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语言精确性的提升

摄影艺术语言精确性的提升
摄影艺术语言精确性的提升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探究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改稿)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 教学目标: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导入 提起说明文,大家不陌生吧?学了哪几篇课文? 很好,那接下来,我说一句话,请大家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作个点评:“你们的教室真宽敞,有75平方米。” 那么,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师生互动,引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怎样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 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探究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例文分析 1、屏显四组黑字句 3、屏显四组改句。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 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晚。 所以在华北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季结束,夏天到了。 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4、齐读 5、比较体会一下原句和改句有什么不同,体会表达效果。 6、师生讨论明确角度:(板书) (1)数量角度 (2)程度角度 (3)频率角度 (4)时间角度 (5)范围角度 7、体会思路:(1)找关键词(2)定性。如:“比较”表程度,“大约”表估计(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8、小结:

同学们,作家在向我们介绍知识的时候,能用准确的语言去介绍,表现在出现数据属实,没有虚假或夸大,体现了他们那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不同的角度,如数量角度,程度角度,频率角度,时间角度,范围角度,其实,还不只这五点。要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有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去分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课内延伸 想一想,如果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面。 4、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四、课外拓展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设计习题: 1、“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在语段中找出一处或多处你认为最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地方。(1、“据说”一词,是听说,表示估计、猜测大约有50多亿人,不敢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若去掉,就成为事实了,反而让人不可相信了。 五、总结 画家用他的神笔去描绘事物,摄影师用他的相机拍下那精彩的瞬间,而作家用他那准确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事物,让我们认识了精彩的世界。我们不但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他们的技巧,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一切。 附板书 数量角度 程度 说明文语言频率准确性 时间 范围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出示预习作业,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②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学生谈出意见后老师总结: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语言准确……符合客观事实)(二)、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并比较下面三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总结其中的规律。5分钟后,比比谁能说得好。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②卢

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讨论后明确:“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

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三)、学以致用,学会分析简单准确的说明语言。.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2、①(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②(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 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②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分析:“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这种表达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下面三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 ①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早。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这种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讨论后明确: 第一组:一座50多米长的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的写作态度。 第二组:“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三组:“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更好地

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数字运用:①使用准确数字;②没办 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 字; 2、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 推测的语言来表达。例如:大约、几 乎、可能、大概、差不多、应该等。 3、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 意思趋于准确。例如:表时间限定: 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在 当时、最早等。表程度限定:最、比 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 更加等。表围限定:绝大部分、极少、大多、一律、很少等。 4、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 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容的重点。 概括规律: 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 ⒈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⒉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⒊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⒋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⒌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从50年代开始,我国语言工作者陆续进行了多次语言调查,据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⒍“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什么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答:①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②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③招牌、广告用字; ④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⑤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答:①文物古迹; ②姓氏中的异体字; 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⒐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是怎样的?

赏析说明文的表达效果

赏析说明文的表达效果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限制性词语有 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 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1.“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一定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广泛”限制范围的作用,表明范围广,删去后不能体现广的程度。该词从程度上体现了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最早”中的“最”,限制时间的作用,表明时间早的程度,该词从程度上体现了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充分”限制时间的作用,表明最大限度,该词从程度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一定”限制作用,表明有限,该词从程度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及语言准确性

《苏州园林》说明方法及语言准确性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作用:通过我国建筑与苏州园林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给读者留下具体,鲜明的印象。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作用:把园林里的花树与松柏、道旁树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使事物特点更鲜明,给读者留下清晰、准确的印象。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用:通过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相比,突出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使事物特点更鲜明,给读者留下具体、清晰的印象。 4.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作用:通过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相比,突出强调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个特点,给读者留下具体鲜明的印象,使说明更清晰。 打比方 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作用:将对称的建筑比作图画,园林比作美术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特点。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 1.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作用:通过列举小山、竹子花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容易理解。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作用:通过列举园里的古老藤萝,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盘曲嶙峋的枝干也是一幅好画这个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容易理解。 3.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作用:通过列举其他几个园林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的特点。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 4.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几棵芭蕉 作用:通过列举书带草、爬山虎、蔷薇木香等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的特点。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

