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要怎么学好方法

初中历史要怎么学好方法
初中历史要怎么学好方法

初中历史要怎么学好方法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

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

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

有②的选项。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

分封等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

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1.抓点。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士族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士族势力发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这样,对士族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些都是“点”,由

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

撒得开、收得拢。

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系统。但高考命题则往往抽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

形成立体系统。因此,备考复习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

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拓宽、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形成

立体知识体系。

2.宏观分析+微观考查。例如1997年高考第48题“概括指出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

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宏观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宏观和整体

的高度去认识协约国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求对协约国列强

进行具体分析,也含有微观分析的成份。

3.显性联系+隐性联系。“显性联系”是教材中历史知识间较明

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隐藏于知识之间。换言之,就是所谓

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

比较和系统化,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的价值。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46题“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在资产阶级

革命和改革中各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的?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

对其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在这个问题中,命题者就抓住了它们

的隐性联系,即革命和改革中的土地问题,经过发掘,能力考查的

层次就明显提高了。

4.历史学科+相关学科。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39题:“19XX年,章太炎为某人70大寿做联句一副。请读后回答问题‘今日到南苑,

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

又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42题“观察下面《美英两国首脑在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时的合影》后填空。①在前排就坐的左是

______,右是______。”此题附有一幅图片,因而就需要学生在平

时多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看了"历史要怎么学好初中历史学习方法"的人还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