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业原料的制备

常见工业原料的制备
常见工业原料的制备

一、含氯化合物

1.氯甲烷

(1)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 CH2Cl2 + HCl

CH2Cl2 + Cl2→ CHCl3 + HCl

CHCl3 + Cl2→ CCl4 + HCl

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 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二氯甲烷

氯甲烷氯化法是使氯甲烷与氯气在40 MW光照下进行反应,生成二氯甲烷,经碱洗、压缩、冷凝、干燥和精馏得成品。在360℃下,加入MeCl、HCl和氧的混合物,制得CH2Cl2、CHCl3和CCl4,其选择率分别为70.1%、12.0%、0.5%,转化率为49.2%

(3)三氯甲烷

三氯乙醛法(又称氯油法)是国内常用方法。该法是以酒精转化为三氯乙醛(氯油)(要求三氯乙醛含量大于70%),然后滴加到装有石灰乳的碱解釜中。石灰乳含氢氧化钙8%~21%。碱解釜中氯油在60~65℃下碱解生成氯仿。然后通过水洗、沉降分离,得到粗氯仿,再精制得到成品

乙醛法也是国内常用的一种生产氯仿的方法。该法是将原料漂白液和经稀释的乙醛溶液按1.015∶1的比例混合后,进入带搅拌的常压反应器中,在72~80℃发生反应,生成氯仿,经两次冷凝后得到半成品—粗氯仿溶液(含氯仿超过90%)。该溶液再经水洗处理送入间歇精馏塔精制得到氯仿成品。本法工艺流程简单,属废物利用,产品质量高,主成分氯仿含量超过99.78%;但三废治理困难。

(4)四氯甲烷

甲烷热氯化法是甲烷与氯气混合,在400~430℃下发生热氯化反应,制得粗品和副产盐酸,粗品经中和、干燥、蒸馏提纯得成品。副产物除盐酸外,还有三氯甲烷、四氯乙烯和六氯乙烷。

甲醇液相光氯化法生产一氯甲烷后可将一氯甲烷气化后与氯气按一定比例进入氯化反应器,在光照作用下,反应生成氯化液(含四氯化碳97%),氯化液经中和处理后进行精馏,得到成品四氯化碳。本反应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进行(70~80℃、0.1MPa),副反应小,转化率高。同时由于整个生产过程基本在一个闭合循环下进行,故生产连续性较强,控制水平较高。但反应速度慢,生产强度低,只适宜小规模生产。

2.三氯乙烯

乙烯氧氯化法是较先进的工艺,由于采用了氧氯化反应,避免了大量氯化氢的产生,在金属氯化物催化剂下,氯气与乙烯生成1, 2-二氯乙焼,在反应温度365°C件下,以二氯乙焼、氯气、氧气或氯化氧为原料,在流化床反应器内反应。改变TCE与四氯乙烯的联产比可对氯气-二氯乙烧进料比进行调节。其反应式为:C2H4+Cl2→C2H4Cl2

8C2H4Cl2+6Cl2+7O2→4C2HCl3 +4C2Cl4+4H2O

目前国内新增三氯乙烯的企业大部分采用气相催化法法脱氯化氢工艺,其生产的主要原料为乙炔和氯气,但是反应体系不稳定。

3.四氯乙烯

乙烯一步液相氯化

本法是乙烯一步液相氯化。将来自电解槽的氯气进行干燥和压缩, 然后引进氯气吸收器中,在此被氯乙烷所吸收。将吸收氯气的氯乙烷从反应器底部加人,再将乙烯以气态形式通入反应器在反应器中, 氯加到乙烯中, 通过加成法(在8个压力下)制得氯乙烷。在净化系统中将氯乙烷分馏成低拂点组份、四氯乙烷和五氯乙烷,再将低沸点组份循环到反应器中。然后将四氯乙烷五氯乙烷的混合液输送到一个单一型管式裂解反应器中,反应压力约为8个大气压,温度在如。在400-500℃进行热裂解。从裂解器出来的反应气体进人冷凝器后分离出氯化氢和冷凝液, 再把冷凝液蒸馏进行精制, 这样就得到了纯的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 加人一定的稳定剂后就可供用户使用。

4.氯乙酸

乙酸催化氯化法是目前国内外生产氯乙酸最主要的方法。它又可分为间歇式生产工艺和连续化生产工艺两种。乙酸催化氯化法按所用催化剂的不同可以分为硫磺法和乙酸酐法。一般来说,硫磺法是属于间歇式生产工艺,而乙酸酐法是属于连续化生产工艺(也可以是间歇式的)。

国外主要采用先进的醋酐催化氯化工艺路线,该法具有产品质量高且易于连续化生产的特点。不过目前我国氯乙酸的生产也主要是用此种方法,该法中醋酐既是催化剂,也可作原料参与反应,产物中没有催化剂残留,因此产品纯度高、质量好,且催化效率高,乙酸和醋酐合计转化率有时甚至高达98%以上,三废量少、生产能力大、成本低、市场竞争能力强。

5.氯乙酰氯

据文献报道,氯乙酰氯有10余种合成路线,目前工业化或具有工业前景的合成氯乙酰氯的工艺主要有4种:氯乙酸氯化法、乙酸氯化法、(双)乙烯酮氯化法、氯乙酸光气法。通常使用氯化剂有氯、三氯化磷、亚硫酰氯、光气等。其中氯乙酸氯化法是应用最早、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工艺过程较为简单,缺点是生产周期长,

收率80%~95%。由于催化剂中使用了硫、磷,产品中有时含有微量的硫、磷,其收率、产品纯度、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尽人意。目前国内80%以上的装置采用落后的氯乙酸三氯化磷氯化法。

乙烯酮法:

(双)乙烯酮法由美国Monsanto公司开发,已在美国Monsanto公司、Dow化学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法具有工艺技术先进、流程设计合理、产品纯度高、收率高、三废少等优点。

二、含氮化合物

1.甲胺

甲胺生产主要采用甲醇和氨气气相催化反应技术,在加压和高温下,甲醇和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得到粗甲胺,然后经蒸馏分离,得到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日本日东化学公司采用双反应系统成套工艺及新型催化剂,可使二甲胺选择性达到60%,但催化剂在抑制三甲胺合成的同时也抑制了三甲胺的转化,反应生成的三甲胺很难转化为一甲胺和二甲胺。因此,在装填催化剂的第一反应器增设了装填平衡型催化剂的第二反应器,进行一甲胺和三甲胺的歧化反应,以期进一步提高二甲胺产率。通过上述双反应器与分离系统的组合,最终可以得到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物质的量比为7∶86∶7 的甲胺产品。

2.乙胺

二氯乙烷法:

二氯乙烷法是通过将原料二氯乙烷和氨水或液氨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反应生成乙二胺, 一般无需使用催化剂。但反应生成的乙二胺碱性强于无机氨, 会进一步与二氯乙烷反应形成多乙烯多胺系列副产品一般工业生产反应结束后用碱中和反应液, 可得到混合游离胺, 但副产大量氯化钠和水。同时稀碱液带入的水会对被分离物系产生稀释作用, 乙二胺和水又会形成恒沸物, 大量水存在加大了后处理难度。该反应易生成副产物, 所以提高产品选择性, 并采用高效分离工艺是该技术开发的关键。

