广义上的界定着眼于与民族存在相对的整个民族意识,重在向人们描述事实,讲述民族精神的构成因素。这些学者认为,“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心理、意识、观念、习俗、规范、制度等方面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精神风貌、精神特征。” [8]“民族精神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 [定义实质上是将民族精神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思想层面,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构成因素,而不考虑这些因素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民族精神的含义必然相对宽泛。狭义上的界定则从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与积极作用着眼,重在对民族精神的构成因素以价值评判为标准进行再提取。如张岱年先生认为民族精神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精神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最高思想原则。[10]也有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该民族的精神支柱,是该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核心。失去民族精神就必将失去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 [11](P366)此类定义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侧重于正面价值与积极意义的阐发,因此其含义的范围较窄。 多数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与民族一样,有其历史、现在与未来,具有传统性、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其内涵也可以分为传统精神、时代精神。 (一)从传统精神来看,作为历史的概念,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张岱年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12](P73-74) 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首次学术讨论会开幕词中,郑群提到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东西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刚健奋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贵君轻、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浩然正气,以及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豁达胸怀,勤劳俭朴、实干力行、任重道远的民族风格,砥砺品学、上求下索的民族气质等等。[13] (P1) 肖君和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有以下诸点: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本质的“生”,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中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主体的“自强”、“重德”,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容的“刚”、“韧”、“稳”、“进”、“宽”、“厚”、“仁”、“义”,以及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形态的爱国主义。[14](P90) (二)从时代精神来看,作为与时俱进的概念,民族精神能够适应现时代的民族生存与发展要求,它是时代文明内在、深层的精髓和内核,是在一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精湛思想、最高指导原则的时代精神。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逐渐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人生主旨、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规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规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北马路小学郝美玲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从殷墟甲骨时代至今,已经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在为四化建设服务着。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汉语内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复杂,这些都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困难。作为唯一能够跨越汉语方言隔阂,沟通各兄弟民族交际的普通话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而规范汉字,则是记录这种共同语的最好工具。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可是,当我们闲暇时,漫步于大街小巷,就能发现处处都是语文,但细心一看,街头的店名、标语、匾额都不太统一,有的是简体字,有的是繁体字,有的是冷僻字,有的甚至是错别字……各种各样,参差不齐。这都是有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规范街头用字的重视力度不足,相关部门管教不严,使至此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我认为:不规范用字的情况是不容忽视,如:有的把螃蟹的“蟹”写成“蚧”;有的把夜宵的“宵”写成“肖”;有的把兰花的“兰”写成“兰”等。这些字给我们带来多多少少的影响,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不太深,接触到这些不规范的字后,久而久之,而“以错替对”,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不仅此例,当下社会,出现了许多亵渎汉语言文字的行为表现,诸如“牙口无炎”、“默默无蚊”……这些乱用“谐音”的做法,扰

乱了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对我们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是很不利的。 我认为,适当的幽默没什么不可以,但不能扰乱了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比如消防宣传中“防范于未然”故意写作“防范于未燃”……这样的文字看多了,即便是成年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难免会有混淆弄错的时候,很难想象对在语言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工商部门在批核群众门牌时,要严加管理,因为这是导致街头用字不规范的源头,要在此先杜绝。二、有关部门勤检查,防止有“漏网之鱼”,使街头用字统一、规范。三、多以媒体的形式宣传规范街头用字的重要性,加强市民群众的意识。 四、市民要做到自律,特别是一些政要与名人,他们为商厦、公司所题词、题匾时,都不要以习惯为由,随心所欲抒发出他们认为是“字”的“字”。各人做好自己的本份,那么不规范的字就会大大减少。五、对于不够规范的店铺用语实行警告,屡教不改者实施适当的处罚。 六、学校多组织此类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让祖国的花朵从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提高意识。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全社会大力推行规范汉字,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物和公务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用语用字等,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有“雅言”的传统,作为文化节的口号用语更应该使用雅正的书面语,语言风格优雅。《淮南子》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功用,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汉语言文字,字型优美,内涵丰富,表情达意,传达信息,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可随意乱用,否则会糟蹋了这份宝贵的人类财富。