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1、认识摄影基础 2、摄影原理与技术(照相机和镜头) 3、光圈、快门、曝光和测光 4、聚焦、取景器、卷片、和胶片 5、景深 6、摄影取景 7、构图 8、摄影用光 9、摄影色彩 10、彩色摄影 11黑白摄影 12 数码摄影 13摄影器材 14静物摄影 摄影的门类 摄影的门类是在摄影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其分类方法的有多种。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如下分类: ?1.根据有彩和无彩的属性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2.按照光的属性分为:可见光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X光摄影。 ?3.按照摄影工艺分为:常规摄影和特技摄影等。 ?4.按照拍摄题材的不同分为:人文景观摄影、自然景观摄影、表意摄影等。 ?5.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科技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摄影、教学摄影、军事摄影、文体摄影和生活摄影等。 ?6.按照表现方法的不同分为:纪实摄影和创意摄影等。 ?7.按照社会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 摄影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应用范围是广泛和多层次的,摄影的表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分类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各种摄影门类和风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相互影响和渗透,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指摄影中的艺术部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门类,以艺术性与实用摄影和新闻摄影等相区别。艺术摄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达摄影家主观思想情感及艺术情趣的一种摄影形式。 艺术摄影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与生活原型有着根本的差异;是审美情感的对象化,与生理情感有着本质区别。 艺术摄影通过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表达摄影家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和对情感的

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试题

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试题 1.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如姓名、学校名称等。 2.答题时需按每题的要求,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把答案写在题上。 单位:姓名: 一、判断题(请在括号内打“√”或“х”)(10分) 1. 在本次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的书法比赛中,小明的书法作品中出现了繁 体字和异体字,这是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的。()(2分) 2. 张老师是数学老师,他总是爱用方言讲课。有人给张老师提意见,他说讲普 通话是语文老师的事。方言也是一种文化遗产,用方言讲课不但学生听得懂,听得亲切,还使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他的说法是正确的。()(2 分) 3.在网络上一些新的词语已经成为网络主流词语,如用“偶”代表“我”;用“酱紫嘛”来替代“这样子嘛”;“版主”写成“斑竹”;把“管理员”改为“管理猿”。类似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应该承认,这是网民非常有创意的表现,是时代进步和语言发展的必然,应当鼓励。()(2分)

4.某市工商局在企业名称登记和户外广告审批等方面,对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等违反语言文字标准的,一律不予登记或备案。工商局是不具备这种执法权力的。()(2分) 5. 某学校的“语言文字观察哨”小组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使用错别字的现象是 比较常见的,如“养鸡场”写成“养鸡厂”、“渔具”写成“鱼具”、“羊蝎子”写成了“羊羯子”等。所有这些做法都是违法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法》。()(2分) 二、填空题(10分) 6.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的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 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2分)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分) 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2分)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精心整理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 二、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 (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 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三)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答题方法讲解。 1先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2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句子:找有确数或概数的句子;找有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答题模式讲解。(1)举例句;(2)分析。(方法和上面的第一种相同。) 3、例题讲解。(请在《复习指导》P.41《中国石拱桥》<片段>中找出两个体现说明语言准 确性的语句,并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四)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讲解:1不可以;(2)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答:(1)不能;(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答:???????????????????????????????????????????????????? 【答案】(1)不能。(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补充介绍限制性的词语。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 4 5 6 7 1、所谓“ 2、所谓“采用 1 2(此 (1 (2 ●●……(具 (3 (4)句式: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示(A) 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复习指导》P.42) (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答:?????????????????????????????????????????????????? 【答案】特点: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2)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答:?????????????????????????????????????????????????? 【答案】第一句: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 4、试题演示(B) “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基础知识讲座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基础知识讲座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语言文字工作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是语言文字本身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第二是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语言文字工作必须从学校抓起。一、什么是语言文字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由语音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组织结构的信号体系。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同样的思维内容可以由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其他动物如蜜蜂、牛羊等也有某种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但那不是我们所说的语言,因为它们都没有同时具备这三要素。语言没有阶级性,它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但语言具有社会性,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有不同的语言习惯。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人类也有其他的一些交际工具,如聋哑人的手势等。但传递信息比较简单,而且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图画、符号等交际方式也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三要素是字音、字形、字义。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对语言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语言克服了时空限制,把语言信息传递到很远的地方和很久的后世。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但文字终究要依附语言而存在,语言消失了,记录它的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如