ClCH2CH2Cl+2NH3→NH2CH2CH2NH2+2HCl

乙醇胺法:

乙醇胺(MEA ) 法早先由BASF 公司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 该方法又分为氨化还原工艺和缩合工艺, 均属清洁生产工艺。

氨化还原工艺以乙醇胺和氨气为原料, 反应在氢气流中进行, 乙醇胺先脱氢生成醛, 再与氨进行脱水反应, 主要采用的还原氨化催化剂有V IIIB 族、IB 族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活性组分

缩合工艺过程采用乙醇胺和氨为原料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相比其他工艺哌嗪产率较高, 该工艺无需临氢, 压力相对较低,

主要采用固体酸缩合催化剂, 如Lew is酸、质子酸、杂多酸以及分子筛等, 催化剂可以再生。

3.乙醇胺

由环氧乙烷和氨水在30~40℃下、70.1~304kPa下缩合而成,其为单、二、三乙醇胺的混合液,在90~120℃下脱水、浓缩,然后于精馏塔中减压蒸馏,截取168~174℃馏分而得。

4.乙腈

1.醋酸氨化法

以醋酸、氨为原料,在三氧化二铝催化剂作用下,在360-420℃温度下,进行反应,一步合成乙腈,反应液经吸水和精馏即得成品。

2.由乙酰胺与五氧化二磷脱水而得。

5.丙烯酸铵

催化水合法

丙烯腈与水在铜系催化剂的作用下,于70~120℃、0.4MPa压力下进行液相水合反应。

CH2=CH-CN+H2O─→CH2=CHCONH2

反应后滤去催化剂,回收未反应的丙烯腈,丙烯酰胺水溶液经浓缩、冷却得丙烯酰胺结晶。该法工艺流程简单,丙烯酰胺的选择性和收率可高达98%以上。

生化法

生物法制取丙烯酰胺。系将丙烯腈、原料水和固定化生物催化剂调配成水合溶液.催化反应后分离出废催化剂就可得到丙烯酰胺产品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反应.设备简单,操作安全。生化法技术最早由日本日东化学公司于1985

年实现工业化生产。规模为4 000 t/a 1991年已达1.4万t/a规模。

三、含氧化合物

1.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EO)

主反应与副反应:

主反应:C2H4+O2→C2H4O 选择性氧化

平行副反应:C2H4+3O2→2CO2+2H2O(g)

串联副反应:C2H4O+2O2→2CO2+3H2O(g)

催化剂:1. 工业上使用银催化剂 2. 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化剂组成

影响因素:空速,反应压力,原料配比,致稳气,原料气纯度

产率:62%

产品纯度》99%

2.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

直接水合工艺是将环氧乙烷和水按l:(20~25)(摩尔比)配成混合水溶液,在管式反应器中于190~220℃、1.0~2.5MPa条件下反应。环氧乙烷的转化率接近100%,EG的选择性约89%~90%.

3.乙二醛的制备

(1)乙二醇气相催化氧化法

(CH2OH)2 +O2→(CHO)2 +2H2O

由乙二醇氧化制取乙二醛的工艺可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两种, 液相法虽然工艺简单, 反应温度和压力要求不高, 但必须使用贵金属钯或铂作催化剂, 经济上不合算, 且收率不高, 至今尚未工业化。气相法是乙二醇在催化剂存在下, 用空气或氧气进行气相氧化, 制得的产品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活性炭脱色,浓缩后得到40%的乙二醛,产品中含有6%~8%甲醛。

(2)乙醛硝酸氧化法(国内提倡大力开发)

乙醛在硝酸铜、亚硝酸钠催化作用下, 经硝酸氧化合成乙二醛, 反应式如下:

3CH3CHO +4HNO3→3CHO-CHO +4NO+5H2O 引发是硝酸氧化乙醛的关键步骤, 一般采用先加催化剂, 后加乙醛, 再滴加硝酸的加料顺序, 反应平稳, 易于控制。工业上乙二醛的收率可达70 %左右。反

应液在50 ℃和6 .5kPa 压力下, 浓缩到硝酸浓度为5 %时, 加入少量乙醛, 继续加温2h , 以消除残余的硝酸, 蒸去挥发性物质, 然后通过阴离子树脂交换器除去有机酸, 得到含量40 %的乙二醛溶液,国外正在研究用氧化硒来代替硝酸作氧化剂, 据称氧化选择性较好, 收率可达84 %, 该法目前尚未工业化。

4.环戊烯氧化制备戊二醛

这是早期合成戊二醛的方法, 环戊烯与臭氧反应生成臭氧化物, 然后经还原分解得到戊二醛,同时伴有醛酸、戊二酸及醋类化合物生成。

反应液中生成的戊二醛需立即处理, 否则易被继续氧化成戊二酸。该方法设备要求高, 工艺条件苛刻, 臭氧的发生及处理较为复杂, 能耗大, 反应中间物臭氧化物易发生爆炸, 操作危险, 因而仅限于实验室制备, 未被工业界重视。80 年代以来随着环戊烯资源日趋增多, 国内外学者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对环戊烯氧化法的改进上, 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有三步氧化法,二步氧化法,一步氧化法其中三步氧化法戊二醛总收率可达到70%,但由于反应步骤多, 并需使用多种催化剂, 因而仍缺乏竞争力。二步氧化法的文献报道较多, 但戊二醛收率并没有得到提高。一步氧化法是近十几年来的研究焦点,所采用的氧化剂有空气,过氧化氢及酮的过氧化物。

一步氧化法: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良好进展, 米镇涛等人。采用三氧化钨为催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B2O3为助催化剂, 并采用乙酸丁醋为溶剂, 在温度40-50 C,反应时间10 h催化剂浓度9% 的条件下得到了收率为63%的戊二醛。许新华等人以钨酸为催化剂, 叔丁醇为溶剂, 在35 C反应24 h戊二醛收率达80%他们认为戊二醛是通过环氧化物中间体生成的,该中间体除继续氧化为戊二醛外,还能与水和醇生成其它副产物,因此采用不含羟基的溶剂或使用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来抑制环氧化物中间体的副反应发生,可提高戊二醛收率。

5.乙烯直接氧化制备乙醛

乙烯直接氧化法又称瓦克法,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均相配位催化剂实现工业化的过程,该法以氯化钯—氯化铜—盐酸—水组成的溶液为催化剂,使乙烯直

接氧化为乙醛。总反应式为:

实际反应按下述两步进行:

乙烯氧化:CH2=CH2+PdCl2+H2O→CH3CHO+Pd+2HCl

催化剂溶液的氧化再生:Pd+2CuCl2→PdCl2+2CuCl

6.丁酸的制备

正丁醛氧化法(国内主要生产方法)

正丁醛氧化法生产正丁酸是以正丁醛为原料、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有无催化剂均可完成的反应。如果用催化剂则选择过渡金属以及Cu、Ag、Ce、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液相反应时,催化剂选择金属羧酸盐,气相反应则使用沉淀于硅胶、氧化铝等上的金属氧化物。

直接采用正丁醛氧化法具有工艺路线简单、生产控制方便、原料单一、产品收率高等优点,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7.丙烯氧化法制备丙烯酯

丙烯氧化法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之分。

(1)一步氧化法的反应为:

(2)两步法的反应为:

第一步,丙烯氧化生成丙烯醛。

第二步,丙烯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丙烯酸。

时至今日,丙烯氧化法是世界上工业合成丙烯酸的主流工艺方法,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大型丙烯酸生产装置全部采用丙烯两步氧化法进行生产。

8.季戊四醇的制备

季戊四醇是由甲醛和乙醛在碱性缩合剂存在下反应制得的,同时副产甲酸盐。用氢氧化钙作为碱性催化剂的季戊四醇生产工艺称之为“钙法”。“钙法”产

品质量较好,原料成本低廉,但该方法操作步骤多,后处理必须增加沉淀和过滤以除去钙离子。用氢氧化钠作为碱性催化剂的季戊四醇生产工艺称之为“钠法”。氢氧化钠法的价格虽然较贵,但由于副产物甲酸钠易溶于水,使后处理步骤减少。

混合碱法:

与传统的钠法和钙法相比,混合碱法有如下特点:(1)以弱碱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为催化剂合成季戊四醇,反应条件较为稳定,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季戊四醇的产率有利;(2)弱碱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小;(3)该法能将副产物甲酸钠在贵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氧化或水解转化为本反应所需要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作为下一批反应催化剂,循环使用。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碱,得到高质量高收率的产品,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该工艺副产物少,无三废产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艺,必将产生很好的环境效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9. 3,5-二羟基苯甲醇

3,5-二羟基苯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和化工中间体,其合成均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得到产品,工业化主要有四条路线。

(1)以氢化铝在醚溶液中直接还原得到3,5—二羟基苯甲酸乙酯,用醚连续提取分离产物,该法反应时间过长、收率不高,且生产安全性差;

(2)将3,5—二羟基苯甲酸的羟基硅烷化予以保护,再用氢化锂铝还原,最后脱掉保护基,分离得到产物;

(3)将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先苄醚化,然后经氢化铝锂还原,再用5%Pd/C

催化剂氢解苄基得到3,5-二羟基苯甲醇;

(4)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酯化、酰化、还原等步骤合成。

方法(2)与(3)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保护试剂,生产成本比较高,但是产品质量好、中间控制比较容易,是目前国内外最主要的工业化合成路线。方法(4)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酰化试剂,成本相对较低,生产安全性高,目前国内正在开发此路线,该法将是较有前途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目前国外主要生产厂家有德国赫司特公司和日本三井化学公司,生产能力分别为100-200吨/年之间:国内由南京制药厂独家生产,生产能力约为50吨/年,主要用于自己合成医药,少部分出口。该产品世界市场需求看好,预计2005年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约为600吨左右,国外多次来我国寻求该产品,据报道国内清华大学、南京市师范大学等单位对此合成技术进行研究,技术比较成熟,国内可以采取路线2或3建设一套50吨/年的生产装置。

10.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乙酰胺又称乙酰二甲胺,是一种强极性非质子化溶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和有机合成工业中,该品工业化合成主要有两条路线。

醋酐法

以醋酐为原料与二甲胺反应而得,目前国内主要采用该法生产。

乙酰氯法

由二甲胺与乙酰氯反应而得。该工艺首先由抚顺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该工艺特点是采用先进的催化反应精馏技术,强化了反应,降低能耗,分离效果和产品收率大大提高,工艺过程简化,与醋酐法相比较,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目前国内二甲基乙酰胺总生产能力约3000吨/年,有十余家企业生产,主要生产企业有上海纪中化工厂、上海新华化工厂、济南高创化工有限公司、苏州寅生化工厂、河北化学工业研究院实验厂等。目前年产量约2600t年,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有一定数量的进口,尽管目前二甲基乙酰胺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尤其是合成树脂、丙烯腈纤维和芳烃的生产能力快速增加,国内二甲基乙酰胺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幅度,因此投资建设1000吨/年的二甲基乙酰胺市场前景看好,另外与二甲基乙酰胺生产过程比较相似同系物N,N-二丁基乙酰胺、N,N-二乙基癸酰胺等与该产品生

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也比较相近,因此在开发二甲基乙酰胺的同时,建议同时开发生产这些同系物,可以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增加装置的经济效益。

11.乙酰乙酸甲酯

乙酰乙酸甲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溶剂,其工业化主要路线是双乙烯酮酯化法,即由双乙烯酮与甲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经过精制后得到产品。该工艺不仅操作方便、能耗低,而且同一套装置和相同工艺可以生产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氯乙酯、乙酰乙酸异丙酯、乙酰乙酸烯丙基酯等系列产品,因此国内外主要采用该路线合成。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生产乙酰乙酸甲酯,因此生产能力难以准确统计,目前国内乙酰乙酸甲酯的生产能力约为1.2万吨/年左右,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有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彭浦化工厂、河北沧州农药化工厂、安徽蚌埠八一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青岛农药场、淄博开发区医药化工厂、西安太宝化工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生产,其中南通醋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最大,达到6000吨/年,其余企业均为数百吨/年,我国乙酰乙酸甲酯生产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主要是产品质量较差,国内除少数规模较大企业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以外,大部分装置不能生产出下游医药、农药和维生素等所需要的99%以上的产品,因此国内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高纯度的乙酰乙酸甲酯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02年进口量高达5000吨左右。

随着科学的进步,乙酰乙酸甲酯的用途不断被开发出来,其许多下游产品都是目前国内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或化学品,下游产品发展异常迅速,因此加快乙酰乙酸甲酯开发与生产非常重要与必要。建议新建装置规模在3000-5000吨/年为宜。

四.芳香族化合物

1.二氯苯

邻二氯苯制备方法:

1.氯苯副产回收无论是采用苯液相氯化法还是采用苯气相氧氯化法制造氯苯,都联产二氯苯。按照目前氯苯的工艺控制条件和生产情况,氯苯与二氯苯的比例为30-35:1,工业上分离邻、对位二氯苯的方法主要有精馏法和结晶法。

2.由邻氯苯胺经重氮化、置换而得将邻氯苯胺及盐酸加入反应锅,于25℃以下混匀。冷却至0℃,滴入亚硝酸钠溶液,温度维持在0~5℃,至碘化钾淀粉液

变蓝色时停止加料,得重氮盐溶液。在0~5℃下加入氯化亚铜的盐酸溶液中,充分搅拌、混匀,升温至60~70℃℃,反应1h,冷却、静置分层,油层用5%氢氧化钠和水反复洗涤,以无水氯化钙脱水、分馏,收集177~183℃馏分,即得成品。

间二氯苯制备方法:

(1)间苯二胺与硫酸、亚硝酸钠经重氮化反应,制成重氮盐,再经氯化而成。

(2)间氯苯胺经重氮化、氯化而成。3.间二硝基苯直接催化氯化法。

对二氯苯制备方法:

(1)苯定向氯化将苯置于氯化反应器中,加苯重量的0.1%-0.6%的硫化锑,通入氯气,控制氯化温度在20℃左右,氯化30-45分钟,加入苯磺酸定向催化剂,然后再通入氯气,当二氯苯晶体析出时,将反应液加热到50-60℃,再缓速通氯气直到反应液增重理论量的95%左右为止,收率70%-75%。由于苯氯化产物组分较多,工业制备的关键是对二氯苯选择适当的分离,精制方法。

(2)由氯苯生产过程中回收将氯苯精馏塔底物,经真空蒸馏蒸出混合二氯苯,在结晶器中进行结晶而得较纯的对二氯苯。

2.氯苯

直接氯化法:

用苯接氯化制氯苯的方法,是英国于1909年首先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反应式为: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两种。

①气相法,反应温度400~500℃,成本高于液相法,故已被淘汰。

②液相法,通常用三氯化铁催化,但在生成氯苯的同时,还伴有多氯苯生成。氧氯化法:

由德国拉西公司于1932年开发成功。

反应是在275℃和常压下于气相中进行的,催化剂为铜-氧化铝。为了抑制多氯苯的生成,所用的苯需大大过量。尽管如此,还会生成5%~8%的二氯苯,而氯化氢被全部用完。

3.对氯甲苯:

重氮化法:由对甲苯胺经重氮化、置换而得。将对甲苯胺和盐酸加入反应锅

中搅拌加热,至60℃溶解后,冷却至15℃以下,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到达终点后继续搅拌0.5h。加入氯化亚铜盐酸溶液,在室温搅拌3h。然后升温至60℃保持0.5h,冷至室温静置分层,弃去酸水层,用水洗至中性,过滤,得对氯甲苯。

直接氯化法:由甲苯进行芳环氯化制得。

4.硝基氯苯

生产方法:

硝基氯苯的生产主要采用混酸硝化法,共有两种工艺:等温硝化,绝热硝化。目前国内几乎全部采用等温硝化法,而国外主流技术为绝热硝化工艺

5.均三甲苯

(1)重溶剂油经分馏得。

(2)可用偏三甲苯的异构化法或丙酮在硫酸催化下脱水合成,纯均三甲苯由丙酮在300~500℃下气相催化脱水制得:

3CH3COCH3→(CH3)3C6H3+3H2O

6.壬基酚

壬基酚的生产包括丙烯齐聚制壬烯和苯酚烷基化制壬基酚两个过程。常州化工二厂和大庆石油化工厂采用波兰布拉霍夫尼亚有机合成研究院的齐聚工艺,其特点是使用布拉霍夫尼亚有机合成研究院开发的专用含磷催化剂,齐聚反应选择性高,催化剂寿命较长(不少于6 个月)。

7.对氨基酚

硝基苯化学还原法:

用活泼金属为还原剂, 将硝基苯还原得到对氨基苯酚,

反应40 min得到中间体苯肢, 再在20 % 硫酸介质中, 82度下经重排反应lh 制得对氨基苯酚, 硝基苯转化率为72 % 该方法原料廉价易得, 操作方便, 工艺流程简单, 生产成本低,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完全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

8.苯二酚

(1)邻苯二酚

工业上是通过重氮化邻氨基苯酚后水解,或者在高压釜中水解邻氯苯酚制得,目前大部分邻苯二酚的工业制法为苯酚羟基化法,其过程为苯酚经氧化物(过氧酸、双氧水等)氧化可制得邻、对苯二酚,经分离可得邻苯二酚。

(2)对苯二酚

苯磺酸用发烟硫酸磺化、中和,再经碱熔、酸化、正丁醇萃取、蒸去溶剂后,经蒸馏而得成品;由间二硝基苯加氢制得间苯二胺,再由间苯二胺水解制得;间苯二酚也可以由苯和丙烯采用二异丙苯过氧化法来生产。

(3)间苯二酚

苯二酚以前一直受用苯胺法生产,工业生产还发展了邻苯二酚联产法、异丙苯法和双酚A法。中国仍采用苯胺法。

7.氯化苄

由液相或气相干燥不含铁质的甲苯与氯在光照或在催化剂存在下侧链自由基氯化制得。反应通常得到含氯化苄、二氯化苄和三氯化苄的混合物,如控制反应条件(反应物之间配比、反应温度等)可得到其中一种作为主要的产品,再经分馏氯化产物,即得氯化苄。

8.苯甲酸

(1)甲苯+高锰酸钾+水——苯甲酸钾+氢氧化钾+二氧化锰+水(前面的水是提供反应环境)

(2)苯甲酸钾+浓盐酸——苯甲酸

9.苯甲醛

(1)甲苯氯化再水解法:以甲苯为原料,在光照下进行氯化,得混合氯苄。江苏九九久(股票代码002411)的子公司南通市天时化工对该工艺路线进行了技术改进,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质量最好的厂家,产能达到15000T/年。

(2)苯甲醇氧化法:氯苄水解得苯甲醇,再经氧化得苯甲醛。

(3)甲苯直接氧化法:苯甲醛是甲苯氧化制苯甲酸的中间产物。甲苯→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

(4)以苯为原料:在加压和三氯化铝作用下,苯与一氧化碳和氯化氢反应得。工业品苯甲醛的含量在98.5%以上

五、杂原子化合物

1.2—巯基乙醇

2—巯基乙醇工业化合成路线按原料分有两条,一是以硫氢化钠和氯乙醇为原料,该法环境污染严重,产品收率低,在国外已经被淘汰;二是以环氧乙烷与

硫化氢为原料,在催化剂和溶剂下反应,并副产硫代二甘醇,目前国内外均采用该法生产,2—巯基乙醇生成量,取决于配料比、反应温度及催化剂和溶剂的选择,按反应压力分又分为常压法和加压法两种。

2—巯基乙醇生产与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拥有典型的合成技术专利的公司有日本东洋化成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美国道化学公司、菲利浦石油公司、杜邦公司、法国索纳埃尔弗公司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合成农药需要,开始研究与开发2—巯基乙醇的合成技术。四川精细化工研究所是国内研究与开发比较早水平比较高的单位之一,该所开发的工艺最大特点是在常压下反应,采用高效溶剂和催化剂,原料配比中硫化氢过量,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几乎接近100%,2—巯基乙醇的选择性高于80%,反应温度较低,能耗也较低,最后精馏得到2—巯基乙醇质量分数大于98%,达到聚合级要求。

综观国内外环氧乙烷和硫化氢合成2—巯基乙醇工业化工艺技术来看,一般分为常压法和加压法,常压法采用气相反应,而加压法采用液相反应为主,两者各有利弊。加压法具有投资省、原料转化率高、产品选择性和收率高,而且副产品硫代二甘醇量比较少,设备生产率高,工艺流程短,易于操作,但是加压法要求技术难度大,对设备材质要求高,需要有耐硫化氢腐蚀的高级压缩机和硫化氢钢瓶,目前国内在这些问题技术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都存在较大问题。常压法工艺比较容易控制,对设备要求不高,技术难度不是很大,其中关键在于催化剂、溶剂等合理选择与使用。

我国2—巯基乙醇生产最早有上海农药研究所开发技术转让给浙江慈溪农药厂,建成60吨/年的小规模装置,后来由于技术和经济性等多种因素被迫停产,广东茂名化工二厂、上海化学试剂厂等也曾生产2-巯基乙醇,后因为种种原因停产,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农药和合成纤维的需求增加,国内主要依赖进口,年进口量在500t左右。

2.三氟乙醇

三氟乙醇指的是2,2,2—三氟乙醇,是一种重要的脂肪族含氟中间体,由于含有三氟甲基的特殊结构,因此使其性质不同与其他的醇类,可以参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尤其用于合成含氟的医药、农药和染料,国内外需求量越来越大,已

