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围岩分类概述

国内外围岩分类概述
国内外围岩分类概述

weiyan fenlei

围岩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rock mass

围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周围的地层进行工程地质的客观评价,判断坑道或洞室的稳定性,确定支护的荷载和设计参数,确定施工方法,选择钻孔和开挖等施工机械,以及确定施工定额和预算等。

发展概况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地质科学、岩土工程和量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初期的围岩分类多以单一的岩石强度作为分类指标。例如1949年前中国采用的坚石、次坚石、软石、硬土、

普通土和松软土的分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应用的“”值分类法(即普罗托季亚科诺夫分类法,1907年)。这类方法在评价坑道或洞体稳定性方面是不充分的;但在选择钻孔机械,确定掘进机类型,尤其是确定松散围岩的地压值等方面仍有一定意义。1970年后,以岩体为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得了迅速发展。如泰尔扎吉分类法(1974年)、巴顿分类法(1974年)、别尼亚夫斯基分类法(1974年)、法国隧道协会(AFTES)分类法(1975年),以及中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类(1975年)和水工隧洞围岩分类(1983年)等。这些分类法多数是根据经验的定性分类,但由于反映了围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围岩的结构面状态、风化状况、地下水情况以及洞室埋深等,因此在评价坑道或洞体稳定性、确定支护结构参数和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期的围岩分类中,引进了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数理统计方法,如考虑初始应力场、坑道周边位移值,以及量测信息等,使围岩分类逐渐从定性分类向定量分类方向发展。如拉布采维茨-帕赫分类(1974年)、日本地质学会的新奥法围岩分类(1979年)、奥地利阿尔贝格隧道的围岩分类(1979年)、苏联顿巴斯矿区的围岩分类(1979年)等。围岩分类的重要发展是把量测信息引进到分类之中,即根据量测的初期位移速度,拱顶下沉和洞体水平向的收敛、变形等进行分类。这也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信息设计和施工打下了基础。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的和正在应用的围岩分类约有50多种,但其中绝大多数仍处于定性描述或经验判别的阶段,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分类要素在围岩分类中,最有影响的要素有:①围岩的构造。指围岩被各种地质结构面切割的程度以及被切割的岩块的尺寸和组合形态,在分类中它是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视裂缝间距,即被结构面切割的岩块的大小,可将围岩分成

如表[围岩类型]所示的几种类型。②原岩或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单轴或三轴强度和变形特性,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以及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等。一般说,在完整岩体中,原岩的指标是基本的;在非完整(裂隙)岩体中,岩体的指标是主要的。③地下水。地下水的水量和水压等对分类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软岩和破碎、松散围岩,它们导致岩质软化、降低强度。在有软弱结构面的围岩中,地下水会冲走充填物或使夹层液化等。因而在一些分类法中,都考虑了它的定性的或定量的影响。④围岩的初应力场。在现代围岩分类中,尤其是对于深埋隧道和软弱围岩而言,这一要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初应力场通常以上覆岩(土)体的重力来决定,并视为静水应力场;也可通过实地量测大致判定原岩应力场的大小及其方向。

分类依据①单一岩性指标。如岩石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物性指标,以及诸如抗钻性、抗爆性、开挖难易度等工艺指标。在为某些特定目的的分类中,如确定钻孔工效、炸药消耗量等,可采用相应的工艺指标(钻孔速度等)进行分类。

②综合岩性指标。指标是单一的,但反映的因素是综合的。如岩体弹性波速度,既可反映围岩的软硬程度,又可反映围岩的破碎程度。岩芯复原率是在反映岩体破碎程度的同时,还表示围岩软、硬分级的一个指标。这类指标,还有修正后的普氏系数、坑道自稳时间、围岩强度等。③复合岩性指标。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岩性指标或综合岩性指标表示。例如,已确定分类要素为A、B、C,则复合岩性指标可用下述方法之一来确定:

和差法a=A±B±C

积商法[606-01]然后用进行分类。目前,许多

分类都采用了这个方法。④量测数据。是用量测到的位移(坑道周边收敛值、拱顶下沉值、初始位移速度等),或荷载信息作为分类的指标,如苏联顿巴斯矿区、日本的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细则中所采用的。这类指标可以避免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影响,并能较好地反映坑道围岩的力学状态的变化。

关宝树

Copyright?2007 https://www.360docs.net/doc/aa8574736.html,免责声明

和差法=±±

积商法[606-01]然

地下洞室施工理论与技术进展

陈万业1,董兰凤2

(1.国家电力公司西北院工程勘察研究院,兰州730050;

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关键词: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施工理论;施工技术摘要:随着地下建筑规模的日益扩大,洞室工程地质问题(尤其是围岩稳定问题)日渐复杂和突出,本文归纳总结了地下洞室施工理论和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动向,为同行们在洞室施工中选择使用和补充完善相关理论提供借

鉴。

回眸人类建筑历程,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人们普遍认为19世纪是桥梁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则是地下空间的世纪。不同的“建筑世

纪”代表了社会发展水平。时至今日,人口爆炸、土地退化、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等诸多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已不堪重负。这种日趋严峻的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各国除采取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措施以保护现有的生存空间外,都日益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并把地下空间当成一种新型国土资源,称之为地下产业。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我国走在前列的当属铁道和水电两大行业。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铁路部门已建成的隧道超过5 000座,总长超过2 000 km;而水电行业在导流洞、引水洞、泄洪洞、进场交通洞、大型地下厂房等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中不仅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而且在推动地下工程施工理论和施工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1 地下工程围岩分类及施工原则新动向

我国当前地下工程(特别是隧道工程)的开挖支护设计主要还是依据围岩分类。而围岩分类除了可参考国际上的南非围岩分类法(RMR)和挪威围岩分类法(Q系统)以外,国内各大行业系统都有自己的分类方法,1994年又出台了一套国际分类法(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但这些分类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对初始地应力因素的影响有的分类就没有反映,有的方法中很难合理地将其量化。下面介绍几种将围岩分类与开挖设计相结合的既有特色又有代表性的方

法。

1.1综合分析分类法

李世辉等提出了一种将围岩分类与简易的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将洞室围岩——支护体系视为一种开放的复杂系统,通过典型个体测试数据,由分类、类比、理论分析3个相互渗透的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将围岩分类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且先后已开发了可实现人机对话便于现场应用的BMP等系列性程序,既可用于单一隧洞,也可用于洞群的反分析和正分析。已先后在引大入秦工程有关隧道和二滩导流洞工程等现场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1.2围岩松动圈支护分类法

围岩失稳主要是因为地应力重分布与围岩强度二者相互作用使围岩达到破坏的结果。但测试地应力和测取现场围岩强度都不是每个工程所能轻易做到和测准的,而相对易于实施测试的围岩松动圈即是这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松动圈范围越大,支护难度越大或者说实施支护的代价和要求也越高,这时围岩的收敛位移也越大。基于这一认识,董方庭等提出了运用实测到的围岩松动圈范围大小进行围岩支护分类,在许多矿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该法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必须在已实施开挖的巷道现场才能测到松动圈进而确定其分类级别,在施工之前难以进