拉丁文、古梵文、契丹文、满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现有约80种使用中的语言,23种使用中的文字。汉语(包括其各种方言)和汉字(包括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等)只是其中的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字。民族共同语是全民族公认的语言标准形式,方言则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汉语方言分歧十分严重。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话、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方言下有次方言,如北方话下有四大次方言,闽方言下有五大次方言。汉语自古以来就有与方言并行的民族共同语,先秦时是雅言,汉代叫通语,明清时期叫官话,民国时期叫国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现代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tāng、tng、tǎng、tng分别表示汤、糖、躺、烫不同的意义,英语、俄语、日语等其他语言是没有声调的。汉字是意音文字,自身不能表音,或者不能准确表音,因此需要有一种注音的工具。现时使用的注音工具是《汉语拼音方案》。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历史上第一人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以后又有很多种外国人创制的拼音方案,影响最大的是威妥玛式拼音(旧时把北京拼写成Peking,现在仍能看到的有茅台酒包装、张裕葡萄酒包装、中华香烟盒)。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由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批准和公布的。主要创制人周有光已经106岁了。《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唯一的法定的汉语拼音方案,也是拼写中文的国际标准。这就是大家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品味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①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②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③表时间:当时、迄今为止、目前为止、 一、品味准确性或能否去掉(删去) 基本格式:①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字义或作用),②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句义或作用),③去掉后句义或作用,不符合实际(原意)或太绝对(肯定)了。所以不能去掉。④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注意:品味准确性用①+②+④。能否去掉(删去)先作出判断,再用①+②+③+④ 1、好像(似乎):表示猜测,并非肯定。……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不符合实际(原意)或太绝对(肯定)了。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可能(大概、也许):表估计(揣测),说明……是不确定的。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太肯定了,不符合原意。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3 、大多(大部分):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的情况。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太绝对了,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至少: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刚好是……”,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5、迄今为止(目前为止、现在为止):准确地表达是目前(现在为止,不排除今后还有……的可能性。如果去掉,就与原意不符。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6 、“据说”:表揣测,没有经过科学考证,是一种不太肯定的说法,说明……有可能有……,当然也可能没有。删去后,就变成一定……,这样说就太绝对了。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7、分外:是“非常、很”的意思,在这里起“强调”作用。说明……。如果去掉,强调程度就削弱了,不符合原意。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 、尤其:是特别、更进一步的意思,在此起强调的作用,表示……。如果去掉,强调程度就削弱了,不符合原意。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9 、一切(所有的):是“所有(全部)”的意思,表示没有例外。 表明…….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0、一般(通常)强调通常情况下,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这个词,太绝对了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11 、几乎(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 12、大约(约):表明只是估算,还不到……。去掉以后就一定是……了,太肯定了。 13、左右(上下):表明或多于或少于……。去掉以后就一定是……了,太肯定了。 14、最(完全、十分、非常、高度):针对“……”作程度限制。 15、据推算:表明估计,不确定。 16、据考证(从大量的考古资料来看):表明有科学考证,有科学根据。 17、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在当时是……,但现在不是。 18 、主要:因为“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除了……, 还有其它方面的……。若删去,就变成了……唯一的……,不符合实际。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9、往往: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大多……,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20、之一:是说明……其中的一个,还有其它……。去掉以后就变成了……是……,与实际不符。, 补充介绍限制性词语 ①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②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③表限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④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⑤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⑥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⑦表质地的词语:软、硬等。二、两词可否互换,并说明理由。 基本格式:①先作出判断②字义或作用③句义或作用④改成后句义或作用,与原意(事实)不符,所以不能替(互)换。⑤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因为……是先……,再……,这样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或构成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出示预习作业,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 ①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②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学生谈出意见后老师总结: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说明文以科学、严谨、准确为根本的语言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语言准确……符合客观事实)(二)、初步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并比较下面三组句子,你认为那组句子更好,请谈谈理由?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试着总结其中的规律。5分钟后,比比谁能说得好。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 讨论后明确: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小结: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三)、学以致用,学会分析简单准确的说明语言。

语言文字基本知识修订版

语言文字基本知识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语言文字基本知识 1.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什么是普通话?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里的“普通”不是“普普通通”之意,而是“规范、标准”之意。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3.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何在? 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的凝聚力。