浅谈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浅谈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推动着本民族的发展和兴旺。这样的民族精神也正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真正体现。试想,假若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民族凝聚力将会有一个怎样的命运?当一个民族真正失去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时候,或许它就已经走上了衰落和灭亡的道路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支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子孙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先辈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股民族精神一直在推动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和前进。无论何时都要谨记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众的志气,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早日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历史使命。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所以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新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民族精神是基础和根源,时代精神则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飞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假若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得进一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为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慧和精神力量。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以德治国,同时有利于提升全公民的道德素质修养。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会建设有知道作用。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爱国情感,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民族精神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完美版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试题: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自强不息 C.社会主义 D.爱好和平 答案:A 【相关阅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构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粹思想、进步观念和优秀文化,不包括民族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包括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爱国精神等五个方面,也能够概括为理性精神、自由精神、求实精神、应变精神等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华夏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是泰山、长城一般壮丽的雄峙于世界的东方! 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世界逐渐地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中华民族也不断地与其他民族个性是西方民族相遇,其中有冲突,也有交融。这表此刻许多方面,如生活、思想和语言等。正是在这种中西民族冲撞的时候,许多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中华民族精神是否具有其优越性?它是否要被西方的民族精神所同化?对此问题有不一样的回答,主要有所谓的保守派和西化派。但解决问题的真正的道路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取,而是要深思中华民族精神自身的本性。 民族是一个历史性的民众概念。因此民族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自然性的,如同人们所说的被大地和鲜血所规定。民族务必宽广地理解为文化性的,这就是说一个民族在根本上是被思想和精神所铸造的。正是在这样的好处上,一个民族就表现为其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就应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写字的重要性

浅谈写字教学 写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写字不仅有利于巩固识字,也利于培养集中注意、做事耐心细致的习惯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写字教学的功能和意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写字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写字教学更有效呢? 一.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学生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 1、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如古人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还可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2、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如小组竞赛、个人竞赛。另外,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 3、定期开展展览。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写的好的学生作品在班里进行展示。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 二、重视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养成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专心、静心、耐心、认真、细致、注意整洁的写字习惯。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因此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反复强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微型课时教师要不停的行间巡视,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把字写好。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写字,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拷问着中国人内心的良知和道义,时代强烈呼唤一种能唤起人们内心良知的东西,我认为这种东西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根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诸方面的总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 是一种以维护祖国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精神, 是我们民族文明的集中表现,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支柱。战国时代的屈原, 他那壮烈的爱国行为, 以及那皓月般的爱国诗篇, 激励着中华民族世代人民。汉代的苏武, 唐代的杜甫, 宋代的岳飞、陆游、文天祥等都是爱国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他们反对民族压迫, 渴望祖国统一和强盛, 为了祖国忧心如焚, 九死不悔。岳飞“精忠报国”、苏轼“报国之心, 死而后已”对祖国的忠贞之志, 跃然纸上。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 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后人的座右铭。顾言武提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思想, 林则徐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必趋之”的诗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的爱国精神。正是这种精神, 昭示着后继者在历代谱写了伟大的篇章, 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向心力。不能设想一个自卑感十分沉重的民族, 一个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没有凝聚力的民族, 如何能够自立于世界,所以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自卑感, 振奋民族精神, 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爱国热情, 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提高民族主体意识, 还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利于建设新道德。 任何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都具有三重基本的特性: 即历史的继承性, 社会存在决定的现实性, 反映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因素的超前性或理想性。也就是说, 从一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体系的确立过程来看, 它是三方面的组合。一定社会的一定道德体系总是内含着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基本因素的。继承和发扬以往道德中的合理因素, 体现出的是道德的文化本位价值。这不仅是道德发展连续性的必然, 而且也是一定道德观念为一定社会和民族所认同并容纳的需要。新道德不能脱离开传统道德而产生。 我们讲社会主义道德, 必须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 这样才会有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形式和民族的情感。我们的传统伦理道德中有许多东西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价值。孟子讲过: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曾子在《大学》中也讲过, 修身, 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联系: “修身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将个人、家庭和国家利益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强调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 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勇于牺牲、乐于奉献小我而成全大我的优秀品格。这种品格是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基础, 也是孕育集体主义价值观心理的土壤。再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注重提倡人伦价值, 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 就必然会同各种人发生不同的社会关系, 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 强调个人在不同关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义务, 对于社会稳定是不可缺少的。在人伦关系中, 古人特别重视“孝梯”。“孝”乃人伦之始, 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古人认为, 只有对父母敬重的人, 才有可能为国家尽忠。“在家孝父母, 而好犯上做乱者, 未之有也。”孝敬父母不只在衣食上, 还应使父母精神上得到安慰。如果一个人只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