行支护方法的预设计。

1.3 软弱围岩分类与支护设计优化

软岩分为全部或部分围岩是软岩两种类型。首先根据地质资料和试验数据判定工程围岩属于何种类型的本构模型,选取合适的力学分析模式,并在考虑尺寸效应的条件下选用合理的力学参数,然后进行软弱围岩的稳定分析和支护设计。

由于软岩在多数情况下流变效应都比较明显,因此对有时间效应的恶软岩应采用“流变力学设计”的方法更为合理。即当初始应力场为非均匀场时,可选用合适的本构模型(如弹塑性—粘弹塑性或流变损伤模型等)用数值方法作分析,确定一次、二次支护的刚度和二次支护的合理时机,也可用现场变形监测曲线来确定此时机;当初始应力场为均匀应力场时,可以用解析方法来做支护的优化设

计(确定刚度、合理支护时间等)

如朱维申曾提出粘弹—塑性围岩支护上的应力状态的切向分量表达式表明,衬砌上荷载是与其设置时间、当时塑性区大小、衬砌与围岩剪切模量比及各种物理、力学、几何参量有关的函数,衬砌设置愈晚,载荷愈小。

在研究软弱围岩设计和支护方案及其实施的合理时机时,有时为了更好的考虑时间和空间效应,要进行轴对应的围岩应力分析或三轴数值分析,以研究超前台阶开挖或大断面的分部开挖以及随后的支护效应,并作多方案的比较。这可以在施工前进行预分析,施工开始后进行反分析或反馈分析,以调整最初的施工方

案,使后续方案更为优化。

1.4 复合支护结构

孙钧对隧道的围岩稳定和支护提出了两种承载的概念,认为对中等强度的围岩,应尽量采用喷锚支护使围岩形成一个承载环(第一类)以保证隧道的稳定;对较软弱的围岩,则必须采用喷锚支护以外的附加支护以形成第二类承载环,并对采用二层结构复合支护形式的第二类承载环,提出了相应的实用计算方法,认定喷层和内衬结构的内力主要由形变压力产生,而后者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与围岩

变形的依时性特征相关。

1.5软弱围岩开挖支护过程的仿真模拟

由于软岩的非线性性质,模拟其开挖支护的真实过程十分重要,因为过程不同,其结果也会相差很大。朱合华等根据此问题特点,建立了一种施工动态仿真数值方法,不仅可在施工设计阶段预先模拟施工过程,还可在施工中进行动态反演分析,并研发出一种集成化的通用软件系统。陈锦清、孙钧等也曾对大断面洞室采用不同步开挖方案时的围岩塑性区和收敛位移值作了分析比较,表明各种方

案的结果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2 控制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施工依据工程结构和施工顺序可分为开挖、支护和监测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有包括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内容,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专家们的总结论证,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且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比如:开挖过程中为提高施工速度而采取的全断面掘进或先导后扩等方法,针对大断面洞室采用中隔墙法、中隔墙交叉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等。支护衬砌施工中对长大隧道采用复合衬砌结构,即初期支护由锚、喷、网和钢拱架等组成,二次衬砌由模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组成;一般中长隧道则用单层模筑混凝土衬砌,有时也可先用临时喷锚支护;地层强度高,围岩完整性好时,采用单层喷锚永久支护结构;恶劣地质条件下采用超前支护、注浆加固;软弱围岩中实施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以及一次支护自上而下,二次衬砌自下而上等方法和经验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再赘述。在此仅就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而在施工过程中又需要各方协调配合的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加以说明。

2.1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收集隧道所在岩体的有关资料,并运用相应的理论和规律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施工掌子面前方岩体的情况或成灾可能性做出预报。是保障地下工程顺利进展关键组成部分。资料收集和处理是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预报结果的准确性。而资料的收集单靠地质人员是很难完成的,要靠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业主、监理、设计、地质、施工单位)的共同配合和支持,尤其是施工工序安排和施工单位的配合对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为重要。地质人员主要应对资料收集方法

和处理方法做出慎重选择,才有可能做出合乎实际的预报。此项工作已日趋成熟,

应正式列入工序环节。

2.2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的监控测量旨在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动态的信息,据以判定其稳定状态,以及所定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步骤的合理性。此项工作无论对地质预报、指导支护施工,还是完善地下工程施工理论都非常重要,必须做好,监测

重点应该集中在一倍洞径处的隧道变化。

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已对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已开始就量测内容、量测方法、量测要求和量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等陆续制定规定,使这类工作逐渐规范化。目前各国在隧道施工中所作的监控量测的内容可分为两类:常规观测和试验段测试。前者通常为沿隧道全长每隔一定距离重复进行的量测,测试项目较少,采用的方法较为简单,所需费用也省,后者为对有代表性意义或特殊意义的区段进行的量测,测试项目常较多,量测方法较复杂,所需费用也较大。相比之下,前者可及时提供资料,对指导施工作业的实施有较大的意义;后者则主要用于获取和积累资料,通过现场测试达到观测围岩的松动状态

和判断支护的作用效果的目的。

就目前的岩土工程技术而言,洞室安全开挖的重要保证来自洞室的安全监测,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不同条件下研究了洞室的监测方法及其破坏预报判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已形成了以卷尺收敛计、钻孔引伸仪等仪器为主的洞室安全监测方法;利用洞室监测数据由反分析法获得岩体力学参数,再由数值计算分析洞室的稳定性;利用监测数据进行位移预测及稳定性预报等。但是,目前常用的收敛计等监测仪器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对于岩体破碎的大型不稳定洞室,其安装、测试,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同时,由于各种洞室的岩性、地质条件、断面大小、形状及工程特性的不同,也很难找到统一的塌方判据。因此,对于高大的破碎不稳定洞室,至今尚未有一种成熟可靠且经济的监测手段,使得此类洞室的监测预报更为困难。夏元友介绍了在卷尺收敛计基础上改进后的钢弦式收敛计虽有测点安装方便、灵活,不需要在洞室顶板或侧帮钻孔,只需要随洞室喷浆临时支护时一次把测点喷固到洞室的任何需要监测部位(包括不稳定的危险部位),而测试人员只需在安全的测试基点测量,且在危险时可随时监测的优点,但钢弦易被损坏,不适于长期监测使用的缺点一直得不到解决。

综前所述,自新奥法问世以来,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利用数值解法为新奥法技术提供计算理论方面已硕果累累,然而新奥法技术的推广,使现场监控量测的实施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对水电站地下厂房之类的大断面地下洞室量测收敛位移时,开挖施工对量测作业的干扰、收敛位移量限制值量化指标的确定、硬岩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判据及其与位移量测值相互关系的建立,以及量测布置方案的设计和作业实施可行性论证等,此类课题仍需继续研究。根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地下工程施工特点和积累的经验,王萝恕提出以岩体力学原理为基础,以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的现代支护理论为依据,总结并形成“中国隧道修建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需要。

