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

都江堰市是驰名中外的水利名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以其精妙绝伦的东方古水利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道教文化、雄奇壮丽的自然地理风光举世闻名。经过十几年的旅游开发建设,都江堰—青城山已成为我省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都江堰市也成为我省旅游业发达地区之一,其旅游业基本确立了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但是,与世界其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与建成我省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相比,都江堰市旅游业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建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五大精品旅游区”建设的要求,都江堰市应抓住机遇,积极行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制定旅游精品规划建设方案,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步伐,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手笔、高质量将都江堰青城山打造成国际旅游精品,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进程。

一、青城山旅游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口岸优先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都江堰市以距今2250年的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曾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2万,城市化水平达35%。

(二)发展优势

1、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都江堰市拥有独特、深厚的水利文化、道教文化、历史文化。世界迄今唯一留存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生态型工程、开创世界科学治水先例的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的天才杰作,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宝;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青城山,是

中国道教文化活的博物馆;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芒城遗址,与三星堆、金沙遗址是研究长江上游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本。此外,以普照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祭祀李冰父子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以松茂古道为纽带形成的多民族特色文化等,都是都江堰历史文化的绚丽瑰宝。都江堰市具有宜人的气候,以大规模的珍稀动植物、优质的生态环境为特征,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都江堰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有高等植物3284种、脊椎动物434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等37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和珙桐、银杏等 25 种珍稀濒危植物,有36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有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全市森林覆盖率40、35%,城市绿化率 33%,年均气温15、2℃,空气质量、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被誉为“天然氧吧”、“长寿之乡”。都江堰城市背靠千里岷山,前拥万倾平畴,是山水交融的生态园林城市。

2、完善优越的基础条件

都江堰市与西部中心城市成都紧邻,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50 公里,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市旅游、会议、度假和高新技术副中心,是全省两条重要黄金旅游线西环线、九环线的交汇地和客源枢纽。成灌高速公路、都汶高等级公路(在建)、成灌铁路和多条旅游快速通道穿越市境,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拥有良好的供水、供电、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2002 年全市 GDP 达 69.9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14.4∶40.4∶45.2,全市财政收入达4.1亿元,是四川省县级综合经济实力10强县(市)之一。

3、日臻成熟的旅游产业体系

都江堰市现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虹口三大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基本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遗产观光旅游为龙头,集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于一体,内涵丰富、层次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成为我省旅游重点发达地区,是我省四大优先旅游区之一成都口岸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有 300 多家各类宾馆、饭店和度假村,有 1 座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2002 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438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11 亿元,分别占成都及全省旅游总人数的 15、4%、6、0%和总收入的 6、3%、2、9%。

(三)主要问题

1、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脱节

成熟的旅游产品是由开发建设成熟的旅游景区、配套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以及在旅游市场中运行相对固定的旅游线路共同构成的。都江堰市在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上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对水文化、道教文化等主题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包装还不够,区域内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合理开发利用,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趋于老化,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会议、会展等旅游项目开发与观光产品尚未能有机结合,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强。各旅游景区内部的基础服务设施虽有一定基础,但是连接景区之间道路的等级还较低,旅游环线还未形成,旅游景区相对孤立,未形成组合优势。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成熟运行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线路还不多,特别缺乏吸引高消费市场的旅游产品。

2、旅游城市和旅游环境建设滞后

都江堰市作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不突出,城市建设与景区开发不协调,城市个性不鲜明,城市经营力度不够,与西部中心城市成都未能做到有机融合。旅游环境氛围营造不够,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接待支撑中心的综合功能还不完善。市内旅游配套设施不足,娱乐和购物活动单调,缺少有地方娱乐特色的民俗娱乐活动和专营旅游商品和土特产的购物街区。旅游宏观协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统筹开发力度不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未全面形成。

3、旅游区域协调发展不够

都江堰青城山作为成都口岸旅游区中开发较早、较成熟的旅游景区,与区域内其他旅游景区如三星堆、西岭雪山、大邑鹤鸣山等在产品项目和产品线路设计上未有机融合。尤其是作为我省两条精品环线九环线和西环线的必经之地,未能有效发挥旅游区位优势,对自身在区域旅游环线中的作用不清晰,大旅游、大发展、大推动的发展格局还未形成。

4、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较小

营销体制不够完善,机制不够健全,促销职能划分不明确;旅游品牌形象不鲜明,长期局限于传统的风景观光,难以适应未来旅游形式日趋多样化和专项化的趋势;宣传促销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影响小,力度不够;缺乏高层次的宣传