推广普及普通话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2)有利于促进各地区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3)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发展各民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4)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5)有利于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会信息的建设,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汉语是哪年被正式作为联和国会议和安理会工作语言的? 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将汉语列为联大会议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5.什么是推普周?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第一届开始于1998年,今年是第16个推普周(主题词是: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6.国家对教师与公务员普通话达标年龄界线划分是哪年? 对教师与公务员的普通话测试要求: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和公务员普通话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教师与公务员,不作达标的硬性要求,但鼓励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7.国家对教师与公务员普通话达标有何具体规定? (一)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 (1)平实说明: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靠副词来表达) (2)生动说明:语言表达生动、形象。(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 具体到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形容词,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说明句子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 (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 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 (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 (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完全”“更是”都是强调作用。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 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 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 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 二、题型训练 (一)体会加点词的作用 答题模式: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 (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技巧点击: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1、一张普通课桌的重量大约30斤。这句话中“大约”有什么作用?(表估计、猜测的 副词) 答案:“大约”指大概;表估计、猜测;这里指普通的课桌个体重量在30斤上下,强调了“30斤”这个数量是估计的结果,不是实际称量出来的;“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2、水常常表现为液态。这句话中“常常”有什么作用?(起限制作用的副词) 答案:“常常”指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这里指水在普通条件下,大多数时间表现为液态,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强调了液态是水的常态;“常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范本

语言文字规知识手册 1.推普周简介 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通过开展推普周活动,在全国围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行规汉字,在全社会营造“说普通话,写规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2.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共同语的普及程度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广普通话工作已开展40多年并取得很大成绩,但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目标尚未实现,还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普及民族共同语的客观需要。因此,大力推行、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推普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规意识,进一步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和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什么?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宗旨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语言规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说普通话的风气,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 4.国家如何开展推普周活动? 国家专门成立了“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指导全国推普周活动。按照惯例,除了在全国围组织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外,

(完整版)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生版)

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会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业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

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大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大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1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10。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酉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答案:高科技污染 2.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很多,举出两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点标出体现浯言准确的词语。 ①: ②: 新奇的钟表 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是带有录音装置,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来,而不需动笔墨了。“录音电子用表”能录音30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戴这种手表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免受骚扰之苦了。 日本一家钟表公司研制出一种能显示地球上不同时区35个大城市的标准时间的手触式数字台钟。这种台钟是按世界地图来设计的,钟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地球仪,只要用手轻按有感应能力的地球仪的某一时区,钟上的液晶就把该城市的时间显示出来。 一种专门为航海和登山运动员设计的“救命手表”,是瑞士的新产品。这种手表的特点是有一面反光极好的反光镜。如果运动员在航海或登山时遇难,他的手表与自然光接触,就有极强的光束反射出,救援人员就可凭反射光束找到遇难人的方向,进行救援。

摄影艺术课程讲义..

第一章摄影艺术概论 第一节摄影和艺术 1 摄影创作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2 摄影艺术是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物质材料、工具手段,逼真性) 第二节摄影师的艺术修养深入生活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 第三节摄影师的眼力好主题主体突出画面简洁 第六节摄影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摄影师? 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your own resolution to succee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one thing. (永远牢记:要获得成功,决心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章照相机 照相机的构造和功能: 1 镜头:成像 2 快门:控制纳入的光线投射到胶片所经历的时间。3机身:连接各部件 4 后背(卷片装置) 第一节 120型相机 1 使用120胶卷,标准像幅6cm×6cm(12张),6cm×4.5cm(16张),6cm×7cm(10张)。 2 分类:双镜头反光式单镜头反光式折叠式 3 优点: 4 不足; 第二节 135型相机 1 装用35mm电影胶片的小型相机。像幅24mm×36mm(36张)。 2 种类按取景测距的方式分反光式/自动光学式 按机件结构类型分复杂的高级类型/简单的普及类型 按快门的结构分帘幕快门/镜间快门 按卷片记数装置分机械扳柄卷片/发条自动卷片/电动马达自动卷片 3 常用的是较高级反光式帘幕快门相机 4 优点、 缺点 第三节镜头 一、镜头的组成透镜组、光圈、镜头筒 二、镜头的成像原理 三光圈光圈的作用:正确曝光/减小像差/控制景深 f/值 f系数=镜头焦距/光孔直径描述到达胶片的光线的强弱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光圈每差一级,光孔的面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