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晚期癌症病人的舒缓治疗医生”成文武 说出你的疼痛,好好对待它

访“晚期癌症病人的舒缓治疗医生”成文武 说出你的疼痛,好好对待它
访“晚期癌症病人的舒缓治疗医生”成文武 说出你的疼痛,好好对待它

访“晚期癌症病人的舒缓治疗医生”成文武说出你的疼痛,

好好对待它

这是一个痛苦的事实,许多癌症病人会步入晚期,肿胀、抽搐、溃烂、昏迷,和难以言说的疼痛。

非常糟糕的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往往束手无策,走投无路。

有这么一个医生,做出了改变:创立一个病区,专门服务晚期癌症病人,缓解他们的疼痛,帮助他们平静地、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我一直记得那个画面,他们为临终病人、为失去双亲的孩子点燃蜡烛,轻轻念祷告,提供哀伤治疗。我们也有那么多晚期病人,就不去管了?让他自生自灭?让他就这样痛苦了吗?”

本期服务上海三十年,拜访这位特别的癌症治疗医生成文武。

在这里,无需忍耐,

把疼痛说出来东安路270号,上海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

名字平淡无奇,规模也是全院最小(12张床位,6个医生),但这里,却是全上海乃至全国一个难得的医疗空间:

专门服务晚期癌症病人。

“心理很矛盾,不痛的时候活着的念头很强烈;痛起来巴不得死了算了,对药物很拒绝;从能走到下不了床、从能在床上坐着到翻身困难,只有三个月;

浑身疼痛难忍,整夜无法入睡,到最后都疼糊涂了……”这是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家属的自述,也是晚期癌症病人共同的艰难历程。

此外,他们时常还要置身另一个困境:一旦被判“晚期”,就很难得到床位,住院治疗。这一方面凸显了床位紧张等医疗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目前“主流”癌症治疗面临的矛盾:癌症发展到晚期,险象环生,极为折磨人,是很需要医生的时候,但此刻,往往病人不得不独自承受难以言说的疼痛,而他们的家人,则备受眼见亲人受苦却束手无策的煎熬。

“以前有媒体把我们说成是‘临终关怀病房’,这是一个误解。”综合治疗科主任、创办人成文武说,他中等个子,清瘦,白大褂下整齐地穿着衬衫,系着领带,“我们这里主要服务晚期癌症病人,有些是发现肿瘤的时候,已经不适合开刀了,但是会有不适,疼痛,这些症状是需要处理的。等症状缓解了,就可以回家,也可以拿着我的(治疗)方案住到基层医院。有些是发现了肿瘤的时候不适合开刀,在我们这里稳定一段时间后,再去手术。当然也有一部分病人已经

很晚了,那么我们做的,就是怎么样把他心理和肉体上的痛苦减到最少,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综合治疗科有四间病房,每个房间两到三张床位,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安静,病人和陪护的家人似乎满腹心事,却又无话可说。而这种氛围在成文武面带微笑走进来查房时,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今天感觉怎么样?要和我拉拉手吗?”立在24号床边,成文武笑问。病床上躺着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妇,面色青白,她虚弱地一笑,从棉被下伸出同样是青白色的右臂,拉了拉成文武的手。

“她是肠癌晚期。”出了病房,成文武悄声透露,“前几天送进来的时候,整个心脏、胸腔里都是积液,不能平躺,只能坐着或者站着,很难受的。我先把肺里的水控制住了,现在至少能躺下去了。我和她约好,我查房的时候,如果她感觉还不错,我们就拉拉手。”

33床是一位浙江上虞来的老者,右肺癌变,几趟化疗下来,人几乎垮了,下肢肿胀如象腿,绍兴、杭州、南京数家医院看下来,都没能消肿。“今年夏天,我们到了上海肿瘤医院,碰巧看到有这个科,和成主任一谈,就决定住进来了。”老者的妻子说,在江浙沪各大医院跑了一年多,这里给她的第一印象很不同:热心安排床位,不用找关系;医生亲切,有耐心,肯听她说话;此外,她总算听到了一句“安心话”:

“慢慢来,我会处理好的。”

近半年来,他们一直在这里“进进出出”。水肿消了,就回老家,腿肿了,再到上海来住院。老人家很硬朗,只要一消肿,就自己下地刷牙、打水、梳洗。

“今天出院啦。”

成文武来到28床边,用上海话向一位六十开外的阿姨打了个招呼。她是肝癌晚期,一周前因面色蜡黄,昏迷抽搐送进医院,其他医生无法判定是何所致,仪器反复检查,也查不出所以然。送到综合治疗科后,成文武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判断是癌细胞脑转移,伴有肝昏迷,通过静脉给药控制住了黄疸,把病人从鬼门关“拖”了回来。只是阿姨的情绪还有些低落,一边摸摸索索收拾东西,一边带着哭腔,指指成文武对家人说,“我就是舍不得伊呀……”

“下趟再来呀。”成文武含笑道。“我们这里进进出出的病人蛮多的。”据成文武介绍,每年,综合治疗科大约收治350位病人,每人平均住院天数约为14天。“好多肿瘤弄不掉,也没有办法治愈,到了晚期,很痛苦。那些骨转移的病人,真是痛入骨髓啊。我们这里还来过一个患肠癌的,肛门都烂穿了……但我们目前治癌症,主要是对付肿瘤,对病人疼痛的理解不够,‘生这个毛病么,总要痛的’,经常有人这么说。病人说我肿瘤不怕,死也不怕,但是我就怕痛不欲生,医生你给我止痛。但是往往好多医院只说你这个肿瘤应该怎

么治,没涉及到他提出来疼痛的需求。你到国外去就不是这样了,病人说疼痛了,马上要高度重视,想法设法缓解你的疼痛。”

综合治疗科创办于2006年,开张伊始,曾叫“姑息治疗科”,但因为拗口费解,改成了目前这个名字。“后来我又想了名字,叫‘舒缓治疗’,实际上,不管叫什么,它是一个不同的医疗理念,就是把生和死看作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既不刻意地去延长它,也不刻意地去缩短它,但是重视和处理病人的症状,包括疼痛、贫血、乏力以及心理上的困扰等等,尽量缓解痛苦,让他感到舒服,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在综合治疗科的走廊里,贴着一张医学海报,醒目地写着“无需忍耐,把疼痛说出来!”,还详细列出了不同的疼痛感受:刺痛、放射痛、烧灼痛、刀刺痛。“晚期癌症病人都很痛的,但疼痛的感觉和程度不同的,那我就量化,0是没有痛,10是最痛,病人自己说,现在痛到几分,那我就知道了该用什么药,怎么治疗。”让病人自己

来决定生命的最后一程“下趟再来呀。”

和出院病人告别时,成文武经常说这句话,有些病人听了是安慰,有些病人直摇手,好像“触霉头”似的。但成文武说这句话,是有他的意味的。他仿佛想借此暗示晚期癌症病人和家属,不管还能活多久,是否会出现奇迹,癌症的降临提醒着我们,我们终需鼓起勇气,面对死亡。