3 大型洞室(群)的稳定性和施工方案优化分析现状

在大型水电工程中,地下洞室(群)的规模往往很大,结构复杂,大多由几大洞室以及它们间的许多联络通道组成;矿山井底车场或采场附近也是巷道密集的部位所在。在复杂地层中开挖这类工程群体,其开挖支护顺序和方案对围岩稳

定的影响至关重要。朱维申等提出了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

办法来做多因素多方案的优选工作。

3.1动态规划分析法

动态规划是解决最佳化问题的一种特殊途径,它可把一个N维最优问题变换为N个一维最佳问题,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策问题化为分段决策问题。该方法中的关键元素是级、状态、变换和效益。笔者在确定施工顺序的优化方案时采用的判据是围岩中塑性区(当用弹塑性模型时)或损伤区(当用断裂损伤模型时)的面积多少作为决策依据。

3.2人工智能技术

大型洞室分部开挖施工顺序的可能组合非常多,若有两大洞室则施工顺序排序方案可能有百余种,对三大洞室则将达上千种,若全部用手工排列,工作量大且易遗漏。另外,在作优化分析时需准备的计算用数据文件也十分浩繁。因此,对这两方面工作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将洞室群分部开挖自动排序,数值计算所需数据文件自动生成,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地下工程围岩变形反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从70年代起,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学者就开始进行了岩体位移反馈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其中日本的撄井春辅通过假设岩体的垂直向地应力近似等于自重应力,水平向地应力和地层的E、μ值用多次重复计算来确定,据此提出的位移—应变反馈确定初始地应力与地层参数的有限元法最具代表性。90年代以来,又发展了针对弹塑围岩的简化反分析法等等,都展示了国外学者在此领域的

研究成果。

国内杨志法在80年代初提出了运用位移图谱法对弹性介质围岩做反分析的方法。其原理是将初始地应力载荷分解为4种形式,对不同工程条件,实际初始地应力可由上述4种形式的某种组合叠加而成,并设定几种典型洞型作为标准洞型。通过计算分析,对它们分别得出与各类载荷相应的位移值,并绘制成一系列图谱。若实际工程的计算剖面与标准洞型几何相似,并且约束条件和弹性方程相似,则可利用图谱根据实测位移,直接得出初始地应力或地层的弹性参数值。

90年代以来,我国在岩体反分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王芝银等对反分析问题中的非线性问题、时间相关性问题、空间效应以及如何消除测前丢失位移的影响方面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就粘弹性、粘弹塑性问题和三维反分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反分析方法和实用性较强的程序设计;吕爱钟等对弹性介质位移反分析作了参数辨识方面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孙钧、蒋树屏等在专著中详细阐述了岩土力学反问题的建模原理和方法,包括处理观测中不确定性的最优目标函数、模型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洞室围岩变形随机预报的原理和方法;稳定的可靠性评价;对洞周围岩的非确定性动态问题,则采用扩张卡尔曼滤波器的有限元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并对上述各种问题给出了许多工程应用的实

例。

总之,反分析方法作为量化研究和评价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特征的一种有效途径,备受国内外专家的重视,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岩体力学发展方向。

在人类地下工程活动日趋频繁、规模日益增大的今天,加强地下工程施工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本文是作者对该领域部分研究成果的学习和总结,实际上,大型洞群开挖中的岩土工程问题非常复杂,诸如,高应力和岩爆、涌水和突水、山体变形问题和地下有害气体的防治问题等都是急待解决

的课题。而由于基岩区勘察的困难和手段、经费等限制,反分析技术的应用、智能化识别和超前预报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因此,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应各方协调,树立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思想,并以科研奉献精神不断积累和补充,使地下工程施工理论和技术逐步成熟和完善,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地下空间提供

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维申,何满潮.复杂条件下围岩稳定性和岩体动态施工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孙钧.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李世辉.隧道围岩稳定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4]朱合华,丁文其.地下结构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5).

[5]王梦恕.21世纪山岭隧道修建的趋势[J].铁道工程学报(增刊),1998.

[6]杨志法.有限元法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7]吕爱钟,蒋斌松.岩石力学反问题[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8]王芝银,李云鹏.地下工程位移反分析法及程序[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9]杨林德.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0]孙钧,蒋树屏,等.岩土力学反演问题的随机理论与方法[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11]高大钊.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2]龚晓南.21世纪岩土工程发展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2).[13]杨新安,黄宏伟.围岩变形内表比及一种新的围岩分类法[J].岩土工程学报,1998,20(3).

[14]张玉祥.巷道围岩稳定性识别模糊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8,20(3).

[15]夏元友,朱瑞赓.大型洞室围岩监测方法及其在某水电站边坡洞室的成功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14(4).

[16]殷宗泽,赵维炳.多重网格法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14(4).

[17]陶振宇.裂隙岩体特性与洞群施工力学问题[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18]黄仁福,吴铭江.地下洞室原位观测[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19]代树林.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资料的收集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1,(2).

[20]王剑波,原丕业.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

工程地质知识:岩土的分类

工程地质知识:岩土的分类 1.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2.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作为建筑物地基,除应确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外,尚应按规定划分其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 3.岩石的坚硬程度应根据岩块的饱和和单轴抗压强度按规定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当缺乏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资料或不能进行该相试验时,可在现场通过观察定性划分,划分标准可按本规范执行。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为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强风化。 4.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规定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可按本规范执行。 5.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碎石土可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砾。 6.碎石土的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 7.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8.砂土的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和密实。 9.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可分为粘土、粉质粘土。 10.粘性土的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11.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塑性指标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12.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 13.红粘土为碳酸盐岩系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其液限一般大于50。红粘土经再搬运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其液限大于45的土为次生红粘土。 14.人工填土根据其组成和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素填土为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经过压实或夯实的素填土为压实填土。杂填土为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冲填土为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15.膨胀土为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其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粘性土。 16.湿陷性土为侵水后产生附加沉降,其湿陷系数大于或等于0.015的土。