促销人才,影响旅游品牌整体效应的发挥。

二、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总体构想

充分发挥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口岸旅游区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利用处于九环线、西环线必经之地的优势,全面整合景区和城市旅游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景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深入挖掘水文化、道教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旅游产品,建成国际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规划建设目标

打造世界精品旅游景区。深度利用世界遗产品牌,突出名堰、名山、名水、名城、名桥优势,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区域内水文化、秦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综合功能,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国际水利文化名都,营建中国道教文化中心,提高景区国际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具有独特民族个性、强大国际影响和巨大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

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充分发挥都江堰市城景交融的独特优势,以建设国际性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以发展壮大旅游支柱产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景区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大手笔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城市,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区位价值,增强要素集聚,促进城市旅游职能国际化、城市旅游服务机制与国际接轨、城市自然环境达到国际标准,构建国际一流的城市交通、人文、信息、生态系统,以打造世界旅游精品推动城市品牌国际化,以创建国际品牌旅游城市增强世界旅游精品的国际吸引力。

营造世界一流旅游环境。全力展示千年古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青城山道教文化“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着力营造能充分感受和体验古老东方文化的旅游人文环境;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完美和谐的生态系统,营造优越的旅游生态环境;加快区域内景区之间、景区与城市之间快速旅游交通网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舒适、优质、安全的旅游硬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相适应的旅游软环境。

构建国际化旅游管理模式。加速建立旅游景区投资、建设、管理新体制,实现旅游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化转化;通过与其他旅游景区、旅游集团合作,建立联合竞争体制,以增强区域竞争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与国际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形成国际化、开放型的生产营销机制。(二)建设重点

1.精心打造都江堰、青城山两处世界遗产地的精品景区,大力推进其他景区的开发建设。

2.全力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3.以线带点、以环带线、整体包装、整体推出、强力推介以下重点精品旅游线路:

①成都—都江堰—九寨沟—黄龙世界遗产精品线;

②成都—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山世界遗产旅游线;

③北京八达岭长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都江堰/ 青城山—广汉三星堆文化旅游线路;

④成都- 都江堰- 西岭雪山-碧峰峡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线;

⑤成都—都江堰—青城山生态休闲二日游;

⑥成都—虹口—青城山—青城外山运动休闲二日游;

⑦青城前山—青城后山—青城外山休闲度假二日游;

⑧成都—龙池生态休闲一日游;

⑨成都—都江堰文化观光休闲一日游;

(三)经济发展目标

到 2005 年,游客达到 500 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16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20%以上,其中境外游客 19 万人次,外汇收入 700 万美元;2010 年游客达到 560 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 25 亿元,占全市 GDP的 25%以上,其中境外游客 47 万人次,外汇收入 4150 万美元;2015 年游客达到 640 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49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0%以上,其中境外游客 76 万人次,外汇收入 1、5 亿美元。

三、规划实施方案

(一)加快精品景区建设

1、建设都江堰水文化精品旅游区

2004 年完成夜景工程,在离堆古园建“水韵”主题音乐喷泉、夜景灯光工程、大型演出中心和夜啤酒长廊。 2005 年完成复兴街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住宿一体的文化旅游街区。2008 年完成“中国水利论坛”项目,包括中国水利博物馆(含游客接待中心)、“巴蜀民居”和外江游览区等工程;完成灵岩山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展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内容。与此同时,完成李冰纪念馆改造工程、松茂古道茶马互市情景再现、玉垒山游览登山、都江堰景区砍杩槎放水、都江堰景区外江休闲娱乐广场等建设工程。

2、建设青城山道教文化和生态度假旅游区

2005 年完成青城后山旅游古镇改造,整治改造“又一村”、“泰安古镇”、“白云古寨”,打造精品旅游古镇;新建青城后山旅游环山公路,改建青城前山至金鞭岩的旅游公路。2006 年完成两河漂流开发项目,包括河道整治、旅游公路、生态保护等;建设翠月湖生态观光疗养基地,包括敦煌高科技生态观光农业基地配套旅游设施建设。 2007 年完成青城镇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包括观光集镇、生态农业、旅游房产等。 2008 年完成中国道教博物馆建设,展示和体验道教养生、音乐、武术等道教文化精髓。2010 年完成青城前山国际观光休闲集镇项目,包括小城镇改造、巴蜀大观园、和乐新区、假日青城、生态广场、I T 产业科技观光旅游区建设等;完成青城后山休闲度假精品区综合开发项目,包括红岩、金鞭岩、寻仙沟、水晶溶洞、通灵沟、圣母洞、味江河等景点改造;完成青城外山文化观光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完成赵公山—天国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3、建设龙池- 虹口生态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