经成为含氟精细化学品的重要的中间体之一,目前国内尚没有生产,开发与生产前景非常广阔。

三氟乙醇的文献合成路线较多,其中已经工业化或具有工业化前景的路线也比较多,按起始原料分为三氟乙酰氯法、三氟醋酐法、三氟醋酸法、三氟醋酸酯法、偏氟乙烯法、HFC-143a(三氟乙烷)法和HCFC—133a(三氟氯乙烷)法等。其中最具开发前景和符合国情的合成路线是HCFC—133a(三氟氯乙烷)法,如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化工所,以HCFC-133a,在γ—丁内酯存在下和ω—羧基丁酸钾在200℃和4.5MPa下反应制得三氟乙醇,反应后副产ω—羟基丁酸钾可以还原成γ—丁内酯,回收利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以三氟氯乙烷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温度150-300℃,压力4-15MPa条件下,与羧酸的碱或碱金属盐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三氟乙醇,其中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是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分子式为XC-nF2OCFSOY的含氟化合物等。另外浙江化工研究院开发出以HCFC—133a为原料,经过酯化,水解二步反应合成三氟乙醇的工艺路线。

三氟乙醇作为高附加值、良好发展前景、基础的含氟有机中间体,国内亟需开发,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家科研单位开发出三氟乙醇的工艺技术,因此国内有关厂家应与科研单位联手,加快工艺技术的提高和市场开发,尽快促进三氟乙醇的产业化

3.叔十二烷基硫醇

叔十二烷基硫醇工业化合成是由十二烯在三氯化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与硫化氢反应而得,十二烯可以由丙烯四聚得到,也可以采用石化装置的副产粗的十二烯。由于以前我国合成材料工业发展缓慢,因此对叔十二烷基硫醇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其中主要研究单位是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1996年山东微山化工厂从美国引进技术,并采用进口的粗十二烯为原料,建成了1200吨/年的国内首套生产装置,另外据报道吉化公司建有小规模的生产装置,近年来国内又有数家企业计划或已经建成生产装置,如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化工厂采取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分院的技术建成1000吨/年生产装置,内蒙古阿拉善盟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也建有小规模的叔十二烷基硫醇的生产装置,正计划扩建该装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叔十二烷基硫醇的总生产能力约为3000吨/年左右,2001年

产量约为2500吨左右。近年来我国合成材料新装置建设快速,而且由于该产品相对于石化及合成材料装置来比较,属于小吨位的精细化学品,因此新建合成材料装置,一般并不去配套生产,而且该产品合成原料需要石化产品十二烯和毒性及气味都十分厉害的硫化氢,因此也限制了很多企业开发与建设,目前国内产不足需,很大的市场缺口依靠进口来满足。

(完整版)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方法(全面版)

1,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3 2KCl+3O2↑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2SO4 === H2SO4+H2↑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 ⑷硫化氢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 ⑸二氧化硫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 ⑹二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专题十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201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练:专题十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 比对结构模板,“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明确三类结构模板 结构正四面体形平面形直线形 模板 甲烷:碳原子形成的化学 键全部是单键,5个原子 构成正四面体 :6个原子共 面;:12个原子 共面 a—C≡C—b四个 原子共直线;苯环 上处于对角位置 的4个原子共直 线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 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的二氯代物有、、、 四种。 (2) 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题组一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①乙烷②甲苯③氟苯④四氯乙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CH3为四面体结构,乙烷和甲苯分子中都含有—CH3,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苯和乙烯均为平面形结构,氟苯可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F原子取代形成的,四氯乙烯可看作乙烯分子中的四个H原子被四个Cl原子取代形成的,则氟苯和四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D

高中化学常见有机物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有机物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1.下列分离或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分液法分离水和酒精 B .用蒸馏法分离苯和溴苯 C .用重结晶方法提纯苯甲酸 D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答案:A 2.将CH 3CHO(易溶于水,沸点为20.8℃的液体)和CH 3COOH 分离的正确方法是( ) A .加热蒸馏 B .加入Na 2CO 3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C .加入烧碱溶液之后蒸出乙醛,再加入浓硫酸,蒸出乙酸 D .和Na 反应后进行分离 解析:尽管乙醛沸点仅为20.8℃,而乙酸沸点为117.9℃,但考虑到两者均易挥发,因此C 选项的方法分离效果更好。答案:C 3.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用饱和Na 2CO 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 B .分离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可用蒸馏法 C .可用苯将溴从溴苯中萃取出来 D .可用水来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解析:因乙酸乙酯在饱和Na 2CO 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且乙酸易溶于饱和Na 2CO 3溶液,因此可用饱和Na 2CO 3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等杂质;苯与硝基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将两者分离开来;溴易溶于溴苯,也易溶于苯,因此不能用苯作萃取剂将溴从溴苯中除去;苯不溶于水,加入水时,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苯(油状液体),下层为水,乙醇与水混合时不分层,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加水混合时,液体也分为两层,上层为水,下层为四氯化碳(油状液体),因此可用水来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答案:C 4.化学工作者从下面的有机反应RH +Cl 2(g)――→光 RCl(l)+HCl(g)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由上述反应产物中分离得到盐酸的最佳方法是( ) A .水洗分液法 B .蒸馏法 C .升华法 D .有机溶剂萃取法 解析:本题关键是选最佳方法。因HCl 极易溶于水,有机物一般不溶于水,故用水洗分液法分离得到盐酸最简便。答案:A 5.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利用各组两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离:①二者互不相溶,直接分液即可;②二者互溶,可用蒸馏;③溴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食品加工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最经典总结-第14讲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考点一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全国Ⅱ·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4物,A 项正确。 乙醇和水均能与Na 反应生成H 2,但Na 与水反应更剧烈,故水分子中氢的活性强于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需要注意的是乙醇分子中只有—OH 中的H 能与Na 反应,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不完全相同,B 项错误;乙酸能除去水垢,说明酸性:乙酸>碳酸,C 项错误;CH 4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 3Cl 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HCl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D 项错误。 2.(2017·全国Ⅲ·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 D .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解析]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A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二者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环己烷与苯都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环己烷与苯,C项错误;溴苯与苯互溶,且二者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D项错误。 3.(2018·全国Ⅰ·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果糖属于单糖。 4.(2016·上海·6)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给分)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炭化,降低酯的产率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中和乙酸__、_溶解乙醇__、_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振荡__、_静置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原料损失较大、_易发生副反应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乙醚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蒸馏__。 R 弱点突破 uo dian tu po (课堂)

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 2008年建设方案 根据食品加工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和建设进度的要求,特制定2008年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一、2008年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 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一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培训,与企业及兄弟院校进行实践、学习、交流等措施,使专业教师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参与产品的生产和科研能力,依托订单企业,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顶岗实习,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2、教学条件的改进 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购入电化教育资料与设备,建立和完善图书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网络,建立食品加工工艺模拟仿真教学室,食品加工工艺模拟仿真教学室主要配置仿真教学软件、实物模型,通过共享工艺素材库资源,开展模拟仿真教学。同时利用这些平台实施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毕业生的培养工作。 3、课程体系建设措施 完善课程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争取再建设院级精品课程2门。 从企业的需要出发,开发以主要食品种类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