隧道围岩分级及其主要力学参数

隧道围岩分级及其主要力学参数 一、一般规定 在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是根据周边岩体或土体的稳定特性进行围岩分级的。围岩分Ⅰ~Ⅵ级,由于每级间范围较大,施工阶段对Ⅲ、Ⅳ、Ⅴ基本级别,再进行亚级划分。在公路隧道按土质特性和工程特性分:岩质围岩分级——Ⅰ~Ⅴ级;土质围岩分级Ⅳ~Ⅵ级。对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分别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评定:岩质围岩基本指标为岩质的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修正指标为地下水状态,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及初始地应力状态。 土质围岩分级指标体系宜根据土性差异而组成,粘土质围岩基本指标为潮湿程度。沙质土围岩基本指标为密实程度。修正指标潮湿程度。碎石土围岩基本指标为密实程度。至于膨胀土、冻土作为专门研究,这里暂不述。围岩分级指标体系中可用定性分析,也可用定量分析,但由于工地施工条件时间等因素,一般我们仅采用定性分析。下面我讲定性分析来确定围岩级别。 1、确定岩性及风化程度。 2、结构面发育,主要结构面结合程度,主要结构面类型,甚至产状倾角、走向结构面张开度,张裂隙。 3、水的状况涌水量等。 二、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1、坚硬岩:锤击声清脆、震手、难击碎,有回弹感,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如微风化的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绿岩,玄

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片麻岩,硅质板岩,石英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石英砂岩,硅质石灰岩等等。 2、较坚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吸水反应。如未风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等。 3、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击印痕。如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砂质泥岩,泥灰岩,泥质砂岩,粉砂岩,页岩等。 4、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多击碎,手可掰开。如强风化的坚硬岩,弱风化~强风化的较坚硬岩,弱分化的较软岩,未风化的泥岩等。 5、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如全风化的各种岩类,各种半成岩。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定性质与岩石的对应关系,一般Rc>60MPa——坚硬岩,Rc=60~30 MPa为较坚硬岩;Rc=3 0~15MPa为较软岩;Rc=15~5MPa 软岩;Rc<5Mpa极软岩。也可用Rc=22.82Is(50),Is(50)——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这里不多说。 三、岩质围岩的完整度的定性划分 这是根据岩体的结构状况来定性划分 1、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节理裂隙1-2组,平均间距>1.0m 层面结合好,一般。 2、较完整:节理裂隙,不发育,节理裂隙1-2组,平均间距1.0m

围岩类别

围岩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rock mass 围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周围的地层进行工程地质的客观评价,判断坑道或洞室的稳定性,确定支护的荷载和设计参数,确定施工方法, 选择钻孔和开挖等施工机械,以及确定施工定额和预算等。 发展概况隧道及地下工程围岩分类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地质科学、岩土工程和量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初期的围岩分类多以单一的岩石强度作为分类指标。例如1949年前中国采用的坚石、次坚石、软石、硬土、普通土和松软土的分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应用的“”值分类法(即普罗托季亚科诺夫分类法,1907年)。这类方法在评价坑道或洞体稳定性方面是不充分的;但在选择钻孔机械,确定掘进机类型,尤其是确定松散围岩的地压值等方面仍有一定意义。1970年后,以岩体为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得了迅速发展。如泰尔扎吉分类法(1974年)、巴顿分类法(1974年)、别尼亚夫斯基分类法(1974年)、法国隧道协会(AFTES)分类法(1975年),以及中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类(1975年)和水工隧洞围岩分类(1983年)等。这些分类法多数是根据经验的定性分类,但由于反映了围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围岩的结构面状态、风化状况、地下水情况以及洞室埋深等,因此在评价坑道或洞体稳定性、确定支护结构参数和选择施 工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期的围岩分类中,引进了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数理统计方法,如考虑初始应力场、坑道周边位移值,以及量测信息等,使围岩分类逐渐从定性分类向定量分类方向发展。如拉布采维茨-帕赫分类(1974年)、日本地质学会的新奥法围岩分类(1979年)、奥地利阿尔贝格隧道的围岩分类(1979年)、苏联顿巴斯矿区的围岩分类(1979年)等。围岩分类的重要发展是把量测信息引进到分类之中,即根据量测的初期位移速度,拱顶下沉和洞体水平向的收敛、变形等进行分类。这也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信息设计和施工打下了基础。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的和正在应用的围岩分类约有50多种,但其中绝大多数仍处于定性描述或经验判别的 阶段,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分类要素在围岩分类中,最有影响的要素有:①围岩的构造。指围岩被各种地质结构面切割的程度以及被切割的岩块的尺寸和组合形态,在分类中它是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视裂缝间距,即被结构面切割的岩块的大小,可将围岩分成如表[围岩类型]所示的几种类型。②原岩或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单轴或三轴强度和变形特性,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以及弹性模量或变形模量等。一般说,在完整岩体中,原岩的指标是基本的;在非完整(裂隙)岩体中,岩体的指标是主要的。③地下水。地下水的水量和水压等对分类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软岩和破碎、松散围岩,它们导致岩质软化、降低强度。在有软弱结构面的围 岩中,地下水会冲走充填物或使夹层液化等。因而在一些分类法中,都考虑了它的定性的或定量 的影响。④围岩的初应力场。在现代围岩分类中,尤其是对于深埋隧道和软弱围岩而言,这一要 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初应力场通常以上覆岩(土)体的重力来决定,并视为静水应力场;也可通 过实地量测大致判定原岩应力场的大小及其方向。 分类依据①单一岩性指标。如岩石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物性指标,以及诸如抗钻性、抗爆 性、开挖难易度等工艺指标。在为某些特定目的的分类中,如确定钻孔工效、炸药消耗量等,可 采用相应的工艺指标(钻孔速度等)进行分类。②综合岩性指标。指标是单一的,但反映的因素是综合的。如岩体弹性波速度,既可反映围岩的软硬程度,又可反映围岩的破碎程度。岩芯复原率是在反映岩体破碎程度的同时,还表示围岩软、硬分级的一个指标。这类指标,还有修正后的普氏系数、坑道自稳时间、围岩强度等。③复合岩性指标。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岩性指标或综合岩性指标表示。例如, 已确定分类要素为、、,则复合岩性指标可用下述方法之一来确定:

围岩分类与围岩压力

第四章围岩分类及围岩压力 第一节隧道围岩的概念与工程性质 一、隧道围岩的概念 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岩体的总称)。应该指出,这里所定义的围岩并不具有尺寸大小的限制。它所包括的范围是相对的,视研究对象而定,从力学分析的角度来看,围岩的边界应划在因开挖隧道而引起的应力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方,或者说在围岩的边界上因开挖隧道而产生的位移应该为零,这个范围在横断面上约为6~10倍的洞径。当然,若从区域地质构造的观点来研究围岩,其范围要比上述数字大得多。 二、围岩的工程性质 围岩的工程性质,—般包括三个方面: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而对围岩稳定性最有影响的则是力学性质,即围岩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性能。围岩既可以是岩体、也可以是土体。本书仅涉及岩体的力学性质,有关土体的力学性质将在《土力学》中研究。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岩石建造、构造形变和次生蜕变而形成的地质体。它被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和裂隙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各种块体。工程地质学中将这些地质界面称之为结构面或不连续面,将这些块体称之为结构体,并将岩体看作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所以,岩体的力学性质性质主要取决于岩体的结构特征、结构体岩石的特征以及结构面的特性。环境因素尤其是地下水和地温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影响也很大。在众多的因素中,哪个起主导作用需视具体条件而定。