2005 年完成莲花湖水上旅游综合开发项目。2006 年完成龙池生态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包括旅游度假集镇、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运动、登山、探险、滑雪、滑草、溜索等项目开发;完成虹口保护区试验区生态度假旅游示范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包括漂流、深溪沟旅游项目、污水处理和游客集散

地基础设施等,完成紫坪铺库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库区旅游综合开发规划、环湖旅游和水上旅游综合开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紫坪铺观光集镇建设等。(二)加快精品旅游城市建设

1、优化城市环境建设

实施“绿化工程”,打造“西部绿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构建城市景观绿地生态系统。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岷江干流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合理配置树种,绿化美化景区(点)。实施“净化工程”,搞好城市垃圾、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烟尘和噪声排放,保护好都江堰市优质的空气和水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城市。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做好城市灯光夜景美化工作,建设都江堰市不夜城。

2、强化城市特色建设

在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营销中,突出都江堰市自然环境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上,按照建设最佳人居环境的要求,着重突出“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亲山近水”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建筑风貌上,以传统川西民居为主,实现一街一景、一区一景。城市功能上,突出旅游城市特色,充分考虑游客的多种需求,增加城市休闲观光景点,完善城市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大力发展城市旅游。

3、提高城市品味

深入挖掘和展现都江堰市悠久的文化内涵,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城市。高水平经营管理城市,把城市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增加城市内涵和质量,提高城市的格调和品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基础作用,大力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始终保持城市干净整洁、秩序井然、道路畅通。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营造良好的城市旅游氛围。

4、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抓好城市规划,完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性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总体风貌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用地规划、旅游产业布局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的修订完善工作。抓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乡水泥路网和旅

游环线公路建设,完成都汶高等级公路配套建设。抓好旧城改造建设,启动西街—井福街—文庙街沿玉垒山一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工作;疏散城市中心区密度,建设核心旅游区和中央商务区,实现城市功能布局的转变,加快实施城市西区建设。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推动企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

(三)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重点旅游交通项目建设

2003 年完成省道 106 线都江堰段改造工程;2004 年完成成灌旧路改建工程;2005年底前完成沙坪-两河口旅游通道改建;2007 年底前完成玉堂-大观环山生态旅游公路,都江堰—翠月湖旅游快速通道,都江堰-虹口- 龙池- 紫坪铺旅游快速通道,完成都(江堰)汶(川)高等级公路。

2、城市旅游及配套设施建设

2005 年完成城市特色风貌改造工程、城市西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工程;2006 年完成城市四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植物园建设和历史文化复兴工程。

(四)加快客源市场开拓步伐

1、完善旅游营销体系

坚持“巩固周边,拓展国内,放眼世界”原则,整合营销资源,增强营销合力,扩大促销主体和资金来源,构建政府宣传整体形象、企业负责具体促销、全民参与旅游推介,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灵活高效的旅游营销格局。

2、创新营销手段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宣传招贴画等传统宣传方式,同时加强国际互连网、电子网络平台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建立旅游区网站,提高营销效率。高水平举办清明放水节、消夏夜啤酒节、青城武术节、养生美食节、龙池南国冰雪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国际性旅游节事活动品牌,推动都江堰旅游综合要素整合。

3、拓宽营销渠道

加大与国内外著名景区、知名旅行社和旅游城市合作,加强与宾馆饭店、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运输和娱乐企业行业对口联系,扩大营销范围,大力拓展

省外、境外客源市场,努力改善客源市场结构。

(五)加快完善投融资体系

1、创建投融资平台

坚持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加速推进城市资源向城市资本转化,以兴市投资公司和市土地储备中心为融资主体,着力搭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激活民间资金和外资,实现城市整体增值,突破资金瓶颈,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

2、拓宽经营城市融资渠道

放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市场准入限制,降低经营城市民间资本进入门槛,制定优惠政策,激发投资积极性,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 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上市等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和外资,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3、建立特许经营制度

对自然垄断性行业及其建设项目实行特许经营。完善加油站、加气站、出租车、公交线路等特许经营制度,将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涉及有限公共资源配置的行业全面实施特许经营。