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为导向,进行课程模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制订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通过解剖工艺流程而归纳相应的教学知识点与实训项目;以完成“任务”的逻辑关系来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食品加工技术知识和技能,感性地体验“任务”完成过程,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该课程模式于2008年上半年开始实施,其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完善各种教学体系,尤其是实验、实习教学环节,使其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就业率和社会满意度大大增强,在参与和服务于地方建设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4、教风、学风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风、学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 5、教材建设 着手编写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内容专题与创新研究,使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的最新发展。 6、科研项目及成果 年内在国内外高层次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争取厅、局级科技科研项目2项。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本年至少举行1-2次学术报告会,参加3次全国性或省级学术研讨会。 二、2008年食品加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预算方案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断。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专题 [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比对结构模板,“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 (2)对照模板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的二氯代物有 (2)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题组一选主体,细审题,突破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只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 D 解析此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以苯的结构为中心,首先联想苯分子是6个碳原子与6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其次根据乙烯的平面结构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最后根据共价单键可以旋转,乙烯平面可以与苯平面重合,从而推出最多有11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D 解析:A项,直链烃是锯齿形的,错误;

高考化学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频考点1 烃的性质及其应用 【样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结合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有关的是()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在一定条件生成四氯化碳 【解题指导】选B。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使水层颜色变浅,与加成反应无关,A 错误;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颜色变浅是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B正确;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C错误;甲烷与氯气生成四氯化碳,是取代反应,D错误。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考生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是考查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频繁出现,本部分试题难度较小,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较多,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主。由于本专题的知识点与能源、交通、医疗、工农业生产、科技、环保、生态平衡联系密切,与此相关的试题也应特别注意。 高频考点2 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样题1】下列有关乙醇、乙酸的说法,错误 ..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常见气体的制备

第十六单元常见气体的制备气体制备的一般装置流程: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 三、气体的净化 在气体制备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试剂的挥发性、水的挥发都可能使制得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净化。 1.干燥 (1) (2) 常用的固体干燥剂有:无水CaCl 2、碱石灰、P 2O 5等,碱石灰不能用于酸性气体的干燥,P 2O 5则不能用于碱性气体(如NH 3)的干燥。 2.洗气 浓硫酸作为干燥剂时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一些还原性气体。 如: NH 3、HBr 、HI 、H 2S 等 3.固体加热吸收 如用灼热铜网除去O 2,灼热CuO 除去H 2等

4.干燥剂的选择 除去气体中混有少量水分的方法叫做气体的干燥。选择干燥剂的原则是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化学反应。 常用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O、CH4等。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O、CH4等(NH3除外)。 在选择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H2S、HBr、HI等,不能用CaCl2来干燥NH3(因生成CaCl2·8NH3)

四、常见气体的检验

高中常见气体制备

高中常见气体的制备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中学化学实验中,应该学会氯气、氯化氢、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应该掌握的具体容主要有:会选择适宜的反应物,并能熟练地书写有关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气体发生装置,能判断装置图的正误,会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性质,选择适宜的集气方法与装置;根据所制气体的性质,会用简便的方法检验或验满。 (一)气体的制备思路,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归纳: →→→→→→ 反应原理气体发生装置除杂提纯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 (二)组装仪器: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先净气装置,后干燥装置; (三)操作顺序: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3.记录实验现象、数据; 1、气体制取装置: A. B. C. D. 固/液体+ 液体(不加热)固/液体+ 液体(加热) 固体+ 固体(加热) 适用于收集不跟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装置见图C);(装置D中B管进A管出) 2、气体干燥装置 (1)气体干燥装置的基本类型和气体流动方向: 盛装干燥剂状态液体干燥剂固体干燥剂 装置示意图 洗气瓶 气体流动方向长管进气,短管 出气 U形干燥管,进气和出气没有区别; 球形干燥管应该大口进气,小口出气(在干燥管的 进出气口都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干燥剂流动) 注意事项:

1、固体干燥剂颗粒大小要适当,颗粒太大气体和干燥剂接触面小,不利于干燥效果不好;颗粒太小,气体不易通过,容易堵塞,一般以黄豆粒大小为宜。 2、液体干燥剂用量要适当,并控制好通入气体的速度,为了防止发生倒吸,在洗气瓶与反应容器之间应连接安全瓶。 (2)、气体的分类 1、根据酸碱性, 酸性气体:CO2、SO2、NO2、HCl、Cl2、H2S、HBr、HI等 碱性气体:只有NH3 中性气体:H2、O2、CH4、CO、CH2=CH2、C2H2、N2等 2、根据常温氧化还原性强弱, 强还原性气体:H2S、HBr、HI、SO2等 一般性气体:H2、O2、CH4等 (3)、气体干燥剂的类型及选择 1、常用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 3、气体收集装置: A. B. C. D.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长进短出(向上) 短进长出(向下) (1)排水集气法 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收集的气体纯度高,易判断是否集满。(装置见图A)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适用于收集不跟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装置见图B);(装置D中A管进B管出) (3)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4、尾气处理装置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1. 苯基 苯(benzene, C6H6)有机化合物,是组成结构最简单的芳 香烃,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可燃,有毒,为IARC 第一类致癌物。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苯分子去掉一个氢以后的结构叫苯基,用Ph 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为PhH 2. 羟基羟基,又称氢氧基。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组成的一价原子团,化学式-OH。 在无机物中在无机物中,通常含有羟基的为含氧酸或其的酸式盐。含羟基的物质溶解于水会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含羟基的物质水溶液多成偏酸性。 在有机物中在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中,在简单烃基后跟着羟基的称作醇,而糖类多为多羟基醛或酮。 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称作酚。 具体命名见OH 原子团的命名注:乙醇为非电解质,不显酸 性。 羟基的性质 1. 还原性,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

2. 弱酸性,醇羟基与钠反应生成醇钠,酚羟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 3. 可发生消去反应,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OH 原子团的命名此原子团在有机化合物中称为羟基,是醇( ROH )、酚(ArOH )等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1 ),称为氢氧根。当羟基与苯环相连形成苯酚时,可使苯环致活,显弱酸性。再进基主要进入其邻位、对位。 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在示性式中,羟基和氢氧根的写法相同,因此羟基很容易和氢氧根混淆。 虽然氢氧根和羟基均为原子团,但羟基为官能团,而氢氧根为离子。而且含氢氧根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而含羟基的物质的水溶液则多呈偏酸性。氢氧根和羟基在有机化学上的共性是亲核性。 有机合成中羟基的保护羟基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官能团之一,无论是醇羟基还是酚羟基均容易被多种氧化剂所氧化。因此在多官能团化合物 的合成过程中,羟基或者部分羟基需要先被保护,阻止它参与反应,在适当的步骤中再被转化。 3. 烃基

高中常见气体制备(一类参考)

气体的制备、收集、洗涤和干燥 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中学化学实验中,应该学会氯气、氯化氢、氧气、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应该掌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会选择适宜的反应物,并能熟练地书写有关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气体发生装置,能判断装置图的正误,会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性质,选择适宜的集气方法与装置;根据所制气体的性质,会用简便的方法检验或验满。 (1)反应物和反应原理 ①实验室制氢气 常用锌跟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Zn+H2SO4(稀) ZnSO4+H2↑ Zn+2HCl ZnCl2+H2↑ 在制气装置的出口处点燃氢气,一定要事先检查纯度,以确保实验安全。 ②实验室制氧气 常用氯酸钾(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来制氧气。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此外,过氧化氢(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也可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一种简便方法。 2H2O22H2O+O2↑ KClO3和MnO2要纯净,加热时以不迸发火花为合格,以确保实验安全。 ③实验室制氯气 常用氧化剂(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MnO2+4HCl MnCl2+2H2O+Cl2↑ 2KMnO4+16HCl 2KCl+2MnCl2+8H2O+5Cl2↑