在软弱围岩中,节理和裂隙比较发育,岩体被切割得很破碎,结构面对岩体的变形和破坏都不起什么作用,所以,岩体的特性与结构体岩石的特性并无本质区别。当然,在完整而连续的岩体中也是如此。反之,在坚硬的块状岩体中,由于受软弱结构面切割,使块体之间的联系减弱,此时,岩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受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在空间的位置所控制。 由此可见,岩体的力学性质必然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有些岩体是岩石的力学性质起控制作用:而有些岩体则是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占主导地位。 岩体与岩石相比,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工程问题的尺度相比,岩石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均质、连续和各向同性的介质。而岩体则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关于岩体的力学性质,包括变形破坏特性和强度,一般都需要在现场进行原位试验才能获得较为真实的结果。但现场原位试验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而且随着测点位置和加载方式不同,试验结果的离散性也很大。因此。常常用取样在试验室内进行试验来代替。但室内试验较难模拟岩体真正的力学作用条件。更重要的是对于较破碎和软弱不均质的岩体,不易取得供试验用的试样。究竟采用何种试验方法,应视岩体的结构特征而定。一般来说,破裂岩体以现场试验为主,较完整的岩体以做室内试验为宜。 (一)岩体的变形特性 岩体的抗拉变形能力很低。或者根本就没有,因此,岩体受拉后立即沿结构面发生断裂。—般没有必要专门来研究岩体的受拉变形特性。 1.受压变形

关于隧道围岩的分级

关于隧道围岩的分级 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了关于隧道围岩分级的问题,逐渐的了解了隧道的施工工艺及工序,也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围岩问题的文章,学习了,很深奥,有很多东西还是不能够理解,希望能交到良师益友向您学习,本文章来自于百度文库,我整理了下,其中有些内容是我通过查找规范所得。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50086-2001)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名词解释: 围岩: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的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岩体的总称) 在不同的岩体中开挖隧道后岩体所表现出的性态是不同的,可归纳为充分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和不稳定四种。

岩爆: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能在地下工程开挖中突然猛烈释放,使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岩爆的原因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这时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衡,强大的能量把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预防岩爆的方法是应力解除法、注水软化法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支护。 在JTJ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关于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为六级,级别越大围岩越差,六级为土,但目前实施中不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地下铁道围岩分类应按GB50307-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GB50307-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围岩分类方法引自原《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1999)围岩分级是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结合工程经验得来的,勘察是为设计服务的,所以在地铁工程勘察中,如果还利用地铁勘察规范进行围岩分类,易给设计带来不便。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将围岩分为6级,给出了主要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完整性等指标并预测了隧道开挖后可能出现的塌方、滑动、膨胀、挤出、岩爆、突然涌水、及瓦斯突出等失稳的部位和地段,给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围岩分级的概念

隧道围岩分类

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围岩分级是正确地进行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基础。一个较好的、符合地下工程实际情况的围岩分级,能改善地下结构设计,发展新的隧道施工工艺,降低工程造价。 逐渐认识到:隧道的破坏,主要取决于围岩的稳定性,而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隧道围岩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隧道围岩体的强度,对隧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下水、风化程度也是隧道围岩丧失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从围岩的稳定性出发,1975年编制了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这个分类由稳定到不稳定共分六类,代替了多年沿用的从岩石坚固性系数来分级的方法。 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得到较大的发展,大量的公路隧道修建,需要有一个适合我国工期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于1990年,根据我国铁路隧道的围岩分级为基础,编制了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从国内外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以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为基础进行分级是总的趋势。但分级指标方面,大多数正在从定性描述、经验判断向定量描述发展。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 经过长期的隧道工程实践,我国公路隧道以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标准为基础,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围岩分级的成果,提出了适合我国公路隧

道实情的围岩分级标准,下面介绍围岩分级的出发点和依据。 (一)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出发点 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强调岩体的地质特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单一的岩石强度指标分级的方法; 2.分级指标应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 3.明确工程目的和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4.分级应简明,便于使用; 5.应考虑吸收其它围岩分级的优点,并尽量和我国其它工程分级一致。 (二)分级的指标和因素 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类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1.岩体的结构特征与完整性 岩体结构的完整状态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当风化作用使岩体结构发生变化,松散、破碎、软硬不一时,应结合因风化作用造成的各种状况,综合考虑确定围岩的结构完整状态;结构面(节理)发育程度应根据结构面特征;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岩体完整程度的等级划分

隧道围岩分类

隧道围岩分类 类别 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 开挖后的稳定状态(坑道跨度5m时)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及完整状态 Ⅵ 硬质岩石[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 b>60MP]:受地质结构影响轻微,节理不发育,无软弱面或夹层;层状岩层为厚层,层间结合良好 呈巨快状 整体结构 围岩稳定,无坍塌,可能产生岩暴 Ⅴ 硬质岩石[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 b>30MP]:受地质结构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有少量软弱面或夹层和贯通微张节理,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不至产生滑动;层状岩层为中层或厚层,层间结合一般,很少有分离现象;或为硬质岩石偶夹软质岩石 呈大快状 整体结构 暴露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局部小坍塌,侧壁稳定,层间结合差的平缓岩层,顶板易塌落 软质岩石[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 b≈30MP] 受地质结构影响轻微,节理不发育;层状岩层为厚层,层间结合良好 呈巨快状 整体结构 Ⅳ 硬质岩石[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 b>30MP]:受地质结构影响严重,节理发育,有层状软弱面或夹层,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尚不至产生滑动;层状岩层为薄层或中层,层间结合差,多有分离现象;或为硬、软质岩石互层 呈块(石)碎(石) 状镶嵌结构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塌 软质岩石[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 b=5-30MP]:受地质结构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层状岩层为薄层、中层或厚层,层间结合一般 呈大快状 砌体结构 Ⅲ 硬质岩石[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 b>30MP]:受地质结构影响严重,节理很发育,层状软弱面或夹层以基本被破坏 呈碎石状 压碎结构