4、优化和盘活存量资产

按照优化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的思路,对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存量基础设施采取拍卖、合资、合作等产权出让方式逐步退出,实现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经营无形资产

对“都江堰”、“青城山”等品牌进行注册登记,实行政府控制,有条件使用;对消夏夜啤酒节等旅游和文化节事活动冠名权进行公开竞标。拓展城市无形资产的广度和深度,实行市场化经营,实现无形资产的资本化。

(六)优化配置旅游产业各要素

1、强化区域行业协作

加强与我省其他世界遗产地、成都平原经济圈著名风景区、省外相关景区的合作,联合开发品位高、互补性强的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客源共享,促进都江

堰市旅游经济发展新跨越。

2、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提高导游队伍管理和旅行社规范经营水平。整治城区、景区和交通沿线的旅游环境,解决城市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不规范店招广告、扬尘以及旅游沿线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着力提高市民旅游意识、文明意识,营造全民热爱旅游、重视旅游、宣传旅游、维护旅游的社会环境。

3、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按照权威、高效的要求,建立全市旅游产业协调指导机构,确保全市旅游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执法、统一保护,实现旅游宏观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按照政企分开和“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景区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4、壮大旅游优势企业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旅行社对都江堰市现有旅行社进行兼并重组,组建 1- 2 家实力强、规模大、知名度高的旅行社。建设都江堰国际会展中心,着力打造都

江堰市会议/ 会展、商务旅游品牌,实现会展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发展城市会展经济。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开发体现都江堰市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创造名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5、打造旅游人才高地

适应全省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的需要,加快推进旅游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国际旅游人才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都江堰青城山游记作文精彩例文

都江堰青城山游记作文精彩例文 青城山风景优美,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名,它那山林的幽深,古道的幽静,山花 的幽香,鸟鸣的幽趣,溪流的幽情,岩穴的幽邃,楹联的幽意……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观光、游玩,去青城山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暑假的一天,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天,天气分外明朗,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动。下 午五点正,我和外公、外婆、弟弟、妹妹们一起乘汽车出发了。一路上,外公给我们介绍 青城山的特点:“青城山有36座翠峰,8大洞,72小洞,108景。景区以“幽甲天下”的自然风景和以道教文化为主的文物古迹闻名全国已有一千多年了,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在外公的讲解下,我感觉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青 城山到了。 坐滑竿可能是我终生难忘的事了。那时已经是晚上八点,索道不开了,只能坐滑竿。 天又黑,路又险,我们一行当中有老有小,各自有着不同的心情,我们小孩子感到好玩、 高兴,想尝一尝坐滑竿的滋味,而年老的外公、外婆却又惊又怕。那陡峭的山路,那危险 的悬崖峭壁,那闪闪发光的莹火虫……这一切我都感到是那样的惊奇,那样的恐怖。深夜 一点,我们终于顺利地抵达了“又一村”。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去登山。但由于“又一村”到索道茶园山高路险,所以那一段 路我们决定坐索道。在索道上,我看到了漫山的野花,山谷里淙淙的流水,悬崖上耸立的 电杆、电塔。我想:为了青城山的游客们坐上安全的索道,靠人工竖起数百公尺高的电杆、电塔是多么不易,可见这些创业者们的艰辛。 到了索道茶园,我们便开始了登青城后山最高峰――白云寺的行动。 在去白云寺的路上,不仅道路狭窄,坡还非常陡,大人、小朋友们开始都不怕苦、不 怕累,在奋力地攀登着,但刚到通天洞时,大家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就在这时,我们看 见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到白云寺,枉自到后山”!一句话给了我们莫大的勇气,鼓 励我们继续攀登。功夫不负有心人,白云寺终于到了! 站在山顶,青城山的美景尽收眼底。特别是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好像一片幽深绿海。 我想:这么多的树,森林的植树者们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 这次去青城山,我的收获可真是不小呀!第一,锻炼了自己的毅力。第二,看到了祖 国的大好河山。第三,体会到了那些建设者创业的艰辛。 一提到暑假我就有无限的向往与回忆。心里盘旋着那份轻松与愉悦,禁不住深吸一口气,双目微闭,满面陶醉地感慨:“那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 7月23日,星期二。早晨,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青城山。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3篇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3篇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是成都周边旅游景点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范文1: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8公里,是邛崃山脉的分支,独特的地理位置、湿润的气候使青城山林木茂盛,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胜地。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自东汉以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2000年11月,它和都江堰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位于成都西北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干流上,距离成都市56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项古代无坝引水工程,堪称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自建成以后,它就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并专设堰官进行维护和管理,通过两千多年来历代堰官的不懈努力,它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 今天的青城山、都江堰各守一方幽静的天地,一个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一个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一个以幽的境界甲冠天下,一个以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国。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成为了人们寻古探幽时响亮的口号。 青城山风景优美,以幽静著称。这里饮食美味与众不同,并有“四绝”之称,即一绝“洞天贡茶”,茶质优良,汁色清澈,茶香味醇;二绝“白