高锰酸钾和盐酸反应可在常温下顺利进行,不需加热。氯气有毒。多余的氯气必须用NaOH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气和使人受到毒害。 ④实验室制氯化氢 常用食盐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间接加热温度较低,通常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NaCl+H2SO4(浓) NaHSO4+HCl↑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为使反应顺利进行,应该使用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 ⑤实验室制硫化氢 常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硫化氢。 FeS+H2SO4(稀) FeSO4+H2S↑ 制硫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性酸。硫化氢有毒,要注意通风或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硫化氢。 ⑥实验室制氨气 常用铵盐(氯化铵、硫酸铵)跟碱(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气。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氨极易溶于水,一般用加热上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氨气。 此外,也可直接加热浓氨水在实验室制得氨气。 ⑦实验室制二氧化硫 常用亚硫酸钠跟浓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 Na2SO3+H2SO4(浓) Na2SO4+H2O+SO2↑ 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较易氧化变质,最好选用新开瓶的亚硫酸钠。 ⑧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常用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跟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表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了营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后续课程面点制作、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训,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及质量控制,逐步掌握食品加工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食品加工技术》是营养与配餐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专业的敲门砖,同时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知识储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1了解食品的分类方法,掌握新食品的类型; 1.2掌握典型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1.3了解食品加工新技术。 2.能力目标 2.1能够完成罐头食品制作; 2.2能够完成西瓜汁饮料制作; 2.3能够完成凝固型酸乳制作; 2.4能够完成牛肉干的制作; 2.5能够完成典型食品的加工。 3.素质目标 3.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具备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 3.2培养学生具备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3.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团队协作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前导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前导课程是营养学基础专业课程。 (四)后续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是面点制作、膳食制作、食品卫生与安全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二)学习情境描述

常见气体的制备

常见气体的制备 常见气体的制备 除掌握常见气体和典型有机物的制备方法外。做其它综合制备题时,思路往往是逆向的。几种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见下表 1 O 2 2KClO 3? MnO 22KCl+3O 2↑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 H 2 Zn+H 2SO 4(稀)=ZnSO 4+H 2↑ 3 CO 2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4 Cl 2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5 HCl NaCl(固)+H 2SO 4(浓) 微热NaHSO 4+HCl ↑ 一、气体装置的类型及选择 1.固+固(加热):适用于制O 2 注意事项: l 、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 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管口l /3处。 3、固体药品要放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部位集中加热。 4、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5、如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 6、用KMnO 4制取O 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 2.固+液体(不加热):适用于制CO 2、H 2 (1)常规类 注意事项: 1.瓶内气密性要好。 2.先放固体后加液体。(为什么?) 3.加人酸的量要适当。 4.生成气体微溶或难溶于水。

△ (2)启普发生器类 注意事项: 1.在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深入液面以下, 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而无法使用。 2 大,导致酸液溢出。 3.加人酸的量要适当。 4.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3)固+液或液+液(加热):适用于制Cl 2、(HCl 课本没有) a b c d e f 注意事项: l 、瓶内反应物体积不宜超过烧瓶容积的1/3。 2、a 、b 、c 加热前应放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3、a 装置温度计插入反应液面以下,测反应液温度;b 装置温度计水银球与支管端口处相平,测气体温度,便于控制馏份。 4、d 装置便于随时加入液体,但随反应进行烧瓶内压强增加,液体不易滴入。(改进方法见e ) 二、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 1.常见净化原理:气体的净化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遵循以下原理: A .不损失主体气体;B.不引入新杂质;C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D.先除易除的气体。 (1)物理方法: ①液化法:利用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离N 2和O 2。 ②水洗法:利用溶解度不同从N 2和NH 3中除去NH 3。 (2)化学方法: ①氧化还原法:灼热铜丝网除去混合物中的O 2(2Cu +O 2=2CuO );CuO 除去H 2、CO 等。 ②酸碱法:NH 3和CO 2通过碱石灰除去CO 2。(CaO +CO 2=CaCO 3) ③沉淀法:除去CO 2中的H 2S 通过CuSO 4溶液。H 2S +CuSO 4=CuS ↓+H 2SO 4 (3)最常用的为洗气法... : ①用饱和NaCl 除去Cl 2中的HCl ;②用饱和NaHCO 3除去CO 2中的HCl 等;

(完整版)高考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常用方法资料

有机合成的文化的构成与训练 有机合成题,近几年的江苏高考题中,重现率几乎百分之百,从04年的“由丁二烯通过双烯合成,制备甲基环己烷”到05年的“以溴代甲基环己烷为原料合成6-羰基庚酸”,每年的命题方式、形式略有变化:04年重点在推断物质结构,书写结构简式和化学方程式;05年着重在设计合成流程图,具有新意,但难度太大;06年有所改进。 一、要讲技巧,更要讲思想。 ㈠有机合成的重要意义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合成自然界已存在的和自然界并不存在而人为设计的具有特定结构,因而具有特定性能和用途的有机化合物以造福人类。现在已经发现的三千多万种物质中,绝大部分是科学家合成的有机物。 在1828年武勒开始有机合成直至本世纪60年代之前,人们一直是从原料开始,逐步经过碳链的连接和官能团的安装最后完成的。但由于没有通用的思维规范,其设计过程往往需要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十分困难。1964年E.J.Corey首创用逆推的方式设计合成路线,由于他独特的操作方式,高度规范合成设计的程序,并使其具备了相对固定的逻辑思维推理模式,因而易学易用,大大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E.J.Corey也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 人们对有机产品的研究,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了。如果预测某种结构的有机物具有某项特殊用途,或特殊性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合适的原料,采用合理的合成路线,来合成该物质了,所以有机合成具有广阔前景。 ㈡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原则 ①原理正确、步骤简单(产率高) ②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③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④产物纯净、污染物少(易分离) 二、有机合成题的训练方法 首先要掌握“学情”,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其次要用经典的例题,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题进行典型引导,以建构有机合成的“模型”;再次要充分利用各类有机框图题,进行逆向思维,即以这类题为“素材”,灵活地进行合成路线的训练。 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①官能团的引入、消除“硬装斧头柄”。究其原因是学生有机基本反应类型掌握不扎实。 ②步骤先后随心所欲。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理解有关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等知识。 ③合成“绕圈子”看不出是为了保护官能团。究其原因是思路狭窄,没有理解条件对反应进行的影响。 ④题给信息不能很好的吸收应用。究其原因是对题给信息解读不够,审题也不严密。当然,也和教师给学生相关的训练太少有关。不妨把经常出现的信息归纳整理给学生。 ㈡有机合成的常见题型 ①给定原料、指定目标分子,设计合成路线,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如: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可制得正丁醇(CH3CH2CH2CH2OH),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物(Ⅲ)可看成是由(Ⅰ)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跟(Ⅱ)中的2-位碳原子和2-位氢原子相连而得。(Ⅲ)是一种3-羟基醛,此醛不稳定,