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有时失去稳定 软质岩石[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 b=5-30MP]:受地质结构影响严重,节理发育呈快(石) 碎(石)状 镶嵌结构 土:1、略具压密或成岩作用的粘性土及砂性土 2、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卵石土、大快石上 3、黄土 1.呈大快状压密结构 2.3.呈巨快状整体结构 Ⅱ 石质围岩位于积压强烈的断裂带内,裂隙杂乱,呈石夹土或土夹石状 呈角(砾)碎(石)状松散结构 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或塌至地表 一般第四纪的半干硬—硬塑的粘性土及稍湿或潮湿的一般碎、卵石土圆砾、角砾土及黄土 非粘性土呈松散结构粘性土及黄土呈松软结构 Ⅰ 石质围岩位于挤压极强烈的断裂带内,呈角砾、砂、泥松软体 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有水时土砂常与水一起涌出,浅埋时易坍至地表 软塑状粘性土及潮湿的粉细砂等 粘性土呈易蠕动的松软结构,砂性土呈潮湿松软结构 岩石等级分类 岩石等级饱和抗压极限强度R b MP a(kgf/㎝2) 耐风化能力程度(现象)代表性岩石硬质岩石 极硬岩> 60 (600) 强暴露后一、二年尚不易风化1.花岗岩、闪长岩、玄武岩等岩浆岩 硬质岩> 30 (300) 2.硅质、铁质胶结的砾岩及砂岩、石灰 岩、白云岩类沉积岩 3.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片 岩等变质岩类 软质岩石 软质岩5~30 (50~300) 弱暴露后数月即出现风化壳1.凝灰岩等喷出岩类 极软岩≤ 5 (50) 2.泥砾岩、泥质砂岩、泥质页岩、灰质、 页岩、泥灰岩、泥岩、略煤等沉积岩 3.云母片岩或千枚岩等变质岩类 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级划分 等级构造作用特征 轻微围岩地质构造变动小,无断裂层;层状岩一般呈单斜构造,节理不发育

围岩分类

围岩分类 地峡工程围岩分类是依据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围岩的稳定性及主要的支护措施分成若干级序,便于地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监测部门之间有关参数的互相对接,为地下工程的综合处理提供简要的方法。 由于影响围岩的因素较多,尤其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非线性,使得围岩分类难于确定统一标准,因此在我国的不同行业、根据长期实线经验的总结,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他们既互相区别,又相互关联,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下面列出几个主要的分类。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地下洞室围岩分类 地下洞室围岩的质量分级应与洞室设计采用的标准一致,无特殊要求时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1)洞室围岩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14.2-1确定其基本质量级别。a、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符合表14.2-1的规定。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表14.2-1 注:1、岩石坚硬程度可按表14.2-2划分 2、岩体完整程度定量指标应采用实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v值按表14.2-3划分;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按表14.2-4确定Kv值。 b、岩石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划分其坚硬程度应符合表14.2-2的规定。 c、岩体按完整性系数Kv划分其完整程度应符合表14.2-3的规定。 d、Jv与Kv对照应符合表14.2-4的规定。 岩石坚硬程度表14.2-2 a、有地下水; b、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c、存在表14.2-5所列高初始应力现象。 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BQ修正,并以修正后的[BQ]值按表14.2-1确定围岩质量级别。 3)高初始应力地区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可按表14.2-5的规定,判定其应力情况。

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方法

第四节地下工程的围岩分类 围岩分类是为解决地下洞室的围岩稳定和支护问题而建立的。因而围岩分类是围绕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和支护的影响因素而作为分类原则,这些因素主要有:岩体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岩体强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地下水的影响;区域构造影响和地震影响等。在实际制定围岩分类时,一般主要考虑岩体强度、岩体结构特征和完整程度以及地下水活动等方面的因素。国内外的围岩分类所选取的基本因素大致都是这样,但在综合反映基本因素的指标上是不同的。 一、“普氏”分类 普氏分类在我国曾应用较广。主要是考虑岩性,而未考虑岩体构造和围岩完整性。围岩压力公式是把坚硬地层视作松散介质,形式上套用了松散地层中的压力拱理论和公式,即垂直压力为: P=γ0h1 (8-26) 式中P——垂直压力; h1——压力拱拱高,h1=a1/fkp ; a1——压力拱半跨; fkp——岩石坚硬系数; γ0——围岩的重度。 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基本上是根据地质条件和经验确定fkp值。见表8-16。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确定fkp值: fkp=Rc/10 (8-27) 式中Rc——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普氏岩石分类表8-16

这种方法曾在我国较长时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有些单位仍应用此分类。但在长期工程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与其计算方法存在严重的缺陷。 1.它主要是为估计土石工程的工作量、确定施工开挖定额服务的。因此它只能说明岩石开挖的难易程度,不能全面反映岩体的稳定性。 2.fkp值以岩石强度为基础,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决定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岩体结构特性,即它的完整性,在分类中虽然也规定要根据岩石的物理状态(风化的、破碎的)划归于较低一类去,这样给确定fkp值带来了很大的主观臆断性。我国各部门由于工程特点不同,确定fkp值标准也不同。甚至在同一地点对同一洞室的岩石,不同的人可以得出相差很大的fkp值。 3.分类等级较多,给使用上带来不便。由于选用的fkp值不同,相应计算得到的围岩压力也相差很大。当fkp=2和fkp=4时,则压力可相差近一倍。 4.普氏压力计算公式根据松散体理论而得,而地下洞室多位于坚硬及中等坚硬以上较完整的岩体中,理论假设前提与客观实际相差太大。一般来说,在坚硬地层中围岩压力公式计算结果偏大,而在松散地层中计算结果偏小。

第6章岩休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第六章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1、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 A. 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 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2、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A. 岩石质量 B.岩石质量指标 C. 岩体质量 D.岩体质量指标 3、变质岩的片理面属于()。 A. 节理面 B.原生结构面 C. 次生结构面 D.构造结构面 4、沉积岩的层理面属于()。 A. 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而 C. 次生结构面 D.节理而 5、风化作用在岩石中形成的结构面()。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D.构造面 6、下列各结构面为原生结构面的是()。 A.片理面B.断层面C.节理面D.卸荷裂隙面 7、岩体工程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它的岩石,更主要是取决于它的( )。 A.结构体形态 B.矿物成份 C.不连续性 D.岩石构造 8、岩体结构是指( )。 A.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形式 B.岩石块体的大小和形态 C.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状况 D.岩体各向异性的持征 9、(),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是结构体的四大类型。 A.砾石结构 B.砂状结构 C.粗粒结构 D.整体块状结构 10、在岩体结构类型中,构造变动中等,具中厚层状的沉积岩应属于()。 A.整体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11、次生结构面的常见代表是()。 A.冷缩节理,层理,片理 B.张节理,剪节理,断层 C.风化裂隙,爆破裂隙,御荷裂隙,溶蚀裂隙 D.不整合接触界面 12、在结构面强度中,最重要的是()。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剪强度 D.抗弯强度