2004年,成文武去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进修,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癌症医院,仅员工就有三万四千余名。在这个庞大的机构里,有个小小的空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间family meeting room,癌症病人在这里家庭会议,有谁参加呢?病人、家属、医生,护士,可能还有社工、心理咨询师。大家进来后就坐在一起,就开始讨论疾病,诊断是什么,有哪些治疗,利和弊是多少,让病人自己选择。”

这个流程,体现了“舒缓治疗”的核心:不但缓解病人的疼痛,而且要尊重他的知情权,由病人自己来决定生命的最后一程如何度过。

2006年着手创办综合治疗科时,成文武向医院提出了申请,希望有一间“family meeting room”,但终因床位紧张而作罢。但病区运行起来后,他还是找到了一个谈话空间。在医生办公室和病房之间,恰好有一片长方形、十来平方米的走廊通道,进出人不多,一侧是一排蓝色塑料椅,可以坐下聊聊。慢慢地,这里变成了一个没有围隔的“谈话角”,经常可以看到成文武和家属相向而坐,低声交谈。

在这里,成文武会向家属,甚至病人本人交代一些事情第一,最后关头,不做“创伤性抢救”。“人已经到这个地步,就像灯油已经全部燃烧完了,为了拖几个小时,又要

切气管、又要插导尿管,又要静脉切开,胸腔打开,做给谁看?做给家属看吗?家属愿不愿意看?”

第二,目前有哪几种治疗方案,详尽地告知、解释,由病人和家属来选择。

第三,也是最难的,告诉患者家庭真相:得了什么肿瘤,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预计还有多长的生存期。星期日周刊记者(以下简称星期日):成医生,舒缓治疗是要告诉病人真相,让他们有知情权的?

成文武:我是主张告知的。我曾经建议医学院应该开“死亡教育”,但不成功,说我太超前了,实际上不超前,国外的教育,三四岁就开始面对这种话题了。我看过一本绘画本,《爷爷变成了幽灵》,我觉得人家小孩子都能谈论,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谈论,所以我的工作一部分,就是和晚期或者临终患者做有技巧的沟通。星期日:你的技巧是什么?

成文武:我有两套方法,一套叫“竹筒倒豆子”,如果病人平常心情比较开朗的,也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照顾,对自己的病情也有所了解的,那我就直接对他说了,病情到什么程度,治疗方法是什么,估计生存期是多少。如果病人家属有要求我们不能讲,或者患者平常就胆子比较小,比较容易忧虑,那么我就采用另外一套方法,“挤牙膏”,一点点地把你病情告诉给你,不能今天一诊断马上就说,你是晚期了,大概预期生存三个月,这样人马上就垮掉了。星期日:

你和晚期癌症病人打交道,已经二十多年了,接触了无数的病人和家庭。在你的观察中,人们对疾病,尤其是癌症这样重大疾病的知情权有什么变化吗?

成文武:是有些变化的,我是1991年到肿瘤医院正式工作的,当时大家对癌症还是比较陌生的,很难接受,很不愿意谈论。现在肿瘤比较普及了,大家的认识也比较多了,特别是经过长期治疗的那些患者和家属,开明的人逐步多起来了,愿意去面对疾病,面对死亡,尽力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原来我们门诊没人的,同样是专家门诊,旁边人家化放疗的挤得门庭若市,我们这里空荡荡,门可罗雀。现在陆陆续续也会有病人来排队看了,因为的确认识到生活的质量是比较重要的。

但我也我曾经碰到一个病人,他爱人乳腺癌转移,用药已经用到顶了,但他不能接受现实,认为只要肝肺心肾这些重要器官没有肿瘤,就不会是晚期。我说你爱人的毛病是比较重的,但是他说我有的是钱,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你把我爱人救活。但有钱不一定能换命啊!星期日:遇到这样的家属,你怎么办呢?

成文武:谈啊,整整谈了45天,每天3小时谈。实际上,那个病人整个肠子都梗阻了,饭都吃不下去,要还有一肚子的腹水和一腔胸水。星期日:你为什么要和他谈那么久?

成文武:如果他不接受现实,还是会继续纠结在“我有的是钱,你给我治”的思维里,那剩下来的一个多月,就这么度过吗?一个月很快的,既然治不好了,病人和家属应该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星期日:你这么说,我忽然对舒缓治疗有了一个认识,缓解疼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人只有不那么疼痛了,才有那个空间安静下来,好好想想,最后的时间要如何度过。

成文武:是啊,我就和那个家属说,如果钱都能够买命的话,那命就不值钱了。你现在应该多陪陪她,对她好一点,这是你要做的。后来我还建议他,打个电话让国外的女儿回来陪陪妈妈。他还有些犹豫,女儿在国外读大学,如果回来时间长,可能要休学半年,会不会有影响。我说,大概就是这点时间,你和女儿商量一下。女儿后来回来的,和男朋友一起带来。那个国外男朋友倒是蛮好的,听不懂中文,还陪夜。星期日:你的建议是很重要的,不然母女俩也许没有告别就永别了,那会是一个很大的创伤。以前我采访过一位普林斯顿的年轻教授,复旦毕业后出去的。他妈妈就意外去世时,家里也是怕耽误他学习,一直等到四十多天丧事全部办完以后才委婉地告诉他。这位教授现在是个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但妈妈最后一刻,他没有陪伴在她身边,这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

成文武:我还要举个例子给你听,并不是所有从国外回

来的人就一定接受了国外的文化。有个病人是前列腺癌晚期,全身转移,很痛苦,卧在床上不能动,褥疮,腹水,骨转移的疼痛很强烈。转到我这里来时,已经没几口气了。他女儿女婿都在国外当医生的。我说,你父亲现在这么难过,已经没有神志了,预计生存时间是24小时,最长不超过48小时,在他最痛苦的时候,是不是和国外一样,给点药,让他安静下来,舒服一些。但是我不确定这些药用下去,他会不会扛不住,半支下去人走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是不是这么办,要你点头,你不点头我不敢用。令我震惊的是,她说不用,坚决不用。我说为什么?为什么不让你的父亲舒服一点?她说这个我不管,你得给我救,死命地救,老头子多活一分钟,我心里安慰一分钟。我说,不打这个药会很痛苦得死掉。她就是不用。我只好按照她的意思来。后来病人大概挣扎了26个小时,很痛苦的,一直叫,气也喘不过来。她女儿就坐在旁边看着,什么都没说。然后她累了,叫她老公来换他。星期日:这位老先生是你的病人,你希望他平静地离去,但是决定权又在家属身上,你得眼睁睁看着病人受苦。当病人家属和你的想法有冲突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成文武:没办法,我尊重病人和病人家属,除非病人神志清醒的时候,和我关照好。前两天有个病人,从小看我长大的,算是我的长辈。有一天,她把所有的直系亲属叫过来,

交代他们,最后关头,我儿子说了也不算,成医生说了算,你们也按照他的来。星期日:我想,这位病人一来是信任你,二来对于最后时刻如何离开,她是有自己意愿的,希望通过你,确保自己的意愿。

成文武:是的,她希望自己走得平静些。星期日:我听说一些国外的意愿,病人会填写“意愿书”,比如不要插管子,不要切器官,这个意愿书是有法律效力的,医院和家属都得遵从。在你的科室,有人会写意愿书吗?