果烧鸡”汤汁浓白,鸡肉异常鲜美;三绝“青城泡菜”,脆嫩清鲜,深有回味;四绝“洞天乳酒”,酒味浓而不烈,甜而不腻。前山后山都能吃到。但后山多有山乡风味菜馆,加上醇厚的山乡民俗,使人留连忘返。 都江堰的美食区域可分为三个,一是城区;二是都江堰及青城山沿线及山区;三是虹口。都江堰城内的夜啤酒广场一定要去,这里的炒龙虾,炒田螺及香辣蟹,特色火锅都极有风味;城里还有尤兔头,重庆毛肚王火锅及离堆公园的白果炖鸡等特色餐;都江堰及青城山沿线的农家小餐众多,最有名的是罗鸡肉,还有豆花饭,野生河鱼等.青城山的名吃有鹤翔山庄的长生宴,天师洞的道家素宴,青城山农家院子的老腊肉,雪水泡菜及野菜.虹口的冷水三文鳟鱼也是成都人追逐的美食,三文鳟刺身,鱼头汤,烧三文鱼,烤三文鱼完全可以做成一桌席。 白果炖鸡:白果炖鸡,白果即银杏果实,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其“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青城山盛产白果,采用传统方法以白果炖仔鸡,再以猪肘相合加少许食盐、冰糖即成,汁鲜味美,清香不腻,具有食疗价值。青城老泡菜,又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生长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仔姜、大蒜等为原料,经严格挑选、清洗、晾晒后,放入泉水、精盐、花椒等配制而成的特殊汁液中泡制而成。泡菜保存十数年仍色鲜质坚,脆嫩酸甜,是一种开肠胃、增进食欲的佐餐佳品。赵朴初《调寄忆江南》以“青城好,泡菜冠全川,清脆姜芥夸一绝,芳甘乳酒比双贤,吾独取椒盘”赞美青城老泡菜。 道家泡菜:俗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 (标准版) Frequent work plans can improve personal work ability, management level, find problems,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 more quickl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推荐(标准版)导语:工作计划是我们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制订工作计划不光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实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更快地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负责人: .9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区地理位置及范围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期限 第二章风景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区域概况 二、风景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三、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四、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五 、总体评价 第三章区域形象设计与旅游项目策划 一、景区性质 二、主题形象设计 三、旅游项目总体构思 四、旅游业发展目标定位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要点 一、功能分区 二、规划结构 三、分区规划要点 第五章旅游区容量与服务设施规划 一、旅游区容量计算 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 一、环境影响评估 二、保护措施 第七章配套规划 一、旅游交通规划 二、建筑风貌规划 三、给排水、供电与电讯规划第八章旅游市场开发策略规划 一、市场机会分析 二、客源市场定位 三、市场开发策略 第九章规划实施建议 一、分期建设计划 二、旅游人才及教育计划 三、开发体制与政策建议 附件一:规划图纸

成都青城山后山旅游攻略(附地图)

精心整理 成都青城山后山旅游攻略(附地图) 青城天下幽,而青城山后山的风景比前山更好,去过的人都知道。前山看的是道教文化,而后山才是真正的自然风景!(而且后山票价也便宜的多 )现将鄙人去年去青城后山的资料整理整理,以便各位驴友参考参考。 【基本信息】 青城山离成都不到70公里,走高速,途径都江堰市(都江堰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1.(9(此2.(113.1公4.(125.到50元一间,而且干净卫生,可以洗澡,还有电视看。一般有一个大床,一个小床,还有个小小的客厅,麻将、扑克一应俱全(方便打麻将)哈哈 青城四绝: 白果炖鸡——选用青城山土母鸡,优质白果,以沙锅炖制,汤清色淡,浅黄带白,白果软糯回甜,鸡肉鲜香细嫩,味醇,味厚,味美。(好像是80啊,偏贵 ) 青城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等为原料,脆嫩酸甜,保存数年仍色鲜质坚,是一种能解腻、开胃、增进食欲的佐餐佳品。