高中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总结.doc

实验基础知识补充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前6个最常考,有下划线的必须熟记) 1.氨气 (1)工业制法(合成氨工业):N 2+3H 2 2NH 3 (2)实验室制法(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加热):2NH4Cl+Ca(OH)2 CaCl2+2NH 3 ↑+2H 2O 说明: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支撑固定导管,且减少NH 3与空气的对流,提高氨气的纯度。 (3)实验室快速制氨法:浓氨水滴入到生石灰 (或烧碱或碱石灰 )表面快速产生氨气。 2.氯气 ( 1)工业制法 ①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烧碱、氢气和氯气:2NaCl+2H2O 2NaOH +H 2↑+ Cl 2↑ ②冶炼钠(或镁)时得到金属和氯气:2NaCl(熔融)2Na + Cl2↑ ( 2)实验室制法 ①KMnO 4常温氧化浓盐酸: 2KMnO 4+16HCl(浓 ) = 2KCl+2MnCl 2+5Cl2↑+8H 2O ②MnO 2加热氧化浓盐酸: MnO 2+4HCl( 浓 )MnCl2+Cl 2↑+2H2O (与稀盐酸不反应)

3.二氧化硫 ( 1)工业制法 ①高温煅烧硫铁矿: 4FeS+11O2Fe O +8SO 22 2 3 2 ②火法炼铜得到副产物二氧化硫:Cu2S+O22Cu+SO2 ③燃烧硫磺得到二氧化硫:S+O2SO2 ( 2)实验室制法 ①Cu+2H2SO4(浓)CuSO4+SO2↑+2H 2O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Na2SO3+ H 2SO4(70%) =Na2SO4+H 2O+SO2↑ 说明: 1、浓硫酸的浓度过高会使得溶液中没有H+,反应无法发生;硫酸浓度过低,生成的

SO2与水反应并溶解在溶液中。 2、B 装置的作用是验证SO2具有还原性; B 装置中的现象是紫红色褪色或颜色变浅; 离子方程式为 5SO2+2MnO -4+2H2O===5SO 24-+2Mn2++ 4H+ 3、C 装置的作用是验证SO2的氧化性;现象是溶液中产生黄色浑浊 4.氯化氢 (1)工业制法(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 22HCl (2)实验室制法 ① 2NaCl+H 2SO4(浓)Na2SO4+2HCl ↑ ②浓硫酸滴入到浓盐酸中快速制备HCl 气体。 5.一氧化氮 ( 1)工业制法: ①氨的催化氧化(硝酸工业的第一步反应):4NH3+5O24NO+6H 2O ②NO 2溶于水制硝酸的副产物:3NO 2+H 2O = 2HNO 3+NO ( 2)实验室制法:3Cu+8 HNO3(稀) = 3Cu(NO3)2+2NO↑+4H2O 6.二氧化氮 (1)工业制法(硝酸工业的第二步反应): 2NO+O 2=2NO 2 (2)实验室制法: Cu+4 HNO 3(浓) = Cu(NO 3)2+2NO 2↑+2H 2O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7.乙烯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食品加工专业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品和食品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充足的食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优质的食品是国民健康的保证,所以,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工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家也已经将食品工业的发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道路。 众所周知,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我国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千万国民的健康营养。而国家高等院校的食品专业正肩负着培育这种人才的重任,目前众多职业院校的食品专业以培育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企业培养出大批的一线操作技术人才,切实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此,本专业团队对食品行业的紧缺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 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近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从2007年到2012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从24303亿增长到75430亿元。 国内外经济学家公认:在未来5~10年内,中国将是全球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期间至少有1亿家庭(约有3亿多人口)将进入年收入l万美元以上的行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市场。由此看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空间非常大,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市场的前景也是乐观的。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今后食品工业发展的六大趋势将是有机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和国际化。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振作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对我国食品工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能够很好的把握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食品工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 3 我国食品工业从业人员情况及食品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 依据2010年食品工业年鉴的数据,当年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从业人员为200~300万人,在全国的食品行业中随机抽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一、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二.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 1 .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2.装置基本类型:

三、气体的收集方法和装置 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稳定性可将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三种。 1、收集方法: A 、排水集气法 凡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如图甲。 B 、排空气法 一种是向上排空气法,凡是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可用此法,如图乙;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则用向下排空气法,如图丙。 2、收集装置: (1) 图甲可收集O 2、H 2、N 2、Cl 2(饱和NaCl 溶液)、NO 、CO 2(饱和NaHCO 3溶液)、CO 等。 (2) 图乙可收集Cl 2 、NO 2、CO 2、SO 2等。 (3) 图丙可收集H 2、NH 3、CH 4等。 (4) 图丁从A 进气相当于图乙,从B 进气相当于图丙。 四、气体的干燥净化装置 1、气体干燥净化装置:

(1)洗气瓶中一般装入液体除杂试剂。除杂试剂应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或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制取的气体。常见除杂试剂有: ①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可吸收CO2、SO2、H2S、Cl2、NO2等呈酸性的气体。 ②饱和的酸式盐溶液,可将杂质气体吸收转化,如: 饱和NaHCO3溶液能除去CO2中混有的HCl、SO2等强酸性气体。 饱和NaHSO3溶液能除去SO2中混有的HCl、SO3等气体。 饱和NaHS溶液能除去H2S中混有的HCl气体。 ③浓H2SO4:利用它的吸水性,可除去H2、SO2、HCl、CO、NO2、CH4等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但由于浓H2SO4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来干燥具有强还原性气体,如H2S、HBr、HI等。 ④酸性KMnO4溶液:利用它的强氧化性,可以除去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H2S等。 (2)干燥管、U形管一般装入固体的干燥剂。常见的固体干燥剂有: ①酸性干燥剂,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如P2O5、硅胶等。 ②碱性干燥剂,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CaO、碱石灰、固体NaOH等。 ③中性干燥剂,既能干燥碱性气体又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aCl2(但CaCl2不能干燥NH3,因易形成CaCl2·8NH3氨合物)。 (3)双通加热管一般装入固体除杂剂,除杂试剂和混合气体中的某一组分反应。例如:Cu和混合气体中O2反应而将O2除去。 另外还常用固体的无水CuSO4装入干燥管中,通过颜色变化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但不能用CuSO4作干燥剂,因CuSO4吸水率低)。用Na2O2固体也可将CO2、H2O(气)转化为O2。 2、尾气处理装置: 尾气处理与净化、干燥的原理和装置是一样的。 (1) 图甲装置中若装NaOH可吸收Cl2、SO2、NO2、CO2等酸性气体。若装Na2SO3可吸收Cl2、SO2、NO2等。 (2) 图乙和图丙装置中若装碱石灰可吸收Cl2、SO2、NO2、CO2等酸性气体,同时他们还是一个双吸收装置,应用于制取易潮解的物质,如,制无水AlCl3时,正好可吸收多余的Cl2,反应结束后冷却过程中又可吸收回流的空气以防止潮解。 (3) 尾气处理还可以用下列装置: 甲乙丙 A. 甲装置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等。 B. 乙装置吸收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l2等。 C. 丙装置除去可燃的有毒气体如CO等。 D. 无需要吸收直接排放的气体有O2、N2、H2、CO2、C X H Y,其中H2和C X H Y必须排放到室外。 3、防倒吸完全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