成文武:中国没有,有也没有法律效力。不过,现在有些病人会和我有所表达,决定自己怎么走,但大部分情况还是家属做主。星期日:你怎么理解这种普遍的情况呢?

成文武:可能还是不知道怎么开口谈论病情,谈论死亡吧。曾经有个学心理的志愿者,到这里来和晚期病人谈,开口第一句就是“你的病已经到这个地步了,你对身后事有什么想法。”人家差一点一个耳光甩上去。后来我和她说,你现在和他又不熟,你最多就是坐下来,先问问他,你有哪些不舒服,先讲给我听听。你要听他有什么要求,再去辅导他,而不是坐下来,直接谈身后事。星期日:一个人痛苦地喊叫了两个小时走,和他平静地躺着两小时走,对你来说,这种差别意味着什么?

成文武:对于死亡,我没研究,我只是从医生的角度看作是一个生物体灭亡的过程,当然人这种生物体和一般的生

物体不一样,他肯定是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我的职责就是既然要在我手里走,我就让人安详地走。一个病人在痛苦中离开,对我来说是有压力的。我们不是单独病房,他周围还睡着其他病人,他们看在眼里,肯定会恐惧。第二个,我们医护人员心里也很难过,你去听,如果晚上很幽静,整个走廊里就听到一个声音呻吟,或者哇哇拼命叫,不要说睡不着,心里也很发毛的。综合治疗科的病房,和其他癌症病房没有什么不同,阳光充沛的时候,会有种温暖感,而阴天的时候,仿佛就弥散着一层苍白。但这里的走廊是有些不同的,墙壁上画着手绘图画,贴着一张张病人和医护人员写下的话语,是那种唯有在一些妇幼保健院才能看到的温馨。这种低落和平和、希望和无望交织的景象,仿佛是喻示着这个空间时时刻刻发生着的真实。

综合治疗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病人住院期间正好遇上生日,成文武都会自掏腰包,买一个蛋糕为病人过生日,然后把蛋糕分成十二份,和其他病人一齐分享。

这个规矩背后,有个故事。六七年前,病区来了一个临终病人,家人说,他有个心愿,再过几天就是60岁生日了,他很希望能捱过这一天,过一个甲子再走。后来成文武和同事们的确让他坚持到了六十岁那天。“那一天我想了想,买个蛋糕就一两百块,给他过个生日吧,大家热闹热闹,就买个蛋糕,插上蜡烛,给他过生日。”成文武回忆道,“病人本

来在床上眼睛都张不开的,半昏迷了,一看给他过六十岁生日,一下子开心地坐起来和我们唱生日歌了。”

生日过完第三天,病人再也没有醒过,两个星期不到,走了,但是神情一直很安详。

也有些时刻不是温馨的。就在11月上旬,傍晚六点下班时,送来一个新病人,成文武看了一面,等次日一早去查房的时候,人已经走了。

“他是消化道癌,山东来的,在其他医院已经治疗了很长时间,腹水,胸水,褥疮,都有。医生关照过他了,睡觉只能朝右边,因为身体右侧已经大量积水,如果朝左侧睡,就会压迫到心脏。值班医生告诉我,他今天早上就猛一翻身,一下子把心脏填塞了,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他儿子说他这个阶段一直说自己很痛苦,厌世。猛一翻身,是医学上的大忌,他肯定知道,我猜测,那是他自己做了了断。”成文武说,感人也好,惨烈也好,在这个晚期癌症病人的驿站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什么是医生“质的问题”?舒缓治疗,是什么时候触动成文武的?

1999年底,医院安排成文武和另一个从事护理研究的同事去香港三天,参观香港的基层医院。其中,“宁养院”深深地吸引了他。

香港护士钟淑子从事癌症病人的护理,她在工作中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困惑:无数濒近死亡的癌症病人痛苦不堪,为

何医院和自己无能为力?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于是她前往

英国求学,专门学习末期癌症的舒缓治疗和护理。1982年学成归来,在香港圣母医院成立第一个临终关怀小组。随后,为晚期癌症病人和其他临终病人提供身心照顾的“宁养院”陆续建立,成为一项社会的公共福利。

“最吸引我的,是他们怎么样人性化地去处理那些晚期的、临终的病人。为什么人家会处理得这么好,我们为什么就不及他们呢?比如为临终病人,为失去双亲的小孩子,宁养院会为他们点燃蜡烛,念祷告,提供哀伤治疗。”成文武回忆道,“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个场景,一个私密的谈话室,有几个人来活动,他们失去了亲人,在这里接受一个集体的心理疗愈。那个画面,对我触动蛮大。人家可以想做这些,我们却没有?从那个以后回来,工作不再为了吃饭,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真的要去做一些事情。”

香港回来以后,成文武写下“万言书”,呈交时任院长,建议上海肿瘤医院首创这样的服务,院长很赞赏他的提议,但遗憾的是,那时没有成形。

2004年,成文武通过了全院“打擂台”,从“40选8”的PK中胜出,获得了去美国进修的机会。有人建议他去学习当时最热门的“生物治疗”,成文武没去,而是到休斯顿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专门学习了晚期癌症病人的舒缓疗法。“我从1991年工作开始,一直和晚期癌症病人打交道,

现在知道有舒缓治疗,肯定要走这个方向的。”

回来之后,成文武再次递交了“万言书”。不过,五年后的他也变得“老练”了。他先是邀请美国舒缓疗法的专家到上海来,随后又建议专家把医院的领导请去国外看看。“我们领导去参观的时候,正好看到两个晚期癌症病人在病房里举行了婚礼。那个场面感动了他们,回来以后就决心创立这样一个科室,让我来开展工作。”星期日:1999年去香港的时候,你也是一个既敬业又困惑的医生吗?

成文武:我敬业是很敬业的,但当时没什么困惑。讲难听一点,工作就是为了吃饭,根本没有考虑质的问题。星期日:当时你在做什么呢?