青城贡茶——宋时青城山“紫背龙芽”、“白背龙芽”就被列为贡品。青城茶清而不淡、浓而不涩、香而不艳。 洞天乳酒——以青城山所产的猕猴桃鲜果为原料,按道家传统工艺酿造加工而成。色如碧玉,浓似乳汁,其味鲜醇,因产于第五洞天,故名“洞天乳酒”。杜甫有诗“山瓶乳酒下青城,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盛赞青城山乳酒。青城山老腊肉。 【建议】 1 2 3 . 4元) 1 2 3. 4路标不很明显最好多问当地人。 5回来坐车时先不要急着买票(因为很多等候得车不拉满人就不走,要等很长时间). 可坐去都江堰的车(比较快就发车了),然后直接在都江堰客运站坐回成都(新南门或茶店子)的车。 注意:成都茶店子车站离成都市内较远,因此在都江堰买票时尽量买到成都新南门的车。【相关的费用】 [车费]

都江堰城市基本概况【解决之道】

都江堰城市基本资料 1.基本概况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下辖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辖6街道、13个镇、1个乡,2012年人65万。 都江堰市也是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2012年,全市GDP超过208.18亿元。 都江堰是国际旅游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都江堰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江堰市是山水园林城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2.自然资源 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药材、蚕桑等多种农产品,是国家发展茶叶、川芎、红梅、黄柏、杜仲、厚朴、猕猴桃生产基地。[3] 植物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208科、1130属、3127种,其中木本植物1000种,有国家列为珍稀濒危的重点保护植物46种,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银鹊等“活化石”。还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30余种国家保护动物。 都江堰市有矿产资源数十种,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石英砂、河沙等建筑材料丰富。 3.区划详情 都江堰市下辖6街道、13个镇、1个乡: 街道:灌口街道办事处、幸福街道办事处、银杏街道办事处、永丰街道办事处、奎光塔街道办事处 镇:蒲阳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石羊镇、柳街镇、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龙池镇、胥家镇、安龙镇、大观镇、紫坪铺镇;

乡:向峨乡。 4.交通状况 航空 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公里,30分钟可直达国家级航空枢纽、西部第一、中国第四的双流航空港,该港拥有141条国内定期航线和54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146各:具备5000万以上年旅客吞吐能力和150万吨年货邮处置能力。此外,都江堰通用航空俱乐部可全面保障各型直升机起降。[7] 公路 213国道(兰州至昆明)横贯市境东西,国省道、县市道、乡村道、专用道已形成都江堰市交通网络,截至2011年,通车里程近千公里,黑色化、水泥化的高等级和次高等级公路占1/3以上。纵向通过成灌高速、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沙西线延伸段三大走廊与成都市相连,纵向依托三横道路体系将城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更有都江堰-成都-北海、都江堰-成都-重庆-上海两条高速出海通道使都江堰与世界紧密相连。[7] 铁路 成汶铁路直达市区,通过都江堰-成都城际快铁至成都仅需20分钟,到重庆市仅需90分钟,都江堰市火车站距离成都货运中心站青白江车站60公里,年吞吐能力250万吨。 5.经济 综述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49.3亿元,到2009年GDP达116.6亿多元。 2012年,都江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1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17亿元,同比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02亿元,同比增长12.6%。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6:36.6:52.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6%、47.6%和48.8%。都江堰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86亿元,同比增长16%,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9%。[9] 第一产业 截至2011年,都江堰建成了5个高效农业示范区,粮食总产量2.7亿公斤,是国家确定的粮油生产基地县(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2012年,都江堰实现农业增加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4.5%。都江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87万亩,总产量16.61万吨,同比下降1.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29万亩,总产量1.95万吨,同比增长1.8%。畜牧业生产小幅增长。2012年,都江堰生猪出栏75.03万头,同比增长3.4%;猪肉产量5.11万吨,同比增长3.5%;家禽出栏1104万羽,禽肉产量2万吨,同比增长4.1%。全年新增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设施农业2400亩;启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6家。[9] 第二产业 都江堰市有机械、电力、建筑建材、食品、冶金、轻纺、医药、化工等8大支柱产业。截至2011年,有工业企业1435家,年工业总产值54.7亿元。大中型企业主要有江机械厂、青城造纸厂、都江造纸厂、宁江机床厂、都江电力设备厂、青城钢铁厂。 2012年,都江堰工业完成增加值48.51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1%,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都江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完成增加值38.38亿元,同比增长19.3%。