结合工程案例简述工程围岩分类的几种方法

结合工程案例简述工程围岩分类的几种方法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赵连 摘要:岩体工程分类是岩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既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也是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定量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有很多,本文结合笔者的实习经历,主要阐述了其中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RMR分类法),巴顿岩体质量分类法(Q指标分类法)以及HC水电分类法及其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际指导意义和理论发展意义。 关键字:岩体工程分类 RMR分类 Q指标分类 HC水电分类 联系 问题 一.引言 岩体工程分类实际上是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把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方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概括地反映各类工程岩体的质量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为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物选型和施工方法的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岩体分类方案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以考虑各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居多。有定性的,有定量或半定量的,有单一因素分类,也有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分类。各种方案所考虑的原则和因素也不尽相同,但岩体的完整性和成层条件,岩块强度,结构面发育情况和地下水等因素都不同程度的考虑到了。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有迪尔和米勒的双指标分类发,国际《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中提出的岩石强度分类法,BQ岩体质量分类法,国际《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中提出的洞室围岩分类法,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RMR分类法),巴顿岩体质量分类法(Q指标分类法)以及HC水电分类法等多种岩体分类方法。下面主要以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RMR分类法),巴顿岩体质量分类法(Q指标分类法)以及HC水电分类法为例来简述岩体工程分类。 二.几种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 2.1岩体质量分类法(Q指标分类法) 岩体质量分类Q 系统,简称Q 系统,其英文名称为The Q-system for th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or characterization),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其最初目的是为了确定隧洞施工时的支护方案。该系统建立了岩体质量指标Q 与支护类型之间的关系,并在隧洞开挖实例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洞室开挖跨度与Q 值的关系。Q 系统是1974 年挪威的巴顿(Nick Barton)等人在研究了212 个隧洞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主要考虑了岩体完整性、节理特性、地下水和地应力影响,并以六个参数(统称为Q 参数)确定反映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岩体质量指标Q 值。Q 值按下式计算: Q=( RQD / Jn) ×(Jr/ Ja)×(Jw/ SRF) 式中 RQD——Deere 的岩石质量指标,定义为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Jn——节理组数,这两者的比值粗略地代表岩石的块度。Jr——最脆弱节理的粗糙度系数,Ja——最脆弱节理面的蚀变程度或充填情况,这两者的比值代表了最脆弱节理的抗剪强度。Jw——裂隙水折减系数,SRF——应力折减系数,这两者的比值反映围岩的主动应力。这些标准的具体取值和评分标准如下: (1)RQD的取值一般以施工阶段现场实测统计数据为准,在某一段岩体中,如有n个RQD

(整理)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工程地质岩石分类及鉴定 中国?宜昌 2016年5月4日

目录 1.工民建工程 (3) 2.公路工程 (5) 3.港口工程 (10) 4.铁路工程 (13)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18)

1 工民建工程 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科用点荷载试验强度换算,换算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 2 当岩体完整程度极为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1.2、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3、岩体完整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 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与岩块压缩波速之比的平方。 1.4-1、岩石完整程度的定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2、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5、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1 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 风化系数K f为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 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4 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7、岩石按质量指标RQD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岩层厚度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9、岩石按在水中软化系数分类《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注:软化系数(K R)等于饱和状态与风干状态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工程地质土的分类

工程地质:土的分类 土的分类土的级别土的名称 坚实系 数f 密度(kg/m 3) 开挖方法及工具 一类土 (松软土)Ⅰ 砂土、粉土、冲积砂土层;疏松 的种植土、淤泥(泥炭) 0.5~0. 6 600~1500 用锹、锄头挖掘, 少许用脚蹬 二类土 (普通土)Ⅱ 粉质粘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 石、卵石的砂;粉质混卵(碎) 石;种植土、填土 0.6~0. 8 1100~160 用锹、锄头挖掘, 少许用镐翻松 三类土 (坚土)Ⅲ 软及中等密实粘土;重粉质粘 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 卵石的黄土、粉质粘土,压实的 填土 0.8~1. 1750~190 主要用镐,少许用 锹、锄头挖掘,部 分用撬棍 四类土 (砂砾坚土) Ⅳ 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汗碎 石、卵石的中等密实是粘性土或 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砾石; 软泥灰岩 1.0~1. 5 1900 整个先用镐、撬 棍,后用锹挖掘, 部分用楔子及大 锤 五类土(软石)Ⅴ~Ⅵ 硬质粘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 白垩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石 灰岩及贝壳石灰岩 1.5~4. 1100~270 用镐或撬棍、大锤 挖掘,部分使用爆 破方法 六类土 (次坚石)Ⅶ~Ⅸ 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 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 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 4.0~1 0.0 2200~290 用爆破方法开挖, 部分用风镐 七类土(坚石)Ⅹ~ⅫⅠ 大理岩、辉绿岩;玢岩;粗、中 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 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 安山岩、玄武岩 10.0~ 18.0 2500~310 用爆破方法开挖 八类土 (特坚石)ⅪⅤ~ⅩⅥ 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 坚实的细粒花岗岩、闪长岩、石 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 角闪岩 18.0~ 25.0 以上 2700~330 用爆破方法开挖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三章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一、概述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按其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概括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般性分类:比较全面的综合性分类; 局部性分类:仅根据一个或较少的几个专门指标,或仅对部分土进行分类; 专门型分类:根据某些工程部门的具体需要而进行的分类。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形式: 在充分认识土的不同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将客观存在的各种土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或组。 常将成因和形成年代作为最粗略的第一级分类标准,即所谓地质成因分类。 将反映土的成分(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和与水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征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即所谓的土质分类。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的结构及其所处状态和土的指标变化特征,更好的提供工程设计施工所需要的资料,必须进一步进行第三级分类,即工程建筑分类。 上述三种土的工程地质分类中,土质分类是土分类的最基本形式,有两种分类原则:一是按土的粒度成分;二是按土的塑性特性。 国内外的土质分类方案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体系,一是按粒度成分,一种是按塑性指标,一种是综合考虑粒度和塑性的影响。 二、土的分类 (一)按地质成因分类: 土按地质成因可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冰积、风积等类型。 (二)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土按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 1.土按颗粒大小分类 粒组名称分界颗粒(mm)组亚组 漂石或块石大800 中400 小200 卵石或碎石极大100 大60 中40 小20 圆砾或角砾粗10 中 5

砂粒粗0.5 中0.25 细0.10 极细0.05 粉粒粗0.1 细0.05 粘粒粗0.002 3.砂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4、粉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颗粒级配 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10% 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10% 5、粘性土的分类 (1)根据堆积时代分 1)老堆积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堆积的粘性土,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 2)一般堆积土:第四纪全新世堆积的粘性土 3)新近堆积土:全新世以后 ( (3)按工程特性分 具有一定分布区域或工程意义上具有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的土称特殊性土,根据工程特性分为:湿陷性土

地下工程的围岩分类

地下工程的围岩分类 围岩分类是为解决地下洞室的围岩稳定和支护问题而建立的。因而围岩分类是围绕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和支护的影响因素而作为分类原则,这些因素主要有:岩体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岩体强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地下水的影响;区域构造影响和地震影响等。在实际制定围岩分类时,一般主要考虑岩体强度、岩体结构特征和完整程度以及地下水活动等方面的因素。国内外的围岩分类所选取的基本因素大致都是这样,但在综合反映基本因素的指标上是不同的。 一、“普氏”分类 普氏分类在我国曾应用较广。主要是考虑岩性,而未考虑岩体构造和围岩完整性。围岩压力公式是把坚硬地层视作松散介质,形式上套用了松散地层中的压力拱理论和公式,即垂直压力为: P=γ0h1 (8-26) 式中P——垂直压力; h1——压力拱拱高,h1=a1/fkp ; a1——压力拱半跨; fkp——岩石坚硬系数; γ0——围岩的重度。 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基本上是根据地质条件和经验确定fkp值。见表8-16。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确定fkp值: fkp=Rc/10 (8-27) 式中Rc——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普氏岩石分类表8-16