成文武:1991我从上海中医大学毕业后,就进了肿瘤医院,跟着老师于尔辛做“大肝癌”,实际上就是治疗晚期肝癌病人。当时肝癌的死亡率非常高,余老师是个老中医,医德非常好,他就带着我们研究怎么中西医结合,怎么用介入(即利用细管子从血管进入,直接给肿瘤用药的技术——记者注)和放疗治疗晚期肝癌,有很多突破。星期日:于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成文武:于老师全国赫赫有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按他这种地位,住个别墅也是应该的,没有,他现在还住在很普通的公房里,他整天就是围着书转,要么就是为病人看病。那些老的、好的“上医”(即上海医科大学)的人,真的是

有这个境界。当时我们科室搞晚期,钱很少的,老师一直告诫我,年轻医生不要老想着钱,你们应该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去做,只有去做,只有不断地去接触病人,你才会觉得你今后有一定的价值。既然有这么好的老师,我就想沉下心来,一直往前面走下去。星期日:但是你刚才也很坦率,说去香港之前,工作只是工作,没有考虑质的问题。我猜于老师的敬业影响了你,但他创造的方向,还不能解决你职业中“质的问题”。

成文武(摊开两手):我这双手,大概是上海滩送走人最多的一双手,四位数。我遇到第一个死亡的病人,大概是1989年,我还在曙光医院实习,值夜班。那个病人是个白血病的患者,女的,40来岁,血小板太低了,后来脑子里大量出血,当天晚上就死了。她女儿,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哭得很伤心。那时候我就觉得挺震撼,一个人就这样死掉了,旁边还有一个这么小的可怜孩子,就觉得很震撼。1991年到了肿瘤医院,经常要值夜班,当时肝癌死亡率很高很高,有时候值一个晚上的班,可能要死掉三个,甚至更多,每个晚上都会有很多的事情,消化道大出血、昏迷……‘死相’都很难看的,如果说一个病人在你面前几分钟吐一脸盆血,你觉得怎么样?肯定很糟糕的。就算不轮到你抢救,你得坐在那里不能睡觉,心里高度紧张,这种情形前前后后延续了十四五年。等你手里送走100个人的时候,你已经很熟悉整个

流程怎么走了,怎么抢救,怎么谈话,但那时候,的确感觉自己很无奈,这些人都救不活。星期日:现在我理解了,香港之行为什么那么触动你。从开始关注舒缓治疗以后,你和病人的关系变了,以前似乎更多的是你和肿瘤的关系,现在开始有了和人的关系。

成文武:“病人”、“病人”,过去我们只看见前面的“病”,没有看到后面这个“人”字。实际上是“病”生在这个“人”身上,如果“人”没了,“病”你看得再好,白看。所以现在先理解后面一个字,然后再去看待前面一个字,叫“病人”。1999年去香港,差不多正好工作十年,有点转折的意味,后来去学了舒缓治疗,感觉自己主动了,甚至想去创新了,这就两样了。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舒缓治疗仍然是个“超前”的服务,这意味着,成文武和他的同事们要为此支付现实的代价:收入偏低,缺少课题经费,难以发表论文,以及,他们经常听到尖锐的质疑:

“外科医生说我能把肿瘤开掉了,化疗医生说我把肿瘤打掉了,你们呢?也没把肿瘤治好,整天在和半死不活的人打交道,也没医好,你们的价值在哪里呢?一会来一个你送一个,难道送死人是有价值的吗?”

“我反问一句,每个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总要死的,我们优生有了,优逝有吗?第二句话,肿瘤这个毛病,是不是都能看得好?百分之七十的肿瘤都是会进一步发展下去,走

向晚期的。那么这些病人你怎么办?不去管他了?让他自生自灭了吗?让他就这样痛苦了吗?”成文武说,“你们不要的病人,到我这里来,我要让他们减少痛苦,家属也很平静,这就是我的成就感。实际上,这个‘市场’比真正治好的‘市场’来得更大,是不是?”

□星期日周刊记者谢岚

癌症病人晚期应该告诉其病情吗

由于癌症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很多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一旦癌症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加重,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因此有的患者家属害怕患者得知病情后承受不了打击,会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认为更有理保持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那癌症病人晚期应该告诉其病情吗?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在确诊病情后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质量,而是要不要告诉患者本身自己已经患癌,不过临床上大多数家属都担心患者接受不了,便选择隐瞒病情,其实如果不告诉患者病情,哄他、骗他,长期下来患者综合觉察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于是整日胡思乱想,反而会消极应对医生制定的质量方案。如有的患者在被告知无大病后,难以接受放疗、化疗等副作用较大的质量,认为既然没有大病,为什么还要接受难受的质量,多数人选择不承担痛苦,宁可不治,即便子女苦口婆心的劝说,部分患者会被说服,但接受了治疗后,又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 癌症晚期病情的进展,远超常人所想,而患者远比家属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家属虽然保密,但病痛又确确实实的存在,久而久之,患者与亲属间的信任产生了裂痕。不少患者因此暗自恐惧,即便他的病情没想象中那么严重,可也会妄想自己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承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有能够体会到家人苦心的患者,为了减轻家属的忧虑,便假装不知道,甚至有意掩饰自己的症状,明明痛的难受,却说没那么严重,能坚持也未必是好,这样反而会让医生难以掌握真实情况,耽误了治疗。

袁希福老中医主张如果患者心理可以承受,尽量是让患者知道病情比较好。至于话如何说,不能一次性直接告知,可以先说的模糊一些,透露部分信息,让患者有所觉察,等他有些心理准备后,再借机说出实情。而如果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病情较重,那可以先不告诉他实情,等治疗一段时间,若病情稳定再行定夺是否告知。 作为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案例1:李于民(化名),胆管癌,男,75岁,河南汝州市人 求医经历:李于民是在2017年4月初被确诊为胆管癌,门脉左支癌栓形成。曾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求诊,被告知

如果你是一个晚期癌症病人

如果你是一个晚期癌症病人,请必须尝试“小麦草汁治癌法” 来源雅虎科学 2005-9-8 785 麦芽草榨汁治癌有奇效 佚名 《雅虎科学》2005年9月7日讯:据9月6日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古城斋浦尔的医学专家找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广大癌症患者能够从天然食品中获得战胜病魔的希望。药剂师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从小麦芽草中榨取出来的汁水能够作为一种抗氧化物质来阻止肿瘤细胞向恶性发展,而且这种有机食物没有任何副作用,治疗功效也在50%以上。 斋浦尔当地一家著名医院的药剂师马哈拉解释了麦芽汁对抗肿瘤细胞的原理。在以往的治疗方法中,所使用的药物往往会既杀死了肿瘤细胞,也伤害了健康的细胞。然而麦芽汁却能够在扼杀癌症细胞的同时保护人体内健康的细胞,因而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麦芽汁的这种功效一经发现,就马上被应用到了对抗癌症的战斗中去,广大癌症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也纷纷对麦芽汁竖起了大拇指。“我服用麦芽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感觉精神振奋、体力充沛。我会建议我的病友们也来喝麦芽汁,因为我感觉它比传统的药物要好很多。它简直是个奇迹!”当地一名癌症患者帕达玛这样说道。 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小麦草治疗癌症的操作方法 发布:慧运居士[全部文章空间留言]日期:2009/10/23 收藏微信分享 1 小麦草和生食疗法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现任德州大学安德森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雷久南博士推介的治疗癌症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凡癌症患者,若能真心忏悔、戒杀、放生等,遵行生食和服用小麦草汁,就是最严重的癌症,一年之内也可能会好,初期患者,最短几个星期就会好。笔者的亲戚、朋友中俱有如法实施而愈的例子。下面是我们遵照新加坡琉璃光养生世界医师——雷博士的一个弟子指导,在为亲戚实施过程中的作法和体会,供读者参考:

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

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 班级: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合作办学 论文摘要 本篇论文目的是讨论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从关怀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此类人群临终关怀应当注意问题并进行论述。对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既可以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又能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从而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临终关怀、癌症晚期患者、减轻痛苦、社会意义 正文 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或多或少都会会面临疾病的痛苦,癌症患者尤其如此。临终的癌症晚期患者是一个没有希望治愈,预计生存时间仅为3-6个月的特殊群体,该人群常有天价的治疗费用负担,病程长且心理、生理均承受巨大的痛苦。临终关怀源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医疗服务模式,其重点在于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本文要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 临终关怀的性质及重要性 1.1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服务等。其目的不在于治愈疾病,延长生命。它在于强调的是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生活在如家的环境中,舒适、有尊严地过完生命中最后的阶段。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于1988年正式在临床中应用。临终关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医疗、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全面照护,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使其能安宁、舒适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二是对晚期癌症患者从生理、心理上提供全面的照护。 1.2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癌症发病率逐渐升高,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超140万人。癌症晚期的病人倍受痛苦的折磨,经慢性消耗后,死于全身器官衰竭。如何在我国现有的医疗状况下使更多的病人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护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医学人道主义的不断升华。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医学服务局面:对癌症晚期患者拒之门外,或者在医院里也只是延长其痛苦的生命而不注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关心和照顾。开展了临终关怀,临终病人可以享受规范的医学招呼,尊严地、更少遗憾地离开人世,病人家属也能得到精神上慰藉。 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使这类患者较长时间维持濒死状态,虽然延迟了医学界定的死亡,但这种延长既增加了病人自身的痛苦,也加重病人家属经济和心理负担,更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开展临终关怀,既保证了病人得到了必要的医学服务,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公正、合理的分配。 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临终关怀倡导关爱思想,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参与这项事业。积极为这项事业捐献出自己的财力、物力和感情,给患者及其家属以全面的关怀。使病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有利于推动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2.1临床实验 河南平顶山市解放军152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医院护理人员对其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

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

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体验

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体验 发表时间:2015-09-29T16:10:26.04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作者:谢金红王咏梅[导读] 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有效地止痛疾病可以伤害肉体,而疼痛可以摧毁灵魂,癌性疼痛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因此缓解或控制疼痛是护理晚期癌症病人的重要内容。谢金红王咏梅安徽省天长市中医院 239300 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意味着即将走向死亡,在这难以抗拒的阶段里,病人在生理及心理上均承受极大痛苦,除了使病人得到现代医疗外,更重要的给予其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尽可能的减轻病人痛苦和家属的悲痛,维护病人的尊严,提高生命质量,使病人在平静中度 过人生最后的旅程。我科于2012年1 月至2014 年4 月共收住晚期癌症病人100 例,对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55 例,年龄最大80 岁,最小32 岁,女性45 例,年龄最大81 岁,最小26 岁,其中胃癌22 例,食道癌20 例,肺癌18 例,宫颈癌20 例,恶性淋巴瘤8 例,胰腺癌12 例2.护理措施2.1 保持安全舒适2.1.1 个性设置住院环境:根据病人的病情性格特点及文化素养,设置病房环境,均满足其单间,其中一部分朝阳,一部分朝阴,有一部分要求靠近护士站以安定病人情绪,一部分远离护士站,满足其对安静的需求。允许病人在病房放置自己喜好的物品以会客要求,尽量让病房多些家的氛围,淡化病人角色,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移情作用,因此提倡个性化的设置,可使病人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2.1.2 加强基础护理:切实做好每天晨晚间护理,及时巡视病房,遵循马斯洛的需求论,生活上给予照顾,精神上给鼓励,满足晚期肿瘤患者自尊需求,“过好临终生活”:大小便失禁,分泌物流淌等及时处理,以保持仪表整洁;暴露性操作用屏风遮挡,如:乳腺癌的病人触诊乳房、心脏检查时、褥疮病人进行褥疮护理时保护个人隐私,即或病人处于昏迷状态,也应有所顾忌,不应鄙视冷漠(听觉最后消失),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及娴熟的护理技术,努力温暖病人的心灵,使病人获得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带给病人更多的安全感舒适感。 2.2 有效地止痛疾病可以伤害肉体,而疼痛可以摧毁灵魂,癌性疼痛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因此缓解或控制疼痛是护理晚期癌症病人的重要内容。 2.2.1 药物止痛:无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采用WHO 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工作中医护人员不断学习掌握疼痛知识,运用多种方法如做好家属支持宣教、患者现身说教、每月开展科普知识宣教、组织收听癌痛空中课堂等形式宣教,切实做到首选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与按需给药结合、治疗中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注重个体化的规范化疼痛治疗,控制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有尊严地过好临终生活。 2.2.2 分散注意力:每个病房设置数字电视,可根据病人的喜好选择相应的电视节目,以分散其注意力,使病人的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3.协调和指导家属参与临终护理,提倡居家临终模式2.3.1 为病人提供精心护理主要责任者是护士,但是不可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对病人的关心照顾在某种意义上是其他人所不可替代的。 2.3.2 癌症病人病期长,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说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活着的人还要生活,可以根据病情建议家属建立照护者支持系统,取得亲朋好友的支持并合理安排亲朋好友的陪护时间,如假期或休息时轮流守护,尽量避免影响工作,也能使病人坦然接受陪护。 2.3.3 指导家属协助做好临终护理,为了满足患者居家临终的意愿,可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并定期电话回访和家庭访视,保证护理质量,用实际行动让病人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增强其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感受到最后的温情。 2.4 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4.1 幻想期:尽管病人知道自己是癌症晚期,但是在整个临终阶段都怀有强烈求生欲望,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向往美好生活,根本不会想到死亡。在护理过程中尽以可能热情理解和负责的态度顺应病人的想法,必要时可请同病种经治疗后恢复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心境处于最佳的状态。 2.4.2 绝望期:当病人已知治疗无望时,会表现得恐惧和悲伤,出现失眠、纳呆、流泪,这时要加强巡视,多与病人交谈感兴趣的事,除了转移病人思绪外,还可以根据当前发生的新闻故事讲解生命的多维度和幸福度而并非注重生命的长度,树立癌症并非等于死亡的积极乐观,掌握生与死的客观规律,指导病人认识生命价值,使病人能以比较客观地心理状态正确面对现实。 2.4.3 平静期:病人面临死亡的到来而呈现出相对平静的心理,宜选择适当的方式、适当的机会,将真实病情告之患者,可通过留下遗嘱的方式自己选择身后事的安排,此时,协助家属尽可能满足病人的愿望及灵性需求,提升患者的幸福感。 3.讨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更是触手可及的话题,对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需求,不能视为一种负担而消极等待病人死去,社会医院家庭都应该重视,每个医务人员都有责任让病人在临终阶段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珍惜生命的价值,适时做好辞世教育工作,满足患者身心社灵的需求。临终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属、医务人员共同配合、协调、做到严肃而不冷漠,温柔而自然,操作轻柔稳重,满足他们的所有愿望,提升病人的幸福感。希望人虽然是哭著来到世界的,但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病人带着尊严地离开……这就是临终关怀的价值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1]化前珍,刘芳娥,张如黄.重视家属在老年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5):298[2]莫远雁,吴慧.临终病人获得心理满足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10);627[3]左德翠.临终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原医刊,2006,33(4):93-94