家乡的人文地理——都江堰

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摘要:都江堰是世界上尚在运用的唯一的拥有有20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它既是在中国统一事业中发挥过作用的有着悠久历史意义的水利工程,又是一座生机勃勃科学美妙的自然造化与人工斧凿浑然天成的建筑物。其巨大效益一直延续至今,是对环境有良好作用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利典范。都江堰市因堰而闻名,境内闻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是中国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成为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镶嵌在锦秀天府的一颗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 关键词:都江堰,历史,民俗民风,民族,宗教,旅游 一、都江堰的历史 历史造就了都江堰。那时,诸侯群雄争霸,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一举统一华夏大势所趋。“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王毅然挥兵率先取蜀,使秦最终统一了天下。都江堰为战国晚期李冰所主持修建,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 年前后建成都江堰。近观都江堰,一个无坝引水工程,除庞大水网河渠外,主要是渠首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引水口,以分流分沙,泻洪排沙,引水输沙,保证枯水不缺,洪水不淹,泥沙少淤,水旱从人了。李冰不仅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而且总结出一套“水经”。“蜀守李公凿离堆以利蜀,刻‘深淘滩,低作堰’六言于石,立万世治水者法。” 李冰任蜀郡守,深知都江堰不仅仅是水利设施,更是中华民族从割据走向统一的一项重大举措。自此“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蜀为天府之国也由此而来。最近,在宝瓶口崖壁发现清代石制量水尺,已是难得的文物了。实践证明,历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

都江堰青城山导游词

都江堰青城山导游词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导游要做好景点介绍的工作,让游客了解青城山的特色景色。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青城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青城山导游词篇1 众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60公里左右。它是集防洪、航运、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下来并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2200多年来,都江堰仍在正常发挥着它的各项社会功用,而与其同时代修建的郑国渠、灵渠的社会功用却已经早早的废弛了,大家就不禁要问,都江堰为什么能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如一日的灌溉着成都平原,这样历久不衰。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其实啊。原因就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学性,可能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科学的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水量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食无荒年,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之所以能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还得益于这三大渠首

工程。 首先,让我们看看鱼嘴分水堤的妙用,那顾名思义,是该工程大堤前端形似鱼嘴,故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水,将上游奔流而下的江水一分为二,左边称为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主要用于排洪,右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大的任务,并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春天,也就是枯水季节时,岷江水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用水,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四成,这样可以保证灌溉,夏季洪水季节时,在弯道动力学原理的作用下,二者的比例会自动的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灾。二王庙墙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说的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作用。 除了分水这个功用外,鱼嘴还有排沙的重要功用,因其建在岷江大弯道的下方,因而外江处于凸岸,内江处于凹岸。当洪水季节来临时,水流夹带的大量沙石到大弯道时,不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漩涡,此时含沙量大,重而沉底的底层水被离心力甩出,与百分之六十的主流一起直冲外江,而含沙量小的表层水被离心力甩到凹岸,冲向内江,鱼嘴是二八排沙的,百分之八十外江,百分之二十内江。 鱼嘴说完了,现在我们接着看看飞沙堰的功能,飞沙堰位于鱼嘴下方1070米处,长200米,高米,是一个看似平凡的工程,其实它的功用却非常的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旱

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5) 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6) 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 (10)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 (26) 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 (27) 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29) 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33)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34)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6)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 (42) 第十四章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54)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策略 (58) 第十八章附则 (5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青龙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资源和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指导合理利用与科学建设、依法管理风景区,特制定《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成果中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使用,在本规划范围内及有关区域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风景区内的各类用地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文本涉及的指标和数据是结合风景区的性质和特色而制定,未涉及到的指标和数据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 加强植被培育; 2、严格保护自然水系,加强水土保持; 3、建立和完善山岳森林生态群落结构,适度调整林相;营造森林生 态群落景观; 4、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重点展示山水、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古 寨遗址;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项目名称: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区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陕西关山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由来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本区块内有森林、草地、山峦、丘陵、河谷、川地交织多变,天象和气候自然资源景观独特,春秋相连。这里的地貌与中欧阿尔卑斯山相似,幽涧水泽兼具,草原森林相间,地势广阔,水肥草美,牧马成群,景色秀丽。经过几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可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求,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此次对关山草原旅游区进行的新一轮规划得到了陕西旅游集团在整体开发、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关山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对关山的开发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关山这个绿色瑰宝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周边区块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陕西省旅游集团于2006年9月正式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陕西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景区概况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位于陕西、甘肃两省接壤的宝鸡市陇县西南部,地处关山山脉的南端,该山脉又称陇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天然屏障,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的具有欧陆风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地理坐标为东106°31′57″~106°36′30″,北纬34°41′40″~34°45′33″。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2) 第二章保护规划 (4) 第三章游赏规划 (9) 第四章设施规划 (12)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21) 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 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 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 规划图纸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 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2;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178个景点,分属2大类、8中类、39小类;其中人文景点123个,自然景点55个。特级景点8个,一级景点32个,二级景点48个,三级景点56个,四级景点34个。 14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9处,自然类景群5处;特级景群3处,一级景群8处,二级景群3处。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专题研究

