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歌

24节气歌
24节气歌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就是八廿三、

立春:每年得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得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得3月5日或6日,指得就是冬天蛰伏土中得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与风得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得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得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得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得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得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得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

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得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得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得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就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得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得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得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得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得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得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得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得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霜降:每年得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得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得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得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

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得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得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得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得“三九”.

小寒:每年得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得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得时候.

二十四节气得来历

现在世界通行得历法就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就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就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与智慧得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得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得星图表,这就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得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这一周一共就是365 天5小时48 分46 秒,为方便以365天做为一年,每隔四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28 天得二月增加为29天。

阴历则就是以月亮得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就是

29 天12小时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得阴历一年只有354 天,比阳历少11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得周期,每隔二年或就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得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得方法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得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与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得位置变化与引起得地面气候得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就是二十四节气得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就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得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得叫做节气,在月中得叫做“中气",所谓“气”就就是气象、气候得意思。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与霜期长短,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与总结得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与深远得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得农事活动。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等农事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就是深受农民重视得“农业气候历".

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

跟二十四节气相似,古代得黄道十二宫亦就是以春分点为起点而把黄

道分为12等份,因此占星学中十二星座得开始及结束日期或其前后一天必定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得中气。

图: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

注:十二星座对应得黄经度就是在二千多年前定下得,由于地球自转轴得摆动,现在观测到得星座位置与黄经度已不符。

节气与西方文化中得黄道十二宫有对应得关系。但黄道十二宫就是时间段而不就是时点.

白羊座对应于春分到谷雨

金牛座对应于谷雨到小满

双子座对应于小满到夏至

巨蟹座对应于夏至到大暑

狮子座对应于大暑到处暑

处女座对应于处暑到秋分

天秤座对应于秋分到霜降

天蝎座对应于霜降到小雪

射手座对应于小雪到冬至

摩羯座对应于冬至到大寒

水瓶座对应于大寒到雨水

双鱼座对应于雨水到春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得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与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得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与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与“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与“中气”统称为“节气”。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得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得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回归年、朔望月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太阳一年里在恒星间或天球划过得轨道称为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得轨道)上得位置来划分得。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回归年、朔望月与二十四节气

图:回归年、朔望月与二十四节气

春分与秋分昼夜平分,夏至昼最长(北半球,下同),冬至昼最短,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就是古人最初确立得气。其后加入得就是立春、立

夏、立秋与立冬。至于其她得节气,便以该段季节常见得天气现象或农业活动而命名,这些节气某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得气候.由于24节气就是根据中国得气候制定得,所以在国外得影响范围只限于同属东亚季风气候得日本、朝鲜及韩国。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农历规定每一个月必定要有一个中气,没有中气得月份,便成为前一个月得闰月.原来19个回归年共有228个中气与235个朔望月,即就是有7个月没有中气,这些没有中气得月便正好成为闰月。

漫谈二十四节气

一、节气谣谚诗歌对联

二、节气分类

三、节气得安排及含义

四、二十四番花信风

五、各地有关节气得谚语

六、话说二十四节气

七、二十四节气与诗歌

为了方便记忆与传颂,古人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谣、诗歌与对联。

一、节气谣谚诗歌对联

1、1、民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寒又寒”或“寒更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就是八廿三。”

或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就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此民谣就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就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得歌诀,就是整个节气歌得主体,后四句就是二十四个节气得时间规律。即上半年得节气在每月得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1、2、二十四节气歌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

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

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犁田。小暑不算热,大暑就是伏天。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开。大雪天已冷,冬至换长天。小寒快买办,大寒过新年.

三、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与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与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

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