晚期癌症病人应该做几次化疗

当癌症到了晚期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化疗是治疗癌症晚期常用的方法,通过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缓解病症,不过有不少患者对化疗并不了解,不知道化疗的次数,那呢?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癌症晚期患者通过化疗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可以控制病情,抑制原发灶和转移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对于选择化疗的患者来说,都非常关注化疗的次数,但患者需要做几次化疗并不是固定的,每个患者的病情、病理分型、并发症不同,身体的耐受程度不同,制定的化疗方案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患者需要做4-6个疗效的化疗。不过单纯的化疗副作用较大,因为化疗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而随着化疗疗程的增加,其毒性也会累积,引起恶心呕吐、脱发、厌食、骨髓抑制等症状,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影响到患者生存时间。 对于选择化疗的患者来说,在化疗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果反应过大或者无法耐受,应更换治疗方案或者中断化疗。针对化疗的副作用,建议患者联合中医药的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使治疗顺利完成,并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无法耐受化疗副作用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调理,扶正元气,增强抵抗力,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希福抗癌团队首席专家、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在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药性总论》、《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中医名著。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袁希福还曾先后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

癌症晚期病人疼痛难忍怎么办

提及癌症,人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恐惧”,恐惧高昂的医疗费用,恐惧产生的巨大痛苦,恐惧会失去生命。然而,大量的临床表明,癌症晚期预后更差,随着癌细胞扩散转移,形成新的诸多继发性癌灶及病发症,产生的痛苦常令人难以忍受,此时对于患者而言,又该怎么办呢? 众所周知,癌症早期与晚期有着完全不同的预后,当病情恶化到晚期时,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多会通过直接浸润、血液或淋巴液等方式,向机体其它组织器官扩散转移,形成新的继发性癌灶及并发症,在给患者身心带去巨大痛苦之时,更会增加治疗难度,危及患者生命。专家指出,晚期癌症出现疼痛不可避免,但并不等于死亡,及时治疗最为重要。 癌症晚期病人疼痛难忍怎么办呢?临床上,止痛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心理暗示、放松疗法、西医止痛以及中医止痛等,西医止痛主要是通过麻痹神经来实现,副作用很大,且容易出现反复。心里暗示和放松疗法只能暂时的止痛,都是指标不治本的方法,因此在临床上常用中医止痛。 中医止痛不仅能有效的祛痛止痛,还能同时抑制癌细胞,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根本上祛痛止痛,中医治疗癌症着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整机体平衡,一方面使肿瘤生长停止,肿瘤缩小。另一方面使机体适应新的内在环境,减少肿瘤给机体带来的损伤。 下面我们通过一位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真实的治疗经历来了解一下,中医如何通过控制病情恶化,来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吴素兰,食道癌,女,56岁,长垣县凡乡镇邢固屯村。2002年7月在安阳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食道癌,后进行数次放疗,病情未改善。后来经人介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助袁希福院长,患者到诊时症状:食物下咽困难,声音嘶哑,乏力,消瘦,胸骨和突剑部位疼痛,病情严重。 袁希福依照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为其施治,用药十几天,效果立竿见影。四个疗程以后前来复诊。复诊时症状:吃饭顺利,声音嘶哑症状消失,行动有力,体重有所增加,胸骨和剑突部疼痛不敏感。院工作人员定期电话回访,如今十四年过去了,身体状况良好。 癌症晚期病人疼痛难忍怎么办?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癌症病人出现疼痛,一定要及时缓解。中医治疗作为临床重要的额治癌方法,应该贯穿始末。中医不仅能有效的祛痛止痛,还能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命,对于治疗癌症有重要的作用。

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摘要: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患者患上癌症后,身心两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打击,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癌症患者进行身心全方面护理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做好肿瘤患者的护理不但可以保证治疗手段顺利进行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晚期癌症临终关怀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也是生命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及临终和死亡给病人和家属所带来的影响,也备受重视,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同时,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晚期癌症病人则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癌症患者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承受着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以满足晚期癌症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临终关怀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且以晚期癌症患者为主体,正是适应了这一客观形势,同时也适应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 临终关怀是为当前医疗条件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持临终病人的尊严,使其得以舒适安宁渡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临终病人,已经从过去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以对症为主的照料,以延续病人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强调尊重病人的尊严和权利,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也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照料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 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有关学术界学者的重视。 临终关怀的概念含义有二:其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它是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标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珍惜有限的人生时光,能够少痛苦,甚至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其二、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顾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临终关怀又可分为临终医学、临终护理学、临终心理学、临终关怀伦理学、临终关怀社会学、临终关怀管理学等分支学科。对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其目的在于减轻临终病人的心理负担,其中尤其是解除病人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和不安,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的价值,适应角色的转换,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使病人能在有限的日子里,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在充满人性温情的氛围中,安祥、宁静、无痛苦、舒适且有

一位著名肿瘤专家癌症晚期地临终感悟

一位著名肿瘤专家癌症晚期的临终感悟 2015-03-17 导语:胃全切后,一次又一次的化疗接踵而来,肠液、粪便、血液流入腹腔,造成严重感染,浑身插满了管子,令他“生不如死”,临终前他说到:“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但对术后病人的痛苦体会不深。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 华益慰,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他医术、医德俱佳,深受患者爱戴。在他患上胃癌,与病魔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后,还是在2006年8月12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作为一位从事癌症防治工作的医生,华益慰一生曾经给无数患者做过手术,但是当他自己成为胃癌患者,做了全胃切除手术,并接受了腹腔热化疗后,临终前却留下了无比沉痛的话语:“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但对术后病人的痛苦体会不深。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 化疗后他疼得翻来覆去 2005年7月,华益慰的饭量突然减少,消化也不太好,就去进行检查。拿到检查结果,华益慰马上诊断自己患了胃癌,由于没有拿到病理证据,他决定进行手术探查。 开腹探查后才发现癌症已是晚期,华益慰只好接受常规处理,做了全胃切除。全胃切除手术,就是把胃全部拿掉,将小肠直接与食道接起来。由于没有贲门了,碱性的肠液和胆汁就直往上返,病人会出现返流、烧心等症状。术后,华益慰返流特别严重,食道总是烧得疼,嗓子经常被呛得发炎,连耳咽管也被刺激得很疼。人只能是半卧着,根本不能平躺。 全胃切除的痛苦还没有结束,下一个痛苦接踵而来。为了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华益慰接受了腹腔热化疗。 对腹腔热化疗的痛苦,华益慰生前说“都不敢想像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90分钟躺在那里不能动,腹腔加温到41摄氏度,人不停地出汗,大汗淋漓,以至