规划编制成员名单 项目名称: 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委托单位: 都江堰市旅游局 编制单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 项目顾问: 戴 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导 项目组长: 李仲广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所长、副研究员 执行组长: 吴丽云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副教授、博士 项目组成员: 代改珍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执行院长、博士 何琼峰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副研究员、博士 吴丰林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 博士 肖建勇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博士 王 蕾 北京印刷学院 博士 刘 洁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硕士 范晓良 北京地景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公司 景观设计师 王 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硕士

目 录 专题一 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01一、大熊猫文化内涵 .......................................................................01 (一)大熊猫——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01(二)大熊猫——中国新文化的象征 ...............................................................03(三)大熊猫文化资源的开发意义 ..................................................................04二、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思路 ..............................................04 (一)大熊猫文化旅游 ....................................................................................05(二)大熊猫文化展览 ....................................................................................05(三)大熊猫文化创意产品 .............................................................................05(四)大熊猫文化衍生产品 .............................................................................06(五)大熊猫文化演艺产品 .............................................................................06(六)大熊猫生态旅游产品 .............................................................................06三、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 ..............................................06 (一)建设大熊猫文化旅游园区 ......................................................................07(二)打造大熊猫文化产业链 .........................................................................08四、熊猫文化旅游项目列表.............................................................10专题二 道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12 一、道文化内涵 ...............................................................................12 二、青城山道文化旅游现状分析 .....................................................13 (一)青城山道教文化发展现状 ......................................................................13(二)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3(三)青城山道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14三、从道教文化旅游到大道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14 (一)拓宽大道文化的旅游发展路径 ...............................................................14(二)营造大道文化的旅游发展氛围 ...............................................................16(三)实现道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16四、道文化旅游项目列表 ................................................................18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 项目名称 (4) 1.2 项目背景 (4) 1.3 总体规划 (5) 1.3.1 建设原则 (5) 1.3.2 建设目标 (6) 1.3.3 建设内容 (7) 1.3.4 建设周期 (9) 2. 现状分析 (11) 3. 需求分析 (11) 3.1 政府需求 (11) 3.2 游客需求 (12) (1)个性化 (13) (2)精准性 (13) (3)互动性 (14) (4)分享性 (14) (5)便捷性 (14) (6)品质化 (14) 3.3 住客需求 (16) 4. 总体架构设计 (16) 4.1 体系架构 (16) 4.2 系统综合规划 (18) 4.2.1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18) 4.2.2 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 (19) 4.2.3 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管理 (19) 4.2.4 制定统一的交换接口 (19)

4.2.6 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 (20) 4.2.7 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 (20) 4.2.8 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架构 (20) 5. 通讯网络与基础设施 (22) 5.1 移动通信信号及宽带覆盖 (22) 5.2 无线局域网 (22) 5.2.1 设计原则 (22) 5.2.2 无线网络架构设计 (24) 5.2.3 场景化无线设计 (24) 5.2.4 多方位安全设计 (25) 5.3 信息发布大屏系统 (27) 5.3.1 信息发布系统概述 (27) 1、信息传递更加生动高效 (30) 2、播放内容丰富 (31) 3、画面清晰稳定 (31) 4、播放方式灵活 (31) 5、运行更有保障 (31) 5.4 景区多媒体自助查询系统 (32) 5.4.1 软件功能 (32) 5.5 电子围栏 (33) 5.5.1 系统概述 (33) 5.5.2 主要功能 (34) 5.6 广播系统 (36) 5.6.1 系统概述 (36) 5.6.2 功能描述 (36) 5.6.3 系统需求 (37) 5.6.4 系统功能说明 (38) 5.6.5 特色功能 (39)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