这种方法曾在我国较长时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有些单位仍应用此分类。但在长期工程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与其计算方法存在严重的缺陷。 1.它主要是为估计土石工程的工作量、确定施工开挖定额服务的。因此它只能说明岩石开挖的难易程度,不能全面反映岩体的稳定性。 2.fkp值以岩石强度为基础,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决定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岩体结构特性,即它的完整性,在分类中虽然也规定要根据岩石的物理状态(风化的、破碎的)划归于较低一类去,这样给确定fkp值带来了很大的主观臆断性。我国各部门由于工程特点不同,确定fkp值标准也不同。甚至在同一地点对同一洞室的岩石,不同的人可以得出相差很大的fkp值。 3.分类等级较多,给使用上带来不便。由于选用的fkp值不同,相应计算得到的围岩压力也相差很大。当fkp=2和fkp=4时,则压力可相差近一倍。 4.普氏压力计算公式根据松散体理论而得,而地下洞室多位于坚硬及中等坚硬以上较完整的岩体中,理论假设前提与客观实际相差太大。一般来说,在坚硬地层中围岩压力公式计算结果偏大,而在松散地层中计算结果偏小。

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分析

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分析 摘要]鉴于不同的边坡对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会有着不同的影响,需要对高速公路边坡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为高速公路的合理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笔者从对边坡分类的概述着手,分析了影响边坡分类的因素,重点探讨了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地质分类和特征,目的是为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分析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地质分类影响因素变形 一般而言,高速公路的工期要求紧张,需要能够快速准确的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进而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需要对高速公路的边坡工程地质分类进行研究。 1边坡分类的概述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关注边坡的分类问题,涌现出较多的边坡分类方法,对进行工程的施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1边坡分类的目的 边坡的特征不同,其稳定性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进而对工程的施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边坡分类的研究是为了通过野外的调查,较快的对边坡进行辨认,进而明确工程的地质特征。其次,通过对边坡分类进行分析,可以对其稳定性形成初步的评价,并总结出边坡对工程施工的影响,进而对工程施工的地质问题的处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此外,对边坡进行分类还可以为了勘察试验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2边坡分类的原则

为了更好是为工程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对边坡进行分类时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边坡分类必须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以岩性、结构和变形特征为主要的分类依据;其次,在进行边坡分类的过程中,要分析边坡的特征以及主要的形式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次,在对边坡进行分类描述时,要阐述边坡与工程的关系;同时,在分类时,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目的是为了对工程施工起到指导作用。就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地质分类而言,为了提高论述的规范化和使用方便,需要根据边坡的高度、坡度以及人工改造情况进行一般性的分类。 1.3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边坡的稳定性对高速公路的工程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岩石风化、结构面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诸多因素。因此在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求收集到精准的数据,为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2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 在对高速公路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中,依据不同的分类依据,会有不同的地质分类。按边坡与工程的关系可以将边坡分为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前者按照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填方路堤边坡和挖方路堑边坡;根据岩性不同,可以将边坡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2.1岩质边坡分类 首先,按照岩质边坡的岩性分类,主要分为侵入岩边坡、喷出岩边坡、碎屑沉积岩边坡、碳酸岩类边坡、夹杂软弱夹层的沉积岩边坡、软

几种常用隧道围岩分类方法的综合运用

214 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第9期 ·隧道工程· 几种常用隧道围岩分类方法的综合运用 吴章利*1,吴强2 (1.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 550081; 2.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81) 摘要: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将三种常用围岩分类方法(Q 法、RMR法、HC法)以概率统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加以综合利用,建立一套围岩概率分类方法理论计算公式。运用该新方法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部分围岩段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同前人研究成果及现场勘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合理可行。 关键词:围岩分类;数学期望;最大概率 对于隧洞开挖稳定性的研究,首先必须准确把握隧洞岩体分类并给出定性评价,因为围岩等级分类是应用工程类比法进行隧道设计的基础,同样也是其他设计法、稳定性分析和工程施工的基础,其地位相当重要。经过前人的不断研究,总结出许多隧道围岩分类方法,例如:Q指标法、RMR法、BQ法、HC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对于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围岩分级,究竟用什么方法更准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此可以考虑运用概率理论将几种常用的围岩分类方法综合利用,发挥不同方法的优点,以保证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围岩分类的准确性。 1. 常用围岩分类方法 1.1 Q指标法 Q指标(Q System)[1]又称NGI隧道质量指标,该方法是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的N.Barton、R.Lien和J.Lunde等人在1974年根据对以往地下开挖工程稳定性的大量实例分析研究后提出的。首先确定隧道开挖质量指标——Q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式(1): 式中: w r n w J J RQD Q J J SRF =??

第六章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与围岩压力计算

第六章地下洞室围岩应力 与围岩压力计算 第一节概述 一、地下洞室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地下洞室(underground cavity)是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中作为各种用途的地下空间。 2、地下洞室的分类 按用途:矿山巷道(井)、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地下厂房(仓库)、地下军事工程 按洞壁受压情况:有压洞室、无压洞室 按断面形状:圆形、矩形、城门洞形、椭圆形 按与水平面关系:水平洞室、斜洞、垂直洞室(井) 按介质类型:岩石洞室、土洞 二、洞室围岩的力学问题 (1)围岩应力重分布问题——计算重分布应力 1)天然应力: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又称地应力、初始应力、一次应力等。 2)重分布应力: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的岩体中的应力。又称二次分布应力等。 地下开挖破坏了岩体天然应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洞室周边岩体将向开挖空间松胀变形,使围岩中的应力产生重分布作用,形成新的应力状态,称为重分布应力状态。

(2)围岩变形与破坏问题——计算位移、确定破坏范围 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洞室围岩将向洞内变形位移。如果围岩重分布应力超过了岩体的承受能力,围岩将产生破坏。 (3)围岩压力问题——计算围岩压力 围岩变形破坏将给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带来危害,因而,需对围岩进行支护、衬砌,变形破坏的围岩将对支衬结构施加一定的荷载,称为围岩压力(或称山岩压力、地压等)。 (4)有压洞室围岩抗力问题——计算围岩抗力 在有压洞室中,作用有很高的内水压力,并通过衬砌或洞壁传递给围岩,这时围岩将产生一个反力,称为围岩抗力。 天然应力,没有工程活动 开挖洞室后的应立场,为重分布应力,与天然应力有所改变 在附近开挖第二个洞室,则视前一个洞室开挖后的应力场为天然应力,第二个洞室开挖后的应力场为重分布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