晚期癌症病人的护理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食品健康等问题防不胜防,癌症已成为人们谈虎色病、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日趋增长,越来越年轻化,且一旦发现大多已是晚期,癌症晚期病人身体衰弱,情绪悲观绝望。此时,他们很需要得到精心照顾和关怀,来安抚他们绝望的心理,使他们能够平静、安详、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护士应配合医生积极做好一切护理工作,提高癌症晚期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过得舒适,更有意义,在充满温馨的气氛中无憾的离开人世。 1做好基础护理 癌症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疼痛、呕吐、水肿、排便异常、衰弱、失眠等症,有的甚至丧失了自理能力,给病人身心带来很大痛苦。此时良好、细致、周到的护理最能缓解症状,解决病人的生活基本需求,而提供精心的护理又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也是晚期癌症病人护理的工作重点,因此要帮助病人解决饮水、饮食、排泄、睡眠、安全等生命和生活的最基本需要,及时巡视病人,为卧床病人定时翻身、床上擦浴、按摩皮肤受压处,并协助其大小便,做好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床单等,保持病房内整齐、清洁安静、舒适,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多与病人沟通,经常询问病人,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从细节上入手,用细致入微的护理去感化病人,使病人逐步改变态度,能以较平静的心态面对现实直到病逝。 2饮食护理 由于癌症晚期病人长期消耗,大都存在营养不良,再加上化疗药物的应用,往往食欲不佳,故应给予病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最好符合病人的口味,同时保证食物色香味俱全。还可依据病人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饭菜,以增强病人食欲。多进食蔬菜水果、保证食物的摄入,提供机体需要的营养。同时为病人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鼓励病人多进食,以少食多餐为佳。不能进食的可采取静脉高营养输入,以补充营养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3疼痛的护理 严重持久的疼痛对晚期癌症病人是最大的痛苦和严重的威胁,可波及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因此解决疼痛问题,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终前的关怀治疗影响很大。 4心理护理 由于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因此要注重病人的心理变化。

中医如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

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此时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其中疼痛的出现往往令患者难以忍受,影响患者的睡眠、精神状况,甚至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疼痛。中医是治疗癌症常用的方法,那中医如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呢? 癌症晚期疼痛的出现多与疾病本身有关,如癌肿浸润、侵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均是导致患者疼痛的重要原因。疼痛往往会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逐渐加剧,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影响质量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疼痛的缓解,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法,通过按阶梯服用止痛药,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在短期内疼痛得到缓解,但仍有一些患者用药后疼痛并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此外,长期服用止痛药还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等,还会产生耐药性喝依赖性,需要特别当心。 其实癌症晚期疼痛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疾病本身所造成的,要想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痛苦,关键是要镇痛与治癌同时进行,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中医认为治疗疼痛的机理主要在于,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能够维持机体内的平衡,从而缓解疼痛;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通过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中药,能够起到“通则不痛”的功效,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具有抗癌功效,如川芎、郁金、乳香、没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能够有效减轻痛苦,且基本上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也不会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除了能减轻患者痛苦外,中医本身还具有抗癌功效,能够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还能调节患者机体,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并涵盖了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该理论的实质内涵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目的在于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人体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得以平衡,此时五脏六腑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亦趋康复。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 赵海(化名),胃间质瘤,河南郑州人 赵海起初是因为胃出血到医院检查,确诊了胃间质瘤。随即进行了手术,并在术后坚持服用格列卫。但坚持用药并没有让他的病情稳定,2016年,在郑大一附院复查时,发现胃间质瘤出现肝部转移,于是他再次按医生的建议继续消融治疗。2017年11月,去复查又发现了肝部转移,他转到上海新华医院求治,进行了“肝左叶切除术”。但一次次复发,也让赵海吸取了教训,他明白癌症并非那么好治。于是,他开始尝试中西医综合治疗来帮助自己。经人介绍,2018年2月7日赵海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治疗。 初诊时由于担心疗效,只取了10天的药,没曾想效果确实不错,全部服完

晚期癌症患者放弃治疗怎么办

一旦癌症到了晚期,很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病情加重,给患者身体心理上造成的打击也很大,有不少患者和家属认为病情到了晚期就离死亡不远了,也为了避免人财两空的情况出现,想要放弃治疗,那晚期癌症患者放弃治疗怎么办呢? 当癌症发展到晚期时,病情较重,很多治疗的时机已经措施,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有的患者就觉得自己无药可救了,因此消极对待治疗;癌症由于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所需的费用也很高,也有患者为了避免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选择放弃治疗。其实目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癌症的治疗也有所突破,即使病属晚期的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也能控制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时间。当患者有放弃的念头时,家属应多安慰、鼓励患者,多给患者普及癌症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癌症并非“绝症”“不治之症”,多给患者讲解抗癌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消除绝望、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重新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尽可能的延长生存时间。 癌症晚期多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患者可以考虑放化疗和中医治疗,放化疗可以直接抑杀患者体内大量的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但放化疗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损伤患者机体,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影响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因此建议在放化疗期间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使治疗顺利完成,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无法耐受放化疗的副作用患者,也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饮食,反而在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的同时,能够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患者体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袁希福祖辈中,出过很多有名的中医,如曾多次奉召进京,为皇亲国戚医病,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同治、光绪皇帝先后颁发圣旨,诰封为“奉直大夫”的袁积德。由于出身中医世家,耳濡目染让袁希福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12岁时就在祖父指导下开始熟读医书,并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师从多位名家,为从事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袁希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同时存在三种基本病机,即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虚”、“瘀”、“毒”。他认为肿瘤患者的“虚”须从元气亏虚论治,在病程的任何治疗阶段都须扶元气为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元气亦是祛邪。而“破血逐痰”、“排毒通瘀”则为祛邪外出提供出路,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唯有三者共治,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肿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韩庆华(化名),男,胰尾癌,驻马店泌阳县人 2017年3月中旬,韩庆华被确诊为胰尾癌,手术过后,他并未听从医院的建议化疗而是选择回家休养,令他始料未及的是,2017年8月15日复查,见原胰腺体尾部一软组织影,大小为28*22mm,考虑复发,患者于2017年8月20日第2次手术切除。但是,手术创伤巨大,且在9月1日复查时发现了大量腹水107mm*76mm。一次偶然的机会,韩庆华了解到袁希福院长在中医治疗癌症方面的

4.7.6.1.c1癌症疼痛治疗规范

癌症疼痛治疗规范 1、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三阶梯治疗方法和非三阶梯治疗方法 2、非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一)三阶梯治疗方法 1.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五个基本原则:首选无创(口服、透皮等)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1)首选无创途径(口服、透皮等)给药 口服给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 其它无创性途径给药:透皮帖剂、直肠栓剂、经口鼻粘膜给药等 (2)按阶梯用药: 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药物。 A、轻度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第一阶梯) B、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第二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C、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第三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3)按时用药 根据时间药理学原理,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持续有效地镇痛,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4)个体化给药 癌痛个体对麻醉止痛药的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明显,故要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5)注意具体细节 强调癌痛治疗前应花一些时间(15分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癌痛治疗知识的宣教,内容包括:有癌痛应及时止痛,阿片类药用于癌痛不会“成瘾”,如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止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等;目的:监测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止痛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药物选择与滴定 第一步: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止痛药(NSAIDs、阿片类药物或其复方制剂)及滴定 第二步:根据疼痛类型(部位、性质),选用辅助药 止痛药的选择应遵循“同效低价”的原则,即同类药物中,尽量选择价格低廉、效果可靠、性价比高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选用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即释片;阿片类药物,优先使用吗啡即释片,若止痛效果不稳定或不方便时(如夜间睡眠痛醒)可考虑换用吗啡控释片,进食困难或口服吗啡副作用严重时(如严重便秘)的患者考虑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1)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轻度疼痛,尤其适用合并骨及软组织转移性疼痛,也可联合阿片类药物用于中重度癌痛。当其剂量已接近限制性剂量而疗效不佳时,应改用或合用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药物:可待因、曲马多)。 (2)阿片类药物

肺癌晚期患者出现幻觉还能活多久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但是压力大了,应酬多了,休息少了。这样容易导致人体出现疾病,近年来,肺癌就是高发病,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大。一旦肺癌到了晚期,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的扩散转移,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有不少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的情况,甚至有患者出现幻觉,引起家属的担忧,害怕患者已经病入膏肓,活不长了,那肺癌晚期患者出现幻觉还能活多久呢? 关于肺癌晚期患者出现幻觉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很难给出确切的答案,与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心态以及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关。肺癌晚期患者出现幻觉,应首先明确病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肺癌晚期患者在得知病情后,焦虑、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也随之产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导致患者出现幻觉,此时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消除负面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肺癌晚期病情较重,如果出现脑部的转移,或者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压迫感,也会导致有幻觉的症状,此时应积极进行抗肿瘤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肺癌晚期出现转移手术的意义不大,放化疗虽然能控制病情,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像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的患者往往很难承受,需要慎重选择。而中医治疗则与放化疗不同,把补充患者元气放在首位,通过调理患者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对抗平衡,达到控制肿瘤不再继续生长的目的,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细胞,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中医联合放化疗,还能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帮助众多肿瘤患者通过中医中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廖年零,女,右肺中央型肺癌,湖南省岳阳人 2014年5月,廖年零老伴带其去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调理糖尿病时,无意间被确诊为右肺中央型肺癌,并双肺多发转移。另外一家医院告知晚期,不能手术,只能放化疗。可是由于年龄大,放化疗可能受不住,加上老伴的弟弟也是肺癌,去放化疗不到一年人就走了。不想走这个老路的他们,一门心思想找个中医看病。后经一位康复十五年的食道癌病友介绍,于2014年6月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 袁希福院长对其进行中医治疗后,廖年零的后背疼、腋下疼、胸疼,在服药80天后,后背不疼了,就腋下疼,胸闷。服药三个月后,疼痛基本没有了。服

晚期癌症病人的疯狂生存:只要活下去 什么都不管

吴树梁为妻户口只能“疯狂”生存。 在深圳宁养院的吴树梁。 深圳宁养院“领药”最长的癌晚期患者 一个晚期癌症病人的疯狂生存 20个月向死而生称癌症花钱“至死方休”为妻户口只能“疯狂”生存 5426,这是吴树梁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的编号。 2013年8月20日,肺癌晚期的吴树梁获得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宁养院免费提供止痛类药物的资格。这个阶段的癌症患者一般会在3到6个月内结束生命。为了让这个阶段的癌症患者能够避免临终剧痛,宁养院每10天会向他们发放止痛药。 20个月过去了,吴树梁成为宁养院6059名领取者中领取时间最长的晚期肺癌患者。 11次化疗、40次放疗、过量的吗啡摄入,癌症及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剧痛、便秘、难以入睡让他感觉生不如死。 但因为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为了能让妻子在政策范围内入户深圳,吴树梁不得不用尽一切办法来延长自己的生命。 患癌30个月后,对于生死,吴树梁有了完全不同的心境,“活到现在,死对于我而言是解脱,但活着的人怎么办?我现在希望自己还能坚持到明年6月,妻子能够正式入户深圳,我就可以放心了。”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胡亚平 2015年4月2日,深圳市人民医院门口。39岁的吴树梁站在门口,带着棒球帽、穿着格子衬衣,样子一点也不像肺癌晚期患者,但是相比以前照片上那个壮实的汉子,眼前这个人明显清瘦了很多。“这大半年来,剧痛让我瘦了40斤。”说这话时,吴树梁似乎在说别人的事,很淡定。 身体正被癌细胞“吃掉” 为妻户口与“死神”抢时间 ■看似短暂的两年时间,在晚期肺癌患者老吴这里,却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老吴(吴树梁)现在不能久坐,与记者谈话时,他经常下意识地抚摸自己的左肋,“疼,有根肋骨被癌细胞吃掉了!”由于出现多发性癌细胞骨转移,他左边第三根肋骨出现了病理性骨折。“实际上就是被它们把骨头咬断了。”老吴口中的“它们”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细胞。2012年12月15日以来,“它们”就是他的敌人。 2003年,27岁的吴树梁从河南老家来深圳打拼。2009年,一直在鞋厂当采购员的吴树梁进入龙岗保安公司,被分到龙新派出所做辅警。2012年,吴树梁被评为“深圳优秀保安员”,并获得入户指标。 2013年6月,在深圳打拼10年的吴树梁终于拿到大红的深圳市户口,儿子吴同也随之迁入深圳,但妻子丁维清却必须等候吴树梁入户满两年才能随迁。半年后,当初获得入户指标的那份欣喜,因为老吴患上肺癌晚期的噩耗而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他对自己生存期的忧虑。医生的“判决”是3~6个月,这意味着,老吴可能等不到妻子随迁入户深圳。 一个没有户籍的女人带着8岁的孩子,如何才能在深圳生存?这个问题比自己的生命更让老吴揪心。看似短暂的2年时间,在晚期肺癌患者老吴这里,却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死神”的眼皮底下抢夺存活的时间。 儿子的作文为父争取生机 “钱”是叫板病魔的“资本” ■“癌症就是一个吃钱的怪物,没完没了,至死方休。” 在患癌之前,老吴从未觉得钱对自己这么重要,而在癌症面前,他才知道钱这么重要。“直到得了癌症之后,我才知道钱就是命,想要活下去首先得有钱。”他告诉记者,如果他活不到预定的时间,妻子就没法入户。“我的命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还关系到妻子和孩子的未来,我不敢死。” 老吴是晚期肺癌,已失去手术机会,并出现多发骨转移,所以只能药物化疗。借钱、筹款、看病,这些成了老吴生活中最主要的事情。 从2012年底到2013年5月17日,老吴进行7次化疗,累计花费了近20万元,其中报销7万元,自己花费了13万元。随着治疗转向“靶向药”(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单片售价近800元凯特罗,一个月费用就是2万元。除此之外,各种放疗、化疗、镇痛药物和调理的中药,这些都需要钱。“癌症就是一个吃钱的怪物,没完没了,至死方休。” 2013年6月,儿子吴同一篇《我的梦想》的作文,让吴树梁成为深圳的抗癌名人。这篇“希望用全世界最好的东西换爸爸活着”的作文,在深圳引起了社会关注。他就读的龙岗中心小学师生捐款了53239.2元,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募捐30413元,龙岗区慈善会拿出5万元“本区户籍困难居民的重大疾病医疗资助”。 通过不停的努力,吴树梁一共获得了社会各界捐助近20万元。这让老吴在病魔面前多了些叫板的“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